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特色之一,是在文字方面对勘诸本的基础上,兼以理校,更正辑录、刊刻时出现的字词讹误;注释则将原文较难理解的具体字词加以解释,同时对每一条画跋作白文翻译,并对重点条目加以学术性、思想性的解读,以期最大程度地帮助读者理解《南田画跋》文意。本书的另一大特色在于,我们精心选取了与各条画跋文字紧密关联的恽氏及其他名家作品作为配图,从而使图文结合、相互生发,为读者欣赏、研究恽寿平的书画、诗文等艺术作品提供可靠基础。
《南田画跋(今注今译)/艺文志》乃后人从恽寿平的书法、绘画原作上,或后世汇刻的刻帖、刻石中适录恽氏论画之语,编纂而成。其文字清逸精微,承载着恽寿平独立高标的审美性格,对于前辈画家的独到评骘,以及与友人交游的雅集往事,是研究恽寿平画学、美学思想,及其与王晕、笪重光等人交游的重要文献,更是研究“清初六大家”之绘画技巧、画风源流,以及清初文人审美情趣的重要文献资料。
恽寿平是明清之际著名的书画家,常州画派创始人,“清初六大家”之一。《南田画跋》一书,乃是后人从恽寿平的书法、绘画原作或后世汇刻的刻帖、刻石中迻录他的论画之语,编纂而成。本书在对《南田画跋》现存版本精审精校的基础上,以蒋光煦《别下斋丛书》本为底本,另将收录于《借月山房汇钞》本、《瓯香馆画语》本及秦祖永《画学心印》本,而未被收录于《瓯香馆集》本的画跋文字,单列《附录》一卷,从而最大程度地保留现存刻本所见的南田画跋条目。书中文字清逸精微,承载着恽寿平独立高标的审美性格,对于前辈画家的独到评骘,以及与友人交游的雅集往事,是研究恽寿平画学、美学思想,及其生平交往的重要文献,更是研究“清初六大家”之绘画技巧、画风源流,以及清初文人审美情趣的重要资料,历来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刘子琪,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博士,师从朱良志先生。
卷上(1-164)
卷下(165-362)
补遗(363-457)
附录(458-500)
图版目录
图1恽南田、王翚仿柯九思树石图/2
图2董其昌葑泾访古图/7
图3倪瓒六君子图/9
图4恽南田摹古册之六/20
图5恽南田山水图册之四/25
图6恽南田雪山图/34
图7恽南田故园风物图/39
图8恽南田仿古山水册之十二/40
图9恽南田山水册之六/41
图10倪瓒古木竹石图/43
图11吴镇洞庭渔隐图/45
图12恽南田禹穴古柏图/48
图13恽南田山水册之四/50
图14恽南田山水花鸟册之六乔柯急涧图/53
图15恽南田春云出岫图/54
图16恽南田书画合装册之二/57
图17郭熙早春图/60
图18恽南田山水册之三/63
图19恽南田瓯香馆写生册之五海棠/68
图20恽南田山水册之七/70
图21恽南田仿古山水图册之六/70
图22恽南田写生册之七/72
图23恽南田山水册之五/75
图24恽南田仿黄鹤山樵夏山图/79
图25恽南田剑门图/83
图26恽南田山水册之一/85
图27恽南田山水册之一/93
图28恽南田、王翚、笪重光、杨晋合景岁朝图/95
图29恽南田杂画册之临宋人江天石壁图/104
图30恽南田秋山图/108
图31恽南田仿古山水图之十/109
图32恽南田山水册之五萧淡荒寒图/111
图33黄公望剩山图/120
图34恽南田花卉册之六/121
图35恽南田花卉山水册之二落花游鱼图/123
图36恽南田菊花图/132
图37恽南田山水册之二/133
图38恽南田写生墨妙册之九/136
图39恽南田花鸟册之十菊花图/137
图40恽南田仿古山水图册之七富春大岭图/139
图41恽南田山水花鸟册之七夜雨初霁图/141
图42恽南田山水花鸟册之十溪山行旅图/142
图43恽南田落花游鱼图/143
图44恽南田写生册之一/146
图45恽南田山水册之二春草诗意图/156
图46恽南田仿古山水册之五秋林烟岫图/160
图47恽南田山水册之三/160
图48恽南田山水册之七/163
图49恽南田山水图册之三/173
图50恽南田五清图/174
图51恽南田半篱秋图/180
图52恽南田山水花卉册之十四/184
图53恽南田山水花卉册之七/185
图54恽南田山水花卉册之十二/186
图55恽南田山水花卉册之六/187
图56恽南田仿古山水册之三/191
图57恽南田山水册之八双松图/208
图58恽南田山水花卉册之四/209
图59恽南田山水册之三/214
图60恽南田山水册之四/215
图61恽南田山水图册之七/218
图62恽南田仿古山水图册之四寒林秀逸图/219
图63恽南田花卉册之四/220
图64恽南田山水图册之一/223
图65恽南田蔬果册之三青芥图/228
图66恽南田山水册之九/230
图67恽南田画湖山小景册之四/231
图68恽南田仿米友仁潇湘图/233
图69恽南田清溪横笛图/235
图70恽南田山水花卉册之六/238
图71恽南田写生花卉册之九/252
图72恽南田松石丛篁图/254
图73恽南田山水花卉册之七/260
图74恽南田杂画册之一/260
图75恽南田晴川揽胜图/263
图76恽南田山水册之三云山图/266
图77恽南田写生花卉册之七墨菊/268
图78恽南田故园风物图/271
图79恽南田花卉册之八/275
图80恽南田仿古山水册之三仿子久山水图/277
图81恽南田仿古山水册之一/280
