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態園林設計與技術叢書 城市園林綠植養護

城市生態園林設計與技術叢書 城市園林綠植養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艷麗 著
圖書標籤:
  • 園林綠化
  • 城市園林
  • 植物養護
  • 園林設計
  • 生態園林
  • 綠植養護
  • 園藝技術
  • 景觀園林
  • 園林工程
  • 城市生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電力齣版社
ISBN:9787519801496
版次:1
商品編碼:1214410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0
字數:381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城市生態園林設計與技術叢書 城市園林綠植養護》為園林綠植養護實踐經驗基礎上總結齣來的有關園林綠植養護實用手冊,內容包括園林苗圃育苗,園林植物的修剪,園林植物的調整和修補,園林植物病蟲害癥狀及類型,園林植物施肥及灌水,園林草坪及其養護、園林植物養護月曆和園林植物養護指導個例等。
本書旨在為園林規劃設計、施工、養護管理技術人員,園林植物相關研究人員,園林專業在校師生等提供有益的幫助,可作為園林行業培訓教材使用,同時也是解決園林養護管理中有關技術、技巧和技能方麵問題的參考資料。

目錄

目  錄
前言
第一章 園林苗圃育苗 1
 第一節 苗圃的培育環境與技術 1
  一、苗圃的培育環境及條件 1
  二、苗圃的育苗技術 2
 第二節 苗圃的建立 18
  一、園林苗圃施工 18
  二、苗圃檔案的建立 19
第二章 園林植物的修剪 21
 第一節 苗木植修剪 21
 第二節 樹木的整形修剪的意義和原則 21
  一、整形修剪的意義 21
  二、園林植物整形修剪的基本原則 22
  三、園林植物修剪應注意的問題 24
 第三節 不同時期園林植物的修剪 25
  一、休眠期修剪 (鼕季修剪) 25
  二、生長期修剪 (夏季修剪) 27
 第四節 園林植物修剪 33
  一、自然式整形修剪 33
  二、人工式整形修剪 34
  三、自然和人工混閤式 34
 第五節 園林植物修剪的方法 37
  一、創傷 37
  二、短截 37
  三、疏剪 38
  四、改變 39
  五、摘心與剪梢 39
 第六節 園林植物的整形修剪技術 39
  一、灌木類的整形修剪 39
  二、綠籬的整形修剪 40
  三、藤木類的整形修剪 41
  四、樹樁盆景的整形修剪 41
  五、草本植物的整形修剪 42
  六、綠陰樹和行道樹的整形修剪 43
第三章 園林植物的調整和修補 45
 第一節 苗木栽植深度與苗木垂直度調整 45
 第二節 園林苗木的修補 46
  一、苗木復壯 46
  二、苗木補植 46
  三、樹勢衰弱的原因及補救措施 47
  四、苗木遲遲不發芽及補救措施 48
  五、苗木抽梢或葉片萎蔫及補救措施 49
  六、栽植苗木死亡的原因及處理 49
  七、除草 52
  八、鋤地鬆土 54
 第三節 園林植物防寒 54
  一、防寒準備工作 54
  二、標準要求 55
  三、防寒措施 55
  四、撤除防寒設施 57
第四章 園林植物病蟲害癥狀及類型 59
 第一節 常見園林綠化植物病蟲害癥狀及原因 59
 第二節 園林綠化植物病害種類簡介 60
  一、綫蟲病病害 60
  二、細菌性病害 60
  三、真菌性病害 61
  四、病毒性病害 62
 第三節 園林植物蟲害簡介 62
  一、枝乾蟲害 62
  二、吸汁類蟲害 63
  三、葉部蟲害 64
  四、地下蟲害 66
 第四節 常見園林植物病害發生規律及防治 67
  一、大葉黃楊白粉病 67
  二、大葉黃楊炭疽病 68
  三、黃櫨白粉病 68
  四、楊柳樹爛皮病 69
  五、楊樹潰瘍病 70
  六、楊樹葉銹病 70
  七、閤歡枯萎病 71
  八、懸鈴木葉枯病 71
  九、油鬆落針病 72
  十、小葉女貞煤汙病 72
  十一、蘋一檜銹病 73
  十二、桃縮葉病 74
  十三、棗瘋病 74
  十四、櫻花褐斑穿孔病 75
  十五、竹稈銹病 76
  十六、海棠腐爛病 76
 第五節 園林植物土中蟲害 77
  一、土中害蟲 77
  二、蝕乾害蟲 79
  三、刺吸害蟲 84
  四、植物食葉害蟲 109
 第六節 常見園林植物用藥 121
  一、植物農藥的使用方法 121
  二、植物用藥不當的搶救措施 123
第五章 園林植物施肥及灌水 125
 第一節 園林植物施肥 125
  一、肥料種類 125
  二、施肥方式與方法 125
  三、施肥參考簡錶 127
  四、輸營養液 130
  五、土壤施肥 131
  六、葉麵追肥 133
 第二節 園林植物灌水 134
  一、喬灌木類灌水 134
  二、宿根地被,一、二年生花卉類灌水 135
  三、草坪灌水 135
  四、灌水注意事項 135
第六章 園林草坪及其養護 137
 第一節 園林草坪養護 137
  一、草坪雜草清除 137
  二、草坪的灌水 137
  三、草坪的施肥 137
  四、草坪修補 139
  五、草坪復壯 139
  六、草坪的修剪 140
  七、草坪主要病蟲害癥狀及防治 141
 第二節 垂直綠化養護 147
  一、中 耕除草 147
  二、病蟲害防治 147
  三、澆水 148
  四、施肥 148
  五、牽引 148
  六、修剪與間移 149
第七章 園林植物養護月曆 150
 第一節 春季養護月曆 150
  一、3月 150
  二、4月 154
 第二節 夏季園林植物養護月曆 156
  一、5月 157
  二、6月 159
  三、7月 161
  四、8月 164
  五、9月 165
 第三節 鞦季園林植物養護月曆 166
  一、10月 166
  二、11月 167
 第四節 鼕季階段 169
  一、12月 169
  二、1月 2

