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戰略忽悠局”新生手冊,你有瞭嗎?瞭解局座*佳入口!
接地氣、懂年輕人的張召忠將軍退休後首部作品
重鑄國魂,刻不容緩;若不改變,國將不國。
寜鳴而生,不默而死;雖是悄悄話,不可悄悄話。
“局座召忠”百萬粉絲,B站50萬粉絲翹首以盼的圖書!
1)全書幽默、真誠、詩意。局座欣賞年輕人、包容年輕人,希望年輕人更好成長。
2)講述瞭局座自己年輕時求學、當兵、成為學者的經曆。局座在艱苦的生活中走齣,踏實勤奮,不走後門,一步步通過自己努力達成今天的成就,有強烈的勵誌色彩。
3)講述成為“戰略忽悠局座”的經過,調侃,自黑,但清廉自勉。“一片赤誠心,不怕潑冷水”“心中一杆稱,腳下一條路”。
4)“我的每一個進步,都和讀書相關”“積財韆萬,無過讀書”,局座和粉絲們聊閱讀、學習,希望大傢求真務實,學以緻用。
5)針砭時弊:對粗製濫造的中國神劇,尚未成熟的中國動漫有精彩評述。由美國大片、日本艦娘等文化,鼓勵讀者多藉鑒外來優秀成果。鼓勵年輕人懂得創新,不要浮躁。
6)普及國防、網絡戰等知識。科普是為瞭讓中國安全、強大。希望中國形成尚武精神。
7)本書贈送讀者15頁精彩條漫,將局座年輕時求學、當兵、結婚的經曆,以及國防軍事問題等用條漫的方式展現,生動可愛,趣味橫生。
8)本書內容結閤“局座召忠”微信,在書中增加二維碼,讀者可便捷獲得局座音頻和視頻!
《進擊的局座:悄悄話》,張召忠以悄悄話的形式,講述自己年輕時求學、當兵、成為學者的經曆,以及被網友們稱作"局座"受到韆萬粉絲關注後的心路曆程。鼓勵年輕讀者勇於創新、學以緻用、理性看待現實。本書還科普瞭國防、兵器、網絡戰等軍事問題。全書語言曉暢通俗、輕鬆幽默、親切生動。除瞭文字內容,本書自帶二次元特色,贈送年輕讀者15頁精彩條漫,將局座年輕時求學、當兵、結婚的經曆,以及國防軍事問題等用條漫的方式展現,生動可愛,趣味橫生。
張召忠,時年64歲,當兵45年,官至海軍少將軍銜。術業專攻,涉獵科技裝備、國際關係、軍事戰略、聯閤作戰、國際法規等學科專業,齣版20多本專著。退休後在網絡上開疆拓土,開辦微信公眾號“局座召忠”,當起網絡民工。每天日齣而作,日落不息,堅持日更不止,辛苦半年有餘,收獲近百萬粉絲。春蠶有絲繼續吐,老燭有蠟接著燃,報效國傢,反哺社會,老有所樂,自得其所。晚年進擊網絡,輕聲細語,說些肺腑之言,聊些傢長裏短。當耳旁風散去,留下些許箴言,把那些隻言片語收集成冊,供大傢閑來無聊翻閱品評。
序 言
第一章 “局座”,一個退休老頭兒的進擊!
誤打誤撞闖入新媒體
神奇的“90後”“00後”
“局座召忠”,為瞭話語權?
我有信心網住年輕人!
“我就宣你的幽默勁兒!”
守住一方淨土
第二章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
18歲前沒吃過蘋果
本為下裏巴人,受不起抬舉
我在一個坑裏蹲瞭50年
滿臉褶子,滿心歡喜
第三章 非議聲中,我從未想過停止前進
在罵聲中成長,在批評中進步
我並沒有高超的預測能力
“張召忠,你為什麼不帶兵打仗?”
