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5
马勇讲史:国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晚清四书:觉醒/维新/国变/革命,首度集结出版
阅读晚读本,马勇首次披露四十年治学心路历程
敬意与温情,重叙晚清历史
传统与创新,重构中国社会
本书详尽地叙述了义和团运动和庚子国难的来龙去脉,分析了八国联军入京原因。慈禧是错信神拳惹尴尬,还是被人利用遭国变?义和团是刀枪不入御外敌,还是装神弄鬼真愚昧?八国联军是为保使馆被逼入京,还是预谋已久瓜分中国?本书将为您揭晓答案。清政府引狼入室,终至统治力量显著下降,中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马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学术史、中国现代化史、中国文明史等研究。著有《汉代春秋学研究》《近代中国文化诸问题》《1894-1915:梦想与困惑》《1895年大梦初醒》《1898年中国故事》《1900年中国尴尬记忆》《1911中国大革命》《chao越革命与改良》《晚清二十年》《重新认识近代中国》等,并为梁漱溟、董仲舒、严复、章太炎、蒋梦麟等多人立传。
历史的温情与真实
小 引
第一章 义和团起山东
失去土地的农民
秘密社会悄然复兴
政府的态度:有限的镇压
不到三月遍地红
第二章 谁制造了华北大乱
卜克斯事件
剿抚之间的摇摆
五国公使联盟
义和团北上京津
樊国梁的一封来信
使馆卫队要进京
第三章 走向对抗
动荡在加剧
联军在集结
主抚派暂占上风
无能的西摩
公使们的恐惧
招安是否可行?
第四章 不宣而战与宣而不战
联军回撤
不宣而战:大沽失陷
所谓“归政照会”与太后的心结
宣战诏书的真实含义
第五章 围而不攻的战争
克林德之死
时间差带来的误会
孤岛囚徒
炮打西什库
重建信任
互信再遭破坏
善意被误解
第六章 东南互保:莫名其妙的和平
保境安民:方面大员的忧虑
所谓“伪诏”:一个奇怪的借口
大战中的局部和平
第七章 被撩拨的帝王情结
以“勤王”的名义
章太炎的期待
孙中山的愿景
唐才常:从自立到他立
张之洞:帝王意识一闪念
第八章 大局糜烂与趁火打劫
太原惨案:诱杀在巡抚衙门
保定总督府的恐怖疑云
阴霾笼罩牛庄
天津失陷
一个趁火打劫的典型:以开平煤矿为例
第九章 向北京挺进
联军增兵
联军统帅之争
挺进北京
第十章 中国在哭泣
两宫“西幸”
帝都在呻吟
艰难的议和
第一章义和团起山东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义和团在山东兴起发展,不是偶然的。甲午战争期间,山东民众备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躏;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山东又首当其冲,成为英、日、德等强国垂涎欲滴的一块肥肉和反复争夺的战场。待到1897年底,德国出兵胶州湾,造成既成事实,迫使清政府出让,遂将胶州湾建成自己的军事基地,将山东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失去土地的农民
德国人将山东划为自己的殖民地,破坏了远东均势,俄国人不干了,乘机索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的旅顺口和大连湾,从而使俄国军事力量能够通过东三省直达太平洋。
俄国人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英国人又觉得吃亏了,觉得远东格局被德国、俄国打破了,于是英国人乘机索要威海卫作为补偿,以此与俄国人抗衡。
威海卫此时尚在日本的占领下,英日两国经过一系列秘密谈判达成谅解,英国人也如愿以偿。
于是,山东在甲午战后几年间,实际上被这几个帝国主义国家所瓜分占领,山东民众在殖民主义统治下受尽煎熬。
下层民众当然不知道甲午战争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这些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山东究竟是为了什么,但是他们清楚知道,在经历了这一系列巨变后,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集体无意识”促使他们不甘心于中国社会继续沉沦,不甘心于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就此消亡,当然最不甘心的就是他们的生活随着这些外国人逐步下降,甚至到了难以为继濒临死亡的困境,民族主义情绪在山东油然而生。
