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痴恋去大理

一生痴恋去大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橙 著
图书标签:
  • 爱情
  • 旅行
  • 大理
  • 治愈
  • 成长
  • 散文
  • 情感
  • 文艺
  • 云南
  • 回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ISBN:978750319535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358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纯质纸
字数:20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一生痴恋去大理》的作者“漫步作家”黄橙用了三个月时间客居漫步到文艺圣地大理,走过古城大街小巷,深入老村古镇,探寻历史典故,品尝街边小吃,入住文艺民宿。在他看来,大理是非常适合生活的桃花源。这是一部作者用心体验、用心写作的旅行文学佳作!也是一部有着很深文化底蕴的佳作!

内容简介

  旅行作家黄橙以旅居生活方式创作了这本深度旅行作品。他以整个大理州丰富多彩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写作版图,从南诏国发源地巍山古城,到茶马古道重镇沙溪;从舌尖上的诺邓火腿故乡,到千年银器古镇鹤庆新华村;从佛教圣地鸡足山的拈花一笑,到苍山寂照庵的风雅清芳;从洱海环绕的瑰丽民宿群,到古城人民路闲适的生活状态,再现了千年古城大理瑰丽、丰满、传奇的前世今生,是迄今有关大理书籍中颇为全面立体的文化风情画卷。本书为“独行天下旅行文学系列”之第14种。

作者简介

  黄橙,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厦门作家协会常务理事。行走57国,经常在《旅行家》《时尚旅游》等媒体发表作品。已出版《私奔万水千山》《非常非洲》《漫步厦门》等20余种图书,其中《吃来吃去》《漫步台湾》已在我国台湾地区出版发行;《秘境南亚》于2012年出版,作者作为特邀嘉宾参与旅游卫视《南亚专题》(上下集)的录制。拥有凤凰网旅人专栏、乐途旅游网专栏作家、黄橙视觉博客、黄橙视觉公众号等自媒体,受到数十万粉丝关注。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黄橙的语言文字经由诗歌严格训练过,本已清新干净,阅历增长之后,眼界开阔、观念不断更新,他的文字掌控能力已经左右逢源,既颇为传神地状物写貌,还表达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视角,而且品味不俗。
  ——诗人舒婷

  不断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的人毕竟不一样啊,游山玩水、大块朵颐原来也可以把自己弄成这么“德艺双馨”。看来有志于做个好人并不是件太难的事,踏着黄橙的脚步走来走去,用舌尖去体味这个世界的美好,竟也是一条不错的捷径。
  ——作家北北

  看来黄橙不但有嘴上功夫,更有腕底手段。
  ——诗人、画家车前子

  在我们看来,黄橙不是什么诗人、作家,不是什么苦行僧、徐霞客一样的旅行家,也不是什么美食家、摄影家,他整个就是一位明白过日子的“生活家”。
  ——小说家、《烈日灼心》原著须一瓜

