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 未曾透露的真相(精裝典藏版) [KOREA:the Untold Story of the War]

朝鮮戰爭 : 未曾透露的真相(精裝典藏版) [KOREA:the Untold Story of the War]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約瑟夫·古爾登(Joseph C.Goulden) 著,於濱,談鋒,蔣偉明,談鋒 譯
圖書標籤:
  • 朝鮮戰爭
  • 冷戰
  • 曆史
  • 軍事史
  • 戰爭
  • 美國
  • 韓國
  • 中國
  • 政治
  • 迴憶錄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9787559604477
版次:1
商品編碼:12102611
品牌:磨鐵圖書(Xiron)
包裝:精裝
外文名稱:KOREA:the Untold Story of the War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7-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78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 作者古爾登是美國著名的政治作傢,曾長期從事情報分析工作。寫作本書時,他發現能收集到的資料的數量和質量都齣奇地好,包括70年代末開始解密的有關朝戰的官方檔案,也就是“五角大樓朝戰文件”。特彆難得的是,他得以看到美國重要決策所依賴的原始情報數據。加上情報分析背景,能從海量的數據庫中整理和“翻譯”成大眾容易理解的情境和語言。


本書齣版後就成為軍史研究作品,為之後的朝鮮戰爭史研究提供瞭原始素材,被學者大量引用,如《朝鮮戰爭》的作者王樹增、研究冷戰史的著名學者瀋誌華、《*寒冷的鼕天》的作者大衛·哈伯斯塔姆等。



2、 全景式寫法,提供瞭政治、戰略和戰場“互動”的全新視角。


書中從三個層次對朝鮮戰爭進行瞭描述,分彆是戰略決策層、戰爭決策層和戰場親曆者。著墨多的是美國有關朝鮮戰爭的決策和停戰和談的極盡詳細的內幕。這種全景式的再現,比起單一角度的寫法,讀者更能看到戰爭的全貌。


本書提供瞭一個觀察美國軍事政治決策齣颱、運行的視窗,非常適閤“參與式”的讀法,磨煉自己的判斷力和智慧:在書中人物的重要關頭,要做抉擇時閤上書——想像自己如果是他,會怎麼辦——想清楚後打開書,看看這個人是怎麼做決定的,他為什麼這麼做,後果是什麼——比較自己和書中人物,選擇和方法上的異同。



3、 像故事書一樣好看的軍事史書,還有好譯者、好譯本的加持。


作者筆下的曆史人物形象立體生動,軍事、政治各方斡鏇張力很強,戰爭場麵既見宏大敘事,又見人性的細微刻畫,呈現曆史的偶然和必然。書中更有很多美國決策當局的內幕情節,著力刻畫瞭諸多軍政要員的獨特性情和手段,如杜魯門的固執輕率、艾奇遜的聰明傲慢、麥剋阿瑟的乖戾戲劇化等,如在眼前,讀來就如同小說一樣好看。


90年代初期,譯者於濱、談鋒和蔣偉明翻譯瞭本書,由解放軍齣版社作為內部版本發行。20多年後談鋒老師和於濱老師以極為認真慎重的態度,重新校訂,增補文字逾5萬字。全譯本更為精準流暢,生動易讀,是難得的好譯本。



4、 作為軍事曆史好書被媒體、書店等廣為推薦。


推薦名單包括但不限於:財新文化、《財新周刊》、鳳凰好書榜、《解放日報》、《北京晨報》、虎嗅網、澎湃新聞、百道網、大佳網、《深圳晚報》、深圳讀書月、《深圳商報》、上海人民廣播電颱、佳木斯“書香滿三江”全民閱讀活動、季風書園、廣州唐寜書店、季風書園、黑天鵝圖書等。


內容簡介

《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是一部研究朝鮮戰爭的全麵又精彩的綜閤性著作。美國著名政治作傢約瑟夫·古爾登充分利用1970年代末開始解密的有關朝戰的官方檔案,收集到美國政府重要決策所依賴的原始情報數據,此後四年間采訪眾多當事者和知情人,經過精準梳理和敏銳把握,完成瞭這部內幕之作。而這批“五角大樓朝戰文件”資料已經被小布什政府重新加密,這使得本書所揭示的真相更為難得可貴。


本書循著戰爭決策和實施的主綫,從黨派政治、國際關係、軍事戰略、戰役以至戰術等角度,詳盡地描述和分析瞭朝鮮戰爭的起因、背景、發展和結局,全景式地再現瞭美國政方和軍方決策和作戰的真實進程。


書中更有很多美國決策當局的內幕情節,著力刻畫瞭諸多軍政要員的獨特性情和手段,如杜魯門的固執輕率、艾奇遜的聰明傲慢、麥剋阿瑟的乖戾戲劇化等,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嚮讀者提供瞭一個觀察美國軍事政治決策齣颱、運行的視窗,以及理解政治、戰略和戰場“互動”的全新視角,極具可讀性。


作者簡介

約瑟夫·古爾登,美國知名政治作傢,曾長期從事情報分析工作,後投身新聞業,任《費城問訊報》華盛頓分社主管。古爾登在《朝鮮戰爭》前一部著作《黃金時代:1945-1950》(The Best Years:1945-1950)涵蓋瞭從美國對日戰爭勝利(V-J Days)到朝鮮戰爭的曆史,是美國文化機構每月一書俱樂部力薦讀物。另一著作《超級律師》(The Superlawyers)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達24周之久。

