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一部立著的史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賀蘭山:一部立著的史詩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唐榮堯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14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中國地圖齣版社
ISBN:9787503195013
版次:1
商品編碼:1208359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純質紙

賀蘭山:一部立著的史詩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賀蘭山:一部立著的史詩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賀蘭山:一部立著的史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行走記者唐榮堯曆時16年,查閱近韆種文獻,跋涉10餘萬裏,數十次深度探尋,以學者的嚴謹、記者的求實、詩人的情懷、文學的語言,對賀蘭山進行的具有人文曆史氣息的解讀。
  ◎中國著名美術大師韓美林題寫書名,《中國國傢地理》執行總編單之薔、北京大學人文學教授唐曉峰、央視大型紀錄片《賀蘭山》總導演金鐵木聯袂推薦。

內容簡介

  賀蘭山位於寜夏和內濛古的交界處,在曆史和地理上都具有顯著的地位。賀蘭山是西夏王朝的發源地,是中國北方遊牧部族的曆史長廊,是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首度相會的地方,這裏,同時也是寜夏平原綠洲和阿拉善荒漠的界山,是中國內流區和外流區、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綫。本書是作者在研讀瞭近韆冊文獻,跋涉10餘萬裏,對賀蘭山進行瞭16年不間斷科學考察和學術研究的基礎上寫齣來的。作者以文學的語言、參照紀錄片拍攝的敘事手法,從賀蘭山的曆史、地理、宗教、人文等各個視角來挖掘這座山的文化,還原瞭一部史詩般的山脈。

作者簡介

  唐榮堯,中國作傢協會會員。記者、作者、修者、行者與學者。
  迄今為止齣版個人詩集《騰格裏之南的幻象》,西夏學專著《王朝湮滅——為西夏帝國叫魂》、《王族的背影》、《西夏帝國傳奇》、《消失的帝國:西夏》、《西夏史》、《西夏王朝》、《神秘的西夏》,人文專著《中國新天府》、《文字背後的美麗》、《寜夏之書》、《青海之書》、《大河遠上》、《月光下的微笑》、《一滴聖藍青海湖》等。曾擔任央視大型人文紀錄片《中國迴族》、《神秘的西夏》,以及大型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紀錄片《西夏陵》、大型城市人文專題片《這裏是銀川》總撰稿、編劇以及多部人文類紀錄片編劇、監製。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科考者的背影 001
第二章 渠水染綠的黃土 025
第三章 農墾齣的綠洲 041
第四章 刀光淬硬的戰爭史 053
第五章 褪色的軍工記憶——『102』069
第六章 褪色的軍工記憶——『304』 076
第七章 石頭的傳奇之旅 082
第八章 會燃燒的黑色石頭 093
第九章 酒神眷顧的夜晚 102
第十章 神賜一味白與鹹 111
第十一章 駝峰上的白色財富 124
第十二章 狂歡中,不曾老去的聲音 139
第十三章 蘑菇下山 145
第十四章 一張紅白黃三色巨照 155
第十五章 岩畫——石頭上的詩 174
第十六章 佛音塔中來 188
第十七章 追憶一個王朝的盛衰242
第十八章 王爺在此270
第十九章 水潤詩地一座城289
第二十章 穿越者的背影 311
後記 367

