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呱呱坠地
我这本书的主人公,到底是由我本人担当呢,还是让其他人得到 这个位置,在随后的篇章中自会见分晓。我的这一生,将从呱呱坠地 开始说起。我出生在一个星期五的半夜十二点整。据说,伴随着凌晨 钟声的敲响,一个婴儿的啼哭划破了夜空。对此,我深信不疑。
有关我的生辰,我的保姆和一些颇有见识的邻居,早在我出生前 的几个月,就开始议论纷纷。他们说,我呢,首先,这一辈子准多灾 多难,命运不好;其次呢,我拥有看鬼魂的特异功能。她们坚信:凡 是星期五半夜出生的婴儿,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生来都是不幸的, 同时也都拥有看鬼魂的本领。
关于第一点,我想不用多说,我的亲身经历足以证明那预言是真 是假。关于第二点,我不得不说,迄今为止还没体验到,或许当我还 是个小毛孩的时候,就把这份特异功能挥霍殆尽了。不过,即使没有 这份特异功能,我也不想抱怨。如果别人拥有这份特异功能,那我真 诚地祝福他们好好享用吧。
我出生时带了一层胎膜a。这胎膜在报纸上还登了一则广告,准 备以十五几尼b的低价出售。不知是当时航海人囊中羞涩,还是人们 不大相信这胎膜真有这种奇效,他们宁愿买软木质救生衣,也不愿掏 这笔钱。最后,只有一个人有意购买。这个人是个律师,和证券经纪 a 胎膜:英国人认为带胎膜出生者大吉,可保佑人不会溺水身亡。 b 几尼:英格兰王国以及后来的大英帝国及联合王国在1663年至1813年所发行的货 币。它是英国首款以机器铸造的金币,原先等值1英镑,也等于20先令,金价上涨使几尼价值 上升,在1717至1816年期间价值等于21先令。
人经常打交道,他只肯出两磅现金,其余的用雪莉酒a作抵偿。尽管 再三向他保证这胎膜能保佑他不会溺水身亡,他也不愿意多加一个子 儿。最后,只好撤回广告,白白浪费了一笔费用。说到雪莉酒,我那可 怜的亲爱的母亲自己也拿到市场上去卖过呢。然而十年后,这个胎膜 再次出售,由我们当地的五十个人参加,他们以抽彩的方式来决定谁 是买家。每个人先出半克朗b,中彩的人最后需出五先令买走胎膜。当 时我也在现场,看到自己身体的一个部分竟以这种方式出售,心中可 谓五味杂陈、窘迫不安。我还记得中彩的是一位老太婆,她挎着一只 篮子,极不情愿地从篮子里一枚一枚地掏出硬币,那些硬币全是半便 士c,掏了半天最后还差两便士半,尽管人们一枚一枚地数给她看, 又费尽口舌给她解释说钱还没凑够,可是依然无济于事。后来倒是应 验了,那个老太婆真的没有被淹死,而是活到九十二岁高龄,寿终正 寝,心满意足。这在我们这一带传为佳话,妇孺皆知。据说这个老太 婆平常爱吹嘘,说她一辈子只走过一座桥,除此之外,还不曾在水边 走过。她喜欢喝茶,在喝茶时,总是对航海水手和其他干这一行的人 表露出愤恨,指责这种“瞎跑”的行为简直就是亵渎上帝。即使你告 诉她,她的一些日常用品,比如说茶,正是这些人“瞎跑”得来的,那 也是白搭,她依然会义正词严地说:“反正我们绝不能‘瞎跑’。 ”
好了,我现在也不瞎说啦,言归正传,说说我的出生吧。
我出生在萨福克郡d的布兰德斯屯,苏格兰人常说的“在那 儿”。我是一个遗腹子。父亲闭上眼六个月后我睁开了眼。即使是
a 雪莉酒:一种发源于西班牙的烈性白葡萄酒。
b 克朗:英国货币,1克朗等于5先令。
c 便士:英国货币辅币,在1970年以前使用的是旧制便士,1先令等于12便士。半便士 是最小面值。
d 萨福克郡:英国英格兰东部的郡,东临北海,南为埃塞克斯郡,西为剑桥郡,北为 罗福克郡。
现在,每当想起我的父亲竟然从未见过我的模样,仍然有一种怪怪 的感觉。自从我记事儿以来,他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所留下的,就是 那块灰白色的墓石,一直挥之不去。我们的小客厅里,炉火融融, 烛光摇曳,而我的父亲,却躺在无边无际的黑暗里,我们门窗紧 闭,把他拒之门外,想起这一情景,我觉得实在是太残忍了,同情 之心油然而生。
我父亲的姨妈,也就是我的姨奶奶,在我们家可是个举足轻重 的人物,后面我会详细介绍她。她叫特洛伍德小姐,或称贝斯小姐, 迫于她的威严,我那可怜的母亲常常总用后面这个称呼,不过,这种 情形也不多见。我的这位姨奶奶曾经嫁给一个比她还小的丈夫,他 年轻英俊,可俗话说得好:“行为美才是真正美。”他在这方面可做 得不够美,因为他涉嫌家庭暴力,甚至有一次,他们为日常生活问题 发生争吵,他一气之下差点把贝斯小姐从三楼窗口扔出去。他的种种 劣迹,使贝斯小姐忍无可忍,最终她给了他一笔钱,两人从此分道扬 镳。他带着这笔钱去了印度。在我们家流传着一个荒诞的说法:人们 曾在印度看见他骑在一头大象上,旁边还坐着一个大狒狒。可我总觉 得,旁边坐着的,不是大狒狒,而是贵妃或贵妃的女儿。无论如何, 十年后,从印度传来他的死讯,我姨奶奶听到这消息做何感想,无人 可知。和他分手后,姨奶奶就恢复了原来的姓,在遥远的海边小村, 购置了一座小房子,带着一个女仆在那儿独自生活。大家认为,她一 定是想逃离滚滚红尘,避开世俗烦恼。