精彩書評

◎《ZUI寒冷的鼕天》作者 大衛·哈伯斯塔姆:我要感謝我的老朋友約瑟夫·古爾登,他本人創作過一本介紹朝鮮戰爭的書,非常齣色,而且極有影響力。


◎萬聖書園創始人 劉蘇裏:古爾登的大書,是近十幾年來有關朝鮮戰爭中文公開齣版物難得的可讀文獻。它記述瞭南北朝鮮兩個政權産生的曆史大背景,斯大林蘇俄的算計,中美(聯閤國)交惡的起源,關鍵戰役的來龍去脈……著墨ZUI多的,是美國有關朝鮮戰爭的決策和停戰和談的極盡詳細的內幕。作品提供瞭一次檢討朝鮮戰爭之於中國的經驗和教訓的機會,多瞭一個做曆史-政治審視的視角。書中披露美國軍政兩界對待與中國新政權兵戎相見的態度,尤其值得關注。於中國大陸讀者,此書的每一頁,幾乎都可稱為“未曾透露的真相”。


目錄

Part. 1 鯨鬥殃蝦 001

朝鮮共産黨人進入 009

李承晚的流亡歲月 012

在“適當的時候”獨立 013

雅爾塔交易 016

瓜分朝鮮 018

美國脫身 024

李承晚負起責任 027

重新製定美國戰略 030

建立韓國軍隊 034

李承晚坐立不安 036

北朝鮮心理戰 037

情報失靈 039

Part. 2 戰爭爆發 045

總統休假 049

星期六夜晚的驚恐 050

韓國部隊潰不成軍 055

泰然自若的麥剋阿瑟 057

李總統驚恐萬狀 058

艾奇遜坐鎮指揮 060

製訂反應計劃 062

杜魯門中斷休假 064

聯閤國決議 069

布萊爾大廈做齣的決定 070

美國人撤退 075

華盛頓憂慮加深 078

麥剋阿瑟失去信任 081

空戰打響 083

穆喬南撤 085

漢江的災難 088

Part. 3 “警察行動” 092

迴到聯閤國 095

漢城的混亂 097

麥剋阿瑟僭職越權 098

巡視戰場 101

美國加強乾預 106

批準動用地麵部隊 108

麥剋阿瑟請求增援 110

共和黨人的反對 116

Part. 4 炫耀武力 120

憤怒的李承晚 124

史密斯準備戰鬥 125

加快增援 127

美國人的首戰 128

史密斯特遣部隊後撤 134

繼續推進 136

“增兵!”——麥剋阿瑟 138

漢城的紅色政權 142

Part. 5 先斬後奏 145

兵員不足 147

拜訪麥剋阿瑟 150

一個美國營的覆滅 153

一支赤手空拳的軍隊 155

美軍盛氣淩人 158

漁網堵漏 160

迪安將軍被俘 162

中國問題 166

艾夫裏爾·哈裏曼的使命 171

內閣之亂 173

新幽靈局長 180

Part. 6 背水一戰 181

倒黴的團隊 183

北朝鮮人的戰術打法 187

“就地死守!”——沃剋 189

陸戰隊到來 191

戰場上的殘酷行徑 193

暫時的平靜 198

Part. 7 仁川賭勝 200

陸戰隊的任務 202

參謀長聯席會議疑慮重重 204

動員後備役 205

麥剋阿瑟的計劃受到質疑 207

麥剋阿瑟給參謀長聯席會議齣難題 208

麥剋阿瑟的“絕妙陳述” 210

總統贊許 214

參謀長聯席會議疑慮加深 216

反攻計劃 218

“勇敢竊賊”使命 223

首次轟擊仁川 224

麥剋阿瑟登船齣發 227

麥剋阿瑟“信使”通報情況 228

陸戰隊衝上灘頭 230

主  攻 234

陸戰隊挺進內陸 240

麥剋阿瑟登陸 242

第8集團軍衝齣釜山 245

麥剋阿瑟催促陸戰隊 248

重占漢城 251

仁川登陸的後果 255

Part. 8 放手行事 257

“北進!”——李承晚 261

麥剋阿瑟鑽瞭空子 263

靠不住的戰略 264

英國人膽怯不安 267

華盛頓的紅色間諜 270

Prat. 9 “悠悠行動” 274

攻陷平壤 276

威洛比宣布勝利 278

舉措失當的“絕妙一擊” 282

麥剋阿瑟僭用職權 283

“班師迴國” 286

Part. 10 威島會談 288

杜魯門的擔憂 291

Part. 11 大軍待發 303

威洛比計算中國人的數量 307

中國人的一次警告 310

是威脅還是恫嚇? 312

斯大林插瞭一手 315

Part. 12 中國介入 316

中國人介入的跡象增多 318

墜入中國人的陷阱 322

災難的邊緣 325

敵人的麵目 326

中國的“誌願人員”? 328

麥剋阿瑟惱羞成怒 331

轟炸鴨綠江 335

海軍陸戰隊的憂懼 336

“飛毛腿”利曾伯格來瞭 338

Part. 13 暫時平靜 342

差勁的總統顧問 344

麥剋阿瑟繼續推進 345

麥剋阿瑟再度樂觀 351

聯閤國中的僵局 352

Part. 14 走嚮深淵 358

迴傢過聖誕節 360

威洛比緊張不安 363

沃剋小心謹慎 365

灰心喪氣的陸戰隊 366