民间社会的民族主义情绪有着非常具体的政治背景和利益指向。自《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市场开始向外部世界开放,新兴市场的价格洼地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低廉的成本,都在吸引着外国投资者。国际巨资不需要中国提供怎样的实质性担保,它们争先恐后涌入中国,攫取巨额利润。
外国资本潮水般地涌入,促动了中国经济超常规发展,促动了中国经济结构大幅度调整,中国经济获得了空前增长。然而,超常规的经济增长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心城市开始成型,经济网络开始布局。与此相伴的是,失业人口,特别是随着经济大发展而失去土地的农村人口大幅度增加,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的人口也都有所增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成为历史的记忆,动荡不安,朝不保夕,成为转型期中国民众必须承受的心理压力。
下层民众并没有上层社会那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理,他们是最实际的自然人。他们不知道中国向西方学习究竟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中国为什么要走向世界,与世界同步,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他们知道几十年前五口通商了,给他们带来了许多洋货和生活上的便利,洋火总比打火石来得方便和实用,洋布总比土布光鲜和耐用,洋油总比松脂光亮和持久。这些变化使他们并不觉得洋人可恶。相反,那些传教士不辞辛苦深入中国内地和边远乡村,为缺医少药愚昧落后的村民带来了外部信息和近代文明,他们对洋人反而有一种不同寻常的亲近感。
然而,甲午战后随着生活状况日趋恶化,下层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开始滋生蔓延。特别是随着洋货无节制大量输入,近代新式工业自沿江沿海向内地无止境崛起,民间生存状况较之战前进一步恶化。下层民众在将这种责任归罪于政府无能的同时,也感受到可能与那些洋人有关。洋人来之前,他们处在均贫状态,我穷,你也富不到哪里。现在不一样了,最先紧随洋人捞到第一桶金的那些假洋鬼子富裕了,而更多的人则因为跟不上时代步伐而日趋贫困。他们的不满和愤怒于慢慢对准了传教士和那些所谓“教民”。
就传教士本身来说,他们肩负着传播“福音”的使命。甲午战前,大多数传教士做了许多有益的慈善、教育普及等工作。但到了甲午战后,相当一部分传教士已不安心于本职工作,开始直接或间接地为其国家利益服务,违背了其为上帝传播“福音”的原初宗旨。比如被罗马教廷批准归德国保护的圣言会的中国主教安治泰,就是具有浓厚的政治偏见和文化偏见的宗教徒。在他的领导下,圣言会不惜与中国传统文化正面冲突,竭力向孔孟故里曲阜、邹城等地扩张,导致山东境内频繁的教案冲突。
面对这些教案冲突,清政府按照传教章程,大都采取保护传教士稍微亏待自己人的策略予以化解,下层民众虽然略有怨言,但也没有办法。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本分的传教士应该知足,应该以为上帝服务的精神对待中国所有民众。可是安治泰并不这么想。他认为,中国民众之所以对圣言会抱有某种程度的偏见,是因为圣言会在中国享有的优待不够,于是他通过德国政府向清政府索要宫阶,1893年获得了三品顶戴,翌年又获二品顶戴,以此提升自己和圣言会的政治地位。
安治泰如果仅是为了传播宗教而获取政治地位,人们或许还能理解。然而,当中德利益冲突时,安治泰不顾主教的尊严及保持中立的基本原则,这就不能不引起中国人的反感了。1897年底,巨野教案发生后,正在欧洲的安治泰闻讯后立即赶到柏林,急切建议德皇应该利用这个大好机会占据胶州湾,并将此变为德国在远东的一个重要基地。这种具有明显政治色彩的行为显然是以宗教外衣从事政治活动。
像安治泰这样的传教士在当时虽然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但也为数不少。诸如法国传教士樊国梁、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李佳白等,他们虽然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当中国政府与西方国家发生冲突或外交紧张时,他们都在某种程度上背弃了宗教,屈从于更现实的政治,都曾向他们自己的国家竭力鼓吹过瓜分中国,要求其政府动手建立自己的侵略基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甲午战后列强在中国争夺租借地、抢占势力范围,企图通过武力或非武力的手段瓜分中国的阴谋,一直有传教士在其间起作用。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中国人民反对传教士和外国教会的斗争在甲午战后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自然地与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紧密结合起来。
