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20世纪20年代的北平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洋车夫的悲苦命运。来自乡间的祥子淳朴而善良,面对生活,有如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是他wei一愿望也是大的愿望。但是,经过三次全力以赴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di一次,他刚买的新车被乱兵抢走;第二次,他全部的积蓄又被反动政府的侦探骗去了;第三次,他以和虎妞之间扭曲的婚姻为代价而得来的车,又因为虎妞的死而再次失去。最后,他心爱的姑娘小福子的自杀,冷却了他心中最后的温暖。从此,祥子由积极进取而彻底堕落,变得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就像一具行尸走肉。
老舍(1899—1966年),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di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一生著述颇丰,主要代表作有,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猫城记》《离婚》等;话剧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善于刻画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笔触往往延伸至对民族精神的挖掘、对民族命运的思考。另一个特点则是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主题,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那些在侵略和压迫面前卑躬屈膝、为虎作伥的奴才。
从语言风格上来讲,老舍的作品用语通俗、浅白而雅致,并且追求幽默感。这种幽默感一方面受到了英国大文豪狄更斯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深深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从而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浓烈的“京味”。
骆驼祥子
我这一辈子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
北平的洋车夫有许多派:年轻力壮,腿脚灵利的,讲究赁漂亮的车,拉“整天儿”,爱什么时候出车与收车都有自由;拉出车来,在固定的“车口” 或宅门一放,专等坐快车的主儿;弄好了,也许一下子弄个一块两块的;碰巧了,也许白耗一天,连“车份儿”也没着落,但也不在乎。这一派哥儿们的希望大概有两个:或是拉包车;或是自己买上辆车,有了自己的车,再去拉包月或散座就没大关系了,反正车是自己的。
比这一派岁数稍大的,或因身体的关系而跑得稍差点劲的,或因家庭的关系而不敢白耗一天的,大概就多数地拉八成新的车;人与车都有相当的漂亮,所以在要价儿的时候也还能保持住相当的尊严。这派的车夫,也许拉“整天”,也许拉“半天”。在后者的情形下,因为还有相当的精气神,所以无论冬天夏天总是“拉晚儿” 。夜间,当然比白天需要更多的留神与本事;钱自然也多挣一些。
年纪在四十以上,二十以下的,恐怕就不易在前两派里有个地位了。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所以只能早早地出车,希望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 。他们的车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钱。到瓜市,果市,菜市,去拉货物,都是他们;钱少,可是无须快跑呢。
在这里,二十岁以下的——有的从十一二岁就干这行儿——很少能到二十岁以后改变成漂亮的车夫的,因为在幼年受了伤,很难健壮起来。他们也许拉一辈子洋车,而一辈子连拉车也没出过风头。那四十以上的人,有的是已拉了十年八年的车,筋肉的衰损使他们甘居人后,他们渐渐知道早晚是一个跟头会死在马路上。他们的拉车姿势,讲价时的随机应变,走路的抄近绕远,都足以使他们想起过去的光荣,而用鼻翅儿扇着那些后起之辈。可是这点光荣丝毫不能减少将来的黑暗,他们自己也因此在擦着汗的时节常常微叹。不过,以他们比较另一些四十上下岁的车夫,他们还似乎没有苦到了家。这一些是以前决没想到自己能与洋车发生关系,而到了生和死的界限已经不甚分明,才抄起车把来的。被撤差的巡警或校役,把本钱吃光的小贩,或是失业的工匠,到了卖无可卖,当无可当的时候,咬着牙,含着泪,上了这条到死亡之路。这些人,生命最鲜壮的时期已经卖掉,现在再把窝窝头变成的血汗滴在马路上。没有力气,没有经验,没有朋友,就是在同行的当中也得不到好气儿。他们拉最破的车,皮带不定一天泄多少次气;一边拉着人还得一边儿央求人家原谅,虽然十五个大铜子儿已经算是甜买卖。