图82恽南田山水花卉册之五/282
图83恽南田山水册之十二茅屋连松图/287
图84恽南田疏林图/293
图85恽南田山水册之十/295
图86恽南田仿古山水册之八仿陆天游山水图/295
图87恽南田山水册之三游方图/297
图88恽南田富春山图/299
图89恽南田花卉竹石图册之十牡丹国色图/300
图90恽南田行书论画诗文(局部)/300
图91恽南田山水册之三渔村图/305
图92恽南田摹古册之四/313
图93恽南田山水花鸟册之四古木寒鸦图/328
图94恽南田山水册之五/330
图95恽南田仿古山水图册之八米氏云山图/330
图96恽南田花卉册之六岁寒三友图/331
图97恽南田残荷芦草图/340
图98恽南田山水图册之八/341
图99恽南田瓯香馆写生册之七卷丹/344
图100恽南田双清图/346
图101恽南田山水册之十半湖秋色图/349
图102恽南田山水册之八仿曹云西竹溪图/349
图103恽南田山水图册之六/354
1.春夜与虞山好友石谷①书斋斟茗快谈,戏拈柯九思树石。石谷补竹坡,共为笑乐。时丙申②浴佛③前二日记。(图1)
【今注】
①石谷,即清代著名画家王翚(1632—1717),字石谷。
②丙申,顺治十三年(1656),时年恽寿平二十四岁。
③浴佛,即指农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诞日,信众以浸有香料的水灌洗佛像,是谓“浴佛节”。浴佛前二日,即四月初六。
【今译】
春夜里,我与虞山好友王石谷共坐书斋,斟饮佳茗,相谈畅快,故而以柯九思之法绘树石。石谷则补之以丛竹坡石,这成为吾人共同的乐事。丙申浴佛节前二日作此以记。
【解读】
此条记载了恽寿平二十四岁、王翚二十五岁时合作书画的场景,是目前所见反映恽、王二人深刻友谊的很早记录。
2.画有用苔者,有无苔者。苔为草痕石迹,或亦非石非草,却似有此一片,便应有此一点。譬之人有眼,通体皆灵。究竟通体皆灵不独在眼,然而离眼不可也。
【今译】
画有绘苔点的,有不绘苔点的。苔点可视作表现草或石块的外形,有时并非一定得有草石的具象,而是好像有了这一片景象,便应该有这一点苔色。譬如人有了眼睛,通身便有了灵气。虽然让人通身皆有灵气的不光独有眼睛可以做到,但是离开眼睛,也是没法达到的。
【解读】
“似有此一片,便应有此一点”,并不必生硬的强求具体描绘的是何物,而是手随于心,心手相应,一气呵成,全出自然。南田此语,并非深奥玄妙的画理,而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画家对具体的绘画实践的自我流露,何处该“有此一片”,如何“有此一点”,都是根据画家长年形成的笔墨习惯和审美思维做出的判断。无独有偶,石涛画语“法无定相,气概成章”亦有此意。
3.文徵仲①述古云:“看吴仲圭②画,当于密处求疏;看倪云林③画,当于疏处求密。”家香山翁④每爱此语,尝谓此古人眼光铄破四天下处。余则更进,而反之曰:须疏处用疏,密处加密,合两公神趣而参取之,则两公参用合一之元微⑤也。
【今注】
①文徵仲,即明代吴门画派代表人物,著名画家文徵明(1470—1559),名壁,又字徵仲。
②吴仲圭,即元代画家吴镇(1280—1354),字仲圭。
③倪云林,即元代画家倪瓒(1301—1374),字云林。
④家香山翁,即恽寿平叔父恽向(1586—1655),号象山。
⑤元微,即玄微,形容深远微妙之状。
【今译】
文徵明曾论述古人曰:“欣赏吴镇之作,应当在笔墨繁密处看出其疏阔;欣赏倪瓒之作,应当在笔墨简洁处看出意韵的丰富。”我的伯父恽香山先生常常思考这种说法,曾经说这就是古人眼光独到精准之处。我则从另外一面更进一步发展这个理论:应当在疏阔处愈加疏阔,繁密处愈加繁密,使吴镇、倪瓒两位前辈的笔法互相发明,便得以把握他们画理的神妙深远之处。
【解读】
前人多论疏密调和,而南田则以“疏处用疏,密处加密”发展之,正如诗家用险韵、兵家用奇法,要皆在于臻于好、出人意料,又能化险为夷,绚烂至极终归平淡。正如石涛要在“混沌里放出光明”,恽寿平便要求墨繁而笔不乱,形疏而意不疏,终至画理玄微之处。
前言
恽寿平,初名格,字惟大,又字寿平、正叔,后以字行。号南田,又号白云外史、云溪外史、东园生、抱瓮客、瓯香散人等。毗陵(今江苏武进)人,生于明崇祯元年(1633),卒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清代著名画家,与清初王翚、王时敏、王原祁、王鉴、吴历并称“清初六大家”。他在沿袭传统山水、花鸟画创作技法之外,创造性地将没骨花鸟画法发展到新的高度,其绘画风格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被奉为常州画派(又称“恽派”)的创始人。其书法远溯晋人,“以(王)献之为体,以褚(遂良)为面,以黄(庭坚)为骨”,杂采众家之长,成熟后自成一家书风,被称为“恽体”。不仅如此,南田亦兼工诗文,画跋题识清丽流畅,诗格脱俗超逸,被誉为“毗陵六逸之冠”。南田以其画技超群、诗词清新、书法俊秀,并称“三绝”,名噪一时。
《南田画跋》一书,乃后人从恽寿平的书法、绘画原作上,或后世汇刻的刻帖、刻石中迻录恽氏论画之语,编纂而成。其文字清逸精微,承载着恽寿平独立高标的审美性格,对于前辈画家的独到评骘,以及与友人交游的雅集往事,是研究恽寿平画学、美学思想,及其与王翚、笪重光等人交游的重要文献,更是研究“清初六大家”之绘画技巧、画风源流,以及清初文人审美情趣的重要文献资料,历来备受研究者的关注。清代著名书画家秦祖永在其所编《画学心印》中评价此书“久已脍炙人口,传播海内”,可见此书流传甚广,影响实大。