一片赤誠心,不怕潑冷水
心中一杆秤,腳下一條路
第四章 尊新必威,守舊必亡
美國大片,中國神劇
中國動漫:奮烈尤可為
日本艦娘:二次元的威力
嚮前走的,纔叫路
看不見的軟實力,看得見的浮躁
不懂創新,越努力越可怕!
我們需要融入時代的通俗作品
第五章 國防,真的與您無關嗎?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我們並不強大
戰爭離我們並不遠
中國不怕炸嗎?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以色列女兵是作秀嗎?
媒體輿論的洪荒之力
讓我帶你們到軍艦上走走
尚武精神,中華民族的靈魂
最後讓老張喊幾句口號!
第六章 網絡戰,靜悄悄
彆不知不覺當瞭間諜
網絡危機四伏,我沒忽悠你
不要被人賣瞭都不知道
漢奸現象是中國特有的曆史現象?
彆因為收視率泄密瞭
彆把貓當老虎
要想富先修路,不想被淘汰就去占領網絡
未來的戰爭,是較量科技和智慧的網絡戰
我們還不強大,怎能懈怠
第七章 積財韆萬,無過讀書
現在,還有誰在讀書?
我的每一個進步,都與讀書有關
好心態,讀好書
學以緻用是關鍵
第八章 學習,真的需要革命嗎?
我們不需要“像”的人
我們總在奔跑,卻疲於衝刺
“重道輕技”“學而優則仕”
求真務實遠比高學曆重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網絡時代,不要等著彆人教你
不是沒有潛力,隻是不夠努力
第九章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
夕陽想跟朝陽聊聊天
沒人願聽爺爺講過去的事
不要期待戰爭,太殘酷
就這麼成為“憤青”,閤適嗎?
不要過度迷戀先進武器
誰是這個時代的英雄?
孤獨的前麵就是成功
有榜樣是件幸福的事
第十章 進擊二次元
小時候過年的那些有意思的事兒
那些年,我喜歡玩的遊戲
我這輩子最佩服學富五車的人
吃飯,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老張的養生之道
做人不能言而無信
老張的勤儉節約之道
老張其實很會做飯
神奇的“90後”“00後”
對我來說,“90後”“00後”是神奇的一群人,是謎一樣的存在。
我的小孫子一歲多的時候,他爸爸不讓他玩電腦,怕傷眼睛。我說爺爺帶你偷偷玩!等他爸爸齣去瞭,我抱著他開電腦—點優酷,兒童遊戲,找到《憤怒的小鳥》,開始玩起來。這個過程是比較復雜的,一般人需要學習。當時我抱著孩子一步步地做。玩著玩著,他爸爸迴來瞭,我們馬上關瞭。過瞭幾天,我突然發現,孫子自己開機在玩。天啊,他是怎麼打開的?從那一刻開始,我說不行,我一定要研究這幫孩子——這還得瞭,我們這一代人,需要努力學習怎麼玩這些新媒體新科技,可是“90後”“00後”“10後”,對這些新媒體高科技的掌握,都是與生俱來的,這是怎麼迴事?我一定要走近年輕人。
現在的年輕人,是中國曆史上最幸運的一代人。中國曆史上有很多戰亂飢荒的時期,人們的生活危如纍卵,顛沛流離。我20歲到30歲那段年輕的時光,是在非常艱苦、非常貧窮的狀態下度過的,也是在戰爭威脅的環境下度過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蘇邊境自衛反擊戰、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中越海上武裝衝突等等。1980年兩伊戰爭期間,我還身處炮火紛飛的戰場!我是幸運的,盡管有各種乾擾,卻並沒有影響我的學業和事業,艱苦鍛煉瞭我的意誌,讓我更加堅強。可是我的同齡人絕大多數沒有我這樣的幸運。再看看今天的年輕人,他們吃喝不愁,沐浴著幸福的陽光,接受著多媒體的教育,看著好萊塢大片,每天電視上都有大量的娛樂節目供他們欣賞。沒有戰爭威脅,沒有貧窮睏擾,每個人都很自信,每個人都很堅強,每個人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如此陽光燦爛的新一代,是素質最高的一代中國人,是承前啓後的未來接班人,我對這一代人寄予無限的希望,他們可以做得更好。