目录

巍山古城,恰似时光倒流
漫步笔记:慢悠悠的古城岁月静好/002
史径迷踪:那一场著名的爱恨情仇/009
经典故事:只要快乐,天天都是我的生日/011
寻味而来:别样的舌尖巡游/014
沙溪,古道上的容颜如花开落
漫步笔记:寂寞这么真切,繁华这么梦幻/020
史径迷踪:开满鲜花遍布荆棘的茶马古道/025
今古奇观:“南诏天书”与“阿央白”/027
风情旅馆:戏台会馆,曲终人未散/031
诺邓,一口盐井引发的千年传奇
漫步笔记:举头三尺有神明/036
史径迷踪:马帮的《荒野求生宝典》/042
寻味而来:满桌黄花,一盘火腿/045
风情旅馆:大青树下的逍遥岁月/049
鹤庆新华村,你若不来,我不敢老去
漫步笔记:万年的清泉,千年的锤音/054
经典故事:一个为银器艺术而生的人/060
寻味而来:别处吹牛,此地吹肝/063
鸡足山,在寂寞深处拈花一笑
漫步笔记:听听鸡足山的心跳/068
史径迷踪:中印两座鸡足山,哪座是迦叶入定地/073
经典故事:香烟袅袅中的信仰之光/075
慢调时光:牟尼寺的大悲甘露茶/078
大理古城,翻一页痴梦迷离
复兴路,穿越时尚,寻她千百度/084
漫步笔记:闲看满城的风花雪月/084
史径迷踪:大理国皇帝爱当和尚另有隐情/089
经典故事:床单厂艺术区的万千美色/092
慢调时光:唐咖的“传教之路”/095
人民路,闲人们的自在生活/098
漫步笔记:走着走着就成了故事主角/098
慢调时光:在天堂的左边飘飘欲仙/104
风情旅馆:璞树,幽巷深处的世家风范/108
苍山,良辰美景风起云涌
桃溪谷,撩人山色中的迷途者/114
漫步笔记:此行步步莲花/114
史径迷踪:山盟犹在,云彩可托/119
经典故事:“大理国王”的云上日子/122
慢调时光:莫催茶室,她的山居笔记/124
龙尾关,那些风尘与酒香/128
漫步笔记:喝一口南诏活水,掬一瓣心香/128
经典故事:唐时明月映战火/132
寻味而来:破酥包子与它的佤族美邻/135
感通寺,恨不能一梦千年/138
漫步笔记:从茶马古道到朝圣之路/138
经典故事:寂照庵,青灯古佛的风雅和清芳/140
慢调时光:晨钟暮鼓中的感通茶香/144
洱海东岸,写在水波上的诗行
金梭岛,苍洱美景如影随形/148
漫步笔记:岛居,与繁华若即若离/148
史径迷踪:多少风花雪月,多少洱海情事/151
经典故事:杏树下的姐弟恋/154
风情旅馆:拾光之美在于赤诚相见/158
双廊,误入红尘梦一场/161
漫步笔记:艺术是一把神奇的刀/161
慢调时光:水明漾的下午茶/167
寻味而来:水墨小馆胭脂酒/169
风情旅馆:水芝半岛,杯中落满星光/171
洱海西岸,心有千千结的疗愈之路
喜洲,那些俯拾皆是的幸福/176
漫步笔记:富过才知淡泊之美/176
经典故事:扎染,最是痴情一抹蓝/180
寻味而来:乡绅本色的花花世界/184
风情旅馆:己已巳,读懂了释然了/186
从向阳溪到下波淜,你的心事波光粼粼/190
漫步笔记:乡愁是一条离开就思念的路/190
经典故事:娜里,盖一幢海景别墅表达爱/195
风情旅馆:泊乐,洱海边的浪漫密码/198
才村,人人都有快乐秘方/202
漫步笔记:且将田园牧歌低吟浅唱/202
经典故事:一位画家的父爱如山/207
寻味而来:翠田厨房,用美景炒菜/209
风情客栈:青木堂,情爱小说的N种写法/211
从龙龛到葭蓬,一路心花怒放/214
漫步笔记:洱海西岸桃花源记/214
经典故事:图途,与众不同的慢时光/217
风情旅馆:听海小筑,与一簇鲜花一起发痴/220
后记/224

