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14
於丹《論語》感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和於丹一起,從孔子的簡約樸素中,領略社會人格的自我實現、以身踐行。
《論語》的樸素和溫暖,就在於裏麵不僅有天下大道之誌,更重要的是它永遠不失去腳下樸素的起點。也就是說,它告訴我們修養身心的道理,並且還會給齣一條腳下的路,讓我們抵達自己的理想。
《論語》裏麵,自始至終充滿著智慧。智慧是洋溢在字裏行間的東西,它不見得就是拎齣來的一句兩句的警句,更多的時候它是一種思維的方式。它總是用樸素的話去點明那個至高的真理。
那麼,智慧在人心裏是怎麼醞釀起來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後天的學習。每個人都有嚮學的心願,可各人的學習質量不同。什麼人能夠真正學齣效率來?這裏麵大有深意。
於丹,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院長,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
她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傳播者,在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文化視點》等欄目,通過《論語心得》《莊子心得》《論語感悟》等係列講座普及、傳播傳統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瞭經典中屬於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內外文化界、教育界産生瞭廣泛影響。
她先後在我國內地、港颱地區,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巴西、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傢地區進行韆餘場傳統文化講座,得到廣泛的好評,並掀起瞭海內外民眾學習經典的熱潮。
著有《於丹<論語>心得》《於丹<莊子>心得》《於丹:遊園驚夢——昆麯藝術審美之旅》《於丹<論語>感悟》《於丹趣品人生》《於丹:重溫zui美古詩詞》《人間有味是清歡》《於丹字解人生》及《有夢不覺人生寒》,其中《於丹〈論語〉心得》一書獲得瞭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版權金奬,國內纍計銷量已達600餘萬冊,多次再版,已被譯為30餘種文字在各國發行,僅外文版銷量已近40萬冊。
不負初心
孝敬之道
智慧之道
學習之道
誠信之道
治世之道
忠恕之道
仁愛之道
附錄:
本色於丹
《論語》原文
齣版緣起
總序 不負初心
自2006年國慶長假在百傢講壇講完《論語心得》之後,2007年春節講瞭《莊子心得》,2008年國慶講瞭《論語感悟》。荏苒流光,再迴首時,世界和人心都有瞭許多變化;而自萬古觀之,還是恒久不變的東西更多。
我的傢也還是原來的模樣。陽光燦爛的周末早晨,帶著女兒一起讀《論語》,我們倆坐在沙發上,姥姥在餐桌邊翻著報紙,祖孫三代,一壺淡茶。女兒抱著一個洗舊瞭顔色的絨毛鴨子,書架在鴨子頭頂,童聲朗朗。一瞬間,我清晰地看見當初講《論語》備課時,這個簇新的絨毛鴨子也放在這個沙發上,不滿一歲的女兒粉嘟嘟地坐在玩具堆裏,和鴨子差不多大小,我常常開玩笑地對客人們說“會動的那個是我女兒”。
“媽媽,我能問你一個深奧的問題嗎?”
我從恍神兒中被拉迴來:“什麼問題?”
“這個世界公平嗎?”
“不公平,孩子。”
“那,孔子的時候就教人日三省乎己,治國導之以德,為什麼到今天還有好人受冤枉?報紙電視上還有那麼多不公平?”
這真的是一個深奧的問題。
中國的今天不夠公平,全人類的今天也不夠公平,為瞭謀求最大公平的努力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大傢都在尋找一種共同的公約默契,也都在本土尋求著各自的製度齣路,問道自己的先賢,從自己的文化基因裏探尋著這個民族安身立命的核心價值。孔子和莊子連始皇帝統一中國都不曾見到,他們更不知道互聯網和眾籌,但他們仍然是韆古風塵之前,站在文明肇始之緣的那個坐標,他們的言語裏藏著瞭我們價值基因的秘密。盡管,孔子簡約到述而不作,莊子汪洋恣肆到無端崖之辭,簡與繁,殊途而同歸。
“媽媽,那你說為什麼孔子今天還能幫到我們?”女兒去給姥姥送瞭杯茶,從餐桌邊端迴一盤姥姥剛切的水果。
“孔子肯定不能像百度作業幫那樣幫到你直接的答案,他幫我們的是認清楚一些根本問題。”
“什麼纔是根本的問題?”
“你覺得《論語》裏什麼是根本問題呀?”
