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中国当代作家,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他不仅是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生活和人民情感变迁的忠实记录者,更是一代中国人朗如日月的精神高地。而他那些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也都早已成为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乃至思想史上不容小觑的经典之作,其影响发力于八十年代,而直达当今社会每个独立个体的内心深处。
《路遥年谱》不仅以丰富的史料展现了路遥短暂而厚重的一生,更不惜笔墨,对1949年以来,中国文坛、陕西文坛重要的文学人物、文学事件做了勾连与梳理。详实呈现了路遥以及与路遥并肩的一代文学陕军所赖以生长、成熟的文学资源与创作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光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建军等知名学者联袂推荐:
我留意到王刚先生在叙述作家这些事迹的时候,态度是平静的,文字也尽量平实客观,不太夹杂自己的感情。这与梁启超在“研究法”著作强调应该让事实自己说话,而不是传记撰写者出来说话的观点,正好不谋而合……由于作者没有先入为主,令读者处于比较放松的阅读状态,这本著作的史料价值便被显露了出来……
——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路遥象征着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高标,而他的业已成为经典的作品,则是中国二十世纪文学重要成就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路遥的写作是充分自觉和成熟的,因而,他的文学经验就特别值得人们珍惜和研究。王刚的《路遥年谱》无疑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认识路遥,有助于人们了解他的创作。
此书由背景性因素和主体性因素两部分构成,完整而简约地呈现了特殊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学氛围,细致而清晰地记录了路遥的生活和创作历程。作者在资料占有上,下了很大功夫,几乎与路遥有关的史志、传记和回忆性的文章,他都注意到了,因而,扎实和详备也就是此书的一个显著优点。
——李建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本书为路遥年谱纪事,从1949年路遥出生,至1992年路遥逝世,著者详细记载了路遥一生的生活与创作轨迹,为读者把握与解读路遥作品提供了更加丰厚的写作背景,从而使读者对路遥的创作资源、精神气质以及文学贡献能够有更加准确、深入的理解。另外,这部著作独具学术视野,作者在整理路遥年谱之余,又将新中国文坛、陕西文坛的关节事件与重要人物穿插其间,将路遥及其作品置于整个新中国文艺、陕西文坛发展的脉络中思考,为读者提供了路遥及其作品得以生成的文艺环境与地理条件,进而为重新审视路遥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位置打开了新的空间。
王刚,笔名秦客,陕北清涧人。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路遥纪念馆研究员、《路遥研究》执行主编、出版人。著有《路遥纪事》,曾获《上海文学》短篇小说奖。创办阅读类自媒体“书房记”(微信公众号ID:shufangji2013)。目前“书房记”在多个平台已拥有百万订阅者,是国内阅读类优秀自媒体平台之一。
作者系路遥的清涧同乡,虽素未谋面,但历经十多年时间,遍访路遥生前好友、同事、家人,广泛挖掘、查阅、收集相关文献、档案、文件以及影像资料。历时五年完成《路遥年谱》,尝试客观地还原一个更加立体、复杂而又深刻、本真的路遥。
序一
序二
1949年(己丑) 诞生
1950年(丙寅) 一岁
1951年(辛卯) 两岁
1952年(壬辰) 三岁
1953年(癸巳) 四岁
1954年(甲午) 五岁
1955年(乙未) 六岁
1956年(丙申) 七岁
1957年(丁酉) 八岁
1958年(戊戌) 九岁
1959年(己亥) 十岁
1960年(庚子) 十一岁
1961年(辛丑) 十二岁
1962年(壬寅) 十三岁
1963年(癸卯) 十四岁
1964年(甲辰) 十五岁
1965年(乙巳) 十六岁
1966年(丙午) 十七岁
1967年(丁未) 十八岁
1968年(戊申) 十九岁
1969年(己酉) 二十岁
1970年(庚戌) 二十一岁
1971年(辛亥) 二十二岁
1972年(壬子) 二十三岁
1973年(癸丑) 二十四岁
1974年(甲寅) 二十五岁
1975年(乙卯) 二十六岁
1976年(丙辰) 二十七岁
1977年(丁巳) 二十八岁
1978年(戊午) 二十九岁
1979年(己未) 三十岁
1980年(庚申) 三十一岁
1981年(辛酉) 三十二岁
1982年(壬戌) 三十三岁
1983年(癸亥) 三十四岁
1984年(甲子) 三十五岁
1985年(乙丑) 三十六岁
1986年(丙寅) 三十七岁
1987年(丁卯) 三十八岁
