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骑单车走越南

那一年,我骑单车走越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林正 著
图书标签:
  • 旅行游记
  • 越南
  • 单车旅行
  • 个人成长
  • 文化探索
  • 冒险
  • 东南亚
  • 骑行
  • 自游
  • 散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71108
版次:1
商品编码:11234525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页数:23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绿皮火车+稻草垛+牧童水牛+铁桶爆米花=旧日子的幸福
  一次浪漫、自在的穿越之旅。在越南,随着自行车车轮的转动,回到记忆中的旧时光,重温那些似曾相识的小城故事。
  在童年中,在故乡里,我们从未老去。
  倪萍、张颐武推荐。

内容简介

  《那一年,我骑单车走越南》是一本骑行在越南的旅行散文。越南的蒙蒙细雨、绿皮火车、稻草垛、牧童水牛、铁桶爆米花、老式转椅的理发店,仿佛一部时光机,随着自行车车轮的转动,带我们回到了作者记忆中江南小镇的童年时光,一同走进那些年似曾相识的小城故事。
  在童年中,在故乡里,我们从未老去。

作者简介

徐林正,作家、旅行家。1971年生于浙江省兰溪市。1993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当过教师、记者、自由撰稿人、影视策划等。出版有专著《先锋余华》《文坛剽客》《中国影视明星档案》等10多部。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当年吃个棒棒糖和今天想买块好玉,内心的盼望不一样吗?得到后的快乐不一样吗?我们都有徐林正的盼望,可就是启动不了行为上的那一个简单的出发。
  我断定徐林正和从前那个戴着眼镜的书生肯定不是一个人了,活法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相貌,因为灵魂变了,生命的价值变了。
  ——著名主持人、演员、作家 倪萍


  这是一个有强烈性格、勤奋努力的人。他骑车走运河,游丝路,行越南,一路留下的文字都足以给这个变化中的大时代作见证。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 张颐武

目录

前篇 一路向南
12月1日 友谊关—谅山(Lang Son)
12月2日 谅山(Lang Son)—河内(Ha Noi)
专题:越南绿帽子
12月3日 河内(Ha Noi)
专题:越南女人
专题:摩托车
12月4日 河内(Ha Noi)—东丰上(Dong hong Thuong)
12月5日东丰上(Dong hong Thuong)—演州(Dien Chau)
专题:奥黛
12月6日 演州(Dien Chau)—河静(Ha Thinh)
专题:越南小吃
12月7日 河静(Ha Thinh)—洞海(Dong Hoi)
12月8日 洞海(Dong Hoi)
12月9日 东河(Dong Ha)—顺化(Hue)
专题:咖啡之所路
12月10日 顺化(Hue)
12月11日 顺化(Hue)—福海(huoc Hai)
专题:越南牧童
12月12日 福海(huoc Hai)—会安(Hoi An)
5 专题:从顺化到岘港——对美国《国家地理》的解读和质疑
12月13日 会安(Hoi An)
12月14日 会安(Hoi An)
12月15日 会安(Hoi An)—平山(Binh Son)
专题:稻草垛
12月16日 平山(Binh Son)—沙文(Sa Huyns)
12月17日 沙文(Sa Huyns)—艾胡(our Noho)
12月18日 艾胡(our Noho)—绥和(Tuy Hoa)
12月19日 绥和(Tuy Hoa)—宁和(Ninh Hoa)
12月20日 绥和(Tuy Hoa)—芽庄(Nha Trang)
12月21日 芽庄(Nha Trang)—大叻(Da Lat)
12月22日 大叻(Da Lat)
专题:窄轨慢车
12月23日 大叻(Da Lat)—保禄(Bao Loc)
12月24日 保禄(Bao Loc)—胡志明市(T Ho Chi Minh)
12月25日 西贡(Sai Gon)
12月26日 西贡(Sai Gon)
12月27日 湄公河(Mekong)
12月28日 湄公河(Mekong)
后篇:骑车走北越
2月18日 芒街(Mong Cai)—河桧(Hoi Hue)
2月19日 河桧(Hoi Hue)—锦普(Cam ha)
2月20日 锦普(Cam ha)—下龙湾(Ha Long)
2月21—22日 下龙湾(Ha Long)—海防(Hai hong)
2月23日 海防(Hai hong)—河内(Ha Noi)
2月24—25日 河内(Ha Noi)
2月26日 河内(Ha Noi)—北江(Bac Giang)
2月27日 北江(Bac Giang)—谅山(Lang Son)
2月28日 谅山(Lang Son)—友谊关
附录
打开越南
越南入境攻略
自行车的选择和维护
1 骑行越南装备
简单越南语
几句简单英语
鸣谢