根据我们目前的研究可知,《南田画跋》主要有四个版本:
一是清嘉庆十三年(1808)虞山张海鹏刊刻《借月山房汇钞》本,原书名为《南田画跋》,不分卷,大多数画跋之前有标题。另外,张海鹏将恽寿平四十余首诗作单独编作一书,名为《题画诗》,与《南田画跋》属同一册而置之于前。《题画诗》每首均有题目,且大多数诗后都有长文为序,说明作诗缘由及其寓意。根据诗题及诗序可知,其内容基本均是南田为石谷王翚所作的题画诗,或为单诗题于立轴手卷之上,或为组诗题于册页每开之上。有些则一图多次题诗或题文的,则先诗后文,按次录之。而此本《南田画跋》中,大多数画跋之前都有标题。这些标题,大多是编者为行文编排方便,根据画跋内容或画作赠予对象及作画场景所拟,如《赵大年》《松石》《题庄子纯画》《画虞山剑门自题》《题画赠无外师》等,若有不明题画含义,或不知所题场景的,则名曰《论画》《自题》等。若有一图多题的,则以“又”字标注,说明其与上文属同一作品。亦有失题之跋语,多为短句,故不缀题。书后有乾隆四十九年(1784)南沙周文鼎序语,故可知此版本成书早于该年,当为现存刻本中的最早版本。但若与其他诸本相较,此本也是收录画跋数量最少的一个版本。
二是道光十一年(1831)歙县叶钟进辑成并刊刻的《瓯香馆画语》本。分为四卷,卷一至卷三为画跋,分别题作《画筏》《画鉴》《画品》;卷四为恽氏诗作,谓之《画余》。属于这个版本系统的有道光三十年辽海秀琨怡云馆重刊并印行的《瓯香馆画语》本,有光绪年间冯兆年所编《翠琅玕馆丛书》本,又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黄肇沂《芋园丛书》本及民国二十五年(1936)邓实、黄宾虹所编《美术丛书》本等。据编纂者叶钟进序言所称,其收集的恽南田画跋,来源有二:一是从收藏家和字画估铺抄录所见恽画题跋;二是借友人之力,各地搜罗抄录。虽然其序并未言及张海鹏早于叶氏约四十年刊刻的《借月山房汇钞》本,也未说明是否对于其他记录恽氏画语的书籍有所借鉴,但通过在分别排列《借》本与叶本条目的顺序、比较其各条异文之后,可以明显地发现二本重合率极高,条目的顺序关系也十分紧密。因而可知,张海鹏《借月山房汇钞》本《南田画跋》及《题画诗》,实际上是叶氏寄味山房刊刻的《南田画跋》内容的主要来源。
三是海昌蒋光煦《别下斋丛书》中十三卷本《瓯香馆集》。此书道光十八年初成,道光二十六年刻入丛书。其中卷十一、十二为《画跋》,卷十三为《补遗诗补遗画跋》。此书是《南田画跋》诸本中收录内容最多、流传最广的版本。根据原书凡例可知,《瓯香馆集》是蒋光煦以康熙年间武进人孙谠(字椒圃)辑刊的《毗陵六逸诗抄》之一的《南田诗抄》为主体,并且增益家藏及友人收藏的《宝恽室帖》《味古斋帖》《吟香仙馆帖》《瓯香馆帖》等载有恽氏法书墨迹的诸种刻帖,另有贝墉、潘遵祁、翁小海、戴熙等友人手录恽语作为增补。而第十一、十二两卷及补遗的画跋部分,每卷无题名,每条画跋亦无标题。据蒋氏自序所称,他因南田“画理精微,发为议论,超妙名隽”,故录而识之。而画跋内容来源,主要是“计君(光炘)假本”且增益以刻帖、刻石(即指上文所言《宝恽室帖》《味古斋帖》等)……并以“其有诗者,附注题下,此不更见。书跋数则不复另列,尺牍概不阑入”为原则,整理南田画跋为二卷本;又至甲辰(1844)秋友人戴熙寄来其所收录之南田诗跋,去其重复,增为《补遗诗补遗画跋》一卷。共收录画跋四百余条,实为《南田画跋》收录内容最多的版本。属于这个版本系统的,主要是《别下斋丛书》的几个重刊本,以及《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四是咸丰、同治年间秦祖永纂八卷本《画学心印》本,其中卷五、卷六为《瓯香馆画跋》。此书历经二十余年,于同治十三年(1874)纂成。该本收画跋三百余条,每条画跋无标题,唯最末有《记秋山图始末》一文。书中有秦祖永所加圈点和天头评语,以示重点及其心得。此本尚未见子本。另外散见手抄本诸种,也具有一定的校勘意义。
本书在对《南田画跋》现存版本的精审精校基础上,以蒋光煦《别下斋丛书》本为底本,条目顺序以此书为准;蒋氏分为卷上(即本书第1至第164条)、卷下(即本书第165至362条)及补遗画跋(即本书第363至第457条)。另将收录于《借月山房汇钞》本、《瓯香馆画语》本及秦祖永《画学心印》本,而未被收录于《瓯香馆集》本的画跋文字,单列《附录》一卷(自本书第458条始至第500条终),从而最大程度地保留现存刻本所见的南田画跋条目。本书的特色之一,是在文字方面对勘诸本的基础上,兼以理校,更正辑录、刊刻时出现的字词讹误;注释则将原文较难理解的具体字词加以解释,同时对每一条画跋做白文翻译,并对重点条目加以学术性、思想性的解读,以期帮助读者理解《南田画跋》文意。本书的另一大特色在于,我们精心选取了与各条画跋文字紧密关联的恽氏及其他名家作品作为配图,从而使图文结合、相互生发,为读者欣赏、研究恽寿平的书画、诗文等艺术作品提供可靠基础。希望本书能够成为恽寿平研究和欣赏普及的有力推手。
刘子琪
2017年夏于北京大学燕南园
