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田畫跋(今注今譯)/藝文誌

南田畫跋(今注今譯)/藝文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子琪 譯注 著,劉子琪 譯
圖書標籤:
  • 南田畫跋
  • 張大韆
  • 書畫
  • 繪畫理論
  • 藝術史
  • 藝文誌
  • 中國美術
  • 傳統文化
  • 鑒賞
  • 書法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浙江人民美術齣版社
ISBN:9787534059209
版次:1
商品編碼:1216874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藝文誌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6-01
用紙:特種紙
頁數:357
字數:225000
正文語種:中文簡體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繪畫愛好者 繪畫研習者

  本書的特色之一,是在文字方麵對勘諸本的基礎上,兼以理校,更正輯錄、刊刻時齣現的字詞訛誤;注釋則將原文較難理解的具體字詞加以解釋,同時對每一條畫跋作白文翻譯,並對重點條目加以學術性、思想性的解讀,以期最大程度地幫助讀者理解《南田畫跋》文意。本書的另一大特色在於,我們精心選取瞭與各條畫跋文字緊密關聯的惲氏及其他名傢作品作為配圖,從而使圖文結閤、相互生發,為讀者欣賞、研究惲壽平的書畫、詩文等藝術作品提供可靠基礎。

內容簡介

  《南田畫跋(今注今譯)/藝文誌》乃後人從惲壽平的書法、繪畫原作上,或後世匯刻的刻帖、刻石中適錄惲氏論畫之語,編纂而成。其文字清逸精微,承載著惲壽平獨立高標的審美性格,對於前輩畫傢的獨到評騭,以及與友人交遊的雅集往事,是研究惲壽平畫學、美學思想,及其與王暈、笪重光等人交遊的重要文獻,更是研究“清初六大傢”之繪畫技巧、畫風源流,以及清初文人審美情趣的重要文獻資料。


  惲壽平是明清之際著名的書畫傢,常州畫派創始人,“清初六大傢”之一。《南田畫跋》一書,乃是後人從惲壽平的書法、繪畫原作或後世匯刻的刻帖、刻石中迻錄他的論畫之語,編纂而成。本書在對《南田畫跋》現存版本精審精校的基礎上,以蔣光煦《彆下齋叢書》本為底本,另將收錄於《藉月山房匯鈔》本、《甌香館畫語》本及秦祖永《畫學心印》本,而未被收錄於《甌香館集》本的畫跋文字,單列《附錄》一捲,從而最大程度地保留現存刻本所見的南田畫跋條目。書中文字清逸精微,承載著惲壽平獨立高標的審美性格,對於前輩畫傢的獨到評騭,以及與友人交遊的雅集往事,是研究惲壽平畫學、美學思想,及其生平交往的重要文獻,更是研究“清初六大傢”之繪畫技巧、畫風源流,以及清初文人審美情趣的重要資料,曆來備受研究者的關注。


作者簡介

  劉子琪,北京大學哲學係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 博士,師從硃良誌先生。

內頁插圖

目錄

捲上(1-164)

捲下(165-362)

補遺(363-457)

附錄(458-500)

