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维修

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维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文琳 编
图书标签:
  • 电动汽车
  • 汽车工程
  • 汽车维修
  • 汽车结构
  • 新能源汽车
  • 车辆工程
  • 汽车技术
  • 电气工程
  • 汽车电子
  • 维修手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4609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7407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28
字数:28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广大汽车驾驶人员、修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可作为电动汽车新技术培训班的培训教材和大专院校汽车相关专业的参考书。
《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维修》是电动汽车维修人员必备参考用书。读者通过本书,可以从维修菜鸟到维修高手。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使用与维修方法。本书内容新颖、翔实,有较丰富的实例。同时文字浅显通俗,有利读者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使用与维修方法。全书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述、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组成与原理、电动汽车电源系统的组成与原理、再生制动系统、采暖及空调系统、电源转换等系统及安全性问题、电动汽车的使用与维护、电动车故障与排除等。本书内容新颖、翔实,有较丰富的实例。同时文字浅显通俗,有利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吴文琳,福建省莆田电业局(现已退休),汽车队队长、工程师,一直从事汽车修理、运输技术工作。与多个专业出版社合作,出版作品多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电动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
一、电动汽车的定义及特点1
二、纯电动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
三、纯电动汽车的分类11
四、纯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布置形式14
五、增程式纯电动汽车17
六、纯电动汽车的高压安全及注意事项19
七、触电急救30
第二章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33
第一节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组成与性能指标33
一、动力电池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34
二、动力电池的分类与性能指标35
第二节电动汽车常用蓄电池43
一、铅酸电池44
二、镍镉电池49
三、镍氢电池50
四、锂离子电池52
五、超级电容器58
第三节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59
一、电池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60
二、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63
三、蓄电池的热管理65
四、电动汽车冷却系统70
第三章 电动汽车电力驱动系统72
第一节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72
一、整车控制器控制系统的结构72
二、整车控制器功能74
三、CAN通信网络76
第二节电动机控制器78
一、电动机控制器的结构与类型78
二、电动机控制器的功能79
第三节驱动电动机80
一、电动机的基本结构与类型81
二、直流电动机85
三、交流异步电动机87
四、永磁同步电动机88
五、开关磁阻电动机90
六、轮毂电动机92
第四节机械传动装置94
第四章 电动汽车底盘与车身95
第一节电动汽车的制动系统97
一、电动真空助力制动系统97
二、电动机再生制动99
三、再生液压混合制动系统的基本结构102
第二节电动汽车转向系统105
一、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分类与工作原理106
二、线控转向系统113
第三节电控悬架系统116
一、电控悬架系统的功能116
二、电控悬架系统分类117
三、全主动式电控悬架系统118
第四节纯电动汽车车身120
第五章 电动汽车电气系统122
第一节电动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与原理123
一、电动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123
二、电动汽车高低压电气系统127
三、高压电气系统安全技术135
四、电气系统的电磁兼容性140
第二节电动汽车电能转换器141
一、电能转换器的结构、功能与类型141
二、DC/DC电能转换器143
三、DC/AC电能转换器146
四、AC/DC电能转换器146
第三节电动汽车仪器与仪表147
一、传统燃油汽车仪表147
二、电动汽车仪器与仪表151
第四节电动汽车空调系统159
一、电动压缩机制冷系统161
二、电动汽车热泵式空调系统171
三、电动压缩机制冷与电加热器制热混合调节空调系统173
第五节电动汽车通信系统175
一、CAN通信网络175
二、FlexRay总线系统181
三、LIN总线系统182
第六章 电动汽车的使用与维护184
第一节典型电动汽车的驾驶要领184
一、驾驶操作要领185
二、纯电动乘用车驾驶技巧193
三、纯电动客车驾驶技巧196
四、电动环卫车驾驶技巧197
五、电动专用汽车的上装操作199
第二节电动汽车的使用201
一、电动汽车使用注意事项201
二、动力电源系统的使用202
三、电动机系统的使用203
四、高压电气安全使用规范204
五、电动汽车运行安全保证工作预案207
第三节电动汽车的维护208
一、电动汽车的维护208
二、动力电池系统的维护215
三、电动机系统的维护219
四、其他电气系统的维护220
五、制动系统的维护224
六、维护安全225
第四节电动汽车的充电226
一、传统有线充电方式226
二、线充电方式228
三、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232
四、充电设施238
五、充电设施的操作管理规范250
六、电动汽车充电的运用与应急措施256
第七章 电动汽车的故障与维修260
第一节电动汽车故障维修方法与技巧260
一、故障维修方法260
二、故障诊断方法261
三、故障维修技巧263
四、电路故障诊断与检修应注意事项264
第二节电动汽车电气系统故障与维修265
一、高压电气系统故障265
二、电动汽车常见故障与维修268
三、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常见故障与排除271
四、电动汽车底盘常见故障与排除278
五、电气设备常见故障与排除283
六、空调系统常见故障与排除292
七、典型电动汽车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对照表292
八、电动汽车维修实例300
附录电动汽车术语306
参考文献328

