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粟奉之日記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粟奉之日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粟奉之 著,江潮,高明祥 整理
圖書標籤:
  • 中國近現代史
  • 史料
  • 日記
  • 粟奉之
  • 民國史
  • 曆史研究
  • 珍稀史料
  • 一手資料
  • 曆史文獻
  • 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鳳凰齣版社
ISBN:9787550625938
版次:1
商品編碼:1213738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3
字數:21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粟奉之日記》為《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四輯之一種。粟奉之,字庚竾,湖南長沙人。自撰《粟庚竾日記》十五捲,原稿現藏於國傢圖書館。日記從光緒二年至十五年,備載其遊曆各地,並對時局製度、風土人情等也多有記述,較具史料與學術價值。

目錄

前言
黃序
自敘
丁醜會試日記捲一(光緒二年1876)
庚辰會試日記捲二(光緒六年1880)
滇南日記捲四(光緒七年1881)
蒼洱日記捲五(光緒八年1882)
癸未會試日記捲六(光緒八年1882)
金陵日記捲七(光緒九年1883)
金陵日記捲八(光緒十年1884)
山左日記捲九(光緒十一年1885)
閩海日記捲十(光緒十一年1885)
丙戌會試日記捲十一(光緒十一年1885)
東遊日記捲蔔二(光緒十三年1887)
海南日記捲十三(光緒十四年1888)
己醜會試日記捲十四(光緒十四年1888)
蜀都日記捲十五(光緒十五年1889)

精彩書摘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粟奉之日記》:
  初四日(9月15日)陰雨。宿鎮寜州。
  初五日(9月16日)曉霧,陰,酉刻微雨,夜大雨。早餐來坡哨,自滇中啓行,沿途日中小食僅煨包榖數枚啖之,至此飲食較便,宿安順府,值場期,苗漢熙攘,猶及富有景象,郡東西各有小水貫城,而南人寜榖河,人傢際水,蒲葦縐波,為城居增勝。
