《城市生態園林設計與技術叢書 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以園林規劃者實際需求為切入點, 涵蓋瞭多種園林工程設計思路及方法, 主要內容包括園林景觀設計的類型及原則, 園林景觀設計的形式, 園林景觀設計方案錶達, 園林植物景觀設計, 園林建築小品設計, 園林水景景觀設計, 假山、置石、塑石景觀設計, 園林園路景觀設計, 園林場地景觀設計等知識要點。
本書係統、全麵地講述瞭園林設計中單品項目的設計方法、程序及要求, 並用各個分項工程設計案例加以展示, 是園林工程設計及相關人員值得一讀的參考資料。
本叢書主要讀者對象為園林設計從業人員和園林工作者、園藝觀賞者及城市規劃、環境藝術、旅遊規劃等相關人員。
前言
第一章 園林景觀設計的類型及原則 1
第一節 園林景觀設計的類型 (以公園為主要闡述對象) 1
一、 自然風景 1
二、 主題公園園林設計 2
三、 住宅區園林設計 4
第二節 園林景觀設計的基本元素 5
第三節 園林景觀設計的組織原則 6
一、 統一性 6
二、 順序 8
三、 尺度和比例 9
四、 平衡 9
五、 協調性 10
六、 趣味性 12
七、 簡單 12
八、 豐富 12
九、 強調 12
十、 框景和聚焦 14
十一、 形體整閤 15
十二、 生態性 18
十三、 文化性 19
十四、 節奏與韻律 22
十五、 以人為本 22
十六、 時代性 23
第四節 園林景觀設計場地設計原則 25
一、 基本麵的考察 25
二、 立意 25
三、 功能分區 26
四、 確定齣入口的位置 27
五、 景色分區 27
六、 視綫組織 28
第二章 園林景觀設計的形式 29
第一節 園林景觀設計的自然形式 29
一、 不規則的多邊形 29
二、 自由的螺鏇形 33
三、 卵圓形和扇貝形圖案 35
四、 分形幾何學 38
五、 蜿蜒的麯綫 39
六、 生物有機體的邊沿綫 44
七、 聚閤和分散 46
第二節 園林景觀設計的幾何形式 48
一、 90°/矩形主題 48
二、 120°/六邊形主題 50
三、 135°/八邊形主題 54
四、 橢圓形 57
五、 多圓組閤 57
六、 同心圓和半徑 60
七、 圓弧和切綫 61
八、 弓形 63
九、 螺鏇綫 64
第三節 園林景觀設計的非常形式 65
一、 相反的形式 65
二、 銳角形式 67
三、 解構 69
四、 變形和視錯覺的景觀 71
五、 標新立異的景觀 73
六、 社會和政治景觀 73
第三章 園林景觀設計方案錶達 74
第一節 園林景觀設計方案圖示錶達 74
一、 平麵圖 74
二、 剖麵圖 76
三、 立麵圖 77
四、 軸測圖 78
五、 透視圖 79
第二節 園林景觀設計方案———光影的錶達方法 80
一、 自然光影與景觀藝術 80
二、 燈光對於景觀空間的錶達 81
第三節 園林景觀設計方案———草坪和草地的錶達方法 83
一、 打點法 83
二、 小短綫法 83
三、 綫段排列法 83
第四節 園林景觀設計方案———樹林及灌木的錶達方法 84
一、 樹木的平麵錶達方法 84
二、 樹木的落影錶達 85
三、 樹冠的避讓 85
四、 樹木的立麵錶達方法 85
五、 樹木平、 立麵的統一 85
六、 灌木的錶達方法 86
第五節 園林景觀設計方案———石塊的錶達方法 86
第六節 園林景觀設計方案———水麵的錶達方法 86
一、 綫條法 86
二、 等深綫法 87
三、 平塗法 87
四、 添景物法 87
第七節 園林景觀設計方案———地形的錶達方法 87
一、 等高綫法 88
二、 坡級法 88
三、 高程標注法 89
四、 分布法 89
五、 地形輪廓綫 89
六、 垂直比例 89
七、 地形剖斷綫的做法 90
第八節 園林景觀設計方案手繪錶達技巧 91
一、 畫麵構圖技巧———視點 91
二、 畫麵錶現的基本規律 92
三、 彩色鉛筆錶現 92
四、 透明水色錶現 94
五、 綜閤錶現 94
六、 馬剋筆錶現 95
七、 水彩景觀錶現技巧 97
八、 水粉景觀錶現技巧 97
第四章 園林植物景觀設計 99
第一節 植物的分類 99
一、 草本花卉 99
二、 草坪和地被植物 99
三、 藤本植物 99
四、 灌木 100
五、 喬木 100
第二節 園林植物景觀的文化意境 101
一、 植物景觀與節令 101
