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语人生

禅语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一路开花 著
图书标签:
  • 禅宗
  • 人生哲理
  • 心灵成长
  • 自我修养
  • 智慧
  • 佛学
  • 生活感悟
  • 平静
  • 顿悟
  • 内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齐鲁书社
ISBN:978753333761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8455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雅致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对于平淡的日子来说,人情是什么?在我看来,人情就是普通人宝贵的禅。周汝昌先生说,儒家的《论语》智慧,说到底,其实就是两个字,体贴。真切地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别人的处境。今天的我们,很难做到这一点。网络上到处都是英雄,看到不平事,骂声一片。可现实中呢,我们实在很难看到见义勇为的英雄。所以有人禁不住问,到底是英雄不出门,还是坏人不上网?《禅语人生》《禅说处世》《禅解情缘》这三本书,说的都不是什么佛家往生的大真谛,不过是想带有缘翻开此书的读者,一起慢下来,一起找一找,那些我们在平淡日子里丢失的体贴、真诚、耐性、平和、人情、温暖……


内容简介

《禅语人生》主要收录《你的世界,来自你心的光亮》《你若盛开,清风自来》《那茶,那禅,那光阴》等禅意美文约100篇,将禅宗妙语、佛家智慧融入人生、生活、内心、外身乃至微观、自然,或娓娓道来,或启迪心智,或令人会心一笑,或叫人击掌赞叹。文小意隽,可谓“一花一世界,一语一菩提”。文中配有数十幅手绘画,为本书一大特色。


作者简介

一路开花,原名李兴海,云南宣威人,国内知名美文作家,实力派青春文学领军人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畅销期刊签约作家,《语文报》《疯狂阅读》等教育媒体专栏作者,24位全国中高考热点作家之一,著有《你若安好》《岁月静美》等三十部作品,并有大量文章入选全国中高考阅读试题。“作家领读系列”典藏图书、“作家成长励志系列”典藏图书曾获2013年冰心儿童图书奖。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这三本色彩绚丽、融入禅宗妙语的禅意小书,是佛家遗落在人间的珍贵珠宝。那茫茫红尘中的一道灵光,悄然绽放在软软的纸面上,每一则故事都阐明了禅的事理,浅显的文字中深含奥义。通过这些隽永灵动的文字,你会发现:只要心中有禅,禅就无处不在。文中图文相配,给人留出了想象的空间。本人隆重推荐这套书。

  推荐人周国平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乾坤;一句一智慧,一篇一人生。《禅语人生》《禅说处世》《禅解情缘》这三本书是喧嚣尘世中的一道清泉,它寓教于乐,轻松活泼,理深而文浅,朗朗可读,妙趣横生。可擦掉人类心灵上的污迹,令人忘却这个世界的单调和乏味。这种阅读过程,如同一位美食家的味蕾之旅,你会发现生活中原来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使你可以更从容、更自信、更智慧,让你从庸庸碌碌中醒来。

  推荐人曹文轩


  禅是一面镜,它可以照亮人的心境;禅是一盏灯,它能够指引人的心路。这是一部古老的佛经寓言宝典,更是打开现实人生的一把特殊的钥匙,读者们皆可在阅读中会心一笑,或是掩卷后默默沉思。相信本套书能够帮助人们领悟到人生的意蕴,寻找到智慧的结晶。赏心、悦目,而且怡人性情,为我们的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这便是本套书的魅力和影响所在了。