前言/序言

那一年,我抑郁、迷茫、孤寂、无趣、绝望。我决定去拜访一个人。我来到江苏无锡江阴的一个小镇。这个镇叫霞客镇。
自2003年始,璜塘、马镇、峭岐三镇已经合并成霞客镇了,但我的车票上打的字依然是“马镇”。马镇有以徐霞客命名的中学、小学、公园、宾馆。中学、小学里都有徐霞客像。
我要拜访的人就是他。
徐霞客到过的地方几乎都被开发成旅游胜地,游人如织。但是,徐霞客故居永远是寂寞的。售门票的女管理人员正在百无聊赖地修剪脚趾甲。徐霞客故居对面是仰圣园,里面有徐霞客移葬墓、徐霞客雕塑、晴山堂石刻等等。这里同样冷清。徐霞客墓前的石子路上还横结
了一根蜘蛛网。胜水桥就在徐霞客故居的边上,是一座用麻石铺成的石板桥,瘦而窄,已有400年历史。桥头的游圣亭却是新建的,亭内一碑云:“徐霞客出游处”。有时候还真的无法想象徐霞客这次万里遐征是以醉醺醺的状态开始的。也许,徐霞客是借酒浇愁,以暂时忘却那沁入骨髓的寂寞和孤独?这次拜访,我收获颇丰。我带回了《徐霞客研究古今集成》(中国书籍出版社,近200万字)等图书资料,开始和徐霞客有了一次次长谈。读了6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和一大堆资料后发现,徐霞客也一度抑郁、孤寂、迷茫、无趣、绝望。
就像那一年的我。
崇祯十二年(1639)七月初一,夏雨喋喋不休地下着,客居云南的徐霞客倍感郁闷。这时,老乡俞禹锡派人来说,他要派仆人带家书去无锡老家,问问徐霞客有没有书信要带。
这时徐霞客才意识到,自从崇祯九年(1636)九月十九日从无锡出发迄今,离家已经快三年了。这三年,徐霞客走过了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这三年,风雨、霜雪、饥饿、疾病、强盗、土匪一次次伴随着他。他都没有想过回家。这一次,他对俞禹锡派来的人说:“书信就不带了吧。我就这么飘来飘去三年了,家里人早以为我已经死了,这时
如果书信到家,反而要担心我的死活了。”
这话听起来冠冕堂皇,但只有我能理解徐霞客此时无法对人言的悲怆和绝望。他写信给家里,写给谁,说些什么呢?母亲王儒人已经仙逝,红颜知己不知被强嫁到何处。虽然家里妻妾成群,却一味争风吃醋;儿女成行,却只热衷争夺财产。 其实,没有人担心他的死活,但是面对热心的老乡和热心的读者,他还能说什么呢?
其实,徐霞客走上了万里遐征的西行之前,曾经有过两年的踌躇和不安。终于在崇祯九年(1636)九月十九日的子夜,月光如水,胜水桥倒映在枕塘河中,清晰可见。徐霞客乘醉放舟,开始了万里遐征。这一路,他写下了50多万字的“博客”,占了《徐霞客游记》的90%。没有这一次万里遐征,就无法诞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徐霞客。
