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奇大师。
◆1950年,首次获得提名,一生提名多达21次,被誉为诺贝尔文学奖无冕之王。
◆马尔克斯说:“虽然把诺贝尔奖授给了我,但也是间接授给了格林,倘若我不曾读过格林,我不可能写出任何东西。”
◆一生虽未获奖,却被一众诺贝尔获得者马尔克斯、福克纳、V.S.奈保尔、J.M.库切、威廉·戈尔丁、马里奥·略萨视为精神偶像和导师。
◆“我是你的忠实读者,格林先生。”——马尔克斯。
◆格雷厄姆·格林备受推崇的代表作,也是极具自传性质的小说。
◆入选2015年《卫报》历史百大英语小说;2015年BBC历史百大英国小说;2014年英国《每日电讯报》有史以来伟大的爱情小说。
◆四次改编成电影、歌剧,1999年版由拉尔夫·费因斯和朱丽安·摩尔主演,获奥斯卡、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数十项提名。2012年,科林·费尔斯还倾情献声录制成有声读物。
◆这本书里有狂热的爱、狂热的恨、狂热的猜疑、狂热的嫉妒、狂热的信仰,有爱情中所有狂热的情感。
◆关于爱情,我又想起了你……
关于爱情,我又想起了你……
二战期间的英国伦敦,作家莫里斯爱上公务员亨利的妻子莎拉。一次意外事件导致萨拉不辞而别,莫里斯在恨和嫉妒中度过了两年。两年后,他们再次相遇,当初那段感情中炙热的爱、恨、猜疑、嫉妒、信仰,再度折磨着莫里斯……
这段恋情最终如莫里斯所预言的那样,变成了一桩有开始也有结束的风流韵事。莫里斯记述了爱情开始的时刻,以及最后的时刻。
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1904—1991)
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奇大师。67年写作生涯,创作超过25部小说,被评为20世纪桂冠作家。1950年,第1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1976年,获美国推理作家协会大师奖。1981年,获耶路撒冷文学奖。1986年,由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功绩勋章。
格林一生游历于墨西哥、西非、南非、越南、古巴、中东等战乱之地,甚至任职于英国军情六处,从事间谍工作,并以此为背景创作小说,关注人灵魂深处的挣扎与救赎、内心的道德和精神斗争,被誉为20世纪人类意识和焦虑卓越的记录者。
至今,每年格林生日期间,在格林出生地——英国赫特福德郡,都会举办为期四天的格雷厄姆·格林国际艺术节,全球的格林粉丝齐聚这里参加纪念格林的活动。
我曾以极大的兴趣阅读过《恋情的终结》。我从这部书中借用过一只船,这是大主教的船,我把它用在《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这部书里。——马尔克斯
我这个时代里真实又感人的长篇小说,在任何语言里都是如此。——威廉·福克纳
《恋情的终结》《问题的核心》都是伟大的作品,它们都具有强烈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令人不安,如同在宗教审判者的注视下。——约翰·厄普代克
《恋情的终结》是我读过极为寒冷刺骨的反爱情小说,可怜的莫里斯!可怜的莎拉!可怜的亨利!——约翰·欧文
异常的感动和美丽,极好地描写了他对情人丈夫的关系,从怜悯,到恨、嫉妒、蔑视的转变,女主角一如既往的可爱。——伊夫林·沃
直到他去世,格林一直是20世纪桂冠作家。在任何语言里,他都是极细腻的作家。——约翰·欧文(《盖普眼中的世界》)
我非常喜欢的两个作家,一个是格雷厄姆·格林,一个是威廉·福克纳。——马尔克斯
我是你的忠实读者,格林先生。——马尔克斯
格雷厄姆·格林自成经典,他将不断被阅读和提起,他是20世纪人类意识和焦虑卓越的记录者。——威廉·戈尔丁
未授予格林文学奖是诺贝尔奖历史上的一个重大错误。——诺贝尔奖评委拉斯·福塞尔
他的名字会为我们的获奖名单增光添彩。——诺贝尔奖评委安德斯·奥斯特林
无可置疑的大师之作,完美地向我们展示了写作技法和思想。——《纽约客》
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一次充满激情和惊人的写作。——《大西洋月刊》
《恋情的终结》是格林的代表作,一次惊人的关于信仰的写作!——《独立报》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故事没有开端,也没有结尾:作者从自己经历中选择那个可以让其回顾以往或者放眼未来的时刻时,完全是任意的。有些职业作家,在被人们认真注意到的时候,会因他们的写作技巧而受到赞美。我用“作者选择”这样的说法时,口气里所带的,便是这类作家会有的那种并非很确切的自豪感。但是,事实上是我自己选择了一九四六年一月那个漆黑的雨夜里,在公共草坪上看到亨利·迈尔斯顶着一片滂沱大雨斜穿而过呢,还是这些景象选择了我?依照我这一行当的惯常做法,我从这里开始写会很方便,也很正确。可如果当时我信某位天主的话,我也会相信有那么一只手在拽着我的胳膊肘,示意我说:“去同他打招呼吧,他没看见你。”
