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曹氏风筝”第三代传人刘宾亲手传授风筝技法
★扎制、糊制、绘画、放飞技法一应俱全
★一步一图,一看就懂
★轻松制作,放飞心情
内容简介
风筝不仅是飞行器,更是精美的工艺品。本书从一个风筝制作大师的角度,对风筝的历史、类别、工艺、审美等方面进行综合而独到的解析。丰富的图片、详细的文字完整介绍了风筝的扎制、糊制、绘画和放飞这四种技艺。你可以从风筝的绘面上了解其吉祥寓意,并跟着书内的解说,分步骤学习凤凰、金鱼、沙燕等八类风筝的制作方法。制作风筝既能增长知识,又能放飞心情,赶快动手吧!
作者简介
刘宾,1977年出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曹氏风筝”的传承人。2005年,创立北京刘氏三石斋风筝文化传播中心(http://www.bjkites.com),旨在传播中国风筝文化。他自幼跟随祖父刘汇仁学习家传的宫廷风筝。2006-2009年,向唐锦琨先生学习庙本曹氏风筝。2009年至今,师从孔令民先生学习宫本、民本曹氏风筝。在掌握了传统风筝制作工艺之后,刘宾致力于将其与现代电脑美术技术结合,将中国各个艺术门类的图案融合到风筝的设计中,提升风筝的艺术价值。2010年,刘宾应中国中央芭蕾舞剧团要求,设计风筝《青花瓷》,该风筝被作为礼品赠予各国大使馆。2012年,赴肯尼亚进行文化交流,并将风筝作品《五龙燕》赠予肯尼亚政府。曾多次赴美国、奥地利、捷克、匈牙利、东盟等国家和地区表演、访问,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风筝艺术受到了一致好评。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自序 我与风筝
概述
1.中国风筝类型
2.审美
3.地域特色
4.浅谈风筝设计
5.常见配件简介
第一章 简史
1.萌芽期
2.发展期
3.鼎盛期
4.近现代
第二章 制作工具和材料
1.骨架
骨架材料
切割工具
加热工具
辅助工具
2.绘面
绘面材料
绘画工具
3.粘糊及拴线
4.放飞
线
线轴
第三章 基本制作技法
1.扎制骨架
备料
制作构件
组装构件
2.绘制绘面
3.粘糊
4.盔活
5.拴线
6.学会阅读骨架结构图
第四章 风筝案例
1.凤凰风筝
2.金鱼风筝
3.孙悟空脸谱风筝
4.八卦风筝
5.小鹰风筝
6.蝴蝶风筝
7.九品芝麻官风筝
8.十福全寿沙燕风筝
第五章 放飞技巧
1.放飞准备
场地
天气
风力
计算风筝的“翼荷重”
综合考虑风筝类型、风力、翼荷重,选择合适时机放飞
2.起飞、上升及操纵
起飞
上升
操纵
3.常见问题及调整方法
翻转下跌
侧飞
摇摆
前俯
后仰
旋转
附录
中国风筝绘面常见纹样
精彩书摘
概述
风筝不仅是一个漂亮的飞行器,更是精美的工艺品。
一个完美的风筝,有着精巧的骨架、漂亮的绘面,还能在天空中展翅翱翔。其中,风筝的绘面通过线条和色彩的组合构成风筝的主题,是主要的审美对象。
中国风筝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地域不同,艺术特点各有不同。在本书中你可以欣赏到南北不同特色的中国风筝。
1、中国风筝类型
根据骨架结构的不同,中国风筝分成以下四种类型。
拍子风筝:没有翅形结构的平面风筝,根据边缘的不同,又分为软拍子(图17、18)和硬拍子(图19)两种。硬拍子风筝的边缘均由硬质竹条骨架组成,拍子风筝可以不受限制地表现多种题材。
软翅风筝:由中央躯干部分以及一对(或多对)翅形结构组成,其翅型结构的上边有硬质竹条框架,而下边没有竹条是软性的,故称为“软翅风筝”。有一对翅型结构的称为“单膀软翅”(图20),有多对翅型结构的称为“复膀软翅”。受外形轮廓的限制,软翅风筝多用于表现鸟类及昆虫(图21)。