孩子想瞭想,清亮地背齣“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為什麼一個從小去教堂的西方孩子長大的驚嘆詞會是“Oh,my God”!而一個中國孩子絆個趔趄都會本能地喊“哎呀我的媽呀”!中國傳統傢族中的信任幾乎等於西方宗教中恒久的神——我摟著孩子的小肩膀,看著笑眯眯的老媽媽,滿心感慨。
約定俗成的錶現,大多來自文化基因。中國文化中強大的倫理性價值,也許就是我們今天安頓於倉皇萬變中的不變之本。農耕時代的中國人,始終有份鄉土中的默契:即使不識文斷字,也得通情達理,國有國法,傢有傢規,門風不正就會敗傢。從貴胄到平民,長幼有序,圖的是個傢和萬事興。
“媽媽,那咱們平時還說'我的天呐',這又為什麼呀?”
“中國人的'天'可不是簡單的sky,這裏有天道,有天時,人也得守著天良。想想老子怎麼說人跟天地的關係來著?”
女兒會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但是作為一個城裏長大的孩子,她見過的莊稼還不如園林綠地多。
“媽媽那你給我講講老子和莊子”。
“這個太難瞭,再長大點兒咱們講吧。”
“不難!媽媽你看大鵬鳥和蓬間雀的對話、還有庖丁解牛的故事我都知道!”
是啊,我們從小都知道的故事,要用一生去參悟,越成長,越覺得參不透。寫完《莊子心得》這八年間,看過多少蝸牛犄角裏利益的廝殺紛爭,聽過多少蓬間麻雀對世相的議論,也看過瞭多少緘默不語的大鵬襟懷,始知摸索人間世的規則,比認清一頭牛的骨骼肌理難得太多。
唯有敬畏。以一生的時光浸潤在文化川流中,願年華漸長,可以漸次接近文而化之的境界。
《周易》有言“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種化育世道人心之“文”,也許纔是中國文明生生不息真正的意義所在。
一代大儒湯一介先生,即使在惡疾纏身的最後時光裏,也一刻都沒有停下為“返本開新”的文化理想做努力。捲帙浩繁的《儒藏》,心血纍積,一點點呈現齣瞭有序的模樣。湯先生在晚期一次住院化療前夜,研墨拂紙,寫下“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交給樂先生鄭重轉我,我以此作為先生殷殷托付。我所見到的湯先生辭世前最後一段錄像,就是沉靜堅定地又一次誦讀瞭宋儒張載的名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返本問道,可以探尋孔子與莊子的精神氣象,遠在悠悠韆古之前。倘若我們後輩子孫真從他們的身上領悟瞭智慧,那是先賢文化血脈的傳承。倘若我們偏執一端,一味忽略著甚至批判著他們,他們也依舊站在文明的濫觴之緣,不改緘默微笑。而開新宏願,還靠更多願意文而化之的天地之心。
流光無痕,人心有信。孔子稱“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這份民族文化的初心一直還在,兩韆多年的浮沉,經曆過太多坎坷睏頓,但基因就是基因,但凡對這個民族文化有信有愛的後輩子孫,總還是能從孔子莊子的傳世箴言中觸摸到一團真氣,從往昔中清晰辨識齣中華文明的未來。
孝敬之道
《論語》的樸素和溫暖,就在於裏麵不僅有天下大道之誌,更重要的是它永遠不失去腳下樸素的起點。
孝敬之道就是這種樸素的起點。
我們今天已經遠離瞭産生孝道的宗法社會。在現代社會中,父子的關係已經不存在跟君臣關係的對應,那麼,是不是可以說,“孝”已經過時瞭?
是不是在今天這樣一種人人平等、法律公平的社會裏,“孝”就不是做人的根本瞭呢?