不然的话,我怎么竟会去同他打招呼呢。如果用“恨”这个字眼来说人不算太过分的话,我是恨亨利的——我也恨他的太太萨拉。我想那天晚上的事情过后不久,亨利也开始恨我了,就像他一定曾时时恨过自己的太太以及另外那个人一样(所幸的是,那时候我们都不相信另外那个人的存在)。所以说,这本书所记述的与其说是爱,倒远不如说是恨。不过,如果我碰巧说了亨利和萨拉什么好话的话,读者也大可以相信我:我这样做是在抵制偏见,因为我喜欢写出接近于真实的东西,甚于发泄自己接近于仇恨的情感,这是我的职业自尊心之所在。
看到亨利在这样一个夜晚跑到外面来可真是奇怪:他喜欢自己拥有的那份安逸,而且——或者说是我这么想——他毕竟有萨拉。对于我来说,安逸就像是在错误的地点或者错误的时间里勾起的错误的回忆:人在孤独的时候宁愿不要安逸。甚至在我那间起居两用的公寓,我也嫌安逸太多了。公寓位于公共草坪的南边——错误的那一边——里面还有别人丢下的旧家具。我想到雨里去散散步,在邻近的小酒馆里喝上一杯。狭窄拥挤的门厅里挂满了陌生人的衣帽——住在三楼的那个人正在招待客人,结果我错拿了别人的雨伞。我带上身后那扇镶着彩色玻璃的门,小心翼翼地走下台阶,台阶在一九四四年时被炸坏了,以后就从来没修过。我有理由记住那个场面,记住那扇结实、难看、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彩色玻璃门,是如何经受住炸弹爆炸的震荡的,就像我们的祖父们当时如果健在的话也会的那样。
我刚准备穿过公共草坪,就发觉自己拿错了雨伞,因为伞上裂着一条缝,雨水流进了我的防雨布衣领。就在这时候,我看到了亨利。本来要躲开他很容易,他没带伞,借着路灯,我能看到他的眼睛被雨水糊住了。黑魆魆的、没有叶子的树像破水管似的耸立在那里,挡不了雨。雨水从亨利头上戴的那顶硬邦邦的浅黑色帽子上滚落下来,汇成一股股细流,顺着他的黑色公务员大衣往下淌。我就是同他擦身而过,他也不会看见我,何况我还可以往路边走两步,保证让他看不到我。但是我却开口说:“亨利,简直认不出你来了。”我看到他听到我的声音后眼睛一亮,就像碰到了老朋友似的。
“本德里克斯。”他亲热地招呼道。天下的人都会说他才有恨人的理由,而不是我。
“亨利,下这么大的雨,你在这干吗?”有些人身上有着你自己不具备的美德,这样的人总让你忍不住要去戏弄戏弄。他含糊其词地回答道:“哦,我想透透气。”一阵突如其来的风雨差点把他的帽子卷到北边去,幸好他及时把它抓住了。
“萨拉好吗?”我之所以这么问,只是因为如果不问的话就会显得有点不对劲,其实我巴不得听到她病了、怏怏不乐、奄奄一息的消息才开心呢。我想象过,在那些日子里,她所经受的任何痛苦都可以减轻我的一份痛苦;她要是死了,我就解脱了,我就不会再去想象那些处在我这样不光彩境地里的人一定会去想象的事情了。要是萨拉死了,我想自己甚至会喜欢亨利这个可怜的傻瓜蛋的。
他说:“噢,她晚上出去了。”他的话又惹动了我心里的鬼胎,让我想起往日里别人问到萨拉时,亨利一定也是这样回答的,而那时只有我一个人知道萨拉身在何方。“去喝一杯?”我问他。出乎意料的是,他竟然真的同我走到了一块儿。在此之前,我们还从没在他家以外的地方喝过酒。
“我们好久没见到你了,本德里克斯。”由于某种原因,别人一般只知道我的姓氏——尽管朋友们也会用我那喜爱文学的父母亲给我起的那个文绉绉的名字“莫里斯”来称呼我,我或许还是压根儿就没在受洗仪式上被命过名。
“是有好久了。”
“呃,准有——一年多了吧。”
“自从一九四四年六月起。”我说。
这本《格林文集:恋情的终结(精装典藏版)》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艺术品,那种厚重的纸张和精致的烫金工艺,拿在手里就有一种被珍视的感觉。我一直对古典文学情有独钟,尤其是那种能够深刻剖析人性与情感的作品,总能给我带来无尽的思考。这本书的装帧无疑是为那些真正热爱阅读、注重收藏体验的读者量身打造的。每一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纸张特有的芬芳,那种油墨的香气混合着岁月的沉淀感,是电子阅读永远无法替代的体验。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内页的字体选择和排版布局,都恰到好处地平衡了易读性和美观度,让阅读过程成为一种纯粹的享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长久珍藏的工艺品,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装饰和品位的象征。