300多年后的今天,作为徐霞客的本家,爱标新立异的我做了一次快乐而缺乏含金量的模仿。像徐霞客那样旅游, 徐霞客出行带了好几个仆人,我只带一辆自行车——捷安特ATX660。我希望做一名“骑自行车的徐霞客”。我将这辆自行车、博客、QQ号均取名“徐徐霞客”。2005年3月31日到4月20日,骑车走东北,从北京到漠河,行程2600千米,共21天。 这一路白雪飘飘,雪花大如席。但是,按照“骑自行车的徐霞客”来要求,这是一次失败的骑行。因为我没有记录,没有写“徐徐霞客游记”。同样失败的骑行还有北京到山西临汾,北京到徐州,南京到苏州,昆明到腾冲……徐霞客之所以成为徐霞客,是因为不仅“脚踏实地”地走完了大半个中国,而且完成了60多万字的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为什么我完不成记录呢?
骑了一天车,真的很累,先洗澡,然后喝滚烫的茶,然后吃本地特色美食,同时喝着冰爽的啤酒。酒足饭饱之后,整个人基本成为一滩烂泥,只想睡觉。哪里有力气和心力来写作?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我只是给自己下了一个“命令”:不写完当天的日记,不得进行第二天的骑行。
在“骑车走运河”“骑车走丝路”过程中,有时凌晨三四点醒来,赶忙写日记,有时写完日记已经是中午了。很多时候都是中午匆匆出发。而在“骑车走越南”中,我找到了更为有效、快乐的写作方式:每次下榻旅店,洗完澡、吃完晚饭后,我就来到一家咖啡馆,在滴漏咖啡的滴答声中开始写作。在咖啡馆点一杯咖啡,会赠送一壶热浓茶和一杯冰水。同时,往往有好几位穿着奥黛的美女在你身边垂首而立,随时为你提供服务。有时,她们会探过身来,看你在写什么。我相信,这本书的文字充满了原汁原味的咖啡香气和越南美女的味道。
2007年2月,我从广西东兴进入越南,一路往南,沿着芒街—锦普—下龙湾—海防—河内—北江—谅山,最后从友谊关回国,用了十天完成了“骑车走北越”。接着,于2008年12月1日,我骑车从广西凭祥友谊关进入越南境内,主要沿着越南一号公路(1A)南下,经谅山—河内—顺化—靓港—会安—芽庄—大叻,于12月25日,到达越南胡志明市第一郡,即西贡区范五老街区,完成了越南南北大穿越,总行程约2100千米,为期28天。
这是一次别具一格的原生态深度体验,参加越南乡村婚礼,吃流水席,投宿越南农家,也差点和当地人打架,也差点被小姐拖走……
这是一次越南美食之旅。这里的鸡鸭鱼肉不用饲料没有激素,这里的蔬菜环保、味美,这里的海鲜便宜、新鲜、安全……面对各种粉,各种小吃,各种热带水果,大快朵颐,无须节制。不用担心会发胖。不信就看看满大街超级苗条的越南女孩……
这是一次带有“穿越”意味的怀旧之旅。游荡在越南的大街小巷、高原海滩,恍然觉得自己穿越到了20世纪80年代。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传统爆米花机“嘭”的一声, 是高山怀抱的大海和依然出海的小船?是在牛背上跳来跳去的牧童?是狂野和性感兼备的渔家女?那一个个稻草垛,老式转椅的理发店……感觉穿越到了那质朴、野性、悠闲、从容又似曾相识的日子。
当我走运河、走完丝路,走完越南,我本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就是不再抑郁、迷茫、孤寂、无趣、绝望了,而是变得乐观、自信,拥有了强大的内心。写这篇前言的时候,有首歌的歌词总是萦绕在我耳边,很符合我骑车走世界的心境:
汗让梦茁壮
你让我成长
旗像风翅膀
你给我力量


