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書簡介:(共12種,此次齣版11種)
謝冕:《1898:百年憂患》
程文超:《1903:前夜的湧動》
孔慶東:《1921:誰主沉浮》
曠新年:《1928:革命文學》
李書磊:《1942:走嚮民間》
錢理群:《1948:天地玄黃》
洪子誠:《1956:百花時代》
陳順馨:《1962:夾縫中的生存》
楊鼎川:《1967:文學的狂亂年代》(待齣)
孟繁華:《1978:激情歲月》
尹昌龍:《1985:延伸與轉摺》
張誌忠:《1993:世紀末的喧嘩》
這是一套具有現代學術眼光的文學史著作,通過一個人物、一個事件、一個時段的透視,來把握一個時代的整體精神。
這套書是“重寫文學史”的經典作品,堪稱“大視野文學史”,既有學術的嚴謹,又有散文的流暢。
這套書的主要作者是有北大學術背景的一批學者。
該套書從1898年戊戌變法開始到1993年煞尾,以百年文學發展史的格局,以代錶性的年份為書寫核心,用迴到曆史場景和曆史細節的寫法,把文學史、思想史、社會發展史放在一起,還原文學現象背後的原生態曆史環境。原本晦澀的學術著作由此變得鮮活易讀,原本平麵刻闆的文學史知識由此變得生動立體。
這套書初版於1998年,之後幾次再版,現早已成為經典的文學史教材,也是許多高校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考研的必讀書目。
程文超(1955-2004),湖北人。1987年考入北京大學,為北京大學與加州伯剋利大學聯閤培養博士。中山大學教授、博導,著名學者、評論傢。齣版《意義的誘惑》等專著多部;《1903:前夜的湧動》榮獲第二屆全國魯迅文學奬(2001),並獲得全國師德先進個人(2004)等多種奬項。
1903年2月20日。日本。橫濱的輪船碼頭與橫濱的街道一樣,並沒有顯齣與平日特彆的異樣。站在躉船上,再往前跨一步,便是那艘遠洋客輪瞭。
梁啓超跨瞭過去。
這一步,他跨得很不輕鬆。
可以說,從腳的跨齣到落下,時光逝去瞭三年多。
三年多之前,他便邁齣瞭去往美洲新大陸的步子。那是1899年年底,舊金山中國維新會成立,應該會同誌邀請,梁啓超離開日本,準備經由檀香山去往美國大陸。盡管這次齣遊的原因裏另有微妙,但梁啓超希望到美國考察之心實在是早已有之。因而那次行程仍然給梁啓超帶來興奮。1899年12月20日,梁啓超乘坐“香港丸號”嚮檀香山進發。那時的梁啓超,二十幾歲,生命和纔華都正如大海的波濤,豪氣衝天。船行海中,他覺得自己在時空上正處於“新舊二世紀之界綫,東西兩半球之中央”,乃“置身世界第一關鍵之津梁”。於是胸中萬韆塊壘突起,鬥酒傾盡、蕩氣迴中腸,揮筆寫下瞭《二十世紀太平洋歌》。歌中以頗為不凡的口氣寫道:“亞洲大陸有一士,自名任公其姓梁,盡瘁國事不得誌,斷發鬍服走扶桑。……誓將適彼世界共和政體之祖國,問政求學觀其光。”①錶達瞭自己去美國觀光的宏願和目的,從中可以見齣他是以怎樣的心情在渴望和擁抱著未來的美國大陸之行!
可惜那一次他並沒有如願。正遇淋巴腺鼠疫威脅著檀香山的神經,有關當局規定過往乘客不得登陸。梁啓超不管不顧地登陸瞭,卻因為實行強行檢疫不能按期離岸。梁啓超意外地在檀香山停留瞭半年。本想再去美國大陸,國內形勢卻發生急變。維新派領袖之一唐纔常的漢口起義槍聲即響,梁啓超於7月密迴上海。迎接梁啓超的是起義失敗和赴美大陸計劃的擱置。梁啓超去往美國大陸的腳步提起瞭,卻並沒有跨齣。這一“跨齣”直到三年多之後纔完成。
這一“跨齣”的並不輕鬆還遠不在於時間意義,更在於其生命的意義上。這一步,標誌著梁啓超生命史上的又一次轉摺。這一轉摺非同小可。轉摺完成之後的梁啓超雖然在政治、文化舞颱上不斷扮演過角色,但作為中國輿論界之執牛耳者,其“言論界之驕子”的地位已逐漸喪失,其在思想界那種振聾發聵的巨大影響已不復再來瞭。在當時的革命派眼中,曾是“同誌”和朋友的梁啓超落伍瞭。更不用說在以後的“五四”時期,梁啓超隻能代錶過去的時代。革命派至少還把梁啓超當作論敵,而在新青年那兒,梁啓超連做論敵的榮幸都基本上失去瞭。
這似乎是一個謎。一位差不多成為革命派“同誌”的人,在去另一個世界“問政求學”之後,怎麼竟會變成一個“革命”思想上的落伍者呢?
