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诞辰115周年全新修订,精装典藏版。
★沈从文自传体散文集,写给所有渴望生活但又不安于现状的年轻人。
★贾樟柯、侯孝贤跨越自我的经典传记。
★沈从文的书,我这一生都会读。——贾樟柯
★唯美的装帧设计,完美呈现出沈从文作品的浪漫与精髓。
★贾樟柯、侯孝贤、蒋勋诚意推荐。
★随书赠送精美主题书签1枚。
沈从文自传性质的散文,从逃学大师到文学大师的成长历程。
想要了解沈从文,就要从这本书开始,本书记录了沈从文30岁前的成长历程,从一个生长在边城的天真孩子,年少从军,四处游荡,见惯杀戮的少年,到胸怀抱负,为自己的理想远走他乡,历经坎坷的坚韧青年,不但展现了一代文学大师的文学成长之路,更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的寻梦之旅,从孤独到淡定,他走过的每段路,是他的,也是你的。
沈从文(1902-1988)
湖南凤凰人。现代著名作家,中国20世纪文学巨人,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曾在北京大学、山东大学、西南联大执教,后在中国社科院和历史博物馆工作,尽管一生饱受争议,但从来不失灵性,不丧勇气。
一生自诩为乡下人,无论是童年时居住的湘西石城,还是当兵时游荡过的河街码头,皆成为他日后一切创作灵感和才华的源泉。他的文字和心灵,永远停留在湘西那片神奇的土地上。
主要作品包括:《边城》《湘行散记》《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永远学不尽的人生——从文自传》等。
我所生长的地方 1
我的家庭 7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11
辛亥革命的一课 25
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 35
预备兵的技术班 47
一个老战兵 53
辰州(即沅陵) 59
清乡所见 67
怀化镇 73
姓文的秘书 83
女难 89
常德 99
船上 107
保靖 113
一个大王 121
学历史的地方 135
一个转机 143
附记 151
我所生长的地方
拿起我这支笔来,想写点我在这地面上二十年所过的日子,所见 的人物,所听的声音,所嗅的气味;也就是说我真真实实所受的人生教育,首先提到一个我从那儿生长的边疆僻地小城时,实在不知道怎 样来着手就较方便些。我应当照城市中人的口吻来说,这真是一个古怪地方!只由于两百年前满人治理中国土地时,为镇抚与虐杀残余苗 族,派遣了一队戍卒屯丁驻扎,方有了城堡与居民。这古怪地方的成立与一切过去,有一部《苗防备览》记载了些官方文件,但那只是 一部枯燥无味的官书。我想把我一篇作品里所简单描绘过的那个小 城,介绍到这里来。这虽然只是一个轮廓,但那地方一切情景,却浮 凸起来,仿佛可用手去摸触。
一个好事人,若从一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去寻找,当可在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了一个名为“镇筸”的小点。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事实上应当有一个城市,在那城 市中,安顿下三五千人口。不过一切城市的存在,大部分皆在交通、物产、经济活动情形下面,成为那个城市枯荣的因缘,这一个地方,却以另外一个意义无所依附而独立存在。试将那个用粗糙而坚实巨大石头砌成的圆城,作为中心,向四方展开,围绕了这边疆僻地的孤城,有四千到五千的碉堡,五百以上的营汛。碉堡各用大石块堆成,位置在山顶头,随了山岭脉络蜿蜒各处走去,营汛各位置在驿路上,布置 得极有秩序。这些东西在一百七十年前,是按照一种精密的计划,各 保持相当距离,在周围数百里内,平均分配下来,解决了退守一隅常 作蠢动的边苗叛变的。两世纪来满清的暴政,以及因这暴政而引起的 反抗,血染赤了每一条官路同每一个碉堡。到如今,一切完事了,碉 堡多数业已毁掉了,营汛多数成为民房了,人民已大半同化了。落日黄昏时节,站到那个巍然独在万山环绕的孤城高处,眺望那些远近残 毁碉堡,还可依稀想见当时角鼓火炬传警告急的光景。这地方到今日,已因为变成另外一种军事重心,一切皆用一种迅速的姿势,在改变, 在进步,同时这种进步,也就正消灭到过去一切。