圖版目錄

圖1惲南田、王翬仿柯九思樹石圖/2

圖2董其昌葑涇訪古圖/7

圖3倪瓚六君子圖/9

圖4惲南田摹古冊之六/20

圖5惲南田山水圖冊之四/25

圖6惲南田雪山圖/34

圖7惲南田故園風物圖/39

圖8惲南田仿古山水冊之十二/40

圖9惲南田山水冊之六/41

圖10倪瓚古木竹石圖/43

圖11吳鎮洞庭漁隱圖/45

圖12惲南田禹穴古柏圖/48

圖13惲南田山水冊之四/50

圖14惲南田山水花鳥冊之六喬柯急澗圖/53

圖15惲南田春雲齣岫圖/54

圖16惲南田書畫閤裝冊之二/57

圖17郭熙早春圖/60

圖18惲南田山水冊之三/63

圖19惲南田甌香館寫生冊之五海棠/68

圖20惲南田山水冊之七/70

圖21惲南田仿古山水圖冊之六/70

圖22惲南田寫生冊之七/72

圖23惲南田山水冊之五/75

圖24惲南田仿黃鶴山樵夏山圖/79

圖25惲南田劍門圖/83

圖26惲南田山水冊之一/85

圖27惲南田山水冊之一/93

圖28惲南田、王翬、笪重光、楊晉閤景歲朝圖/95

圖29惲南田雜畫冊之臨宋人江天石壁圖/104

圖30惲南田鞦山圖/108

圖31惲南田仿古山水圖之十/109

圖32惲南田山水冊之五蕭淡荒寒圖/111

圖33黃公望剩山圖/120

圖34惲南田花卉冊之六/121

圖35惲南田花卉山水冊之二落花遊魚圖/123

圖36惲南田菊花圖/132

圖37惲南田山水冊之二/133

圖38惲南田寫生墨妙冊之九/136

圖39惲南田花鳥冊之十菊花圖/137

圖40惲南田仿古山水圖冊之七富春大嶺圖/139

圖41惲南田山水花鳥冊之七夜雨初霽圖/141

圖42惲南田山水花鳥冊之十溪山行旅圖/142

圖43惲南田落花遊魚圖/143

圖44惲南田寫生冊之一/146

圖45惲南田山水冊之二春草詩意圖/156

圖46惲南田仿古山水冊之五鞦林煙岫圖/160

圖47惲南田山水冊之三/160

圖48惲南田山水冊之七/163

圖49惲南田山水圖冊之三/173

圖50惲南田五清圖/174

圖51惲南田半籬鞦圖/180

圖52惲南田山水花卉冊之十四/184

圖53惲南田山水花卉冊之七/185

圖54惲南田山水花卉冊之十二/186

圖55惲南田山水花卉冊之六/187

圖56惲南田仿古山水冊之三/191

圖57惲南田山水冊之八雙鬆圖/208

圖58惲南田山水花卉冊之四/209

圖59惲南田山水冊之三/214

圖60惲南田山水冊之四/215

圖61惲南田山水圖冊之七/218

圖62惲南田仿古山水圖冊之四寒林秀逸圖/219

圖63惲南田花卉冊之四/220

圖64惲南田山水圖冊之一/223

圖65惲南田蔬果冊之三青芥圖/228

圖66惲南田山水冊之九/230

圖67惲南田畫湖山小景冊之四/231

圖68惲南田仿米友仁瀟湘圖/233

圖69惲南田清溪橫笛圖/235

圖70惲南田山水花卉冊之六/238

圖71惲南田寫生花卉冊之九/252

圖72惲南田鬆石叢篁圖/254

圖73惲南田山水花卉冊之七/260

圖74惲南田雜畫冊之一/260

圖75惲南田晴川攬勝圖/263

圖76惲南田山水冊之三雲山圖/266

圖77惲南田寫生花卉冊之七墨菊/268

圖78惲南田故園風物圖/271

圖79惲南田花卉冊之八/275

圖80惲南田仿古山水冊之三仿子久山水圖/277

圖81惲南田仿古山水冊之一/280

圖82惲南田山水花卉冊之五/282

圖83惲南田山水冊之十二茅屋連鬆圖/287

圖84惲南田疏林圖/293

圖85惲南田山水冊之十/295

圖86惲南田仿古山水冊之八仿陸天遊山水圖/295

圖87惲南田山水冊之三遊方圖/297

圖88惲南田富春山圖/299

圖89惲南田花卉竹石圖冊之十牡丹國色圖/300

圖90惲南田行書論畫詩文(局部)/300

圖91惲南田山水冊之三漁村圖/305

圖92惲南田摹古冊之四/313

圖93惲南田山水花鳥冊之四古木寒鴉圖/328

圖94惲南田山水冊之五/330

圖95惲南田仿古山水圖冊之八米氏雲山圖/330

圖96惲南田花卉冊之六歲寒三友圖/331

圖97惲南田殘荷蘆草圖/340

圖98惲南田山水圖冊之八/341

圖99惲南田甌香館寫生冊之七捲丹/344

圖100惲南田雙清圖/346

圖101惲南田山水冊之十半湖鞦色圖/349

圖102惲南田山水冊之八仿曹雲西竹溪圖/349

圖103惲南田山水圖冊之六/354


精彩書摘

  1.春夜與虞山好友石榖①書齋斟茗快談,戲拈柯九思樹石。石榖補竹坡,共為笑樂。時丙申②浴佛③前二日記。(圖1)

  【今注】

  ①石榖,即清代著名畫傢王翬(1632—1717),字石榖。

  ②丙申,順治十三年(1656),時年惲壽平二十四歲。

  ③浴佛,即指農曆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誕日,信眾以浸有香料的水灌洗佛像,是謂“浴佛節”。浴佛前二日,即四月初六。

  【今譯】

  春夜裏,我與虞山好友王石榖共坐書齋,斟飲佳茗,相談暢快,故而以柯九思之法繪樹石。石榖則補之以叢竹坡石,這成為吾人共同的樂事。丙申浴佛節前二日作此以記。

  【解讀】

  此條記載瞭惲壽平二十四歲、王翬二十五歲時閤作書畫的場景,是目前所見反映惲、王二人深刻友誼的很早記錄。

  2.畫有用苔者,有無苔者。苔為草痕石跡,或亦非石非草,卻似有此一片,便應有此一點。譬之人有眼,通體皆靈。究竟通體皆靈不獨在眼,然而離眼不可也。

  【今譯】

  畫有繪苔點的,有不繪苔點的。苔點可視作錶現草或石塊的外形,有時並非一定得有草石的具象,而是好像有瞭這一片景象,便應該有這一點苔色。譬如人有瞭眼睛,通身便有瞭靈氣。雖然讓人通身皆有靈氣的不光獨有眼睛可以做到,但是離開眼睛,也是沒法達到的。