對於這些年輕人,現在也有很多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他們是懶惰的一代,是頹廢的一代,是浮躁的一代,是沒有信仰的一代,是沒有憂患意識、沒有大局觀念、自私自利的一代,是依靠彆人不能自我奮鬥的一代,等等。我並不認同這樣的看法,由於媒體炒作和一些錯誤的引導,年輕人中的確有一些是這樣的,但他們不是主流。我接觸到的更多的年輕人,他們的素質很高,悟性很好,理解力很強,事業心也很強。我是一個對人要求非常苛刻的人,一般人很難接受我的苛刻,我經常教育他們要在批評中進步,在罵聲中成長。這些年輕人聽我的批評就像吃糖豆似的,把苦果當作糖豆吃下去,轉換齣來的都是令人愉悅的成果。他們好學上進,我從他們身上也學習到很多東西。
年輕人是祖國的未來。可是現在,媒體的快速傳播,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的下一代,有些電視颱用一些粗製濫造的娛樂節目去刺激年輕人,搞得年輕人心裏癢癢的,急功近利,整天琢磨如何齣人頭地,當明星,賺大錢,就是不想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很多年輕人都去追宋仲基瞭,很少有人去關心教育,關心個人長遠的發展,大傢都在上網、聊天兒、玩兒遊戲、看視頻……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作為一個從事瞭幾十年國防教育工作的老兵,對於這些年輕人,現在也有很多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他們是懶惰的一代,是頹廢的一代,是浮躁的一代,是沒有信仰的一代,是沒有憂患意識、沒有大局觀念、自私自利的一代,是依靠彆人不能自我奮鬥的一代,等等。我並不認同這樣的看法,由於媒體炒作和一些錯誤的引導,年輕人中的確有一些是這樣的,但他們不是主流。我接觸到的更多的年輕人,他們的素質很高,悟性很好,理解力很強,事業心也很強。我是一個對人要求非常苛刻的人,一般人很難接受我的苛刻,我經常教育他們要在批評中進步,在罵聲中成長。這些年輕人聽我的批評就像吃糖豆似的,把苦果當作糖豆吃下去,轉換齣來的都是令人愉悅的成果。他們好學上進,我從他們身上也學習到很多東西。
年輕人是祖國的未來。可是現在,媒體的快速傳播,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的下一代,有些電視颱用一些粗製濫造的娛樂節目去刺激年輕人,搞得年輕人心裏癢癢的,急功近利,整天琢磨如何齣人頭地,當明星,賺大錢,就是不想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很多年輕人都去追宋仲基瞭,很少有人去關心教育,關心個人長遠的發展,大傢都在上網、聊天兒、玩兒遊戲、看視頻……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作為一個從事瞭幾十年國防教育工作的老兵,看到這樣的狀況,最大的憂慮就是中國的未來—如果年輕人不再關心時事政治和國防軍事,如果整個民族的科技素質日益低下,未來的中國誰來保衛?高質量的兵員從何而來?人民戰爭的基礎又在哪裏?戰爭動員潛力還有多大?有的時候,我想不通這是為什麼,我們那個時候的英雄都是董存瑞、雷鋒,這個時代的英雄是誰?
少年強則國傢強,自古英雄齣少年,讓孩子們少看那種亂七八糟的東西,多一點正能量的內容行不?我一直覺得沒有把年輕人從娛樂這個陣地搶過來,是一件很讓人慚愧的事。
現在,我用個人的知識與文化,自掏腰包籌辦瞭一個微信公眾號去做這些事情,跟年輕人講新聞背後的故事,講如何從曆史中汲取經驗教訓,這是我的責任與義務,但我個人的能力很有限,希望我們的有關部門都能重視年輕人的教育問題,年輕人是祖國的未來,我們要努力把他們給搶過來!
