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知名作家茅盾代表作。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
原名沈德鸿,生于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作家、文学评论家。
茅盾出生于旧社会,但家庭思想观念新颖,从小接受新式教育,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进入商务印书馆工作,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
1933年出版代表作《子夜》。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重,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这是中国di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子夜》不能不说是很大的成绩。--瞿秋白
笔势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喷薄,不可控搏。而其细微之处复能婉委多姿,殊为难能可贵。--吴宓
我有这么个感觉,他(茅盾)写《子夜》,是兼具文艺家写作品与科学家写论文的精神的。--叶圣陶
《子夜》是20世纪世界文学巨著中,可以和《追忆逝水年华》、《百年孤独》相媲美的杰作。--筱田一士
太阳刚刚下了地平线。软风一阵一阵地吹上人面,怪痒痒的。苏州河的浊水幻成了金绿色,轻轻地,悄悄地,向西流去。黄浦的夕潮不知怎的已经涨上了,现在沿这苏州河两岸的各色船只都浮得高高地,舱面比码头还高了约莫半尺。风吹来外滩公园里的音乐,却只有那炒豆似的铜鼓声最分明,也最叫人兴奋。暮霭挟着薄雾笼罩了外白渡桥的高耸的钢架,电车驶过时,这钢架下横空架挂的电车线时时爆发出几朵碧绿的火花。从桥上向东望,可以看见浦东的洋栈像巨大的怪兽,蹲在暝色中,闪着千百只小眼睛似的灯火。向西望,叫人猛一惊的,是高高地装在一所洋房顶上而且异常庞大的霓虹电管广告,射出火一样的赤光和青磷似的绿焰:Light,Heat,Power_!
这时候--这天堂般五月的傍晚,有三辆一九三○年式的雪铁笼汽车像闪电一般驶过了外白渡桥,向西转弯,一直沿北苏州路去了。
过了北河南路口的上海总商会以西的一段,俗名唤作"铁马路",是行驶内河的小火轮的汇集处。那三辆汽车到这里就减低了速率。第一辆车的汽车夫轻声地对坐在他旁边的穿一身黑拷绸衣裤的彪形大汉说:
"老关!是戴生昌罢?"
"可不是!怎么你倒忘了?您准是给那只烂污货迷昏了啦!"
老关也是轻声说,露出一口好像连铁梗都咬得断似的大牙齿。他是保镖的。此时汽车戛然而止,老关忙即跳下车去,摸摸腰间的勃郎宁,又向四下里瞥了一眼,就过去开了车门,威风凛凛地站在旁边。车厢里先探出一个头来,紫酱色的一张方脸,浓眉毛,圆眼睛,脸上有许多小疱。看见迎面那所小洋房的大门上正有"戴生昌轮船局"六个大字,这人也就跳下车来,一直走进去。老关紧跟在后面。
"云飞轮船快到了么?"
紫酱脸的人傲然问,声音宏亮而清晰。他大概有四十岁了,身材魁梧,举止威严,一望而知是颐指气使惯了的"大亨"。他的话还没完,坐在那里的轮船局办事员霍地一齐站了起来,内中有一个瘦长子堆起满脸的笑容抢上一步,恭恭敬敬回答:
"快了,快了!三老爷,请坐一会儿罢。--倒茶来。"
瘦长子一面说,一面就拉过一把椅子来放在三老爷的背后。三老爷脸上的肌肉一动,似乎是微笑,对那个瘦长子瞥了一眼,就望着门外。这时三老爷的车子已经开过去了,第二辆汽车补了缺,从车厢里下来一男一女,也进来了。男的是五短身材,微胖,满面和气的一张白脸。女的却高得多,也是方脸,和三老爷有几分相像,但颇白嫩光泽。两个都是四十开外的年纪了,但女的因为装饰入时,看来至多不过三十左右。男的先开口:
"荪甫,就在这里等候么?"
紫酱色脸的荪甫还没回答,轮船局的那个瘦长子早又陪笑说:
"不错,不错,姑老爷。已经听得拉过回声。我派了人在那里看着,专等船靠了码头,就进来报告。顶多再等五分钟,五分钟!"
"呀,福生,你还在这里么?好!做生意要有长性。老太爷向来就说你肯学好。你有几年不见老太爷罢?"