  【解讀】

  “似有此一片,便應有此一點”,並不必生硬的強求具體描繪的是何物,而是手隨於心,心手相應,一氣嗬成,全齣自然。南田此語,並非深奧玄妙的畫理,而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畫傢對具體的繪畫實踐的自我流露,何處該“有此一片”,如何“有此一點”,都是根據畫傢長年形成的筆墨習慣和審美思維做齣的判斷。無獨有偶,石濤畫語“法無定相,氣概成章”亦有此意。

  3.文徵仲①述古雲:“看吳仲圭②畫,當於密處求疏;看倪雲林③畫,當於疏處求密。”傢香山翁④每愛此語,嘗謂此古人眼光鑠破四天下處。餘則更進,而反之曰:須疏處用疏,密處加密,閤兩公神趣而參取之,則兩公參用閤一之元微⑤也。

  【今注】

  ①文徵仲,即明代吳門畫派代錶人物,著名畫傢文徵明(1470—1559),名壁,又字徵仲。

  ②吳仲圭,即元代畫傢吳鎮(1280—1354),字仲圭。

  ③倪雲林,即元代畫傢倪瓚(1301—1374),字雲林。

  ④傢香山翁,即惲壽平叔父惲嚮(1586—1655),號象山。

  ⑤元微,即玄微,形容深遠微妙之狀。

  【今譯】

  文徵明曾論述古人曰:“欣賞吳鎮之作,應當在筆墨繁密處看齣其疏闊;欣賞倪瓚之作,應當在筆墨簡潔處看齣意韻的豐富。”我的伯父惲香山先生常常思考這種說法,曾經說這就是古人眼光獨到精準之處。我則從另外一麵更進一步發展這個理論:應當在疏闊處愈加疏闊,繁密處愈加繁密,使吳鎮、倪瓚兩位前輩的筆法互相發明,便得以把握他們畫理的神妙深遠之處。

  【解讀】

  前人多論疏密調和,而南田則以“疏處用疏,密處加密”發展之,正如詩傢用險韻、兵傢用奇法,要皆在於臻於好、齣人意料,又能化險為夷,絢爛至極終歸平淡。正如石濤要在“混沌裏放齣光明”,惲壽平便要求墨繁而筆不亂,形疏而意不疏,終至畫理玄微之處。


前言/序言

  前言

  惲壽平,初名格,字惟大,又字壽平、正叔,後以字行。號南田,又號白雲外史、雲溪外史、東園生、抱甕客、甌香散人等。毗陵(今江蘇武進)人,生於明崇禎元年(1633),卒於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清代著名畫傢,與清初王翬、王時敏、王原祁、王鑒、吳曆並稱“清初六大傢”。他在沿襲傳統山水、花鳥畫創作技法之外,創造性地將沒骨花鳥畫法發展到新的高度,其繪畫風格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被奉為常州畫派(又稱“惲派”)的創始人。其書法遠溯晉人,“以(王)獻之為體,以褚(遂良)為麵,以黃(庭堅)為骨”,雜采眾傢之長,成熟後自成一傢書風,被稱為“惲體”。不僅如此,南田亦兼工詩文,畫跋題識清麗流暢,詩格脫俗超逸,被譽為“毗陵六逸之冠”。南田以其畫技超群、詩詞清新、書法俊秀,並稱“三絕”,名噪一時。

  《南田畫跋》一書,乃後人從惲壽平的書法、繪畫原作上,或後世匯刻的刻帖、刻石中迻錄惲氏論畫之語,編纂而成。其文字清逸精微,承載著惲壽平獨立高標的審美性格,對於前輩畫傢的獨到評騭,以及與友人交遊的雅集往事,是研究惲壽平畫學、美學思想,及其與王翬、笪重光等人交遊的重要文獻,更是研究“清初六大傢”之繪畫技巧、畫風源流,以及清初文人審美情趣的重要文獻資料,曆來備受研究者的關注。清代著名書畫傢秦祖永在其所編《畫學心印》中評價此書“久已膾炙人口,傳播海內”,可見此書流傳甚廣,影響實大。

  根據我們目前的研究可知,《南田畫跋》主要有四個版本:

  一是清嘉慶十三年(1808)虞山張海鵬刊刻《藉月山房匯鈔》本,原書名為《南田畫跋》,不分捲,大多數畫跋之前有標題。另外,張海鵬將惲壽平四十餘首詩作單獨編作一書,名為《題畫詩》,與《南田畫跋》屬同一冊而置之於前。《題畫詩》每首均有題目,且大多數詩後都有長文為序,說明作詩緣由及其寓意。根據詩題及詩序可知,其內容基本均是南田為石榖王翬所作的題畫詩,或為單詩題於立軸手捲之上,或為組詩題於冊頁每開之上。有些則一圖多次題詩或題文的,則先詩後文,按次錄之。而此本《南田畫跋》中,大多數畫跋之前都有標題。這些標題,大多是編者為行文編排方便,根據畫跋內容或畫作贈予對象及作畫場景所擬,如《趙大年》《鬆石》《題莊子純畫》《畫虞山劍門自題》《題畫贈無外師》等,若有不明題畫含義,或不知所題場景的,則名曰《論畫》《自題》等。若有一圖多題的,則以“又”字標注,說明其與上文屬同一作品。亦有失題之跋語,多為短句,故不綴題。書後有乾隆四十九年(1784)南沙周文鼎序語,故可知此版本成書早於該年,當為現存刻本中的最早版本。但若與其他諸本相較,此本也是收錄畫跋數量最少的一個版本。

  二是道光十一年(1831)歙縣葉鍾進輯成並刊刻的《甌香館畫語》本。分為四捲,捲一至捲三為畫跋,分彆題作《畫筏》《畫鑒》《畫品》;捲四為惲氏詩作,謂之《畫餘》。屬於這個版本係統的有道光三十年遼海秀琨怡雲館重刊並印行的《甌香館畫語》本,有光緒年間馮兆年所編《翠琅玕館叢書》本,又有民國二十四年(1935)黃肇沂《芋園叢書》本及民國二十五年(1936)鄧實、黃賓虹所編《美術叢書》本等。據編纂者葉鍾進序言所稱,其收集的惲南田畫跋,來源有二:一是從收藏傢和字畫估鋪抄錄所見惲畫題跋;二是藉友人之力,各地搜羅抄錄。雖然其序並未言及張海鵬早於葉氏約四十年刊刻的《藉月山房匯鈔》本,也未說明是否對於其他記錄惲氏畫語的書籍有所藉鑒,但通過在分彆排列《藉》本與葉本條目的順序、比較其各條異文之後,可以明顯地發現二本重閤率極高,條目的順序關係也十分緊密。因而可知,張海鵬《藉月山房匯鈔》本《南田畫跋》及《題畫詩》,實際上是葉氏寄味山房刊刻的《南田畫跋》內容的主要來源。

  三是海昌蔣光煦《彆下齋叢書》中十三捲本《甌香館集》。此書道光十八年初成,道光二十六年刻入叢書。其中捲十一、十二為《畫跋》,捲十三為《補遺詩補遺畫跋》。此書是《南田畫跋》諸本中收錄內容最多、流傳最廣的版本。根據原書凡例可知,《甌香館集》是蔣光煦以康熙年間武進人孫讜(字椒圃)輯刊的《毗陵六逸詩抄》之一的《南田詩抄》為主體,並且增益傢藏及友人收藏的《寶惲室帖》《味古齋帖》《吟香仙館帖》《甌香館帖》等載有惲氏法書墨跡的諸種刻帖,另有貝墉、潘遵祁、翁小海、戴熙等友人手錄惲語作為增補。而第十一、十二兩捲及補遺的畫跋部分,每捲無題名,每條畫跋亦無標題。據蔣氏自序所稱,他因南田“畫理精微,發為議論,超妙名雋”,故錄而識之。而畫跋內容來源,主要是“計君(光炘)假本”且增益以刻帖、刻石(即指上文所言《寶惲室帖》《味古齋帖》等)……並以“其有詩者,附注題下,此不更見。書跋數則不復另列,尺牘概不闌入”為原則,整理南田畫跋為二捲本;又至甲辰(1844)鞦友人戴熙寄來其所收錄之南田詩跋,去其重復,增為《補遺詩補遺畫跋》一捲。共收錄畫跋四百餘條,實為《南田畫跋》收錄內容最多的版本。屬於這個版本係統的,主要是《彆下齋叢書》的幾個重刊本,以及《叢書集成初編》本等。

  四是鹹豐、同治年間秦祖永纂八捲本《畫學心印》本,其中捲五、捲六為《甌香館畫跋》。此書曆經二十餘年,於同治十三年(1874)纂成。該本收畫跋三百餘條,每條畫跋無標題,唯最末有《記鞦山圖始末》一文。書中有秦祖永所加圈點和天頭評語,以示重點及其心得。此本尚未見子本。另外散見手抄本諸種,也具有一定的校勘意義。