那一年,我骑单车走越南 序章:风的呼唤,路的召唤 人生总有那么一段时光,被一种莫名的冲动所驱使,渴望挣脱日常的束缚,去触碰更广阔的世界。对我而言,那一年,正是被一股强烈的渴望所裹挟,渴望亲身去丈量这片被称为越南的土地,不是乘坐飞机掠过,也不是匆匆一瞥的旅行团,而是用最原始、最贴近的方式——骑行。 “那一年,我骑单车走越南”,书名本身就像一个低语,承诺着一段不寻常的旅程。这并非一篇刻意雕琢的游记,更不是一份旅行攻略,而是那段日子里,我与这片土地、与路上的风景、与萍水相逢的人们,所共同谱写的一曲生活的回响。它记录的,不是终点有多么辉煌,而是沿途有多少惊喜,有多少挑战,以及在这过程中,我如何一点点地改变,如何被这个世界温柔地塑造。 为什么要选择单车?因为单车是最公平的交通工具。它不以速度取胜,却能让你感受最真实的地面温度;它不以奢华著称,却能让你拥有最自由的灵魂。每一个踩动的踏板,都是一次与大地的对话,每一次微小的晃动,都是一次对未知的回应。在单车上,我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身体的每一寸肌理都在感受风的抚摸,阳光的炙烤,雨水的洗礼。 为何是越南?这片狭长的土地,承载着古老文明的底蕴,也浸润着近代历史的沧桑。它的山峦叠翠,稻浪翻滚,海风习习,都仿佛在召唤着那些渴望探索真实的人们。从北到南,从高耸的山脉到蜿蜒的海岸线,从熙攘的城市到宁静的乡村,越南以其独特的魅力,勾勒出一幅幅令人心动的画卷。我想要去感受那份浓郁的南国风情,去聆听那悠扬的越南小调,去品尝那令人回味无穷的街头美食。 这不仅仅是一次体能的挑战,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段旅程中,我将放下一切预设的标签和偏见,以一颗全然开放的心去接纳所遇见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我期待着与淳朴的村民攀谈,听他们讲述古老的传说;我期待着在陌生的街头迷失,却又在不经意间发现意想不到的美景;我期待着在疲惫不堪时,得到陌生人的善意援手。 “那一年,我骑单车走越南”,它承载的是一种对生活的质朴向往,一种对世界的好奇,一种对自我的探索。它不是一次逃离,而是一次追寻。追寻那些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日渐模糊的生命本真,追寻那些隐藏在快节奏生活下的动人故事。 第一章:黎明的序曲——河内初印象 当双轮触碰到越南的土地,那是一种电流瞬间传遍全身的兴奋。河内,这座历史悠久的首都,用它特有的方式迎接了我。空气中弥漫着摩托车特有的汽油味,混合着路边摊飘出的阵阵香气,还有那此起彼伏的喇叭声,交织成一首生动而充满活力的城市交响曲。 初到河内,最直接的感受便是那股属于这座城市的“生命力”。街道上,摩托车流如同涌动的河流,穿梭于纵横交错的巷道,车主们熟练地操控着,即使是载着一家老小,抑或是堆积如山的货物,都显得游刃有余。这种景象,在初来乍到的我看来,既是震撼,也充满了趣味。我小心翼翼地将我的单车停放在旅馆门口,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一个异类的闯入者,但内心深处却涌动着一股想要融入的渴望。 狭窄而充满生活气息的老城区,是我最初的探索之地。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许多房屋都呈现出狭长而深入的格局,外墙上爬满了岁月的痕迹,却又被色彩鲜艳的招牌和琳琅满目的商品点缀得生机勃勃。我在这里看到了最真实的越南生活:妇女们坐在家门口,熟练地编织着手工艺品;小贩们在路边支起简陋的摊位,售卖着新鲜的水果和街头小吃;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笑声清脆。 那一刻,我意识到,我不再是那个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都市人,我将要以一种更赤裸、更直接的方式去体验生活。我的单车,成了我与这座城市最亲密的连接。我骑着它,穿梭在拥挤的街道,感受着车轮碾过地面的细微震动,每一次转弯,都可能与一段新的风景不期而遇。 清晨的河内,尤为迷人。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将这座城市温柔唤醒,我便迫不及待地推着我的单车,来到还剑湖边。湖面泛着宁静的光,湖边的树木郁郁葱葱,早起的当地人已经在湖边进行晨练,有的打太极,有的慢跑,有的只是静静地坐着,享受这难得的宁静。我找了一个长椅坐下,看着湖中的龟塔,感受着这份与喧嚣的城市截然不同的平和。 当然,河内也充满了挑战。初来乍到的语言障碍,让我与当地人交流时略显笨拙,但大多数时候,我都能从他们的眼神和肢体语言中感受到善意。食物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那些我从未见过的香料和烹饪方式,对我来说既是新奇,也是一次味蕾的冒险。然而,正是这些挑战,让我更加警醒,更加谦卑,也更加期待着接下来路上的种种遇见。 在河内,我学会了放慢脚步,用心去观察,去聆听。我开始习惯了在嘈杂的环境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开始学会了用微笑和肢体语言去传递善意。我知道,这只是旅程的序章,前方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着我去探索。 第二章:稻浪滚滚的北国风光——山区的挑战与宁静 离开了繁华的河内,我将目光投向了越南北部起伏的山峦。那里,没有大都市的喧嚣,只有连绵的山脉,层叠的梯田,以及散落在山间的古老村落。我的单车,在这片土地上,将承受更大的考验,而我的内心,也将迎来更深层次的洗涤。 北部的山区,道路往往并不平坦。很多时候,我面对的不是光滑的柏油路,而是泥泞的小径,或是陡峭的山坡。每一次爬坡,都仿佛是一场与自我的较量。汗水顺着额头滑落,浸湿了衣衫,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山间的湿润空气,肌肉的酸痛不断提醒着我身体的极限。