  推荐人王大绩


目录

前言 / 1

第一章:水流云散 / 1

三条路 / 3

悟的境界 / 6

度人与救心 / 8

山中禅院 / 10

写好一个“我”字 / 13

认识你自己 / 15

呼唤自己 / 17

照着自己塑佛 / 18

自己的一片天 / 19

顿悟 / 21

没道的地方才是路 / 23

绕过无法攀登的悬崖 / 24

离成功一步之遥 / 25

黑夜中的寨墙 / 27

宝藏就在你的脚下 / 28

每次捎回一把野菊 / 30

无怨无悔每一天 / 32

佛手 / 33

返璞归真 / 35

梦想落脚的地方 / 37

心中要装着别人 / 39

第二章: 三世烟火 / 41

以“一”为梯 / 43

做贵人的贵人 / 45

平常心,快乐过 / 48

你的世界,来自你心的光亮 / 51

清欢 / 54

隐忍 / 57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 60

最是闲时起风情 / 63

自净其心 / 67

不欲盈 / 70

平常心是道 / 73

静 / 76

那茶,那禅,那光阴 / 80

独赏 / 83

修心 / 86

牧心 / 90

乐得苦离 / 94

“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 / 98

有一种“愚”高不可攀 / 102

退步原来是向前 / 105

第三章:佛在心中 / 109

一炷心香 / 111

阳光抚慰的笑脸 / 113

树树皆菩提 / 115

生命的绿荫 / 117

寺外也有佛 / 118

你也是菩萨 / 119

伟大的拥抱 / 121

救命的佛珠 / 122

老僧、老鹰和野兔 / 124

寺院里的蛛网 / 125

禅房里的蝈蝈 / 127

沐浴的麻雀 / 128

方丈杀生 / 129

不要把心儿给丢了 / 131

流芳百世的露 / 132

静然蓬勃的树 / 134

清风是知音 / 135

洗涤心灵 / 137

智慧的灵泉 / 139

心灵的宁静 / 141

明天的溪水 / 142

智慧是心灵的花朵 / 143

第四章:回头是岸 / 145

立地成佛 / 147

咎由自取 / 149

解脱 / 151

舍弃 / 153

忍让 / 155

有些磕绊是自找的 / 156

苦读 / 158

专心 / 159

最亮的星星就是你 / 160

梨的两种吃法 / 161

暴雨和泥泞 / 162

把时间抛在身后 / 163

山腰的风景最好 / 164

美丽的鹅卵石 / 166

荡漾的水不结冰 / 168

草僧 / 169

自救 / 170

三百年前的树叶 / 172

易碎的瓷瓶 / 174

第五章:雨夜聆风 / 175

僧人的渡船 / 177

禅房的灯光 / 178

快乐的高僧 / 179

长寿之道 / 181

劳动与锻炼 / 183

钻 石 / 184

窗前的清风明月 / 186

佛陀爷爷 / 188

日日是好日 / 190

不负风尘 / 191

路曲心直 / 194

你的伤好了吗 / 196

以小见大 / 198

烦恼的根源 / 200

心的深浅与远近 / 203

“我”和“找” / 206

第六章:怨也是缘 / 209

还你一窗明月 / 211

.................234


精彩书摘

  人只有自己才能真正解救自己,不完美的是人生,有疼痛的是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有转不过的弯儿。

