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農藥科學使用指南

生物農藥科學使用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文君,高希武,張帥 編
圖書標籤:
  • 生物農藥
  • 農藥
  • 農業
  • 植物保護
  • 病蟲害防治
  • 綠色農業
  • 生態農業
  • 農藥使用
  • 農藥安全
  • 生物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80732
版次:1
商品編碼:1208766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0
字數:333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供從事農藥研究、生産、應用的工作者及有關院校的植物保護、農藥、化學、生物化學、藥學等專業的師生閱讀,也可供有關管理人員參考。
1.本書主題明確,內容全麵、新穎、實用,可讀性強。
2.本書內偶人詳細介紹瞭生物農藥的各大類品種及其詳細使用技術。
3.當前生物農藥領域的又一本實用科技圖書。

內容簡介

本書在簡述生物農藥基本概念與基本特點的基礎上,詳細介紹瞭各大類型生物農藥如植物源農藥,微生物源農藥,昆蟲信息素,微生物農藥,天敵昆蟲以及植物農藥等內容,另外,還介紹瞭生物農藥的製劑加工與應用技術,生物農藥的登記管理等,重點介紹瞭歐美及我國對生物農藥登記的具體資料要求。在介紹我國開發、生産的生物農藥品種的同時,也介紹瞭國外曾經或正在生産、研究的品種,以供開發與設計新農藥時參考。
本書可供從事農藥研究、生産、應用的工作者及有關院校的植物保護、農藥、化學、生物化學、藥學等專業的師生閱讀,也可供有關管理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吳文君,男,我國的農藥學傢,植物源農藥領域的專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博導,農藥研究所所長。自1969年從北京農業大學農藥專業畢業後,一直從事有關農藥學的教學和科研。先後主講過本科生“植物化學保護”,碩士生“農藥學原理”、“天然産物農藥”及博士生“農藥科學新進展”等課程。從1980年起開始緻力於殺蟲植物苦皮藤及其它多種植物的研究,從1998年開始農用抗生素的研究。先後主持7項國傢自然基金、1項863及1項973課題,主編/副主編教材/專著10部,發錶學術論文264篇,其中27篇為SCI收錄論文。申請國傢發明專利13項,其中6項已獲授權,其中1項專利轉讓後已成功實現産業化生産。 先後獲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排名第yi)、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奬及陝西省發明專利一等奬各一項。本人也先後被評為國傢有突齣貢獻的中青年專傢、全國教師、陝西省勞動模範。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生物農藥概述/1
第一節農藥和生物農藥1
第二節生物農藥的特點3
第三節生物農藥的前景4
第二章植物源農藥/6
第一節植物源農藥概述6
一、植物源農藥的曆史與現狀6
二、植物源農藥的特點8
三、植物源農藥研究與開發9
第二節植物源殺蟲劑12
一、産業化的植物源殺蟲劑品種12
二、其他重要的植物源殺蟲活性物質28
第三節植物源殺菌劑34
一、産業化的植物源殺菌劑34
二、其他重要的植物源殺菌活性物質37
第四節植物源除草劑38
第三章微生物源農藥/41
第一節微生物源殺蟲劑42
一、商品化品種42
二、其他研究較多的殺蟲殺蟎抗生素47
第二節微生物源殺菌劑48
一、商品化産品48
二、正在研發中的品種60
第三節微生物源除草劑61
一、商品化的微生物源除草劑62
二、尚未商品化的微生物除草劑活性物質63
第四章昆蟲信息素/66
第一節昆蟲信息素概述66
一、概論66
二、昆蟲信息素的特點67
三、昆蟲信息素在害蟲綜閤治理體係中的作用68
四、信息素的生物閤成69
五、信息素的微量分析技術69
六、信息素在周圍介質作用下的化學轉化70
第二節昆蟲信息素類型及品種70
一、性信息素70
二、聚集素93
三、報警信息素101
四、追蹤素102
第五章微生物農藥/103
第一節細菌殺蟲劑104
一、細菌殺蟲藥劑的特性104
二、細菌殺蟲藥劑的産業化105
三、蘇雲金杆菌106
四、B.t.的緻病型分類109
五、球形芽孢杆菌112
六、細菌殺蟲劑産品介紹113
第二節真菌殺蟲劑121
一、真菌殺蟲劑的發展曆史121
二、種類與特性122
三、應用與應用前景124
四、真菌殺蟲劑産品介紹127
第三節病毒殺蟲劑132
一、昆蟲病毒研究概況132
二、杆狀病毒133
三、杆狀病毒在害蟲綜閤治理中的作用134
四、杆狀病毒的生産、質量控製和安全檢測142
五、病毒殺蟲劑産品介紹143
第四節綫蟲殺蟲劑151
一、綫蟲殺蟲劑的發展曆史151
二、昆蟲病原綫蟲的種類及特性152
三、綫蟲殺蟲劑的應用前景153
四、病原綫蟲産品介紹159
第五節原生動物殺蟲劑164
一、昆蟲病原原生動物特性164
二、原生動物的發展與類彆166
三、原生動物産品介紹166
第六節微生物殺菌劑及除草劑167
一、微生物殺菌劑168
二、微生物除草劑169
三、微生物殺菌劑和除草劑品種介紹170
第六章天敵昆蟲/174
第一節天敵昆蟲在農業生産中的應用174
一、天敵昆蟲的應用曆史174
二、我國天敵昆蟲産業化前景分析176
三、天敵昆蟲的基因工程改造178
四、天敵昆蟲防治效果的評價179
第二節捕食性天敵昆蟲181
第三節寄生性天敵昆蟲200
第七章植物農藥/213
第一節錶達Bt毒素的轉基因植物213
第二節錶達消化蛋白酶抑製劑的轉基因植物214
第三節錶達凝集素的轉基因植物216
第四節錶達其他抗昆蟲因子的轉基因植物217
第五節植物農藥産品217
第六節植物誘抗劑225
一、植物誘抗劑的種類225
二、植物誘抗劑産品226
第八章生物農藥製劑加工及應用技術/234
第一節農用抗生素234
第二節植物提取物234
一、製劑加工235
二、質量控製235
三、混用237
四、應用技術238
第三節信息素242
一、誘捕法242
二、迷嚮法244
第四節活體微生物農藥245
一、細菌製劑246
二、真菌製劑248
三、病毒製劑249
四、昆蟲緻病綫蟲製劑250
第九章生物農藥的登記管理/252
第一節美國對生物農藥登記的要求252
一、登記微生物農藥所要求的資料253
二、登記生物化學農藥所要求的資料256
三、轉基因植物農藥259
第二節歐盟對生物農藥登記的要求260
一、生物農藥活性成分登記資料要求(91/414/EEC附錄ⅡB部分)261
二、生物農藥産品登記的資料要求264
第三節中國生物農藥的登記管理268
一、生物化學農藥268
二、微生物農藥272
三、植物源農藥276
四、轉基因生物277
五、天敵生物279
參考文獻/281
中文索引/287

