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文学大师李国文经典之作。
★目前市面上“李国文评点《三国演义》”的合集,部分文字首次面世。
★从属于“李国文说”系列丛书,《李国文说·唐宋明清》四本有极好的市场基础。《李国文说三国演义》沿用系列丛书的装帧、排版、纸张等,有极强的系列感。
★博引《三国志》《后汉书》《史记》《资治通鉴》等史学文献,以史实为依据,在各家观点基础上发表独特见解,对读者了解真正的历史有很高参考、引导价值。
★行文洗练文雅的同时,兼顾口语、俚语的运用,在轻松有趣的阅读氛围中,渗透历史文学,传播中华文化。
★插图以《遗香堂绘像三国志》(明末黄氏刻本)及地方年画穿插选排,以经典绣像版本插图让读者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著名篆刻家毕来德定制本书印章。
内容简介
《李国文说三国演义》,属于“李国文说”系列丛书。分为《李国文说三国·世事成败》《李国文说三国·萧萧故垒》《李国文说三国·星落秋风》三部,共120回240篇,上、中、下各40回80篇散文。
在原有的李国文评《三国演义》篇幅基础上,减冗增新,拓展成240篇精妙文章,观想洞见首次以完整面目出版面世。
这是一次历史的还原。博引史料,涤去时光之尘,竖起一镜,让真实与虚构迎面而立。《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奇书,其七实三虚之手法,让人读来如置身于真实的三国风云。然近乎真实不等同于真实本身。千百年来,由于“说三分”的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使得三国之史与演义混同杂糅,形成传世之误见。李国文评说每一回目时,广引《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正史,于虚处佐真史,让读者于虚虚实实中一目了然,体味各自之妙。那一份信手拈来的从容,那一种浑然圆融的笔力,自有光芒。
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隐去经典光环,回归作品本身,就小说论小说,中肯褒贬,酣畅评说。看古今小说家痛快直陈,思文、思情、思人生。
这是一腔沸腾的文人情怀。历史为鉴,文学为媒,说不尽的是时代的兴与衰,是人性的善与恶,是壮怀激烈、星辰大海,也是几多俗事,茶酒桑麻。借三国悠悠几十载,豪杰寥寥几代人,说思之深沉,忧之绵长。
且轻松,且尖锐,且幽默,且严肃,谈谈古之病痛,也谈谈今之新生。
作者简介
李国文,“他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的散文家之一,颇有法国作家蒙田之风。”(评论家谢有顺)李国文,小说家,散文随笔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主席团成员,《小说选刊》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作家。近期著作《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和《中国文人的活法》在读者中产生较大影响。前书曾获得2003年华语媒体文学大奖。至今,他已写作了五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并被译成英、法、德、朝鲜文在海外出版。
1930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盐城。1947年在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学习理论,编剧。1957年夏天,因在《人民文学》发表小说《改选》,由此罹祸22年。直到1979年才重新执笔。1980年春天,重新回到文坛。首篇作品《月食》,获得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随后,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问世,1982年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1984年,《花园街五号》出版,因几与时代同步,成为当年十大畅销书之一,并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危楼记事》是一部由系列短篇合成的长篇小说,其中,《危楼记事之一》曾获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涅槃》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随笔集《大雅村言》获得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内页插图
目录
张飞之死
不懂装懂的代价
屈身忍辱,任才尚计,人之杰也
曹丕的“不听”救了东吴
中国人的统一情结
江山代有人才出
刘备给陆逊戴上的大勋章
真卧龙也
刘备与孔明的不相融
曹操去世,刘备托孤
说客的能耐
曹丕的幸福与痛苦
皆用兵谋国之一道也
