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越南硝煙彌漫,發生在越南的一係列戰爭成為世界輿論的中心,除事主南北兩越以外,許多大國也牽涉其中,以法國與美國為代錶的西方強國先後捲入越南戰爭的漩渦,美國兩任總統——肯尼迪和約翰遜如齣一轍的對越政策使越南人民軍(北越)陷入危局。1968年,越南人民軍為促成戰爭勝利而發起的聲勢浩大、持續瞭8個月的“新春總攻擊”是一場宣告決心與勇氣的戰役,雖然以聯軍的大獲全勝收場,但這一場“與巨人的博弈”之戰讓越南人民軍獲得瞭極大的政治和輿論勝利,對整個越南戰爭的進程起瞭不小的作用,為越南人民軍的*終勝利、聯軍的*終失敗埋下伏筆。越南戰爭也成瞭美國時至今日揮之不去的陰影。
內容簡介
1968年,越南人民軍為瞭爭取盡早促成戰爭勝利,發起瞭新春總攻擊(持續8個月)。在這次大規模全麵進攻行動中,越軍把進攻重點放在瞭西貢、順化和峴港。其中,又以西貢戰役規模*大、*為血腥和殘酷。這是越軍在整個越南戰爭中僅次於廣治戰役的損失,也是聯軍在整個戰爭中對越軍作戰獲得*大戰役勝利
作者簡介
一劍文化,一劍文化創作團隊由眾多資深曆史、戰史類作者組成,從事創作及編譯工作,長期緻力於軍事文化的研究,擅長二戰及現代戰爭領域。著有《奠邊府戰役》《蘭山血、廣治淚:從南寮—9號公路大捷到廣治大會戰》等書。
內頁插圖
目錄
序
第一章 不平靜的越南南方
北越的布局
血腥鎮壓
燎原烈火
第二章 艱苦的鬥爭
多海第一槍
西貢特區的奮起
西貢奮鬥的歲月
第三章 南方鐵拳—越軍第9 步兵師
破擊“戰略村”風潮
從平也大捷到同帥大捷
血戰美軍
第四章 西貢大血戰
T25號戰役
光中革命戰役
為瞭全勝,前進!
喋血街巷
第五章 鉗擊作戰
第9步兵師的苦戰
隆平倉庫與邊和機場
最後的努力
第六章 漫延全國的烈火
峴港總攻擊
西原軍區
第6軍區的總攻擊
第8軍區和第9軍區的總攻擊
第七章 慘敗
平也團血灑街巷
五月血
六月淚
艱苦的歲月
1975年的全勝
附錄 安祿大會戰
首戰祿寜
戰前準備
一打安祿
二打安祿
增援安祿
三打安祿
地獄公路
噩夢沉淪
參考資料
精彩書摘
接下來,筆者按第1—5分區的順序描述慘烈的西貢巷戰。和前麵所不同的是,前一節的主角是彆動隊,這一節的主角是5個分區的各個尖刀團營。
在第1分區,為瞭支援和接應進攻南越國軍聯閤參謀本部的第6彆動隊,鵝門2營和第267步兵營奉命在第5彆動隊進攻打響後1個小時內跟進打擊,徹底攻剋和鞏固南越國軍聯閤參謀本部。但行動之初計劃就齣瞭紕漏,第267步兵營沒能按計劃及時展開兵力,隻有鵝門2營在嘉定特工4營部分兵力加強下,趕到瞭指定齣發陣地,他們決心按時完成東部戰役指揮部交付的任務,從南越國軍聯閤參謀本部4號門實施突破,拿下目標。
由於需要夜間摸黑奔襲接近目標,因此需要熟悉市區街巷的地方乾部將分散隱蔽在各個地下網點的連隊收攏起來。接著,鵝門2營又在地方乾部和市區內部分革命群眾的引領下,好不容易纔在1968年1月31日淩晨4:00摸到聯閤參謀本部跟前,對4號門展開攻擊。然而,經曆過第6彆動隊的襲擊後,聯閤參謀本部的守軍—警衛營和1個裝甲騎兵支團(裝備M41輕型坦剋)已經做好瞭戰鬥準備。4:00—7:00,雙方在4號門周圍展開激烈戰鬥。盡管失去瞭突然性因素,但鵝門2營還是用B40火箭筒轟開瞭4號門,蜂擁衝擊進去。在俘虜的指引,鵝門2營很快拿下瞭聯閤參謀本部大院內的語言教學樓和聯閤參謀本部作戰大樓。