然而,当我咬紧牙关,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一点点地向前推进,最终登顶的那一刻,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站在山顶,俯瞰着脚下的风景,所有的疲惫似乎都烟消云散。层层叠叠的梯田,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金黄或翠绿的光芒,如同大地的调色盘。远处的山峦,在云雾的缭绕中若隐若现,如同水墨画一般。风吹过,带来阵阵稻谷的清香,也夹杂着山野特有的气息。在这里,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纯粹的自然之美,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 在山区,我遇到了许多淳朴的山区居民。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但脸上却总是洋溢着淳朴的笑容。我常常会在路边遇到放牛的孩子,他们看到我的单车,会好奇地围上来,用稚嫩的声音喊着“ xe đạp”(单车)。有时,我会停下来,给他们展示我的单车,虽然语言不通,但孩子们纯真的眼神和好奇的表情,足以让我感受到他们的快乐。 我还曾受邀到当地村民家中做客。他们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招待我,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家的温暖。在简陋的厨房里,我看着他们熟练地处理食材,听着他们用我听不懂的语言讲述着生活的故事,虽然听不懂,但我能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他们邀请我一同劳作,我也曾尝试着去体验他们日复一日的辛勤。 在山区,我学会了珍惜。珍惜每一次呼吸,珍惜每一口食物,珍惜每一次与人的交流。我开始明白,幸福并非只存在于物质的富裕,更在于内心的满足和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学会了更加深刻地理解“生于斯,长于斯”的含义,感受到这片土地所蕴含的顽强生命力。 山区的天气变化莫测,有时会突遇大雨。我曾被困在山间小路上,雨水打湿了我的衣物,冷得瑟瑟发抖。就在我几乎要绝望的时候,一户农家打开了门,热情地邀请我进去避雨。他们为我递上一杯热茶,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举动,却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让我明白了在困境中,善良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当我骑行在山区蜿蜒的小路上,感受着微风拂过,阳光洒落,我仿佛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我不再是一个过客,而是成为了这幅壮丽画卷中的一部分。那一年,我在北国的山川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也找到了前行的勇气。 第三章:海岸线的低语——中部古韵与海风的拥抱 告别了北部的山峦,我的旅程沿着越南漫长的海岸线向南延伸。中部地区,历史的厚重与海滨的浪漫在这里交织,为我的单车之旅增添了更加丰富的色彩。 会安,这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镇,是我的重要一站。当我骑着单车穿梭在古老的街巷,两侧是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红瓦飞檐,黄色的墙壁,古老的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这里充满了历史的韵味,仿佛时光在这里凝固。我漫步在古镇的集市上,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看到了琳琅满目的灯笼,也看到了许多身着奥黛的当地女子,她们的身影为这座古镇增添了别样的风情。 在会安,我品尝到了最地道的越南中部美食。那些精致的小吃,如白玫瑰、炸云吞,以及闻名遐迩的越南河粉,都让我味蕾得到极大的满足。我曾在一家露天的小餐馆里,与当地人一同围坐,分享着美食,虽然语言不通,但笑容和美食成为了我们之间最好的沟通桥梁。 离开会安,我继续沿着海岸线前行。这里的风景变得开阔而壮丽。一边是连绵的沙滩,金色的细沙在阳光下闪耀,海浪轻轻拍打着海岸,发出舒缓的低语。另一边是郁郁葱葱的山丘,偶尔能看到依山而建的渔村,以及停泊在港口的小船。 骑行在海岸线上,海风是永恒的伴侣。它时而温柔,轻拂脸庞;时而猛烈,带来一丝凉意。海的味道,带着咸味和湿润,钻入我的鼻腔,让人心旷神怡。我会在路边停下来,眺望远方湛蓝的大海,看海鸥在空中盘旋,听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那种广阔无垠的感觉,让我觉得自己的渺小,但也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 我还曾遇到过一些海上捕鱼的渔民。他们用古老而传统的方式捕鱼,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我曾有机会与他们一起出海,感受着海浪的起伏,看着他们熟练地抛网、收网。虽然语言交流困难,但他们身上那种与大海搏斗的坚韧和对生活的热爱,让我深受感动。 在海边,我学会了享受孤独。海浪的声音,是大自然最美的催眠曲。当夜幕降临,我常常会在海边搭建帐篷,看着漫天的繁星,听着海浪的声音入睡。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让我忘却了世俗的烦恼。 我也曾经历过大海的考验。