1988年(戊辰) 三十九岁
1989年(己巳) 四十岁
1990年(庚午) 四十一岁
1991年(辛未) 四十二岁
1992年(壬申) 逝世
附录1:1993—2012年逝后
附录2:路遥自传
附录3:路遥纪念馆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路遥年谱》序
程光炜
前些时候,收到王刚先生电邮,让我给他的《路遥年谱》作序。这是他花费几年功夫辛勤撰写的一本专书。之前我收到过王先生编著的《路遥纪事》,就预感到他还会写另一本更扎实的专著。我不曾与王先生见面,还是从我的学生杨晓帆博士那里知道他一点信息的。我记得杨晓帆传给我王刚先生作的《路遥创作年表》,当时我正在读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知道了“年谱”对于继续研究一个作家的重要性。因为很多人都把当代文学研究理解成文学批评,所以,我当时读这两本书纯粹是忙中偷闲,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创作年表”给了我一点灵感,于是2012年写了篇《文学年谱框架中的“路遥创作年表”》的文章,在《当代文坛》发表后引起复旦大学青年教师金理博士的注意,他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它。这件事看似巧合,其实也是对我内心深处一点愿望的激发,我一直在能否给当代小说家做“家世考证”、“年谱”、“传记”这些事情上犹犹豫豫,没有下定明确的决心。“路遥创作年表”把我读梁启超先生两本书的心得结合起来了。一种朦胧了好几年的想法,就这样逐渐浮出了水面。因此,我得感谢王先生,也包括其它一些朋友的此类工作,当代文学史如果没有他们默默无闻的辛勤工作,恐怕要推迟很多年才会有所进展。
杨晓帆告诉我,王刚先生曾是陕西人民出版社的编辑,他自称是路遥的“清涧同乡”,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意识到在著名小说家路遥先生故世二十多年后,应该有人替他作传,做些研究的工作。他这个“学术圈外”人,能有这种眼光和气魄,是十分令人钦佩的。在此之前,我零星看过一些介绍路遥人生经历的随笔和史料,对他的身世也有一点点简单了解,例如周海波的长篇回忆录等。读这本《路遥年谱》,才知道还有很多史料文献没有得到挖掘、走访、采集,例如,“1973年 二十四岁”这部分,叙述路遥上大学、林达招工种种事迹的详细,是我过去从未听说过的。一个作家的创作道路,就像路遥小说《人生》里所说的,关键是那几步。而上大学,正是路遥走上文学道路的关键起点。当然,还有柳青的影响等几个也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另外,从“1980年 三十一岁”到“1982年 三十三岁”路遥写中篇小说《人生》这个阶段的史料,也很有意思。其中,有对路遥几篇小说创作过程的叙述,有他与文坛朋友的通信,也有外部世界发生的变化,对他文学创作新的想法的启发刺激的作用,等等,都是我们了解路遥新时期初期小说创作状貌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我留意到王刚先生在叙述作家这些事迹的时候,态度是平静的,文字也尽量平实客观,不太夹杂自己的感情。这与梁启超在“研究法”著作强调应该让事实自己说话,而不是传记撰写者出来说话的观点,正好不谋而合。我不知道王先生写这本书时,是否自我受过这类训练,是否是有意为之,但他这样做的效果,确实在我读它的时候达到了。由于作者没有先入为主,令读者处于比较放松的阅读状态,这本著作的史料价值便被显露了出来。当然,按照更专业的要求,它也不是毫无瑕疵。不过,由于作者辛勤的工作和多年努力,终于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可以相信的书,却是不容置疑的。
在这本有价值的专书即将问世之际,我先写一点粗浅的观感,借以表达祝贺之意。
2016.9.3于北京亚运村
《路遥年谱》这本书,我拿到的时候,内心是怀揣着一种复杂的情绪的。一方面,是对于路遥先生作品的深深喜爱,他的《人生》、《平凡的世界》早已在我心中扎下了根,成为精神世界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对“年谱”这种形式感到一丝陌生,总觉得会是枯燥的史料堆砌,缺少故事的温度,缺少人物的血肉。然而,翻开书页的那一刻,这种担忧便烟消云散了。它并非是一本冰冷的流水账,而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勾勒出一位文学巨匠从懵懂少年到文坛巨匠的艰辛历程。书中的每一个时间节点,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连接起路遥先生创作中的点点滴滴,那些我们熟知的章节,背后隐藏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挣扎与坚持,在这本年谱里得以窥见。我仿佛能看到他伏案疾书的身影,听到他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感受到他文字中涌动的澎湃情感。它让我更加理解了,那些打动无数读者的文字,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凝聚了他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和最真挚的情感。