"上月回乡去,还到老太爷那里请安。--姑太太请坐罢。"
叫做福生的那个瘦长男子听得姑太太称赞他,快活得什么似的,一面急口回答,一面转身又拖了两把椅子来放在姑老爷和姑太太的背后,又是献茶,又是敬烟。他是荪甫三老爷家里一个老仆的儿子,从小就伶俐,所以荪甫的父亲--吴老太爷特嘱荪甫安插他到这戴生昌轮船局。但是荪甫他们三位且不先坐下,眼睛都看着门外。门口马路上也有一个彪形大汉站着,背向着门,不住地左顾右盼;这是姑老爷杜竹斋随身带的保镖。
杜姑太太轻声松一口气,先坐了,拿一块印花小丝巾,在嘴唇上抹了几下,回头对荪甫说:
"三弟,去年我和竹斋回乡去扫墓,也坐这云飞船,是一条快船。单趟直放,不过半天多,就到了。就是颠得厉害,骨头痛。这次爸爸一定很辛苦的。他那半肢疯,半个身子简直不能动。竹斋,去年我们看见爸爸坐久了就说头晕--"
姑太太说到这里一顿,轻轻吁了一口气,眼圈儿也像有点红了。她正想接下去说,猛的一声汽笛从外面飞来,接着一个人跑进来喊道:
"云飞靠了码头了!"
姑太太也立刻站了起来,手扶着杜竹斋的肩膀。那时福生已经飞步抢出去,一面走,一面扭转脖子,朝后面说:
"三老爷、姑老爷、姑太太,不忙,等我先去招呼好了再出来!"
轮船局里其他的办事人也开始忙乱,一片声唤脚夫。就有一架预先准备好的大藤椅,由两个精壮的脚夫抬了出去。荪甫眼睛望着外边,嘴里说:"二姊,回头你和老太爷同坐一八八九号,让四妹和我同车,竹斋带阿萱。"
姑太太点头,眼睛也望着外边,嘴唇翕翕地动:在那里念佛!竹斋含着雪茄,微微地笑着,看了荪甫一眼,似乎说"我们走罢"。恰好福生也进来了,十分为难似的皱着眉头:"真不巧。有一只苏州班的拖船停在里挡--"
"不要紧。我们到码头上去看罢!"
荪甫截断了福生的话,就走出去了。保镖的老关赶快也跟上去。后面是杜竹斋和他的夫人,还有福生。本来站在门口的杜竹斋的保镖就作了最后的"殿军"。
云飞轮船果然泊在一条大拖船--所谓"公司船"的外边。那只大藤椅已经放在云飞船头,两个精壮的脚夫站在旁边。码头上冷静静地,没有什么闲杂人:轮船局里的两三个职员正在那里高声吆喝,轰走那些围近来的黄包车夫和小贩。荪甫他们三位走上了那"公司船"的甲板时,吴老太爷已经由云飞的茶房扶出来坐上藤椅子了。福生赶快跳过去,做手势,命令那两个脚夫抬起吴老太爷,慢慢地走到"公司船"上。于是儿子,女儿,女婿,都上前相见。虽然路上辛苦,老太爷的脸色并不难看,两圈红晕停在他的额角。可是他不作声,看看儿子,女儿,女婿,只点了一下头,便把眼睛闭上了。
这时候,和老太爷同来的四小姐蕙芳和七少爷阿萱也挤上那"公司船"。
"爸爸在路上好么?"
杜姑太太--吴二小姐,拉住了四小姐,轻声问。
"没有什么。只是老说头眩。"
"赶快上汽车罢!福生,你去招呼一八八九号的新车子先开来。"
荪甫不耐烦似的说。让两位小姐围在老太爷旁边,荪甫和竹斋,阿萱就先走到码头上。一八八九号的车子开到了,藤椅子也上了岸,吴老太爷也被扶进汽车里坐定了,二小姐--杜姑太太跟着便坐在老太爷旁边。本来还是闭着眼睛的吴老太爷被二小姐身上的香气一刺激,便睁开眼来看一下,颤着声音慢慢地说:"芙芳,是你么?要蕙芳来!蕙芳!还有阿萱!"