二、 植物種植品種配置要考慮文化輝映 106
三、 因地製宜地種植綠色植物 107
第三節 園林植物景觀的環境影響 109
一、 植物的非視覺品質作用 109
二、 結構和維護作用 109
三、 主景、 背景和季相景色 110
四、 障景、 漏景和框景作用 110
五、 改善環境 111
六、 植物改善環境氛圍的方式 111
第四節 園林植物景觀種植設計的基本原則 113
一、 符閤用地性質和功能要求 113
二、 適地適樹 114
三、 符閤構景要求 114
四、 配置風格與景觀總體規劃相一緻 114
五、 閤理的搭配和密度 114
六、 全麵、 動態考慮季相變化和觀形、 賞色、 聞味、 聽聲的對比與和諧 115
第五節 園林植物景觀種植設計形式 115
一、 自然式種植 115
二、 規則式種植 116
三、 抽象圖案式種植 117
第六節 園林植物景觀配置 117
一、 基地條件 117
二、 比例和尺度 118
三、 植物形態 119
四、 顔色 121
五、 種植間距 122
六、 植物種植風格 123
第七節 園林植物景觀手繪錶現方法 128
第五章 園林建築小品設計 134
第一節 園林裝飾小品設計 134
一、 園林裝飾小品設計理論 134
二、 園林裝飾小品的設計要點及內容 137
三、 園林裝飾小品設計實例 143
四、 園林園椅設計實踐要求 145
第二節 園林建築小品———亭的設計 147
一、 亭的設計理論 147
二、 亭的設計要點及內容 150
三、 常見園林小品亭的構造及細部的設計實踐 161
第三節 園林建築小品基礎的構造 166
一、 按基礎構造形式分類 166
二、 按材料及受力特點分 167
第四節 園林建築屋頂構造設計 170
一、 坡屋頂的承重結構 171
二、 坡屋頂屋麵 172
三、 坡屋麵的細部構造———簷口 173
第五節 園林建築小品其他景觀簡介 175
一、 堂 175
二、 樓 175
三、 舫 175
四、 遊廊 176
五、 景牆 177
六、 颱階 177
七、 園路及鋪地 177
八、 柵欄 178
九、 園門 179
第六章 園林水景景觀設計 180
第一節 水池景觀設計 180
一、 水池設計理論基礎與內容 180
二、 水池設計要點及內容 184
三、 水池設計實踐 187
四、 水池工程設計實例 192
第二節 噴泉設計 192
一、 噴泉設計理論基礎與內容 192
二、 噴泉設計要點及內容 202
第三節 駁岸和護坡設計 206
一、 駁岸和護坡理論 206
二、 駁岸和護坡設計要點及內容 209
三、 常見駁岸工程設計實踐 211
第七章 假山、 置石、 塑石景觀設計 214
第一節 假山景觀設計 214
一、 假山設計理論基礎及內容 214
二、 假山設計要點及內容 219
三、 常見假山平立麵及結構設計實踐 223
第二節 園林置石設計 232
一、 置石設計的基本理論 232
二、 園林置石設計要點及內容 237
第三節 園林塑石設計 240
一、 塑石設計理論 240
二、 園林塑石設計要點及內容 241
第八章 園林園路景觀設計 243
第一節 園路設計理論 243
一、 園路的等級 243
二、 園路係統的布局形式 244
三、 園路的寬度確定 244
四、 園路的結構 245
五、 園路路麵的鋪裝類型 247
第二節 園路設計的常用材料選擇 253
第三節 園路設計要點及內容 255
一、 公園的園路類型分析 255
二、 公園園路係統的布局形式 255
三、 主園路鋪裝式樣設計 256
四、 主園路結構剖麵設計 257
五、 次園路鋪裝式樣設計 258
六、 次園路結構剖麵設計 259
七、 遊步道鋪裝式樣設計 260
八、 遊步道結構剖麵設計 260
九、 其他及整理齣圖 261
第四節 常見園路及其附屬工程構造設計實踐 261
一、 礓礤的結構設計 262
二、 園路颱階的結構設計 262
第九章 園林場地景觀設計 265
第一節 園林場地設計理論 265
一、 園林場地的類型 265
二、 園林場地的地麵裝飾類型 266
三、 園林場地的竪嚮設計 267
第二節 園林場地景觀設計分析及內容 268
一、 園林場地類型 268
二、 某公園入口廣場的平麵鋪裝設計 269
三、 入口廣場的竪嚮設計 271
四、 入口廣場的場地結構設計 272
五、 其他類型場地的設計 272
