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名中醫臨證教學講義選粹叢書》
民國時期(1911—1949)的中醫教育曆盡艱辛,獨具特色。在西學東漸、中西醫匯通之巨大挑戰下,培養的中醫英纔,成為中醫教育及中醫臨床的中流砥柱,發揮著重要的核心作用,這與當時的中醫教材息息相關。以史為鑒,收集整理民國時期的中醫藥教材,給當今中醫藥院校教育改革和教材編寫以新的啓迪,給臨床中醫師提高診療水平提供有益的藉鑒,成為曆史的選擇和中醫科研工作者的曆史擔當。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程莘農教授評價該書:
民國時期中醫教學講義有不少,我們這一代有很多老大夫在初學中醫時讀的就是這些教材(講義),這些講義和現代中醫藥教育教材相比較,大的特點是——重實用、重經典,但又決不泥古,並且及時把握新科研成果,把臨床病案直接納入教材,而且學習模式大多是邊讀書學習,邊跟師實踐。
民國時期中醫教學講義的選輯點校的齣版,是諸多民國時期講義從圖書館閣樓書架上走下來。這次開拓創新之舉,必將對中醫教材改革起到促進作用,對中醫學術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必將有助於中醫藥學的再創輝煌!
我國著名中醫文獻學傢和中醫臨床傢餘瀛鰲教授給予高度評價:
《民國名中醫臨證教學講義選粹叢書》的編者們,能從多種渠道探索授求,並予選輯、校釋,可謂是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曆史性貢獻,因為它反映瞭這段曆史時期的中醫教學講義不同於今古的學術內涵和教學風格。
民國時期的教學講義,其中的“重經典、重臨床”以及部分教材中的中西醫學術融會,是其主要學術特色,也是它所展示具有重要參閱價值的學術平颱,值得予以深入研究。
近年來,關於中醫藥高等教育改革問題的討論比較多,不但涉及中醫藥高等教育模式改革問題,而且涉及中醫藥高等教育教材創新問題。中國中醫科學院和光明中醫雜誌社等單位的教學和研究人員聯閤選輯點校民國時期中醫教學講義,是利國利民、振興中醫之舉!正當大傢努力探索中醫藥高等教育教材創新之時,選輯點校民國時期中醫教學講義,這是“以史為鑒”之舉,是繼承創新之必需!這必將對中醫藥高等教育教材改革有新的啓迪。
“創新”是時代的強音,也是科技界尤其是中醫界近來關注的“詞語”。然而,沒有繼承的創新,必然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隻有堅持在繼承基礎上創新,纔能求得新的發展,整理齣版民國時期中醫教學講義,必將有助於當前中醫藥高等教育教材的創新和發展。對中醫界來講,這次選輯、點校齣版民國時期中醫教學講義,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大創舉!是實實在在的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
這次重新校輯這些講義,不但可以給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教材改革提供參考,而且也給全國中醫藥高校教師提供新的教學參考書,也給中醫藥院校的在校生及社會自學人員提供新的學習輔導用書。同時,對臨床醫師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無疑,也是臨床中醫師繼續教育的參考用書。換言之,民國時期中醫教學講義精選的齣版,必將給中醫界提供一套實用的教學和臨床參考用書。
讀者對象
本書可供中醫藥院校師生及中醫藥臨床、科研人員參考,也可供中醫藥愛好者參閱。
本套叢書精選瞭民國時期活躍在中醫教育、中醫臨床的大傢惲鐵樵、秦伯未、張山雷、陳伯壇、承淡安等近代著名中醫學傢所編撰和講授的中醫藥教材39種,按類分為15個分冊。
中華民國時期的中醫教育曆盡艱辛,獨具特色。在西學東漸、中西醫匯通之巨大挑戰下,培養的中醫英纔,成為新中國中醫教育及中醫臨床的中流砥柱,發揮著重要的核心作用,這與當時的中醫教材息息相關。以史為鑒,收集整理中華民國時期的中醫藥教材,給當今中醫藥院校教育改革和教材編寫以新的啓迪,給臨床中醫師提高診療水平提供有益的藉鑒,成為曆史的選擇和中醫科研工作者的曆史擔當。《民國名中醫臨證教學講義選粹叢書》精選瞭中華民國時活躍在中醫教育、中醫臨床的大傢惲鐵樵、秦伯未、張山雷、陳伯壇、承淡安等近代著名中醫學傢所編撰和講授的中醫藥教材39種,按類分為15個分冊。本書為叢書之一,收有陳伯壇編撰的金匱要略講義1種,即《讀過金匱論》。可供中醫藥院校師生及中醫藥臨床、科研人員參考,也可供中醫藥愛好者參閱。
我一直對中醫的“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的理念深感興趣,這是一種非常超前的健康觀和醫學觀。而《金匱要略》作為雜病學的重要典籍,其中蘊含著許多關於疾病預防、養生保健的智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停留在對疾病治療的解讀,更能深入挖掘其中關於“治未病”的精髓。比如,書中對於一些常見慢性病的早期乾預,或者在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如何“防其變”,有哪些具體的指導思想和方藥運用?這對於我們現代社會亞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以及如何應對疾病的復雜化、多樣化,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些啓發,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中醫的整體觀和預防醫學思想,真正做到“上醫治未病”。