……
译者序
悲哀并不代表我很软弱,而恰恰相反,它将化为源源不断的 动力,驱使着我不断前进。既然我童年经历了那么多磨难,最终 挺了过来,成就了现在的我,那么,眼下的磨难,也一定会激励 着我继续前行,更进一步。
——狄更斯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作为19世纪英国高产的批判 现实主义的作家,著有《皮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董贝父子》 《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远大前程》《双城记》等十几部 脍炙人口的经典著作,历经百年,经久不衰,成为世界经典文库的璀 璨明珠。2003年,BBC的一个读书节目做了“百部英国人最喜爱的作 品”调查,狄更斯有五部作品入选,成为得票最高的作家,超过凭借 《哈利·波特》而大红大紫的J·K·罗琳。
创作于1849至1850年间的《大卫·科波菲尔》(DavidCopperfield),是狄更斯的第八部著作,是他呕心沥血的作品,他毫 不掩饰地宣称:“我对于从我的想象中出生的子女,无一不爱……不 过,就像许多偏爱的父母一样,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一个最宠爱的孩 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小说一问世,就好评如潮, 并在历史长河中赞誉不绝,老托尔斯泰、毛姆、陀思妥耶夫斯基、马 克思等大师都对其推崇备至。而早在清朝末年,翻译家林纾(1852— 1924)就将其引入中国,名为《块肉余生记》。
《大卫·科波菲尔》采用第一人称的表述,以“我”的视角展开 这个宏大的叙事。小说讲述了大卫·科波菲尔的出生、童年及长大成 人的种种经历。小说之所以如此脍炙人口,是因为每个情节和每个 人物都能让人动容,大卫幼年遭遇的继父折磨;萨伦学校的严酷和 羞辱;辟果提热烈而真挚的呵护;母亲去世后的童工生涯;大卫与艾 妮丝的真挚情谊;渔夫辟果提先生的豪迈与挚爱;朵拉单纯如花的 情感;法庭与议会的恶劣行径;斯蒂夫的聪明与虚伪;辟果提先生的 执着追寻;米考博先生的艰难生活与高谈阔论;尤利亚的阴险狡诈; 汉姆的憨厚质朴……将友情的真挚与变幻、亲情的炽热与伤痛、爱情 的甜美与冲动,再把各个阶层、各具特色的众多人物,全部融进大卫 的成长河流中,把十九世纪的英国巨幅社会场景展现无遗。尽管时空 转换,在一百六十多年后的中国,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这些人物的鲜 活,也能看到他们在当今世人身上的影子。我们不得不说,如此抵达 人物深处的刻画,今天依然令人高山仰止。
根据众多文学评论家对狄更斯生平的研究,发现《大卫·科波菲 尔》主人公的经历,原本就来自狄更斯的亲身感受。所以在这部原本 要写成自传的小说里,狄更斯融入了太多的强烈情感,所以也是最能 打动人的。狄更斯也曾经历过管理严苛的学校,这对生性敏感的他 来说是一个糟糕的成长经历。他父亲由于添丁进口,债台高筑,而且 爱慕虚荣,入不敷出,最后无力还债而被关进监狱。为了缓解困窘的 家庭经济,他不得不在皮鞋油作坊当童工,整天与一些粗野的孩子为 伍,这种屈辱成为他童年的一个重要情感。但就像笔下的大卫一样, 狄更斯一直保持着奋进的状态,到律师事务所当学徒,自学速记,当 记者,写小说,从不轻言放弃,积极乐观,敢于拼搏,而且透着幽默 与豁达。通过小说,狄更斯宣泄了痛苦,疗愈创伤,肯定自我,获得 新的人生状态。正因为如此,狄更斯才如此眷爱他的这个“孩子”。
为大师的名著做翻译,也是译者的心理成长。感受着原文精彩的 笔墨,体察着书中人物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无法抗拒的被吸引,感受 着世事变幻和情感纠葛,常常令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同时也备感 压力,担忧不能准确呈现原义,如有遗憾,敬请读者谅解。
真心期望,《大卫·科波菲尔》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文笔的精 彩,而更应该是一场心灵震撼,直抵每一颗心!