前言/序言

生物農藥(biopesticides),按照Copping 和Menn的定義包含活體微生物(病毒、細菌、真菌),昆蟲緻病綫蟲,植物源農藥,微生物源農藥,微生物次生代謝産物(抗生素),昆蟲信息素,用於錶達抗蟲、抗病、抗病毒、耐除草劑的基因以及昆蟲天敵。生物農藥的獨特優點是對人類健康威脅小,對環境安全,而這正是全社會關心的問題。因此,進入21世紀以來,各國政府和民眾更加重視生物農藥的開發和應用,生物農藥在整個農藥市場的份額正在逐年上升。
1998年和1999年,國外相繼齣版瞭《The Biopesticide Manual》、《Formulation of Microbial Biopesticides: Beneficial microorganism,nematodes and seeds treatment》以及《Biopesticide: Use and Delivery》等專著,係統介紹瞭生物農藥的製劑加工、主要品種及應用技術等。筆者在2004年齣版的《生物農藥及其應用》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瞭完善和精煉,增加瞭“植物誘抗劑”這一章節,以較短的篇幅,係統、扼要地介紹瞭生物農藥的基本知識和主要品種,促進我國生物農藥的研發及推廣應用。此外,本書以科普為主,更方便廣大讀者閱讀理解。
由於我們的學識水平有限,特彆是本書涉及的知識麵較廣,書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懇請讀者和各方麵的專傢批評指正。

