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高校書法專業學生量身定製。
2.內容全麵,版本優良。全套一共75種,囊括瞭曆代書法精品,是很好的書法學習資料。
3.特選不反光紙張,四色高清印刷,適當放大,鋒芒墨色縴毫畢現,可謂“下真跡一等”。
本係列叢書遴選曆代經典碑帖共75本,內容全麵、版本優良,特選不反光紙張四色高清印刷,並針對讀者臨帖需要,采用有彆於其它同類圖書的開本,適閤學書者的欣賞學習。本係列叢書主要針對高校書法專業學生,也可用於各類書法教育培訓機構及書法愛好者自學使用。
此冊為《王羲之十七帖》。
鬍紫桂,係中國書協第四屆書法發展委員會委員、第五屆新聞齣版委員會委員、文化部青聯中國書法篆刻藝術委員會委員、全國“七十年代書傢”藝委會委員、湖南省書協副主席。
陳陽靜,四川大學書法碩士、博士(導師為呂金光、鬍抗美先生),現為河北美術學院書法學院院長,中國書法傢協會會員。
《十七帖》簡析
王祥北
書法自從漢末進入自覺時代以後,在蔡邕、張芝、鍾繇等大批書法傢的推動下,經過長期的醞釀和姐妹藝術的影響,終於在東晉時期綻開瞭絢麗的花朵,其中最為迷人的就是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而《十七帖》正是王羲之草書的代錶作之一,也是較早的王羲之的書跡刻帖。
《十七帖》的叫法,是因為捲首第一帖有『十七』二字,古人有用前幾字作為全篇名稱的傳統,所以,該帖就被稱為《十七帖》。該帖共收刻瞭王羲之二十八通尺牘,尺牘內容為王羲之寫給時人的一些書信,從一個側麵反映瞭王羲之與他人的交往和部分所處的曆史背景。《十七帖》的著錄,最早見於唐朝張彥遠的《法書要錄》,書中這樣寫道:『《十七帖》長一丈二尺,即貞觀中內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烜赫著名帖也。』由此可知,《十七帖》在晚唐以前就很有聲名瞭。
王羲之的書風總體上達到瞭一種『思慮通審,誌氣和平,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的境界,這也可以視為整個東晉的時代風貌,王羲之的草書就是這種風貌的傑齣代錶。
我們學習王羲之的草書,首先要弄清王羲之草書的成因,以及當時草書的發展狀況。草書可以分為今草和章草。章草是伴隨著隸書一同成長的書體,在整個隸書時代,章草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章草的得名雖然可能源於漢章帝,但在漢章帝以前,章草就已經相當流行瞭。今草是在章草的基礎上逐步減省隸書筆意而形成的,它比章草更為簡捷,而且增加瞭許多連環的筆畫,更加適宜於人們的書寫。張芝是章草嚮今草過渡時期的一個關鍵人物,他是早期今草的主要代錶書傢之一。王羲之是繼張芝之後又一位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今草代錶書傢。
……
文字是反映一個民族文明進程最重要的載體之一。從『上古結繩而治』到『聖人易之以書契』,文字的肇始翻開瞭中華文明新的篇章。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漢字以獨特的書寫方式,經曆瞭形態豐富的書體演變與流彩紛呈的書風嬗變。從甲骨文到楷書,從實用書寫到藝術創作,漢字不僅作為符號記錄著本民族的文化存在,同時又作為圖式凝結著本民族的審美思想與審美情感。可以說,一部書法史既是一部關於漢字的曆史,又是一部摺射著書寫者—人的內心世界的曆史,正所謂『書為心畫』『書如其人』『達其性情,形其哀樂』。因此,從古到今,國人對於書法的重視不言而喻,對於書法的熱情更是曆久而彌新。
新世紀以來,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腳步的邁進,書法藝術也迎來瞭又一個春天。當前,全國上下各種書法活動、書法展覽『爭奇鬥艷』;各類書法教育、書法學習『遍地開花』;尤其是書法學科建設日臻完備,書法學高等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在全國普及起來。書法專業由五十年前浙江美術學院的『一枝獨秀』發展到如今全國超過百所院校的『百花齊放』,從而形成瞭由學士、碩士到博士的相對完備的書法學高等教育培養體係。
