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平淡的日子来说,人情是什么?在我看来,人情就是普通人宝贵的禅。周汝昌先生说,儒家的《论语》智慧,说到底,其实就是两个字,体贴。真切地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别人的处境。今天的我们,很难做到这一点。网络上到处都是英雄,看到不平事,骂声一片。可现实中呢,我们实在很难看到见义勇为的英雄。所以有人禁不住问,到底是英雄不出门,还是坏人不上网?《禅语人生》《禅说处世》《禅解情缘》这三本书,说的都不是什么佛家往生的大真谛,不过是想带有缘翻开此书的读者,一起慢下来,一起找一找,那些我们在平淡日子里丢失的体贴、真诚、耐性、平和、人情、温暖……
《禅语人生》主要收录《你的世界,来自你心的光亮》《你若盛开,清风自来》《那茶,那禅,那光阴》等禅意美文约100篇,将禅宗妙语、佛家智慧融入人生、生活、内心、外身乃至微观、自然,或娓娓道来,或启迪心智,或令人会心一笑,或叫人击掌赞叹。文小意隽,可谓“一花一世界,一语一菩提”。文中配有数十幅手绘画,为本书一大特色。
一路开花,原名李兴海,云南宣威人,国内知名美文作家,实力派青春文学领军人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畅销期刊签约作家,《语文报》《疯狂阅读》等教育媒体专栏作者,24位全国中高考热点作家之一,著有《你若安好》《岁月静美》等三十部作品,并有大量文章入选全国中高考阅读试题。“作家领读系列”典藏图书、“作家成长励志系列”典藏图书曾获2013年冰心儿童图书奖。
这三本色彩绚丽、融入禅宗妙语的禅意小书,是佛家遗落在人间的珍贵珠宝。那茫茫红尘中的一道灵光,悄然绽放在软软的纸面上,每一则故事都阐明了禅的事理,浅显的文字中深含奥义。通过这些隽永灵动的文字,你会发现:只要心中有禅,禅就无处不在。文中图文相配,给人留出了想象的空间。本人隆重推荐这套书。
推荐人周国平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乾坤;一句一智慧,一篇一人生。《禅语人生》《禅说处世》《禅解情缘》这三本书是喧嚣尘世中的一道清泉,它寓教于乐,轻松活泼,理深而文浅,朗朗可读,妙趣横生。可擦掉人类心灵上的污迹,令人忘却这个世界的单调和乏味。这种阅读过程,如同一位美食家的味蕾之旅,你会发现生活中原来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使你可以更从容、更自信、更智慧,让你从庸庸碌碌中醒来。
推荐人曹文轩
禅是一面镜,它可以照亮人的心境;禅是一盏灯,它能够指引人的心路。这是一部古老的佛经寓言宝典,更是打开现实人生的一把特殊的钥匙,读者们皆可在阅读中会心一笑,或是掩卷后默默沉思。相信本套书能够帮助人们领悟到人生的意蕴,寻找到智慧的结晶。赏心、悦目,而且怡人性情,为我们的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这便是本套书的魅力和影响所在了。
推荐人王大绩
前言 / 1
第一章:水流云散 / 1
三条路 / 3
悟的境界 / 6
度人与救心 / 8
山中禅院 / 10
写好一个“我”字 / 13
认识你自己 / 15
呼唤自己 / 17
照着自己塑佛 / 18
自己的一片天 / 19
顿悟 / 21
没道的地方才是路 / 23
绕过无法攀登的悬崖 / 24
离成功一步之遥 / 25
黑夜中的寨墙 / 27
宝藏就在你的脚下 / 28
每次捎回一把野菊 / 30
无怨无悔每一天 / 32
佛手 / 33
返璞归真 / 35
梦想落脚的地方 / 37
心中要装着别人 / 39
第二章: 三世烟火 / 41
以“一”为梯 / 43
做贵人的贵人 / 45
平常心,快乐过 / 48
你的世界,来自你心的光亮 / 51
清欢 / 54
隐忍 / 57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 60
最是闲时起风情 / 63
自净其心 / 67
不欲盈 / 70
平常心是道 / 73
静 / 76
那茶,那禅,那光阴 / 80
独赏 / 83
修心 / 86
牧心 / 90
乐得苦离 / 94
“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 / 98
有一种“愚”高不可攀 / 102
退步原来是向前 / 105
第三章:佛在心中 / 109
一炷心香 / 111
阳光抚慰的笑脸 / 113
树树皆菩提 / 115
生命的绿荫 / 117
寺外也有佛 / 118
你也是菩萨 / 119
伟大的拥抱 / 121
救命的佛珠 / 122
老僧、老鹰和野兔 / 124
寺院里的蛛网 / 125
禅房里的蝈蝈 / 127
沐浴的麻雀 / 128
方丈杀生 / 129
不要把心儿给丢了 / 131
流芳百世的露 / 132
静然蓬勃的树 / 134
清风是知音 / 135
洗涤心灵 / 137
智慧的灵泉 / 139
心灵的宁静 / 141
明天的溪水 / 142
智慧是心灵的花朵 / 143
第四章:回头是岸 / 145
立地成佛 / 147
咎由自取 / 149
解脱 / 151
舍弃 / 153
忍让 / 155
有些磕绊是自找的 / 156
苦读 / 158
专心 / 159
最亮的星星就是你 / 160
梨的两种吃法 / 161
暴雨和泥泞 / 162
把时间抛在身后 / 163
山腰的风景最好 / 164
美丽的鹅卵石 / 166
荡漾的水不结冰 / 168
草僧 / 169
自救 / 170
三百年前的树叶 / 172
易碎的瓷瓶 / 174
第五章:雨夜聆风 / 175
僧人的渡船 / 177
禅房的灯光 / 178
快乐的高僧 / 179
长寿之道 / 181
劳动与锻炼 / 183
钻 石 / 184
窗前的清风明月 / 186
佛陀爷爷 / 188
日日是好日 / 190
不负风尘 / 191
路曲心直 / 194
你的伤好了吗 / 196
以小见大 / 198
烦恼的根源 / 200
心的深浅与远近 / 203
“我”和“找” / 206
第六章:怨也是缘 / 209
还你一窗明月 / 211
.................234