硬翅风筝:一般由中央躯干部分以及一对(或多对)翅形结构组成,其翅型结构的上下边均为硬质竹条框架,故称为“硬翅风筝”。硬翅风筝分为“米字硬翅”、“字形风筝”、“沙燕”等不同种类。由于其形状多样,可以表现多种不同的图案造型。
“米字硬翅”一般为单膀,其躯干部分的竹条骨架可以和膀兜线组成一个“米”字的形状(图22-24)。
“沙燕”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硬翅风筝。它以燕子为主题,头为一个方形,但头顶部呈圆弧形,两只翅膀和胸腹就包括在固定形状的硬翅之中;燕子的尾则是竹条构成的叉形,这样就概括出了一只燕子的形象(图25、26)。
“字形风筝”的外形轮廓呈汉字的字形,多数为红色。字形风筝有对称的,也有不对称的。不对称的字形风筝需要在不对称的基础上保持飞行平衡,制作难度较大(图27)。
筛子风筝:是一种特殊的风筝,其整体结构与硬拍子风筝类似,但其绘面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许多独立的单片汇聚而成,各单片通过胶和线连接到骨架上,通常还会有一些立体的纸糊附加结构作为装饰(图28、29)。
长串风筝:一串相同或相似的风筝节片组合到一起形成的长串形状风筝。常见的长串风筝有两种:“龙串”和“沙燕串”。
“沙燕串”较为简单,是将多个沙燕风筝串连到一起组成的长串风筝(图30)。
“龙串”由龙头和龙身两部分组成。龙头主要起装饰作用,只有一个,本身不能飞行;龙身是由多个相同的节片组成,每个节片都可以受风飞行,组成长串后,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在空中飞行(图31)。
2、审美
风筝的绘面既要能放在近处观赏,又要能放飞到高空赏玩,故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如何取得静态和动态两种不同状态下的观赏效果。绝大多数风筝的绘面都在骨架支撑着的一个平面上,所以在图案的构建与调色上,需要运用一切艺术手段来尽力展现风筝独特的艺术效果。
绘面主题:中国风筝的绘面主题非常丰富,而且具有象征意义。常用的有:文玩器物(图32)、飞禽、吉祥图案(图33)、昆虫(图34)、神话人物(图35)、鱼蟹(图36)、古典建筑等等。
绘面形状:当风筝放飞到很远的高空后,绘面上的细节看不清了,最能表现主题的是它的外形轮廓。风筝的外形轮廓要与主题的形象一致,为主题服务,所以绘面的外部轮廓各不相同。例如,以飞禽和昆虫为主题的风筝,它们的外形造型一般与自然界的实物形态一致。不管风筝放飞到多高多远,人们一看就会认出来,哪个是沙燕风筝,哪个是天鹅风筝(图37),哪个是金鱼风筝(图38)。所以中国风筝非常讲求外形的造型,这点在世界各国的风筝行列中独树一帜。
绘面图案:确定了主题和外形轮廓,就需要根据造型的特点绘制图案。中国风筝的绘面在构图和调色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一般在写实的基础上,予以夸张。
有时图案上还要添加一些装饰性的纹样,它们大多取材于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表达人们美好的希望和祝愿。夸张的手法、色彩绚丽的彩绘技法,可以丰富主题图案,赋予风筝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图39)。有时候,虽然添加的纹样与风筝的主题联系并不大,但都有各自丰富的内在含义,亦能美化或烘托主题。比如,沙燕风筝的胸腹与尾之间一般会安排一些“腰节”。而在龙睛鱼和鲶鱼风筝中,鱼的两鳃与头的交接处常常也会嵌加一个圆形花纹图案,这是为了使鳃与头衔接得自然,同时也美化和烘托了主题图案(图40)。
绘面颜色:风筝一般选用鲜明、协调的色彩,不论是远观还是近赏,都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主题。概括说来,处理绘面颜色有以下四种方法。