前言/序言

園林能夠有效地改善環境質量,它藉助於景觀環境、綠地構造、園林植物等多方麵的因素閤理地改善著人們的生活環境,從而為大傢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創造優越的遊覽、休息和活動平颱,也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瞭十分有利的條件。
優秀的風景園林工程,不但可以持續地使用,還能提高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園林工程建設越來越受到國傢的重視。園林工程通過在城市中建造具有一定規模的綠色生態係統,以緩減人們對大自然的破壞,改善生活環境的質量,促進環境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居質量,成為我國目前建設的主鏇律。為解決空氣汙染、噪聲汙染、熱島效應等不利於人們身體健康的“城市病”,我國許多地區正緻力於發展城鄉一體的綠化,競相為人們營造一道綠色的“生態屏障”。據專傢預測,園林産業的發展路途久遠,前景深廣,距離引領世界園林趨勢潮流還有相當的距離。
現階段園林行業從業者,特彆是技術人員水平良莠不齊,兼職和跨行業技術人員所占比例很大,而園林行業復閤型技術人纔所占比例很小,並且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特彆是園林科研、設計、養護、綠化、工程管理及預算的技術人纔更為急需。園林相關圖書近幾年已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但是真正將生態理念融閤到園林設計、施工、養護,包括材料選用的書還很少,市場已有的圖書大多是傳統的園林設計施工方式敘述,單獨的案例羅列。因此,能將生態綠化從材料選用到園林修繕甚至與其他建築、人、動物和諧為一體的園林圖書應是迎閤專業讀者和市場需求的。
本係列叢書係統地闡述瞭當前社會所提倡的可持續、生態、海綿等園林設計、施工領域新的發展觀及應用技術,注重客觀實際及與相關建築、文化等的跨界、融閤。內容有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城市園林綠植養護、城市園林工程施工技術(主要指栽植)、城市園林施工常用材料等,其中園林景觀設計主要講園林綠化及景觀建築的選址、布置等;綠化施工主要講園林樹木栽植方法和栽植要點;園林綠植養護主要講花卉及植物的調理、灌溉施肥及修剪方法;城市園林施工常用材料主要是配閤當今綠色及環保的主題而選用生態材料來做園林的各種新型材料。
本書講究“知識與技能”的有序性,以“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為導嚮,以“理論與技能”並重為宗旨,以“培養高技能實用型人纔”為目標進行編寫。
本書的具體特色如下:
1. 選擇在園林領域具有經驗的人員編寫。
2. 在選材方麵,選用典型、具有生態園林需求的案例或材料。
3. 在寫法上力求簡明扼要、重點突齣、範例實用、圖文並茂,注重直觀,體現可操作性。
4. 本書從專業及從業人員實際需求的角度加以闡述,將專業知識與應用技能交匯編寫,內容充實全麵。
5. 本書的內容及闡述方式均采用大眾風格和語言編寫,以達到普及和迎閤更多群體的目的。
6. 從內容組成上來說,本書兼顧生態綠化理論性與技術實用性,力求做到理論精簡、技術實踐問題突齣,從而滿足讀者的需要。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瞭其他有豐富理論及經驗的優秀園林設計人員的指引及建議,也參考瞭行業內很多文獻資料,在此深錶感謝。
限於作者水平,加之時間倉促,書中不妥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朋友們提齣寶貴的意見,我們將在本書再版時加以完善,在此不勝感激!
編 者
《城市之葉:綠色生命脈絡的守護與新生》 一、序言:喧囂都市中的綠色呼吸 在鋼筋水泥構築的城市叢林中,我們渴望一隅寜靜,一抹生機,一種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活方式。《城市之葉:綠色生命脈絡的守護與新生》正是一本旨在深度探索並實踐這一理想的書籍。它並非一本單純的園林技術手冊,也不是一本枯燥的植物圖鑒,而是試圖搭建一座連接人與城市綠色空間的橋梁,引導讀者理解、親近並積極參與到守護城市綠色生命脈絡的偉大事業中。本書匯聚瞭前沿的生態設計理念、精深的養護技術,更飽含著對未來城市生活的美好願景,以及對每一片綠葉、每一株草木最深沉的敬意。 我們身處的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與發展,隨之而來的是日益嚴峻的環境挑戰——空氣汙染、熱島效應、生物多樣性減少、居民心理壓力增大。然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城市中的綠色空間——公園、街道綠化、屋頂花園、垂直綠化,乃至每一塊充滿活力的綠地,它們的功能與價值變得愈發凸顯。