警衛營和裝甲騎兵支團的兵力不足,加上缺乏統一指揮,隻得眼睜睜看著鵝門2營衝進作戰大樓。不過,鵝門2營初戰勝利後並沒有繼續擴張戰果,而是依托作戰大樓和語言教學樓組織防禦,在樓頂和最高層布置高射機槍,朝周圍滯空的美軍武裝直升機開火射擊。實際上,鵝門2營完全可以利用守軍兵力薄弱的機會,繼續展開攻擊,拿下南越國軍聯勤中心和參謀長所在的指揮大樓,可他們並沒有這麼做。對鵝門2營的舉動,南越方麵一直很不解,直到肅清瞭聯閤參謀本部大院內的越軍以後,他們纔解開這個謎團。根據一名被俘獲的越軍鵝門2營的俘虜交代,該營的任務是不惜一切代價進攻並守住南越國軍聯閤參謀本部作戰大樓,營長堅決執行瞭這道命令,率全營從4號門突破進去,拿下瞭作戰大樓。越軍認為,這裏就是聯閤參謀本部的作戰中心,隻要拿下瞭這裏,南越國軍的全國指揮係統就會不戰自亂。在其他增援部隊沒有到來的情況下,鵝門2營隻有死守作戰大樓,沒有繼續大膽擴張戰果。
鵝門2營的進攻,等於是往南越國軍指揮係統心髒捅瞭一刀,嚴重威脅瞭南越國軍指揮中樞的運轉。9:00,南越國軍第8傘兵營2個連奉命救援聯閤參謀本部。在院內的M41輕型坦剋支援下,對4號門發起猛烈攻擊。鵝門2營沿著武堤緯路展開部分兵力(2個連),依托周圍樓房和聯閤參謀本部作戰大樓架起輕重機槍、B40火箭筒、75毫米無後坐力炮,以及60毫米和82毫米迫擊炮居高臨下地朝南越國軍第8傘兵營戰鬥隊形猛烈射擊。傘兵們處於仰攻態勢,且兵力不占優勢,戰鬥打得異常艱苦。雖然他們沒能完成奪迴作戰大樓的任務,可他們的到來卻意味著鵝門2營已陷入孤立被圍態勢,失敗隻是時間問題。
1968年1月31日中午,美軍1架直升機在南越國軍聯閤參謀本部大院的停機坪著陸,越南共和國總統阮文紹走瞭下來。由於距聯閤參謀本部不到1韆米的獨立宮也遭到越軍的襲擊,為瞭安全起見,阮文紹決定把臨時總統府搬到聯閤參謀本部大院。他在聯閤參謀本部大院做的第一個決定就是馬上把南越海軍陸戰2營給調過來,不惜一切代價在傘兵8營2個連配閤下,奪迴聯閤參謀本部作戰大樓。經過一夜的準備,海軍陸戰2營和傘兵第8營相互配閤,采取鉗形突擊戰術從2、3、4號大門同時發起攻擊,他們先是肅清瞭武堤緯路沿綫的越軍火力點,完全孤立作戰大樓和語言教學樓。接著,他們再對作戰大樓和語言教學樓發起總攻擊。盡管鵝門2營連續奮戰2天,兵力損失很大,但還是在嘉定特工4營一部配閤下英勇戰鬥,不少指戰員打光瞭子彈就撿起敵人的武器繼續戰鬥。但孤軍奮戰的他們最終還是敗下陣來。至1968年2月1日10:30,鵝門2營彈盡糧絕,各連排完全陷入分割孤立態勢,除瞭少部分趁隙突圍外,絕大部分指戰員陣亡或被俘。返迴根據地,鵝門2營清點兵力,發現齣擊時有500多名指戰員(含嘉定特工4營一部),迴來時卻隻有28人。
在鵝門2營進攻南越國軍聯閤參謀本部的同時,第1分區的各路人馬也對南越國軍古螺炮兵司令部、扶董裝甲兵司令部、光中訓練中心等重要目標展開瞭攻擊。
古螺基地和扶董基地位於鵝邑縣,是南越國軍炮兵和裝甲兵兩大兵種的司令部所在地。負責進攻古螺和扶董基地的是越軍決勝1營(隸屬於決勝團)。1月31日9:00,決勝1營從安仁齣發,急行軍趕到鵝邑縣,立即對古螺基地和扶董基地發起攻擊。他們很快達成突破,消滅瞭古螺基地和扶董基地的留守軍官,包括扶董基地的全中校、吳玉壽中校、陳幸上尉以及古螺基地的段予康少校都被打死。在古螺司令部,越軍繳獲瞭12門105毫米榴彈炮,可南越國軍炮兵在逃離前拆掉瞭炮閂,沒法使用。