前言/序言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为了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减少汽车对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的依赖,相继出台了各种节能减排的法规和标准,制定了各种鼓励研发、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和措施,使新能源汽车迅速推向社会,出现了以蓄电池为能源的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也称复合动力)电动汽车和以燃料电池为能源的新能源汽车。由于新能源汽车车型复杂及节能装置结构新颖、技术先进,目前大部分人还不熟悉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更不熟悉使用与维修。为了满足广大电动汽车驾驶人员和维修人员驾驶与维修的需要,我们编写了本书。
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电动汽车的基础知识和必备维修知识,主要对纯电动汽车进行了详细讲解,重点介绍了电动汽车的构造、工作原理、使用维护、常见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本书涉及面广,基本涵盖了电动汽车的各个方面。
全书分为七章,内容包括电动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电力驱动系统、电动汽车底盘与车身、电动汽车电气系统、电动汽车的使用与维护和电动汽车的故障与排除。
本书资料新颖翔实、实用性强,适合广大汽车驾驶人员、修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可作为电动汽车新技术培训班的培训教材和大专院校汽车相关专业的参考书,是电动汽车快速入门的良师益友,快速精通的好帮手。
本书由吴文琳主编,参加编写的人员还有林瑞玉、吴丽霞、林春霞、苏剑炜、何木泉、林国强、蚁文荣、阮清开、林金燕、陈继贤、林志强、吴沈阳、黄志松、林志坚、宋建平、陈山、杨光明、林宇猛、林玉山、陈谕磊、李剑文。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各位文献资料的作者、对本书给予帮助的同事、同行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涉及内容新,以及电动汽车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修订和改正,共同促进此学科的发展。
编者
《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集成技术》 本书深入探讨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集成策略以及先进技术应用。全书围绕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这三大主流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详细解析了其动力总成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优化以及系统集成方法。 第一篇: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概述 本篇首先界定了新能源汽车的范畴,并对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总成系统进行了宏观介绍。通过对比分析,读者可以清晰地认识到电动、混动和燃料电池动力总成的关键差异与共性。重点阐述了动力总成系统在整车中的定位、功能要求以及发展趋势,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篇: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 本篇聚焦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系统,系统性地剖析了其核心构成。 电驱动系统: 详尽讲解了驱动电机(包括交流异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开关磁阻电机等)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选型原则及控制策略。深入分析了电机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机制,如恒转矩区、恒功率区等。 电力电子控制器: 详细阐述了逆变器、DC/DC变换器等关键电力电子器件的拓扑结构、工作原理、控制算法以及热管理技术。着重介绍功率半导体器件(如IGBT、MOSFET)的选择与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的控制策略提高效率和可靠性。 储能系统(电池系统): 深入剖析了锂离子电池(三元锂、磷酸铁锂等)的电化学原理、性能参数、安全特性以及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功能。详细讲解了BMS在电池状态估算(SOC、SOH)、热管理、均衡策略、过充过放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也会探讨其他类型的储能技术,如超级电容器,并分析其与电池系统的配合使用。 传动系统: 阐述了电动汽车减速器、差速器等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及优化设计。分析了单速变速器、多速变速器的结构特点及应用场景,以及其对续航里程和动力性能的影响。 系统集成与协同控制: 探讨了电驱动系统、电池系统、控制器等各部件之间的能量流、信号流和信息流的集成方式。重点介绍了能量管理策略(EMS)的设计,如何根据整车运行状态、驾驶意图和道路信息,协调各子系统,实现最优的能量利用效率和驾驶性能。 第三篇: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系统 本篇深入研究了混合动力汽车(HEV)的动力总成系统,重点分析了不同混合动力构型。 