評分作為一個在中醫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實踐者,我始終覺得學習經典方劑的精髓,關鍵在於理解其背後蘊含的辨證論治思想,以及如何將其靈活運用於臨床實踐。市麵上關於《金匱要略》的解讀書籍汗牛充棟,但真正能夠觸及核心、啓迪思路的卻屈指可數。讀過一些同類書籍,往往流於錶麵,隻是簡單地解釋方劑的組成和功效,對於臨證時的思維過程卻鮮有提及。而我更看重的是,作者如何從一個醫者的角度,去剖析每一個病證的發生發展,如何通過望聞問切捕捉關鍵的脈象和舌象,如何層層剝繭,最終找到最恰當的方證對應。對於學習者而言,瞭解前人是如何思考、是如何下藥的,遠比死記硬背方劑要重要得多。我期望通過閱讀,能夠獲得一種“頓悟”的感覺,仿佛能聽到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在耳邊諄諄教誨,指點迷津,帶我進入一個更加深邃的中醫世界。
評分我對古籍的解讀總是抱持一種敬畏之心,也常常因為一些譯注或者解讀過於“現代化”,而覺得失去瞭原有的韻味。中醫的博大精深,往往體現在字裏行間那種含蓄而雋永的錶達方式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尊重原文,在解讀時,能夠盡可能地保留古人的思維模式和醫學語言,而不是用現代的西醫術語去生硬地套用,那樣會削弱中醫的獨特性。同時,我也希望作者能夠深入挖掘《金匱要略》的價值,不僅僅是停留在對條文的字麵解釋,更要探討其理論體係的演變,以及它在中醫發展史上的地位。例如,書中是否有對某些關鍵病證的早期論述,或者對後世醫學産生瞭哪些深遠的影響?這些更具學術深度和曆史縱深的內容,往往更能引起我這樣的讀者的興趣,也更能幫助我構建起一個更完整的醫學知識框架。
評分對於中醫的學習,我一直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醫案,尤其是名老中醫的醫案,就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我迫切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豐富的臨床案例,並且這些案例能夠足夠詳細,不僅僅是簡單的方藥記錄,更要包含詳細的病史、詳細的辨證過程,以及用藥的精準調整。比如,在麵對同一個病癥時,不同的體質、不同的病程階段,醫生是如何做齣不同的判斷和用藥選擇的?用藥的劑量是如何掌握的?療效如何?有什麼值得注意的副反應?這些細節性的東西,對於我們這些正在臨床上摸索的年輕醫生來說,是極其寶貴的財富。我希望通過閱讀這些真實的臨證記錄,能夠學到那些書本上學不到的“活”的經驗,從而提升自己的臨床診療水平。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雅緻,封麵選取瞭一張古樸的水墨畫,點綴著燙金的書名,整體散發齣一種溫潤而厚重的文化氣息。拿到手中,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摸起來細膩柔滑,翻閱時沒有絲毫的澀滯感,這一點對於長期閱讀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加分項。內頁的排版布局清晰明瞭,字號大小適中,既不會顯得擁擠,也不會因過大而浪費紙張。章節的劃分也十分閤理,能夠幫助讀者循序漸進地理解書中的內容。我特彆欣賞的是,在一些關鍵的醫理闡釋旁,配有適量的圖示,這些圖示並非簡單的裝飾,而是能夠直觀地幫助理解復雜的中醫概念,比如經絡走嚮、穴位位置等,這在很多同類書籍中是比較少見的,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效率和趣味性。此外,書本的尺寸也恰到好處,既方便攜帶,又能在閱讀時提供足夠的視野。總而言之,從這本書的物理屬性來看,它就已經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足以體現齣版方在圖書製作上的用心和追求。
評分值得收藏和學習
評分臨床實用 慢慢研究 書不錯 物流也快
評分民國的這一批針灸醫生都是挺厲害的。建國後傳承卻沒瞭。
評分不錯的書,我很喜歡。
評分一直想買想看的書,讀聖賢書,行萬裏路。
評分大師之作,需要好好看,纔能感受到大師的思想
評分不錯的書,我很喜歡。
評分你輸瞭,我覺得京東的東西非常放心,嗯,感謝這本書的作者,感謝京東,嗯讓我有這麼好的閱讀題。
評分在京東暢享優質的服務,你會明白嗯京東比淘寶比天貓都好得多,也還會在京東買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