人只有自己才能真正解救自己,不完美的是人生,有疼痛的是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有转不过的弯儿。
不管生活赐予我们什么,拥有一份雅致,品味一份宁静,于宁静中品人生之欢愉,让岁月静好如初。
人生很短又很长,在很短的路上要修身,不说恶语,不做作恶事;在很长的路上要修心,以恕己之心恕人,怀善念,怀慈悲。
我被作者描绘的角色的心理复杂性深深吸引住了。这些人物并非脸谱化的好人或坏人,他们的动机是如此的矛盾、真实且难以捉摸。他们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常常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着迷的灰色地带。作者似乎对人性的幽暗角落抱有一种理解而非批判的态度,他非常擅长捕捉那种“我可以理解,但我无法接受”的道德困境。读到某个角色的某个决定时,我时常会感到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能清晰地感知到他在做出选择时的内心挣扎与权衡——那种在理性与情感、责任与欲望之间的撕扯。这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致解剖,使得故事的张力极其饱满,每一个转折点都显得无比自然和合乎逻辑,即便是在最极端的情境下,人物的行为逻辑依然是可信的。这本小说成功地展现了“人”这个概念的无限复杂性,让人不禁反思自己行为背后的深层驱动力,是一次对人性深度的探索之旅。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在语言运用上的大胆和创新令我印象深刻。它不像许多当代小说那样追求流畅易懂的白描,反而更偏向于一种高度凝练和象征性的表达。有些段落的句子结构非常复杂,充满了古典文学的韵味和现代哲学的思辨,初读时确实需要放慢速度,细细咀嚼每一个词语的选择和放置的位置。作者似乎非常珍视“词汇本身的力量”,通过不寻常的措辞组合,创造出许多我从未在其他地方见过的意象。比如,他描述“寂静”时用的词汇,远比我们日常所用的丰富和精确得多,那种寂静不仅仅是没有声音,还包含了时间停滞和空间压抑的复合感受。这种对语言的极致打磨,使得整部作品散发着一种近乎雕塑般的质感,坚硬而又充满细节,需要读者用“心眼”去体会,而非仅仅用眼睛扫过,是一种对阅读深度和耐心的考验,但最终获得的审美体验是极其丰厚的。
评分这部作品的结构设计简直堪称精妙,作者似乎对非线性叙事有着独到的理解和掌控力。它不是那种按部就班、按时间顺序推进的故事线,而是像一张精心编织的网,将不同时空、不同人物的片段巧妙地穿插在一起。初读时可能会稍感跳跃,需要集中注意力去捕捉那些看似分散的线索,但一旦进入状态,你会惊叹于这种破碎感背后所蕴含的巨大张力。每一个场景、每一句对话,都像是散落的珍珠,只有当你将它们串联起来时,才会发现背后隐藏着一个宏大而完整的意图。我特别喜欢它处理记忆和现实交织的方式,现实的坚硬与记忆的模糊之间的界限被处理得非常模糊而富有诗意,让人不禁思考我们自身的认知是否也常常是这种碎片化的重构。这种叙事手法挑战了传统阅读习惯,但回报是巨大的——它迫使读者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去填补空白,去构建意义,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既定情节,这无疑提升了阅读的智力参与度。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视角非常独特,作者似乎总能以一种旁观者却又身处其中的姿态,描摹出人物内心最细微的波澜。读下来,我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那些被时间遗忘的角落,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往的一些抉择。文字的节奏感把握得极好,时而如山涧清泉般轻快灵动,引领着思绪向前奔涌;时而又像深秋的古井水,沉静、内敛,让人不得不驻足凝视井底的倒影。尤其欣赏其中对环境氛围的渲染,那些细腻的感官描写,比如光影在木地板上的移动轨迹,或是雨后泥土散发出的那种特有的气息,都栩栩如生地刻画在了脑海中。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体验,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与自我进行对话,那些潜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之下的情绪暗流,也因此被温柔地揭示出来。它没有刻意去说教什么大道理,但字里行间流淌出的那种对生命本质的洞察力,却比任何直白的论述都来得更有力量,让人在合上书页后,还能久久回味那份未曾言明的况味。
评分从主题的深度来看,这本书探讨的议题非常具有普适性和持久的生命力。它似乎没有聚焦于某一个特定的社会热点,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人类经验中最核心的困境:身份的迷失、存在的虚无感,以及个体在庞大社会机器面前的无力感。作者处理这些宏大主题的方式非常克制和内敛,他从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描绘人物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那些微不足道的、却又足以击溃人心的瞬间来体现。例如,一个关于等待的章节,仅仅描绘了主人公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观察周围乘客的面孔,却将“等待”这种状态下人们普遍存在的疏离和自我保护的姿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这种“寓深刻于平常”的手法,使得作品的讨论范围远远超出了故事本身,触及到了每一个现代人心中深处难以言明的焦虑,引人深思,让人在故事结束后依然在回味那种被触动的感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