  本書在對《南田畫跋》現存版本的精審精校基礎上,以蔣光煦《彆下齋叢書》本為底本,條目順序以此書為準;蔣氏分為捲上(即本書第1至第164條)、捲下(即本書第165至362條)及補遺畫跋(即本書第363至第457條)。另將收錄於《藉月山房匯鈔》本、《甌香館畫語》本及秦祖永《畫學心印》本,而未被收錄於《甌香館集》本的畫跋文字,單列《附錄》一捲(自本書第458條始至第500條終),從而最大程度地保留現存刻本所見的南田畫跋條目。本書的特色之一,是在文字方麵對勘諸本的基礎上,兼以理校,更正輯錄、刊刻時齣現的字詞訛誤;注釋則將原文較難理解的具體字詞加以解釋,同時對每一條畫跋做白文翻譯,並對重點條目加以學術性、思想性的解讀,以期幫助讀者理解《南田畫跋》文意。本書的另一大特色在於,我們精心選取瞭與各條畫跋文字緊密關聯的惲氏及其他名傢作品作為配圖,從而使圖文結閤、相互生發,為讀者欣賞、研究惲壽平的書畫、詩文等藝術作品提供可靠基礎。希望本書能夠成為惲壽平研究和欣賞普及的有力推手。

  劉子琪

  2017年夏於北京大學燕南園



《南田畫跋(今注今譯)/藝文誌》 書海泛舟,探尋古韻——《南田畫跋》的時代迴響與文獻價值 在中國浩瀚的書畫藝術長河中,有一位藝術傢以其獨特的筆墨語言和深邃的藝術思考,留下瞭寶貴的精神財富,他便是明末清初的“墨井道人”——笪重光。而其代錶性的藝術評論著作《南田畫跋》,更是中國畫論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品。此次整理齣版的《南田畫跋(今注今譯)/藝文誌》,以其全新的編纂體例和嚴謹的學術態度,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重新認識和理解笪重光藝術思想的窗口,也為當代書畫愛好者和研究者提供瞭一套係統而詳實的學習資源。 《南田畫跋》:墨井道人的藝術宣言 《南田畫跋》並非僅僅是簡單的畫作題跋,而是笪重光在其藝術實踐和理論探索過程中,對筆墨、構圖、意境、精神等中國畫核心要素進行深刻剖析和精闢論述的結晶。全書收錄瞭他為自己及友人畫作所作的題跋,內容涵蓋瞭從技法層麵的筆墨運用、皴法變化,到精神層麵的“神韻”、“意趣”,再到鑒賞層麵的品評標準,可謂全麵而深刻。 笪重光生活在藝術變革的時代,他既繼承瞭元四傢、明代吳門等畫派的傳統,又銳銳革新,形成瞭自己“筆精墨妙,一氣盤鏇”的獨特風格。他的畫跋,正是對其藝術理念的直接錶達。在《南田畫跋》中,他強調“筆以立其形,墨以見其質”,突齣瞭筆墨在造型和錶現中的雙重作用。他對墨的運用尤為重視,提齣瞭“墨分五色”的精妙論斷,闡釋瞭如何通過墨色的濃淡、乾濕、潤燥來錶現物象的質感、體積感和空間感,極大地豐富瞭中國畫的錶現力。 除瞭對筆墨的深入探討,笪重光在畫跋中還屢次提及“神韻”二字,認為這纔是繪畫的最高境界。“得其神,斯可貴;失其神,斯不足論矣。”他認為,筆墨隻是載體,最終的目的是要傳達齣對象內在的精神氣質和生命活力。為此,他強調觀察、體悟和“以心運筆”,反對刻闆模仿和拘泥於形跡。這種以“神”為核心的藝術觀,深刻地影響瞭後世畫論,成為中國畫“尚意”傳統的延續和發展。 笪重光對構圖的見解也頗具前瞻性。他提倡“虛實相生”,認為畫麵中的空白並非虛無,而是構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引導觀者的視綫,營造空靈、深遠的意境。他對“破墨”、“積墨”等技法的運用,以及如何通過綫條的穿插、轉摺來錶現物體的結構和動態,都進行瞭細緻的描述,為後人提供瞭寶貴的實踐指導。 “今注今譯”:古老智慧的時代迴響 《南田畫跋》雖然精闢,但畢竟成書於數百年前,其中蘊含的藝術術語、典故以及文言文的錶達方式,對於當代讀者來說,可能存在一定的閱讀障礙。此次齣版的“今注今譯”版本,正是為瞭解決這一難題,讓古老的藝術智慧能夠穿越時空,被更廣泛的讀者所理解和接受。 “今注”部分,是對原文中難以理解的詞語、典故、以及涉及到的繪畫技法進行詳盡的注釋。這些注釋不僅解釋瞭字麵意思,更深入地挖掘瞭詞語背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含義。例如,對於“皴法”的解釋,會結閤具體的繪畫實例,並追溯其發展演變;對於古籍中引用的典故,會提供齣處和背景,幫助讀者理解笪重光言論的淵源。注釋的嚴謹性,離不開編者在文獻考證和藝術史研究上的深厚功底,力求做到準確無誤,為讀者提供堅實的學術支撐。 “今譯”部分,則是將原文的文言文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現代白話文。這絕非簡單的字詞替換,而是要在忠實原文意思的基礎上,用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和語言習慣去重新錶達。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不僅要理解原文的字麵意思,更要把握其深層含義和情感色彩,力求做到“信達雅”。通過“今譯”,原本晦澀的畫論得以變得清晰明瞭,普通讀者也能輕鬆地領略笪重光在藝術上的獨到見解。這種“今注今譯”的體例,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使得《南田畫跋》這樣一部經典的藝術理論著作,能夠真正地“活”在當下,惠及更多人。 “藝文誌”:文獻梳理與學術拓展 “藝文誌”部分,是此次整理齣版的另一大亮點。它不僅是對《南田畫跋》本身的版本流傳、文獻價值進行梳理,更將笪重光及其藝術思想置於更廣闊的藝術史背景下進行考察。 “藝文誌”的編纂,通常會包含以下幾個方麵: 版本考證: 對《南田畫跋》曆代流傳的各個版本進行細緻的考證,分析其異同,指齣優劣,為讀者選擇可靠的版本提供依據。這涉及到對古籍版本學的深入研究,是學術嚴謹性的體現。 文獻研究: 梳理與笪重光相關的曆史文獻,包括他的生平事跡、師承關係、交遊唱和、以及其他評論他作品的文獻資料,從而構建一個更加立體、全麵的笪重光形象。 藝術史背景: 將《南田畫跋》置於明清之際的藝術史大背景下進行考察,分析其在當時的藝術思潮中的地位和影響,探討其與同時代其他畫傢、畫論傢的關係,以及對後世畫壇産生的深遠影響。例如,會探討他與王原祁、惲南田等人的藝術淵源,以及他對揚州畫派、海上畫派的潛在影響。 學術價值: 深入闡述《南田畫跋》在中國畫論史上的地位和價值,分析其在筆墨理論、意境營造、審美理念等方麵的貢獻,以及其在當代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中的現實意義。 相關研究: 收集和整理曆代學者對《南田畫跋》的研究成果,包括專著、論文、評論等,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參考。 “藝文誌”部分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停留在對《南田畫跋》文本本身的解讀,更是將其作為一個重要的文獻,將其放入整個中國藝術史的脈絡中進行審視和研究。它為讀者提供瞭一個更廣闊的視野,使我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笪重光藝術思想的形成原因、發展軌跡及其曆史地位。這對於提升本書的學術品位和研究價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書的意義與價值 《南田畫跋(今注今譯)/藝文誌》的齣版,對於當前中國書畫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具有多方麵的意義和價值: 1. 普及與傳承: “今注今譯”的體例,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使得《南田畫跋》這部經典畫論能夠被更廣泛的讀者所理解和接受,有助於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普及和傳承。 2. 學術研究: “藝文誌”部分的嚴謹梳理和深入分析,為從事中國畫論研究、明清藝術史研究的學者提供瞭寶貴的資料和研究基礎。 3. 藝術實踐: 笪重光在畫跋中對筆墨、構圖、意境的精闢論述,對於當代畫傢在藝術創作中,尤其是學習和藉鑒傳統技法、理解傳統審美理念方麵,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4. 文化自信: 通過對中國優秀傳統藝術文獻的整理和推廣,有助於增強民族文化自信,讓更多人瞭解和珍視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産。 總而言之,《南田畫跋(今注今譯)/藝文誌》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是一座連接古今的橋梁,一座通往藝術智慧寶庫的門徑。它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全新的解讀方式,為我們呈現瞭笪重光這位藝術大師的深刻思想,也為我們探索中國書畫藝術的博大精深,提供瞭一份珍貴的指南。閱讀此書,我們將在墨香中感受古人的風骨,在筆觸間領略傳神的奧秘,在字裏行間,與一位偉大的藝術傢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一直對傳統繪畫的理解停留在皮毛階段,總覺得那些古畫離我太遙遠。《南田畫跋(今注今譯)/藝文誌》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中國傳統藝術殿堂的大門。最讓我驚喜的是,它提供的“今注今譯”服務,讓原本晦澀的文言文變得觸手可及。我再也不用抱著厚重的字典,費力地啃那些生僻的字詞瞭。現在,我能直接理解南田先生筆下的意境,感受他觀賞畫作時的心緒。書中對於每一幅畫的鑒賞,都充滿瞭獨特的見解。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描述,更是深入的挖掘,從畫作的構圖、筆墨,到畫傢的創作心境,甚至是畫作完成時的時代背景,都進行瞭詳盡的闡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篇關於梅花畫的解讀,作者將梅花的傲然挺立與南田先生在逆境中的堅韌不拔相提並論,讀來讓人心潮澎湃。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中國傳統繪畫不僅僅是技巧的展現,更是情感和思想的寄托。它教會我如何去欣賞一幅畫,不僅僅看它畫瞭什麼,更要去體會它背後所蘊含的深意。這對我而言,是一次寶貴的藝術啓濛。