編者
2016年9月
《綠色農業的智慧之鑰:安全高效的生物農藥應用實踐》 在追求可持續發展與生態友好的今天,農業生産正經曆著一場深刻的變革。化學農藥在提升作物産量、防治病蟲害方麵曾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其對環境、食品安全以及人類健康的潛在風險日益凸顯,促使我們必須尋找更溫和、更可持續的替代方案。本書正是應運而生,旨在為廣大農業從業者、科研人員以及關心綠色農業發展的讀者,提供一套係統、實用且前沿的生物農藥科學使用指南。 本書並非簡單羅列生物農藥的種類,而是深入剖析其背後的科學原理,揭示生物農藥如何巧妙地利用自然界自身的平衡機製,實現對病蟲害的有效控製,同時最大程度地降低對生態係統的影響。我們將從微生物農藥、植物源農藥、昆蟲生長調節劑等主要類彆的生物農藥的起源、作用機製、優點與局限性進行詳盡闡述。例如,在微生物農藥章節,我們將深入介紹蘇雲金杆菌(Bt)如何通過産生特定的毒蛋白,選擇性地殺死鱗翅目害蟲;麯黴菌、木黴菌等如何通過産生抗生素或拮抗作用,抑製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長;以及病毒性殺蟲劑,如何以其高度專一性和高效性,成為某些特定害蟲的“剋星”。對於植物源農藥,我們將追溯其在傳統農業中的應用曆史,並重點介紹如印楝素、除蟲菊酯、魚藤酮等活性成分的提取、作用機製以及在現代農業中的改良應用。 更重要的是,本書強調“科學使用”的核心理念。生物農藥雖然綠色,但並非“萬能藥”,其有效性往往與使用條件、施用技術以及與其他防治措施的配閤息息相關。因此,本書將詳細探討如何根據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病蟲害種類、不同的生長階段以及不同的環境因素,科學地選擇最適宜的生物農藥。我們將提供一套係統的評估框架,幫助讀者判斷何時使用生物農藥最為恰當,以及選擇何種劑型(如粉劑、顆粒劑、懸浮劑、可濕性粉劑等)纔能達到最佳效果。 在施用技術方麵,本書將提供一係列詳盡的操作指導。這包括: 劑量的精確計算與調整:生物農藥的有效劑量與化學農藥有所不同,過量或不足都可能影響效果,甚至産生不利影響。我們將提供詳細的計算方法和實踐建議。 施用時機的選擇:病蟲害的發生與發展有其規律,選擇正確的施用時機是生物農藥發揮最大效用的關鍵。我們將結閤病蟲害的發生規律、作物生長狀況以及天氣條件,指導讀者確定最佳的施用時間。 施用方法的優化:不同的生物農藥需要不同的施用方法。我們將詳細介紹噴霧、溝施、拌種、浸種等常用施用方法的技巧,以及如何確保藥液均勻覆蓋,提高附著性和滲透性。 與環境因素的協同:溫度、濕度、光照、風力等環境因素都會影響生物農藥的活性和持效期。本書將指導讀者如何利用這些環境因素,或者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最大化生物農藥的應用效果。例如,某些微生物農藥在較低的溫度下活性更強,而某些植物源農藥則可能對紫外綫敏感。 本書的另一個重要維度是“生物防治策略的整閤”。我們深知,單一的生物農藥可能難以應對復雜的農業生産環境。因此,本書大力倡導將生物農藥納入綜閤防治(IPM)體係中,與其他非化學防治手段協同增效。我們將詳細闡述如何將生物農藥與物理防治(如誘捕器、防蟲網)、農業防治(如輪作、間作、抗病品種選育)、生物防治(如天敵保護與釋放)以及適度的、精準的化學農藥使用進行科學整閤。這種整閤策略不僅能提高病蟲害的防治效果,更能顯著降低對化學農藥的依賴,構建一個更加健康、平衡的農業生態係統。 此外,本書還將特彆關注生物農藥的安全性評估與風險管理。盡管生物農藥被認為是環境友好型産品,但其潛在的風險依然需要被認真對待。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深入探討: 對非靶標生物的影響:詳細分析不同種類生物農藥對傳粉昆蟲(如蜜蜂)、天敵昆蟲、土壤微生物以及其他有益生物的潛在影響,並提供相應的規避措施。 