一次,在傍晚时分,天气突变,狂风骤雨骤然而至。海面变得汹涌,我不得不赶紧寻找避雨的地方。在颠簸中,我感受到了大海的威严,也更加敬畏自然。 海岸线的旅程,让我体验到了越南的柔情与力量。我感受到了古老文化的沉淀,也享受到了自然风光的壮美。海风轻抚,浪涛拍岸,这一切都成为了我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第四章:湄公河的温柔——南国的热情与告别 当我的单车踏上越南南部广袤的土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更加热烈而充满活力的气息。这里是湄公河的下游,是越南的“粮仓”,也是一个充满人情味和生机勃勃的地区。 胡志明市,这座曾经的西贡,以其独特的殖民时期建筑和现代化的都市风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比河内更加的繁华和热闹,摩托车流更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我骑着单车,小心翼翼地穿梭在车水马龙之间,感受着这座城市澎湃的生命力。 然而,南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里的人们。他们更加热情、更加开放。我常常会在路边遇到主动打招呼的人,他们会邀请我分享他们的食物,或者只是简单地聊几句。虽然我听不懂他们说的很多话,但那份真诚的笑容和友善的态度,足以让我感到温暖。 湄公河三角洲,是我在南部探索的重点。这里的景象与北部完全不同。广袤的平原上,稻田一望无垠,河流纵横交错,蜿蜒的小巷穿梭其间。我曾乘坐当地人的小船,在狭窄的水道中穿行,两岸是郁郁葱葱的热带植被,时不时还能看到在水边浣洗衣物的当地妇女。 我参观了当地的水上市场,那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购物体验。小船载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和商品,人们在船上讨价还价,整个市场充满了喧闹和活力。我品尝到了许多新鲜的热带水果,那鲜甜的味道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 在南部,我也经历了不少有趣的“插曲”。我曾因为迷路而在一个偏僻的村庄里得到当地人的热情帮助;我也曾因为单车出现故障,而得到了当地修理铺老板的细心修理。每一次的经历,都让我对这个国家的人们充满了感激。 南部地区的气候更加湿热,阳光也更加的炽烈。我需要更加注意防暑降温,也要更加小心地保护我的单车。汗水几乎是我旅程中永恒的伴侣,但当我看到那些绿意盎然的稻田,看到那些辛勤劳作的农民,我便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旅程接近尾声,我带着复杂的心情,踏上了返回的路途。回想这一年,我从北部的山川一路骑行到南部的三角洲,经历了无数的风景,遇见了无数的人。我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我的内心也变得更加丰富。 尾声:风继续吹,路还在远方 “那一年,我骑单车走越南”,这句话,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本书名,它更像是人生中的一个印记,一个提醒。它提醒着我,这个世界有多么的辽阔,生活有多么的丰富多彩。它提醒着我,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要忘记内心深处的渴望,不要忘记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这趟旅程,并非一次简单的观光,它是一次深入的体验,一次与真实世界的对话。我不再是那个被信息碎片包围的现代人,我学会了用身体去感受,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倾听。我看到了越南人民的勤劳和乐观,看到了这片土地的坚韧和美丽。 我的单车,它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更是我与这片土地之间最忠实的伙伴。它承载了我所有的行李,也承载了我所有的梦想。每一次的踩动,都是一次前进的动力,每一次的颠簸,都是一次成长的痕迹。 “那一年,我骑单车走越南”,这段经历,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生命里。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旅行,不在于你去了多少地方,而在于你在这段旅程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又变成了什么。 当我的旅程画上句号,当我再次回到那个熟悉的生活环境,我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出发时的那个我。我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沉淀,我的内心,多了几分豁达。我学会了在平淡的日子里,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世界的好奇。 风,还在继续吹;路,还在远方。我知道,那一年,我骑单车走越南,只是我生命中无数个故事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路等待着我去丈量,还有更多的风景等待着我去遇见。而那份在路上积累的勇气、坚韧和对生活的热爱,将永远伴随着我,指引我前行。 这趟旅程,没有惊心动魄的冒险,没有跌宕起伏的戏剧性情节,它只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遇见,真实的感受。它像一杯淳朴的越南咖啡,初尝微苦,回味却甘醇悠长。它是我人生中一首简单却深刻的歌,我会一直珍藏。