精彩書摘

  第十三章
  蘑菇下山
  “你上去瞭,蘑菇下來瞭!”
  我一直記著那個場景。幾年前,在阿拉善左旗的那傢小麵館裏,聽完我的這句,老範愣瞭一下,很快便迴過味瞭。繼而放下筷子,仔細地咂摸著剛吃下的那碗麵裏的賀蘭山紫蘑菇——“對,我上山,就是為瞭請蘑菇下山!”
  幾年後,當我在電腦上敲齣這段文字時,老範已經走瞭,永遠留在瞭賀蘭山。他再也沒下山,但賀蘭山的紫蘑菇卻年年如約,被采摘後運至山下,接著走嚮不同的餐桌,不同人的口裏。
  對四川人老範來說,賀蘭山原本是一個遙遠的陌生,他並不知道這座山究竟地處何處。後來,賀蘭山變成他年年要赴的約,變成程序般的一次次親近,他那瘦小的身軀走進昏暗的、海拔2400米以上的雲杉林,為的是采摘那一株株無毒的紫蘑菇。最後,賀蘭山成瞭一場再也沒醒來的噩夢,他永遠地在那裏閉上瞭眼睛,再也看不到蘑菇、樹林、雨水、積雪的模樣。
  20多年前,前往銀川打工的老範,在鼓樓西側的那傢小麵館吃飯時,點瞭一碗賀蘭山蘑菇麵,紫色的蘑菇在白色的麵條和紅色的辣椒中顯得格外醒目。通過閑聊,他纔知道:這種紫色的蘑菇野生於海拔2400米以上的賀蘭山原始雲杉林中,因為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種氨基酸、菌糖、脂肪、維生素和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被譽為“賀蘭山山珍”。它因為稀少和營養價值高,自然就成為賀蘭山兩側人們餐桌上的上等食物。
  後來,我也常常在一碗賀蘭山蘑菇麵、一盆紫蘑菇燉土雞、一盤紫蘑菇燉羊肉前遐想:在山此側,西夏王朝10代帝王的宮廷盛宴上,豈能少瞭這份人間珍物?在山彼側,阿拉善王爺府10代王爺們在招呼貴賓時,又怎會少瞭這道珍饈?
  和人有著不同的膚色一樣,蘑菇也有著屬於各自的體色。紫蘑菇,是賀蘭山和雨邂逅齣的一張食材名片。而一碗麵湯裏的紫蘑菇能産生怎樣的誘惑?事實證明,老範後來的生活軌跡,完全被這碗麵中的紫蘑菇牽引著發生瞭改變。
  20多年來,傢在四川的老範就像一艘茫茫海域上的小船,每年夏天來臨之前,他就守著電視裏的天氣預報,或者通過小收音機瞭解銀川和阿拉善的天氣。賀蘭山的第一場雨水,就像一盞亮起於他那茫茫海域上的航燈,讓他看到希望,並循著這絲光亮來到賀蘭山下。他將20年的時光嫁給瞭銀川、阿拉善和賀蘭山,紫蘑菇就是他們之間的媒人。
  靠山吃山,賀蘭山的紫蘑菇自然就養活著進山的采集者。就如同賀蘭山成就瞭伐木者、駝客、護林員、采石客、背鹽工一樣,也滋育瞭老範這樣的身份:采菇者。
  那一年,我在雨季來臨之際候到瞭四川人老範。
  我衝著他那不為人知的身份:采蘑人!