拿到《南田画跋(今注今译)/艺文志》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温度”。虽然是关于古代绘画的解读,但它并不冰冷,反而充满了人情味。我特别喜欢它“今注今译”的处理方式,这让原本高不可攀的文言文,变得触手可及。我能够清晰地理解南田先生笔下的每一个字,感受他观赏画作时的心绪。书中的内容,对于每一幅画的解读都非常深入,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描绘,而是挖掘了画作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我记得有一篇关于描绘枯木的画跋,作者将南田先生晚年的心境,与画中那苍劲的笔触联系起来,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平静与豁达。这本书让我觉得,艺术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作者情感的抒发,是人生哲理的体现。它教会我如何去欣赏一幅画,不仅仅看它的技法,更要去感受它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素雅的宣纸质感,搭配上古朴的隶书字体,仿佛能闻到历史的墨香。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翻开,虽然书名《南田画跋(今注今译)/艺文志》听起来有些学术,但实际阅读起来,却意外地流畅。我尤其喜欢它“今注今译”的处理方式,对于像我这样对古文不太精通的读者来说,这简直是福音。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典故、生僻的字词,在注释和白话翻译的帮助下,都变得鲜活起来,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南田先生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我注意到,书中对于每一幅画的鉴赏,都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技法,而是深入挖掘了画作背后的故事、作者的心境,甚至当时的历史背景。这让我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枯燥的线条和色彩,而是充满了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我记得其中有一段关于山水画的解读,作者将笔触的轻重缓急,与作者当时是心怀壮志还是归隐田园的心情巧妙地联系起来,让我读来感慨万千。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用心,大量的留白让阅读体验更加舒适,同时,适时出现的精美插图,更是将文字的想象具象化,让人在阅读中能够身临其境。我非常期待能从中学习到更多鉴赏艺术的眼光和方法,让我的生活也多一份诗意和雅趣。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接地气”。《南田画跋(今注今译)/艺文志》这个书名,听上去多少有点“高冷”,但实际读起来,却一点也不枯燥。我本身不是科班出身,对古文的掌握也有限,所以“今注今译”对我来说,简直太友好了。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文言文,现在都变得通俗易懂,我甚至能一边读,一边想象南田先生当时看到画作时的神情。书里的内容,不仅仅是对画作的简单描述,更多的是对画作背后故事的挖掘,对画家创作心境的揣摩。我记得其中有一段讲到一幅描绘水乡的画,作者结合了南田先生的人生经历,解读出画中那份淡淡的乡愁,让我读来也跟着感伤起来。这本书让我觉得,艺术真的离我们很近,它不是束之高阁的阳春白雪,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它教会我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如何去欣赏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我非常喜欢它这种深入浅出的解读方式,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从中领略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对传统绘画的理解停留在皮毛阶段,总觉得那些古画离我太遥远。《南田画跋(今注今译)/艺文志》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传统艺术殿堂的大门。最让我惊喜的是,它提供的“今注今译”服务,让原本晦涩的文言文变得触手可及。我再也不用抱着厚重的字典,费力地啃那些生僻的字词了。现在,我能直接理解南田先生笔下的意境,感受他观赏画作时的心绪。书中对于每一幅画的鉴赏,都充满了独特的见解。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描述,更是深入的挖掘,从画作的构图、笔墨,到画家的创作心境,甚至是画作完成时的时代背景,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篇关于梅花画的解读,作者将梅花的傲然挺立与南田先生在逆境中的坚韧不拔相提并论,读来让人心潮澎湃。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中国传统绘画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情感和思想的寄托。它教会我如何去欣赏一幅画,不仅仅看它画了什么,更要去体会它背后所蕴含的深意。这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艺术启蒙。