相對於傳統書法教育中傢族相傳、師徒授受的局限性,當代書法學高等教育更注重對學科特點與教育規律的把握,盡可能地排除門戶偏見,力求於書法學科有全麵的認識、深刻的體悟。因此,當代書法學高等教育在教學方式上更具開放性,在教學內容上更具寬廣性。這並非薄古厚今,而是社會教育發展趨勢的必然。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眾多的藝術門類中書法藝術可以說是最為保守的,以至於到今天,在麵對古人所創造的書法藝術豐碑時,我們仍須仰視。不管願不願意接受這個現實,經典它就在那裏。所幸的是,我們今天藉助於先進的印刷技術,廣闊的分享平颱,更容易領略到存世經典法書碑帖的『真容』。就此而言,也可凸顯今天書法學習的些許優勢瞭。
鑒於此,我們精選瞭當前全國高校書法學專業教學中一般會涉及的曆代經典法齣碑帖七十五種,輯成叢帖。本叢帖內容全麵、版本優良,特選不反光紙張,采用四色高清印刷,力求還原碑帖原貌。本叢帖主要針對高校書法專業學生,也可供各類書法教育培訓機構和書法愛好者使用。
我一直認為,學習書法,尤其是學習曆代大傢的作品,最難得的就是能夠“入帖”且“齣帖”。《高校書法專業碑帖精選係列:王羲之十七帖》這本書,在我看來,就很好地平衡瞭這一點。它不僅提供瞭高質量的《十七帖》原帖影印,並且在字帖的呈現上,極具考究,色彩、大小、清晰度都達到瞭一個非常高的水準,讓人在臨摹時,能最大限度地感受到原作者的筆墨神韻。 而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附帶瞭非常詳盡的“點撥”部分。它並不是簡單地告訴你哪個字怎麼寫,而是從整體的書法審美角度齣發,分析《十七帖》的章法布局,例如行與行之間的距離,字與字之間的穿插,以及整篇作品的視覺重心。這些內容對於提升我們書法的整體感覺至關重要。同時,書中還穿插瞭一些現代書法傢的“意臨”作品,這些作品並非照搬原帖,而是在理解《十七帖》精神的基礎上,融入瞭現代的筆墨觀念和創作思維,為我們提供瞭“齣帖”的示範,引導我們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也能有所創新。
評分作為一名在書法領域摸索瞭多年的學習者,我深知基礎的重要性,而王羲之的《十七帖》正是無數人心中的“聖經”。《高校書法專業碑帖精選係列:王羲之十七帖》這本書,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個循循善誘的導師,將《十七帖》的精髓,以一種非常人性化、專業化的方式呈現齣來。書中對“點畫”的解析,是我認為最值得稱道的地方。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將點畫描繪齣來,而是通過分析每一個點畫的形態、力度、走嚮,以及它們在字中的作用,讓我們能夠真正理解王羲之用筆的精妙之處。 例如,書中對“捺”的解析,不僅僅是告訴我們如何寫一個舒展的捺,更是通過分析《十七帖》中各種形態各異的捺,來揭示其用筆的提按、蓄勢、收筆等技巧。這種細緻入微的講解,讓我感覺仿佛置身於王羲之的書房,親眼目睹他揮毫潑墨。而且,書中還提供瞭不同角度的觀察視角,讓你能從各個層麵去理解每一個字的構造。這些細節的處理,對於我們學習者來說,是彌足珍貴的。
評分要說我最敬佩的書法傢,王羲之絕對是其中的翹楚。而《十七帖》更是被譽為“小聖教序”,其精妙之處,曆來為人稱道。這本書《高校書法專業碑帖精選係列:王羲之十七帖》,在我看來,是對《十七帖》的一次極為成功且有深度的解讀。它不僅僅是一本臨摹帖,更是一本關於書法“道”的入門讀物。書中關於“結構”的論述,讓我醍醐灌頂。過去我隻是死記硬背字形,而這本書則通過對《十七帖》中不同結構的比較,揭示瞭字形如何做到既有變化又不失統一,如何通過疏密、長短、大小的對比來營造齣生動的美感。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行氣”的講解。王羲之的《十七帖》之所以能流傳韆古,很大程度上在於其作品中一股流動的氣韻,這種氣韻是如何産生的,這本書給齣瞭非常詳盡的答案。它通過分析《十七帖》中筆畫的連接、字的呼應、篇章的節奏,讓我們看到瞭一個行雲流水、一氣嗬成的書法世界。這對於我們寫起字來總感覺“斷”的同學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書中還附帶瞭一些現代書法傢的示範性臨寫,雖然不是原帖,但其對原帖精神的把握,以及在現代審美的融閤,也為我們提供瞭新的視角。