  對賀蘭山的理解,老範有著彆人沒有的體會。在他眼裏,賀蘭山是一個神奇的魔術師,而雨是它難得的、奇妙的道具。由於地處400毫米等降水量綫附近,承迎一場雨水,對賀蘭山來說是一種奢侈,一場吝嗇的恩賜。老範曾目睹,一場雨過後,林木隱蔽下的土層會滋生不少破土的植物,而聳立在黛色山體上的叢林,會有一抹新綠亮相。
  在賀蘭山東麓的賀蘭山口內,他親耳聽到那些平時死寂的溝榖,會在一場或大或小的雨過後充滿水流聲,他甚至曾眼見那條四季不斷的瀑布會在一場雨後陡然增加流量,劃過乾黃山體的白色之練變粗瞭腰身,瀑布落池的水聲更加響亮。他也曾嚮西翻過賀蘭山,進到屬於阿拉善的水磨溝,每每一場雨後,那裏會有變魔術般呈現齣的神來之筆:山榖裏的人工湖水位會更高,周圍的蘆葦倒影和一片氤氳水汽,以及山榖更深處的鬆柏,讓置身此處的他産生追問:這是賀蘭山嗎?
  老範對這些所謂的美景並不感興趣,他隻是對雨後的賀蘭山裏生長的紫蘑菇感興趣。
  那年,我和老範一起等待一場雨的到來。我們知道,隻有雨纔會拉開紫蘑菇登場於賀蘭山的大幕。
  一場雨就是一道無聲的召集令,雨剛過,不僅分布在賀蘭山兩側的寜夏人、內濛古人前往山中采摘蘑菇,像掌握瞭采菇規律的老範這樣的陝西人、甘肅人、四川人也紛紛而來。老範告訴我,20年前,他被一場雨、一個招募他的賀蘭縣的采蘑菇者引領著,開始瞭他的采蘑人生活。
  那是8月第一場雨停住的第二天,淩晨3點多,他和幾個招來的采菇人一道,坐上皮卡車齣發,天剛亮就抵達山下,乘著護林員還沒上班,將車停放在隱蔽處,帶上一天吃喝的東西和盛蘑菇的袋子,選擇嚮蘇峪口的兔兒坑、頭道溝、二道溝、紅石峽子、小口子,甚至拜寺口、賀蘭口、黃旗口等紫蘑菇産量多的地方進發。經過三四個小時的攀登,他們進入海拔2400多米的原始雲杉林,那些見雨就長的紫蘑菇正舒展著身體,亮齣的卻是一小片的褐紅。看著這些賀蘭山饋贈的禮物,他纔知道,真正的賀蘭山紫蘑菇並非紫色,菇的“傘麵”呈現的是褐紅色,蘑菇要運到山下曬乾,縮去水分纔會變成紫黑色。那些吃到賀蘭山蘑菇的人,眼見的是一片黑紫,便稱賀蘭山野生菇為紫蘑菇。而它那浪漫的“丁香蘑菇”的學名,也逐漸被人們淡忘瞭。
  老範那時纔發現,隨行的有經驗的采菇人,在陰濕的坡地上,在各種瘋長的野生菌中,會很快發現紫蘑菇。采摘完後,采菇人會用地上的腐土將菌坑蓋好,唯其如此,他們纔能在來年的這個季節,在同樣的地方采摘到紫蘑菇。這便是“廊簷水照窩窩下滴,紫蘑菇照坑坑長大”諺語的由來。
  采菇人也一直恪守著這樣的樸素理念,期待著來年在這裏能夠采摘到新長齣的蘑菇,這份人和蘑菇之間不成文的約定就這樣悄悄地延續著。
  在陰昏的山林間,采蘑菇是一項辛苦活兒,常常是轉悠大半天纔能采摘到100斤的鮮菇。為瞭保證在天黑前能下山,下午時分,他們就得告彆山林,往山下走。
  采摘來的蘑菇運齣山後,要連夜晾曬,否則會滋生許多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會迅速吞噬掉傘肉,影響收購時的數量。晾曬也有講究,不能攤在地上,而是平鋪在吊起來的絲網上,在網下架起火爐,讓火爐帶來的高溫逼齣蘑菇裏的微生物,然後那些紛紛爬齣來的微生物會掉到絲網下。絲網上的蘑菇,經過賀蘭山鞦天驕陽的暴曬,三兩天後纔能完全曬乾。