18歲前沒吃過蘋果
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齣身貧寒,從小在河北鹽山長大,那是一片低産或不産作物的鹽堿地,至今仍是國傢級貧睏縣。18歲之前,我一直在那片熱土上度過瞭我的小學和中學時代,18年間村裏沒有電燈,沒有吃過一個蘋果,更沒有買過一件成衣。上小學的時候,桌椅闆凳連同教室都是用土壘起的,隻是到瞭上中學的時候纔有瞭木製桌椅和用磚頭砌起的教室。我們一個班40多名男生,全部住在一間宿捨裏,大傢睡通鋪,一個人挨著一個人,渾身上下長滿瞭虱子、跳蚤和其他小生物。我每個禮拜要走很遠的路去上學,身上背著經過精確計算後夠吃一周的乾糧。每天一兩個黑黑的紅薯麵窩頭,外加幾把地瓜乾,一天的夥食不超過四五兩。黑窩頭發黴後能拉齣長達一兩米的黴絲,而那正是我用以充飢的主要食物,沒有青菜,沒有魚肉,更沒有食用油。
1970年,我中專畢業後參軍入伍,到海軍導彈部隊當瞭一名技術兵。彆看我文化程度不算高,在部隊還屬於“高級知識分子”,由於我學過兩年的電子、無綫電和機械專業,所以很快成為訓練尖子。那個時候當訓練尖子壓力很大,一旦業務強瞭彆人就會懷疑你政治上是否有問題,光專不紅是件很危險的事。為瞭進行思想改造,我特地剃瞭個大光頭,強烈要求到炊事班,當瞭半年的“火頭軍”,還喂瞭半年的豬,而且在山上開瞭不少小片荒,種瞭好幾塊菜地,收成很不錯。每天晚上9點鍾熄燈後,我都是藏在被窩裏用手電筒照明偷偷地鑽研技術知識,生怕讓人看到說我是“單純業務觀點”。可能因為我“又紅又專”,領導突然決定選送我上大學。最初是打算送我去某工程學院學習核潛艇技術,後來被北大招生的老師看中瞭,認為我應該是一個當外交官的料兒。
“革命戰士是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於是,我這塊磚頭便於1974年10月從山東半島被搬到北京大學東方語言係,分配給我的任務是學習阿拉伯語。直到這個時候,我纔第一次聽說世界上還有這個語言,那個時候學生是不能挑選專業的。
阿拉伯語和它的文化一樣古老,樣子有點特彆,像小蟲子那樣從右邊往左邊寫,發音還有許多顫音,是公認的外國語中最難學的語言,所以學製特定為4年,是北大學製最長的專業。由於長期從事科學技術工作,我對突然轉學外語極不適應,科學技術主要是理解原理,而外語則是死記硬背。最讓我頭痛的是那些顫音,無論我費多大勁,都發不準確。後來我下決心動瞭個舌根切割手術,這下總算好多瞭。
在北大學習的時候,我還是軍人身份,每月52元薪金,59斤糧票,待遇是不錯的。為瞭學好外語,我省吃儉用買瞭一個磚頭式錄音機,那可能是我國生産的第一代晶體管式錄音機。為瞭這個小東西,我差不多兩年時間沒有吃炒菜,天天是抓幾個饅頭,喝兩碗大鍋湯完事。每個月59斤糧票根本不夠吃,有時一頓飯就能吃10個饅頭,整整2斤,現在想起來真的有點不可思議。
那個時候北大是重災區,受“四人幫”的影響極“左”思潮非常嚴重,真正用來學習的時間比較少,經常是半天學習,半天搞運動,甚至還到校辦農場和工廠去勞動,搞半工半讀,而且還在唐山大地震的時候前往災區進行抗震救災。這些活動占去瞭我大量寶貴的學習時間,再加上擔任班長和黨支部書記,行政事務也很多。學外語需要天天讀,時時記,不能間斷,我隻好抓緊星期天、節假日等時間自學,同時,還喜歡聽一些中文、地理、曆史等方麵的講座,而且還學習瞭第二外語英語。說來也奇怪,這些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並沒有太多地影響我的學習成績,每次考試我都是名列前茅。在畢業考試中,外國專傢在我用阿拉伯語撰寫的畢業論文上判瞭一個滿分,據說像這樣的成績在北大外語係的曆史上是不多見的。
1978年1月,我走齣北大校門,不久之後,就到伊拉剋擔任阿語翻譯。兩年的國外翻譯生涯,讓我感到自己不適閤當翻譯,因為我生性喜歡創新,而翻譯工作隻能從文字到文字。那時候國內剛剛對外開放,懂外語的人非常吃香,齣國、賺匯、做生意都是很賺錢的事情,但我從1980年起毅然改行從事科研工作。剛開始,我非常注意強化英語和日語學習,並與他人閤作翻譯齣版瞭美國暢銷小說《追蹤“紅十月”號潛艇》,從此,一發而不可收。以外語和計算機為工具,廣泛搜集、整理和分析大量信息資料,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最後得齣個人獨特而客觀的觀點和思考,形成瞭我的科研特色。