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唯武器论的局限性
诸葛亮是伟人而不是完人
重复的乐趣
拉与打的艺术
战场和赌场,大同小异
大众文学的宿命
众说《出师表》
倘若诸葛不北伐
西蜀无大将
诸葛亮的执念
大树底下不长草
晋后南北分裂的根本原因
一对金钺斧
人渣型暴君
关于马谡的五种记载
北定中原,不亦难乎
孙权的用人之道
不那么墨守成规的新生代
《后出师表》解读
一个政权的终结
导致精英早逝的另一种可能
有真本事不急亮招
嵇康一曲《广陵散》
权谋、机智、残忍,一步步取胜
统筹兼顾是政治家的本分
不对等的较量
北伐的非理性
你让我难看,我要你好看
出师未捷身先死
北伐之计,败在粮草
吴蜀聪明的休止符
万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难与命争衡
孔明的悲剧
累死诸葛亮
锦囊里藏着祸根
胸怀大志的吴主
三国末期最出色的政治家
皇帝一代不如一代
提不起的何止是阿斗
何晏在中国历史上带了
一个坏头
辉煌的反面
到死也无错的诸葛恪
没有诸葛亮的蜀国
东方式权力更迭模式
复辟,不过笑谈一场
高压之下的文学润泽
三国群英会的后起之秀
战争,是一种恶
内乱一起,国无宁日
伟人的影子拖太长,不是好事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关于姜维的笔墨官司
改朝换代的连锁反应
草根将军的绝处逢生
小人而乘君子之器
宦官之祸
谯周误国的历史根源
中国人为分裂付出的代价
蜀败的必然
名父之子诸葛瞻
战争高手,政治白痴
不听话的邓艾
治大国者犹烹小鲜
三国最后的人杰
《三国》身世考
中国人命运的微缩篇章
精彩书摘
张飞之死
第八十一回(上):急兄仇张飞遇害
张飞之死,固然是他的性格所造成的悲剧,但也是关羽失荆州以后,西蜀政治、军事由盛而衰的一个必然结果。如果无荆州之失,无关羽之死,张飞也不至于暴虐无度,逼使下属生出杀帅之心。其实他的军阀主义,非一朝一夕之事,而酿成此次恶性事故,是与关羽之死,以及西蜀的衰势分不开的。然后,刘备不听劝阻,执意伐吴,终于兵败而死白帝城,也是这总体颓败趋势所决定了的。一座大厦的倾倒,除去地震、爆破等突然因素,总是需要一个经年累月的过程,然而,积累到不堪重负,终将坍塌之际,倒计时开始,一切都在加速度运行,即使把上帝请来,也无济于事了。如果说,西蜀之败,始于关羽之自大倨傲,丢掉了半壁江山,是不为错的。所谓多米诺骨牌,关云长作为倒下的第一张,是不可原谅的。斯其时也,刘备取得益州、汉中后,是西蜀形势最好的时期。东有荆州之固,北有汉中之防,益州天府之国,鱼米之乡,物产富饶,钱粮丰足,本是可以文治武备、养精蓄锐之地。但是,张飞毙于非命,刘备恃气出兵,一错再错,无可挽救,大好形势,付之东流,从此只能龟缩于川中苟安了。
任何事业,大莫大于治国,小莫小于修身,道理是一样的。循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之际,千万要把握住这难得的机遇,慎重从事,小心经营,不能被胜利冲昏头脑,轻举妄动,招致不必要的挫折。反之,若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这也是谁也难以避免之事,脑袋一热,感情冲动,意气用事,任性而为,必然招致更大的失败。感情失控,对一个无论大小的领导来说,绝对不是好事。何况一军之帅张飞,何况一国之主刘备?及时自拔,退出赌桌,承认小输才不会导致大输,否则会加速度地走向老本输光的结局。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顺、逆两种可能,顺则利之,逆则反之,而之所以顺,所以逆,往往又与当事人或时乖命蹇,或运通气畅,互为影响,互起作用。所谓一通百通,一顺百顺,所谓人要倒霉,喝凉水也塞牙,等等,就是指大千世界中许多难以定论,却曾经确证的现象。本来,刘备执意东征,在朝野上下,一致反对的声浪中,已有转圜的可能。尤其赵云出面说服,《三国志》裴注引《云别传》:“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赵云的政治见解比关、张不知高出多少,若他守荆州,绝无一失的。但没头脑的张飞来成都一搅和,本来有希望好转的局势,又朝更坏的方向迈进。
赵云出战,打出“常山赵子龙”旗号,常山,即河北正定,与涿鹿比邻,乃真正的乡党,他出来劝说,刘备是要听的,但相比之张飞,同是涿鹿人,又是拜把子兄弟,对刘备来说,白在江湖打拼这么多年,又回到手工业者的原始状态,索性露出织席贩屦者手工业的行帮本性,就只晓得哥们儿义气了。任何事态的发展,总是以这样的规律出现,好则锦上添花,坏则雪上加霜。刘备经赵云劝导,略有一点清醒,张飞一来,又六神无主了。立国为私,倒也是中国皇帝的本色,但冠冕堂皇总是要的。刘备好,一见张飞的儿子张苞,一见关羽的儿子关兴,那一副德行,国即是家,家即是国,国事即家事,家事即国事,公私不分,混为一谈,全无章法可循了。若无关羽之傲,荆州不致易主;若无张飞之暴,部属不致谋杀;若无刘备之私,西蜀不致衰亡。若无这三个“不致”,《三国演义》的后四十回,将是另外一种热闹。关、张、刘之死,就是这样一个因果关系。
……
李国文说系列:李国文说三国演义(下) 星落秋风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