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成型疑难问题及解答

注塑成型疑难问题及解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朝福 著
图书标签:
  • 注塑成型
  • 塑料工艺
  • 模具设计
  • 注塑问题
  • 故障排除
  • 塑料制品
  • 生产制造
  • 工程塑料
  • 材料科学
  • 质量控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014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8419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2
字数:25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既适合从事注塑生产、塑料制品开发、注塑模具设计等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1、本书以帮助注塑成型人员解决生产实际中的疑难问题为主要目标。
2、本书汇编了注塑成型中各种常见的疑难问题,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3、本书所列的各种疑难问题均来自于生产实际,并配有大量直观的照片、图片;针对这些问题的所提出的解决方法,大都经过实践检验,并进行了理论升华。
4、本书采用四色印刷,疑难问题直观明了。

内容简介

本书以帮助技术人员解决生产实际中的疑难问题为主要目标。
本书根据注塑成型生产的实际情况,着眼于提高注塑成型的质量和效益,详细讲解了塑料原料及选用、注塑成型的工艺条件、注塑产品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法、注塑过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注塑成型实操经验等内容。
本书所列的疑难问题均来自于生产实际,并配有大量直观的照片、图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大都经过实践检验,并进行了理论升华。
本书既适合从事注塑生产、塑料制品开发、注塑模具设计等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塑料原料及其选用
1.1塑料类型及性能
1.1.1塑料的类别1
1.1.2热塑性塑料的成型特性2
1.1.3塑料受热时的三种状态5
1.1.4改性塑料及其特性6
1.2塑料原料的选用
1.2.1制品功能要求与成型工艺的平衡8
1.2.2塑料原料的检测与辨别方法9
1.3塑料制品的成型工艺性要求
1.3.1壁厚15
1.3.2过渡圆角16
1.3.3加强筋16
1.3.4孔17
1.3.5螺纹17
1.3.6嵌件17
1.3.7压花18
1.3.8塑料制品自攻螺钉预留底孔直径19
1.3.9塑料制品尺寸公差值19
第2章注塑成型的工艺条件
2.1注塑成型的原理与工艺流程
2.1.1注塑成型的原理21
2.1.2塑料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的变化22
2.2注塑成型的工艺条件
2.2.1注射压力24
2.2.2保压压力24
2.2.3螺杆的背压26
2.2.4锁模力26
2.2.5料筒温度27
2.2.6模具温度28
2.2.7注射速率28
2.2.8注射量29
2.2.9螺杆的射出位置29
2.2.10注射时间29
2.2.11冷却时间30
2.2.12螺杆转速30
2.2.13防延量(螺杆松退量)31
2.2.14残料量31
2.2.15注塑过程模腔压力的变化31
2.2.16注塑成型过程中时间、压力、温度分布34
2.2.17设定工艺参数的一般流程与要点34
2.3注塑成型的准备工作
2.3.1塑料的配色38
2.3.2塑料的干燥39
2.3.3嵌件的预热40
2.3.4脱模剂的选用40
2.4多级注射成型工艺
2.4.1注射速度对熔体充模的影响40
2.4.2多级注射成型的工艺原理42
2.4.3多级注射成型的工艺设置44
2.5塑件的后期处理
2.5.1退火处理48
2.5.2调湿处理48
第3章注塑产品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法
3.1注塑产品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法
3.1.1缺料(欠注)及解决方法50
3.1.2缩水及解决方法53
3.1.3鼓包及解决方法55
3.1.4缩孔(真空泡)及解决方法55
3.1.5溢边(飞边、批锋)及解决方法56
3.1.6熔接痕及解决方法58
3.1.7气泡(气穴)及解决方法65
3.1.8翘曲(变形)及解决方法67
3.1.9收缩痕及解决方法70
3.1.10银纹(银丝、料花)及解决方法71
3.1.11水波纹及解决方法73
3.1.12喷射纹(蛇形纹)及解决方法74
3.1.13虎皮纹及解决方法77
3.1.14气纹(阴影)及解决方法81
3.1.15黑纹(黑条)及解决方法81