混合动力构型分析: 详细介绍串联式、并联式、混联式(包括行星齿轮式、双行星齿轮式等)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能量流。通过对比分析,展示了不同构型在效率、性能、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与劣势。 动力耦合与能量分配: 深入讲解混合动力系统中的动力耦合器、离合器、制动器等关键部件的功能与控制。详细阐述了能量分配策略,如何根据不同的驾驶模式(如纯电、混动、能量回收)来优化发动机、电动机和电池的功率输出与输入。 发动机与电动机的协同: 分析了发动机与电动机在混合动力系统中的匹配关系。探讨了发动机的启停控制、工况优化以及电动机在加速、制动能量回收等方面的作用。 能量回收与再生制动: 详细阐述了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回收技术,特别是再生制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分析了如何将车辆制动时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存储回电池,从而提高燃油经济性。 系统集成与控制逻辑: 探讨了混合动力系统各组件的集成方式,以及复杂的控制逻辑设计。分析了如何实现发动机、电动机、电池、变速器等部件的平顺、高效协同工作,并满足不同工况下的性能需求。 第四篇: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系统 本篇专注于燃料电池汽车(FCV)的动力总成系统,详细介绍了其核心技术。 燃料电池堆: 深入讲解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工作原理、关键材料(如催化剂、质子交换膜)、性能参数以及堆的结构设计。 氢气供给系统: 阐述了燃料电池汽车的储氢系统(高压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固态储氢)、氢气循环系统、加氢接口等关键部件。 电化学能量转换与管理: 分析了燃料电池堆的电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如何通过控制系统精确调节氢气、氧气和水的供给,以维持电池的稳定运行。 辅助动力系统: 介绍了燃料电池汽车中的DC/DC变换器、电池(作为缓冲储能)以及电驱动电机等辅助动力系统的作用。 系统集成与协同控制: 探讨了燃料电池堆、储氢系统、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等各部分的集成方式。分析了如何进行能量管理,确保燃料电池高效运行,并利用电池的储能能力来应对瞬态功率需求。 热管理与水管理: 强调了燃料电池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及水分的管理策略,这对于保证燃料电池的长期稳定性和寿命至关重要。 第五篇: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先进技术与发展趋势 本篇展望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的未来发展,介绍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 下一代驱动电机技术: 探讨了新型电机结构、高功率密度材料、集成化驱动技术等。 先进电池技术: 介绍了固态电池、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前景。 车网互动(V2G)与智能电网: 探讨了新能源汽车作为移动储能单元,与智能电网协同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其在削峰填谷、参与电网调频等方面的应用。 热管理系统集成优化: 深入研究动力总成系统各组件(电池、电机、电控、燃料电池堆)的集成热管理技术,以提高整体效率和系统寿命。 智能化与网联化: 分析了人工智能、大数据、5G通信等技术在动力总成系统控制、故障诊断、预测性维护等方面的应用。 系统集成与轻量化设计: 探讨了模块化设计、集成化设计等理念,以及新型材料在降低系统重量、提高能量密度方面的作用。 本书内容全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合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制造、维修及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工程师,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普通的车主,我一直觉得电动汽车的保养和维修似乎比传统燃油车要复杂和神秘得多。直到我读了《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维修》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这些“神秘”都是源于我对背后原理的不了解。《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与使用维修》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揭开了电动汽车的面纱。它详细讲解了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让我明白为什么电动汽车在设计时会如此注重电池包的保护和热管理,以及在发生碰撞时,车辆会如何断开高压系统以保证乘客安全。书中对整车控制单元(VCU)的讲解,让我理解了车辆在不同驾驶模式下的行为差异,以及为何电动汽车的加速响应如此迅速。对于维修部分,书中也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例如如何判断电池是否需要更换,以及如何处理一些常见的电子系统故障。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对电动汽车一无所知的普通用户,变成了一个能够更自信地与维修人员交流,甚至自己进行一些简单检查和维护的“明白人”。