  聞風而來的收購者和采蘑人開始討價還價,原本20元左右一斤的鮮蘑菇,曬乾後的市場價每斤最高時曾超過600元。賀蘭山的紫蘑菇就這樣養活著采蘑人、收蘑人、餐廳經營者。
  那幾年,老範和那些采蘑人一樣,和賀蘭山的8月有著年年不割的約會。賀蘭山的8月,就是他的牽掛和希望,紫蘑菇帶給他的是越來越好的收入。
  9月來臨後,天氣轉涼,即便有幾場纏綿鞦雨,因為氣溫轉低,紫蘑菇無法再大麵積長齣,像一個個完成演齣的演員,它們集體謝幕休息去瞭,和采蘑人的身影一道消失瞭。
  像老範這樣的外省人越來越多地集聚於8月的賀蘭山,一股采摘狂潮讓賀蘭山開始瞭不能承受之重。於是,林業部門開始瞭限時、限溝、限人、輪采的管理方式,老範這樣的外地人失去瞭進山采集的資格。
  老範發動瞭幾個四川老鄉,決定從賀蘭山西麓的阿拉善進山采蘑。
  齣瞭阿拉善左旗旗府所在地巴彥浩特鎮,順著賀蘭山西麓往北,他們雇的車行駛在314省道上。老練的司機在快到木仁高勒蘇木處嚮右拐,走進水磨溝嘎查(嘎查,濛古語,村莊的意思,類似內地的村,作者注)。一條簡易的土路連接著不遠處的溝口,司機指著溝口的那個牌子告訴他們,前麵有檢查站,他隻能送到這裏,從這裏往采蘑菇點的路他們隻能步行瞭。他們這些不想辦理采菇證的外地人,不繞開檢查站是無法進山的。
  老範清楚,他這樣的外地人很難得到進山采集蘑菇的許可證,他也懶得去留心林業管理部門製定的《入山須知》內容。
  我曾經仔細地看過對蘑菇的采摘規定:一是根據紫蘑菇的生長周期,進行定期開山和短期封山相結閤,基本上是開5天封5天,保證閤理采拾,杜絕為采拾小蘑菇而進行掀翻草皮的行為;二是采蘑菇期間,所有人員憑證入山,采蘑菇人員入山必須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遵守管理局的規定,按時齣入山;三是各入山站點嚴查火源,任何人不得攜帶火源入山,一經發現嚴厲處罰;四是要求入山人員愛護環境,不得丟棄飲料瓶等垃圾,各站在短期封山期間,組織管護員撿拾采蘑菇人員遺棄的垃圾;五是管理局成立專門的搜救隊,協助傢屬搜救因采蘑菇迷路走失人員,盡最大努力保證入山人員人身安全,護林員24小時輪流進行安全檢查和巡防。
  為瞭省去辦證的麻煩,老範他們決定繞開檢查站,偷偷進山采摘。懷裏揣的小收音機已經告訴老範,這兩天會有一場雨。沿著那條土路往裏行走,進溝後不久,幾間廢棄的舊房子映入眼簾,這是吳傢老房子。封山育林政策齣來後,這裏的幾傢住戶全搬走瞭,眼前的這幾間房子成瞭老範他們的臨時住處。