用户评价

评分

《那一年,我骑单车走越南》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冒险和诗意。我一直觉得,用最简单的方式去丈量一个地方,往往能收获最深刻的体验。骑着单车,没有了汽车的隔阂,没有了飞机的仓促,每一个细节都变得触手可及。作者的这次旅行,无疑是一场与土地的亲密接触,一次与当地文化的深度对话。我脑海中不禁想象,在漫长的骑行过程中,作者会遇到多少形形色色的人物?是会与淳朴的农夫攀谈,还是会和热情的店主分享故事?他们的笑容、他们的眼神、他们讲述的生活,都可能成为旅途中最动人的风景。同时,我也对越南的食物充满了期待,书里是否会描绘那些街头巷尾的美食,那些用最简单的食材烹饪出的、充满当地风味的佳肴?这本书的书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题,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越南一次纯粹、原生态探索的向往。我渴望通过作者的眼睛,去感受那片土地的脉搏,去聆听那些属于越南的故事。

评分

《那一年,我骑单车走越南》这个书名,对我而言,就像一个带着神秘色彩的邀请函。它勾起了我对独立旅行深深的向往,特别是这种用最原始、最接近土地的方式去探索一个国家。骑行,意味着需要放慢脚步,去感受每一个细微之处,去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瞬间。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在路上的日子里,他的内心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看到了更加广阔的天地,还是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自己?越南,这个充满魅力的国度,在我心中一直蒙着一层朦胧的面纱,而这本书,我期待它能用作者真实的体验,为我揭开这层面纱。我希望能读到关于越南的那些独特景象,比如水稻田的层层叠叠,海岛的碧海蓝天,或者古老城镇的静谧氛围。同时,我也非常好奇,在长途的骑行中,作者是如何与当地人建立联系的?那些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交流,是否会成为旅途中最珍贵的记忆?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关于勇气、坚持和发现的探险,我渴望跟随作者的脚步,一同抵达那片未知的土地。