一是写实法,即用与实物颜色相同的色彩绘制(图41)。如鹰风筝图案常用赭褐色和黑色绘制(见图2),蜻蜓风筝则用红、绿、黄或黑等色来绘制(见图5)。
二是写意法,即用不同于实物的色彩绘制,赋予图案一定的意义或创造一定的意境。为什么蝙蝠风筝多用朱红色绘制?因为“红蝠”与“洪福”谐音,成语洪福齐天象征福气极大(见图33)。
三是通过色彩对比,增强视觉效果。有一种沙燕用单一的黑色绘制,绘面上只有黑白两色,被通俗地称为“黑锅底”。当它被放飞到高空时,色彩的对比度非常强,放飞效果极好。这种黑白两色的风筝最早在皇族成员死后用以悼念,后因其独特的美感逐渐流行开来(图42)。此外,还有用单一的蓝色绘制的“蓝锅底”。
四是通过色彩面积大小的夸张处理,增强放飞的视觉效果。在“黑锅底”中,爪子被夸张处理得非常肥硕,虽然与黑色胸脯的色块相比,白色爪子的面积要小很多,但当把它放飞到天空时,仍能看出在大面积黑色中的白色爪形(图42)。钟馗风筝上的红色(图43),六合燕风筝胸腹部的绿色青蛙等等(图44),大面积的色彩在蓝色晴空的衬托下,能鲜明地突出风筝主题。
……
前言/序言
我很高兴能为刘宾的《中国风筝》写序。这本书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描述中国风筝。阅读这本书,仿佛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触摸到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这本书中美妙而广泛的资料图片填补了风筝学术界的空白,可以改变人们对于中国风筝的一些固有观点。如果读者对风筝的理解还停留在“放飞玩具”的概念上,本书的内容会颠覆你原有的想法,使你大开眼界。
刘宾以一个风筝大师的独特眼光对中国风筝进行了综合而独到的解析。从朴实无华的选材步骤,到匠心独具的设计理念,以融会中西美术的审美眼光,对风筝的制作工艺进行了详细的图文剖析,将中国风筝所蕴含的璀璨文化艺术展现在人们眼前。本书涵盖了中国风筝的概念、美学、种类、制作工艺和放飞技巧等各个方面,通过深入浅出的叙述节奏,勾勒出让人叹为观止的中国传统文化。
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中国风筝》,可以激起读者想要尝试风筝制作和放飞的热情。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氏风筝传承人
孔令民
自序
我与风筝
我与风筝的缘分很深。我出生后的每一天,都有风筝的陪伴。可以说,风筝伴随了我的成长、成熟、生活和事业的发展。
我家有四代人从事风筝的研究和制作。
第一代:太爷爷刘长发(1876—1938)是清朝宫廷造办处(Workshopoftheimperialhousehold)彩扎司的一名工匠,主要制作灯笼、扇子、风筝等。他尤其喜爱风筝,并继承了宫廷风筝的扎制技艺。清朝没落后社会动荡,没有人玩风筝了,太爷爷就在北京通县开了一家馒头铺维持生活,只是到了春天就做一些风筝卖。只可惜,在那内忧外患的乱世,很多风筝资料和实物都没能保存下来。
第二代:爷爷刘汇仁(1915—2006年)10岁开始就跟随父亲系统学习宫廷风筝技艺。在爷爷生活的年代,光靠制作风筝难以维持生活,他只能从事与风筝无关的行业,直至退休。虽然爷爷一直忙于生计,但从没停止过对风筝艺术的探索和研究(图12)。遗憾的是,很多图纸和资料在文革期间遭到毁灭,没有保存下来。
第三代:我的父亲刘学俊(1948—)是爷爷的第六个孩子,一直在爷爷身边生活。父亲从小心灵手巧,对风筝制作更是有着极高的热情和极强的悟性,继承了家族的风筝手艺,并与爷爷合作制作了许多我们家族代表性的风筝作品。
