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神话(新版)

语言与神话(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恩斯特·卡西尔 著,于晓 等 译
图书标签:
  • 语言学
  • 神话学
  • 文化研究
  • 符号学
  • 民俗学
  • 人类学
  • 文学理论
  • 结构主义
  • 叙事学
  • 比较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853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9500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6
字数:188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语言与神话》预示了20世纪欧陆哲学的一个重要趋势,即语言的转向和对西方自柏拉图以降形而上学的哲学传统乃至文化传统的彻底批判,接踵而至的便是将这种趋势推向彻底和极端的存在主义、解构主义等在20世纪引起巨大震响的哲学与文化思潮。

  本书展示了卡西尔著名的“符号形式哲学”的成因和发展,力图把哲学引向语言神话思维,即扩大康德以来的以逻辑为根基的认识论,努力去理解语言、神话、宗教与艺术思维的功能,从而建设一种“系统的关于人类文化的哲学”,也就是“从理性的批判变成文化的批判”。

作者简介

  恩斯特·卡西尔(1874-1945),德国哲学家、哲学史家、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的重要代表,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20世纪较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精彩书摘

  语言是人的本质之所在,人之所以为人,正是由于其拥有语言。但在人类历史上针对语言缘何而来却一直争论不休。对于理性主义而言,语言起源于人类的内在性反思,因此,语言是理性反思的从属物。对于这一类思想家而言,语言本身的形式是羸弱的,他的本质特征并不是它的物理特性(诸如它的语音,字的墨迹等等),而是语言具有逻各斯的特征。最为重要的,在理性主义者眼中,语言只不过是逻辑的低级的表达形式,它的角色只模仿真正的普遍性的逻各斯,并让之与人本身达成理解。

  卡西尔显然不赞同这种强制性将语言纳入逻各斯之下的粗暴的做法,而且语言的起源,并不是人们在满足理性需要时才“被迫”发明出来的东西。实际上,最初的语言在逻辑上并非严密的,而是偶然的、生动的产物,卢梭曾经指出:“古老的语言不是系统性的或理性的,而是生动、象征性的。我们以为第一个开口说话的人的言语(假使曾经存在过),是一种几何学家的语言,可是在实际上,那是一种诗人的语言。”[1]因此,语言起初并不是一个系统性的体系,相反,语言最初的状态充满了偶然性和随意性。对于理性主义者而言,语言的发明者首先是在理智上极度完善的,对于不同的事物能够恰如其分的分类,归纳与整理,并树立其标准的命名系统和语法系统。可是问题是,这样的过程在人类历史之中并不存在。浪漫派思想家赫尔德曾生动地语言诞生之初的这种偶然性:

  可是对人来说就完全是另外一幅图像。一旦他需要认识那羊儿,就没有哪种本能妨碍他这样做,也没有哪种感官会强迫他过于接近或远离对象。那羊儿就站在那里,他的感官告诉他:它是白色的,柔软的,毛茸茸的。他那练习着思考的心灵在寻找一个特征——这羊儿在咩咩地叫,于是,心灵便找到了特征。他的内感觉(inner sense)开始发挥作用。给心灵带来最强烈的印象的,正是这咩咩的叫声,这叫声从所有其它观察、触摸的性质中挣脱出来,深深地楔入心灵,并且保留在心灵之中。现在这羊儿又来了:白色的,柔软的,毛茸茸的;人的心灵看到了,感觉到了,开始思考,寻找特征——羊儿咩咩地叫了,于是心灵终于又认出它了!“噢,原来就是那咩咩叫的!”心灵内在感觉到了,以人的方式认识到了这一切,因为它明确地认识和命名了一个特征。……而当心灵凭记忆识认出这个声音的时候,在它的内部就又咩咩叫了起来,——于是语言就发明了![2]