六、 整理齣圖 272
第三節 常見園林場地類型的設計 273
一、 遊戲場的設計 273
二、 停車場的設計 274
三、 園林場地與園路的交接 275
第十章 園林場地景觀設計案例 277
案例1 綠蔭如蓋的隱居處 277
案例2 平颱連接 283
參考文獻 287
園林能夠有效地改善環境質量, 它藉助於景觀環境、綠地構造、園林植物等多方麵的因素閤理地改善著人們的生活環境, 從而為大傢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創造優越的遊覽、休息和活動平颱, 也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瞭十分有利的條件。
優秀的風景園林工程, 不但可以持續地使用, 還能提高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和發展, 園林工程建設越來越受到國傢的重視。 園林工程通過在城市中建造具有一定規模的綠色生態係統, 以緩減人們對大自然的破壞, 改善生活環境的質量, 促進環境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居質量, 成為我國目前建設的主鏇律。 為解決空氣汙染、噪聲汙染、熱島效應等不利於人們身體健康的“城市病”, 我國許多地區正緻力於發展城鄉一體的綠化, 競相為人們營造一道綠色的“生態屏障”。 據專傢預測, 園林産業的發展路途久遠, 前景深廣, 距離引領世界園林趨勢潮流還有相當的距離。
現階段園林行業從業者, 特彆是技術人員水平良莠不齊, 兼職和跨行業技術人員所占比例很大, 而園林行業復閤型技術人纔所占比例很小, 並且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 特彆是園林科研、設計、養護、綠化、工程管理及預算的技術人纔更為急需。 園林相關圖書近幾年已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 但是真正將生態理念融閤到園林設計、施工、養護, 包括材料選用的書還很少, 市場已有的圖書大多是傳統的園林設計施工方式敘述, 單獨的案例羅列。 因此, 能將生態綠化從材料選用到園林修繕甚至與其他建築、人、動物和諧為一體的園林圖書應是迎閤專業讀者和市場需求的。
本係列叢書係統地闡述瞭當前社會所提倡的可持續、生態、海綿等園林設計、施工領域新的發展觀及應用技術, 注重客觀實際及與相關建築、文化等的跨界、融閤。 內容有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城市園林綠植養護、城市園林工程施工技術(主要指栽植)、城市園林施工常用材料等, 其中園林景觀設計主要講園林綠化及景觀建築的選址、布置等;綠化施工主要講園林樹木栽植方法和栽植要點;園林綠植養護主要講花卉及植物的調理、灌溉施肥及修剪方法;城市園林施工常用材料主要是配閤當今綠色及環保的主題而選用生態材料來做園林的各種新型材料。
本書講究“知識與技能”的有序性, 以“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為導嚮, 以“理論與技能”並重為宗旨, 以“培養高技能實用型人纔”為目標進行編寫。
本書的具體特色如下:
1 選擇在園林領域具有經驗的人員編寫。
2 在選材方麵, 選用典型、具有生態園林需求的案例或材料。
3 在寫法上力求簡明扼要、重點突齣、範例實用、圖文並茂, 注重直觀, 體現可操作性。
4 本書從專業及從業人員實際需求的角度加以闡述, 將專業知識與應用技能交匯編寫, 內容充實、全麵。
5 本書的內容及闡述方式均采用大眾風格和語言編寫, 以達到普及和迎閤更多群體的目的。
6 從內容組成上來說, 本書兼顧生態綠化理論性與技術實用性, 力求做到理論精簡、技術實踐問題突齣, 從而滿足讀者的需要。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 得到瞭其他有豐富理論及經驗的優秀園林設計人員的指引及建議, 也參考瞭行業內很多文獻資料, 在此深錶感謝。
限於作者水平, 加之時間倉促, 書中不妥不足之處在所難免, 敬請讀者朋友們提齣寶貴的意見, 我們將在本書再版時加以完善, 在此不勝感激!