  不管生活赐予我们什么,拥有一份雅致,品味一份宁静,于宁静中品人生之欢愉,让岁月静好如初。

  人生很短又很长,在很短的路上要修身,不说恶语,不做作恶事;在很长的路上要修心,以恕己之心恕人,怀善念,怀慈悲。



《静观:山水间的涤荡与回响》 简介: 在滚滚红尘中,我们常常迷失于纷繁的欲望与无尽的追逐,心灵的沃土逐渐被焦虑与浮躁所侵蚀。我们渴望片刻的宁静,渴望找回那份与生俱来的平和与清明。 《静观:山水间的涤荡与回响》并非一本提供速成之道的励志读物,更不是一本贩卖心灵鸡汤的慰藉之作。它是一场缓慢而深刻的跋涉,一次对生命本源的真挚探寻。作者以极其细腻而动人的笔触,将读者引向山川之间,带领我们一同呼吸自然的脉搏,感受生命最纯粹的律动。 本书从一系列看似寻常的自然景致切入——清晨薄雾笼罩的山峦,溪水潺潺流过卵石的低语,古树繁茂的枝丫间洒落的斑驳光影,乃至黄昏时分天边燃烧的晚霞。然而,作者并非仅仅描绘这些画面,而是通过对这些景致的细致观察与深沉体悟,不动声色地触及了人生的普遍困境与智慧的闪光。 在描绘群山时,作者写道:“山,自有其岿然不动的姿态,即便狂风呼啸,即便骤雨倾盆,它也只是静默地承载。这份不动,不是僵硬,而是一种深藏的韧性,一种对自身尺度的了然。我们总以为自己需要改变世界,却不知,有时我们只需要找到自己内心的‘山’,静静地立在那里,便是一种力量。”这段文字并非直接谈论人生道理,但“岿然不动”、“深藏的韧性”、“内心的‘山’”等意象,自然而然地引发读者关于人生态度、面对挑战的勇气以及自我认同的思考。 流水的部分,作者笔下的溪水,时而奔腾,时而舒缓,穿过峡谷,绕过山石,终将汇入大海。他写道:“水,从不与岸边的顽石抗争,它只是迂回,或是温柔地冲刷,直到将最坚硬的棱角磨圆。它的力量在于流动,在于适应,在于永不停歇地朝着目标前进,即便迂回曲折,也未曾迷失方向。”这是一种关于变通、柔韧与坚持的深刻隐喻。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是否过于执着于一成不变,是否忽略了“水”的智慧,即在顺境与逆境中保持灵活,在看似无意义的迂回中寻找前进的契机? 书中对古树的描摹,更是饱含哲思。那些饱经风霜的古树,根深蒂固,枝繁叶茂,见证了岁月的流转,也承载了无数生命的故事。作者写道:“你看那棵千年古树,它的每一道皱褶,都刻满了风雨的痕迹,也蕴含着阳光的馈赠。它不问来处,不忧去处,只是日复一日地伸展枝叶,将自己最饱满的生命姿态,献给天空与大地。它让我们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短暂的耀眼,而在于岁月的沉淀与深厚的积蓄。”这里,“皱褶”、“痕迹”、“馈赠”、“沉淀”、“积蓄”等词语,都指向了生命中那些不易察觉但至关重要的积累过程,以及在经历中形成的内在力量。 黄昏的晚霞,是全书中最富诗意与哲思的篇章之一。作者写道:“当太阳缓缓落下,天空便燃起了最绚烂的色彩。这并非结束,而是另一番壮丽的序曲。那些光芒,并非为了照亮前路,而是为了点亮此刻,让生命中的美好,在短暂的绚烂中得以绽放。它教会我们,无论白昼如何跌宕,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晚霞,那是对生命最温柔的告别,也是对下一个黎明的无声期盼。”这段文字,是对人生起伏的深刻洞察,是对“当下”的珍惜,也是对生命轮回的豁达理解。它告诉我们,即使在生命的“晚时”,也蕴含着独特的价值与美丽。 《静观》的特别之处在于,它避免了直接的说教,而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无言之教”,引发读者内在的共鸣与思考。作者的语言,如同山间的清风,如同溪流的低语,不急不缓,润物无声。每一段文字,都饱含着作者对生命的高度敏感与深刻关怀。他没有试图“改造”读者,而是提供了一个可以“安放”心灵的空间,让读者在阅读中,逐渐剥离外界的喧嚣,回归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 本书的内容,并非是对某种特定人生哲学的宣扬,而是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观照自身的方法。它倡导一种“静观”的姿态——不强求,不妄断,不执着,只是以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去感受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这种“静观”,让我们得以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到一丝喘息的契机,得以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忽略却无比珍贵的事物。 《静观》不是一本让你读完后感到“茅塞顿开”的书,它更像是一杯需要慢慢品味的清茶,初尝可能淡而无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甘醇的余韵便会在舌尖与心头弥漫开来。它不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鼓励你去“如何感受”。通过对山水自然的“静观”,我们逐渐学会如何“静观”自己,如何理解人生的起伏跌宕,如何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内在的平静与力量。 这本书,适合那些在生活中感到疲惫、迷茫,渴望寻找一丝心灵慰藉,却又不愿被廉价的慰藉所敷衍的读者。它适合那些愿意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身边世界,去体味生命细微之处的人。它是一次对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生命本真的回归,一次让灵魂得以“静观”的旅程。 它将引领你,在山水之间,找回被遗忘的宁静;在自然的涤荡中,洗去心灵的尘埃;在生命的回响里,听见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最终,你会发现,真正的智慧,并非来自宏大的理论,而是蕴藏在那些最朴素、最自然的生命律动之中。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被作者描绘的角色的心理复杂性深深吸引住了。这些人物并非脸谱化的好人或坏人,他们的动机是如此的矛盾、真实且难以捉摸。他们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常常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着迷的灰色地带。作者似乎对人性的幽暗角落抱有一种理解而非批判的态度,他非常擅长捕捉那种“我可以理解,但我无法接受”的道德困境。读到某个角色的某个决定时,我时常会感到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能清晰地感知到他在做出选择时的内心挣扎与权衡——那种在理性与情感、责任与欲望之间的撕扯。这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致解剖,使得故事的张力极其饱满,每一个转折点都显得无比自然和合乎逻辑,即便是在最极端的情境下,人物的行为逻辑依然是可信的。这本小说成功地展现了“人”这个概念的无限复杂性,让人不禁反思自己行为背后的深层驱动力,是一次对人性深度的探索之旅。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在语言运用上的大胆和创新令我印象深刻。它不像许多当代小说那样追求流畅易懂的白描,反而更偏向于一种高度凝练和象征性的表达。有些段落的句子结构非常复杂,充满了古典文学的韵味和现代哲学的思辨,初读时确实需要放慢速度,细细咀嚼每一个词语的选择和放置的位置。作者似乎非常珍视“词汇本身的力量”,通过不寻常的措辞组合,创造出许多我从未在其他地方见过的意象。比如,他描述“寂静”时用的词汇,远比我们日常所用的丰富和精确得多,那种寂静不仅仅是没有声音,还包含了时间停滞和空间压抑的复合感受。这种对语言的极致打磨,使得整部作品散发着一种近乎雕塑般的质感,坚硬而又充满细节,需要读者用“心眼”去体会,而非仅仅用眼睛扫过,是一种对阅读深度和耐心的考验,但最终获得的审美体验是极其丰厚的。