精彩书摘

  巍山古城,
  恰似时光倒流
  《漫步笔记》
  慢悠悠的古城岁月静好
  走进巍山古城,我不由地相信生命该是有轮回的,来此地便仿若看见自己的前世。老街上的商铺都是一副低低的门脸,古朴而谦卑,似为了衬托星拱楼的威仪。
  这座古城始建自元代,明洪武年间扩建。城方如印,星拱楼位居中央,如印信之枢纽,以四面圈拱贯通四方。
  如今的古城以南北街最具古雅风情,沿街开着各种铺面,卖糕饼、咸菜、中药,也卖字画、古玩、扎染,当然还有卖草墩、藤篮、铁桶等生活器具的,以及理发店、麻将茶室、小吃摊儿,都像开了上百年那样人情纯朴,童叟无欺。生活节奏也像古城的棋盘式布局一样井然明畅,清静闲适。走在这样的古城里,宾主是分明的,除了古玩店之类的店铺面向游客,多数商家的存在都是为了满足当地居民的日常需求。云南诗人于坚在《众神之河》里这样描写巍山:“这个城总是有一种星期日的氛围,人们可以在街心像春天微风里的落花那样缓缓踱步,不必担心有什么在后面催你让路……”
  多么诗意的漫步啊,此时我就像春天微风里的落花,飘着飘着,竟把自己弄丢了,丢在“蒙化老家”的深宅大院里。这个以巍山旧“蒙名化”为招牌的老宅,以店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连接成巍山富豪的气派。想当年,照壁前的店铺马嘶人喧,照壁后宽敞的院落则恭默守静,二楼厢房月亮门后的红色纱幔轻掀一角,泄露了几许闺怨闲愁。那些与嗒嗒的马蹄声一起远去的故事牵动了无边的缠绵,直至格窗上剥落的漆痕缀满相思。
  倘若被“蒙化老家”勾了魂,想赖在这里的绣楼床榻做个美梦,那是没门的,因为这里已经辟为巍山的古迹景点!不过,边上开了扇门,叫“蒙舍驿栈”,既有古典的氛围又有时尚的装饰,古老的门廊也用透明玻璃围了起来,想来冬日在这儿泡茶应是极好的,只可惜这清风爽韵加了层“膜”,这梦境之乐可能意犹未尽呢。
  按理说,棋盘式的古城格局是不容易迷路的,然而,想在时空上而不是方位上弄丢自己却是可能的。比如,此时我坐在理发店的板凳上,任由白族大嫂用她娴熟的技艺剪去我的万千烦恼丝,恍若自己又成了长乐小镇上的那个少年。因为没有电动理发器,也许叫它剃头店更妥。剪个发不过十元八元,理发师用的还是二十世纪的剪发工具,偏偏也有人挂着“发神”之类的招牌。若你想要个著名球星C罗的发型,估计得开车六七十公里找大理艾希造型美发店才能梦想成真。
  说起来,巍山与大理有着很深的渊源。733年,盘踞巍山的蒙舍诏王皮逻阁动了灭其他五诏、建立南诏国的念头。在唐王朝的支持下,他用五年时间把洱海地区的五诏和其他小部落都收
  拾了,并在唐朝与吐蕃之间玩起了“平衡木”游戏。在强邻环伺的险境中,南诏国神奇地传王位十三代,在苍山洱海间存在了一百六十多年。
  国人大多喜新不恋旧,大理一发达,巍山就渐渐被淡忘了。这样也好,巍山古城也不需要打扮得花枝招展来见客。样貌虽然苍老了些,却淡泊从容;步履虽然蹒跚了些,却浑身硬朗;沿着石板路走来,干干净净,疏疏朗朗。这样的城池老得很有尊严,令人心生敬意。
  离星拱楼二三十步之遥有一家忠义餐厅,烧的菜都是南诏风味,别处见不到的传统菜,都被这个叫忠义的老板纷纷发掘了出来。他说,有些菜肴小时候吃过,现在是凭着记忆琢磨出来的。感觉上有点儿像奉行“修旧如旧”原则的建筑设计师,唯恐形似神不似。忠义人长得憨厚,做菜却极精细。比如,做“炸冬瓜蜜饯”这道菜,鸡蛋、淀粉、麦面调浆的配比至关重要,配对了才能挂浆,油锅热度也要讲究,这些他都掌握得精准无比。再比如,巍山著名的醋筋豆,黄豆先用温水泡十二小时,晾干之后,再下油锅炸脆,并用本地木瓜醋与生姜、蒜泥、芫荽泡十分钟,掐着点上桌。他说,这时候的醋筋豆才是有筋骨的,入口最妙。我觉得他真有意思,明明开的是一家土菜馆,格调却是米其林级的。菜好吃也就罢了,人还特别好,遇到外国人来吃饭,愣要点番茄炒洋芋,他虽然从未做过这样奇葩的菜,仍然根据自己丰富的烹饪经验将它炒得洋芋粉爆、番茄生香。老外爱吃得不得了,渐渐也成了忠义餐厅的招牌菜。