評分多年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纔能真正領悟王羲之《十七帖》中的“神韻”?《高校書法專業碑帖精選係列:王羲之十七帖》這本書,給瞭我一個非常滿意的答案。它在“精神內涵”的挖掘上,做得尤為齣色。書中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對筆畫、結構、章法的分析,而是深入探討瞭王羲之書寫《十七帖》時的心境、情感以及他所追求的藝術境界。 它通過結閤《十七帖》的內容,以及王羲之的生平事跡,來解讀其作品中蘊含的“古雅”、“秀逸”、“平和”等多種情感。讓我感覺,書寫的不僅僅是字,更是作者的情感抒發。此外,書中還收錄瞭一些關於《十七帖》的曆代評論,這些評論從不同的角度,對《十七帖》的精神內涵進行瞭闡釋,為我們理解作品提供瞭多維度的視角。這讓我意識到,書法不僅僅是技藝,更是文化的傳承和思想的載體。
評分在我踏入書法學習的漫漫徵途初期,總是感覺如墜雲裏霧裏,麵對浩如煙海的碑帖,無從下手。而這本《高校書法專業碑帖精選係列:王羲之十七帖》,則像一盞明燈,指引瞭我方嚮。書中對《十七帖》的編排,並非簡單粗暴的堆砌,而是有著極強的邏輯性和層次感。它從基礎的筆畫結構入手,逐步深入到字與字之間的連帶關係,再到整篇作品的行氣貫通。每一個字的拆解都極其詳盡,仿佛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耐心地將王羲之的書法秘訣娓娓道來。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用筆”二字的深入解讀。它不僅列舉瞭《十七帖》中的經典用筆範例,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比和分析,揭示瞭王羲之用筆的幾種核心方法,比如“逆鋒起筆,中鋒行筆,藏頭護尾”等等。這些理論性的闡述,並非空洞的學術說教,而是緊密結閤字帖中的具體筆畫,讓你在觀看的同時,就能産生強烈的共鳴。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一些古今名傢的臨習心得,這些來自一綫實踐的經驗,對於我們這些正在摸索階段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寶貴的財富,少走瞭許多不必要的彎路。
評分對於我們這些常年沉浸在古人法帖中的書法學子而言,一本優秀的碑帖,其重要性不亞於一位良師益友。《高校書法專業碑帖精選係列:王羲之十七帖》這本書,無疑是我近年來遇到的最好的“老師”。它在內容的選擇和編排上,都充滿瞭智慧。首先,對於《十七帖》的選擇,它充分考慮瞭高校專業學習的需要,既有代錶性的名篇,又有適閤細緻研究的細節。 我特彆贊賞書中對“墨法”的探討。王羲之的《十七帖》之所以能成為韆古名篇,除瞭筆法精妙之外,其墨色的變化也是一大看點。這本書通過對《十七帖》不同字、不同筆畫的墨色濃淡、枯濕進行細緻的分析,並配以放大圖,讓我們能清晰地看到墨色如何在紙上暈染,如何在行筆過程中産生枯筆、飛白等效果。這些對於我們理解和掌握用墨的技巧,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此外,書中還探討瞭《十七帖》的紙質、墨色對整體風格的影響,這些深入的學術研究,讓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越瞭一本單純的臨摹帖。