在扶董基地,決勝1營本希望多繳獲一些坦剋裝甲車,然後開進西貢支援友軍作戰,但他們的偵察員沒能及時發現早在2個月前扶董基地的坦剋裝甲車就已經轉移。盡管如此,決勝1營並沒有氣餒,還是繼續進攻,又打下瞭附近的一個通信站,全殲瞭南越國軍第80通信連,摧毀瞭鵝邑縣的南越國軍炮兵第10號倉庫區儲備的大量戰略物資(特彆是寶貴的炮彈)。1968年2月2日,南越國軍海軍陸戰4營奉命趕來反擊,奪迴古螺基地和扶董基地。決勝1營把兵力集中在古螺基地,和南越國軍的海軍陸戰4營殊死拼殺1天,最終被迫退齣古螺基地,繳獲的12門105毫米榴彈炮(越軍沒有炸毀)又原封不動“歸還”給瞭南越國軍。雖然陸戰4營奪迴瞭古螺基地和扶董基地,但也付齣瞭戰死17人、負傷88人的代價,宣稱擊斃決勝1營100多人。而決勝1營也宣稱擊斃對方100多人,擊毀打壞5輛坦剋裝甲車。戰鬥結束後,決勝1營撤迴安仁鄉,準備休整再戰。
1968年2月1日,第1分區的第16步兵團也對鵝邑縣展開攻擊,他們突破南越國軍保安軍的哨所後一度占領瞭鵝邑縣中心。為瞭把越軍第16步兵團給趕齣去,南越國軍第3軍區和美國陸軍第2野戰軍各組織一個特遣隊—美軍以第2步兵團各營和1個裝甲騎兵中隊組成特包德(Thebaud)特遣隊,南越國軍齣動的是海軍陸戰第1特遣隊。2月1日11:00,特包德特遣隊和南越國軍海軍陸戰第1特遣隊從北麵衝進鵝邑縣,美軍基本沒有受到抵抗,南越國軍海軍陸戰第1特遣隊卻遇到瞭越軍第16步兵團的頑強抵抗。戰鬥一直持續到19:00,越軍第16步兵團纔被迫撤離。鵝邑之戰也告結束。
在第1分區展開積極攻擊的同時,越軍第96炮兵團和第208炮兵團也對同如基地、新山一機場、同心基地實施遊動炮擊,殺傷瞭聯軍部分有生力量,並摧毀武器裝備一批。
在第2分區方嚮上,東部戰役指揮部前指在武文傑率領下,從平政縣北麵齣發,在女交通員段黎芳的指引下,巧妙繞過沿途南越軍警幾個哨卡和檢查站,往富壽賽馬場前進。武文傑打算在市區內建立前指,統一指揮市區內的戰鬥。可是,他們在行經橋知(C?u Tre)附近檢查站時暴露瞭行蹤,遭到南越軍警的跟蹤,武文傑果斷決定放棄在西貢市內設立前指的想法,命令警衛班12名戰士往富壽賽馬場方嚮占領陣地,堅決阻敵,掩護前指隊伍撤離。他指示警衛班,在完成掩護任務後,繼續留在富壽賽馬場周圍堅持戰鬥,不得後退一步,代錶前指鼓勵在這個方嚮作戰的各個單位。這個警衛班的12名戰士也不辱使命,他們以一當十,在富壽賽馬場附近堅持戰鬥瞭8天之久,拖住瞭聯軍相當兵力,最終全部犧牲,沒有辜負武文傑的重托(後述)。
對第2分區來說,東部戰役指揮部前指沒能進駐西貢是一個危險的先兆。事實也正是如此,在新山一機場和富壽賽馬場附近,爆發瞭西貢戰役中最血腥慘烈的戰鬥,越軍濛受瞭極為慘重的損失,而聯軍卻獲得瞭整個戰役中最大的勝利。
負責對新山一機場進攻的是第268步兵營、第16步兵營和特工12營營部。其中,第268步兵營要從西北方嚮的57號門朝新山一機場展開攻擊;在西南方嚮,負責接應和支援第7、第9彆動隊的第16步兵營和特工12營從10號門和51號門實施突擊。第7、第9彆動隊進攻失敗的情況前麵已有描述,在此不贅述。本來是一個很好的協同作戰計劃,可從一開始就齣瞭紕漏。1968年1月31日淩晨1:30,越軍第268步兵營按計劃在新山一機場57號門附近展開兵力,做好瞭戰鬥準備。可等瞭半個小時,直到淩晨2:00(越軍規定的N日G時最後時刻)還沒有聽到作為進攻信號的DKB火箭炮射擊的爆炸聲。顯然,越軍第208炮兵團沒有按計劃對新山一機場實施炮火急襲。眼看進攻時刻就要錯過,第268步兵營營長果斷命令營屬4門82毫米迫擊炮對新山一機場齊射2輪,消耗炮彈8枚。在隆隆的炮聲中,新山一機場戰鬥正式打響。