  我点菜都是顺应季节的,夏日正是吃菌的时候,我当然点松茸片生吃,配他的特色芥末酱,够劲儿够爽脆!
  剩下半盘,我请求他帮我炒熟,只见他加入尖椒同炒,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有翠玉白菜的质感。擅长烹饪的人总能让你欢喜,不懂得烹调的人总是让你皱眉。
  老街的好,其实只要有一家这样的餐厅就够了。然而,巍山老街的好,完全超越了我的期待。老街里藏着许多古巷弄,总会将人带到一段更为迷离的往昔时空。没有设计行程,随性逛去,把自己弄丢,这是古城旅行最诱人的魅力。
  漫步累了,或者吃南诏风味菜觉得腻味了,我喜欢到进士坊边上那家冰粉凉虾摊儿坐一坐,吃一碗滑糯清爽、柔软清甜的冰粉凉虾,那是对胃口最大的慰藉。凉虾不是虾,是用大米磨成浆煮熟,用漏勺漏入凉水盆中而成的,因头大尾细形似虾而得名;冰粉不是粉,而是珍珠莲的籽(亦叫冰粉果)经搓揉加工,凝结成细嫩洁白的冰粉。冰粉凉虾风行于西南各地,巍山的冰粉凉虾之独特在于它加的是玫瑰糖,这更添了几分香甜。心细的品尝者会发现,这家摊主手上舞动的铜勺极其特殊,一半是漏勺,另一半是普通勺子,可干可水,左右逢源。她说,这是冰粉凉虾的专用器具,已传五代。想想这把百年老铜勺竟然已见过无数南北食客,更觉得这喉管一冰,凉到心口,爽及胃肠。
  神清气爽之时,最宜登高望远。与星拱楼遥遥相对的拱辰楼巍峨雄浑,是打量古城全貌的最佳去处。城楼之上高悬着“魁雄六诏”与“万里瞻天”的匾额,更增添了几分苍茫与豪迈。举目四望,东西南北四条街道向四方延伸,屋舍俨然,闲人信步,古风悠悠。远处巍山迷雾缭绕,仙气缥缈。昨天我已经拜谒过这座中国道教名山上的多处道观和庙宇,前后五小时,汗一阵,风一阵,喷嚏打出去居然有空谷回音—这是我打过的最悦耳的喷嚏。印象最深的是在文昌宫(原叫龙潭殿,为祭龙场所)看到了彝族先民的壁画《松下踏歌图》。壁画怕水,这是常识。然而,巍山彝族清代画家对此似乎不以为然,当文昌宫道长请他作画时,他竟然直接在文龙亭水墙之上作画,或许他认为既是敬龙祭龙,就要让神龙看到。《松下踏歌图》描绘了彝族先民踏歌起舞的场景,在水波映照中安然度过了二百五十五个春秋,至今依然生动如初。接着我继续攀登,登临巍山顶峰的斗姆阁。阁中供奉的斗姆为道教北斗众星之母,三眼四头六臂,神通不凡。在殿外长廊我与童颜鹤发的老道长相遇,闲聊之中,他说了一句让我铭刻心扉的话:道教追求性命双修,如果没有身体的健康,心性的升华也就无所依傍。好吧,我在家性命双修好了!
  穿过拱辰楼的城洞往北,有一条老街直通群力门,这条老街的民国风情更浓郁些,连群力门也是民国简约风格的牌坊。在北日昇街旁的一条小巷子里,有一座雅致的梁大小姐宅,亦是同时期的白族大院,如今成了私人民俗博物馆,其藏品之丰富不逊色于一般的县级博物馆。三坊一照壁的大院里陈列着南诏国、大理国时期的各种出土文物,明清时期的字画和家具,还有满满一厢房的马帮用具。这是一对夫妇几十年的私人收藏,其间付出的心力和财力都是旁人难以想象的。古城里总是生活着一些痴人,他们生活得有滋有味,因为他们心有所属,爱其所爱。
  巍山的古老仿佛没有任何刻意的修饰,到处都透露着一股自信。漫步其间,总让我想到,为人处世,修心养性,都应以自然无为为本,避免有为妄作。一座被道教文化长期滋养着的小城,很容易就让人明白凡事都得悠着点儿,才能走更远的路。
  《史径迷踪》