第四代:我出生于1977年,对于风筝设计和制作有着超乎寻常的悟性和灵性。从小,我常看着爷爷、父亲制作风筝而入迷。为了更好地传承风筝技艺,我从13岁开始学习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美术,并系统学习了西方美术基础,高中就读于徐悲鸿美术高中,并从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美术学院平面美术专业毕业。
2003年,是个特别的年份。
这一年,爷爷、父亲和我共同创建了家族风筝品牌“三石斋”,它寓意以我家族中的三代人为基石,使家传的风筝手艺能够稳如泰山、坚若磐石、稳稳地发展下去。我们要努力让三石斋品牌被全中国乃至世界人民所认知、认可,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风筝这门艺术,更好地传承风筝这古老而精湛的技艺,传承中国古老文化。
为了让自己的风筝扎制技艺更上一层楼,我还找机会向几位风筝大师学习。爷爷多年的挚友、天津曹氏风筝庙本(Temple-Style)传人唐锦昆先生在风筝界有着很高的名望,其精湛的风筝骨架制作技艺少有人能敌。2006年,在爷爷的引荐下,唐先生倾囊相授,让我在风筝骨架、特殊的榫卯结构的制作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并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图13)。
2010年,我荣幸地拜风筝大师孔令民先生为师。孔令民先生在中国风筝界享有盛名,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几年来,孔先生细致、系统地将沙燕风筝的美学和风筝图案的传统艺术一一传授于我。老师的谆谆教导令我感激不尽,我的风筝制作水平迈上了更高的台阶(图14)。
怀着对风筝事业的极大热爱,这么多年中我还拜访了众多美术、设计、教育等领域里的知名教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和有着活跃思想的年轻人,和他们交流设计理念、探讨事业和生活,使我获益匪浅。另外,我还学习了绘画、书法、设计、摄影、雕塑、瓷器、金银器、漆器、篆刻、太极拳等领域的知识,这些为风筝的设计、制作、创新提供了素材与启发。
把传统制作工艺与现代科技、工艺完美结合,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在学习、掌握传统技艺的同时,三石斋也引进了先进的电脑设计理念和设备,如手绘液晶数位屏、3D打印机、3D扫描仪等数字化工具。如今,我们告别了传统手工设计,利用现代电脑美术技术,将风筝的结构、图案、制作流程等重新整合,将中国各个艺术门类的图案融合在风筝的设计中,增加了风筝的文化艺术价值,使风筝玩具转变成为风筝艺术。
欣赏、制作、把玩。
学习、创新、发扬。
风筝已融入我的生活、我的骨髓,融入我生命的每一天。
《风筝手工时光》 前言: 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我们总渴望有一方宁静的角落,让心灵得以休憩,让双手得以创作。手工,便是这样一份温柔的召唤。它不仅仅是技巧的磨练,更是情感的寄托,是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热爱。我将在这本书中,与你一同走进风筝的世界,感受它轻盈的身姿,追逐它自由的灵魂,并将这份对天空的向往,凝聚成一件件充满温度的手工作品。 第一章:风的絮语——风筝的起源与文化 风筝,这个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事物,承载着人类对天空最原始的渴望。它的故事,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 起源的传说: 许许多多的传说交织在一起,描绘着风筝的诞生。