評分

這本書的“今注今譯”模式,在我看來,是傳統文化傳播的一次非常有益的嘗試。我本身對文言文不是特彆精通,所以過去在閱讀一些古代藝術評論時,常常會感到力不從心。《南田畫跋(今注今譯)/藝文誌》這本書,正好彌補瞭這一遺憾。它將南田先生的畫跋,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重新呈現,同時保留瞭原文的精髓,並配有詳盡的注釋。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每一幅畫的解讀,作者不僅分析瞭畫麵的構圖和色彩,還深入探討瞭南田先生下筆時的心境,以及畫作所反映的時代背景。我記得其中有一篇關於描繪花鳥的畫跋,作者將花鳥的靈動與南田先生對生命的贊美聯係起來,讀來讓人感受到一種生機勃勃的力量。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傳統繪畫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看到瞭藝術與生活的緊密聯係。

評分

初拿到《南田畫跋(今注今譯)/藝文誌》,內心其實是帶著幾分忐忑的。畢竟,“畫跋”二字就足以讓許多人望而卻步,更何況是“藝文誌”這種聽起來就很“硬核”的術語。然而,這本書給我的驚喜,遠不止於此。它的“今注今譯”處理,絕對是點睛之筆。我常常覺得,許多古代的經典著作,因為語言的隔閡,而顯得高高在上,難以親近。但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細緻的嚮導,牽引著我一步步走進南田先生的藝術世界。那些曾經讓我頭疼的文言文,如今變得通俗易懂,仿佛是南田先生親自在我耳邊娓娓道來。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畫作的解讀,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畫中的景物,而是深入剖析瞭南田先生下筆時的情感波動,他對自然萬物的體悟,以及這些體悟是如何轉化為筆下的意境的。我記得其中有一篇關於描繪竹子的畫跋,作者將竹子的“風骨”與南田先生在亂世中的氣節聯係起來,讀來讓人肅然起敬。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繪畫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人生、關於哲學的書。它教會我如何用更深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如何從平凡的生活中發現不平凡的美。我一定會將它珍藏起來,反復閱讀,從中汲取養分。

評分

當我第一次翻開《南田畫跋(今注今譯)/藝文誌》這本書,就被它那種沉靜而厚重的氣息所吸引。書頁的觸感,油墨的香氣,都仿佛帶著曆史的溫度。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藝術略有涉獵的愛好者,我一直對“畫跋”這類文字資料感到好奇,但苦於文言文的阻礙,常常難以深入。這本書的“今注今譯”處理,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那些曾經讓我望而卻步的晦澀語句,如今在注釋和白話翻譯的引導下,變得清晰明瞭,如同撥雲見日。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每一幅畫的鑒賞部分,它並非流於錶麵,而是深入剖析瞭畫傢創作時的心境、構思的過程,以及畫作所處的時代背景。這些細節的解讀,讓我對畫作有瞭更立體、更深刻的認識。我記得其中有一篇關於描繪鬆柏的畫跋,作者將鬆柏的常青與南田先生的忠貞品格聯係起來,讀來讓人肅然起敬,仿佛與畫傢本人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繪畫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人生哲理的啓迪。它教會我如何用更廣闊的視野去審視藝術,去理解生活。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素雅的宣紙質感,搭配上古樸的隸書字體,仿佛能聞到曆史的墨香。我拿到手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翻開,雖然書名《南田畫跋(今注今譯)/藝文誌》聽起來有些學術,但實際閱讀起來,卻意外地流暢。我尤其喜歡它“今注今譯”的處理方式,對於像我這樣對古文不太精通的讀者來說,這簡直是福音。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典故、生僻的字詞,在注釋和白話翻譯的幫助下,都變得鮮活起來,仿佛穿越瞭時空,與南田先生進行瞭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我注意到,書中對於每一幅畫的鑒賞,都不僅僅停留在錶麵的技法,而是深入挖掘瞭畫作背後的故事、作者的心境,甚至當時的曆史背景。這讓我對中國傳統繪畫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枯燥的綫條和色彩,而是充滿瞭情感和思想的載體。我記得其中有一段關於山水畫的解讀,作者將筆觸的輕重緩急,與作者當時是心懷壯誌還是歸隱田園的心情巧妙地聯係起來,讓我讀來感慨萬韆。而且,這本書的排版也十分用心,大量的留白讓閱讀體驗更加舒適,同時,適時齣現的精美插圖,更是將文字的想象具象化,讓人在閱讀中能夠身臨其境。我非常期待能從中學習到更多鑒賞藝術的眼光和方法,讓我的生活也多一份詩意和雅趣。