  那一场著名的爱恨情仇
  许多人知道,大理有个火把节,每年夏季都弄得跟个狂欢节似的。扎起一个高达三层楼的大火把,上面插着预示五谷丰登的彩色升斗,一根根彩线串起的梨果将大火把打扮得像一棵巨型圣诞树。入夜,数以万计的人围绕着熊熊燃烧的大火把通宵达旦地唱歌跳舞,好不热闹。这是节日主会场的情景,各个村寨还有分会场,漫山遍野的小火把犹如黑夜里行走的花朵,人们不时将一把把松香面撒在火苗上,腾起阵阵烈焰,将快乐传播到四面八方。将镜头拉近,我惊奇地发现每个女孩儿手指甲都是红色的,那是用凤仙花汁涂抹的,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只有很少人知道,大理火把节的起源(它有多种传说,我只谈流传最广的这一种),它与一千多年前发生在巍山的一起纵火案有关,与一个女子的凄美爱情有关。
  公元737年农历六月二十五,当时活跃于洱海地区的五个部落(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首领,同时接到蒙舍诏主皮逻阁的邀请,到他新盖的松明楼里祭祀祖先,邆赕诏主的柏洁夫人(亦有人叫她慈善夫人)预感到这是一场“鸿门宴”,劝阻自己挚爱的丈夫不要前往。可是,不知是慑于蒙舍诏的强盛实力,还是过于相信皮逻阁的善良,邆赕诏主执意要去赴宴。柏洁夫人无奈,只求丈夫戴一只铁镯以保平安。
  松明楼上,祭祀祖先之后的宴会充满了其乐融融的欢快气息,皮逻阁与五位诏主频频举杯,且歌且舞,最后心无芥蒂的五位诏主都喝得酩酊大醉,而独醒的皮逻阁暗中下楼,下令放火焚烧松明楼,五位诏主全部葬身于火海之中。待到各地诏主夫人闻报赶来时,松明楼已经化为一片灰烬,连夫君的尸骨都无从辨认。唯有柏洁夫人不顾一切地徒手挖刨,终于发现了一具手臂上戴着铁镯的尸骨,此时她肝肠寸断,失声痛哭。她的十个手指也被鲜血染红了,是挖刨时受的伤,但她不觉得疼,因为她的心比手还要疼千百倍。
  以柏洁夫人倔强的个性,这样的深仇大恨是必须报的。她利用皮逻阁想占有她的机会,假托要为夫君守孝一百天方能从命,安全离开蒙舍诏的地盘。回到邆赕诏后,她日夜操练兵马,囤积粮草,修筑工事,誓与蒙舍诏决一死战。皮逻阁闻讯大怒,亲自率领三万精兵长驱直入,直逼邆赕诏城池。柏洁夫人率众奋起抵抗,相持月余,终因弹尽粮绝,城池沦陷,柏洁夫人投河自尽。
  蒙舍诏主皮逻阁于738年兼并了其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起辉煌一时的南诏国。然而,生活在这里的人民还是在悄悄地纪念着他们心中的女神—柏洁夫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千村万寨的男女老少以点燃火把,绕村奔跑,表达驰援之意的方式,当地女人也以凤仙花汁把十个手指甲染红的方式,铭记着柏洁夫人敢爱敢恨的凄美故事,纪念她的坚贞、智慧和勇敢,代代相传,不觉已越千年。
  然而,真实的历史并不像“火烧松明楼”那么简单,那么容易。皮逻阁建立南诏国的艰难历程至少花费了五年时间(733—738年),而不是传说中的一夜。史书记载,足智多谋、骁勇善战的皮逻阁积极依附唐王朝,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陆续吞并了其他五诏的领地,建立了南诏政权,并与中原的唐王朝、西藏的吐蕃王朝谱写了一场长达一百六十多年的“三国演义”,其波谲云诡、朝秦暮楚、爱恨情仇的跌宕起伏情节,丝毫不亚于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群雄之争。
  ……

