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符号江苏·口袋本:淮剧》以翔实的图文资料和深入浅出的文字介绍了中国戏曲百花苑中较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淮剧。全书从淮剧的历史渊源、舞台形态特征、声腔风格流派、人物小传、代表性剧目方面展开,以审美的视角,阐述淮剧艺术的发展与嬗变;从淮剧音乐、语言的生产与蜕变,细叙它的表现程式、手法及其独具个性化的形态特征;以风格、技巧归类的方式,详介淮剧声腔在唱腔、唱法上的不同特点;多侧面地记录着淮剧前辈及当代艺术名家的身世历史、流派脉络、演唱技巧与艺术风貌;透过具地域文化特色和剧作特征的代表性剧目,集中展示淮剧艺术的精华,展望淮剧艺术传承发展的美好前景。
作者简介
张铨,男,1935年出生。退休前任职于江苏省淮剧艺术研究会,任该研究会秘书长,兼淮剧研究员,在淮剧理论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力。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历史溯源
第一节 中国戏曲
第二节 淮剧的形成
第三节 徽戏的渐入与淮剧的蜕变
第四节 京剧风行与淮剧的拓展
第五节 烽火年代的“新淮剧”样态
第六节 新中国成立后淮剧的勃兴与繁荣
第七节 十年浩劫中淮剧的生存状态
第八节 改革开放时期淮剧的鼎盛
第九节 当代历史背景下的淮剧风貌
第二章 淮剧舞台形态的特征
第一节 淮剧声腔
(1)剧种音乐的风格色彩
(2)淮剧声腔的类型
(3)曲体结构方式的个性化
(4)东、西、南路声腔各具特质
(5)淮剧主体曲牌
第二节 淮剧语言
(1)淮剧语言的成因
(2)淮剧语言的风格特色
(3)淮剧舞台用语韵脚规法
第三章 淮剧声腔的风格流派
第四章 人物小传
第一节 前辈名家
第二节 当代精英
第五章 淮剧代表性剧目
参考书目
后记
精彩书摘
《符号江苏·口袋本:淮剧》:
中国戏曲,是中国戏剧文化中的一种艺术样式。
这一绵延了数以千年的古老的艺术形态,有着极其鲜明的中国戏剧民族特性和艺术特征。它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一起被尊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同为东方世界的中国亿万民众极力尊崇、传承和流传的中华戏剧文化。
追溯中国戏曲的起源,兼有远古时代的原始歌舞、杂戏、说唱,乃至宗教祭仪等民俗文化艺术的多源融合。然则,在戏曲形成之初,上述诸多由不同途径衍展而生的表现形式,虽都含有一定程度戏曲表演的因素,但总因少有横向的交汇融合,故还难以构成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其表演形态且处于戏剧成型的基础形态之中。约自公元12世纪前后的宋、金、元时期,当戏剧转向“以歌舞演故事”的演剧方式后,方渐而迈人成熟期的发展历程,构筑起了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综合体的戏曲形态,从而奠定了戏曲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位置。
从戏剧形态的角度来细观中国戏曲,它非同于话剧、歌剧、舞剧等戏剧形式,而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特点,融合着诗歌、音乐、舞蹈三方面基本因素,借助叙事性的诗文、抒情性的歌咏、舒展性的舞姿这三位一体的艺术形态来演绎故事,创造形象,因而它能使观众从听觉到视觉的直观感受中得到升华愉悦,并由此而显示出中国戏曲那独立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格。
同样,中国戏曲表演中拥有多手段综合样式的唱、念、做、打,则是中国戏曲艺术所独有的又一特殊的结构形态。舞台上,演艺者们遵从的是中国东方式戏剧的表演法则,严守的是规范化了的程式性结构,追求的是“唱与念的音乐化、听觉化;做与打的舞蹈化、形象化”。显然,中国古典戏剧观赏形态下的唱念做打,完全是一种充满动感并有着鲜活生命的艺术形态,它不独是演员所必需掌握的基本功法,也是充分展现戏曲韵味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戏曲实际上是一种有规范的歌舞型戏剧体诗,代表着戏曲的最本质的艺术品格,那么,戏曲形式的节奏性、虚拟性、程式性,则艺术而形象地概现出戏曲形式的总体特征。戏曲艺术中一切生动的内容,均裹夹在这形式之美中而尽显无遗。
中国古代戏曲审美形态与其技艺之优长,无疑对后世戏剧的形成、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若以戏曲地方化大约始于明代、盛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大成于近代之说为据,全国360个不同声腔类型的地方戏曲剧种,虽无从窥见南戏昆山腔、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等四大声腔的明显痕迹,但昆山腔那既有南曲细腻绵长的特点,又有北曲激昂慷慨的格调,与弋阳腔那极富个性色彩的曲牌联套体的曲体结构形态,及其不被弦索的伴奏形式,却又似以潜在的方式化解于各地方戏曲的多变声腔之中。除了全国影响极广的京剧、汉剧、川剧、秦腔、豫剧、评剧、粤剧、越剧、黄梅戏外,江苏的淮剧、锡剧、扬剧、淮海戏、通剧等,无一不是在承续着中国古典戏曲美的样式和文化精神。
显见,中国戏曲从萌芽、形成到成熟,由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到近代的京剧,再到今日所有的地方戏,均皆因其深厚的文化积累、文化创造而渐趋建构起相对稳固的传统戏曲文化模式。历经千年传统文化熔铸而成的中国戏曲,犹如一幅绚丽的画卷,映照出中国戏曲的华丽多姿和独特的神韵风采。
……
符号江苏·口袋本:淮剧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