甲午战后真正对中国人生存状况构成重大威胁的,无疑还是经济因素。根据《马关条约》和在此前后中国政府与列强所签订的一系列最惠国利益均沾原则,日本和西方各国大幅度扩大了向中国的资本输出。清政府当时完全可以不必向西方国家借钱偿还日本的战争赔款,可是,西方国家的银行向中国主动放贷,强迫放贷。他们不再像日本那样继续在领土、资源上打主意,而是通过贸易往来攫取利益最大化。
中国尚未充分开发,向中国投资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马关条约》将中国大幅度拉入世界一体化轨道。这是一把双刃剑。外国投资为中国经济布局和后来的经济成长作出了贡献,但也彻底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农民赖以为生的土地被大规模无限度地征用,修建庞大的铁路网,开发资源丰富的中国矿产,兴建各种各样的新兴新型工厂。这是一场非常奇怪的“羊吃人运动”。中国农民失去土地,一小部分成为城市新兴工业建设的廉价劳动力,但大批失地农民流浪在城市、乡间,他们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可依然要养家糊口。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兵勇无法安置。甲午战后,中国步入一个相对和平的发展时期,大量军队被裁减。这些人可不像一般农民那样老实,他们成为后来政治动荡的一个重要因素。
基于直观感受,流民们认为这一切都与洋人大规模进入中国有关。他们不知道中外之间达成的利益补偿原则,不知道外国人建厂房开矿山修铁路征用他们的土地,已经在双边或多边政府协议中达成补偿机制,所有损失都由外国政府外国企业通过贸易或税收的方式补偿给了中国政府中国企业,由中国政府负责这些失地农民的具体补偿。这些农民只知道自己的土地没有了,却没有得到补偿,或者补偿非常少。但作为真正的“弱势群体”,他们没有反抗的办法。他们一方面向外国企业出卖着廉价劳动力,一方面对外国人颇有微词,对于假洋鬼子特别是那些教民,更是不齿乃至痛恨。
他们以为,要想恢复往昔宁静生活,就只有将那些可恶的洋人驱逐出去。这种情绪持续发酵,终于酿成此伏彼起连年不断的教案。仅德国占据胶州湾后一年半,山东省境内因铁路、矿山及教案所引发的外交纠纷就有一千余件。
山东在甲午战后先是遭受日本人的蹂躏和掠夺,胶州湾事件后又成为德国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德国人在山东大肆修筑铁路,开采矿产,抢占强占民房民田,破坏水道坟茔,破坏中国人格外看重的风水,山东人民,尤其是铁路沿线的居民久已不堪忍受德国人。
按照中德双方约定,一旦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应由中国地方官府从重惩办,德国人不得插手,更不得派兵直接镇压。然而由于中国地方官府行政效率太低,这些事件发生后,往往得不到有效控制。地方官府或许也对德国人的蛮横久怀不满,多少有点纵容中国民众的意思,事件往往由小变大,逐步蔓延。久而久之,德国人根本不再顾及之前的约定,一旦某地发生群体性事件,他们往往绕开中国地方官府,第一时间直接派兵镇压。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使对立越演越烈。
为了平息中国民众的不满,参与处理纠纷的山东官员也曾向清政府提出过一些建议,希望仍由政府出面协调山东地方与德国殖民当局的关系。租界外发生纠纷,仍应归山东地方官府处理,德国人不能插手和干预。然而这样的建议或不被清政府所重视,或不被德国人所接受,导致矛盾越积越深,终于演化成大规模有组织有计划的武装反抗。
秘密社会悄然复兴
民间秘密结社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传统,最近的源头也要从清初“反清复明”的白莲教算起。
白莲教最早就是净土宗,其始祖也就是净土宗始祖慧远法师。大约东晋时,慧远法师在庐山邀集十八高贤,结社于东林寺,立誓死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由于他们在立誓处凿石种植白莲花,因而将念佛之地命名为白莲社。名士陶渊明、谢灵运等时来游玩酬唱,东林寺遂成为僧俗雅聚之地。
经过几百年低调的发展,到了南宋,吴郡僧人茅子元在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建白莲宗,崇奉阿弥陀佛,“谨葱乳,不杀不饮酒”,因而被称为白莲教,并建立有比较成型的教门,师徒传授,宗门相属。