前言/序言

  如此这般逍遥游/丹娅
  清癯、白皙、脑门高到快见不到发际线,不仅四肢细长,五官也细长,身板看上去还有点儿弱不胜衣,这些特质,都符合我们对古代文弱书生的想象。这种像貌的人,一般来说,还可以与细腻、敏感、孤清、易害羞、神经质等一些据说是艺术家才特有的气质粘连。黄橙作为诗人、作家、摄影家,也许会让人觉得不那么靠谱——事实上却又如此靠谱:黄橙其实还非常慈心热肺,常助人为乐,颇有侠义或绅士之风,尤其是做事那叫个干脆利落,不动声色,内心蔫有主意,擅决断,不磨叽也不哼叽,看似文弱却坚忍,耐心耐磨耐寂寞,做事效率奇高……如果不具备这样一些特质,恐怕也难做成黄橙这两把不说惊天动地,起码也是非比寻常之刷子:写作与独行,外带摄影—独自走很远的路,还要又挂又背坠死他这种豆芽身材的笨器材!
  我至今不知黄橙上班的地儿,但可以想象如他这样一个白领,在城市某一钢筋水泥塔楼里的某一钢化玻璃后的日常生活。也许正因如此,平常看上去静若处子挺简单一中年,却常常出人意料动若脱兔般地从亲朋好友的视野中消失,很有些神秘,也很有些复杂。也因此,在他消失与复出的转换间,我们才有可能时不时地接到他貌似低调的塞给我们的新书。这样的书在我感觉里当然也非比寻常,不仅是文字传达的信息与滋味,更有用图像表现的活色生香。其实不用拍脑门就能想到,有诗人的生花妙笔与摄影家的锐眼独具,这双重功力下描摹的人世风景,该有着怎样的诱惑。至今犹记得黄橙书中写的在靠近南极的一座岛屿上,夜坐荒原边,闲就香槟酒,静待流星雨的情景,读来简直就如被下了蛊一般:那不是神仙过的日子是什么?
  读黄橙图文兼美的书,心里就有一种恍惚。恍惚居然有人还可以这样生活着,里面满是吃喝玩乐的日常,满是世俗的享受,但分明又离世俗生活如此遥远,遥远到可以做神仙。说实在的,在旅游大热的今天,此类书籍多到说是汗牛充栋也不为过,但要达到黄橙这段位的,恐怕不多。从前出游,最恨旁人指手画脚。读了黄橙的书忽然觉得,读书固然需要好导读,出游原来也需要好导游的。导读是书里思想的先探者,导游则是世间精妙的先验者。当然这种先验者必须如黄橙这般,不仅要有结实的身板,满世界里都可以意到形到,更要两把刷子都硬:首先,你能看到什么与感受到什么,这是心灵;再则是你的文字表现力与图像体现度,这是手巧。这样的才气,是识见与技术的珠联璧合。而这一切说到底则是有慧根,如前所见,黄橙的慧根到底是有迹可循的。因此,若黄橙要导起游来,自是不同凡俗,不信且看这本《一生痴恋去大理》。说实在的,以黄橙满世界游走的视野与多少有点儿艺术家的特质,展现大理这么点儿事,那简直就是大理与读者的福气。
  无论是初来乍到如尔等,还是长居此间似吾辈,尽可沉迷其中脱序易常做回神仙:世俗生活原也可以如此诗情画意。张爱玲有天给自己的书命名为“张看”,后来人冲着“张看”去看世间百态别有意味。黄橙真心喜欢他所做的,喜欢带给大家他所“先验”的世界与生活。我想我们也不能不喜欢,否则或许就到不了神仙之境,即便到了,也可能做不成神仙游,到头来还是俗人一个,俗皮囊一副,充在旅游大潮里,挤挤挨挨盲目来去,赶一回时髦,赚一回到此一游空名头,不说是旅游资源的浪费,也是旅游成本的空耗。
  本人一向比较羡慕这种能在世俗生活里做逍遥游的人,可以把生活态度与艺术行为统一起来的人,可以超理性又可以超感性活着的人,可以对生活拿捏自如潇洒来去自由人生的人。能活出这般形态的人都是人精——他必有其过人之处矣。
  因为我羡慕,因为我妒忌,所以我写了这篇所谓的序。与这世上大多众生一般,也想沾一沾这样生活的勇气与运气。