更耐人尋味的是,梁啓超與他的那次“跨齣”,並沒有真的消失。梁啓超是這樣一個人:在曆史車輪前進時,他是一個被拋棄的落伍者。他隻是他那個時代的代錶。但是,他之“落伍”,卻並不像人們曾經否定的那樣輕飄。他所提齣的問題以及提問題時的思維方式都遠遠超越瞭他的否定者。多少年之後,當他又成為中外學者研究中國文化、中國問題的一個熱點時,人們纔更清楚地認識到他所提問題的“問題性”。
西方學者較早發現瞭梁啓超的研究價值。美國學者勒文森的《梁啓超與中國近代思想》、張灝的《梁啓超與中國思想的過渡》先後齣版,成為漢學史上重要的學術著作。而中國學者對梁啓超的興趣再起則是因為世紀之交的觸發:當又一個世紀之交來臨時,人們發現,梁啓超當年所提的問題,連同他發問時所用的思維方式的重要性,再次凸現在曆史的天幕上。
這種“凸現”又迫使我們思考另一個與此相關的問題:多年來對20世紀中國曆史的單嚮度描述,使我們無法真正理解世紀初的一些曆史人物。比如梁啓超,一個世紀之交的重要思想傢,一個當之無愧的“天纔”,為什麼在曆史變革麵前會變得“保守”?我們無法真正理解曆史的多嚮度和深刻的復雜性,以及曆史人物的艱難。被麯解瞭的曆史簡化瞭我們的思維、弱化瞭我們的智力。
重新理解梁啓超對我們今天從簡單進化論的、單嚮度的、淺錶的曆史觀中走齣來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我們正麵臨著復雜的曆史思考和曆史性選擇。
這本書的理論框架構建得非常紮實且富有彈性,顯示齣作者在跨學科研究上的深厚功底。我注意到,作者在分析文學思潮時,巧妙地融入瞭社會學、傳播學甚至早期美學思想的理論工具,使得對“1903前夜”的解讀不再是孤立的文學現象,而是與更廣闊的時代背景緊密纏繞在一起的復雜肌理。這種跨界視野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思路,讓我對如何看待文學史的演變有瞭全新的參照係。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進行一次智力上的探險。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爭議性議題時所展現齣的平衡性,他既清晰地闡述瞭主流觀點,也細緻地鋪陳瞭對立的聲音,不偏不倚,引人深思。這本書無疑為我們理解中國現代文學的起源提供瞭一個極其精妙、復雜且充滿啓發性的新模型。
評分我最近在讀這本關於中國文學百年變遷的書,感覺作者的文筆簡直就像一位技藝高超的修復師,小心翼翼地剝開曆史的塵埃,重現那些被時間磨損的文學瞬間。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敘述中展現齣一種罕見的宏觀視野與微觀洞察的完美結閤。比如,在探討某個特定思潮的興起時,他不會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會立刻引齣一個具體的、鮮為人知的作傢或一篇小說的片段進行剖析,這種“以小見大”的手法,讓抽象的文學史變得觸手可及、生動鮮活。我常常在想,要達到這種水準,需要耗費多少心血去查閱那些塵封的檔案和手稿啊。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也體現瞭極高的專業水準,那種紙張的觸感,以及恰到好處的留白,都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對於任何真正熱愛中國現代文學的人來說,這本書不應該隻是被“收藏”,更應該被“啃讀”。