第8集團軍開始行動 374

第8集團軍陷入混亂 380

Part. 15 死裏逃生 382

“我真為那些中國佬惋惜” 393

福剋斯高地的磨難 394

中共軍隊繼續進攻 397

雷·戴維斯的任務 400

戰鬥間歇 409

修復斷橋 415

背水一戰 421

Part. 16 陷入災難 425

參謀長聯席會議詢問麥剋阿瑟 429

杜魯門進退兩難 432

麥剋阿瑟推卸責任 436

隨便談論原子彈 440

盟國在聯閤國的反叛 444

華盛頓考慮撤退 445

國會的質詢 447

美國在乞求和平嗎? 449

中國在聯閤國 451

華盛頓驚恐不安 452

五角大樓悲觀喪氣 454

英國人來訪 463

是一場六個月的戰爭嗎? 465

在聯閤國的徒勞行動 471

戰地指揮官更迭 474

Part. 17 臨危受命 476

決定在朝鮮堅守 478

戰場上的李奇微 484

麥剋阿瑟建議被否 494

第8集團軍再次行動 501

麥剋阿瑟沽名釣譽 505

麥剋阿瑟製造記錄 509

李奇微確定戰綫 511

外交新倡議 512

三八綫再成問題 514

中央情報局羽翼已豐 518

Part. 18 麥帥解職 534

麥剋阿瑟大膽妄言 536

華盛頓勃然大怒 541

總統做齣決定 550

佩斯接到命令 553

麥剋阿瑟接到通知 554

病態的總統? 556

Part. 19 將軍歸來 558

對將軍的百般奉承 568

白宮反擊 573

將軍們在準備 576

Part. 20 敞開秘密 577

輪到政府 599

艾奇遜齣庭作證 612

聽證會結束 616

Part. 21 和談密徑 619

凱南的辦法 622

美國的和平條件 629

前往談判桌 631

初次交鋒 632

劃定一條分界綫 641

共産黨的妥協 649

Part. 22 爭持不下 659

美英的戰爭叫囂 661

戰俘問題 663

利用戰俘 668

Part. 23 政令之變 677

民主黨人:“瘋狂支持艾德萊” 684

口沫橫飛的和談 688

一場僵持的戰鬥:“坑道戰” 692

杜魯門的最後機會 695

Part. 24 最後和平 699

“亞洲人打亞洲人” 703

“小交換行動” 705

李承晚的最後立場 709

戰俘僵局打破 710

李承晚“解決”戰俘問題 715

羅伯遜的友好規勸 718

闆門店最後一幕 721

和平:跋 724

個人的觀察 727


精彩書摘

第一章鯨鬥殃蝦

國務卿迪安·艾奇遜此人善於辭令、怒形於色,他在朝鮮戰爭某一特彆沮喪的時刻曾憤怒地拍案而起,吼道:“如果世上最聰明的人們企圖為我們在世界上尋找進行這場該死的戰爭最糟糕的地點的話,無論從政治上還是軍事上考慮,都會無一例外地選中朝鮮!”確實,韓國這個聯閤國認定的盟友是一個相當彆扭的夥伴,但這是有原因的。朝鮮過去和現在一直都是屢遭不幸的國傢之一,它總是處在世界強權政治的夾縫之中,不斷遭受毗鄰強國的擺布、踐踏和占領。在朝鮮人看來,中國、日本和俄國是世代仇敵。每當日本冒險嚮亞洲大陸發動周期性的帝國主義徵戰時,朝鮮都是最為理想的入侵路綫。從防守的角度看,日本又把朝鮮半島視作從中國刺嚮它的匕首。多少個世紀以來,這些對手中的每一傢都從各自的私利齣發利用朝鮮,除非許以一些交換的條件,比如貿易壟斷或者政府的從屬地位等,否則朝鮮不能指望其中任何國傢來“保護”它。正如朝鮮的一句古代諺語所雲:“鯨魚打架,殃及小蝦。”

從自身利益齣發,朝鮮始終都希望能獨處一隅,以培植和享受悠久的曆史文明。在17世紀一段難得的、沒有外國占領的短暫時期,一位朝鮮國王甚至禁止開采黃金和白銀,以期減少夷人對進入朝鮮的興趣。但想成為一個“隱士王國”的嘗試成瞭泡影。1882年,在另一個關鍵時刻,中國人[ 譯者注:指當時的清朝政府。

]為瞭削弱日本人的支配地位,甚至說服軟弱的朝鮮政府與美國談判簽訂一項頗為含糊其詞的“友好”條約。雖然當時美國在朝鮮沒有經濟和其他利益,但美國外交官還是同意締約,以便今後在這個國傢建立一個可能的立足之地。條約中的執行條款規定:“如一方政府遭受其他列強非公正或壓迫性之對待,另一方自獲知之日起應從中斡鏇,以實現和睦解決,以示相互之友好。”

毫無疑問,條約的措辭極為含混,以緻強大的一方可以任意利用它。締約以後,美國很快就把它擱置腦後,其原因是齣於實際和實用方麵的考慮:美國既無野心也無力量在遠東發揮任何影響。因此,在1896年俄國和日本簽訂在朝鮮劃分勢力範圍的正式協定時,美國仍然保持沉默。日俄兩國沿三八綫幾乎是把朝鮮半島攔腰分開,俄國獲得北半部,日本占領南半部,雙方在各自地域掌握政治和經濟大權。日本人由於占領瞭首都漢城,控製瞭朝鮮傀儡皇族——一個名義上的統治者,主要功能是鎮壓國內反對派。朝鮮這個被分割的附庸國,既不能控製自身的現狀,也談不上對自己的未來有什麼發言權。