此外,因环境与知识的特异,又使一部分车夫另成派别。生于西苑海甸的自然以走西山,燕京,清华,较比方便;同样,在安定门外的走清河,北苑;在永定门外的走南苑……这是跑长趟的,不愿拉零座;因为拉一趟便是一趟,不屑于三五个铜子地穷凑了。可是他们还不如东交民巷的车夫的气儿长,这些专拉洋买卖 的讲究一气儿由交民巷拉到玉泉山,颐和园或西山。气长也还算小事,一般车夫万不能争这项生意的原因,大半还是因为这些吃洋饭的有点与众不同的知识,他们会说外国话。英国兵,法国兵,所说的万寿山,雍和宫,“八大胡同”,他们都晓得。他们自己有一套外国话,不传授给别人。他们的跑法也特别,四六步儿不快不慢,低着头,目不旁视地,贴着马路边儿走,带出与世无争,而自有专长的神气。因为拉着洋人,他们可以不穿号坎,而一律的是长袖小白褂,白的或黑的裤子,裤筒特别肥,脚腕上系着细带;脚上是宽双脸千层底青布鞋;干净,利落,神气。一见这样的服装,别的车夫不会再过来争座与赛车,他们似乎是属于另一行业的。
有了这点简单的分析,我们再说祥子的地位,就像说——我们希望——一盘机器上的某种钉子那么准确了。祥子,在与“骆驼”这个外号发生关系以前,是个较比有自由的洋车夫,这就是说,他是属于年轻力壮,而且自己有车的那一类:自己的车,自己的生活,都在自己手里,高等车夫。
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
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假若他的环境好一些,或多受着点教育,他一定不会落在“胶皮团” 里,而且无论是干什么,他总不会辜负了他的机会。不幸,他必须拉洋车;好,在这个营生里他也证明出他的能力与聪明。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做个好鬼似的。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十八岁的时候便跑到城里来。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可是,不久他就看出来,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做别的苦工,收入是有限的;拉车多着一些变化与机会,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与地点就会遇到一些多于所希望的报酬。自然,他也晓得这样的机遇不完全出于偶然,而必须人与车都得漂亮精神,有货可卖才能遇到识货的人。想了一想,他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他有力气,年纪正轻;所差的是他还没有跑过,与不敢一上手就拉漂亮的车。但这不是不能胜过的困难,有他的身体与力气做基础,他只要试验个十天半月的,就一定能跑得有个样子,然后去赁辆新车,说不定很快地就能拉上包车,然后省吃俭用的一年二年,即使是三四年,他必能自己打上一辆车,顶漂亮的车!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他以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的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 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地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 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他有自己的打算,有些心眼,但不好向别人讲论。在洋车夫里,个人的委屈与困难是公众的话料,“车口儿”上,小茶馆中,大杂院里,每人报告着形容着或吵嚷着自己的事,而后这些事成为大家的财产,像民歌似的由一处传到一处。祥子是乡下人,口齿没有城里人那么灵便;设若口齿灵利是出于天才,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他的事他知道,不喜欢和别人讨论。因为嘴常闲着,所以他有工夫去思想,他的眼仿佛是老看着自己的心。只要他的主意打定,他便随着心中所开开的那条路儿走;假若走不通的话,他能一两天不出一声,咬着牙,好似咬着自己的心!
他决定去拉车,就拉车去了。赁了辆破车,他先练练腿。第一天没拉着什么钱。第二天的生意不错,可是躺了两天,他的脚脖子肿得像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他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这是拉车必须经过的一关。非过了这一关,他不能放胆地去跑。
脚好了之后,他敢跑了。这使他非常的痛快,因为别的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地名他很熟习,即使有时候绕点远也没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拉车的方法,以他干过的那些推,拉,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况且他有他的主意:多留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儿”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在这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地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像只好信任他,不敢想这个傻大个子是会敲人的。即使人们疑心,也只能怀疑他是新到城里来的乡下老儿,大概不认识路,所以讲不出价钱来。及至人们问到,“认识呀?”他就又像装傻,又像耍俏地那么一笑,使人们不知怎样才好。