環境殘留與降解:介紹生物農藥在土壤、水體中的殘留特性與降解途徑,以及如何通過科學使用和管理,將環境殘留降至最低。 對人類健康的安全性:係統闡述生物農藥對操作人員和消費者的潛在風險,以及如何通過個人防護措施、規範操作來保障人身安全。 耐藥性管理:討論生物農藥長期使用可能導緻的病蟲害耐藥性問題,並提齣相應的延緩和管理策略,例如輪換使用不同作用機製的生物農藥,以及與多種防治手段結閤使用。 為瞭讓本書更具實踐指導意義,我們還將穿插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田間試驗數據。這些真實世界的應用經驗,將幫助讀者更直觀地理解生物農藥的科學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應對實際生産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挑戰。我們將選取不同地區、不同作物、不同病蟲害防治的典型案例,展示生物農藥在提高産量、改善品質、降低成本、保護環境等方麵所取得的顯著成效。 本書的內容組織力求邏輯清晰,層層遞進。從基礎的原理介紹,到具體的操作指導,再到宏觀的策略整閤,每一個章節都緊密相連,共同構建起一套完整的生物農藥科學使用知識體係。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能夠幫助讀者深刻理解生物農藥的價值,掌握其科學的使用方法,從而在現代農業的綠色轉型中,成為一名真正閤格的踐行者,為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本書的目標讀者群體非常廣泛,包括但不限於: 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為他們提供最新的生物農藥知識和推廣策略。 農場主和種植戶:幫助他們掌握科學的生物農藥使用技術,提高生産效益,生産齣更安全、優質的農産品。 農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師生:作為教學和研究的參考資料,深化對生物農藥領域的認識。 植保部門工作人員:為製定更科學、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政策提供依據。 關注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的社會公眾:普及綠色農業知識,提升公眾對生物農藥的認知度和接受度。 我們堅信,隨著全球對環境友好型農業的需求日益增長,生物農藥必將在未來的農業生産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綠色農業的智慧之鑰:安全高效的生物農藥應用實踐》正是您解鎖這一重要工具的鑰匙,它將引導您走嚮更安全、更健康、更可持續的農業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講,市麵上的許多農業技術書籍讀起來就像是官方的說明書,冰冷而缺乏溫度,讓人很難産生持續閱讀的動力。而這本書,雖然主題嚴肅,但字裏行間卻流露齣作者對自然生態的深深敬畏。我注意到在最後一部分,作者不僅僅討論瞭如何防治病蟲害,還專門闢齣章節來討論如何通過生物農藥的使用,來“修復”那些因過度化學乾預而受損的土壤結構和有益生物群落。這已經超越瞭“使用指南”的範疇,更像是一部“農業生態重建手冊”。其中關於如何利用特定生物製劑來“活化”土壤有機質的描述,給我帶來瞭巨大的啓發,讓我開始重新思考施肥和用藥的邊界問題。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教你如何快速解決一個眼前的病害爆發,而在於提供瞭一套長期的、能夠持續提升農業係統自身抵抗力的哲學和方法論。它真正做到瞭從“治標”到“治本”的華麗轉身。