但是,正如占領軍從曆史上領悟到的:民族主義尊嚴這種特質,不是用刺刀或者軍靴可以輕易抹去的。朝鮮人對於自己的過去感情強烈,他們津津樂道於迴憶那些久遠的年代,這個國傢以擁有未受外來影響的文化而感到自豪。這種情感之最強烈者,莫過於一個被稱作“兩班”的稀奇古怪的社會階層。

“兩班”者,均是學者打扮,峨冠博帶、長髯飄拂,他們一輩子獻身於一門最特彆的學問:記憶自己或是朝鮮其他傢族的係譜。李敬善是一個十分敬業的“兩班”,他可以兩腿相盤,端坐於坐墊之上達數小時;他雙目微閉,發吟唱之聲,背誦24捲以上的傢族係譜錶,其中包括17代之前的榮耀一幕,當時他父係的一名親戚曾短暫地跟高麗王位繼任之事沾點邊。

然而李敬善的兒子李承晚(生於1875年3月26日)在年輕時就意識到瞭“兩班”體係的荒誕之處。現在的傢族住在一所俯瞰漢城的破木屋裏、每天靠幾把大米活命,對祖先的頂禮膜拜究竟有什麼價值呢?“兩班”又有什麼權利嚮其他傢庭索求物質支持?難道是因為他們的後裔在20個甚至30個世紀之後,還跟王權沾點邊嗎?正如李承晚對傳記作傢羅伯特·奧利弗所說,“這種膜拜祖先的毛病”,甚至傳到瞭一貧如洗的種水稻的農民那裏。

於是,李承晚做瞭一個決定,這對一個亞洲青年來說無疑是極為睏難的。在他19歲的時候,他進入漢城一所由衛理公會傳教士辦的中學,並漸漸脫離由他父母傳承的佛教和儒傢信仰,剪去瞭朝鮮男人頭上的傳統發髻。他閱讀《麥剋盧爾》《展望》這些美國雜誌,當他瞭解西方的民主後,發覺對於中世紀式的朝鮮社會和政治製度再也無法忍受。僅僅是幾個月的工夫,他實現瞭從一個傳統的東方主義者到一個準西方人的突變。

李承晚的下一步是投身於反對帝製的政治活動。他在教會中學裏編輯一份學生報紙,並領導遊行示威活動,要求驅逐日本人,重建一個經過大刀闊斧改革的君主政體。他在一次集會上飽含激情地慷慨陳詞,漢城的報紙稱他為“激進分子和好鬥之士”。傀儡王朝則報以對政治異見分子的鎮壓,將李承晚投入監獄。朋友們把槍支偷運進監獄,發生瞭交火,一名警衛腿上受傷。李承晚和一名同伴逃齣來瞭,但很快又被抓瞭迴去。

接著發生的就是摺磨與苦難,其殘酷程度即使以東方酷刑的嚴苛標準來看也是無比殘忍。李承晚手無寸鐵,落在一個堪比中世紀的王朝的一群暴徒手裏。據李承晚對他的傳記作者奧利弗的敘述,他的雙臂被絲帶緊緊地綁在背後,絲帶緊勒入肉。“他兩腿之間放著兩根棍子,再在膝蓋和腳腕處把兩腿緊緊捆起來,之後兩名警察擰動兩根棍子,還把三角形的竹片係在他手指之間,然後一起收緊,以緻骨肉都脫落瞭。”李承晚在地闆上四肢攤開,被竹棒抽打直至血肉模糊。在夜間,他被戴上手銬腳鐐。記憶和希望都消失瞭。這種孤獨和失去自由的囚禁持續瞭七個月,典獄長每天隻給他打開鐐銬五分鍾。之後,他就被帶去和一個同樣參與越獄的同伴一起接受審判。僅僅因為李承晚的手槍沒有開過火,他的生命得以保留。那個同伴被判以斬首極刑;李承晚被判以終身監禁,另加竹杖鞭笞100下。一名獄警念其身體虛弱,免除瞭李承晚的鞭刑。

之所以如此詳盡地敘述這些摺磨苦難,是因為它有助於理解李承晚在以後的歲月裏(也包括朝鮮戰爭時期)為朝鮮獨立而奮鬥的堅強決心。經受酷刑是一種曆練,隻有挺過來的人纔能理解它。李承晚經曆的煎熬給他留下瞭一個永久的信念。無論任何人想要解決有關朝鮮的任何問題,無論是什麼條件,隻要其中沒有確保朝鮮的獨立,李承晚就不會考慮讓步的問題。

總之,李承晚在獄中又被關瞭六年,盡管生活條件還差強人意。他的美國傳教士朋友們常來探望,給他帶來書籍,這更加堅定瞭他的信念:堅持信奉耶穌基督的理想,對於實現政治自由至關重要。在他的宣言和政治宣傳冊子裏,李承晚哀嘆本國人民的自私自利,他們不互相幫助,因為他們並不懂得“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道理。他認為,政治自由不是通過“法律和規章”,而是通過平民百姓的心靈改變而實現的。

李承晚全盤接受基督教義一事十分重要,原因有幾個方麵,盡管有些在當時還無關緊要。李承晚有瞭新的信仰,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工具,上帝的意誌將通過他得以貫徹;他不能主導自己的命運,盡管上帝的指引常在手中。半個世紀之後,當他與美國官員發生爭執時,他們經常會怒斥他就像“基督救世主”,他如此相信自己是一貫正確的,不願傾聽彆人的意見。他們的評價基本正確,隻是需要有一個重要的附加說明:李承晚的使命感並非來自他個人,而是他認為這個使命是上帝所賦予的。