《一生痴恋去大理》 寻觅,一段被时光温柔镌刻的倾心之旅 大理,一个名字本身就带着几分缥缈与浪漫的词语。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无数人心底深处关于远方、关于诗意、关于一份不曾褪色的情感的寄托。当“一生痴恋”四个字与“大理”并列,便勾勒出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深情,一种对生命中最纯粹、最炽热情感的极致追寻。 本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旅行指南,它更像是一封写给大理的深情情书,一曲献给时间与情感的悠长歌谣。它所讲述的,不是关于如何抵达,而是关于为何而往;不是关于行囊的重量,而是关于心灵的轻盈;不是关于景点打卡,而是关于灵魂的栖息。它深入挖掘的,是那种在特定时空语境下,个体与一座城、一段过往、一种情感之间产生的深刻共鸣。 古城的脉搏,岁月的低语 想象一下,当薄暮的光线穿过苍山,温柔地洒在大理古城的青石板路上,照亮了那些历经风雨的木质门扉,也点染了墙头偶尔探出的三角梅。此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木清香,混合着远处飘来的悠扬白族民歌。每一个转角,可能都藏着一个故事;每一扇雕花的窗棂,都可能曾见证过一段往事。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梭于大理古城的纵横巷陌,感受它古朴而宁静的韵律。它会讲述那些关于古城守望者们的故事,他们如何日复一日地守护着这份历史的痕迹,如何在现代化的洪流中,坚守着一份对传统的情怀。从巍峨的城楼到古老的寺庙,从熙攘的街市到幽静的庭院,每一个细节都被赋予了生命,每一次呼吸都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低语。 这里,不止有风花雪月,更有生活本身的质感。清晨,古城在晨曦中苏醒,早起的人们在街边支起摊位,炊烟袅袅,人间烟火气浓郁。午后,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人们悠闲地坐在茶馆里,品一杯普洱,看一看过往的行人。夜晚,古城在灯火阑珊中沉醉,酒吧里传来低吟浅唱,夜市里人声鼎沸,却又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宁静。 苍山洱海,情感的锚点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这两位大理最著名的“守护神”,不仅仅是壮丽的自然景观,更是承载无数情感的宏大舞台。 书中,我们将跟随作者的笔触,登上苍山,感受它的雄浑与秀美。站在高处,俯瞰整个坝子,洱海如同一面巨大的明镜,镶嵌在苍山脚下,波光粼粼,美得令人心悸。每一次云卷云舒,每一次风起浪涌,都仿佛是大自然的呢喃,又像是情感的起伏。作者会描绘在苍山之巅,面对壮丽景色时,内心深处的触动,那种渺小与宏大的交织,那种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审视。 而洱海,则是另一番温柔的景致。无论是坐在海边,看日升日落,还是泛舟湖上,感受微风拂面,都能体会到一种洗涤心灵的宁静。书中的篇章,会细致地刻画洱海边的生活,那些依海而居的人们,他们与海共生的智慧,他们淳朴而真挚的情感。或许,在那片碧波万顷之中,曾经埋藏着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一份对过往的深深眷恋。 本书不回避情感的真实性,它敢于直面那些曾经的情感,那些无法忘怀的瞬间。无论是初恋时的青涩与悸动,还是成熟后的深刻与包容,亦或是分离后的思念与释怀,所有这些,都可能在大理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这些情感碎片编织起来,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找到自己曾经的影子,或者,触碰到那些遗忘已久的心弦。 遇见,生命中的“大理时刻” “一生痴恋去大理”,这句话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宿命感,一种冥冥之中的召唤。它不是一次随意的出行,而是生命中某个重要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内心深处某个情感需求的强烈呼唤。 本书试图探讨的,是每个人生命中都可能存在的“大理时刻”。那个时刻,可能是一个人,一段经历,或者一种心境,它让你决定背起行囊,走向一个远方,去寻找,去释怀,去重新定义。大理,在这个故事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一个情感的集散地,一个让心灵得以休憩和重塑的空间。 作者不会直接讲述一个现成的情节,而是通过对大理的观察,对当地人的采访,对历史文化的挖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去构建一个充满可能性和想象力的画面。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被引导去思考,去感受,去在自己的生命中寻找类似的“大理时刻”。 这里,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叙事,也没有狗血的情节设计。有的,是那种细水长流的相处,是那些在平凡日子里闪耀的微光,是那些在分离后仍然牵挂的思念。作者捕捉到的,是情感的真实质地,是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不止于风景,更在于回响 《一生痴恋去大理》所呈现的,远不止是大理的美丽风景。它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一种对情感的珍视,一种在喧嚣世界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渴望。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清新自然,同时又不失深刻。作者善于运用意象,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读者在阅读时,仿佛置身其中,能够感受到那份温暖,那份忧伤,那份期待。文字的背后,是对生活深刻的理解,是对情感的尊重,是对人性的洞察。 当读者合上书页,留存下来的,不仅仅是大理的画面,更是心中那份被触动的情感,那份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那份在内心深处悄然生长的,对属于自己的“一生痴恋”的领悟。 这本书,献给每一个曾经在大理驻足,或是在心中渴望去大理的灵魂;献给每一个曾经为爱痴迷,或是在情感中寻觅的旅人。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的风景;它是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它没有明确的结局,因为生命的故事仍在继续;它没有唯一的解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轨迹。它所给予的,是那份深刻的共鸣,那份对生命中珍贵情感的永恒致敬。 《一生痴恋去大理》,是一次心灵的远行,一次情感的探寻,更是一场,关于生命中最美好事物的,永恒的回响。

用户评价

评分

掩卷之时,一股难以言喻的怅然若失感油然而生,又夹杂着一丝意犹未尽的满足。《一生痴恋去大理》带给我的,远不止是阅读的消遣,更像是一次深沉的灵魂对话。书中的人物,他们的命运交织,他们的选择,或轰轰烈烈,或黯然神伤,都深深触动了我。那些细腻的情感描摹,那些对于人生际遇的精准捕捉,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止一次地停下来,默默回味。我仿佛看到了那些为爱而生的灵魂,在时间的长河中,一次次地投入,一次次地受伤,却又一次次地重新站起,继续他们的追寻。大理,不再是故事的背景,而是这一切情感纠葛的核心,它见证了爱恨情仇,承载了离合悲欢。作者的笔触,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织匠,将生活的五彩丝线,编织成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卷。我被书中人物的坚韧所震撼,被他们对爱情的执着所打动,也被他们最终的归宿所感慨。这是一种关于生命力的赞歌,一种关于情感永恒的追索,即使经历了无数的磨砺,那份“痴恋”,依然在心底闪烁着不灭的光芒,指引着他们走向生命的下一个章节。

