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體》作者、首位雨果奬亞洲得主、中國科幻小說教父劉慈欣作品。
2.劉慈欣的小說創造瞭一個想象與真實並存的文學世界,讀後既能腦洞大開,又能身臨其境,是不可多得的好小說。
此書收錄有《白堊紀往事》《魔鬼積木》兩部作品。《白堊紀往事》講述的是螞蟻和恐龍兩個物種之間的依存與矛盾關係,恐龍依賴螞蟻給自己同類進行疾病治療,而在種族、環境等方麵又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終隻有通過戰爭來解決。《魔鬼積木》由黛麗絲之死起筆,進而講述瞭教授與將軍迅速的探案過程,吊詭的是,全世界隻有他們知道誰是凶手,而這一切又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展現瞭人性的復雜與深邃。
劉慈欣,大陸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錶作傢,中國科普作協會員,曾於1999年至2003年連續五年獲得科幻小說銀河奬。*重要的作品“三體三部麯”(原名“地球往事三部麯”)更是備受讀者與媒體的贊譽,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裏程碑之作,把中國科幻推上瞭世界的高度。2015年8月,《三體》獲得雨果奬-*佳長篇小說奬。]2016年3月,劉慈欣當選山西省作協副主席,獲影響世界華人大奬提名。作品因宏偉大氣、想象絢麗而獲得廣泛贊譽。他的科幻小說成功地將極端的空靈和厚重的現實結閤起來,同時注重錶現科學的內涵和美感,努力創造齣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幻文學樣式。
001 白堊紀往事
119 魔鬼積木
216 附錄一 從大海見一滴水
226 附錄二 作品年錶
229 附錄三 劉慈欣經典語錄
光榮與夢想
——劉慈欣的世界
二十多年前,在一片“嚮科學進軍”的口號聲中,我加入瞭“科幻”迷的龐大隊伍。那時我最喜歡的作傢是鄭文光、童恩正、葉永烈,最喜歡的刊物是《科學文藝》和《科幻海洋》,最喜歡的小說是《小靈通漫遊未來》。當時像我這樣的孩子一定很不少,因為《小靈通漫遊未來》一銷就是三百萬本,足以羨煞今天暢銷或不暢銷的所有作傢們。可惜好景不長,到瞭20世紀80年代中期,席捲中國的科幻狂潮就像恐龍那樣莫名其妙地消失瞭。這裏麵據說有些內幕。不過據我看來,讀者的唾棄恐怕更是主要的原因。那時候的絕大部分“科幻小說”,既沒有科學,也沒有幻想,更談不上文學。即使是像《小靈通漫遊未來》這樣最優秀的作品,充其量不過是毫無情節的科普讀物罷瞭。比如說,裏麵寫到將來有一種“電子報紙”,可以調節鏇鈕在屏幕上閱讀——哪有今天我們用鼠標點擊那麼方便?
在本國科幻熱退潮後,很多像我這樣的讀者轉嚮瞭外國科幻作品,不幸的是那時候外國作品我們常常挑最糟糕的引進,除瞭飛碟就是水怪,翻譯的數量和質量都差強人意,當然這是另外一個話題瞭。在這些蕭條的日子裏,我常常會哀嘆我們文學傢科學意識的薄弱,科學傢人文素質的低下,更懷疑國人是否存在幻想能力的先天不足,總之,很有點本國科幻虛無主義的味道。我一直頑固地認為:當代中國文壇上,像王安憶、韓少功、莫言這樣的“純文學”作傢,早已具備瞭嚮馬爾剋斯們叫闆的實力,但我們的丹·布朗在哪裏?我們的羅琳在哪裏?我們的阿西莫夫在哪裏?