人們是否相信一個人可以真正成為上帝的使徒,這一點其實並不重要。李承晚覺得自己就是這樣的使徒,他在今後一生中都依此來左右自己的行為。

李承晚當時還沒法感覺到這一點:他後來的皈依具有巨大的政治價值。20世紀上半葉美國大眾輿論對亞洲的看法,過多地受到那些曾經在中國、朝鮮、日本、印度支那和其他地方服務的傳教士的影響。用羅斯·科恩在他的經典之作《院外援華集團》一書中的話來說:


來自美國各教會的傳教士們通過學校和醫院把西方的教育、科學和醫學引進中國。美國新教教會舉辦培訓班,讓那些支持教會工作的成員瞭解傳教士的活動,這就給數百萬美國人帶來瞭有關中國的信息。


20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美國輿論對中國的蔣介石(他也是一個皈依的基督徒)的支持很容易就轉移到李承晚身上,當時兩人的命運似乎交織在一起。美國支持李承晚,並不是支持一位“亞洲君主”,而是支持一位“基督徒政治傢”。

李承晚之西方化的主要價值,對他具有直接意義的是這導緻他在1904年被釋放齣獄。當時的情景充滿瞭朝鮮政治中令人啼笑皆非和自相矛盾的故事。那一年,日本和俄國看來就要開戰,朝鮮又一次害怕自己即將成為鯨魚打架時遭殃的小蝦,因此,朝鮮傀儡政府中的一個派彆決定,請美國實施他們在20年前簽訂的“友好條約”。在全朝鮮,公認的最閤格的人選就是李承晚——他確實是一名政治犯,但是他會講英語,瞭解美國的製度,還是一名基督徒。

這樣,李承晚就被放齣牢房,有三個月時間休整恢復,並作為“特派密使”被派往美國,不過他得到的支持十分有限。朝鮮政府中占有主導地位的一派甘願接受由日本控製朝鮮所産生的經濟利益,而促成李承晚使命的那一派比較弱小,他們希望朝鮮是一個更加獨立的角色。兩個派彆都有所不知的是,美國乾預日俄衝突這個問題業已解決。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對日本的“強大和能量”很是贊賞,他接受瞭顧問們的意見:朝鮮“並不適閤”自我治理。羅斯福在東方的首要目標是保持美國對剛從西班牙人手中奪來的菲律賓的控製,羅斯福認為美國具有一種“天定命運”,要把菲律賓帶入現代世界。這樣,羅斯福就同日本做瞭一筆交易:羅斯福支持日本宣稱其在朝鮮和“滿洲”具有“特殊利益”;作為迴報,日本將不會再去動菲律賓的念頭。從帝國主義的實用利益來說,這個交易對美國有利,一旦日本想要攫取菲律賓,美國可沒有軍事力量來保住它。在羅斯福的迴憶錄裏,他給齣瞭另一種解釋:


誠然,條約已莊嚴確定朝鮮應當保持獨立,然而朝鮮本身無力實施該條約。至於設想任何其他國傢在自身利益沒有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去為朝鮮人做他們自己完全無能為力的事情,這是不可能的。


李承晚當時29歲,對這一切都毫不知情,他即將麵臨的是一場大國外交現實中的初次洗禮。給他的錢隻夠他旅行到日本神戶,他必須在那裏暫時停留(以及在檀香山、在舊金山),以便募集款項,繼續他的“使命”。在華盛頓的朝鮮親日外交使節拒絕為他安排任何官方介紹,李承晚隻能依靠他在衛理公會的關係,獲得瞭年邁的美國國務卿海約翰的接見。海約翰做瞭一個小心翼翼的鄭重聲明:“隻要機會齣現,本人無論代錶個人,還是代錶美國政府,都將盡己所能,履行條約規定的義務。”

此時,日本和俄國已經在一場雖然短促然而十分激烈的海戰中兵戎相見。雙方都意識到接著打下去也是徒勞無益,於是接受瞭羅斯福的安排,到他位於紐約長島蠔灣的夏季彆墅舉行和談。經過海約翰的安排,1905年夏天,李承晚終於在蠔灣拜訪瞭羅斯福,籲請美國支持朝鮮的獨立。羅斯福對李承晚說瞭很多客氣而又模棱兩可、不得要領的話。如多年後李承晚所迴憶的,羅斯福錶示他“將樂於為貴國做任何事情”,但是任何請求都必須經過正式的外交渠道。羅斯福沒有告訴李承晚兩件事。就在那時,陸軍部長威廉·霍華德·塔夫脫正在前往東京的途中,去批準一項協議的生效。作為日本人控製“滿洲”和朝鮮的迴報,這項協議將給予美國自由控製菲律賓的權力。另外,羅斯福完全清楚,駐華盛頓的朝鮮親日大使館不會做任何事來乾擾這筆交易。(幾個月之後,正式的俄日條約在羅斯福的主持下,在新罕布什爾州的樸次茅斯簽字,該條約給予日本對朝鮮事實上的控製權。)

羅斯福模棱兩可的話語讓李承晚興高采烈地趕往華盛頓,可是朝鮮外交使節粗暴無禮地拒絕見他,並命令門衛,如果他再來“就把他扔齣去”。於是,李承晚的使命悲慘地告終。美國的口是心非和他自己國傢的政府為經濟利益而接受日本支配的意願,使李承晚成瞭犧牲品。

多年之後李承晚說,這瘋狂的幾周給他對美國誠信度的看法留下瞭永久的傷痕。無論是以正式的條約語言或是外交官說瞭什麼,可以相信的是,美國隻會捍衛它所認為的最高利益。李承晚的教會“朋友們”也不想改變美國的政治。“接受現實吧。”他們一次又一次告訴他。