凡有机会追随了屈原溯江而行那条长年澄清的沅水,向上游去的旅客和商人,若打量由陆路入黔入川,不经古夜郎国,不经永顺龙山,都应当明白“镇筸”是个可以安顿他的行李最可靠也最舒服的地方。那里土匪的名称不习惯于一般人的耳朵。兵卒纯善如平民,与人无侮 无扰。农民勇敢而安分,且莫不敬神守法。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单独向深山中村庄走去,与平民做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地方统治者分数种:最上为天神,其次为官,又其次才为村长同执行巫术的神的侍奉者。人人洁身信神,守法爱官。每家俱有兵役,可按月各自到营上领取一点银子,一份米糠,且可从官家领取二百年前被政 府所没收的公田耕耨播种。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无,到天王庙去杀猪,宰羊,磔狗,献鸡,献鱼,求神保佑五谷的繁殖,六畜的兴旺,儿女的长成,以及做疾病婚丧的禳解。人人皆很高兴担负官府所分派 的捐款,又自动地捐钱与庙祝或单独执行巫术者。一切事保持一种淳朴习惯,遵从古礼;春秋二季农事起始与结束时,照例有年老人向各 处人家敛钱,给社稷神唱木傀儡戏。旱暵祈雨,便有小孩子共同抬了活狗,带上柳条,或扎成草龙,各处走去。春天常有春官,穿黄衣各处念农事歌词。岁暮年末居民便装饰红衣傩神于家中正屋,捶大鼓如雷鸣,苗巫穿鲜红如血衣服,吹镂银牛角,拿铜刀,踊跃歌舞娱神。 城中的住民,多当时派遣移来的戍卒屯丁,此外则有江西人在此卖布,福建人在此卖烟,广东人在此卖药。地方由少数读书人与多数军官,在政治上与婚姻上两面的结合,产生一个上层阶级,这阶级一方面用 一种保守稳健的政策,长时期管理政治,一方面支配了大部分属于私 有的土地;而这阶级的来源,却又仍然出于当年的戍卒屯丁。地方城外山坡上产桐树杉树,矿坑中有朱砂水银,松林里生菌子,山洞中 多硝。城乡全不缺少勇敢忠诚适于理想的兵士,与温柔耐劳适于家庭 的妇人。在军校阶级厨房中,出异常可口的菜饭,在伐树砍柴人口中,出热情优美的歌声。
地方东南四十里接近大河,一道河流肥沃了平衍的两岸,多米,多橘柚。西北二十里后,即已渐入高原,近抵苗乡,万山重叠,大小重叠的山中,大杉树以长年深绿逼人的颜色,蔓延各处。一道小河从 高山绝涧中流出,汇集了万山细流,沿了两岸有杉树林的河沟奔驶而过,农民各就河边编缚竹子做成水车,引河中流水,灌溉高处的山田。河水长年清澈,其中多鳜鱼、鲫鱼、鲤鱼,大的比人脚板还大。河岸上那些人家里,常常可以见到白脸长身见人善作媚笑的女子。小河水流环绕“镇筸”北城下驶,到一百七十里后方汇入辰河,直抵洞庭。
这地方又名凤凰厅,到民国后便改成了县治,名凤凰县。辛亥革 命后,湘西镇守使与辰沅道皆驻节在此地。地方居民不过五六千,驻防各处的正规兵士却有七千。由于环境的不同,直到现在其地绿营兵 役制度尚保存不废,为中国绿营军制唯一残留之物。
我就生长到这样一个小城里,将近十五岁时方离开。出门两年半回过那小城一次以后,直到现在为止,那城门我还不再进去过。但那地方我是熟悉的。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
沈从文先生的《月下小景》系列,给我的印象是极致的细腻与温柔。他笔下的每一个微小的瞬间,都被放大、被珍视,最终汇聚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我常常在阅读的时候,会被他描绘的月光所吸引,那种笼罩着一切的朦胧的光晕,仿佛能洗涤心灵的尘埃。他对于女性的描绘,更是充满了尊重与怜爱,不同于一些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沈先生的女性是鲜活的、有情感的、有灵魂的。她们的笑容,她们的忧愁,她们的每一次眼神的流转,都被他捕捉得恰到好处。我总觉得,沈先生能够看到常人所忽略的美,并且用最纯净的文字将其呈现出来。那些关于童年的回忆,关于人与人之间淡淡的情谊,都在他的笔下散发着温暖的光芒。阅读《月下小景》,就像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与一位慈祥的长者促膝谈谈,听他娓娓道来那些往事,那些关于美、关于爱、关于人生的感悟,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留下淡淡的余味。