  後來的幾天,老範在賀蘭山水磨溝水源地看到瞭這樣一番景象:一輛接一輛的越野車、客貨車、摩托車沿水源地以東長驅直入賀蘭山腹地,那些有“證”的采集者,在本沒有路的山榖裏碾壓齣一條“新路”,奔嚮山腳,準備上山采蘑。
  他在賀蘭山西麓的采菇生活,就此開始瞭!一直到一場雨,像一把大手擰斷一個發條一樣,終止瞭老範每年8月準時齣現在賀蘭山采菇的擺鍾。
  賀蘭山的雨,往往很暴烈。加上山體大多是岩石,集雨效果不好,雨水容易衝下山坡,肆意於山溝中,常常暴雨成災。走在溝裏也好,行在山坡也罷,總是不安全。
  因此,上山采集蘑菇者都遵守著下雨後一兩天再上山的古訓。隨著上山采菇者的增多,競爭也激烈瞭。很多采菇者擔心雨後一兩天上山,蘑菇會讓彆人采去。有人就開始在雨前進山,帶著幾天的乾糧,忍著山上的暴雨,一等雨後蘑菇齣來就采摘,甚至連小蘑菇不采的古訓也丟瞭,更有甚者連草皮帶蘑菇一起挖起,挖完後也不填土掩埋采摘後裸露的地錶。
  老範就是這樣開始冒險的。雨還沒停,他已經止不住幻想蘑菇瘋長的情形,幻想采菇者抵達山上開始采摘的情形。望著溝裏還在流淌的渾水,他一個人齣發瞭!
  那天,隻有溝底流淌的水和偶爾飄落的雨絲在陪著老範。憑著幾年來進山的經驗,他將腳步送到海拔2400米以上的地方,在那裏,一株株蘑菇迎雨而生,正努力地生長著。雨時下時停,披著雨衣的老範忍受著叢林裏的悶濕,興奮於采菇中。他擔心彆人會緊跟而來,和他搶著采菇。往年采後填土的習慣也終止瞭,他的眼前隻有一株株的蘑菇,不管大的小的,他都采。他覺得整個賀蘭山的蘑菇都應該是屬於他的。
  那天,是他采菇以來最豐收的一天。他覺得將裝菇的袋子放在任何地方都不安全,擔心其他采菇者會拿走裝菇的袋子。每采完一處,他就背著濕漉漉、沉甸甸的袋子,小心翼翼地往另一處轉移。
  悲劇就是在那一刻發生的。坡麵的岩石在雨後變得濕滑起來,連續大半天的采摘,他連吃點東西都忘瞭,而身上的袋子似乎越來越沉。終於,腳底下一滑,老範失控的身體像一個綫並不長的風箏,在整個坡麵上劃過一道歪歪斜斜的影子。他失控的身子下滑不到幾米,遇到另一塊橫齣來的岩石,他的頭猛然撞到瞭那凸齣的尖角。采菇人老範、四川人老範,就被那小小的岩石尖角奪走瞭生命。他連叫一聲的時間都沒有,離開他身體的袋子繼續嚮下滑落,那些蘑菇陸續奔齣袋子,然而老範連看它們一眼的時間都沒有。
  老範,就這樣被定格在賀蘭山的那一方岩石上,那些蘑菇繼續散亂著腳步,往山下滾去。那些沒有采摘的蘑菇,依然在山上等待著其他人的采摘!拿當地人的話說,老範,是被賀蘭山收走瞭!
  同伴們發現老範不在瞭,心裏很清楚他是提前上山采摘去瞭。等發現老範時,他已經徹底地離開瞭人世。這種事情不能張揚,幾個人將老範的屍體偷偷運下山,給他傢裏人打電話。傢人趕來後,連喪事都不敢舉辦,選擇瞭一處嚮陽的坡地簡單掩埋。
  2012年8月28日的《北方新報》這樣報道:8月1日到25日的20多天時間裏,賀蘭山管理局工作人員協助報案人和采蘑菇人傢屬成功搜救迷路走失人員12人。一個叫張虎的采拾者,走失兩天後被管理局搜救隊成功解救。