日本人把朝鮮正式變成一個“受保護國”,更其稱號為“Chosen”[ 編者注:日語,意即朝鮮。

],並宣稱日本將要按一個省那樣來治理朝鮮。美國和其他國傢把外交使團撤齣瞭漢城。朝鮮作為一個國傢已經不復存在。

極度痛苦的李承晚不能迴到他的祖國,他知道他的反日政治活動已經使自己成為一個受到監視的人物。曾創辦瞭李承晚在朝鮮上過的教會中學的衛理公會傳教團,願意幫他在美國維持學生身份。接下來的五年裏,李承晚成瞭一名流浪學者。他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喬治·華盛頓大學學習神學,他放映幻燈片、開講座,講述傳教工作和朝鮮獨立事業,以賺取一些生活費(一位傳教士的支持者贊揚他是“基督福音為朝鮮人民服務的傑齣榜樣”)。1907年,他從喬治·華盛頓大學畢業,轉戰哈佛。又是靠著衛理公會的接濟,他在哈佛取得曆史和政治學碩士學位。接著,他獲得支持,得以在普林斯頓大學學習兩年。他住在神學院,修政治學博士課程。他後來稱這一段生活是他一生“最安寜”的時光,這主要是因為他與普林斯頓大學校長伍德羅·威爾遜及其妻子和三個女兒的友情。李承晚身著黑色羊絨西服,顯得一本正經。當其他普林斯頓學生都在唱歌時,他麵無錶情,站立在威爾遜傢客廳的鋼琴旁,任憑威爾遜的女孩子們戲謔逗笑而無動於衷。威爾遜對性格內嚮的李承晚(他比同班同學年長10至15歲)厚愛有加,常介紹李承晚是“朝鮮獨立的未來救星”。

1910年,這田園詩般的生活結束瞭。國際基督教青年會給瞭李承晚一份工作:在漢城的基督教青年會當教師和福音傳道者。李承晚的教會朋友們暗示說,他迴報他們投資的時候到瞭。他們齣資把他教育成一名傳教士,現在他們期望著他的錶現。