一本《論語》捧在手裏,我們說它是樸素的、溫暖的,那麼它的樸素和溫暖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論語》的樸素和溫暖,就在於裏麵不僅有天下大道之誌,更重要的是它永遠不失去腳下樸素的起點。
也就是說,《論語》告訴我們修養身心的道理,並且會給齣一條腳下的路,讓我們抵達自己的理想。
孔子和他的學生有很多日常的問答。有一天,顔迴、子路跟老師在一起聊天,老師說:“你們每個人都說說自己的誌嚮吧。”
子路說:“我的誌嚮就是,衣服、車馬這些好東西,與朋友一起享用,用壞瞭也沒有什麼抱怨。這就是我的願望。”
顔迴說:“我的願望呢,就是一個人不經常誇耀自己,也不經常宣揚自己的功勞,能夠做到很謙遜就可以瞭。”
這個時候,學生們發現老師還沒有說話。子路就對老師說:“希望聽聽老師您的誌嚮。”
孔子呢,就淡淡地說齣瞭自己對人格理想的描述,很簡單,就三句話:“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
孔子的誌嚮就是希望做到能夠讓老人得到安頓,讓朋友對自己信任,讓年輕人對自己懷念。
我們想一想,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不可能擺脫跟三種人的關係,那就是我們的長輩—生我養我的父母,我們的平輩—一生相隨相伴的朋友,我們的晚輩—自己的兒女。
孔子先不去談我要怎樣建設傢國社稷,怎樣建立多少功勛,而是說讓我的老人都可以安頓好,讓我的朋友對我可以信任、托付,讓孩子們覺得我這個人是值得追慕、緬懷的。如果我的存在能夠讓這三種人心中有這樣的種種寄托,也就夠瞭。
在這裏麵,擺在第一位的是“老者安之”。
我們都在說,中華民族有一種美德叫孝敬,但是,我們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孝嗎?
一個“安”字容易做到嗎?讓老人外在得以安其身,內在得以安其心,可能每一個兒女都有自己的做法,但真正能夠做好卻很不容易。
中國民間有個說法,叫作“百善孝為先”。一切善行都是從孝開始做起,因為這是人生中最深刻的親情,人人不可迴避。
在孝順這件事上,民間還有一個說法,叫作“論心不論跡”。我們知道,不一定每一個孝子都有充足的錢財和很高的地位,能夠按照他的夢想把愛摺閤成一種物質條件給他的父母。有時候一個很深刻的心願,但是做起來卻隻是一件樸樸素素的小事,小到微乎其微。
對老人的這種安頓,也許我們可以有種種標準,比如買多大的房子,買什麼樣的車,帶老人去什麼地方旅遊,讓他穿什麼樣的衣裳,有什麼樣的飲食,但是這些能讓老人真正心安嗎?
很多學生曾經問過孔子,什麼叫作“孝”?“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彆乎?’”(《論語?為政》)子遊去問老師:“什麼叫作孝啊?”老師說:“現在的所謂孝,就是說能養活自己的老人就行瞭。但是,這真的就是孝嗎?”
孔子接著反問:“你看狗馬這些動物都能夠得到飼養,如果你隻是做到讓父母衣食無憂,但你對他們沒有發自內心的尊敬,那麼這跟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彆呢?”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論語?為政》)這裏孔子又是一個反問句:“曾是以為孝乎?”你竟然認為這是“孝”嗎?
子夏問老師什麼叫孝。孔子又說瞭一種現象,他說:做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顔悅色。你看看今天的所謂孝,就是有一些要做的事情,孩子們都會搶著去乾;在一個物質條件不很豐富的情況下,盡量做到讓長輩有吃有喝。但是,這樣做竟然可以算“孝”嗎?
子遊問孝,子夏問孝,老師都鋪陳瞭一些大傢普遍認為是“孝”的行跡:去好好地做事,養著父母,有什麼好吃好喝的讓父母先吃先喝,有什麼勞頓自己先擔當,這些行為大傢都認為是孝瞭。但是,孔子都要反問一句:這些跟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彆?這些真是孝嗎?
孔子的反問令人深思。中國人常常將“孝”和“敬”連用,孝敬孝敬,孝為行,敬為心,關鍵是我們的心中對父母有那份深深的敬嗎?
今天是生活節奏加快的時代,兒女們總是太忙太忙瞭。
麵對父母,今天的兒女應該要問問自己:如何讓老人因為有自己這個孩子而得到安頓,我們怎樣做到真正的孝?
今天我們總在說,孝敬是一種美德。但是,它不是一種本能。我們反過來說一個命題,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有人說過那是美德嗎?沒有,因為那是近乎本能。
智慧之道
《論語》裏麵,自始至終充滿著智慧。
智慧是洋溢在字裏行間的東西,它不見得就是拎齣來的一句兩句警句,更多的時候它是一種思維的方式。
真正的智慧有一個重要標準,就是麵對人心,你擁有什麼樣的判斷力。
我們今天該如何獲得大智慧,而不是小聰明?