在短促的迫擊炮火力準備後,第268步兵營展開戰鬥隊形實施衝擊,很快衝過57號門,拿下瞭機場西北角的2個碉堡,可他們的動作太遲緩,很快就被南越國軍第2機場勤務營給頂住瞭。天明後,他們又遭到美軍M48坦剋群反擊,加上地形不利,損失較大的第268步兵營先是退到機場西北角的叁梁紡織廠,堅持到2月1日夜纔轉移到霍門縣附近。由於第268步兵營在新山一機場戰鬥中是負責次要方嚮的進攻,因此越軍戰史和聯軍方麵資料對他們的戰鬥情況都著墨不多。另一方麵,第268步兵營損失不到200人,相對幾乎全軍覆滅的第16步兵營來說,就有些不值一提瞭。
負責主要方嚮進攻的是越軍第16步兵營,它的前身是1965年9月15日組建於越南北方清化省的第304B步兵師24B團5營,大部分指戰員都是越南北方南定和清化兩省的人。1965年9月—1967年1月,第24B步兵團5營在第338步兵師的指導下,完成瞭長達一年半的技戰術各個科目訓練後,做好瞭南下參加戰鬥的準備。
1967年2月10日,第24B步兵團5營奉命南下作戰,經過幾個月的艱苦行軍,第24B步兵團5營翻越長山山脈,抵達南部東區,歸第7軍區節製,改番號為西寜省16營,充當西寜省軍事指揮部的主力部隊。在1967年的戰鬥歲月裏,第16步兵營根據西寜省軍事指揮部的命令,參加大小戰鬥15次,宣稱斃傷敵500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1967年12月,奉越南南方解放軍司令部的命令,第16步兵營行軍轉移到隆安省,改番號為隆安省16營,隸屬於西貢—嘉定—堤岸軍區的第2分區參加新春總攻擊。
1968年1月29日,第16步兵營齊裝滿員,全營共有481位指戰員,下轄第1、第2、第3步兵連和1個火力連,基本達到滿編狀態。當天,第16步兵營越過萬古東河,在隆安省德和縣的美幸鄉完成集結。1月30日16:00,根據西貢—嘉定—堤岸軍區的命令,第16步兵營在第2分區的指揮下,從西南方嚮的51號門對新山一機場展開攻擊。完成拿下新山一機場的任務後,第16步兵營再往南越國軍聯閤參謀本部發展進攻,繼而突入市區和各路尖刀營會師獨立宮。
第16步兵營按時抵達瞭新山一機場西南的攻擊齣發位置,並在維納特剋斯科紡織廠展開瞭自己的火力連,高射機槍架到樓頂和最高層,在肩負防空重任的同時,還要掩護步兵衝擊,營指也設在紡織廠裏。第16步兵營計劃以第1、第2連實施衝擊,拿下機場跑道,預備隊3連再跟進,鞏固戰果並打敵反撲。
1月31日淩晨2:00(美軍記載是1月31日淩晨3:21),越軍第16步兵營以編製內4門82毫米迫擊炮對新山一機場實施射擊。在迫擊炮進行火力準備的同時,第16步兵營各連也發起衝鋒。不一會兒,他們就從51號門撕開突破口,從西南方嚮衝進瞭機場。可好景不長,部隊被機場西南角的一個碉堡給攔住瞭去路。第1、第2連的B40火箭筒手幾次組織射擊,都因角度不對而沒有成功,部隊濛受瞭不小的傷亡。為瞭拿下這個碉堡,2連的阿杜自告奮勇,他在火力掩護下勇敢地抱著炸藥包衝上碉堡,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炸塌瞭碉堡,消滅瞭這個攔路虎。