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電子信息科學技術導論/普通高等教育電子信息類規劃教材》主要介紹瞭現代信息社會中應用*廣泛的電子信息科學技術,具體包括現代電子技術、計算機科學基礎、傳感器與檢測技術、信號與信息處理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現代通信技術、物聯網技術與應用、自動控製技術以及信息安全。
《電子信息科學技術導論/普通高等教育電子信息類規劃教材》緊跟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內容豐富、深入淺齣、圖文並茂,在闡述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發展曆程和核心技術的同時,還特彆注重介紹新的科學技術及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電子信息科學技術導論/普通高等教育電子信息類規劃教材》既包含瞭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基本內容和基本體係,又使各章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以便於不同專業、不同教學時數選用。
《電子信息科學技術導論/普通高等教育電子信息類規劃教材》可作為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相關專業的專業導論教材和非電子信息類專業公共選修課教材,也可作為瞭解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基礎知識的普及讀物,供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員閱讀、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信息的基本概念
1.1.1 信息的定義
1.1.2 信息的特性
1.1.3 信息論
1.1.4 信息量
1.2 信息科學與信息技術
1.2.1 信息科學
1.2.2 信息技術
1.2.3 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研究領域
1.2.4 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
1.3 信息化社會
1.3.1 什麼是信息化
1.3.2 信息化對社會的影響
1.4 我國電子信息科學技術涉及的本科專業簡介
1.4.1 電子信息工程
1.4.2 電子科學與技術
1.4.3 通信工程
1.4.4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1.4.5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1.4.6 自動化
1.4.7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1.4.8 信息安全
1.4.9 物聯網工程
1.5 本章小結
1.6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現代電子技術
2.1 電子技術的發展曆程
2.1.1 電子管器件
2.1.2 半導體器件
2.1.3 集成電路
2.1.4 21世紀電子新器件
2.2 微電子技術
2.2.1 微電子技術與集成電路
2.2.2 微處理器的發展曆程
2.2.3 微電子技術麵臨的挑戰和關鍵技術
2.2.4 微電子技術發展的新方嚮
2.3 EDA技術
2.3.1 EDA技術及其發展階段
2.3.2 EDA技術的內容
2.3.3 EDA設計方法
2.3.4 EDA的應用及發展趨勢
2.4 納米電子技術
2.4.1 傳統電子器件麵臨的問題
2.4.2 奇妙的納米尺寸效應
2.4.3 納米電子器件
2.4.4 納米電子係統及應用
2.5 光電子技術
2.5.1 光電子技術的概念和內容
2.5.2 光電子技術的發展
2.5.3 光電子技術的應用
2.6 本章小結
2.7 推薦網站及期刊
2.8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計算機科學基礎
3.1 計算機科學概述
3.1.1 計算機科學發展簡史
3.1.2 計算機的分類與計算機科學的研究領域
3.1.3 計算機的特點和應用
3.2 計算機中信息的錶示
3.2.1 計算機中的數據錶示
3.2.2 計算機中的數值錶示
3.2.3 計算機中非數值信息的編碼
3.3 計算機的硬件係統
3.3.1 馮·諾依曼體係結構
3.3.2 計算機硬件係統與微機硬件結構
3.3.3 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3.3.4 計算機的工作原理
3.4 計算機的軟件係統
3.4.1 計算機軟件的基礎知識
3.4.2 程序設計基礎
3.4.3 數據結構與算法
3.4.4 操作係統簡介
3.5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趨勢
3.5.1 未來計算機——量子計算機
3.5.2 雲計算
3.6 本章小結
3.7 推薦網站及期刊
3.8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
第4章 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第5章 信號與信息處理技術
第6章 計算機網絡技術
第7章 現代通信技術
第8章 物聯網技術與應用
第9章 自動控製技術
第10章 信息安全
前言/序言
電子信息科學技術是信息科學技術中的主要內容,它代錶瞭當今社會最具潛力的新的生産力。電子信息科學技術是指研究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存儲和應用的科學技術,它是以微電子和光電子技術為基礎,以計算機技術為手段,以電子信息係統、通信係統和控製係統為主要應用的一門綜閤化的技術。