評分作為一名身處高校書法專業,每天與筆墨為伴的學生,我認為一本好的碑帖,其價值遠不止於提供字帖本身。它應該包含更深層次的學術研究、理論指導以及實踐參考。《高校書法專業碑帖精選係列:王羲之十七帖》這本書,恰恰在這幾個方麵都做得非常齣色,令人稱贊。首先,它在“筆法”這一核心問題上的處理,是極其細緻的。書中通過對《十七帖》中關鍵性筆畫的放大和多角度展示,清晰地展現瞭王羲之如何運用頓、挫、轉、摺等技法,以及筆尖在紙上的運行軌跡。 更重要的是,書中並沒有止步於“如何寫”,而是深入探討瞭“為何這樣寫”。它結閤瞭古代書法理論,如“中鋒用筆”、“藏鋒逆入”、“順鋒齣鋒”等概念,並將其有機地融入到對《十七帖》具體字的分析中。這讓我們不僅能模仿形,更能理解其內在的邏輯和哲學。此外,書中還收錄瞭對《十七帖》不同版本的比較分析,以及其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和影響,這些學術性的內容,極大地拓寬瞭我們的視野,讓我們對王羲之其人及其作品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在我個人的書法學習曆程中,《十七帖》一直是一個繞不開的高峰。而《高校書法專業碑帖精選係列:王羲之十七帖》這本書,則是我攀登這座高峰的得力助手。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其對《十七帖》的“動態”呈現。過去很多碑帖,呈現齣來的都是靜態的字,而這本書則試圖還原王羲之書寫的動態過程。 它通過一些圖示和文字描述,來模擬筆畫的起承轉閤,字的筆勢連貫。例如,在講解一個字的結體時,它會用箭頭指示筆畫的走嚮,用虛綫錶示筆畫之間的聯係,甚至還會通過一些簡略的動畫原理來解釋筆勢的流動。這種“動態”的解析方式,對於我們理解書法的“氣韻生動”有著非凡的意義。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王羲之筆下的力量感和速度感。而且,書中還收錄瞭一些與《十七帖》相關聯的書法作品,比如《喪亂帖》、《姨母帖》等,通過比較,讓我們能更全麵地理解王羲之在不同情境下的創作特點。
評分作為一名多年來深耕於書法藝術的學生,我接觸過無數的碑帖,但《高校書法專業碑帖精選係列:王羲之十七帖》這本書,無疑是我近些年購書中最令我感到驚喜和滿意的一本。首先,從書的裝幀設計上,就透著一股沉靜而又專業的格調,不是那種花裏鬍哨的商業氣息,而是內斂而厚重,與王羲之“書聖”的地位相得益彰。翻開書頁,紙張的質感非常好,厚實且帶有一定的韌性,即使是反復臨摹,也不易損傷,這對於我們這些需要經常在紙上揮灑筆墨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 內容方麵,本書對《十七帖》的選取的呈現方式,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它並沒有簡單地將原帖影印齣來,而是花瞭極大的心思在字體的考釋和解析上。每一字的單字釋文,都清晰明瞭,並且輔以不同角度的放大,讓你能細緻入微地觀察到王羲之用筆的微妙之處,比如起筆的提按,行筆的疾徐,收筆的藏露,以及墨色的濃淡枯濕變化。這對於初學者來說,可以避免走彎路,對於進階者,也能從中獲得新的啓發。更難得的是,書中還收錄瞭一些與《十七帖》相關的曆史背景、創作動機的探討,以及曆代名傢對《十七帖》的品評,這些內容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作品的理解深度,讓它不再僅僅是一堆橫竪撇捺的組閤,而是承載著豐富情感和思想的藝術瑰寶。
評分作為一名書法專業的學生,我對碑帖的認知,已經從最初的“看熱鬧”發展到瞭“看門道”。《高校書法專業碑帖精選係列:王羲之十七帖》這本書,正是後者中的佼佼者。它不僅提供瞭高質量的《十七帖》影印,更重要的是,它在“章法”的解讀上,做到瞭齣類拔萃。在我看來,很多碑帖在章法的講解上都比較薄弱,往往隻是簡單地呈現,而這本書則深入剖析瞭《十七帖》的整體布局。 它通過分析《十七帖》中行與行之間的呼應、字與字之間的顧盼、以及整個作品的視覺動綫,來揭示王羲之是如何做到“計白守黑”,如何通過空間的疏密對比來營造齣作品的節奏感和韻律感。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字間空隙”的論述,它解釋瞭為什麼《十七帖》的留白部分並非“空白”,而是充滿瞭“氣韻”。這些對於我們寫作時,如何處理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關係,有著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