到了元代,白莲教一度被官方认可,进入发展全盛期。至元末,元朝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强征民夫堵塞黄河缺口,引发全国规模的白莲教起义。起义军以白莲教明教“弥勒下生,明王出世”的口号,帮助朱元璋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当然知道白莲教的厉害,所以他在登基称帝不久就下令禁止白莲教。
奇怪的是,在明朝受到严格压制的白莲教却对明朝抱有不可思议的好感。明亡清兴之后,白莲教长时期倡导“日月复来”,倡导“反清复明”。因此,长时期受到清政府的严厉镇压。不过,这些秘密结社在下层社会盘根错节,世代相沿,拥有不易消除的巨大势力和不易掌握的庞大网络。他们时隐时现,起伏不定。一般来说,在政治统治比较巩固时,人民的利益诉求容易表达,民间秘密结社比较萧条;反之,民间秘密结社就比较活跃。
甲午战后,各种秘密结社重新活跃。根据不完全统计,自1895—1899年间,在华北地区至少存在着武圣教金、如意教、弥勒教、八卦教、离卦教、黄洋教、在理教以及大刀会、江湖会、仁义会、红枪会、天地会、哥老会和红拳、义和团、梅花拳、六合拳、铁布衫、金钟罩、红灯照、圣贤道、一炷香等。这些教门成员游离于传统农业社会之外,诸如和尚、道士、拳师、术士、游勇、流民等。他们长年浪迹于江湖,见多识广,行踪诡秘,一无所有,勇于反抗,故而往往充当活动的急先锋或组织者。
这些民间秘密结社有着不同的复杂来源,但基本上都与白莲教有或多或少的关联。1899年,吴桥县令劳乃宣根据官方档案文献著有《义和团教门源流考》一书,认定义和团是19世纪初信奉太平盛世说的白莲教中的一个重要教派。这一观点影响很大,许多研究者认定义和团起源与这一以反朝廷为主旨的民间秘密组织有关。不过,后来的研究者并不完全认同这一观点,或以为义和团源于一种由官方提倡和主导以勤王为目的的民团组织,即担负着村庄防卫功能的民团;或以为大刀会和神拳在义和团运动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直鲁边界地区的义和团是这次民众运动的主要来源,即义和团运动显然是义和团运动的直接发展;或以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传播主要是因为鲁西地区特殊的文化环境,最具有核心作用的是其具有标志性仪式,即“刀枪不入”和“降神附体”。这种仪式易于接受,又与华北农村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息息相关。
华北地区的这些秘密结社随着社会人口流动规模扩大和速度加快,逐步走向联合,大致形成以白莲教为主,以金钟罩(大刀会)、义和团(梅花拳)、神拳、红拳等为核心组织的网络架构。至1899年,逐渐归并为以刘士端为首的大刀会,以赵三多为首的梅花拳,以朱红灯为首的神拳等几大教门。这些组织最初并不以政府为斗争目标,而是以杀富济贫、打家劫舍、相互救济、相互保障为特征。他们最初活动于德国人控制比较薄弱的鲁西南以及直隶、山东交界地区,其中,活动最为频繁、影响最大的主要有曹州、单县的大刀会,冠县的义和团,以及茌平、高唐、平原等地的神拳等。
这些组织通过揭帖、坛谕、传言等方式,宣扬民间宗教的所谓“劫变”观念,宣称他们是顺应天意,拯救劫难,有神佛保护的团体,以此作为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扩大影响的手段。他们在习拳练武外,兼习法术,举行各种具有明显荒诞特征的宗教仪式,渲染各种所谓刀枪不入的超自然本领。尽管这些手段在吸引群众、鼓舞士气、提高战斗力方面起过重要作用,但其非理性色彩比较容易受到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的质疑。
○ 马勇【晚清四书】:觉醒/维新/国变/革命,首度集结出版。
评分书不错,马勇老师的新著…支持…送货很快…
评分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
评分让我重新认识了晚清那一段历史
评分书很好,没有破损,物流也很给力。
评分就是发货时间慢了些。
评分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
评分好书 值得推荐
评分本书详尽地叙述了义和团运动和庚子国难的来龙去脉,分析了八国联军入京原因。慈禧是错信神拳惹尴尬,还是被人利用遭国变?义和团是刀枪不入御外敌,还是装神弄鬼真愚昧?八国联军是为保使馆被逼入京,还是预谋已久瓜分中国?本书将为您揭晓答案。清政府引狼入室,终至统治力量显著下降,中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马勇讲史:国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