  赫尔德精致的描述在于表明了语言的发明并不是预先设定了一个在逻辑上严密的逻各斯,从一开始,他就与人的感觉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语言的命名和称谓并不是与物理世界是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每个语词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在自然界存在,就需要对之在逻辑上进行归类。语言在根本上与人感觉这个世界的方式有关,语言间的差异并不单纯是声音和标记方式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文化方式下,人与物的发生关系的方式直接导致了语言的差异,譬如希腊语中的月亮(μ?γ)意为“度量之物”,而拉丁语中的月亮(Luna)意为“发光之物”。卡西尔指出:“这一切表明了:语言从未简单地指称对象,指称事物本身它总是在指称源发自心灵的自发活动的概念。”[3]

  卡西尔不仅指出语言起源于人与事物之间偶然性、象征性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他将语言和人类社会之初的另一项内容——神话,在意义上完全等同起来。卡西尔发现,尽管语言的起源带有具体性和偶然性的特征,但并不代表语言的命名是完全随意的,语言在形成过程中也拥有一种体系,但这种体系并非系统和逻各斯的,而是神话式的。卡西尔引用了人类学家乌西诺关于神话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来说明神话思维和语言思维的一致性,其中最古老的神话阶段是一种“瞬息神”(momentary deities),“瞬息神”尚不具备多神论神话体系和一神论神话体系那种在体系上的严密性,它往往较多的是人们在瞬间的所感而产生的对自然万物的敬畏,“打动人心的每一个印象,撩人心绪的每一个愿望,诱惑人思的每一个希冀,威胁生存的每一个危险,无一不能以这种方式对人产生宗教影响。只要听任自然滋生的情感,个人的境遇、或令人惊诧的力量显示带着一股神圣的神气移注于个人面前的物体之中,他就会经验到瞬息之神,就会创造出瞬息之神。这个瞬息之神以极其独特单一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它并不是作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对不同的人都反复显现的某种力量的一部分而出现的,而是旨在此时此地,只在这个可分解的经验瞬间,只为它所征服和震慑的这一个主体而存在的某种东西。”[4]乌西诺对瞬息神的描述同赫尔德对语言起源的描述具有类似性,对于语言而言,它也肇始于人在此时此地同对象发生关系的情景,最初的语言并不是语法的,而是“瞬息的”。最重要的是,这两种看似分离的现象在产生过程中却是一个过程,两者是同时性的,而不是彼此分离的。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座巍峨的高山,我们感概于自然的造化万千,在这种感慨之中,我们不尽设想了山本身存在神灵,而且这个神灵本身就成为我们理解山的方式,命名的语言和“瞬息神”的产生在语言和神话的起源处深深连接在一起,人在内心之中,是一种奇特的方式来感知山的巍峨奥妙,同样,在这种感觉之下的语词是非语法,非逻辑的,而产生的“瞬息神”的感知也并没有将这个“神”加工成成熟状态的“人格化”的神灵。

  语言和神话不仅在起源上一致,在后来的演化过程之中也极其相似。神话在走出“瞬息神”阶段之后,人们将不同的对神灵的各种感悟进行归类,也就是说,在同一类部类中存在一种相似的神,乌西诺称之为“专职神”。各种神灵开始各司其职,如古希腊神话的奥林匹斯诸神分工明确,雅典娜分管智慧,赫拉分管权利,赫淮斯托斯分管火与工艺,阿芙洛狄忒分管爱欲,每一个领域都存在一个专门的神在司职,而不同的工作需要供奉不同的神灵。在古罗马神话中,第一次开垦和第二次开垦所供奉的神是不同的,而且负责播种、除草、收获的神也不尽相同。语言的发展也具有相同的经历,语言在慢慢释放了那种瞬间状态下人与对象之间的激动之后,开始走向了一种客观化的过程,人们开始在同一种类下命名,并设定了种属,在语言的分类的同时,人类为不同的类别设定了不同的神灵。专职神和语言的分类也同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过程,他们同时发生于人类文化的某一特定阶段。“随着人类自主性活动不断地眼神拓展其范围,并在这日益扩展的范围内不断得以调整和阻止,人类的神话和语言世界也以同样的节奏经历着连续性组织过程,越来越确定地结构起来。‘瞬息神’为专司各种活动的神祗所取代,如同乌西诺曾列举的罗马人的‘职能神’和立陶宛文化中对应的诸神一样。”[5]在语言和神话演进的更高级阶段,语言变成由语法统领的普遍性的语言系统,而神话最终演化为单一的具有普世性的“一神论”宗教体系。