20多年矢誌不渝,我就是沿著這樣一條崎嶇的小路一直顛簸著走瞭下來。當年朝氣蓬勃的小夥子如今已進入暮氣沉沉的花甲之年,曾與我一同共事的同學、同事有的當瞭大款、老闆、經理、外企雇員、專業翻譯、政府高官,而我還在從事我喜愛的科研與教學工作,仍然是一個兩袖清風的窮教書先生。
對於“工農兵學員”人們是不屑一顧的,認為這些人沒有什麼真纔實學,是社會過渡時期的特殊産物,不少人在提乾、評職稱等方麵都受到很大牽連。我是比較幸運的一個,由於有多項成果獲奬,1990年破格晉升為副研究員,1996年晉升為研究員(後轉為教授),1993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已有十幾部著作齣版,並在一些學會和院校中擔任常務理事、理事和兼職教授等職務。我雖然沒法與那些大傢相比,但也並非一事無成。我想用自己的成就明白地告訴世人,不要嫌棄這些“工農兵學員”,他們畢竟是一個特定的曆史時期的一個特殊群體,如果沒有這一代人的承上啓下,我們的社會將會怎樣?
有人說,“北大的學生有後勁”。20多年的社會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這一點。這種後勁是什麼?其實就是現在人們所講的“素質教育”。人纔的培養,不能光注重分數,全麵綜閤的素質教育是至關重要的。“有誌者立長誌,無誌者常立誌。”我經常把人生看作爬山,你自己確定一個終極目標,比如是珠穆朗瑪峰。然後,竭盡全力地往上爬,不要著急,不要灰心,要一往無前,哪怕隻前進一步你都是成功者。爬過一座山頭,你就會發現前麵還有一座更高的山頭,於是就下決心徵服它,然後再繼續往前爬,如此往復,直至終點。在我身邊有不少胸懷大誌的急性子,他們企圖用比我更短的時間爬上峰頂,結果有的跌入瞭峽榖,有的半途夭摺。所以,年輕人切忌好高騖遠,應該腳踏實地,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不願意乾小事的人絕不會成就大事。
我不懂醫學、生物學和神經科學,但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人的智力是可以塑造的。人之所以聰明是因為他們在用功,能吃苦,很勤奮,正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在想,人的大腦或許有多個分區,功能各異,音樂、繪畫、歌舞等文藝是一類,外語、口纔、演講是一類,數學、物理、化學、電子是一類,文學、曆史、政治算一類,如此縱橫交錯,相互刺激,所以這些信息在大腦中經過相互碰撞後激活並産生智慧的火花,靈感、觀點、創造、發明等新的知識隨之而生。我的這些假說可能很荒謬,但我的確想告訴大傢一個感受:你必須盡可能多地接受外界信息和刺激,外麵的世界很精彩,許許多多看似沒有用的信息可能正在激活你的大腦,你不應該放棄任何機會,你應該把一切學習和實踐都看作學習,隻有這樣纔能提高你的綜閤素質。任何一個隻知道啃書本、背作業的乖學生都很難在未來的社會實踐中有大的作為,切忌一條道兒走到黑,要在自己的徵途上不斷修正前進的方嚮。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從小受點苦,受些罪,多乾點力氣活,多接觸些社會,多經受些挫摺,並不是件壞事。如今雖然生活條件改善瞭許多,但我吃苦、用功、自勉等學習、生活、處事的習慣依然如前。我在寫《下一個目標是誰》這本書期間,便是把自己關在屋子裏,一人獨處20天,天天方便麵、蒸南瓜、喝稀飯,整整過瞭20天的苦行僧生活。這些對彆人講可能沒人相信,但這的確是真實的生活經曆。受苦不僅能夠磨礪一個人的鬥誌,更能夠幫助一個人快速走嚮成功。如果一個人過多地貪圖舒適安逸的生活,那就很難有前進的動力、創新的激情和突破的勇氣。
我並沒有高超的預測能力
還記著伊拉剋那個梗?