  初六日(9月17日)晨雨,鏇霽,夜雨。夫役謂休憩日打坐,至是以長途況瘁,為打坐一日。《誌》稱郡城有胭脂井,汲水炊飯,色如胭脂,又稱府城東北有雙眼泉,左紅右白,甘鹹亦異。次第訪之,胭脂井在東門內,已穢濁不可食,雙眼泉在源泉書院之前,外雖二孑L,下實相通,無所謂紅白甘鹹之異,豈地靈有時而變,抑文人之筆墨半屬子虛耶?
  初七日(9月18日)陰晴無定,夜雨,鏇止。早餐頭鋪,夕至安平縣宿。城內東西隅二山對峙,東山圓尖如笠,上聳孤塔,山腰廬捨懸構,遠而望之,若挈蜂房。
  初八日(9月19日)風,夜大雷雨。五馬塘數峰相嚮,如駿馬並伍而馳,故名。傳餐之際,相對怡然,以不盡登陟為恨,中途過的澄河,宿清鎮縣。
  初九日(9月20日)陰晴不定,夜大雷雨。午後,過龍場,黔人互市,以十二辰為彆,如辰日所會之地則日龍場,酉日雞場,午日馬場是也。黔地食鹽皆來自四川之富順,犍為二廠,其色微黑,質如土塊,堅不易碎,土人恒以小塊就食品中融之,名其鹽日鍋巴矣。餐黑泥哨,見其如此,詢知黔俗類然。逾馬王廟而東,道西江河之間,薄暮僑貴州省,隨過楊子川世叔小酌。
  初十日(9月21日)陰雨。往拜吳誠齋觀察(自發)、何鐵琴刺史。
  十一日(9月22日)晴雨不定,夜大雨。擬至貢院觀黔人人闈,塗滑不果,兀坐競日,有若枯禪。
  十二日(9月23日)陰。過子川世叔,晤其叔仁山太世丈於座,即與至周啓南姻丈處,姻丈習刑名傢言,時客曹詠芝(昌祺)幕中。
  十三日(9月24日)雨,巳刻陰。日午,周啓南姻丈招飲其傢。
  十四日(9月25日)陰,微雨。晤柳小汀(元翹)茂纔、謝鑒臣(景春)軍門。貴陽城北有小水貫城,而南人圖明河,寓樓側水,觀之成趣。
  十五日(9月26日)陰晴無定。以中鞦之故,過楊仁山太世叔午酌,剝菱雪藕,猶是故鄉風味也。夜月甚佳,齣自旅人之目,終為悄然。
  十六日(9月27日)近午發貴州,過大水橋,時已薄暮,疏籬犬吠,老樹鴉棲,環顧乳山,蒼紫欲閤,少憩月齣,益前數裏,達龍裏縣宿。
  十七日(9月28日)風。晨餐麻子鋪,而東經新安塘,道左岩湧如颱,高可七八尺,三麵阻絕,唯西嚮石級可通,上建石寶寺,傾圮過半矣,竹蔭藤懸,幽賞自在。又東經牟珠洞,初入有門,俯行數武,開拓如廳事,絕頂天日下漏,積石磷磷,雲飛綺錯,中一石柱自頂注地,圍可二人閤抱,皆石乳凝結而成者,穿插其外,如懸纓珞,造物之巧,真不可思議。再入而左,聞其中尚可遊行數裏,然窗黑不敢問津矣。宿貴定縣,土産黃絲煙有名。
  十八日(9月29日)晨雨,鏇止,申刻霽。貴定城南北各有小水至城西閤流,又西入甕城河。曉起,齣東門溯北水行五裏,餐玉春觀,又十五裏至榖漾關西麓,便得水源,自關而東,水無巨細,大概皆無沅之所受矣。是夕,宿酉陽驛。
  十九日(9月30日)陰,北風甚寒。晨餐土地坡,益東至羊老驛宿,有羊老河,即平定河,北流與麻洽河閤,又北入沅。
  ……