3.1.16发脆及解决方法82
3.1.17裂纹(龟裂)及解决方法83
3.1.18烧焦(炭化)及解决方法85
3.1.19黑点及解决方法86
3.1.20顶白(顶爆)及解决方法86
3.1.21拉伤(拖花)及解决方法88
3.1.22色差及解决方法89
3.1.23混色及解决方法91
3.1.24表面光泽不良及解决方法92
3.1.25透明度不足及解决方法92
3.1.26表面浮纤及解决方法93
3.1.27尺寸超差及解决方法93
3.1.28起皮及解决方法94
3.1.29冷料斑及解决方法94
3.1.30塑件强度不足及解决方法95
3.1.31金属嵌件不良及解决方法95
3.1.32通孔变盲孔及解决方法96
3.1.33内应力过大及解决方法97
3.1.34光斑(鬼影)及解决方法97
3.1.35包胶不牢及解决方法98
3.1.36制品尺寸不稳定及解决方法100
3.1.37白点及解决方法101
3.1.38冷胶残留及解决方法101
3.1.39不规则沉坑及解决方法102
3.2产品缺陷的分析与处理
3.2.1制品缺陷的调查与了解103
3.2.2处理制品缺陷的DAMIC流程104
3.2.3系统性验证与分析方法104
3.2.4用鱼刺图法查找缺陷原因104
第4章注塑过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4.1注塑过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4.1.1下料不顺畅及解决方法106
4.1.2塑化时噪声过大及解决方法106
4.1.3螺杆打滑及解决方法107
4.1.4喷嘴堵塞及解决方法107
4.1.5喷嘴流延及解决方法107
4.1.6喷嘴漏胶及解决方法108
4.1.7压模及解决方法108
4.1.8制品粘前模及解决方法108
4.1.9水口料(流道凝料)粘模及解决方法109
4.1.10水口(主流道前端部)拉丝及解决方法109
4.1.11开模困难及解决方法109
4.1.12热流道引起的困气及解决方法110
4.1.13成型周期过长及解决方法110
4.1.14其他异常现象的解决方法111
4.2注塑过程的管理
4.2.1注塑产品检测与检验112
4.2.2开机前的准备工作114
4.2.3注塑过程的操作规范115
4.2.4注塑白色或透明产品时的特别措施115
4.2.5机位上水口料(流道凝料)的管理116
4.2.6水口料(流道凝料)回收使用管理117
4.2.7注塑生产的组织与日常管理117
第5章注塑成型实操经验总结
5.1关于提高注塑产品的质量的几点经验
5.1.1应针对不同的塑料选择不同类型的螺杆119
5.1.2留意影响注塑质量的三个塑料指标123
5.1.3留意影响注塑质量的几个工艺参数124
5.1.4注意区分注射和保压的关系132
5.2注塑工艺调整方法与技巧总结
5.2.1通过调节温度可以控制生产中塑件的颜色133
5.2.2生产中造成颜色不稳定的关键因素134
5.2.3配色颜料对注塑件强度的影响134
5.2.4提高塑件尺寸精度的注塑工艺135
5.2.5厚壁塑件缩水难题的解决技巧135
5.2.6缩水问题难以解决时需留意的三个工艺条件136
5.2.7大尺寸平面状塑件变形问题的解决技巧137
5.2.8注塑件外表面在柱位缩凹严重时的解决方法138
5.2.9透明的厚壁塑件注塑成型应注意的问题138
5.2.10镜面标识(Logo)出现熔体冲击痕的改善之法139
5.2.11保证注塑件表面光洁的重要工艺条件140
5.2.12两个易造成溢边、顶白而又不易引起注意的事项140
5.2.13注塑件溢边、顶白严重时的调机方法141
5.2.14需要快速充填时防止产生气纹的多级调机技巧141
5.2.15预防透明塑件和浅色塑件黑点多的方法142
5.2.16浇口处容易产生气纹或射纹的原因143
5.2.17PC料注塑件产生浇口气纹难题的解决措施144
5.2.18PC料塑件产生缩孔问题却很难解决的原因及其措施144
5.2.19PC料的注塑件变脆和起白雾的原因及其工艺问题145
5.2.20PC件的浇口气纹成为注塑难题的原因分析146
5.2.21大尺寸PVC塑件水波纹和熔接痕难解决的原因分析146
5.2.22从模具角度解决大尺寸注塑件水波纹难题的有效措施146
5.2.23厚大PVC注塑件水波纹和熔接痕难题的调机技巧147
5.2.24PVC料注塑件熔接痕和水波纹问题的改善措施149
5.2.25关于困气的几个问题及其改善措施151
5.2.26解决熔体逆流造成的“回包”困气难题的调机方法152
5.2.27各模腔充填严重不均衡时的调机方法153
5.2.28K料注塑成型时顶针容易折断的应对措施153
5.2.29拆装大型模具后导柱与导套容易咬合的原因154
5.2.30电镀过的模具在注塑时制品出现拖花现象的解决方法154
5.2.31哑光面注塑件出现光斑时的现场处理办法154
5.2.32不利于注塑生产的两种滑块(行位)结构155
5.2.33调整各型腔充填速度的应用与技巧155
5.2.34使用长型喷嘴容易引发的问题及其补救措施156
5.2.35注塑生产中防止注塑件喷油、电镀不良的控制措施156
5.2.36解决低硬度软质塑件喷油后掉油的有效措施157
5.2.37注塑件生产与喷油模具的配合问题及解决方法157
5.2.38需要喷银色油漆的注塑件配合调机的方法158