  采菇人老範,悄悄地死在瞭賀蘭山的視野裏,卻沒死在管理局工作人員和記者的關注裏。其實,老範不知道,當時每人每次隻要給賀蘭山管理部門交80元,就可進山采蘑。而他因為不願意支付這筆費用,沒在管理部門的登記冊裏。他的來與去,和山裏的一道風沒什麼兩樣,輕飄飄地完成瞭屬於自己的終結。
  老範走後,我曾經去過水磨溝水源地,看到昔日那條全部被綠草、樹木覆蓋的山溝,采蘑車輛的轍印依然清晰可見。溝底是采菇人丟棄的西瓜皮、礦泉水瓶、食品袋等垃圾;山榖裏,依然有不少背著筐上山采蘑菇的人群。
  站在涼颼颼的榖底,想著幾次采訪老範的情景,一條現代采菇人心態和生活變化的軌跡,逐漸在腦海裏浮現。我清楚,一場鞦雨一場寒,當一年中最後的采蘑菇者的身影退去時,賀蘭山海拔超過3000米的峰頂上就會落雪。元末官員貢師泰筆下“太陰為峰雪為瀑,萬裏西來一方玉”的浪漫,隻能存在於詩人的篇章裏。采菇人的8月艱辛之幕,來年依然會如約拉開。
  沒想到,當初對老範說的那句——“你上去瞭,蘑菇下來瞭”,竟然一語成讖。
  念叨著這句,腳步跟著那些下山的蘑菇,開始瞭另一種追尋。
  隨著封山禁牧政策的實施,賀蘭山下的居民被下令搬離。一處處石頭房子成瞭一片片有關賀蘭山民的記憶廢墟。舊主人走瞭,但他們的生活痕跡卻如石頭縫裏的蜥蜴,乘人不注意時,會冒齣頭來張望一下四周。
  新的主人來到時,石頭房子成瞭旅遊時代的餐館。外來的旅客經過石頭房圍成的院子時,聞得見一股陌生的香味。這是走下山的賀蘭山紫蘑菇和山下農傢飼養的土雞,相遇於一柄盛裝賀蘭山泉水的鐵鍋內,經山柴的燒煮,慢慢飄齣的味道。
  每年夏鞦季節,我如果陪伴外地來的文友登賀蘭山,一定會去山上人傢的石頭房子吃“賀蘭山紫蘑菇燉土雞”。我常戲言,這個菜名是寜夏乃至中國菜名中最長的。喝著石頭房四周齣産的酸棗泡的茶、望著偶爾飄過山腰的一片雲彩、聽憑陣陣涼風送走爬山帶來的熱與纍,看著那個直徑達60厘米的大碗,朋友們驚奇不已,說那簡直就是一個盆。而紫蘑菇靜靜地躺在土雞旁,等待著執筷者的享用。
  徵得主人同意後,我踱進後麵的廚房,仔細觀看紫蘑菇入菜的過程。隻見掌勺大廚將乾蘑菇放進盆內,用開水浸泡,使蘑菇充分吸水、變軟;接著,仔細清洗菌根及菌帽上的鬆針泥土;然後將洗乾淨的蘑菇,放入燉土雞的鍋內。當蘑菇的香氣和土雞的肉味充分融閤時,一頓“賀蘭山紫蘑菇燉土雞”基本就完成瞭!
  跟著紫蘑菇再往開移一下腳步,當紫蘑菇和羊肉相遇時,一碗此味隻屬賀蘭山的羊羔肉便齣現瞭。
  在賀蘭山西麓,阿拉善的濛古族牧民吃羊肉時,提倡清燉,下山的紫蘑菇便少瞭和羊肉邂逅的機遇。而在賀蘭山東麓的灘地上,一直有牧養灘羊的曆史,蘑菇下山後,和灘羊的相遇,飄齣的羊肉香味,不僅溫熱著寜夏平原上眾多的胃,也使北距銀川300公裏之外的巴彥淖爾市的一些縣、鎮感受著它的魅力。
  ……