它們不僅僅是視覺上的點綴,更是城市生態係統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淨化空氣的“肺”,是調節氣候的“空調”,是涵養水源的“海綿”,更是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療愈所”。 本書的誕生,正是源於對當前城市綠色空間建設與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的深刻反思。我們看到,許多城市綠化項目往往停留在“種上就好”的層麵,忽視瞭後期精細化的養護,導緻植物生長不良,景觀效果大打摺扣,甚至造成資源浪費。我們也意識到,在設計階段,生態性的考量往往不夠充分,未能充分發揮綠色空間在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麵的潛力。更重要的是,公眾參與的意識和渠道仍顯不足,使得城市綠色空間的價值未能被充分認識和發揮。 《城市之葉》旨在打破這些壁壘,它將帶領讀者踏上一段探索城市綠色生命的旅程。我們將從宏觀的城市生態規劃齣發,逐步深入到微觀的植物生長機製與養護細節,但這一切都將緊密圍繞“生態”與“可持續”的核心理念展開。本書提齣的不僅僅是“如何做”,更是“為何這樣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它期待成為城市規劃師、園林設計師、園藝師、物業管理者、社區工作者,乃至每一位熱愛城市生活、關心綠色環境的市民的良師益友。 二、第一篇:生態智慧的綠城藍圖——城市園林設計的未來方嚮 本篇將超越傳統的景觀設計模式,深入探討如何在城市環境中構建一個真正具有生態價值的綠色係統。我們不滿足於僅僅在城市中“添加”綠色,而是要思考如何讓綠色成為城市肌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讓城市本身成為一個活的、有呼吸的生態係統。 城市生態係統思維的重塑: 本章將闡述將城市視為一個復雜的、相互關聯的生態係統的重要性。我們將探討如何理解城市中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以及生物群落之間的關係,並將其融入到園林設計的全過程。這包括對場地微氣候、土壤條件、水文過程、野生動物棲息地等生態要素的細緻分析,以及如何通過設計來優化這些要素,增強城市的生態韌性。 本土化與多樣性的力量: 本章強調選擇適宜當地環境的本土植物的重要性。本土植物不僅更易於成活和養護,還能為本地的野生動物提供重要的食物和棲息地,從而有效提升城市的生物多樣性。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根據不同的城市生境(如濱水區域、乾旱地帶、建成區等)選擇具有代錶性的本土植物群落,構建多樣化、有層次的植物景觀,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綠色名片。 多功能性綠色空間的營造: 現代城市園林不應僅僅是觀賞性的,更應承載多元的功能。本章將聚焦於如何設計能夠兼顧生態修復(如雨水收集與淨化、碳匯功能)、居民休閑娛樂、科普教育、甚至城市農業等多種需求的綠色空間。我們將介紹雨水花園、生態濕地、綠色屋頂、垂直綠化等創新設計手法,以及如何將這些元素有機地整閤到城市規劃與建設中,最大化綠色空間的社會與環境效益。 韌性景觀的構建: 麵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如極端天氣事件(高溫、強降雨、乾旱)以及城市化進程中的環境壓力,本章將探討如何設計具有韌性的城市綠色空間。我們將研究如何通過選擇耐逆性強的植物、優化植物配置、構建健康的土壤體係、實施科學的水資源管理等措施,來提高綠色空間的抗乾擾能力和自我修復能力,確保其在各種環境下都能持續發揮生態與社會功能。 技術創新驅動的生態設計: 本章將介紹一係列前沿技術在生態園林設計中的應用,例如GIS(地理信息係統)在場地分析與規劃中的作用,遙感技術在監測綠地健康狀況中的應用,以及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在優化設計方案、提高施工效率方麵的潛力。同時,也將關注智能化灌溉、精準施肥等技術在提升養護效率、減少資源消耗方麵的應用。 三、第二篇:綠色生命力的守護——精細化園林綠植養護的藝術與科學 如果說設計是描繪藍圖,那麼養護則是讓藍圖真正落地生花的生命之手。本篇將深入探討城市綠植養護的方方麵麵,從基礎的生物學原理到先進的養護技術,旨在幫助讀者掌握科學、高效、可持續的養護方法,讓每一株植物都能健康生長,綻放生命的光彩。 植物生理與生態基礎: 本章將迴歸植物的本質,闡述植物生長發育的基本生理過程,如光閤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養分吸收與代謝等。同時,也將深入分析植物與環境(土壤、水分、光照、溫度、空氣)之間的相互作用,幫助讀者理解植物生長不良的根本原因,從而製定更具針對性的養護方案。 土壤健康與改良: 土壤是植物生存的基石。本章將詳細介紹土壤的組成、性質及其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科學的土壤測試來評估土壤健康狀況,並介紹一係列土壤改良的方法,包括有機物添加、微生物菌劑應用、科學耕作等,以構建健康、肥沃、透氣的土壤環境,為植物提供最佳的生長基礎。 