评分初拿到《南田画跋(今注今译)/艺文志》,内心其实是带着几分忐忑的。毕竟,“画跋”二字就足以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更何况是“艺文志”这种听起来就很“硬核”的术语。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此。它的“今注今译”处理,绝对是点睛之笔。我常常觉得,许多古代的经典著作,因为语言的隔阂,而显得高高在上,难以亲近。但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向导,牵引着我一步步走进南田先生的艺术世界。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文言文,如今变得通俗易懂,仿佛是南田先生亲自在我耳边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画作的解读,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画中的景物,而是深入剖析了南田先生下笔时的情感波动,他对自然万物的体悟,以及这些体悟是如何转化为笔下的意境的。我记得其中有一篇关于描绘竹子的画跋,作者将竹子的“风骨”与南田先生在乱世中的气节联系起来,读来让人肃然起敬。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绘画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关于哲学的书。它教会我如何用更深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如何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美。我一定会将它珍藏起来,反复阅读,从中汲取养分。
评分这本书的“今注今译”模式,在我看来,是传统文化传播的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我本身对文言文不是特别精通,所以过去在阅读一些古代艺术评论时,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南田画跋(今注今译)/艺文志》这本书,正好弥补了这一遗憾。它将南田先生的画跋,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重新呈现,同时保留了原文的精髓,并配有详尽的注释。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每一幅画的解读,作者不仅分析了画面的构图和色彩,还深入探讨了南田先生下笔时的心境,以及画作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我记得其中有一篇关于描绘花鸟的画跋,作者将花鸟的灵动与南田先生对生命的赞美联系起来,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机勃勃的力量。这本书让我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了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好的艺术普及读物,应该能够连接古今,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共鸣。《南田画跋(今注今译)/艺文志》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书名听起来可能有些晦涩,但它的“今注今译”处理,就像一座桥梁,将我从现代的语言习惯,顺利地引渡到了南田先生的艺术世界。我非常欣赏作者在解读画作时的细致入微,他不仅仅分析了画面的构图和笔墨,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挖掘了画作背后的情感和故事。我记得有一篇关于描绘山峦叠嶂的画跋,作者将南田先生当时胸怀壮志却不得施展的心情,与画中那雄浑的气势巧妙地结合,读来让人感同身受。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一幅画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时代、一个人物、一段故事。它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交流。