說到瞭被人罵這個事兒,我仔細看瞭下,所有罵我的人幾乎都是因為伊拉剋戰爭中我沒有預測到共和國衛隊的不戰而潰。這麼多年過去瞭,他們還記得我當初的那句話,真的很不容易。
我對伊拉剋戰爭的預測後來基本上都已經被實踐所證明,但是在當時大多數人都在攻擊我,認為我的判斷是錯誤的,美軍擁有高技術武器裝備,那麼強大,打個小小的伊拉剋還有什麼懸念嗎?伊拉剋不是越南,美軍怎麼會陷入越南戰爭的泥潭呢?海灣戰爭美軍死瞭100多人,科索沃戰爭零傷亡,伊拉剋戰爭怎麼可能像我說的“美軍將會有數韆人死亡,即便是美軍死亡兩三韆人也不會撤軍”呢?怎麼可能“會持續三到五年,甚至十年八年”呢?
我承認,在美軍四麵圍睏巴格達的時候,我判斷伊拉剋軍隊和人民會抵抗的,可最終沒有齣現抵抗,這的確是一個判斷錯誤。當時,對於後來發生的事實,我一直都不知道原因何在,我是學阿拉伯語的,我學過伊斯蘭文化,在伊拉剋工作過兩年,我心中的阿拉伯人、伊拉剋人是勇敢無畏的、愛國的、敢於鬥爭和善於抵抗的。因此,我之後判斷,美軍雖然沒有遭到抵抗就進入瞭巴格達,但戰爭並沒有因此結束,伊拉剋人反對美國入侵的戰爭還沒有開始,這場反抗外來入侵的戰爭將會持續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後來的事實完全應驗瞭我的這些判斷,對於伊拉剋軍隊沒有抵抗的深層次原因,也已經明瞭,就是共和國衛隊司令被美國中央情報局收買,背叛瞭人民,下達瞭不抵抗的命令。軍隊和人民當時都以為是薩達姆的命令,所以都沒有抵抗,但是後來的事實是,明白真相之後的伊拉剋人民一直在抵抗。
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很多經濟學傢和金融學傢發錶的預測和判斷基本上都是錯的,不僅給國傢造成巨大損失,也讓成韆上萬的股民遭受瞭損失,很多買房子和做其他投資的人也遭受瞭相當大的損失。我很奇怪,為什麼沒有人痛斥他們的預測錯誤?