我对这次的购买体验非常满意,光是这份沉甸甸的质感,就足以值回票价,让人忍不住想一次性收藏作者的其他精装版本。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更多是出于对“恋情终结”这一主题在不同历史阶段表达方式的好奇。我期待看到那些经典的文学母题如何被格林以其独特的笔触重新诠释。读完后,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失去”的描摹,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伤感,而是深入到了身份认同和自我重塑的层面。作者似乎在探讨,当一段关系结束后,个体如何重新定义自己的存在。这种深层次的哲学探讨,使得这本书远远超越了一般的爱情故事范畴。它促使我反思自身过去经历中的那些“断裂点”,并以一种更成熟的眼光去审视它们。对于那些正在经历某种形式结束的读者,这本书或许能提供一种冷静而富有洞察力的慰藉,引导我们看向前方,而不是沉溺于过去。
评分初读这本选集时,我最大的感受是文字的纯粹与力量。格林的作品,即便是在现代语境下重读,依然能捕捉到那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尤其是在描绘情感的复杂性时。作者的叙事手法高超,不急不慢,却能在不经意间铺陈出人物内心的波澜与挣扎。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几篇关于选择与妥协的篇章,那些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简直让人拍案叫绝。它不是那种情节跌宕起伏的通俗小说,而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面对重大抉择时内心的犹豫与矛盾。我甚至会反复阅读某一段落,品味其中韵味的层次感,仿佛每一次都有新的体会涌现。这需要一个心境平和的环境才能真正领略,不适合浮躁时翻阅。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经久不衰的思想深度,值得反复咀嚼。
评分我通常对“精装典藏版”抱持着审慎的态度,很多时候只是华而不实的包装,但这次真的被惊喜到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不仅美观,其实用性也考虑得很周到。比如书脊的设计,即使是平摊在桌面上,也不会让人感觉书页有被强行撑开的紧绷感,这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舒适度。而且,它的重量感适中,虽然厚实,但拿久了也不会觉得太累赘,可以轻松地在沙发上抱着读完一个下午。很多老旧的版本往往因为纸张易脆而令人望而却步,但这本典藏版显然选用了高品质的材料,给人一种可以伴随一生的信心。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出版方对作品本身的尊重,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物有所值。
评分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这套文集无疑是研究特定时期情感文学变迁的绝佳文本。我习惯于在阅读时做大量的旁注和对比,而这本书的文本质量非常适合这种深入的学术性研读。纸张的耐久性和印刷的清晰度,保证了即使是长期的标记和翻阅,也不会对内容造成损害。我发现作者在处理“终结”这一主题时,采取了一种近乎冷静甚至冷峻的视角,这与很多渲染悲剧色彩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克制的表达,反而让情感的冲击力更加深远和持久。对于那些希望通过阅读古典文本来理解当代社会情感模式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框架。它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合理,逻辑清晰,方便查阅和引用,这点对于我这种习惯于跨章节对比阅读的人来说尤其重要。
评分6-18活动期间,屯点现代小说,闲来看看。蛮好。
评分6.18最后一波神券入手,囤货
评分——三岛由纪夫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下次还来买,非常不错的,棒棒哒。
评分关于爱情,我又想起了你……
评分好书要多看哦希望有更多活动啦
评分快递速度很快,书的质量不错,汗青堂的书基本收齐了,希望能多多搞活动,还有很多书想买。
评分会哈更会哈更会哈更会哈更会哈更好
评分买书的节奏停不下来!怎么办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