  通过对语言和神话的类比,卡西尔证明了语言和神话之间的相关性,两者都经历了“从瞬息经验向持久概念”转化的过程,这种过程并不是两种互不相干的体系之间的偶然性巧合,而是说明在这两种人类文化现象中,存在根源上的一致性,其隶属于一个共同的结构。从一起初,语言和神话就不是按照理性主义的逻各斯的蓝图来设计自己的未来的,它们的产生都是一种非逻辑的产物,更确切的说,语言和神话与人们理解世界方式有关,这种理解世界的方式并不一定是科学的,而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一个牢靠的“共同神话母体”,卡西尔指出:“每一种符号形式最初都必定是从一个共同的神话母体中解脱出来的,全部的精神内容,无论它们多么真实地表现出各别的系统化国度以及各自的‘原则’,实际上无一例外地都是因其以此方式产生并获得了基础,从而才为我们所认识的。理论的、实践的和审美的意识,语言的和道德的世界,共同体和国家的基本形态——所有这些最初都和神话-宗教的概念过程牢牢地联结在一起。”[6]

  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卡西尔才自信的宣称,每一门科学在根源上都有一个神话起源。于是,语言和神话的同构性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文化现象,更重要的是,语言-神话构成了我们人类所有的文化之根,我们如今的所有的人类文化现象,无论是知识的、实践的还是艺术的,都在根源上都需要追溯了语言-神话的这一起源。尽管语言-神话的形式在逻辑上存在悖谬,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人类文化的源泉。卡西尔话说得很重,如果背离了语言-神话的思维模式,就“似乎拔去了自己的根,就会丧失若干原初的本性。”所以,在卡西尔看来,真正的人类文化奠基性作用的根本不是理性,而是语言和神话,而研究人类文化现象,如艺术文化学,关键的东西并不是在于发现艺术的规律,而是在于理解蕴含在艺术现象之中的语言-神话根基,说得更简单点,艺术是一种文化,而不是一种科学。