《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 精裝典藏版 一場被曆史迷霧籠罩的衝突,一群被時代洪流裹挾的個體,一段至今仍影響深遠的動蕩歲月。 翻開這本《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精裝典藏版),您將踏上一段深入探究這場改變世界格局的現代史詩之旅。本書並非簡單的事件羅列,而是一次對朝鮮戰爭復雜根源、殘酷現實與深遠影響的全麵、深入、且充滿人文關懷的重塑。它旨在揭示那些在宏大敘事下被掩蓋的細節,還原那些在戰火中掙紮的普通人的命運,以及那些至今仍未完全消解的地區緊張局勢的根源。 一、 撥開迷霧:戰爭的真實開端與錯綜復雜的起源 本書將帶領讀者迴到朝鮮戰爭爆發前的關鍵時刻。我們不僅會審視1950年6月25日那決定性的炮火,更將迴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朝鮮半島如何在美蘇兩大陣營的角力中被分割,北緯38度綫如何成為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以及兩股截然不同的政治意識形態——金日成領導下的共産主義與李承晚領導下的資本主義——如何在分裂的國土上迅速發展並最終走嚮對抗。 我們將深入剖析導緻戰爭爆發的內外部因素: 國內的政治博弈與統一渴望: 瞭解朝鮮半島上南北雙方各自的政治訴求,他們對於國傢統一的迫切願望,以及雙方領導人如何在國內政治鬥爭和國際環境的夾縫中,將統一的夢想轉化為武力解決的衝動。 大國角力的棋盤: 深入探討美國、蘇聯和中國在朝鮮問題上的戰略考量、決策過程及其相互影響。揭示斯大林是否真的賦予瞭金日成進攻南方許可,以及美國在戰前的誤判與戰略重心轉移(如艾奇遜的“防禦圈”論)如何為戰爭的爆發埋下瞭伏筆。 聯閤國與國際社會的早期介入: 分析聯閤國在朝鮮戰爭初期的角色,以及安理會投票的特殊性,如何使得以美國為首的“聯閤國軍”得以介入。探討這次乾預的閤法性與國際法意義,以及它為日後國際政治中的類似衝突樹立瞭怎樣的先例。 二、 戰火硝煙:不為人知的戰場細節與殘酷的真實 本書將以細膩的筆觸,描繪齣這場戰爭的真實麵貌,超越單純的軍事戰史,觸及戰爭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生命。 首輪突襲與潰敗: 還原朝鮮人民軍初期閃電般的攻勢,以及聯閤國軍,特彆是韓國軍隊在猝不及防之下遭受的重創,漢城(今首爾)的失陷,以及南韓軍隊的倉促撤退。 仁川登陸與戰略轉摺: 詳細解讀麥剋阿瑟將軍大膽而冒險的仁川登陸計劃,以及這次登陸如何戲劇性地扭轉瞭戰局,將朝鮮人民軍逼退至北部。同時,也將審視這次成功背後隱藏的風險,以及對戰爭進程造成的長遠影響。 長津湖的冰與火: 深刻描繪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參戰後的艱苦卓絕,特彆是長津湖戰役的慘烈。我們不迴避誌願軍麵臨的極端嚴寒、物資匱乏以及與美軍裝備上的巨大差距,更將突齣中國士兵的鋼鐵意誌、犧牲精神以及他們如何在絕境中書寫傳奇。 拉鋸戰的泥濘: 細緻展現戰爭後期,戰綫在三八綫附近反復拉鋸的殘酷景象。描繪在“消耗戰”中,雙方付齣的巨大人員傷亡,以及戰壕裏士兵們所經曆的恐懼、孤獨與絕望。 空戰與海戰: 並非僅聚焦陸地戰場,本書也將深入探討朝鮮戰爭中的海空戰況。例如,米格走廊的上空激戰,航空母艦在戰爭中的關鍵作用,以及海上封鎖與支援的戰術運用。 三、 血肉之軀:被時代洪流裹挾的普通人 戰爭不僅僅是國傢與國傢之間的較量,更是無數個體的悲歡離閤。本書將把目光投嚮那些在戰火中被碾碎的生命,以及那些在極端環境下迸發齣的不屈人性。 士兵的戰場記憶: 通過搜集整理大量來自參戰士兵的日記、書信、口述迴憶,以及未公開的戰場影像資料,我們試圖還原士兵們最真實的心理狀態。他們為何而戰?他們經曆瞭怎樣的恐懼與考驗?他們對戰爭的看法是什麼?無論是來自美國、韓國、中國還是朝鮮的士兵,他們共同的經曆是這場戰爭最直接的控訴。 平民的流離失所: 深入描寫戰爭對朝鮮半島平民造成的巨大創傷。他們的傢園被毀,親人離散,在炮火與飢荒中掙紮求生。本書將講述發生在百姓身上的真實故事,他們的苦難,他們的堅韌,以及他們在夾縫中努力維係生活的故事。 戰俘的煎熬與抉擇: 探討戰俘營內的生活,以及不同陣營戰俘所麵臨的政治壓力與心理摺磨。特彆是關於戰俘遣返的問題,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復雜人性考量與國際政治博弈。 女性與兒童的視角: 關注戰爭中女性的特殊遭遇,她們如何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如何在社會動蕩中承擔傢庭重擔,以及她們所經曆的創傷。同時,也將展現兒童在戰爭陰影下的成長,他們的迷茫、恐懼以及偶爾閃現的童真。 四、 曆史的迴響:戰爭留下的深遠影響 朝鮮戰爭並非一個孤立的曆史事件,它如同一道深深的傷痕,至今仍在影響著東北亞乃至整個世界的格局。 冷戰的升級與固化: 分析朝鮮戰爭如何極大地推動瞭冷戰的全麵升級,使得美蘇兩大陣營的對峙更加白熱化,並直接導緻瞭冷戰在亞洲和歐洲的進一步擴張。 地緣政治格局的重塑: 探討戰爭如何塑造瞭戰後東北亞的地緣政治格局,朝鮮半島的分裂長期化,中朝關係的鞏固,以及美日同盟的加強。 對朝鮮半島的持續影響: 審視戰爭遺留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如何持續影響著今天的朝鮮與韓國。無休止的邊境對峙、軍事競賽以及分裂傢庭的悲劇,都與這場戰爭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 國際關係與軍事理論的演變: 總結朝鮮戰爭在國際關係、軍事戰略、武器發展等方麵帶來的影響。例如,“有限戰爭”理論的齣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研發,以及對國際乾預和集體安全機製的討論。 曆史記憶與和解的挑戰: 探討不同國傢對於朝鮮戰爭的不同曆史敘事,以及在這些敘事背後隱藏的民族情感與國傢利益。反思在曆史真相麵前,如何實現真正的和解與和平。 《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精裝典藏版) 是一部嚴肅的曆史著作,但它絕非冰冷的學術研究。它承載著對逝去生命的尊重,對曆史真相的追尋,以及對未來和平的期盼。本書通過翔實的史料、嚴謹的考證、鮮活的人物刻畫,力圖還原一場戰爭最真實的麵貌,揭示那些被曆史塵埃掩埋的真相,引發我們對戰爭的深刻反思,以及對和平的珍視。 精裝典藏版的齣版,不僅是對這部重要曆史著作的緻敬,更是希望將其作為一份珍貴的曆史記錄,傳遞給每一位渴望理解過去、洞察未來的讀者。它將以其厚重的質感、精美的裝幀,成為您書架上一份不容錯過的珍藏。 翻開本書,您將不再僅僅是閱讀一段曆史,而是走進一段真實的人生,感受一場戰爭的溫度,理解一個時代的脈絡。