評分

說實話,我拿起這本書時,心裏是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畢竟市麵上打著“科學使用”旗號的書不少,但真正能提供清晰操作流程和風險預警的卻鳳毛麟角。這本書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它那近乎偏執的“場景化”描述。它沒有停留在理論的象牙塔裏,而是大量引用瞭不同地理氣候帶的實際案例,比如在多雨的南方地區,如何剋服生物製劑的持效性問題;在乾旱的北方平原,又如何優化噴灑液體的附著力。這些細節的堆砌,讓這本書的實用價值蹭蹭往上漲。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對不同生物農藥的“兼容性”測試結果進行瞭詳盡的記錄和分析,這對於一個希望實現多重生物防治組閤拳的農場管理者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我過去總是在擔心這個真菌製劑會不會和那個昆蟲性信息素産生拮抗作用,翻到這本書的附錄部分,所有的疑慮基本都得到瞭解答,那種確定感,是花錢買再多零散的技術手冊也換不來的。它教會我的不是“做什麼”,而是“為什麼這麼做”以及“萬一做錯瞭怎麼辦”。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相當樸實,一眼看上去就給人一種專業、嚴謹的感覺,那種帶著點舊時光氣息的字體和配色,讓我想起以前在大學圖書館裏翻閱的那些經典教材。我本來對手頭的農業技術資料抱持著一種“差不多就行”的心態,但翻開第一頁,就被那種撲麵而來的係統性震撼到瞭。它不是那種浮於錶麵的科普讀物,而是真正深入到瞭底層邏輯的梳理。比如,它對不同生物源農藥作用機製的分類和闡述,那種細緻入微的程度,簡直就像是給這些微生物和天然化閤物開瞭個“分子級彆的體檢報告”。我尤其欣賞作者在闡述如何根據作物生長周期來調整施用策略時的那種前瞻性思維,絕不是簡單地告訴你“這個時間用那個藥”,而是教你如何去“閱讀”田間的信號,理解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動態變化,從而做齣最精細化的決策。讀完前幾章,我感覺自己對“可持續農業”這個宏大敘事有瞭一個更具體、更可操作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口號層麵,而是真的可以落實到每一棵作物的管理細節之中。這本厚厚的書,與其說是指南,不如說是一本將深奧的微生物學和實踐操作完美縫閤的橋梁手冊。

評分

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好,它沒有讓讀者在艱澀的生化名詞麵前望而卻步。作者似乎深諳“循序漸進”的教學法,每引入一個新的復雜概念,都會立刻通過一個清晰的流程圖或者一個簡潔的對比錶格來進行消化吸收。例如,在討論幾種不同類型的拮抗微生物在病害控製中的“先發製人”和“後發製人”策略時,作者並沒有直接堆砌學術術語,而是用“搶占生態位”和“側翼包抄”這種貼近軍事策略的描述,一下子就把復雜的生物競爭關係給形象化瞭。這種語言的張力和適應性,使得即便是生物學背景不深厚的管理者,也能快速抓住核心要領。我特彆贊賞它在“環境友好性評估”中引入的非靶標生物影響分析,這部分內容極具前瞻性,真正體現瞭對整個生態係統負責的態度,而不是僅僅關注作物本身的産量數字。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說實話,不是那種讓人一見傾心、適閤放在客廳茶幾上炫耀的類型,它更像是那種常年被翻閱、被標注、甚至可能沾染瞭泥土氣息的工具書。內頁的紙張質感厚實,足以承受頻繁的書寫和摺角,這本身就說明瞭它麵嚮的使用群體——那些真正下地乾活、需要在田間隨時查閱的實乾傢。我最喜歡的部分在於它對“生物藥劑的質量控製”這一塊的闡述。很多指南都會輕描淡寫地帶過,但這本書卻花瞭大量的篇幅講解如何在傢或在簡易實驗室中,通過簡單的顯微鏡或培養皿就能初步判斷藥劑的活性和純度。這種賦能基層操作者的理念,非常值得稱贊。它不僅僅是告訴我們如何使用産品,更是在培養我們的“藥劑鑒彆能力”,避免瞭因為使用瞭無效藥劑而白忙活一場的窘境。讀完這部分,我纔意識到,過去我們可能因為缺乏這種基礎判斷力,浪費瞭大量的資源。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