  ……


《语言与神话(新版)》是一部深入探索语言、文化与人类思维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著作。本书并非仅仅罗列不同语言的词汇或语法,而是以一种宏大而细致的视角,追溯人类语言的起源,剖析其在塑造集体记忆、构建社会秩序以及传承文明火种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作者旁征博引,从古老的口头传说、神话故事,到现代的文学作品、科学理论,无不被视为研究语言演变及其文化影响的重要载体。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语言视为一种活态的文化基因,不断复制、变异,并与环境、历史、宗教信仰等因素发生互动。作者认为,神话并非简单的故事,而是人类早期对世界万物产生解释的尝试,这些解释深深地烙印在语言的结构和词汇之中。当我们探究一个民族的神话时,实际上也在解码其语言的深层逻辑和世界观。例如,某些语言中对于自然现象的丰富词汇,往往折射出该民族与自然紧密依存的历史,而那些充满象征意义的古老神话,则可能揭示出该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对宇宙、生命、死亡等终极问题的思考。 《语言与神话(新版)》并非一本轻松的读物,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思考深度和跨学科的视野。作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乃至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并试图将它们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关于语言与文化相互作用的整体图景。例如,在探讨语言的演变时,作者会援引生物进化论的某些概念,将语言的传播和变异比作基因的传递和突变;在分析神话的形成时,则会借鉴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认为某些神话原型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反映了人类共通的心理需求。 本书的第一部分,着重于语言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作者审视了关于人类语言起源的各种假说,从模拟动物叫声的“感叹说”,到强调手势在早期交流中的作用的“手势说”,再到认为语言起源于早期社会分工的“劳动说”。作者在梳理这些理论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批判性评估,并结合考古发现和对现存原始部落语言的研究,勾勒出一种可能的语言发展脉络。他强调,语言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伴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提升、社会结构的复杂化以及情感表达的需求。这一部分的论述,充满了思辨的乐趣,带领读者一同回溯人类文明的黎明。 随后,作者进入了神话与语言的交织点。他深入分析了神话的结构、功能及其在早期社会中的地位。神话不仅仅是娱乐,更是早期人类解释宇宙起源、自然现象、社会规则、道德伦理的重要手段。而这些解释,都必须通过语言来承载和传播。因此,神话的叙事模式、比喻手法、象征意义,都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作者以大量的案例,如创世神话、英雄史诗、洪水传说等,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神话是如何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将复杂的观念和情感代代相传。他指出,神话的隐喻和象征,往往能够跨越语言的障碍,触及人类共通的情感和经验,这使得神话在语言传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书的另一重要贡献在于,它揭示了语言在塑造社会现实方面的力量。作者认为,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构建我们对现实认知的框架。我们如何命名事物,如何描述关系,如何构建叙事,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例如,不同语言中对于颜色的划分方式不同,可能导致使用者感知颜色的细微差异。而一些社会中的禁忌语、敬语等,更是直接反映了社会等级和人际关系。本书通过分析不同文化中语言的禁忌、礼仪以及表达方式,揭示了语言如何成为维持社会秩序、规范个体行为的有力工具。 在探讨现代社会中语言与神话的演变时,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历史的研究。他关注到,即使在高度理性化的现代社会,神话依然以各种变体存在,例如流行文化中的英雄叙事、政治宣传中的意识形态构建、商业广告中的品牌故事等等。这些现代“神话”,同样通过语言的力量,塑造着人们的价值观、消费行为乃至政治立场。作者提醒读者,要警惕语言中的操纵力量,以及那些以“理性”之名行“神话”之实的叙事。他鼓励读者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自己所接触到的语言信息,认识到语言在建构现实过程中的双重性:既是创造的工具,也可能是束缚的枷锁。 《语言与神话(新版)》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了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卓越的分析能力。他善于将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案例相结合,使得枯燥的学术探讨变得引人入胜。例如,在分析某个古老民族的神话时,作者会详细考证其词汇的演变,分析其语法结构,并将其与该民族的历史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相结合,从而揭示出语言与神话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框架。 本书的“新版”之处,可能体现在对最新研究成果的吸收,以及对一些过时观点的修正。作者在更新的篇幅中,可能还会引入一些关于认知科学、计算语言学等新兴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对语言与思维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他对人工智能在语言生成和理解方面的最新进展,也可能有所涉及,并从中引申出关于语言本质和人类独特性的一些思考。 总而言之,《语言与神话(新版)》是一部极具启发性的著作,它挑战了我们对语言和文化的固有认知。通过对语言起源、神话演变以及语言社会功能的深刻洞察,本书引导我们重新审视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以及语言在塑造我们自身和我们所处世界中的关键作用。阅读此书,如同踏上一次跨越时空的思想之旅,在语言的星河中,探寻人类精神的奥秘,理解文化基因的传承,以及神话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曾间断的回响。它不仅为语言学、人类学等领域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也为每一个关心人类思想、文化和历史的读者,提供了一扇窥探深邃世界的窗口。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类涉及人类学和符号学的书籍抱有一丝保留,总担心会陷入晦涩难懂的泥潭。然而,这位作者的叙事节奏掌控得极其高明。他总能在你快要迷失在复杂的理论框架时,及时抛出一个极其生动鲜活的古代案例——也许是某个部落的祭祀仪式记录,也许是一段失传的史诗残片——来作为锚点,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这种“理论先行,案例佐证,再深入理论”的循环往复,让阅读体验保持了一种持续的张力。我特别喜欢他对于“原型”概念的处理方式,它并非一个静止不变的实体,而是在不同地域、不同历史阶段中不断地进行着“微调”和“变异”,如同活着的有机体。这种动态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普世性”与“地方性”之间张力的理解,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日常交流中那些被视作理所当然的词汇与意义的渊源。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种带着一点点泛黄的复古感,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质感让人觉得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普及读物,而是真材实料的学术探索。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文字选择上的那种克制与精准,没有过多花哨的辞藻去粉饰太平,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静的笔触,铺陈出那些古老符号背后的复杂肌理。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对于某些特定文化母题的剖析,比如创世神话中关于“秩序”与“混沌”的辩证关系,那种层层递进的逻辑推演,真的让人拍案叫绝。它不像某些通俗读物那样,只是浅尝辄止地罗列故事,而是深入挖掘了语言结构如何塑造了人类最初的思维定势,是如何将那些无序的自然现象,通过一套精妙的语法系统,最终编织成我们可以理解和传承的神话体系。这不仅仅是对神话本身的解读,更像是一次对人类心智构造的考古发掘,充满了智慧的火花。