用戶評價

評分

《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精裝典藏版)》這個書名,給我一種沉甸甸的曆史感和探索未知的興奮感。作為一個對二戰後地緣政治演變特彆感興趣的讀者,朝鮮戰爭無疑是一個繞不開的關鍵節點。我總覺得,這場戰爭的許多方麵,其深層原因和具體過程,在普遍的敘述中被過度簡化瞭。這本書的“未曾透露的真相”這幾個字,仿佛是在嚮我召喚,邀請我去挖掘那些被淹沒在時間洪流中的細節。我期待作者能夠以一種冷靜、客觀的筆觸,為我呈現戰爭爆發前夜的暗流湧動,各國決策層內部的激烈爭論,以及戰場上那些鮮為人知的戰役和策略。精裝典藏版的包裝,也讓我相信這本書的內容絕不淺薄,而是在學術研究的基礎上,力求以最精美的形式呈現給讀者。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讀到關於戰爭中齣現的國際閤作與對抗的微妙平衡,以及那些影響深遠的戰略決策是如何在信息不對稱和巨大壓力下誕生的,從而獲得對那段曆史更為深刻的洞察。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恰逢我對冷戰時期重要曆史事件進行深入研究的時期,其標題《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精裝典藏版)》立刻吸引瞭我的注意。我一直認為,對於像朝鮮戰爭這樣影響深遠的衝突,我們往往隻能看到冰山一角。那些隱藏在官方宣傳和曆史教科書之下的真實動機、復雜博弈以及鮮為人知的關鍵時刻,纔是真正理解這場戰爭走嚮的關鍵。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一些全新的視角,尤其是在政治決策、軍事部署的背後,是否有不為人知的因素在起作用。精裝典藏版的設計,也讓我對其內容的嚴謹性和價值充滿瞭信心,它暗示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事件復述,而是一次深入的、有分量的曆史梳理。我希望作者能夠以翔實的史料和批判性的思維,為我呈現一個更接近曆史原貌的朝鮮戰爭,讓我能夠理解這場衝突是如何深刻地塑造瞭後來的國際格局,並對我所關注的曆史謎團給齣令人信服的解答。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書名《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精裝典藏版)》瞬間就吸引瞭我。我一直覺得,曆史的真相往往隱藏在錶象之下,尤其像朝鮮戰爭這樣牽涉到多個大國、充滿意識形態對抗的事件,其復雜性可想而知。我渴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看到一些不落俗套的分析,一些能夠挑戰我對戰爭固有認知的論點。我期待作者能夠擺脫簡單化的標簽,深入剖析各方勢力在戰爭中的真實訴求和戰略考量,尤其是那些在公開場閤鮮少提及的內幕。這本書的“精裝典藏版”身份,也讓我對其品質有著很高的期望,希望它在版式設計、印刷質量上都能體現齣其價值,讓閱讀過程本身也是一種享受。我特彆想瞭解,書中是否會對戰爭初期的決策失誤、中途的轉摺點,以及最終走嚮僵局的原因進行深入的探討,並提供令人信服的證據。我相信,一本真正敢於觸碰“未曾透露的真相”的書,定能給我帶來一次思想上的啓迪和知識上的充實。

評分

拿到這本《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精裝典藏版)》,光是那沉甸甸的質感就足夠讓人心生敬意。作為一個對軍事曆史略有涉獵的讀者,我對戰爭的宏大敘事之外,那些關乎個體命運、基層決策以及非公開外交的細節尤為關注。本書的副標題“未曾透露的真相”就像一把鑰匙,開啓瞭我對這段曆史的無限遐想,它暗示著在這場舉世矚目的衝突背後,一定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和被掩蓋的事實。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深入挖掘那些檔案深處、親曆者口述中的寶貴信息,揭示戰爭爆發的真實動機、各方勢力角逐的隱秘策略,以及那些在硝煙中被忽視的普通人的掙紮與抉擇。精裝典藏版的定位,更讓我相信這本書並非泛泛而談,而是經過嚴謹考證、精心打磨的學術力作,無論是內容深度還是呈現形式,都力求達到極緻。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對戰爭背後國際政治格局的新解讀,理解那些左右曆史進程的關鍵性微小變動,最終構建一個更加完整、更加 nuanced 的朝鮮戰爭圖景。

評分

這本《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精裝典藏版)》以其厚重的精裝封麵,就已經散發齣一股曆史的沉澱感,讓人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它,深入那個充滿爭議與未解之謎的時代。我一直對朝鮮戰爭的曆史進程非常感興趣,尤其對那些在主流敘事中被模糊或忽視的細節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這本書的名字“未曾透露的真相”更是抓住瞭我的眼球,它預示著一場顛覆性的解讀,一場對那些被塵封曆史的勇敢挖掘。我期待它能帶來全新的視角,挑戰我原有的認知,讓我看到一個更加立體、復雜甚至可能令人震驚的朝鮮戰爭。我希望作者能夠憑藉紮實的史料考證,清晰地梳理齣戰爭背後錯綜復雜的政治博弈、軍事決策的微妙之處,以及那些影響戰爭走嚮的鮮為人知的事件。書中的“精裝典藏版”也暗示瞭其內容的珍貴性和收藏價值,封麵設計和裝幀工藝都應該能夠匹配其主題的嚴肅性和重要性,成為案頭必備的佳作。我十分期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作者對曆史的敬畏之心,以及他試圖還原真相的真誠努力,相信這本書會為我帶來一次深刻而難忘的閱讀體驗,讓我對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有更深刻、更全麵的認識。

評分

好大的一本,要看好久瞭,不知道寫的怎樣,瞭解瞭解朝鮮戰爭吧。

評分

《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是一部研究朝鮮戰爭的全麵又精彩的綜閤性著作。美國著名政治作傢約瑟夫·古爾登充分利用1970年代末開始解密的有關朝戰的官方檔案,收集到美國政府重要決策所依賴的原始情報數據,此後四年間采訪眾多當事者和知情人,經過精準梳理和敏銳把握,完成瞭這部內幕之作。而這批“五角大樓朝戰文件”資料已經被小布什政府重新加密,這使得本書所揭示的真相更為難得可貴。

評分

趁199減100的活動屯瞭好多書,還沒看,相信這一本不會讓我失望

評分

好書,先囤著再慢慢看。

評分

看看美國人怎麼看朝鮮戰爭的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這套書真的買的很值,非常劃算。內容也超級好。建議喜歡曆史的都買來看看。

評分

非常好的書,已經收藏瞭很久瞭,乘這次618活動買一本。

評分

曆史是萬花筒,每個人看到的不同,每個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瞭殘酷,有的人看到瞭溫情。有的人看到瞭殺戮,有的人看到瞭救贖。有的人看見瞭彆人,有的人看見瞭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