評分說實話,我對文學史類的書籍通常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態度,因為太多作品最終會淪為僵硬的知識點堆砌。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預期。它最打動我的是作者所流露齣的那種人文關懷和批判精神。作者在梳理曆史時,並沒有把自己置於一個高高在上的裁判者位置,而是以一種近乎同理心的姿態,去理解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在思想十字路口上的掙紮與抉擇。這種“理解而非簡單評判”的態度,使得整部作品充滿瞭溫度。我甚至感覺自己不是在讀一本學術專著,而是在與一位博學睿智的長者進行一場關於民族精神與藝術命運的深度對話。這種閱讀體驗是極其難得的,它超越瞭單純的知識獲取,進入瞭思想碰撞的層麵。我強烈推薦給那些不僅僅想知道“發生瞭什麼”,更想探究“為什麼會這樣”的深度閱讀者。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視覺盛宴,那種復古又現代的字體搭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拿到書的時候,那種沉甸甸的質感,讓我立刻感受到它承載的厚重曆史感。雖然我還沒完全讀完,但光是翻閱目錄和序言,就能感覺到作者在梳理近百年文學脈絡時的那種嚴謹與深邃。特彆是關於“前夜的湧動”這個主題的界定,讓我這個常年關注文學史研究的讀者眼前一亮。它不像很多傳統文學史那樣隻是羅列作品和作傢,而是深入剖析瞭那些在曆史轉摺點上,文學思潮是如何暗流湧動、醞釀變革的。這種從“事件”而非“名人”切入的視角,非常新鮮。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引言部分展現齣的那種對曆史細節的敏銳洞察力,仿佛能透過文字聞到那個時代特有的氣息。期待在接下來的閱讀中,能跟隨作者的筆觸,一同走進那個波瀾壯闊的文學“前夜”。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咀嚼的佳作,那種對學術前沿的探索精神,讓人敬佩。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妙,它不是那種平鋪直敘、讓人昏昏欲睡的教科書式寫作。相反,作者似乎深諳戲劇衝突的魅力,總能在關鍵的曆史節點設置懸念,引導著讀者的好奇心不斷嚮前探尋。我發現自己不自覺地加快瞭翻頁的速度,生怕錯過任何一個關於“湧動”的蛛絲馬跡。這種文學史寫作中少有的敘事張力,讓冰冷的曆史材料仿佛擁有瞭生命和呼吸。我特彆期待後續章節對於不同地域、不同階層文學群體的比較研究,從目前的閱讀感受來看,作者似乎並不滿足於傳統的中心論述,而是努力去挖掘那些被主流敘事所忽視的聲音。這讓我對“重寫”二字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隻是替換,更是補充和修正。這本書的價值,正在於它敢於挑戰既定的文學譜係,以更全麵的視角來審視那段復雜而迷人的曆史時期。
評分學中文的情懷,罷瞭罷瞭。
評分正在讀,以後評價,第四季我已經讀瞭,書很好,可以買,但是見仁見智,不要盲從
評分最高層領導奉為理論權威。在1985年至1992年的短短幾年中,蘇聯軍事政策齣現的巨大變化同這些理論觀點是根本相悖的。這些變化在蘇軍高層@中引起的心理失衡難以估量。對這些將軍們來說,正是馬剋思列寜主義的戰爭觀構成瞭他們的認識論,他們也是依此來觀察突如其來的變革的。如果不瞭解這種認識論,就不可能理解他們對變革的反應和關於軍事政策的辯論。因此,要想描述蘇軍的消亡,必須首先看看這種戰爭觀的思想根源。
評分買瞭一套這個叢書,老師推薦的,真的每一本都寫的很棒,值得購買啦。
評分京東活動疊加優惠券收入,價格非常優惠,感謝京東。越來越多東西在京東購買瞭,趕上活動疊加優惠券價格實惠,物流快,服務態度好,售後好,比其他電商好很多。一開始隻是買書,現在傢用電器也大部分在這裏買瞭。京東的物流越來越給力瞭,基本隔日達,包裝也很滿意,感謝京東!
評分孔慶東老師的書,以前看過,人文社有重新齣瞭。
評分《百年中國文學總係》人民文學版比山東教育齣的好多,山東教育那個封麵烏七八糟的像什麼呀,裝幀藝術對書的銷售是很關鍵的,國內齣版社什麼時候纔領悟啊,人民文學齣版社就是讓人放心。
評分很好的書,對我很有啓發,京東買書又快又便宜,快遞小哥很辛苦!
評分還有四本沒有收起,加油^0^~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