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他晓得自己的跑法很好看。跑法是车夫的能力与资格的证据。那撇着脚,像一对蒲扇在地上扇乎的,无疑的是刚由乡间上来的新手。那头低得很深,双脚蹭地,跑和走的速度差不多,而颇有跑的表示的,是那些五十岁以上的老者们。那经验十足而没什么力气的却另有一种方法:胸向内含,度数很深;腿抬得很高;一走一探头;这样,他们就带出跑得很用力的样子,而在事实上一点也不比别人快;他们仗着“作派”去维持自己的尊严。祥子当然绝不采取这几种姿态。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说站住,不论在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两蹭,就站住了;他的力气似乎能达到车的各部分。脊背微俯,双手松松拢住车把,他活动,利落,准确;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没有危险。就是在拉包车的里面,这也得算很名贵的。
他换了新车。从一换车那天,他就打听明白了,像他赁的那辆——弓子软,铜活地道,雨布大帘,双灯,细脖大铜喇叭——值一百出头;若是漆工与铜活含忽一点呢,一百元便可以打住。大概地说吧,他只要有一百块钱,就能弄一辆车。猛然一想,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一千天!把一千天堆到一块,他几乎算不过来这该有多么远。但是,他下了决心,一千天,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第一步他应当,他想好了,去拉包车。遇上交际多,饭局 多的主儿 ,平均一月有上十来个饭局,他就可以白落两三块的车饭钱。加上他每月再省出个块儿八角的,也许是三头五块的,一年就能剩起五六十块!这样,他的希望就近便多多了。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没有家庭的累赘,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他对自己起下了誓,一年半的工夫,他——祥子——非打成自己的车不可!是现打的,不要旧车见过新的。
他真拉上了包月。可是,事实并不完全帮助希望。不错,他确是咬了牙,但是到了一年半他并没还上那个愿。包车确是拉上了,而且谨慎小心地看着事情;不幸,世上的事并不是一面儿的。他自管小心他的,东家并不因此就不辞他;不定是三两个月,还是十天八天,吹 了!他得另去找事。自然,他得一边儿找事,还得一边儿拉散座;骑马找马,他不能闲起来。在这种时节,他常常闹错儿。他还强打着精神,不专为混一天的嚼谷,而且要继续着积储买车的钱。可是强打精神永远不是件妥当的事:拉起车来,他不能专心一志地跑,好像老想着些什么,越想便越害怕,越气不平。假若老这么下去,几时才能买上车呢?为什么这样呢?难道自己还算个不要强的?在这么乱想的时候,他忘了素日的谨慎。皮轮子上了碎铜烂磁片,放了炮;只好收车。更严重一些的,有时候碰了行人,甚至有一次因急于挤过去而把车轴盖碰丢了。设若他是拉着包车,这些错儿绝不能发生;一搁下了事,他心中不痛快,便有点楞头磕脑的。碰坏了车,自然要赔钱;这更使他焦躁,火上加了油;为怕惹出更大的祸,他有时候懊睡一整天。及至睁开眼,一天的工夫已白白过去,他又后悔,自恨。还有呢,在这种时期,他越着急便越自苦,吃喝越没规则;他以为自己是铁做的,可是敢情他也会病。病了,他舍不得钱去买药,自己硬挺着;结果,病越来越重,不但得买药,而且得一气儿休息好几天。这些个困难,使他更咬牙努力,可是买车的钱数一点不因此而加快地凑足。
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我得说,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时而平缓如镜,让你有机会细细品味人物内心的波澜不惊下的暗流涌动;时而又陡然加速,如同遭遇风暴,将你卷入情节的漩涡,让人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任何一个转折。最绝妙的是,它成功地避免了那种说教式的空洞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高度聚焦的事件和人物的真实反应,自然而然地引导读者去思考关于“尊严”和“生存”这两个宏大命题之间的悖论。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人物内心矛盾时的那种克制与精准,没有过度渲染情绪,但情感的张力却十足。每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背后,都蕴藏着沉重的代价,这种“轻描淡写”下的“重如千钧”,才是真正考验文学功力的所在。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体会,仿佛在探寻一个迷宫,每走一步,都能发现新的光亮或新的死角。
评分这部作品的笔触细腻得像夏日午后被阳光晒得微微发烫的青石板路,每一个细节都浸透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烟火气和挣扎的痕迹。我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那份对底层人民命运的深刻洞察,简直让人心口发闷。作者并非仅仅在描摹苦难,更是在挖掘人性深处的韧性与脆弱交织的复杂性。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每一次呼吸,都仿佛能从纸页间溢出来,带着泥土的芬芳和汗水的咸涩。尤其让我震撼的是,故事中对环境与个体命运之间那种无形却又坚不可摧的联系的展现,你不得不思考,在特定的社会结构和物质匮乏面前,个体的奋斗究竟能激起多大的涟漪?那种无力感,那种被时代洪流裹挟着身不由己的宿命感,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在心疼之余,更添一份对生活本身的敬畏和审视。读罢合卷,窗外的喧嚣似乎都变得遥远了,只剩下心头那份沉甸甸的回响,久久不散。