评分

这本书简直让我大开眼界,之前对电动汽车的了解只限于“它能跑”,完全不知道里面到底是怎么工作的。拿到《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维修》这本书后,我才发现自己之前有多么无知。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技术手册,而是非常详尽地剖析了电动汽车的每一个组成部分,从动力电池的化学原理、能量密度,到电机种类(永磁同步、异步等等)的工作方式,再到电控系统(VCU、BMS、MCU)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每一部分都讲得深入浅出。我最喜欢的是关于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章节,它详细讲解了BMS如何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如何进行均衡充电、放电,以及如何保护电池免受过充、过放、过温等损害。这让我明白为什么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会受温度影响,也理解了为什么电池组这么昂贵,因为它里面包含了如此复杂的技术和精密的设计。书里还配有大量的图示和表格,让那些抽象的技术概念变得直观易懂。比如,讲到电机控制时,通过矢量控制的示意图,我才真正理解了如何通过改变电流的幅值和相位来精确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扭矩。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失可读性,即使我不是工程师,也能从中学习到很多东西,并且能更自信地去了解和维护我的电动汽车了。它让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对电动汽车内部运作有一定了解的“内行人”,这种知识上的充实感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

在我心目中,一本好的技术书籍,不仅要讲透原理,更要实用,能够指导实践。《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维修》这本书,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它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实际应用和维修指导。书中的维修章节,详细地介绍了电动汽车常见的故障诊断方法,例如通过OBD接口读取故障码,以及如何根据故障码进行针对性的排查。它还列举了多种实际的维修案例,并给出了详细的维修步骤和注意事项。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高压系统安全操作的提示,这对于任何接触过电动汽车维修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强调了在进行任何高压部件的操作前,必须断开电源并进行安全放电,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安全的重视。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电池健康度检测、电机性能测试等实用工具的使用方法,这对于车主进行日常的自我检查和维护非常有帮助。这本书让我觉得,即使不是专业的维修技师,也能在遇到一些小问题时,有所参考,甚至自己动手解决。

评分

我一直对汽车的进化过程充满了好奇,而电动汽车的出现无疑是汽车工业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维修》这本书,以一种宏大的视角,为我展现了电动汽车是如何从概念走向现实,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技术积淀。它不仅仅是介绍当前的电动汽车技术,还追溯了电动汽车的发展历史,让我了解了早期的电动汽车以及为什么曾经一度被燃油车取代,又为何在今天重新焕发生机。书中对新能源汽车政策法规对技术发展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这让我意识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支持。对于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本书也进行了一些展望,例如智能网联、自动驾驶与电动汽车的融合,以及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前瞻,它让我看到了电动汽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在经历着快速而深刻的变革,并且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无限可能。

评分

作为一个对汽车机械原理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总是喜欢钻研汽车的“心脏”是如何跳动的。当市面上的电动汽车越来越多,我发现自己对传统的燃油车结构已了如指掌,但对电动汽车的运作机制却知之甚少。《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维修》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电动汽车的神秘世界。它的内容安排非常合理,先从整体架构入手,再逐步深入到各个关键系统。我被书中关于整车控制器(VCU)的讲解深深吸引,了解了VCU是如何作为电动汽车的“大脑”,协调动力电池、电机、电控以及其他辅助系统,实现车辆的动力输出、能量回收、安全保护等一系列复杂功能。书中的图示清晰明了,例如,关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的架构图,让我一目了然地看到了其核心功能,包括SOC估算、SOH估算、均衡管理、故障诊断等。对于维修部分,这本书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比如针对不同故障现象,提供了详细的诊断流程和维修步骤,并且强调了安全操作规程,这对于任何想要动手实践的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解答我心中的每一个疑问。