评分

《一生痴恋去大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冲击,在于它对“执念”这个词的深刻解读。它不是那种简单的爱情故事,而是将一种近乎偏执的情感,放大到极致,去探讨它的起源,它的力量,以及它最终的意义。我常常在想,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让一个人,将一生的光阴,都耗费在对一个目标,一个人的追寻上?这本书,给出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却又异常动人的答案。它展现了人性的脆弱与强大,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残酷。大理,在这个故事里,已经不再是一个地理坐标,它更像是一种象征,一种化身,一种让主人公能够将这份“痴恋”寄托的终极之地。我看到,那些为了这份执念而付出的代价,那些错过的风景,那些失去的人,都让人唏嘘不已。但同时,我也看到了,这份执念所带来的,一种独特而深刻的生命体验,一种超越世俗的追求。它让我思考,在我们的生命中,是否也有这样一份“痴恋”,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寻,去守护?

评分

我被《一生痴恋去大理》这本书深深地震撼了。它描绘的,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告别,而是一种对过往的祭奠,对未来的期许,以及对生命本身的深情告白。书中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作者独到的匠心。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却往往蕴含着深意,让人在阅读中,不断地品味,不断地咀嚼。我尤其赞赏作者在情感描写上的深度与广度,它不仅仅局限于爱情,更是涉及到亲情,友情,以及对自我和生命的探索。大理,在这个故事中,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风景的胜地,更是主人公内心深处情感的写照,是他们逃离,是他们寻求,也是他们最终安放灵魂的地方。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情感的脆弱,但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在这一切的背后,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人们去爱,去追寻,去活出自己的色彩。那份“一生痴恋”,或许是痛苦的,或许是遗憾的,但它也成为了他们生命中最耀眼的光芒,让他们的生命,因此而变得意义非凡。

评分

初拿到《一生痴恋去大理》这本书,就被这个名字深深吸引了。它仿佛带着一种宿命感,一种义无反顾的奔赴。我猜想,这一定不是一个轻松愉快的旅程,而是一段被某种深沉情感驱使的,充满艰辛与蜕变的经历。或许是为了一份未能如愿的爱情,或许是对一个理想国度的向往,亦或是对过往种种的了结与重塑。大理,这个充满了诗意与浪漫的地理符号,在这个书名中被赋予了非凡的意义,它不再只是一个旅游目的地,而是一个承载着生命全部执着与痴迷的终极象征。我脑海中浮现出许多画面:风沙弥漫的古道,苍山洱海的壮丽,或是某个寂寥夜晚,独自一人望着星空,心绪万千。这本书,就像一个隐秘的召唤,让我忍不住想要探寻,那份“一生痴恋”究竟源自何处,又将导向何方。它承诺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关于情感深度与人生选择的思考,一种在现实的喧嚣中,对内心最纯粹渴望的回响。我期待着,在这段文字的旅程中,能够找到共鸣,也或许,能够被它的故事所打动,甚至,在字里行间,窥见自己内心深处那份同样执着而未曾言说的“痴恋”。

评分

读完《一生痴恋去大理》,我感觉自己仿佛也经历了一场跌宕起伏的人生。《一生痴恋去大理》这本书,在情节的安排上,简直是精妙绝伦,每一个转折都恰到好处,既不会显得突兀,又能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叙事功力,能够将如此复杂的情感和人生轨迹,描绘得如此生动形象,仿佛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在眼前。书中对人性的洞察,更是入木三分,无论是那些光辉的时刻,还是那些阴暗的角落,都被作者毫不避讳地展现出来,让人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审视自己,反思人生。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大理这座城市的描绘,不仅仅是风光上的绮丽,更是它作为一种精神象征,一种情感寄托,被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力。它就像一个沉默的旁观者,见证了人物的爱恨嗔痴,也承载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我从书中看到了,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总有一股力量,支撑着人们继续前行,那便是那份深藏心底的“痴恋”,无论它是对人,对事,还是对一种理想的追求,都成为了他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

买来了解一下,有时间去走走

评分

好书。

评分

京东买书实惠

评分

京东自营100%正品,提前预热一下。

评分

去旅游之前买的,值得推荐!

评分

送货非常快,书的印刷质量没得说,品质很好

评分

送货非常快,书的印刷质量没得说,品质很好

评分

凑单买的,有点儿意思,正在看呢

评分

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