前言/序言

  粟奉之,字賡笆,湖南長沙人。《清代殊捲集成》第三百二十五冊中有關於其生平及氏族的一些記載:“粟奉之,派名顯申,字賡笆,行一,鹹豐癸醜年四月二十一日吉時生,湖南長沙府長沙縣學附生民籍,肄業城南書院。”這裏所記載的粟奉之的齣生年月與其日記中的錶述相抵牾,日記光緒七年辛巳四月二十一日:“芝山、慎生以是日係餘生辰,置酒為壽,兼邀王雨丞會飲。餘也春鞦三十有三,茫茫身世,百感俱來,越在異鄉,隻傷離索,兩君餘新識,顧殷殷若此,酒食不足,較情意何可忘耶。”又光緒十二年丙戌四月二十一日:“以生日之故,與蔣蘋生酌杏仙錄事處,計餘春鞦三十有八矣,日月不居,蹉跎如昔,強顔中酒,職用愴懷。”由此可推算其齣生年月當為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四月二十一日。因其日記為自撰,且在日記中關於其生辰記載可以互相印證,因而後者可信度比較大,故從後者。從《清代殊捲集成》一書可知其有胞弟三人,胞妹二人,至少一子一女。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粟奉之日記》 一部穿越曆史長河的私人記錄 在中國近現代波瀾壯闊的曆史進程中,無數英雄人物的壯舉與普通民眾的命運交織,共同構築瞭這幅波詭雲譎的時代畫捲。然而,宏大的曆史敘事往往側重於政治、軍事、經濟等宏觀層麵的發展,那些鮮活的個體體驗、細微的社會生活、真實的思想情感,卻常常被淹沒在曆史的洪流之中。正因如此,私人日記、書信、迴憶錄等“微觀史料”便顯得尤為珍貴,它們如同點點星光,能夠照亮曆史的某些被遺忘的角落,為我們理解那個時代的復雜性提供獨特的視角。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粟奉之日記》正是這樣一部價值連城的史料匯編。本叢刊以其獨特的選目眼光,精心收錄瞭中國近現代時期一批極為稀見、且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的文獻。其中,《粟奉之日記》作為核心篇目,為我們打開瞭一扇窺視特定時代、特定人物生活與思想的窗口,其內容之豐富、細節之生動,足以引發讀者對那個時代的深刻反思與全新認識。 粟奉之:一個時代的見證者與參與者 粟奉之,一位在曆史長河中或許不為大眾所熟知的名字,卻以其私密的筆觸,記錄瞭一個不為人知的時代側麵。他的日記,並非是為史書立傳,也不是為政治辯護,而是他作為一個人,在特定曆史條件下,對周遭世界的觀察、思考、感受和行動的真實流露。通過他看似平淡的文字,我們得以觸及那個時代許多重要的曆史事件的“幕後”場景,瞭解那些在官方史書中可能被淡化或忽略的細節,更能體悟當時社會各階層人們的真實生存狀態和精神麵貌。 從日記的內容來看,粟奉之的記錄可能涵蓋瞭他個人生活的方方麵麵,從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傢庭瑣事,到他所處的社會環境中的政治風雲、文化思潮、人情世故。例如,他可能記錄下某個重要政治運動的初期動態,他周圍人們的議論紛紛,或是他對時局的個人看法和擔憂。他也可能描繪齣當時社會的經濟狀況,例如物價的漲跌,商業的興衰,以及普通百姓在物質生活上的掙紮與適應。在文化層麵,他或許會提及當時流行的書籍、藝術展覽,或是與朋友關於新思潮、新觀念的討論,這些都能夠幫助我們勾勒齣那個時代文化生態的全貌。 日記的史料價值:微觀之光照亮宏觀曆史 《粟奉之日記》的史料價值,首先體現在其“稀見性”上。在浩如煙海的中國近現代史料中,保存完好、內容詳實且未被廣泛披露的私人日記,本身就是極為難得的。粟奉之的日記,其獨特性在於它提供瞭官方史書、報刊等主流史料之外的補充信息,填補瞭曆史研究中的空白。 其次,日記的“私人性”賦予瞭它無可比擬的“現場感”和“人情味”。曆史事件的發生,往往是無數個體命運交織的結果。官方的記載可能高度概括、理性分析,但往往難以展現事件發生時的真實氛圍、人們的復雜情感以及由此引發的個體選擇。粟奉之的日記,以一個親曆者的視角,將這些宏大敘事中的“血肉”補充進來。他可能記錄下某個曆史事件對他個人生活造成的直接影響,他對某些政策的睏惑與接受,或是他對當時社會問題的個人觀察和反思。這種微觀的敘述,能夠讓讀者更直觀地感受到曆史的溫度,理解曆史事件是如何作用於個體,又如何摺射齣時代的普遍性睏境與希望。 此外,粟奉之的日記還可能揭示齣一些重要的曆史細節,這些細節往往是構成曆史全貌的關鍵要素。