評分

我一直認為,真正好的藝術普及讀物,應該能夠連接古今,讓讀者在閱讀中獲得共鳴。《南田畫跋(今注今譯)/藝文誌》恰恰做到瞭這一點。書名聽起來可能有些晦澀,但它的“今注今譯”處理,就像一座橋梁,將我從現代的語言習慣,順利地引渡到瞭南田先生的藝術世界。我非常欣賞作者在解讀畫作時的細緻入微,他不僅僅分析瞭畫麵的構圖和筆墨,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挖掘瞭畫作背後的情感和故事。我記得有一篇關於描繪山巒疊嶂的畫跋,作者將南田先生當時胸懷壯誌卻不得施展的心情,與畫中那雄渾的氣勢巧妙地結閤,讀來讓人感同身受。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每一幅畫背後,都隱藏著一個時代、一個人物、一段故事。它不僅僅是視覺的享受,更是心靈的交流。我還會反復閱讀這本書,因為它像一個寶藏,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挖掘齣新的感悟和驚喜。

評分

我一直對中國傳統繪畫充滿好奇,但苦於古文功底不足,常常在閱讀相關資料時感到力不從心。《南田畫跋(今注今譯)/藝文誌》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樣的讀者量身定做的。它采用瞭“今注今譯”的方式,將南田先生原本晦澀的畫跋,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白話文,並配有詳細的注釋,讓我能夠輕鬆地理解其中的意境。我非常欣賞書中對於每一幅畫的解讀,作者不僅僅分析瞭畫麵的構圖和筆墨,更深入地挖掘瞭畫作背後所蘊含的情感和故事。我記得其中有一篇關於描繪山水的畫跋,作者將南田先生對自然的熱愛,以及他對人生哲理的感悟,巧妙地融入到畫作的解讀中,讀來讓人深受啓發。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中國傳統繪畫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作者心靈的錶達,是人生智慧的結晶。

評分

初次接觸《南田畫跋(今注今譯)/藝文誌》,我就被它那種獨特的氣質所吸引。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而“今注今譯”的標簽,則讓它顯得格外親民。我一直覺得,古代的藝術評論,因為語言的隔閡,常常讓普通讀者難以企及。但這本書,就像一位溫和的引路人,帶著我一步步走進瞭南田先生的藝術世界。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每一幅畫的解讀,它不僅僅是簡單地描述畫麵的內容,而是深入挖掘瞭畫作的創作背景、南田先生下筆時的心境,甚至是畫作在當時所引起的反響。我記得其中有一篇關於描繪蘭花的畫跋,作者將南田先生的君子之風與蘭花的清雅脫俗巧妙地聯係起來,讀來讓人不禁心生敬意。這本書讓我感受到,藝術不僅僅是技藝的展現,更是作者對生活、對人生的一種態度。它教會我如何去欣賞藝術,如何去品味生活。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接地氣”。《南田畫跋(今注今譯)/藝文誌》這個書名,聽上去多少有點“高冷”,但實際讀起來,卻一點也不枯燥。我本身不是科班齣身,對古文的掌握也有限,所以“今注今譯”對我來說,簡直太友好瞭。那些曾經讓我頭疼的文言文,現在都變得通俗易懂,我甚至能一邊讀,一邊想象南田先生當時看到畫作時的神情。書裏的內容,不僅僅是對畫作的簡單描述,更多的是對畫作背後故事的挖掘,對畫傢創作心境的揣摩。我記得其中有一段講到一幅描繪水鄉的畫,作者結閤瞭南田先生的人生經曆,解讀齣畫中那份淡淡的鄉愁,讓我讀來也跟著感傷起來。這本書讓我覺得,藝術真的離我們很近,它不是束之高閣的陽春白雪,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它教會我如何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如何去欣賞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我非常喜歡它這種深入淺齣的解讀方式,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從中領略到傳統藝術的魅力。

評分

拿到《南田畫跋(今注今譯)/藝文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溫度”。雖然是關於古代繪畫的解讀,但它並不冰冷,反而充滿瞭人情味。我特彆喜歡它“今注今譯”的處理方式,這讓原本高不可攀的文言文,變得觸手可及。我能夠清晰地理解南田先生筆下的每一個字,感受他觀賞畫作時的心緒。書中的內容,對於每一幅畫的解讀都非常深入,不僅僅是停留在錶麵的描繪,而是挖掘瞭畫作背後更深層次的意義。我記得有一篇關於描繪枯木的畫跋,作者將南田先生晚年的心境,與畫中那蒼勁的筆觸聯係起來,讀來讓人感受到一種曆經滄桑後的平靜與豁達。這本書讓我覺得,藝術不僅僅是技巧的展現,更是作者情感的抒發,是人生哲理的體現。它教會我如何去欣賞一幅畫,不僅僅看它的技法,更要去感受它所傳達的情感和思想。

評分

很棒的書,翻譯很好

評分

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就是太貴。

評分

很好!!!!!!

評分

很好!!!!!!

評分

畫跋和配圖完全對應不上(除瞭第一個),根本看不齣來畫跋是齣自哪幅畫?

評分

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就是太貴。

評分

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就是太貴。

評分

很棒的書,翻譯很好

評分

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就是太貴。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