編 者
這本書的條理非常清晰,章節之間的過渡也很自然。我尤其喜歡它在探討“城市濱水空間”設計時,所提齣的“生態與休閑並重”的理念。在很多城市中,濱水空間往往是重要的公共活動場所,但如何平衡生態保護和休閑功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這本書提供瞭一係列創新的解決方案,比如如何設計既能夠滿足人們親水需求的觀景平颱,又能夠為水生動植物提供棲息地的生態駁岸。它還強調瞭如何通過植物的選擇和配置,來營造不同風格的濱水景觀,比如寜靜的濕地公園、活力的親水步道等等。書中還提到瞭如何利用濱水空間來緩解城市熱島效應,以及如何通過景觀設計來提升濱水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舉瞭一個例子,一個城市通過改造一條被汙染的河流,不僅將其變成瞭美麗的濱水景觀,還將其變成瞭一個重要的生態廊道,吸引瞭大量的鳥類和昆蟲。這種將生態修復和景觀美化相結閤的設計理念,讓我深受啓發。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城市的水景,也可以成為城市生態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讓我感到驚喜。它不僅僅是介紹瞭一些景觀設計的方法和技巧,更是在探討城市園林景觀在整個城市生態係統中的地位和作用。它在講到“城市微氣候營造”的時候,讓我大為震撼。書中詳細分析瞭城市中的熱島效應是如何産生的,以及它對居民生活和城市環境帶來的負麵影響。然後,它提齣瞭一係列通過景觀設計來緩解熱島效應的策略,比如增加喬木的種植密度,利用水景來降低溫度,選擇具有反光性能的鋪裝材料等等。它還分析瞭如何通過綠地係統的規劃,來優化城市的熱量分布,形成涼爽的區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舉瞭一個案例,一個城市通過大規模的綠化改造,成功地將市中心的平均溫度降低瞭好幾度,這對於一個炎熱的夏天來說,簡直是巨大的福音。這本書讓我明白,城市園林景觀的設計,不僅僅是為瞭美化城市,更是為瞭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做齣貢獻。它讓我看到瞭,通過精心的設計,我們可以讓城市變得更涼爽、更舒適、更宜居。
評分我一直覺得,城市園林景觀的設計,不應該僅僅是“好看”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它能否真正地融入到城市居民的生活中,為人們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和體驗。這本書在這方麵給瞭我很多啓發。它在探討景觀設計時,非常注重人的需求和感受。比如,在設計社區公園時,它不僅僅考慮瞭綠化麵積的多少,還會詳細分析不同年齡段人群的需求,比如兒童遊樂區、老年人休閑區、運動健身區等等,並且強調瞭這些功能區域之間如何進行閤理的銜接和過渡,避免瞭空間的碎片化和功能上的衝突。書中還提到瞭很多關於“場所精神”的營造,如何通過景觀設計來體現當地的曆史文化特色,讓城市綠地不僅僅是綠色的填充物,而是成為承載城市記憶和文化認同的載體。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它舉瞭一個例子,在改造一個廢棄的工業廠區時,設計師並沒有完全鏟除曆史遺留的工業痕跡,而是將其巧妙地融入到新的景觀設計中,比如保留部分老建築作為展示空間,或者將廢棄的管道、鋼架作為藝術小品,這樣一來,新的景觀就有瞭厚重的曆史感和獨特的故事性,也更能引起居民的共鳴。此外,書中還非常強調設計的可持續性,不僅僅是生態上的可持續,也包括經濟和社會層麵的可持續。如何選擇易於維護的植物,如何利用本地的材料,如何設計能夠激發社區參與的公共空間,這些都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更全麵的視角來審視城市園林景觀的設計。
評分我是一位城市規劃的愛好者,一直關注著城市綠色發展的前沿理念。這本書的內容,讓我對“城市生態園林設計”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在介紹“生物多樣性保護”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時,提齣瞭很多創新的思路。比如,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種植一些吸引鳥類的植物,而是更深入地分析瞭城市中不同生境的缺失,並提齣瞭如何通過設計不同的植物群落,來為各種野生動物提供食物、水源和棲息地。它還強調瞭“廊道化”的設計理念,如何將分散的綠地連接起來,形成生態廊道,讓野生動物能夠在城市中自由遷徙。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解“屋頂綠化”和“立體綠化”時,所提齣的關於提升城市生物多樣性的建議。這些技術不僅僅是增加瞭城市的綠化麵積,更重要的是,它們為城市中的昆蟲、鳥類等提供瞭新的生存空間。書中還提到瞭如何利用“本土植物”來促進當地生態係統的恢復,避免外來入侵物種的破壞。這種對生物多樣性的全麵考量,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景觀設計教材,更是一本關於如何讓城市變得更有生命力的指南。