比如,他對某個政治人物的私人評價,他對某個社會現象的細緻描繪,甚至是他對某個具體事件發生過程的還原,都可能顛覆或修正我們原有的認知。這些細節,雖然看似微小,卻能夠為曆史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綫索,引發新的學術討論。 叢刊的整體意義:匯聚稀見,傳承記憶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的齣版,不僅是對《粟奉之日記》的單獨呈現,更是對整個中國近現代史料研究的推動。叢刊的編纂者,必定是以嚴謹的態度,在海量的史料中精選齣最具價值、最值得保存和研究的文獻。每一部收錄的作品,都可能像《粟奉之日記》一樣,代錶著一個獨特的視角,一段被遺忘的記憶。 通過匯集這些稀見史料,叢刊緻力於構建一個更為豐富、多元、立體的中國近現代曆史圖景。它打破瞭過去那種相對單一、宏大的曆史敘事模式,鼓勵學者和讀者從更廣闊的視角去理解曆史,去挖掘那些被忽視的人物和事件。這對於深化我們對中國近現代史的理解,構建更具韌性的國傢記憶,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閱讀的啓示:曆史的溫度與人性的光輝 閱讀《粟奉之日記》以及本叢刊中的其他史料,不僅僅是對曆史事實的瞭解,更是一次與曆史人物心靈的對話。我們得以窺見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迷茫與堅定,他們的平凡與偉大。在粟奉之的筆下,我們或許能讀齣那個時代人們麵對動蕩與變革時的彷徨,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他們在逆境中展現齣的堅韌與智慧。 這些日記,提醒我們曆史並非隻是冰冷的事件堆砌,而是由無數鮮活的生命所組成。每一個個體,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著曆史。粟奉之的日記,就是其中一段真實的注腳,它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真摯的情感,讓我們得以更深刻地理解那個時代的復雜性,也更清晰地認識到人性的光輝與弱點,以及個體在曆史洪流中所扮演的角色。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粟奉之日記》的問世,為研究中國近現代史提供瞭一份寶貴的資源,也為廣大讀者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那個時代的絕佳機會。它以其稀見性、真實性和深刻性,必將在學術界和讀者中引起廣泛的關注和研究,為我們理解中國近現代曆史貢獻一份不可或缺的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對近代中國曆史始終懷有一種特殊的迷戀,那是一個變革的時代,充滿瞭機遇與挑戰,也孕育瞭無數跌宕起伏的故事。這次偶然得知《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中有“粟奉之日記”這一捲,立刻引起瞭我的強烈好奇。我常常覺得,一個時代的真實麵貌,往往隱藏在那些不為人知的個體記錄之中。日記,作為一種最私密、最直接的文本形式,能夠最真實地反映齣一個人在特定時期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狀態。我腦海中浮現齣粟奉之先生,他可能不是叱吒風雲的曆史人物,但他的生活軌跡,他的所見所聞,他的內心世界,無疑都是那個時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猜想,他的日記裏,也許有對當時社會風俗的細緻描摹,也許有對教育、文化、政治局勢的個人評論,甚至可能記錄下一些普通傢庭的喜怒哀樂。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日記,能夠走進一個鮮活的個體生命,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理解那個年代人們的生存智慧和精神追求。這套叢刊的齣現,為我們提供瞭一個難得的機會,去重新審視和理解那段復雜而深刻的曆史。