隨著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各學科、各生産企業之間相互滲透、日趨融閤,因而全麵瞭解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專業內容、基本概念、發展趨勢以及關鍵技術,不僅對於大學相關專業的師生是必要的,而且對於從事電子信息技術領域工作的廣大工程技術人員也是必要的。
本書緊跟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比較係統地介紹瞭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術和主要應用。在內容編排上,選擇瞭涉及應用麵最廣、與實際聯係最為密切的主要學科領域進行介紹。全書共10章,除第1章概述外,其餘各章相對獨立,具體包括現代電子技術、計算機科學基礎、傳感器與檢測技術、信號與信息處理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現代通信技術、物聯網技術與應用、自動控製技術以及信息安全。這些基本理論和技術是多數電子信息類專業製訂教學計劃、組織課程教學的基礎。
本書作為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的入門教材.在不涉及過多理論知識的前提下,使學生對本專業的概貌有一個全麵係統的瞭解,對進一步學習專業知識起到瞭“導航”的作用。本書深入淺齣、圖文並茂,各章相對獨立,以方便不同專業、不同教學時數選用。作為教材,每章後附有思考題與習題,並配有電子教學課件(PowerPoint版)以方便教學。
本書由吳莉莉、林愛英、邢玉清、鄭寶周和賈樹恒編寫,其中吳莉莉擔任主編,林愛英、邢玉清擔任副主編。吳莉莉編寫瞭第1、4、8章;林愛英編寫瞭第2、7章;邢玉清編寫瞭第3、6章,鄭寶周編寫瞭第5.1-5.3節、第5.4.1-5.4.2節和第10章,賈樹恒編寫瞭第5.4.3-5.4.4節、第5.5-5.8節和第9章,全書由吳莉莉統稿。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參閱瞭國內外齣版的大量文獻資料,主要參考文獻列於每章之後,在此謹對這些文獻資料的作者深錶感謝。同時也要感謝河南農業大學的領導和同仁給予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由於電子信息科學技術涉及的知識麵廣,編者對相關領域的知識瞭解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足或錯誤,敬請讀者不吝賜教。
電子信息科學技術導論:開啓智慧生活的新篇章 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電子信息科學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深刻地改變著社會的運作模式、人類的交流方式乃至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從智能手機的普及到大數據分析的廣泛應用,從人工智能的崛起再到物聯網的構建,電子信息科學技術已然成為驅動現代文明進步的核心引擎。然而,對於許多初次接觸這一領域的學習者而言,麵對浩瀚的概念、復雜的理論和日新月異的技術,往往會感到無從下手。 本書《電子信息科學技術導論/普通高等教育電子信息類規劃教材》正是應運而生,旨在為廣大讀者,特彆是高等教育的學子們,構建一座堅實的知識橋梁,引領大傢邁入波瀾壯闊的電子信息科學技術殿堂。本書並非對具體技術細節的枯燥羅列,而是以一種宏觀的視角,係統地梳理和闡釋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核心概念、發展脈絡、基本原理及其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它如同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讀者穿越知識的迷霧,撥開技術的迷霧,清晰地認識到電子信息科學技術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其背後的邏輯和共通的精髓所在。 洞悉全局: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宏觀圖景 本書的首要目標是幫助讀者構建一個清晰的宏觀圖景。它將深入淺齣地介紹電子信息科學技術所涵蓋的廣闊領域,包括但不限於: 信號與係統: 作為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基礎,信號與係統是理解一切信息處理的基石。本書將解釋什麼是信號,信號如何傳輸和變化,以及係統如何對信號進行處理。通過對信號的本質、分類、變換以及係統的基本特性、綫性時不變係統等概念的講解,為後續更復雜的技術奠定理論基礎。讀者將瞭解到,從聲音的波形到圖像的像素,本質上都是不同形式的信號,而各種電子設備和算法則構成瞭處理這些信號的“係統”。 信息論: 信息論是量化信息、研究信息傳輸和處理基本限製的學科。本書將介紹信息熵、信道容量、糾錯編碼等核心概念,讓讀者理解信息是如何被度量的,以及在傳輸過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錯誤。這將有助於讀者理解為何我們能夠如此可靠地通過網絡傳遞海量信息,以及未來信息傳輸的極限在哪裏。 通信原理: 從模擬通信到數字通信,從無綫通信到光縴通信,通信原理是實現信息高效、可靠傳輸的關鍵。本書將介紹調幅、調頻、數字調製解調、多址技術(如FDMA, TDMA, CDMA)以及現代通信係統(如4G, 5G)的基本原理。讀者將瞭解到,我們每一次的通話、每一次的數據下載,都離不開這些精妙的通信技術的支撐。 電子電路基礎: 電子信息科學技術離不開電子元器件和電路的支撐。本書將介紹半導體器件(二極管、三極管、場效應管)、運算放大器、數字邏輯門電路等基本電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將它們組閤成功能電路。這將幫助讀者理解各種電子設備內部是如何工作的,從簡單的收音機到復雜的計算機主闆。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入門: 計算機是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核心載體。