评分沈从文先生的《长河》带给我的感受,是一种对生命宏大叙事的凝视。相较于《边城》的纯爱故事,这部作品展现了更广阔的时代背景和更复杂的人物关系。他笔下的湘西,不再仅仅是宁静的边城,而是卷入了历史的洪流,面临着变革与冲击。我看到了不同阶层的人们,他们各自的挣扎、追求与无奈。沈先生的视角是宏大的,却又不失对个体命运的关怀。他对历史的描绘,没有简单的说教,而是通过人物的命运来折射时代的变迁。那些在时代浪潮中起伏的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选择与困境,都让我深深地思考。阅读《长河》,仿佛是在观看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虽然有些章节显得沉重,但其中所蕴含的对人性的洞察,对生命韧性的展现,都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个人的命运,终究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
评分读沈从文先生的《湘行散记》,仿佛置身于一个被时光遗忘的边城,那里有碧绿的河水,有淳朴的乡民,还有那份宁静与淡然。沈先生的文字,没有刻意的雕琢,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他笔下的湘西,不是程式化的风景描绘,而是充满生命力的鲜活图景。从那些零散的章节里,我看到了一个年轻的沈从文,他带着一颗敏感而好奇的心,观察着周遭的世界,记录着他的所思所感。他对于人情世故的洞察,对于自然景物的描绘,都透着一种不加掩饰的真诚。我尤其喜欢他写到的那些普通人,他们的生活虽然清贫,却有着各自的 dignity 和韧性。比如那些挑担的汉子,那些在河边浣纱的女子,他们的身影在沈先生的笔下,都变得生动而立体。读《湘行散记》,更像是在进行一场精神上的旅行,它带领我远离都市的喧嚣,去感受一种更本真的生活状态,去体味一份难得的宁静与平和。这种感觉,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对于沈从文先生的散文,我最深的感受是那份对过往岁月的温情回望。他没有像许多作家那样,将童年写成一个完美无瑕的乐园,而是真实地展现了那个时代下,一个孩子成长的点滴。他笔下的童年,有阳光,有雨露,也有一些不经意的苦涩。他对于家人的描绘,尤其是对母亲的描写,充满了难以言喻的眷恋与感激。我常常在阅读他的文字时,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那是对于逝去时光的追忆,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然而,这种哀愁并非绝望,而是一种经历了岁月沉淀后的通透。沈先生的文字,有一种洗练到极致的美,它删繁就简,却能触及最柔软的心灵。读他的散文,就像是在翻阅一本泛黄的老照片,每一页都承载着一段珍贵的回忆,勾起我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评分初读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我便被那股质朴而深沉的爱意所打动。故事发生在古老的小镇,翠翠的纯真、天保的粗犷、二老的温厚,都如同那碧绿的湘江水一般,自然而然地流淌。沈先生没有用大起大落的情节来吸引读者,而是用一种舒缓而细腻的笔触,描绘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羁绊,以及小镇居民的生活状态。我尤其喜欢他对于自然环境的描写,那山、那水、那风、那云,都与人物的情感和命运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浑然一体的艺术世界。翠翠的等待,是全书最动人的篇章之一,她不明白爱情,却又深深地体验着爱情的到来与离去。沈先生对这种朦胧情感的把握,堪称一绝。读《边城》,让我看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性,一种不被物质欲望所裹挟,专注于内心感受的生活。它让我反思,在现代社会,我们是否丢弃了太多本真的东西。
评分不错,物流也给力
评分不错,物流也给力
评分书还没有来得及看,应该还不错
评分活动时买的非常非常划算
评分到货及时,包装精美,给点个赞?
评分等我读完再来详细说!
评分不错的书。
评分好书,是正品,孩子喜欢看。
评分不错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