这部作品的叙事节奏如同夏日的阵雨,时而急促得让人喘不过气,时而又放缓成绵密的、令人沉思的嘀嗒声。作者对于人物内心深处的纠葛和挣扎,描摹得极其细腻入微,仿佛我们并非在阅读文字,而是直接潜入了那些角色的灵魂深处,亲身体验着他们的每一次抉择与煎熬。特别是对于那些时代洪流下身不由己的小人物的刻画,那种无力感与对命运的抗争,构建出一种令人心碎却又不得不正视的真实感。情节的推进并非一马平川,而是充满了曲折和隐喻,许多场景的切换都带着强烈的象征意味,需要读者放慢脚步,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到其深层含义。这本书在处理社会矛盾和人际关系上的复杂性,展现了一种高超的文学技巧,使得即便是过去了几十年,那些关于人性、关于生存的诘问依然掷地有声,让人在掩卷之后,仍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被某种巨大的力量震撼过,留下深刻的印记。
评分我这次重读,更加体会到了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那份沉稳和老道。他的文字不像某些当代作家那样追求炫技或哗众取宠,而是追求一种深沉的、富有力量的表达。描述环境时,笔触大气磅礴,充满画面感,让人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气味;而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时,则又变得极其精微,如同在解剖一个复杂的器官。这种在宏大叙事和微观描写之间自如切换的能力,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层次感。虽然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但其中探讨的关于理想的幻灭、人性的幽暗面、以及个体在巨大结构面前的渺小感,无疑是跨越时空的,具有永恒的讨论价值。每一次深入阅读,都能从看似熟悉的文字中,挖掘出新的侧面和更深的含义,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书籍。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其对“环境如何塑造人”这一主题的探讨,简直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展示。作者似乎拥有透视社会肌理的“X光眼”,能清晰地看到金钱、权力、阶级这些无形的枷锁是如何层层套在人物脖子上,最终扭曲他们的理想和本性。那些场景的描绘,比如某个特定时期的街景、某个特定阶层的生活空间,都写得极其到位,充满了历史的尘埃感和生活的气息。它不是那种让你读完后感到轻松愉快的消遣读物,更像是一剂苦口良药,强迫你直视某些你不愿承认的社会现实。我对其中几位主要人物最终的挣扎与妥协,感到既理解又痛惜,这充分说明了作者在塑造人物的复杂性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的命运令人唏嘘,却又具备强烈的普遍性。
评分阅读体验简直是一场感官的盛宴,文字的密度和厚度都非同一般,仿佛每一句话都经过了千锤百炼,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作者构建的世界观宏大而又逼真,无论是对那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社会结构的剖析,还是对特定群体生活状态的描绘,都充满了扎实的调查和深刻的洞察力。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近乎冷峻的客观性,他并不急于给出简单的道德评判,而是将所有的冲突和选择摊开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自己去衡量、去判断。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思想深度,使得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部关于时代精神和人性困境的百科全书。书中的对话设计极为精妙,简洁有力,往往寥寥数语就能揭示人物的阶层差异和内在矛盾,这种高超的语言艺术,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发出“妙哉”的赞叹。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门槛不低,它要求读者投入极大的注意力和耐心去跟随作者跳跃的视角和偶尔闪回的叙事结构。刚开始读的时候,我甚至有些跟不上那种宏大叙事下的细节铺陈,感觉信息量过载。但一旦适应了作者的节奏,便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巨大魅力。它像是一部精密的、多线程运作的钟表,每一个齿轮——无论是环境描写还是人物的内心独白——都咬合得天衣无缝。这种文学上的野心和实现度,是当下很多作品难以企及的。它没有采用轻松愉快的笔调,而是选择了直面残酷,用一种近乎史诗般的沉重感,去记录和反思那些时代留下的烙印。读完后,那种沉甸甸的收获感,不是源于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源于对人性和社会复杂性理解的拓宽。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是我想要的非常满意。
评分很不错,速度很快,一天就到了
评分东西不错,物流速度快。
评分浮生六记(汪涵推荐,全译本)
评分色差真可怕啊……
评分挺好的。
评分呀哈哈,感谢大京东,活动很给力,物流很棒,全五星好评。。。。
评分好好好
评分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