本書將從計算機的體係結構(CPU, 內存, 輸入輸齣設備)、操作係統、編程語言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紹計算機如何執行指令、管理資源以及與用戶交互。讀者將初步瞭解軟件與硬件的協同工作,以及編程語言在實現復雜功能中的作用。 信號處理: 信號處理是將原始信號轉化為有用信息的關鍵技術,廣泛應用於音頻、圖像、語音、雷達等領域。本書將介紹傅裏葉變換、濾波器設計、采樣定理等基本信號處理方法,讓讀者理解如何從雜亂的信號中提取有用的特徵,或者如何對信號進行增強和去噪。 嵌入式係統: 嵌入式係統是存在於各種設備中的專用計算機係統,它們控製著我們周圍的許多智能設備。本書將介紹嵌入式係統的特點、硬件平颱、實時操作係統以及常見的應用領域,例如智能傢居、汽車電子、工業控製等。讀者將瞭解到,許多“智能化”的體驗,都離不開這些隱藏在設備中的“小電腦”。 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初步: 作為當前最炙手可熱的技術方嚮,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深刻地影響著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未來。本書將介紹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機器學習的監督學習、無監督學習、強化學習等核心思想,以及它們在圖像識彆、自然語言處理、推薦係統等方麵的應用。讀者將對AI的潛力及其工作機製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循序漸進:構建紮實的知識體係 本書的設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確保讀者能夠逐步理解和掌握復雜概念。每一章節都圍繞著核心主題展開,並輔以豐富的例證和圖示,力求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生動的知識。 原理清晰,概念明確: 在介紹每一個概念時,本書都力求從最基礎的定義齣發,用清晰易懂的語言進行解釋。例如,在介紹“信息熵”時,不會僅僅給齣數學公式,而是會通過生活化的比喻,例如拋硬幣的概率,來幫助讀者理解信息量的大小。 邏輯嚴謹,關聯緊密: 章節之間的知識點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緊密關聯,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例如,在學習瞭信號與係統之後,讀者將更容易理解通信原理和信號處理的技術;在掌握瞭計算機基礎之後,學習嵌入式係統和人工智能將變得更加得心應手。 注重方法,啓發思維: 本書不僅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讀者的科學思維方法。它將引導讀者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以及如何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的工程設計和技術創新。 觸類旁通:拓展應用場景與前沿視野 電子信息科學技術並非空中樓閣,它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並持續驅動著科技的進步。本書在介紹基礎知識的同時,也會適時地拓展到相關的應用場景和前沿領域,幫助讀者認識到這些知識的實際價值和未來發展趨勢。 從理論到實踐的連接: 在講解瞭基本的通信原理後,本書可能會提及Wi-Fi、藍牙等日常通信技術的工作方式;在介紹瞭信號處理後,可能會觸及數字音頻或圖像壓縮的原理。這種從理論到實踐的連接,能夠讓讀者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魅力。 展望未來: 本書也會對電子信息科學技術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嚮進行展望,例如量子計算、邊緣計算、區塊鏈在信息技術中的應用等,激發讀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導他們關注行業動態,為未來的學習和職業發展指明方嚮。 學習的基石,探索的起點 《電子信息科學技術導論/普通高等教育電子信息類規劃教材》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更是一扇通往廣闊的電子信息世界的大門。無論您是懷揣著對科技的好奇,希望瞭解這個時代最核心的驅動力,還是即將踏入電子信息科學技術專業領域,希望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書都將是您理想的起點。它將為您提供一個係統、全麵、深入淺齣的學習框架,幫助您構建紮實的理論根基,培養良好的科學思維,並為未來的深入學習和創新實踐奠定堅實的基礎。 通過閱讀本書,您將能夠: 理解信息時代的本質: 深刻認識到信息在現代社會中的核心地位,以及電子信息科學技術如何賦能信息的高效獲取、處理與利用。 掌握核心概念與原理: 建立起對電子信息科學技術關鍵領域的宏觀認知,理解各個分支之間的內在聯係。 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 學習如何運用科學的邏輯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與電子信息技術相關的問題。 激發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通過生動有趣的闡釋和貼近生活的應用實例,點燃您對電子信息科學技術探索的熱情。 為未來學習和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為您在計算機科學、通信工程、人工智能、嵌入式係統等相關專業領域的深入學習或未來職業生涯做好充分準備。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掌握電子信息科學技術,就是掌握瞭打開未來之門的關鍵鑰匙。本書將陪伴您一起,踏上這段充滿發現與啓迪的知識探索之旅,開啓屬於您自己的智慧生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