精準的水分管理: 水是生命之源,但過量或不足的水分都會對植物造成傷害。本章將重點介紹城市綠地水分管理的科學方法。我們將探討不同植物對水分的需求差異,介紹先進的灌溉技術(如滴灌、微噴灌、智能灌溉係統),以及如何根據天氣情況、土壤濕度等因素進行精準的灌溉決策,實現節水高效。 營養管理與施肥: 為植物提供適宜的營養是確保其健康生長的關鍵。本章將詳細介紹植物所需的各類營養元素及其功能,並探討如何根據植物種類、生長階段及土壤條件,科學地選擇施肥種類、施肥時間和施肥量。我們將重點介紹有機肥料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葉麵噴施等方式進行營養補充,避免化學肥料的過量使用,保護土壤和水體環境。 病蟲害綜閤防治(IPM): 病蟲害是影響城市綠化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章將推廣病蟲害綜閤防治(IPM)的理念,強調預防為主、綜閤治理的原則。我們將介紹常見城市綠化病蟲害的識彆與診斷,並重點介紹生態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學防治手段,以及在必要時如何閤理、安全地使用化學農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和生態係統的影響。 修剪技藝與整形塑造: 閤理的修剪不僅能維持植物的健康形態,還能促進其生長和開花結果。本章將詳細介紹不同植物的修剪原則與技法,包括整形修剪、疏枝修剪、短截修剪等,並探討如何根據景觀需求、植物生長特性進行藝術性的修剪,以達到美觀與功能的統一。 特殊生境的養護挑戰與策略: 城市中的綠色空間形式多樣,麵臨的養護挑戰也各不相同。本章將針對屋頂花園、垂直綠化、行道樹、濱水綠化等特殊生境,深入分析其養護特點與難點,並提齣相應的解決方案,例如屋頂花園的防水與排水、垂直綠化的灌溉與抗風,行道樹的根係保護與抗逆性提升,濱水綠化的耐濕性植物選擇與水體保護等。 科技賦能的智能養護: 本章將介紹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在城市綠植養護中的應用。我們將探討如何利用傳感器監測土壤濕度、溫度、光照等環境參數,如何通過無人機進行大麵積植被健康狀況普查,以及如何利用智能管理平颱進行養護計劃的製定、執行與評估,實現養護工作的智能化、精細化和高效化。 四、結語:共繪綠色明天,共享生態福祉 《城市之葉:綠色生命脈絡的守護與新生》的完成,凝聚瞭眾多專傢的智慧與心血,更承載著我們對城市未來發展的深切期盼。我們相信,通過科學的設計理念和精細的養護實踐,城市的綠色空間將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能夠真正融入城市肌體,成為其不可或缺的“綠色肺葉”和“生態心髒”。 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園林設計與養護的書,它更是一份號召,呼籲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城市綠色空間的守護者和建設者。從理解一片葉子的生長,到參與一次社區的綠化活動,每一個微小的行動,都可能匯聚成改變城市麵貌的巨大力量。 願本書能夠啓發更多關於城市生態的思考,推動更多綠色創新實踐的落地。願我們共同努力,讓每一座城市都成為更加宜居、更富生機、更具韌性的綠色傢園,讓“城市之葉”在我們的精心嗬護下,永遠蔥蘢,生生不息。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我來說,無異於在迷茫的城市綠化道路上,點亮瞭一盞指路明燈。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如何養護”的工具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理解”和“如何共創”的啓迪之書。我曾經認為,城市綠化就是簡單地種上一些花草樹木,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其中的無限可能性。它詳細闡述瞭“海綿城市”的理念,以及如何在城市綠化中融入雨水收集、滯留和淨化功能,從而有效緩解城市內澇,改善水環境。書中還重點介紹瞭“垂直綠化”和“立體綠化”的技術,這些都為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拓展綠化空間提供瞭創新的解決方案。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生態廊道”的構想,它不僅僅是將零散的綠地連接起來,更重要的是構建瞭一個能夠讓生物自由遷徙、交流的綠色網絡,從而提升城市生態係統的整體韌性。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城市綠化不僅僅是靜態的景觀營造,更是一個動態的、不斷進化的生態係統。它鼓勵我們用更長遠的眼光,更創新的思維,去參與到城市綠化的建設和維護中來。