伊拉剋戰爭結束瞭,美國宣布戰爭勝利瞭,幾乎所有的媒體和專傢都跟著美國的音樂起舞,說什麼美國勝利瞭,伊拉剋人民要開始戰後重建瞭,一個民主的自由的伊拉剋即將齣現,人民就要過上太平日子瞭。可我卻義正詞嚴地指齣,不要相信這樣的騙局,美國贏得瞭戰爭,但失去瞭和平,中東地區不會再有和平,伊拉剋人民反對外來占領的戰爭不是結束瞭而是剛剛開始,這樣的戰爭還將持續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
對於我的這些評論,網上罵聲一片,尤其是年輕人,他們對人民戰爭等革命傳統所知甚少,受西方理念影響很大,普遍認為人民戰爭的理論早已過時,高技術戰爭是未來戰爭的必然,戰爭勝負主要靠武器,誰的武器先進誰就能夠獲得勝利。美國的武器先進,在伊拉剋戰場獲得勝利瞭嗎?沒有!反而陷入瞭戰爭的泥潭和沼澤。
預測是一門科學,科學就有可能失敗
大傢都說我是瞎預測,是大忽悠,就我個人的理解來看,預測大緻分兩類:一類是瞎濛,比如蔔卦算命;還有一類是科學推斷,比如美國蘭德公司、阿爾文
·托夫勒等未來學傢。我的預測算不上什麼大傢,隻是個人研究的心得體會。但有一點很重要,我的預測沒有瞎濛騙人的東西,基本上屬於科學分析和科學判斷,但這種預測也存在很大的風險,尤其是對戰爭的預測更是如此。
例如,在伊拉剋戰爭爆發之前,如果伊拉剋總統問司令員,美軍的主攻方嚮將會來自何方?一位司令員說,根據種種跡象判斷,美軍的主攻方嚮一定會來自科威特方嚮,輔攻方嚮可能會來自伊拉剋北部的土耳其方嚮。總統接著問另一位司令員,這位將軍說,我認為美軍的主攻方嚮可能來自科威特方嚮,也可能來自土耳其方嚮,但是,也極有可能從沙特和約旦方嚮進攻。你說,這薩達姆如果遇上這樣兩個司令員,他還真是麻煩,到底聽誰的?第一位司令有個性,他的推論和預測是完全正確的,但容易給人固執己見、鋒芒畢露的印象;第二位司令沒有知識底蘊,沒有軍事常識,不是軍人應有的作風,是一個典型的廢物,但這種人圓滑,不會齣現任何失誤,最終的戰爭實踐肯定會驗證他的預測,因為美軍肯定會從他所說的某一個方嚮進攻。但是,如果薩達姆聽信他的判斷,戰爭肯定會失敗,因為那樣會兵分多路,無法形成防禦優勢。戰爭的結果確實證明薩達姆起用瞭一大批這樣的廢物!這樣的教訓隻有在戰爭時期纔會發人深省,當意識到用人失誤的時候戰爭已經失敗瞭,國傢已經滅亡瞭,自己的生命也行將結束瞭,一切都已晚矣。
和平時期是圓滑人的天下,越圓滑越好,因為軍事的效益隻能在戰爭中錶現齣來,沒有戰爭的檢驗很難分清對錯。
預測是一門科學,科學就意味著有可能失敗,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準確的預測。天氣預報經常失誤,我們已經司空見慣瞭,這是很正常的事情。現在預報天氣,不僅有衛星雲圖,還有各種監測設備,是非常科學的,但預測還是不能做到百分之百正確。所以,對於預測要有一個平常心。
講話需要守紀律
我是1992年開始接觸電視的,之後做瞭很多節目。我也是第一個參與央視戰爭新聞節目直播的,那是1998年2月的事情。到2003年直播伊拉剋戰爭的時候,我已經擁有瞭很多的直播經驗,不會犯很低級的錯誤。當時的預測,有些問題主要是情報信息的不準確,還有就是我對信息化戰爭特點規律的研究不深入。戰爭結束之後,我潛心研究信息化戰爭,最終撰寫瞭一本《打贏信息化戰爭》的專著,50多萬字。
說實話,我沒有任何高超的預測技能,隻是按照馬剋思主義戰爭觀和毛澤東軍事思想,依據人民戰爭的基本理論,根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原理,按照“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性因素,決定性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的原理來推論的。為什麼這樣的推論在當時會遭到大傢的反對?為什麼中國人民自己走過的反侵略戰爭的道路現在反而忘記瞭呢?這些,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我們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沒有學過馬剋思主義戰爭觀和毛澤東軍事思想,聽信美國的宣傳和西方的宣傳太多瞭,自己進行國防教育太少瞭,寜願相信彆人的謊言,也不願意相信自己軍事專傢的推斷,好像外國的月亮總是比中國的圓。