我还会反复阅读这本书,因为它像一个宝藏,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感悟和惊喜。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绘画充满好奇,但苦于古文功底不足,常常在阅读相关资料时感到力不从心。《南田画跋(今注今译)/艺文志》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样的读者量身定做的。它采用了“今注今译”的方式,将南田先生原本晦涩的画跋,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并配有详细的注释,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其中的意境。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每一幅画的解读,作者不仅仅分析了画面的构图和笔墨,更深入地挖掘了画作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故事。我记得其中有一篇关于描绘山水的画跋,作者将南田先生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他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巧妙地融入到画作的解读中,读来让人深受启发。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中国传统绘画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作者心灵的表达,是人生智慧的结晶。
评分初次接触《南田画跋(今注今译)/艺文志》,我就被它那种独特的气质所吸引。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而“今注今译”的标签,则让它显得格外亲民。我一直觉得,古代的艺术评论,因为语言的隔阂,常常让普通读者难以企及。但这本书,就像一位温和的引路人,带着我一步步走进了南田先生的艺术世界。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每一幅画的解读,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画面的内容,而是深入挖掘了画作的创作背景、南田先生下笔时的心境,甚至是画作在当时所引起的反响。我记得其中有一篇关于描绘兰花的画跋,作者将南田先生的君子之风与兰花的清雅脱俗巧妙地联系起来,读来让人不禁心生敬意。这本书让我感受到,艺术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一种态度。它教会我如何去欣赏艺术,如何去品味生活。
评分当我第一次翻开《南田画跋(今注今译)/艺文志》这本书,就被它那种沉静而厚重的气息所吸引。书页的触感,油墨的香气,都仿佛带着历史的温度。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艺术略有涉猎的爱好者,我一直对“画跋”这类文字资料感到好奇,但苦于文言文的阻碍,常常难以深入。这本书的“今注今译”处理,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那些曾经让我望而却步的晦涩语句,如今在注释和白话翻译的引导下,变得清晰明了,如同拨云见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每一幅画的鉴赏部分,它并非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剖析了画家创作时的心境、构思的过程,以及画作所处的时代背景。这些细节的解读,让我对画作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我记得其中有一篇关于描绘松柏的画跋,作者将松柏的常青与南田先生的忠贞品格联系起来,读来让人肃然起敬,仿佛与画家本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绘画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哲理的启迪。它教会我如何用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艺术,去理解生活。
评分很好!!!!!!
评分很棒的书,翻译很好
评分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就是太贵。
评分画跋和配图完全对应不上(除了第一个),根本看不出来画跋是出自哪幅画?
评分很棒的书,翻译很好
评分很棒的书,翻译很好
评分画跋和配图完全对应不上(除了第一个),根本看不出来画跋是出自哪幅画?
评分很棒的书,翻译很好
评分很棒的书,翻译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