接著,第16步兵營1連和2連指戰員迅速直插機場跑道。對於戰鬥初期的情況,美軍戰報記載與越軍大同小異:“對新山一機場的進攻始於3:21,機場在突然遭到猛烈的迫擊炮火力轟擊後,越共1個營從機場西麵的51號大門發動瞭主要進攻,同時還各以1個營的兵力在10號門和58號門實施次要方嚮攻擊。敵人沒有留預備隊,而是采取營戰鬥隊形直接突破機場碉堡綫,直撲機場碉堡。各營的支援連①都在10號門西麵的維納特剋斯科紡織廠架好武器,實施火力支援。高射機槍也在紡織廠屋頂架好,實施對空攔阻射擊。越軍最初的進攻迅速打垮瞭51號大門周圍警戒的幾個碉堡,接著尖刀營直插機場縱深。”
……
前言/序言
1968年,越南人民軍為瞭爭取盡早促成戰爭勝利,發起瞭新春總攻擊(持續8個月)。在這次大規模的全麵進攻行動中,越軍把進攻重點放在瞭西貢、順化和峴港。其中,又以西貢戰役規模最大、最為血腥和殘酷。該戰役是越南人民軍在整個越南戰爭中損失僅次於廣治戰役的一場戰役,也是聯軍在整個戰爭中對越作戰獲得最大戰役勝利的一場戰役。為瞭盡可能還原這場越南戰場上最血腥最慘烈的戰役,筆者搜集各方資料(重點是北越),努力寫成瞭這本書,作為《神話、謊言和奇跡:溪山血戰》的續篇。對想瞭解越南人民軍對城市襲擊和進攻,以及諸兵種協同進攻和防禦戰鬥特點的越戰愛好者而言,此書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怒海爭鋒:三國海戰風雲》 序章:烽煙起,浪濤湧 東漢末年,漢室衰微,群雄逐鹿。在這亂世之中,除瞭陸地上的烽火連天,一場波瀾壯闊的海上爭霸也在悄然醞釀。長江天險,碧波萬頃,早已不僅僅是兵傢分割南北的天然屏障,更成為瞭無數英雄豪傑競逐權力和榮耀的舞颱。從黃巾之亂的餘燼尚未散盡,到赤壁之戰的驚濤駭浪,再到三國鼎立後更為復雜的海洋角力,海戰,以其獨特的戰術、恢弘的場麵和對國傢命運的深遠影響,成為瞭三國曆史中被忽視卻又至關重要的一環。 本書《怒海爭鋒:三國海戰風雲》便將目光投嚮這片被陸地戰役光芒所掩蓋的碧海藍天,深入挖掘那些發生在波濤之上,決定瞭無數王朝興衰、英雄命運的壯麗史詩。我們不隻講述那些叱吒風雲的陸地名將,更要揭示那些在江河湖海之上揮斥方遒的水軍統帥;我們不隻描繪金戈鐵馬的衝鋒陷陣,更要呈現那些戰船如林的嚴密陣列、投石巨弩的遠程打擊、以及水淹七軍的驚心動魄。 第一篇:初露鋒芒——三國之初的海上暗流 東漢末年,地方割據勢力抬頭,盜匪橫行,水路交通成為不確定因素。各方勢力為瞭爭奪對長江水道的控製權,以及保護各自沿岸的經濟命脈,紛紛開始組建和擴充水軍。 揚州與荊州的早期角逐: 坐擁長江下遊的揚州,孫氏集團憑藉敏銳的洞察力,很早就開始重視水軍的建設。從孫堅的崛起,到孫策的“臥龍躍海”,他們對水軍的運用已經顯露齣非凡的戰略眼光。而盤踞荊州的劉錶,雖然以儒將著稱,但同樣深知水路的重要性,他以長江為屏障,組建瞭一支實力不俗的水師,用於防禦和對南方的控製。早期,孫氏與劉錶之間圍繞著江東地區和長江中下遊的控製權,已有多番海上或水路的摩擦與試探,雖然未形成大規模的海戰,但已為後來的大規模衝突埋下瞭伏筆。 北方勢力對水路的覬覦: 盤踞北方的曹操,雖然地處內陸,但他也從未忽視水軍的重要性。他積極招募水軍將領,學習造船技術,並試圖通過徐州、青州等沿海或沿江地區,建立自己的海上力量。雖然早期的曹操水軍,在技術和經驗上尚顯稚嫩,但其雄心勃勃的態勢,預示著北方勢力最終將染指長江,與南方勢力展開生死對決。 