评分

整本书的行文风格,带着一种老派学者的沉稳,不急不躁,但每句话都掷地有声。我最喜欢它对“禁忌语”现象的论述,那是神话与日常语言交界处最微妙也最危险的地带。作者没有简单地将禁忌视为迷信,而是将其视为一种“语义能量”的集中体现,是文化集体心理对某些强大、不可控概念的自我保护机制。通过解析这些被刻意绕开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我们反而能窥见一个社会最深层的恐惧与渴望。这种“反向操作”的分析路径,非常具有洞察力。读完之后,你不会觉得你获得了多少具体的“知识点”,但你一定会觉得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被彻底地调整了,仿佛从一个二维平面突然跃入了多维空间,对人类文明的复杂性和内在张力有了更深刻、更具同理心的理解。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并不低,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耐心和对概念的辨析能力。它不是那种可以边听音乐边翻阅的轻松读物,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精心构建的逻辑迷宫中去。但回报是巨大的。书中对于“时间”和“空间”在不同神话体系中表达方式的对比分析,尤其精彩。比如,一些线性时间观的文化是如何通过特定的动词时态来巩固其历史叙事的权威性,而另一些循环往复的时间观又是如何通过特定的名词结构来表达永恒的回归。这种细腻到位的对比,揭示了语言的“骨架”是如何支撑起一个文明的精神世界。它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使用的每一种语言,都不是一张中性的画布,而是早已被先民的集体无意识和神话想象所染色的。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极其有效的工具,去“破译”我们自身语言的底层代码。

评分

初翻开时,我本来是抱着找点有趣故事的心态,但很快就被那种深邃的内省性所吸引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巧妙地搭建了一座桥梁,连接了看似疏远的两个领域:语言学严谨的结构分析,与神话学浪漫的想象世界。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引用的文献跨度极大,从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到北欧的符文系统,再到近现代某些口语习惯的细微差别,无一不展现出扎实的研究功底。最让我震撼的是他对于“命名”行为的探讨,那种认为“一旦事物被命名,其本质便被固定下来”的观点,在阅读完后,让你看任何新事物时都会下意识地去思考我们赋予它的那个词汇,是否在无形中限制了我们对它更深层次的认知。这种对日常认知的颠覆,是真正好书的标志,它在你合上书本很久之后,依然会在你的脑海中持续发酵,促使你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新的疑问。

评分

内容不错,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

书名很有逼格,还没来得及看。?????????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用券买的,京东自营还是让人满意的。

评分

不错。。。。。。。。。。。。。

评分

挺好的书,可以学到很多,值得一看!

评分

卡西尔讨论神话的一部经典著作,要是以后符号形式学也能出版就好了

评分

不错的书,慢慢阅读理解吧

评分

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