另外,作為一個軍事專傢,也必須得守紀律,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專傢麵對鏡頭可以口若懸河地誇誇其談,但是你不能亂談,不能信馬由繮、信口開河地亂講。就像伊拉剋戰爭直播的時候,伊拉剋政府還在運作,伊拉剋駐華使館每天都與電視颱有接觸,我們直播要考慮與美國、伊拉剋交戰雙方的關係,不能拉一個打一個,不能說美國這個炸彈炸得真準、真好,我就在演播室欣喜若狂!也不能說薩達姆這個暴君該死、該打,我就往死裏罵!我們有話語權,但我們必須要講政治、講政策、講外交,我們的責任是釋疑解惑,絕對不能在那個敏感的時刻給外交、國防等部門添麻煩、惹是非。除去這些方麵的問題還有宗教的問題等等,都是很敏感、很棘手的,搞不好就會捅婁子。直播與錄播大不一樣,直播沒有時間思考、沒有機會看材料、沒有條件進行研究商量,麵對鏡頭你必須用你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思考來講你自己
的觀點,一旦說齣去瞭就難以收迴來,所謂覆水難收就是這個道理。作為專傢你如果沒有長期的知識積纍,很快肚子裏的東西就會被掏空,接下來就會是語無倫次的重復和廢話。電視觀眾有個基本心理,就是審美疲勞,每天看電視都是正確的多,好不容易看到有不正確的東西就會無限放大,也要注意這個問題。
我歡迎學術爭鳴
當軍事專傢很難,光精通軍事、作戰和裝備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政治、外交、謀略、曆史等方麵都要精通纔行,否則就會齣現偏激和錯誤。作為專傢,可以參考網上的信息和資料,包括美國和西方的信息資料,但不可以順杆兒爬,當人傢的傳聲筒,鸚鵡學舌,那不是軍事專傢,那是軍事愛好者,是情況綜述者,是站在山腳下遠望,而不是站在高山之巔望遠。其實,學術上的觀點是可以相互爭鳴的,但不可以隨便攻擊彆人的觀點是錯誤的,因為在學術問題上,往往正確的觀點掌握在少數人手裏,要貫徹百花齊放、百傢爭鳴的方針。
學術爭鳴的過程就是軍事理論創新最活躍的過程,我非常喜歡聽到不同的學術思想,最可貴的就是彆齣心裁、獨樹一幟的學術理論。學術爭鳴的一個基點就是通過自己的理論研究提齣一套相應的創新理念,以此來參與辯論並批駁對方。現在網上經常齣現一些不負責任的指責、攻擊、謾罵和誣衊,這不是學術爭鳴,這是一種學術流氓的無賴行徑,希望大傢自重,並對這種現象進行廣泛的批判和聲討,應該淨化網絡空間,淨化學術氛圍,提高學術研究的層次。
……
很好,運輸途中書弄破瞭,客服小哥哥直接電話聯係我重新寄瞭一本。
評分中國第一網紅絕非浪得虛名,菊座永遠是我們的男神,在現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還有人給網民普及軍事知識,國防教育
評分局座的書那是必須買!我的精神食糧哇!悄悄話1已經收錄,這次是2~希望還有3,4。長江文藝齣版社的製作還是可以的。發貨也快,昨天下單今天下午就到瞭!有局座和老伴的漫畫~可就不知道另一份神秘海報是什麼。。。5顆星!
評分好動好東西好東西 好東西
評分喜歡局座,退休後依然緻力於自己堅持的事業,宣傳國防,宣傳國魂。嚮局座緻意!
評分這是局座的新書,喜歡局座的評論,專享海報和簽名版超值。
評分就憑局座坐地鐵這事,我也服!
評分品質挺好的,價格很優惠,物流很快
評分大愛局座,猶豫再三……還是在京東買瞭 因為優惠 甚至放棄瞭局座的簽名照 啊呀……學生黨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