小規模衝突與戰術雛形: 在此期間,各地豪強之間的爭鬥,也時常伴隨著水上武裝力量的介入。比如,對某個港口的爭奪,對某一水域的封鎖,或是對沿江城鎮的襲擾。這些小規模的衝突,雖然未能載入史冊的宏大篇章,但卻為三國時期的水軍戰術發展積纍瞭寶貴的經驗。例如,對敵船進行火攻的初步嘗試,利用地形和水流優勢進行伏擊,以及對士兵的水性訓練等等,都在這些不為人知的角落裏悄然發展。 第二篇:赤壁風雲——一場改變中國曆史的海戰 赤壁之戰,是中國曆史上最為著名的戰役之一,而其中最核心、最決定性的部分,無疑是發生在長江上的水戰。本書將從海戰的角度,重新審視這場曠世之戰,解析其背後的海戰戰略、戰術細節和技術對抗。 曹操的水師: 曹操以傾國之力,匯聚瞭北方精銳,組建瞭一支規模空前的北方水師。然而,這支水師麵臨著巨大的挑戰:北方士兵不習水性,戰船風格與南方水軍截然不同,且不適應長江復雜的水文環境。書中將詳細分析曹操如何試圖解決這些問題,例如“連環船”的策略,其背後是齣於對戰船顛簸的考慮,還是有其他更深層的戰略意圖。我們將探討曹操水師的構成、訓練模式以及其在攻颱戰役中的優勢與劣勢。 孫劉聯軍的應對: 麵對曹操強大的水師,孫劉聯軍以弱勝強,其勝利的關鍵在於對海戰的深刻理解和巧妙運用。書中將重點分析: 周瑜與諸葛亮的指揮藝術: 兩位智者的戰略決策,如何將陸地上的政治軍事聯盟轉化為水上的協同作戰。 黃蓋的火攻策略: 這一經典的火攻戰術,並非簡單的“苦肉計”外加火船,而是包含瞭對風嚮、水流、敵方陣型以及火攻時機等的精準把握。我們將剖析火船的準備、實施過程,以及其對敵方密集陣型的毀滅性打擊。 孫劉聯軍的戰船與水性優勢: 相較於曹操的北方水師,孫劉聯軍擁有更適應長江環境的戰船,以及更為熟練的水軍士兵。我們將探究當時南方造船技術的發展,戰船的類型(如樓船、艨艟、舸等)及其在戰鬥中的作用,以及士兵的訓練和戰術素養。 天時、地利、人和的完美結閤: 東南風的齣現,長江的水流特性,以及孫劉聯軍的團結一心,共同造就瞭這場以少勝多的奇跡。我們將從海戰的視角,重新解讀這些“天時地利人和”的內涵。 赤壁之戰的深遠影響: 赤壁之戰的勝利,不僅僅是孫劉聯軍的一次輝煌勝利,更是徹底改變瞭三國鼎立的政治格局,也為中國曆史上大規模海戰的運用樹立瞭典範。它證明瞭,在軍事對抗中,技術、戰術、對環境的適應性以及戰略智慧,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甚至可以超越單純的兵力數量。 第三篇:三足鼎立——長江防綫與海上爭奪 赤壁之戰後,三國鼎立的局麵形成,長江成為瞭魏、蜀、吳三國之間天然的軍事分界綫。然而,這道“天險”並非絕對安全,圍繞著長江水道的控製權,以及對外擴張的可能性,三國之間的海上角力從未停止。 東吳的海上霸業: 孫吳政權,作為天然的海上力量,繼續鞏固其在長江和東海的統治地位。他們一方麵加強沿海防禦,抵禦北方的進攻;另一方麵,也積極發展海上貿易和對外交流。書中將探討東吳水軍在這一時期的發展,其戰船的改進(如多層樓船的應用),水軍的訓練製度,以及其對外軍事行動(如攻打曹魏沿江要塞)。 曹魏的長江攻勢: 曹魏政權,在統一北方後,始終懷有統一全國的野心,其中重要的戰略方嚮便是跨越長江,徵服江南。書中將詳細分析曹魏如何試圖剋服地理障礙,一次又一次地發動對東吳的長江戰役。我們將關注: 閤肥新城與濡須口之戰的反復較量: 這些陸戰與水戰交織的戰役,體現瞭曹魏如何利用其強大的陸軍優勢,配閤有限的水軍力量,試圖突破長江防綫。 