評分

坦白說,在翻閱這本書之前,我對“城市生態園林”這個概念並沒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認識。我總覺得園林就是人為設計的,為瞭美觀而存在。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用大量的篇幅闡述瞭“生態”在城市園林中的核心地位,不僅僅是增加綠色覆蓋率,更在於構建一個能夠自我維持、自我調節的健康係統。書中對於“生物多樣性”的講解尤為深刻,它解釋瞭為什麼一個多樣化的植物群落能夠更好地抵禦病蟲害,為什麼引入特定的鳥類和昆蟲能夠幫助植物授粉和傳播種子。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雨水花園”和“綠色屋頂”的設計理念,這些都是將生態功能與城市建築完美結閤的典範,不僅能美化環境,還能有效地緩解城市內澇、降低建築能耗。書中對這些技術的實現細節也進行瞭深入的探討,包括材料的選擇、施工工藝以及後期的維護管理。對於一些看似簡單的綠化設計,它都能從生態學、植物學、土壤學等多個角度進行剖析,讓我看到瞭城市綠化背後蘊含的深刻科學原理。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怎麼養護”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為什麼這麼設計”和“如何實現”的書,它讓我對城市生態係統有瞭更全麵、更深入的理解。

評分

我一直對植物的“情緒”和“感受”充滿好奇,總覺得它們是有生命的,需要被細心嗬護。這本書,恰恰從一個非常感性的角度,讓我走進瞭植物的世界。它不僅僅是用科學的語言去描述植物的生理和養護,更重要的是,它傳遞瞭一種“尊重生命”、“與自然共生”的理念。書中在講解養護技巧的同時,常常會穿插一些關於植物“故事”的片段,比如某種植物在古代的象徵意義,或者它在不同文化中的應用。這些故事讓原本可能枯燥的養護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也讓我對植物産生瞭更深厚的情感連接。我喜歡書中關於“撫慰性景觀”的設計理念,它強調如何通過園林設計來舒緩人們的壓力,提升生活品質。它會考慮到植物的顔色、形態、氣味等感官因素,以及它們如何與光影、聲音相互作用,共同營造齣一個寜靜、舒適的休憩空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芳香植物”的介紹,它不僅列舉瞭各種具有宜人香氣的植物,還詳細介紹瞭它們的藥用價值和芳香療法的應用,這讓我覺得,城市綠化不僅僅是為瞭美觀,更是為瞭我們身心的健康。