轉眼間走進瞭新時代,我漸漸開始聞到一些新的氣息,感覺到新的潮流的湧動,耳邊也開始聽到人們又在嘰嘰喳喳地說一些名字。我終於讀到瞭一個叫作劉慈欣的人的作品,然後我對中國人幻想能力的所有的悲觀和懷疑仿佛在一瞬間煙消雲散。事情是從我無意闖入《科幻世界》論壇開始的。我發現大傢都在那裏談論一篇叫作《鄉村教師》的作品,便忍不住找來看瞭。平淡的書名很可能恰恰是吸引我眼球的理由。這部短篇讀到快一半的時候,我簡直懷疑自己是不是弄錯瞭,這裏麵沒有一絲一毫科幻的味道啊。一個極度貧睏山區的平凡的鄉村教師到瞭肝癌的最後時刻,他用微弱的生命的最後一點餘燼,給小學生們上瞭最後一課,他想努力再塞給孩子們一點點知識,哪怕這些知識很可能對這些孩子的將來不會有一點點作用。這難道不就是《鳳凰琴》的翻版嗎?但是我讀下去瞭,因為即使不是科幻,濃烈的文學味道已然把我捲入瞭小說中的情境,然後,突然齣現這樣的文字:
在距地球五萬光年的遠方,在銀河係的中心,一場延續瞭兩萬年的星際戰爭已接近尾聲。那裏的太空中漸漸隱現齣一個方形區域,仿佛燦爛群星的背景被剪齣一個方口,這個區域的邊長約十萬公裏,區域的內部是一種比周圍太空更黑的黑暗,讓人感到一種虛空中的虛空。從這黑色的正方形中,開始浮現齣一些實體,它們形狀各異,都有月球大小,呈耀眼的銀色。這些物體越來越多,並組成一個整齊的立方體方陣。這銀色的方陣莊嚴地駛齣黑色正方形,兩者構成瞭一幅掛在宇宙永恒牆壁上的鑲嵌畫,這幅畫以絕對黑體的正方形天鵝絨為襯底,由純淨的銀光耀眼的白銀小構件整齊地鑲嵌而成。這又仿佛是一首宇宙交響樂的固化。漸漸地,黑色的正方形消融在星空中,群星填補瞭它的位置,銀色的方陣莊嚴地懸浮在群星之間。
這後麵的轉摺絕對是大傢難以想象的。一個微不足道的鄉村教師的最後一點可悲的努力,被作者融入瞭一個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極為壯闊的太空史詩。而這個教師的意義,也被發揮到瞭一個廣袤的宇宙的尺度,可以說這樣的尺度在普通的文學作品中是很難達到的。我從來沒有在中國的科幻文學中看到過如此宏偉的想象力,而這想象力又是從最平凡的角度展開,用堅實的技術化的細節來具體化。
劉慈欣的世界,涵蓋瞭從奇點到宇宙邊際的所有尺度,跨越瞭從白堊紀到未來韆年的漫長時光,其思想的速度和廣度,早已超越瞭“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傳統境界。但是劉慈欣的意義,遠不限於想象的宏大瑰麗。在飛翔和超越之際,劉慈欣從來沒有停止關注現實的問題,人類的睏境,人性的極限。在他的許多作品中,世界都麵臨著各種巨大的危機,而在種種匪夷所思的解決方案中,正隱含著對種種現實問題的深切思考。在《微紀元》中,人類通過基因技術把自身縮小到細菌的大小,隻要有很微小的生態係統,消耗很微小的資源就可生存下來。這恐怕是針對能源和生存空間危機,我們所能想象的最另類的解決方案瞭,但是劉慈欣在信手拈來之際,卻把這個微世界的物理和生物特徵寫得絲絲入扣,栩栩如生。
在《超新星紀元》中,劉慈欣描繪瞭一個奇特的未來:全部的成人都被一種宇宙射綫消滅,隻有13歲以下的孩子因為具有免疫能力幸免於難。當地球上全部都是孩子的時候,這個世界會變得怎樣?戈爾丁在《蠅王》裏探討過類似情境的哲學意義,著名當代作傢劉恒在《逍遙頌》裏挖掘過類似情境的政治意義。劉慈欣顯然是從科學技術的角度來切入這一可能性,可是他絕不限於技術層麵的想象,而是最終展開瞭此一命題的文化意義。物質的過剩是否也是一種災難?網絡的絕對民主會帶來集體瘋狂嗎?終極的遊戲是否會帶來終極的戰爭?這樣的未來無疑映射著現在。想想我們現在集體寵養的一個個似乎永遠也長不大的“小皇帝”,我們就更能深切體會到劉慈欣這部作品的洞察力和強烈針對性。
……
這部書的敘事節奏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它像一條蜿蜒麯摺的河流,時而平靜舒緩,帶著讀者領略曆史長河的廣袤與深邃,時而又突降湍急的瀑布,將人猛地拉入緊張刺激的漩渦之中。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構建宏大曆史背景時所展現齣的那種不露聲色的功力,每一個細節的鋪陳都恰到好處,絕不冗餘,卻又足夠有力地支撐起整個敘事骨架。讀到那些關於文明興衰、時間洪流的段落時,我常常會産生一種強烈的代入感,仿佛自己真的站在瞭那個特定的曆史節點上,目睹著風雲變幻,心中湧起萬韆感慨。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描繪那些看似冰冷的宏大敘事時,始終沒有忘記賦予人物以血肉和靈魂,他們的掙紮、抉擇與犧牲,讓那些遙遠的故事變得鮮活可感,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這使得整本書的閱讀體驗不僅僅是知識的汲取,更是一場深刻的情感洗禮,讓人在閤上書頁後,仍需許久纔能從那宏大的時空感中抽離齣來,迴味無窮。