前言/序言

  藉山而文
  公元1871年5月的一天,一位遠路而來的俄國探險傢,走進第七代第八位阿拉善王爺多羅特色楞的王爺府,嚮王爺提齣要去距離王爺府東北方幾十公裏的一座山考察。他的這一請求當即被斷然拒絕——當時,整個阿拉善地區將這座山奉為神山,當地居民進山伐木、采摘蘑菇、打獵等都需得到王爺府的特許纔行,何況這樣一位西方人。然而,當拿齣大清帝國開給他的特彆通行證,以及送給王爺的望遠鏡、槍支、藥品後,王爺的內心刹那間動搖瞭,他允許這位俄國人及其團隊可以進入那座神山!探險傢帶領隨從從容地從西麓進山,開始瞭他的探險和勘察。
  那位探險傢叫普熱瓦爾斯基,那座山叫賀蘭山,阿拉善的濛古族牧民習慣稱之為阿拉篩山!
  這標誌著,賀蘭山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現代考察,由俄國人完成瞭!
  山是有魅力的,有魅力自然就能夠吸引人!時隔12年後,普熱瓦爾斯基被賀蘭山吸引,於1883年的夏天再次來到阿拉善,拜見第八代第九位王爺塔旺布魯剋劄勒後,他的足跡再次齣現在賀蘭山。這次,他又捕獵瞭大批動物並將其製成標本帶迴俄國,也探測到瞭關於賀蘭山的不少氣象、植物等方麵的資料。他是第一個將賀蘭山動植物標本帶到域外的西方人!
  1905年6月,一個齣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多伊爾斯頓城的美國人,在他40歲的夏天,齣現在賀蘭山東側,他是一路循著長城而來的。在賀蘭山下的銀川,挖掘完“廟宇菩薩、淩雲寶塔和險峻壁壘的故事,以及當地人講也講不完的其他種種傳說”後,順著賀蘭山的走嚮,在東麓的寜夏平原繼續他的長城之旅,從賀蘭山下的銀川城來到祁連山下的嘉峪關西南7.5公裏的陡峭懸崖之上——他認為的長城終點!他就是W.E.蓋洛,20世紀初美國著名的旅行傢、英國皇傢地理學會會員。他確實做到瞭“我們的研究要完善到讓未來的長城史學傢除非抄襲我們的記錄便無從下筆”。
  W.E.蓋洛離開賀蘭山東麓南端100多年後的今天,無論是貼著賀蘭山南端馬夫峽的長城,還是穿越賀蘭山中部的三關口長城;無論是賀蘭山腹地平羅縣境內的大水溝長城,還是賀蘭山北段大武口區內那幾段湮於荒草中的長城,還真很少有人像我一樣,係統地丈量這些長在賀蘭山裏的長城!
  上麵兩個真實的故事,讓我感到汗顔!賀蘭山的兩側,從植物考察到長城探究,對這片地域自然或人文的最初考量,都是由外國人來完成的!
  1923年5月,美國華府國立地理學會組織的一個名為甘濛科學考察團,年輕的中國植物學傢秦仁昌躋身其中,考察僅僅7天時間,便匆匆離開!他的科考僅僅限於植物範疇。目前,關於這次考察的完整報告,被封存在美國!一個月後,賀蘭山東麓的水洞溝,法國的地質學傢、古生物學傢、考古學傢德日進和桑誌華來到這裏,完成瞭“中國現代意義上的第一次考古”!
  我不是受一種狹隘的民族情緒支配,抱憾國人對祖國山河的冷漠!我隻是覺得,無論哪個國傢的科學傢、作傢、探險傢,對養育自己的山河的漠視,是一種虧欠!
  山無言,但山一定在等待。賀蘭山一定在等待著屬於中國的考察、寫作!
  我和賀蘭山在互相等待中,迎來瞭20世紀末期的時光!當我以記者的身份選擇在山下的銀川市居住、工作時,其實就選擇瞭一場對賀蘭山的認知之旅!於是,從《賀蘭山大型真菌圖鑒》這類專業書籍,到《寜夏通史》這樣的曆史巨著,10多年間,捧捲晝讀、披衣夜閱中學習瞭近韆種有關賀蘭山的各類書籍,既有從《衛拉特濛古史綱》這種專著中抽絲剝繭般辨認和碩特 賀蘭山:一部立著的史詩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賀蘭山:一部立著的史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很喜歡的書,滿意。。。。。。。

評分

還沒看。

評分

好書,太值得購買瞭,推薦。

評分

是本好書

評分

是本好書

評分

好的謝謝親愛的們

評分

很精彩

評分

還沒看。

評分

很喜歡的書,滿意。。。。。。。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賀蘭山:一部立著的史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去京東購買 去京東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賀蘭山:一部立著的史詩 bar code 下載
扫码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