評分

作為一名對城市綠化懷有極大熱情但又缺乏專業知識的普通市民,我一直渴望能找到一本真正能指導我實踐的書。而《城市園林綠植養護》這本書,真的超齣瞭我的期待。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教材,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和生活氣息。書中對於如何選擇適閤自己陽颱或庭院的植物,如何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進行搭配,都有非常詳細的指導。它會考慮到植物的生長周期、開花時間、以及它們對光照和水分的需求,幫助讀者打造一個四季有景、生機勃勃的小型生態係統。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本土植物”的介紹,它強調瞭使用本地物種的重要性,不僅因為它們更能適應當地環境,減少養護成本,還因為它們是維係本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書中還列舉瞭許多常見的城市綠植,詳細介紹瞭它們的養護要點,比如三角梅需要充足的陽光,綉球花則更喜歡半陰的環境,而這些細節,往往是普通園藝書籍中難以找到的。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介紹瞭一些DIY的養護方法,比如如何自製堆肥,如何利用廢棄物製作簡易的育苗盆等等,這些都極大地降低瞭園藝的門檻,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到城市綠化中來。這本書讓我覺得,園林養護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更是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

評分

我是一名剛剛接觸城市綠化管理工作的新手,之前的基礎非常薄弱。在學習過程中,我遇到瞭很多睏惑,比如為什麼同一區域的同一品種植物,有的長勢喜人,有的卻病怏怏的;為什麼有時候即使采取瞭措施,病蟲害還是會反復齣現。偶然的機會,我得知瞭這本《城市園林綠植養護》,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翻閱,沒想到卻如獲至寶。書中從植物的“生命周期”入手,詳細講解瞭植物在不同生長階段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相應的養護策略。它不僅僅停留在錶麵的現象,而是深入到植物的內部生理機製,比如根係的發育、光閤作用的效率、以及營養物質的吸收和轉化。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植物抗逆性”的章節,它解釋瞭植物是如何在不利的環境條件下生存和發展的,以及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增強植物的抗旱、抗寒、抗病能力。書中還提供瞭一係列詳細的診斷圖譜,幫助我識彆不同類型的病蟲害,並提供瞭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而且這些解決方案很多都強調綠色環保,避免使用對環境有害的化學藥劑。這本書為我構建瞭一個非常係統化的養護知識體係,讓我在麵對實際問題時,不再感到茫然無措。

評分

如果說之前我對城市綠化養護的理解是“種下去,然後讓它自己長”,那麼讀完這本書後,我的認識被徹底顛覆瞭。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城市園林綠植養護,是一門涉及多學科、多維度、充滿智慧的藝術和科學。它不僅僅是關於植物本身,更是關於植物與環境、植物與人之間的復雜關係。書中對於“城市微氣候”的研究讓我大開眼界,它解釋瞭為什麼城市中心區域的溫度會高於周邊地區,以及如何在綠化設計中有效地緩解這種“熱島效應”。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植物的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它不僅僅關注植物的生長階段,更關注植物從引入、栽培、養護到更新的全過程,強調的是一種全生命周期的精細化管理。書中還提供瞭大量的實踐案例,包括如何處理建築垃圾來改良土壤,如何利用太陽能來驅動灌溉係統,這些都讓我看到瞭科技與自然融閤的巨大潛力。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城市綠化養護,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過程,它需要我們用開放的心態去擁抱新的技術和理念,去創造一個更美好、更宜居的城市環境。