评分

这部作品的结构设计简直堪称精妙,作者似乎对非线性叙事有着独到的理解和掌控力。它不是那种按部就班、按时间顺序推进的故事线,而是像一张精心编织的网,将不同时空、不同人物的片段巧妙地穿插在一起。初读时可能会稍感跳跃,需要集中注意力去捕捉那些看似分散的线索,但一旦进入状态,你会惊叹于这种破碎感背后所蕴含的巨大张力。每一个场景、每一句对话,都像是散落的珍珠,只有当你将它们串联起来时,才会发现背后隐藏着一个宏大而完整的意图。我特别喜欢它处理记忆和现实交织的方式,现实的坚硬与记忆的模糊之间的界限被处理得非常模糊而富有诗意,让人不禁思考我们自身的认知是否也常常是这种碎片化的重构。这种叙事手法挑战了传统阅读习惯,但回报是巨大的——它迫使读者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去填补空白,去构建意义,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既定情节,这无疑提升了阅读的智力参与度。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视角非常独特,作者似乎总能以一种旁观者却又身处其中的姿态,描摹出人物内心最细微的波澜。读下来,我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那些被时间遗忘的角落,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往的一些抉择。文字的节奏感把握得极好,时而如山涧清泉般轻快灵动,引领着思绪向前奔涌;时而又像深秋的古井水,沉静、内敛,让人不得不驻足凝视井底的倒影。尤其欣赏其中对环境氛围的渲染,那些细腻的感官描写,比如光影在木地板上的移动轨迹,或是雨后泥土散发出的那种特有的气息,都栩栩如生地刻画在了脑海中。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体验,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与自我进行对话,那些潜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之下的情绪暗流,也因此被温柔地揭示出来。它没有刻意去说教什么大道理,但字里行间流淌出的那种对生命本质的洞察力,却比任何直白的论述都来得更有力量,让人在合上书页后,还能久久回味那份未曾言明的况味。

评分

从主题的深度来看,这本书探讨的议题非常具有普适性和持久的生命力。它似乎没有聚焦于某一个特定的社会热点,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人类经验中最核心的困境:身份的迷失、存在的虚无感,以及个体在庞大社会机器面前的无力感。作者处理这些宏大主题的方式非常克制和内敛,他从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描绘人物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那些微不足道的、却又足以击溃人心的瞬间来体现。例如,一个关于等待的章节,仅仅描绘了主人公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观察周围乘客的面孔,却将“等待”这种状态下人们普遍存在的疏离和自我保护的姿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这种“寓深刻于平常”的手法,使得作品的讨论范围远远超出了故事本身,触及到了每一个现代人心中深处难以言明的焦虑,引人深思,让人在故事结束后依然在回味那种被触动的感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