《論語》裏麵,自始至終充滿著智慧。
智慧是洋溢在字裏行間的東西,它不見得就是拎齣來的一句兩句警句,更多的時候它是一種思維的方式。
《論語》總是用最樸素的話去點明那個至高的真理。
樊遲在問老師什麼是“知”(智)的時候,老師就說瞭兩個字,叫作“知人”(《論語?顔淵》)。也就是說,如果你懂得天體物理,懂得生物化學,或許你都不是擁有大智慧,你隻是擁有瞭知識;真正的智慧有一個重要標準,就是麵對人心,你擁有什麼樣的判斷力。
在一個充滿迷茫的世界裏,真正深沉的智慧就是我們能夠沉靜下來,麵對每一個人以及他背後的曆史,能夠順著他心靈上每一條隱秘的紋路走進他內心深處的那些歡喜和憂傷,那些心靈的願望。
學生再問老師,知人以後要做什麼呢?看來樊遲還是不能理解老師的意思。
老師又說:“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論語?顔淵》)就是這樣十個字,說明我們知人以後要乾什麼。“舉直”,是把那些正直的、有纔能的、善良的、符閤社會核心價值的人,提拔上來,給他們一個好的空間。“錯”是把他們安置在一個位置上。放在哪兒呢?放在“枉”者的上麵。“枉”就是那些不正直的、不那麼高尚的人。
也就是說,讓賢達的、善良的人,讓這些符閤核心價值的人,在那些不怎麼善良的、有一己之私的人之上。這是一個標準。
“能使枉者直”,這個標準更溫暖。也就是說,人性中沒有絕對的善與惡。我們不能說某一個人他就是一個十全十美的大善人,也不能說某一個人他自始至終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歹毒小人。其實,人性中的各種元素在不同的土壤、不同的溫度、不同的環境中,或善或惡,在一定的環境作用下都會有所釋放。
什麼叫作“能使枉者直”呢?就是說,一個人他也許錶現齣來的不是那麼高尚,也許他在做法上有一些促狹,甚至有一些卑鄙,但是你跟他在一起的時候,當你瞭解人心的時候,你有沒有一種力量,讓一個不那麼高尚的人,也就是心思可能有很多彎彎繞的人,讓他起碼在跟你閤作的這一段時間裏錶現得正直坦蕩一點?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這就叫“能使枉者直”。
有一句諺語說得好,人生的真正成功不在於你憑運氣抓瞭一手好牌,而在於你抓瞭一手壞牌,但是你能把它打好。人生交際的真正成功不在於你僥幸一路走來遇到的全是君子,而在於你遇到有些不能稱為君子的人,當然不一定就是小人,能不能因為從跟你的交往中看到人性中的溫暖、善良,看到你對他的體諒、包容,而讓他美好的一麵更多地錶現齣來。為什麼要知人呢?孔子說,就是這樣一個目的。
那麼,怎麼樣纔能“知人”呢?孔子說,你看一個人,要“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論語?為政》)這話什麼意思呢?
“視其所以”,從一開始你要看到他為什麼這麼做。看他做一件事不在於他在做什麼,而在於他的動機是什麼。
中間“觀其所由”,你要看他做事的經過和他使用的方法又是什麼。
最終是“察其所安”,一個人做一件事,什麼叫結束或者沒結束?不在於一件事情物理過程的終結,而在於他的心在這個結果上終於安頓瞭嗎?有些事情完瞭,但人心仍然不安,意猶未盡,他還要做;有些事情沒有完,但是有人可以說,雪夜訪戴,我乘興而來,興盡而返,我到瞭朋友門前,我可以不敲門就走,因為我的心已經安瞭。
所以看一個人做事,不要看事情的發展過程,而要看他心理上的安頓。這就是給我們一個起點,“視其所以”;再給我們一個過程,“觀其所由”;最後給我們一個終點,“察其所安”。那麼就會“人焉廋哉”,人還往什麼地方去藏起來呢?“廋”,就是藏匿的意思。
當你經過這樣一個過程的分析,你說這個人還怎麼能藏起自己的真實麵目呢?這個人的心你就弄明白瞭。
學習之道
在今天這個時代,信息紛紜復雜,很多無用、無效的信息,充斥著我們的頭腦、耳目。我們靜心想一想,這些東西我們真的需要嗎?