評分

在浩如煙海的史書之中,我總覺得最能觸動人心的,是那些來自普通人的聲音,那些不加修飾的記錄,往往比官方的史冊更具力量。《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這套書的齣現,無疑滿足瞭我對這類史料的渴求,而其中的“粟奉之日記”,更是讓我充滿瞭期待。粟奉之,這個名字對我來說有些陌生,但正因如此,我更相信這份日記的價值。我猜想,他的日記裏,不會有改變曆史進程的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卻會充滿一個鮮活的生命在特定曆史時期內的真實軌跡。我好奇他會記錄下怎樣的日常生活細節?他對當時的時局有著怎樣的看法?他的精神世界又是如何被那個時代所塑造和影響的?我期待,在那泛黃的紙頁之間,能看到那個年代的社會風情,人情世故,以及知識分子的思考與掙紮。或許,字裏行間會透露齣一些鮮為人知的民間生活片段,或者是一些關於教育、文化、藝術的獨特見解。對我而言,閱讀這樣的史料,就像是與一位久遠的朋友進行對話,通過他的眼睛,去重新審視和理解那個已經逝去的時代。這套叢刊的齣版,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珍貴的窗口,去發現那些被淹沒在曆史長河中的個體生命。

評分

作為一名曆史愛好者,我深知珍貴史料的價值,尤其是在研究近現代中國曆史的關鍵時期。這套《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以其“稀見”為名,便已足夠吸引我的目光,而其中收錄的“粟奉之日記”,更是讓我覺得意義非凡。日記作為一種私人文本,其價值往往在於其非官方、非宏大敘事的視角,能夠填補官方史書的空白,展現齣更為真實、立體的人物形象和時代圖景。我腦海中勾勒齣的粟奉之,或許是一位身處時代洪流中的普通人,他的日記裏,可能不會有波瀾壯闊的事件描述,但卻會流露齣那個年代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對時局的看法,對未來的期許,以及在動蕩生活中的種種感悟。我想象著,翻開這本泛黃的日記,字裏行間或許會透露齣那個時期社會生活的細節,比如衣食住行,人際交往,以及知識分子的思想動態。這些細微之處,往往比宏大的曆史敘事更能觸動人心,更能讓我們感受到曆史的溫度和鮮活。這套叢刊的齣版,無疑是對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的寶貴補充,而“粟奉之日記”更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令人期待。

評分

一直對民國時期的社會風貌和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頗感興趣,尤其是那些鮮為人知的個體史料,總能摺射齣時代變遷的細微之處。這次有幸在書架上尋到這套《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雖未曾細讀其中的具體篇目,但僅僅是“粟奉之日記”這個名字,就足以勾起我無限的遐想。粟奉之,這個名字對於非專業史學愛好者來說,或許稍顯陌生,但恰恰是這份陌生感,反而增添瞭幾分神秘色彩。我常常在想,這樣一個普通的名字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時代印記?他的日記,是否會記錄下那個動蕩年代裏,個體生活的點滴無奈與掙紮?是否會描繪齣當時社會階層之間的差異,以及知識分子在思想洪流中的彷徨與抉擇?我更期待的是,那些被曆史洪流有意或無意忽略的細節,那些泛黃紙頁上透齣的溫度與人情味,能夠通過這本日記得以重現。對於我而言,閱讀史料,並非僅僅為瞭求證某個曆史事件的真相,更多的是希望能夠與過去對話,理解那個時代人們的呼吸與心跳。這套叢刊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窺探過往的絕佳窗口,而“粟奉之日記”更是其中令人期待的亮點。

評分

我對於那些能夠觸及曆史肌理的、私人化的史料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市麵上充斥著大量的二手研究和宏大敘事,但真正能讓我感受到曆史“呼吸”的,往往是那些塵封已久的日記、信件或是迴憶錄。《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而其中收錄的“粟奉之日記”更是讓我眼前一亮。我不太熟悉粟奉之這個名字,這恰恰說明瞭這份史料的“稀見”之處,也正是我所追求的。我設想,這本日記,一定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它可能記錄瞭在某個特定時期,一個普通知識分子或社會人士的生活軌跡。日記裏沒有曆史教科書裏那種清晰的時間綫和事件節點,但卻充滿瞭生活的瑣碎、個人的感悟,以及對周遭世界的細緻觀察。我期待在其中讀到那個年代的社會風貌,人們的衣食住行,思想的碰撞,情感的起伏,以及在時代變遷中的個人選擇和無奈。也許,字裏行間會透露齣當時社會文化的細微之處,或者是一些不為人知的民間習俗。通過這樣的個體視角,我們纔能更深刻地理解那個時代的復雜性,感受到曆史的溫度和人性的光輝。

評分

hhhhhhhhhhhhhhh

評分

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

評分

特彆好的東西,看瞭特彆有收獲,謝謝京東提供這麼好的平颱。

評分

不錯,挺好,值得一看,又收獲。

評分

好書不錯,值得購買。

評分

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

評分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粟奉之日記》為《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四輯之一種。粟奉之,字庚竾,湖南長沙人。自撰《粟庚竾日記》十五捲,原稿

評分

每次纘一大堆要評論時,就愁瞭,有沒有一鍵好評呀,覺得不錯有沒有什麼可說的,還非要在說上一堆。真是愁的慌呀,總的來說在這購買滿意度是90%以上,就是有什麼問題,也解決的很好很及時。

評分

書不錯,為專業研究使用,我當然不是這個專業的,否則您會笑話我隻看教科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