評分

我最近剛入手瞭一本名為《城市生態園林設計與技術叢書:城市園林綠植養護》的書,本來以為會是一本純粹的學術理論書籍,沒想到翻開後,它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讓我感到驚喜。首先,它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各種植物的名稱和生長習性,而是從更宏觀的生態係統視角齣發,深入剖析瞭城市綠化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生物多樣性的最大化,以及如何構建一個能夠自我調節、抵抗病蟲害的健康生態循環。書中對各種植物在城市環境中的作用進行瞭細緻的描述,不僅僅是美觀的考量,更強調瞭它們在空氣淨化、降溫減噪、涵養水源等方麵的生態功能。這一點讓我對“園林”的理解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僅僅是人工雕琢的花草樹木,而是城市中一個有生命的、能夠與居民互動共生的有機體。書中還詳細介紹瞭不同季節、不同氣候條件下,植物的生長規律以及相應的養護策略,例如如何根據土壤濕度、光照強度來調整澆水頻率,如何通過閤理的修剪來促進植物的健康生長,甚至包括一些天然的病蟲害防治方法,這些都非常實用,讓我覺得即使不是專業的園林工作者,也能從中獲得很多啓發。而且,書中還引用瞭大量的案例研究,包括國內外一些成功的城市綠化項目,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閤,讓我能更直觀地理解書中的觀點。總而言之,這本書對於任何關心城市環境、希望瞭解如何讓我們的居住空間變得更綠色、更健康的讀者來說,都具有極高的價值。

評分

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我們這些在城市中摸索綠化養護的人們提供瞭一份極其寶貴的指南。我一直覺得,城市裏的綠植養護工作,往往停留在“澆水、施肥、修剪”這些基礎操作層麵,很少有人能真正深入到植物的“內在需求”。而這本書,恰恰填補瞭這一空白。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怎麼做”,更重要的是告訴你“為什麼這麼做”。比如,它會詳細解釋為什麼某種植物需要特定的土壤酸堿度,以及這種土壤環境對植物整體健康的重要性。它還會探討不同病蟲害産生的根本原因,並提供一係列的預防和治理方案,這些方案很多都基於生態學的原理,強調的是“治本”而非“治標”。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微生物生態”的部分,它解釋瞭土壤微生物在植物生長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的養護方法來維護土壤的健康活力。這讓我意識到,我們看到的植物的生長狀況,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賴以生存的土壤環境,而土壤的健康又與其中活躍的微生物群落息息相關。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植物生理學和遺傳學的知識,雖然有些部分稍顯專業,但作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瞭解釋,讓我能夠理解植物的生長激素是如何影響其形態的,以及基因在決定植物適應性方麵起到的作用。這本書的知識體係非常完整,從宏觀的生態設計到微觀的植物生理,都涵蓋得淋灕盡緻。

評分

我對城市裏那些精心打造的綠地和公園總是充滿好奇,總想知道它們是如何保持如此長久的生機與活力的。這本《城市園林綠植養護》正好滿足瞭我的這份好奇心。它不像一些園藝書籍那樣隻關注傢用的盆栽,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更廣闊的城市公共空間。書中對於大型喬木、灌木以及地被植物的養護技巧都有非常詳盡的介紹。它會考慮到植物在城市化環境中的特殊性,比如土壤闆結、空氣汙染、以及有限的生長空間。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土壤改良”的部分,它不僅僅是簡單地添加肥料,而是從改善土壤結構、增加有機質含量、以及平衡土壤微生物群落等方麵入手,為植物提供一個更健康、更具生命力的生長基質。書中還探討瞭如何利用水資源,比如雨水收集和中水迴用,來解決城市綠化中的用水難題,這讓我看到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園林養護中的實際應用。此外,書中還介紹瞭一些先進的養護設備和技術,比如精準灌溉係統、病蟲害監測預警係統等等,這些都為提升城市綠化的效率和質量提供瞭有力的技術支撐。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關於城市綠色的“尋寶之旅”。我原以為這本書的內容會比較枯燥,充斥著各種專業術語,但事實並非如此。作者巧妙地將復雜的科學原理融入到生動有趣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圖中,讓即便是對園林專業知之甚少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植物的語言”的闡釋,它會教你如何通過觀察植物的葉片顔色、生長姿態,來判斷它是否健康,是否需要調整養護方式。比如,葉片發黃可能是缺鐵,也可能是澆水過多,書中會詳細分析每種可能的原因,並給齣相應的解決方案。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病蟲害綜閤防治(IPM)”的深入講解,它強調的是在必要時纔使用化學藥劑,並且優先選擇對環境影響最小的方法。這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園林養護,是一種智慧的權衡,是在追求植物健康生長的同時,最大程度地保護生態環境。書中還提供瞭一些“緊急處理”指南,幫助我們在突發情況下,能夠快速有效地應對植物的危機。

評分

還沒看,外觀看上去還好

評分

還沒看,外觀看上去還好

評分

還沒看,外觀看上去還好

評分

書不錯

評分

還沒看

評分

書不錯

評分

還沒看,外觀看上去還好

評分

書不錯

評分

還沒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