有人说,它是鲁班在观察鸟类飞行中受到启发而创造的;有人说,它是墨子为了传递信息而制作的;还有人说,它源于一种祭祀工具,寄托着人们对神明的敬畏。无论哪一种说法,都为风筝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 历史的足迹: 从中国古代的宫廷玩物,到民间节日的庆典装饰;从军事侦察的工具,到传递书信的信使。风筝的发展史,映射出社会发展的变迁。它曾是帝王将相的雅趣,也曾是市井百姓的消遣。在不同的时代,风筝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却始终保持着那份超脱尘世的飘逸。 文化的意象: 风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自由、希望、梦想的象征。它乘风而起,在蓝天中舒展翅膀,如同人们不甘平凡、追求卓越的精神写照。“放飞希望”、“事业高升”等美好的寓意,都与风筝紧密相连。而在世界各地,风筝也以其独特的形式,融入了不同的文化肌理,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 风筝的种类: 世界上风筝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各有千秋。从经典的硬翅风筝、软翅风筝,到造型奇特的蜈蚣风筝、花篮风筝;从象征吉祥的龙风筝、凤筝,到写实的人物风筝、动物风筝。每一种风筝,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巧思,展现着风筝艺术的无穷魅力。我们将在这里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风筝类型,为接下来的手工制作打下基础。 第二章:巧手的呢喃——风筝材料与工具的准备 想要制作一只属于自己的风筝,离不开合适的材料和得心应手的工具。本章将带领你一同走进手工的世界,认识那些“幕后英雄”。 风筝的骨架: 骨架是风筝的灵魂,决定了风筝的形状和稳定性。 竹材: 最传统也最常用的材料。选择质地坚韧、不易折断的竹子,经过劈、削、打磨等工艺,制成轻盈而富有弹性的骨架。不同的竹材处理方法,会影响风筝的韧性和耐用度。 木材: 质地细腻的轻木、松木等也是不错的选择,尤其适合制作一些小巧精致的风筝。 现代材料: 碳纤维、玻璃纤维等轻质高强度的材料,也为风筝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 风筝的蒙面: 蒙面是风筝的“衣裳”,不仅决定了风筝的外观,也影响着它的飞行性能。 纸张: 最为普遍的材料,种类繁多。宣纸、韧皮纸、彩纸等,各有特点。纸张的厚度、韧性、吸水性等都会影响风筝的飞行。 丝绸与绢布: 质地轻盈、色彩鲜艳,适合制作一些古朴典雅的风筝。 尼龙、涤纶等化纤面料: 现代风筝常用的材料,具有防水、耐磨、易清洁的优点,适合制作大型风筝或竞赛风筝。 线与绳: 连接风筝与操纵者,是风筝的“生命线”。 风筝线: 强度高、韧性好、不易缠绕是关键。棉线、尼龙线、涤纶线等,根据风筝的大小和材质选择。 提线: 连接风筝骨架与风筝线的关键,需要结实耐用。 装饰材料: 为风筝增添色彩与活力。 颜料: 水彩、丙烯、油画颜料等,用于在蒙面上绘制图案。 丝带、流苏、彩纸: 用于制作风筝的尾巴,增加美观度和稳定性。 亮片、珠子: 增添闪耀的光彩。 工具的运用: 剪刀、美工刀: 用于裁剪材料。 尺子、铅笔: 用于测量和标记。 胶水、白乳胶: 用于粘贴材料。 针线: 用于缝合蒙面和固定骨架。 砂纸: 用于打磨竹材或木材。 钳子: 用于弯折和固定材料。 第三章:蝶舞蜂飞——基础风筝的制作实践 让我们从最经典的款式开始,一步步领略手工制作的乐趣。 简洁的菱形风筝: 设计与构思: 经典的菱形,简单而又富有美感。我们将从零开始,绘制风筝的比例图。 骨架的搭建: 如何选择合适的竹条,如何将它们巧妙地连接成菱形。精细的打磨和连接,是骨架稳固的关键。 