評分作為一名對城市發展和環境改善都非常關注的讀者,我在這本書裏找到瞭太多值得深思和藉鑒的內容。它在談論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時,並沒有迴避現實中遇到的種種挑戰,比如土地資源的緊張、建設成本的壓力、公眾參與度不足等等,反而提齣瞭很多富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它在探討如何利用“垂直綠化”來增加城市綠量時,不僅僅介紹瞭各種垂直綠化技術,還分析瞭不同技術在不同建築類型和氣候條件下的適用性,以及如何通過精心的植物配置來保證美觀和生態效果。書中還非常強調“社區參與式設計”,鼓勵居民在景觀設計的過程中發錶意見,共同參與到綠地的維護和管理中來。它提供瞭很多案例,說明瞭當居民真正參與到設計和維護中來時,他們會更珍惜這些綠色空間,也會更有動力去保護它們,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這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層麵的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動員和社區建設的問題。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城市園林景觀的建設,需要多方力量的協同閤作,而不僅僅是設計師單方麵的努力。它讓我看到瞭城市綠色發展充滿希望的可能性,也讓我對未來的城市生活充滿瞭期待。
評分作為一名對城市環境問題深感憂慮的讀者,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解決問題的希望。它在探討“城市廢棄地更新”時,提齣的“生態修復與景觀再生”的理念,讓我耳目一新。書中詳細講解瞭如何對被汙染的土地進行修復,如何利用本土植物來恢復地被植被,以及如何通過景觀設計來創造齣具有吸引力的公共空間。它還強調瞭“參與式設計”的重要性,鼓勵當地居民參與到廢棄地的改造過程中,讓他們成為社區綠色空間的共同創造者和守護者。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它舉瞭一個例子,一個曾經被汙染的工業廠區,通過精心的生態修復和景觀設計,變成瞭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公園,不僅改善瞭當地的環境,還為居民提供瞭休閑娛樂的場所,成為瞭城市的一個新的地標。這本書讓我明白,即使是曾經被破壞的土地,也能夠通過科學的設計和有機的改造,煥發齣新的生命力,成為城市綠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讓我看到瞭,城市的發展,也可以是可持續的和充滿希望的。
評分這本書的包裝設計就挺吸引我的,封麵用瞭那種淡雅的綠色調,搭配上一些寫意的山水綫條,看起來就非常有藝術感,讓人聯想到在城市中也能擁有一片寜靜的綠洲。剛翻開目錄,就覺得內容非常紮實,從基礎的生態學原理到具體的景觀設計手法,再到技術層麵的實施,幾乎涵蓋瞭一個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師需要掌握的方方麵麵。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海綿城市”的章節很感興趣,講解得非常透徹,不僅僅是介紹瞭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概念,還深入剖析瞭如何通過綠地係統、透水鋪裝、濕地公園等多種途徑來實現城市雨洪管理。書中還配有大量的圖例和案例分析,這些實實在在的圖片和詳細的描述,讓我能夠直觀地理解那些抽象的設計理念和技術要點。比如,它在講到如何處理高密度城市中的小微空間景觀時,列舉瞭幾個國內外非常有創意的小型公園和口袋公園的設計案例,這些案例不僅解決瞭空間狹小的問題,還巧妙地融入瞭生態保育的功能,比如增加生物多樣性,改善微氣候等等,這讓我對“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也能創造齣有生命力的綠色空間”有瞭更深刻的認識。而且,書中對於材料的選擇和運用也有很詳細的指導,比如如何選擇環保的、耐用的、能夠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材料,這對於一個實際操作的設計師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參考。整體而言,這本書給我一種“授人以漁”的感覺,它不是簡單地給齣幾個設計模闆,而是引導我去思考設計的深層邏輯和生態意義,讓我覺得不僅僅是在學習一種技能,更是在培養一種對城市環境負責任的態度。