刘华
这本厚厚的精装本摆在书架上,光是看着就让人心头一热,仿佛触摸到了维多利亚时代那种带着煤灰味儿和奢华气味的空气。我得说,我完全沉浸在了那个时代伦敦的迷宫里,那些熙熙攘攘的街道、昏暗的巷弄,以及上流社会那些华丽却又虚伪的沙龙,都栩栩如生地浮现在眼前。作者对细节的描摹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从人物的服饰质地到社会阶层的微妙界限,都处理得丝丝入扣。我尤其欣赏他笔下那些复杂的人性侧面,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蛋,每个人都在自身的局限和命运的洪流中挣扎、成长,或者沉沦。那种宿命般的悲剧色彩,混杂着一丝丝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体验着希望与绝望的交替拉扯。这本书的节奏感掌握得非常好,即便篇幅宏大,也从未让人感到冗长,每一章的推进都像是精密的齿轮咬合,将故事推向下一个高潮或转折点。
评分拿到书的时候,我就预感自己要开始一段漫长而深刻的旅程,事实证明我的直觉没有错。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史诗,它不仅仅讲述了一个孩子如何从懵懂走向成熟,更深刻地探讨了“身份认同”这个永恒的主题。主角的经历,那些突如其来的变故、那些无依无靠的时刻,都让人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个体在庞大社会结构下的渺小与无力。我特别喜欢作者塑造的那些配角,他们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各自散发着不同的光芒,有的温暖,有的冰冷,有的则带着令人心碎的悲悯。阅读过程中,我数次停下来,合上书本,默默地消化刚刚读到的那些情节,思考着书中人物的选择与我自己的世界观之间的关联。它迫使你去审视自己的道德准则,去分辨什么是真正的善良,什么是被社会规范扭曲的伪善。那种精神上的冲击力,远超一般小说的范畴,更像是一堂生动的社会学和心理学课程。
评分这本书的篇幅确实惊人,一开始我甚至有些畏惧那两卷厚厚的体量,生怕虎头蛇尾,或者在后半程失去最初的吸引力。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在故事的后半段,将之前埋下的所有伏笔和人物关系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张宏大而精密的网。那种结构上的精巧设计,简直令人拍案叫绝。尤其是关于那些误会和真相大白的部分,处理得极其高明,没有落入俗套的戏剧化,而是充满了生活本身的逻辑和无奈。我个人认为,它成功地在商业性和艺术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既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让读者忍不住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让人在读完之后仍久久回味。这不仅仅是一部消遣之作,更像是一部可以反复品读的文学宝藏。
评分从文学手法上来说,作者对于环境的烘托和氛围的营造,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你不需要看到“下雨”这个词,单凭他对空气湿度的描述、街灯光线的折射,你就能“闻到”那种潮湿的霉味和寒冷。这种感官上的全方位调动,让整个叙事空间充满了立体感。我欣赏这种不急不躁,甚至有些慢条斯理的叙事节奏,因为它允许读者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去感受人物内心细微的波动。那些看似平淡的对话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张力或未言明的痛苦。读罢此书,我感觉自己好像完成了一次漫长而艰辛的朝圣之旅,虽然过程充满了荆棘与迷茫,但最终获得的关于人性和社会运行规律的理解,是任何其他书籍都无法给予的宝贵财富。这是一部值得被反复阅读,并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而每次都有新感悟的杰作。
评分坦白讲,我对这种经典名著往往抱持着一种敬畏但又略带迟疑的态度,总怕自己无法跟上作者的叙事步伐,或者被那些繁复的描述所劝退。然而,这一次,我被彻底征服了。这部作品的叙事魅力,不在于使用了多么花哨的文学技巧,而在于它对人类情感的洞察力达到了近乎本能的精准。那些关于爱、嫉妒、误解和救赎的描绘,跨越了时代,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我仿佛能听到那个孩子在风雨中无助的哭泣,也能感受到他面对不公时内心燃起的坚韧火焰。每一次阅读的间隙,我都会忍不住去想象,如果我身处那个时代,面对相似的困境,我会如何选择?这种强烈的代入感,才是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的标志。它不是在讲述一个故事,它是在邀请你进入一个完全真实、却又无比残酷的世界中,共同呼吸,共同成长。
评分包装精美
评分看了让人受益匪浅,书很好。。。
评分看了让人受益匪浅,书很好。。。
评分宝贝收到,质量不错?
评分好
评分给弟弟买的,纸张质量不错,满意
评分书好 物流好 客服好 一次愉快的购物
评分给弟弟买的,纸张质量不错,满意
评分《大卫·科波菲尔》不得不看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