曹操、曹丕、曹叡時期對水軍的重視與投入: 盡管遭遇挫摺,曹魏從未放棄發展水軍,書中將分析其在技術、戰術和人員方麵的改進。 蜀漢的北伐與水路策略: 蜀漢政權,地處西南,其軍事重心自然偏嚮北伐。然而,在諸葛亮和薑維的北伐過程中,也並非完全沒有涉及水戰。尤其是當北伐觸及漢中、關中地區時,對漢水、渭水等水域的爭奪,以及對沿江糧道的保障,也需要一定的水上力量。書中將探討蜀漢在水軍建設上的局限性,以及其在特定戰役中如何利用和發展其有限的水上力量。 水軍在三國鼎立中的戰略地位: 我們將從整體戰略層麵,分析長江防綫在三國鼎立中的關鍵作用,以及三國水軍在各自戰略規劃中的定位。水軍不僅是防禦工具,更是經濟命脈的保障,以及進行遠徵和貿易的重要力量。 第四篇:技術與戰術的演進——三國海戰的細節解析 三國時期,雖然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海軍,但其海戰技術和戰術已經發展到瞭一個令人矚目的高度。本書將深入細節,解析這些關鍵要素。 戰船的種類與發展: 從小巧迅捷的艨艟、斥候,到承載士兵、攻城掠地的樓船、艨艟,再到能夠進行大規模水上作戰的戰艦,三國時期的造船技術得到瞭顯著發展。我們將研究不同類型戰船的結構、尺寸、載員量以及它們在不同戰術中的應用。 水軍的組織與訓練: “水軍”並非一個統一的軍事單位,而是由不同類型的船隻、士兵和指揮官組成。我們將探討水軍的等級製度、士兵的選拔與訓練(包括水性、操船、弓箭、刀槍格鬥等),以及不同軍事集團的水軍建製特點。 戰略與戰術的運用: 攻防戰術: 如何進行水上圍攻、突破敵方封鎖,以及如何利用水文條件進行防禦。 火攻的藝術: 不僅僅是赤壁之戰,其他戰役中火攻的運用,以及其對敵方戰船和士氣的破壞力。 伏擊與奇襲: 利用江河湖泊的復雜地形,進行隱蔽的伏擊,齣其不意地打擊敵人。 聯閤作戰: 陸海軍的協同作戰,以及不同水軍力量之間的配閤。 天氣與地理的利用: 風、水流、霧、岸綫等自然因素在海戰中的重要作用。 武器裝備的革新: 除瞭傳統的弓箭、刀槍,水中也齣現瞭攻城用的巨型投石機,以及可能用於破牆或攻擊敵船的器械。我們將探究這些武器在海戰中的威力。 第五篇:未竟的事業——三國之後的海上迴響 三國時期雖然結束,但其在海戰領域留下的經驗和影響,卻綿延至今。 三國海戰的遺産: 赤壁之戰所展現齣的以弱勝強的海戰範例,對後世的軍事思想産生瞭深遠影響。長江防綫的戰略意義,也貫穿於中國曆代的軍事戰略之中。 三國時期對後世海軍建設的啓示: 三國時期各方對水軍建設的重視,以及在技術、戰術上的探索,為後世海軍的發展提供瞭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結語:江山如畫,戰船依舊 《怒海爭鋒:三國海戰風雲》並非一本簡單的戰史記錄,它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探索。我們將撥開曆史的迷霧,發掘那些在碧波萬頃之上,同樣慷慨激昂、決定曆史走嚮的壯麗篇章。從孫劉聯軍的巧妙周鏇,到曹魏的矢誌攻堅,再到東吳的穩固經營,三國海戰以其獨特的魅力,展現瞭那個英雄輩齣的年代,另一麵的恢弘與壯闊。讀罷此書,讀者將能更全麵、更深刻地理解三國時期的軍事對抗,以及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