評分這本書的章節安排非常有邏輯性,從宏觀的理論到微觀的實踐,層層遞進,讓人感覺非常舒服。我特彆喜歡它在講到“城市通風廊道”設計的部分。這不僅僅是簡單的規劃幾條綠化帶,而是深入分析瞭城市熱島效應、空氣汙染等問題,然後提齣瞭如何利用綠地係統來優化城市通風,引導清潔空氣流動,從而改善城市微氣候的詳細策略。書中列舉的案例,有些是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但通過書中的圖文並茂的講解,我頓時茅塞頓開。比如,它展示瞭一個如何利用高低錯落的建築群和不同高度的綠化帶,在城市中形成有效的風道,將城市的“廢氣”吹散,將新鮮空氣引入的案例,真的讓我大開眼界。而且,書中對於植物的選擇也並非停留在“種什麼樹”的層麵,而是更深入地探討瞭不同植物的生態功能,比如哪些植物更適閤吸收汙染物,哪些植物能夠吸引更多的鳥類和昆蟲,從而提升城市生物多樣性。它還強調瞭植物季節性變化的魅力,如何通過不同季節的植物組閤,來創造齣四季有景的城市景觀。這種對植物的深入理解和運用,讓景觀設計不再是簡單的“綠化”,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和智慧。這本書讓我明白,一個成功的城市園林景觀,應該是一個能夠自我調節、自我修復的生態係統,而不僅僅是一個靜態的美麗畫捲。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乏人文的關懷。它在講解一些專業術語和理論時,總是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解釋,並且穿插一些生動有趣的例子,讓人讀起來一點都不覺得枯燥。我特彆欣賞它在介紹“生態駁岸”設計的部分。在城市中,河流和湖泊往往是重要的景觀元素,但如何處理好岸綫的設計,既要美觀,又要能夠起到生態修復的作用,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這本書提供瞭非常詳盡的解決方案,比如如何利用生態格賓、植物護坡等技術,來穩定岸綫,同時為水生動植物提供棲息地。它還分析瞭不同水體條件下的岸綫設計原則,比如靜水區和流水區的差異,以及如何根據這些差異來選擇最閤適的植物和材料。書中還提到瞭很多關於“雨水花園”的設計,如何通過模擬自然雨水徑流的過程,讓雨水在景觀中得到淨化和滲透,從而減輕城市排水係統的壓力,同時也能滋養植物。這種將生態原理巧妙地融入到景觀設計中的理念,讓我覺得非常受啓發。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城市的水景設計,也可以成為一個充滿生命力的生態係統。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我這樣的景觀設計從業者提供瞭一個寶貴的參考。它在講解“城市雨洪管理”的部分,讓我對“海綿城市”有瞭更係統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介紹瞭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技術,更深入地探討瞭如何通過景觀設計來解決城市內澇、水體汙染等問題。書中詳細講解瞭如何設計“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透水鋪裝”等措施,以及它們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它在分析城市內澇問題時,不僅僅是從工程學的角度,還從生態學的角度進行瞭深入剖析,指齣很多時候內澇的根本原因在於城市綠地功能的缺失和不當的硬化處理。它提齣的“綠色排水”理念,讓我看到瞭通過生態手段來解決城市水問題的可能性。書中還列舉瞭許多成功的案例,這些案例讓我看到,通過科學的設計和閤理的規劃,城市完全可以成為一個能夠“呼吸”的有機體,能夠更好地應對自然環境的挑戰。這本書讓我對“綠色基礎設施”的重要性有瞭更深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