评分坦白讲,初读时我会被其中频繁出现的挫折和打击弄得有些沮丧,这种连续的、似乎毫无喘息之机的困境,让人感到压抑。但随着情节的深入,我开始领悟到,这种“压抑”恰恰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体验之一: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拉锯战。作者的叙事策略非常高明,他没有提供廉价的希望,也没有轻易地给予主角任何“主角光环”式的援手。相反,他让人物在一次次的摔倒和爬起中,完成了对自我价值的复杂定义。这种真实到近乎残酷的描绘,反而激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现今所珍视的许多“理所当然”的安稳,究竟是建立在怎样坚实的基础之上?这部作品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深度体验历史底层的通道,让我们对那些在时代浪潮中努力维持自身完整性的人们,产生最深切的理解与共鸣。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场对白话文潜力的深度挖掘,它既有北方口语的粗粝和直白,又蕴含着一种古典文学的韵味和张力,这种独特的混合体,为故事增添了一种不可复制的真实感和历史厚重感。作者似乎并不在乎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专注于用最贴切、最有力量的词汇去捕捉瞬间的景象和情感的本质。我仿佛能听到那些对话的声调,闻到空气中的气味,甚至感受到皮肤上被风吹过的刺痛。这种强烈的感官体验,使得故事情节不仅仅是“被讲述”,而是“被亲历”。它打破了纯粹的旁观者视角,强迫读者不得不以一种更为贴近、更为体恤的角度去审视角色们的挣扎。这种毫不矫饰的写作手法,让故事的力量直击人心深处,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要来得更具穿透力。
评分从结构上看,这部作品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对“小人物”命运的宏大书写,它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或王朝更迭,所有的冲突都聚焦在个体与生存环境的日常搏斗之中,但恰恰是这种聚焦,使得它折射出更广阔的社会图景。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近乎偏执,无论是对劳动场景的描摹,还是对市井百态的速写,都极其考究,使得整个世界观搭建得无比坚实。这绝不是一部轻松愉快的读物,它像一面镜子,冷峻地映照出特定历史时期下,社会阶层固化对普通人希望的无情碾压。然而,在所有的阴影之下,依然能看到人性中闪烁着的微弱但顽固的光芒,正是这些微光,让整部作品避免了彻底的绝望,赋予了它一种深刻的悲剧美学价值。我建议所有对社会变迁和人性探讨感兴趣的读者都应该细细品味一番。
评分沈老师,文笔和文人一致!慢慢看,慢慢欣赏!
评分书很厚 而且没有划痕和脏迹,封面也超级好看!!而且内容排版也很看着舒服呀?
评分河水翻滚着,奔涌着,发出沉沉涛声。
评分一次性买的太多,实在难以一一评价。统一好评吧,也确实都还不错,活动期间买书很实惠!!一次性买的太多,实在难以一一评价。统一好评吧,也确实都还不错,活动期间买书很实惠!!一次性买的太多,实在难以一一评价。统一好评吧,也确实都还不错,活动期间买书很实惠!!一次性买的太多,实在难以一一评价。统一好评吧,也确实都还不错,活动期间买书很实惠!!一次性买的太多,实在难以一一评价。统一好评吧,也确实都还不错,活动期间买书很实惠!!一次性买的太多,实在难以一一评价。统一好评吧,也确实都还不错,活动期间买书很实惠!!
评分经常网购,总有大量的包裹收,感觉写评语花掉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不去评价或者随便写写!但是,我又总是觉得好像有点对不住那些辛苦工作的卖家客服、仓管、老板。于是我写下了一小段话,给我觉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评的卖家的宝贝评价里面以示感谢和尊敬!首先,宝贝是性价比很高的,我每次都会先试用再评价的,虽然宝贝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同等的价位里面绝对是表现最棒的。京东的配送绝对是一流的,送货速度快,配送员服务态度好,每样东西都是送货上门。希望京东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大更强,提供更多更好的东西给大家。为京东的商品和服务点赞。
评分一定要20字评价吗呢,那就评吧,总能凑够的……
评分包装完好,快递很快,看这应该是正版,纸张也不错?
评分自从舌尖上的美食火了后,对美食类的图书十分感兴趣。这书就是作者的美食游记,图文并茂。
评分挺好的,一直想买这本书了,终于到手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