评分初次接触《路遥年谱》,我并没有抱有过高的期待,毕竟,对于一个以作品闻名的作家,年谱这样的形式,似乎总会显得有些“官方”和“说教”。然而,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并非是那种一本正经的学术论文,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朴实的情感。它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件,一个个真实的细节,将路遥先生的一生娓娓道来。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年代,亲眼见证了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年,一步步走向文学巅峰的艰辛过程。书中那些关于他创作的困境、他对文学的痴迷、他对生活的感悟,都深深地触动了我。它让我明白,任何伟大的成就,背后都离不开艰辛的付出和不懈的努力。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位作家生命的记录,更是对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对理想不懈追求的赞颂。
评分不得不说,《路遥年谱》这本书的出现,像是一场意外的惊喜,又像是一次深刻的洗礼。我一直以为,对于一位伟大的作家,了解他的作品就足够了,他的生活,他的成长,似乎都应该隐匿在那些文字的背后,成为一种神秘的意象。但这本书,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路遥先生内心世界的大门。我看到了他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那些不易,那些在贫困与艰辛中不曾磨灭的对文学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它不仅仅是记录了他生命中的重要事件,更重要的是,它捕捉到了那些细微的情感变化,那些影响他创作的关键时刻。读这本书,就像在跟一位老朋友聊天,听他娓娓道来自己的过往,那些曾经被掩埋的故事,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细节,都在这里重新焕发了生机。它让我对路遥先生的敬意,不再仅仅停留在他的作品层面,而是上升到了对他整个人格魅力,对他人格背后那种坚韧不拔精神的由衷钦佩。
评分当我翻开《路遥年谱》时,我并没有预设任何结论,我只是想去了解,去感受。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它以一种极其细腻且引人入胜的方式,描绘了路遥先生从出生到去世的整个生命轨迹。我在这本书里,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作家的成长史,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奋斗。书中那些关于他童年、求学、工作、创作的点点滴滴,都充满了生活的质感,充满了真实的情感。我仿佛能看到那个年轻的路遥,怀揣着对文学的炽热梦想,在一个充满挑战的年代里,用生命去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这本书让我明白,伟大的作品,源于对生活深刻的理解,源于对生命不懈的追求。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精神的激励,一种对生命价值的深刻诠释。
评分《路遥年谱》这本书,对我而言,绝对是一次意义非凡的阅读体验。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位作家,除了他的作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同样重要。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个愿望。它以一种极其详实、又充满人情味的方式,展现了路遥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我看到了他少年时代的青涩与梦想,看到了他青年时代的奋斗与迷茫,更看到了他中年时代的辉煌与付出。书中的每一个篇章,都像是一颗闪耀的星辰,照亮了他创作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我仿佛能够感受到他文字中蕴含的深厚情感,理解那些人物命运的起伏跌宕,都源于他生活中真实的情感体验。它让我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接受作品的读者,而是一个能够深入理解作家内心世界的倾听者。
评分好
评分这本书有部分文字有错误,编者态度不严谨
评分好的好的好的好的好的
评分这本书有部分文字有错误,编者态度不严谨
评分内容还是挺给力的,正版书印刷质量不错
评分非常好,经常买。质量第一
评分非常好,经常买。质量第一
评分路遥年谱,《路遥纪事》升级版,值得了解一代作家文学心路。
评分京东活动很给力,书折后很便宜,质量好,颜色鲜,物流快,支持网上购书,不出门也能买到满意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