蒙面的裁剪与粘贴: 将纸张或布料裁剪成菱形,并精确地粘贴在骨架上。如何让蒙面平整、无褶皱,是影响风筝飞行性能的重要因素。 提线的安装: 找到风筝的重心,精确地安装提线,为风筝的起飞做好准备。 尾巴的制作与装饰: 制作一条飘逸的尾巴,不仅能增加风筝的美观度,还能起到平衡作用。 轻盈的软翅风筝: 软翅风筝的特点: 相比硬翅风筝,软翅风筝更显轻盈灵动,适合在微风中飞翔。 骨架的结构: 了解软翅风筝骨架的特殊设计,以及它如何实现轻柔的摆动。 蒙面的选择与处理: 适合软翅风筝的蒙面材料,以及如何进行裁剪和粘贴,使其能够更好地捕捉气流。 整体的平衡: 软翅风筝对平衡的要求更高,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精细的调整来达到最佳的飞行状态。 趣味的卡通风筝: 从简笔画到立体: 将喜爱的卡通形象,转化为风筝的造型。从简单的线条勾勒,到赋予它飞翔的生命。 材料的创新运用: 探索使用不同颜色、不同材质的材料,来表现卡通形象的特点。 细节的刻画: 如何通过剪裁、粘贴、绘制等多种手法,让卡通风筝更具神韵。 第四章:天马行空——创意风筝的设计与制作 在掌握了基础的风筝制作技巧之后,让我们尽情释放想象力,创造独一无二的风筝。 仿生风筝的探索: 模仿自然: 观察鸟类、蝴蝶、蜻蜓等生物的飞行姿态,从中汲取灵感。 材料的实验: 尝试使用新型材料,以达到更逼真的仿生效果。 结构的设计: 如何根据模仿对象的形态,设计出合理的风筝骨架和蒙面。 组合式风筝的构想: 模块化设计: 将风筝分解成不同的模块,可以自由组合,创造出千变万化的造型。 连接方式的创新: 探索更方便、更稳固的连接方式,便于拆卸和组装。 多变的游戏性: 组合式风筝不仅可以飞翔,还可以成为一种有趣的拼搭玩具。 科技与风筝的融合: LED灯饰风筝: 在夜晚,让风筝闪耀出迷人的光芒,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 声音风筝的尝试: 探索是否能为风筝添加简单的发声装置,让它在空中发出悦耳的声音。 智能风筝的初步设想: 展望未来,风筝或许能与科技更紧密地结合,带来更多惊喜。 第五章:乘风而行——风筝的调试与放飞技巧 制作精美的风筝固然重要,但如何让它在空中翩翩起舞,则需要一些技巧与耐心。 风筝的调试: 重心与平衡: 再次强调重心和平衡的重要性。如何通过微调提线位置,来改善风筝的飞行姿态。 尾巴的调整: 尾巴的长短、重量、材质,都会影响风筝的稳定性。学会根据风力大小进行调整。 蒙面的平整度: 检查蒙面是否有松弛或褶皱,及时修复。 风力的判断: 风力等级的认识: 了解不同风力等级下的风筝飞行表现。 微风中的技巧: 如何在微风中让风筝“抓住”风力,平稳起飞。 大风中的应对: 遇到较大风力时,如何采取措施,避免风筝受损。 放飞的步骤与要领: 选择合适的场地: 开阔、无障碍物的场地是理想的放飞场所。 正确的起飞姿势: 迎风站立,保持风筝与地面一定的角度。 提线的掌握: 熟练地控制风筝线的张弛,让风筝平稳上升。 空中姿态的观察: 留意风筝在空中的状态,及时进行调整。 安全注意事项: 远离电线: 严禁在电线附近放飞风筝。 注意人流: 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放飞,以免伤人。 天气监测: 避免在雷雨天气放飞。 保护环境: 放飞结束后,带走所有废弃物。 结语: 放飞一只风筝,不仅仅是放飞一件手工品,更是放飞心中的梦想,放飞对自由的向往。愿《风筝手工时光》能陪伴你在手工的世界里,感受指尖的温度,倾听风的低语,在一次次的尝试与飞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快乐。愿每一只你亲手制作的风筝,都能在蓝天中划出最美的弧线,承载着你最真挚的心愿,飞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