评分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电动汽车的技术更新迭代太快,想要跟上步伐,就需要一本能够与时俱进的书籍。《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维修》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让我感到惊喜的书。它不仅涵盖了电动汽车的基础原理,还涉及了近年来的一些新技术和新应用。比如,书中关于功率半导体器件在电机控制器中的应用,以及对SiC(碳化硅)和GaN(氮化镓)等新型半导体材料在电动汽车领域应用的探讨,都让我看到了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书中还对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与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协同工作进行了分析,这让我了解到,未来的电动汽车将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集成了更多智能化功能的移动平台。对于维修部分,书中也提供了一些关于高级诊断工具和软件的使用方法,这对于跟上技术发展的维修人员来说,无疑是极具价值的信息。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前沿,它不仅讲解了“是什么”,更展望了“将要是什么”,让我对接下来的电动汽车技术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

我是一名汽车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和讲解电动汽车各方面知识的教材。《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维修》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对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内容涵盖了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充电系统等关键领域。书中对于电驱动系统效率提升的研究和讨论,让我对电动汽车的能量利用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能量回收(制动能量回收)的详细讲解,它不仅解释了原理,还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能量回收效率,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控制策略来最大化能量回收。此外,书中对于电动汽车底盘结构的特殊性(如电池包集成、电机布局等)也进行了探讨,这对于理解电动汽车的操控性能和空间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书的参考文献和专业术语的解释也十分详尽,为我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它不仅是我的学习工具,更是我理解和掌握电动汽车技术的重要基石。

评分

我一直对汽车维修保养领域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日益普及的今天,我对电动汽车的维修技术更是充满了好奇。翻开《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维修》这本书,我立刻被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所吸引。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电动汽车的各个部件,而是从最基础的物理原理出发,循序渐进地讲解了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比如,书中关于高压动力电池系统的内容,详细阐述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不同化学体系(如NCM、LFP)的优缺点、电池组的串并联方式以及热管理系统的作用。我尤其关注了关于电池组安全性的部分,书中列举了多种可能发生的故障场景以及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这让我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书中对驱动电机和电机控制器的讲解也十分到位,从基本电磁感应原理到各种控制策略(如SPWM、FOC),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通过大量的图例和公式,让这些复杂的概念变得相对容易理解。我发现,这本书不仅适合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对于想深入了解电动汽车技术原理的普通爱好者来说,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料。它让我明白,看似简单的“电驱动”背后,其实蕴藏着如此复杂的科学技术和工程智慧。

评分

长期以来,我对汽车的内部构造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如此普及的今天,电动汽车的出现更是激发了我深入了解其奥秘的渴望。《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维修》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种求知欲。它以一种非常系统和全面的方式,为我展现了电动汽车的“前世今生”和“内在乾坤”。我着迷于书中关于动力电池技术发展历程的叙述,从最初的镍氢电池到如今的锂离子电池,再到未来可能出现的固态电池,它让我看到了技术革新带来的巨大进步。书中对不同类型电池包的热管理系统(风冷、液冷、相变材料等)的讲解,让我理解了为什么电池的性能如此依赖于温度控制。此外,书中对电机控制策略的深入分析,例如如何通过矢量控制实现电机的高效和精准驱动,也让我对电动汽车的动力响应速度和驾驶平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内容详实,逻辑清晰,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电动汽车世界的大门。

评分

我对汽车维修保养一直抱着一种严谨的态度,总觉得这不仅仅是机械的拆卸和组装,更需要对原理有着透彻的理解。《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维修》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能够培养这种严谨态度的宝藏。它不仅讲解了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更着重于“如何使用”和“如何维修”,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书中在讲解每个部件的工作原理时,都会附带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以及相应的维修方法。例如,在讲解电机时,它会提及电机绕组绝缘不良、轴承磨损等可能出现的故障,并给出具体的检测和维修建议。对于充电系统,它详细介绍了不同充电方式(慢充、快充、无线充电)的原理和可能遇到的故障,例如充电桩通信失败、充电接口接触不良等,并提供了排查思路。这种“原理-故障-维修”的讲解模式,让我觉得非常有条理,能够帮助我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实际问题。

评分

挺好的,送货快,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评分

很不错的一套技术参考书籍!

评分

很好的宝贝,买的舒心,用着放心。

评分

图书字体清洗。正版保证,非常实用。

评分

要是图是彩色的就更好了

评分

不错,学习学习…………

评分

还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不错,物美价廉,值得拥有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