評分我對作者那種對“可能性”的無盡探索錶達由衷的敬佩。這本書並非簡單地復述已知,而是勇敢地嚮未知領域投擲想象力的飛鏢,每一次都精準地命中瞭思維的靶心。它挑戰瞭我們對時間、空間乃至存在本質的固有認知,用一種近乎冷酷的邏輯推演,構建齣一個個令人不寒而栗卻又無比迷人的世界觀碎片。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精妙的哲學思辨,思考作者拋齣的那些尖銳問題——關於人類的渺小、科技的邊界,以及我們所理解的“現實”是否隻是一層薄薄的錶象。這種智力上的挑戰感,是閱讀許多其他作品時難以獲得的。作者的筆觸冷靜而剋製,即便描繪最驚世駭俗的場景,也保持著一種科學傢的審慎和哲學傢的深沉,使得那些超前的概念沒有淪為故作高深的囈語,反而如同被精密儀器打磨過的鑽石般,閃爍著銳利的光芒。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一種極其獨特的審美體驗,它在古典的典雅與現代的精準之間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有些篇章的文字如同陳年的老酒,醇厚而富有層次感,用詞考究,句式結構復雜精妙,讀起來有一種吟誦般的韻律美感。然而,在描繪關鍵的衝突或科學概念時,語言風格會瞬間切換為一種極其凝練、直擊要害的風格,如同手術刀般精準地切開迷霧,直指核心。這種張弛有度的語言運用,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沉浸感。我特彆喜歡作者偶爾穿插的那些充滿畫麵感的意象,它們往往極具衝擊力,不需要過多的渲染,一個詞語或一個短語的組閤,就能在腦海中勾勒齣波瀾壯闊的景象。總而言之,這是一場文字的盛宴,不僅內容引人入勝,連文字本身都值得細細品味,反復摩挲其間的妙處。
評分從結構布局上來看,這本書的處理手法展現瞭老練的駕馭能力。它並非采用傳統的綫性敘事,而是巧妙地運用瞭碎片化的敘事綫索,如同將一塊巨大的拼圖拆散後,再由讀者親手將其重新組閤起來。起初,各個章節之間似乎缺乏明顯的連接點,讓人感到一絲睏惑,但隨著閱讀的深入,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伏筆、不經意間透露齣的信息,如同被暗綫串聯起來的珍珠,最終匯集成一幅完整而震撼的畫捲。這種敘事上的“留白”和“倒敘”的運用,極大地激發瞭讀者的主動探索欲,每一次發現“啊,原來如此!”的瞬間,都帶來瞭巨大的閱讀滿足感。這種精巧的結構設計,使得全書的張力被層層遞進地積纍,直到高潮部分爆發時,那種豁然開朗的震撼效果,遠非一蹴而就的敘事所能比擬。
評分我必須強調這本書在情緒渲染上的細膩之處,它很少用直白的呐喊來錶達悲壯或宏大,而是通過一種疏離的、近乎紀錄片式的冷靜旁觀,來反襯齣事件本身的巨大能量。這種“不動聲色”的敘事策略,反而比直接的情感傾瀉更具穿透力。我能感受到字裏行間滲透齣的對宇宙規律的敬畏,以及對生命在巨大尺度下的脆弱與堅韌的深刻洞察。這種情緒的滲透是潛移默化的,它不是在“告訴”你該感受什麼,而是在“構建”一個讓你自然而然産生那種復雜情感的環境。讀完之後,心情是沉重的,但不是壓抑的,而是一種被提升瞭的、帶著哲思的平靜——仿佛經曆瞭某種漫長而必要的洗禮,對世間萬物的看法都變得更為深遠和廣闊。這本書的價值,或許就在於它提供的這種獨特的、超越日常經驗的認知維度。
評分買來好長時間瞭未評價,質量挺好的,兒子喜歡就要買紙質書。
評分孩子兩天就看完瞭,可想精彩程度瞭!
評分大劉力作,驚喜連連,很喜歡。
評分不錯六一八集中囤貨,相對便宜點
評分價格便宜!喜歡大劉的書!
評分兒子喜歡看,不錯
評分很好的,一直在京東買東西,從來沒有失望過!一如既往的支持你們加油!值得信賴的購物平颱!快遞送貨速度很快,堪比順豐一樣!
評分好評率超高,科幻小說巨製!
評分評價多於10個字,有機會奬勵京豆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