评分

我拿到《那一年,我骑单车走越南》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就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想立刻翻开它,沉浸在那段旅程中。骑单车穿越越南,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行为,它意味着漫长的时间、艰辛的体力消耗,以及无数未知的风险。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准备的?出发前的心态又是怎样的?在路上,他/她是否经历过绝望的时刻?又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她继续前行?书名里的“那一年”,也让我充满了遐想,那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作者做出了这样一次意义非凡的旅行?我期待书中能够细致地描绘出越南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比如北部的山区、中部的高原、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作者的骑行,又将如何感受这些差异?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走进一个真实的越南,一个充满烟火气、充满生活气息的越南,而不是一个被过度美化或标签化的旅游目的地。

评分

初拿到《那一年,我骑单车走越南》这本书,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位孤独的身影,骑着一辆有些陈旧的单车,在广袤的越南大地上缓缓前行。这个画面自带一种强烈的叙事感,也充满了挑战的意味。我一直以来都对“在路上”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浪漫的想象,而骑行穿越一个国家,无疑是将这种浪漫推向了极致。越南,这个在我们印象中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究竟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作者的这次单车之旅,是否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描绘沿途的地理风貌,那些我只能在地图上看到的山峦、河流、海岸线,在作者的笔下会是怎样的生动景象?同时,我也对越南人民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好奇,他们的日常是怎样的?他们的喜怒哀乐又有哪些?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窥见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立体的越南,一个不仅仅存在于新闻报道或旅游指南中的越南。这本书的书名,已经成功地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对越南探险的种子,我期待它能带我完成一次虚拟的、但同样令人兴奋的旅程。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那一年,我骑单车走越南》光是听名字,就足以勾起我内心深处对远方和自由的渴望。我一直对东南亚充满好奇,尤其是越南,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同时又以其独特的风情吸引着无数旅人。作者的这本书,让我仿佛看到了那条蜿蜒曲折的公路,听到了单车车轮碾过尘土的沙沙声,闻到了路边热带水果和街头小吃的混合香气。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趟漫长的骑行旅途中,作者究竟遇到了怎样的人,看到了怎样从未想象过的风景?是繁华的都市,还是静谧的乡村?是热情淳朴的当地居民,还是同样在路上寻找自我的背包客?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感,我期待它能带我领略越南的壮丽山河,感受当地人民的生活气息,更重要的是,能从中读出作者在旅途中的心路历程,那些在孤独与坚持中闪耀的瞬间,那些在未知与探索中获得的成长。我尤其好奇,一个人骑单车穿越整个越南,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和毅力?作者又是如何克服旅途中的种种困难,比如炎热的天气、复杂的路况,甚至可能是孤独和想家的情绪?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对未知世界的憧憬和向往。

评分

羞愧的说,在这之前,对于这个人,我所知实在甚少。除了各种媒体对他离开谷歌中国之后的一系列接近于狂轰滥炸的报道,以及各类杂志或书榜上对他的这本书的不断推荐,其余的我并不清楚。包括他之前写过的许多书,我一本书名都说不上。

评分

卖甘蔗的越南美女——这一路,到处是越南慢慢灿烂而甜美的笑容

评分

如果人的一生能与书结成莫逆之交,可谓不枉来世上一遭。我正是沿着书的阶梯,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山峰。

评分

沟通中达成共识。

评分

友谊关城墙

评分

①多向互动,形式多样.互动的课堂,一定的活动的课堂,生活的课堂。互动的条件:平等、自由、宽松、和谐。互动的类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文本互动、习题互动、评价互动。互动的形式:问

评分

挺好看

评分

这本书比较励志,图片精美,描述详细。

评分

《那一年,我骑单车走越南》是一本骑行在越南的旅行散文。越南的蒙蒙细雨、绿皮火车、稻草垛、牧童水牛、铁桶爆米花、老式转椅的理发店,仿佛一部时光机,随着自行车车轮的转动,带我们回到了作者记忆中江南小镇的童年时光,一同走进那些年似曾相识的小城故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