人隻有通過學習,纔能知道哪些東西真正有價值。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雖然學習瞭,但未必有效率,學到的東西也未必都對我們有價值,未必都能深入到自己的生命中去。
我們該問問自己,我們要學些什麼?應該怎樣去學習?學到的東西又怎樣纔能跟我們的生命融閤起來呢?
我們提到過,《論語》裏麵有很多智慧,那麼,智慧在人心裏是怎麼醞釀起來的?
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後天的學習。每個人都有嚮學的心願,可各人的學習質量不同。什麼人能夠真正學齣效率來?這裏麵大有深意。
孔子不是一個空想主義者。他曾經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是每天連飯都不吃,連覺都不睡,天天在那兒冥想,一定要把世界想明白,那想破瞭腦袋也沒有多大用處,你還不如好好去學。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概念都是一字之彆,人有雄心是好事,要有野心就不大好瞭;人有理想沒有錯,但僅僅停留在空想的話,那也就是一場夢而已。怎樣能夠達到一個可行的理想之境?
一個人需要不斷地進行學習,纔能達到理想的可行之境。
在學習的時候,學問須化入內心,不然每天在真正的學問之外打轉轉,那也是不行的。所以孔子還說過:“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論語?衛靈公》)有時候一幫人在一起,群居終日,看著挺熱鬧,可能也能學點東西,但是你覺得大傢老說不到點子上,言不及義,然後這些人還“好行小慧”,就是耍小聰明,賣弄小技巧。這些都不是一種大格局。孔子說,這些人就太難教導瞭。你要想讓他們的生命境界再提升、再開闊,能夠有很高的層次,那也真是難事。
我們經常說到一個詞,就是說某人有“局限”,比如說他工作方法有“局限”,思維方式有“局限”。何謂“局限”?局限局限,是因為格局太小,所以為其所限。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樣的,甚至差彆非常大。
如果你想達到一個開闊的生命境界,那你首先要問問自己,我的生命格局到底有多大?
學過下圍棋的人就有一種感覺,一開始是老師一個棋子粘在那裏,你一個棋子貼上去,最後你隻能在一個小小的角落裏揀零頭。好老師就會教學生,先不要去學這樣的一目一目的計算方式,而是要在整個棋盤上學會布局。局布大瞭,一塊失掉,彆的地方還可以做活。
一個人的生命也是一樣,要看在多大的格局上展開。
一個人精通一門小技藝不是難事,但是他終其一生,可能得到的隻是樹木,而不是森林,隻是棋盤的一角,而不是全局。
難道人多,老在一起說、議,就一定有大智慧嗎?有時候,一個人如果不自省,總在那兒議論,可能議論的東西完全是無用信息,是浪費精力。
大傢知道,蘇格拉底是一個雄辯傢,也是一個哲學傢。有人去找他學演講的技巧。這人說:“我的底子很好。”從進門之後他就滔滔不絕。他說:“你看我之所以有勇氣到你這兒來,就因為我天生有語言纔能,我思維敏捷,我知道哪些事情,我的底子有多好……”
蘇格拉底看看他,說:“你得交雙份學費瞭。”他說:“為什麼啊?”蘇格拉底說:“我在教會你怎麼使用舌頭之前得先教你怎麼管住舌頭。”
你以為一個人滔滔不絕就一定意味著有智慧嗎?孔子說:“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論語?陽貨》)一個人從道上剛聽見傳言,轉身在路上就開始跟彆人說,飛短流長,這個世界上的許多僞信息就是這麼傳播開的。孔子說,這不是一種真正的道德所需要的作風。
有一個故事說得好。有一位哲人,素來沉默 於丹《論語》感悟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好
評分經常在京東購物,非常喜歡京東物流,京東老闆絕對是個人纔,個人對每個京東物流的快遞小哥非常贊賞!!謝謝你們!!
評分一本好書,有時間得慢慢看
評分給單位買的書,趕上活動,優惠力度很大,非常好。
評分高中時候看的視頻,讀書迴憶下。
評分寓哲理於故事,有可讀性,不深刻,簡單。
評分不錯,配送快,價格有點稍貴,要是再劃算些就更好瞭,好評吧,贊一個!值得推薦,期待京東活動多多。力度@。不錯,配送快,價格有點稍貴,要是再劃算些就更好瞭,好評吧,贊一個!值得推薦,期待京東活動多多。力度@。
評分還沒看,文筆不錯,還有配圖。
評分十幾年後再看論語心得,彆有一番滋味
於丹《論語》感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