5.2.39大尺寸塑件浇口布局实例159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塑料作为重要的工程材料,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塑料制品具有轻质、美观、绝缘、耐腐蚀、低成本等特性,因此,塑料及其制品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水平。
在塑料的各种成型工艺中,注塑成型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实践表明,注塑成型具有材料适用性强、可以一次性成型出结构复杂的制品、工艺条件成熟、制品精度高、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因此,注塑成型的制品在塑料制品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相关的工艺、设备、模具等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注塑成型过程中,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是出现缺陷产品。缺陷产品的出现不仅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而且严重影响作业人员的士气,并极易引发生产、质量控制、模具、维修等部门相互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快速判断注塑成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从事注塑生产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
本书根据注塑成型领域从业人员的需求,重点讲解了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塑料的成型机理、常用塑料的特性和注塑性能;二是注塑工艺条件的选择与设置;三是注塑成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缺陷及相应的解决方法。本书从生产需求出发,突出实际应用,着眼于提高注塑成型的质量和效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全书的文字通俗易懂、图表丰富翔实,内容既包含必要的理论,又深入浅出,其中提出的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大都经过了实践检验,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
本书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的刘朝福编著,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柳州裕信方盛汽车饰件有限公司、广州金发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华格塑胶模具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其中徐叔丰、黄美发、杨连发、刘跃峰、何玉林、冯翠云、韦雪岩、史双喜、张燕、程馨、陈婕、秦国华、柏子刚等人也提供了资料或参与了讨论,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加上时间紧迫,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来信请发电子邮件到690529692@qq.com。

编著者
《注塑成型疑难问题及解答》并非一本包罗万象的注塑成型百科全书,它聚焦于一系列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极易遇到的挑战,并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本书的初衷在于填补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鸿沟,帮助广大注塑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从业者,在面对各种棘手的成型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本书的内容并非详尽地阐述注塑成型的每一个细枝末节,而是精选了那些最常发生、最令从业者头疼的典型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由于参数设置不当、模具设计缺陷、材料性能变化、设备故障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其根源的追溯和解决往往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本书正是致力于将这些经验性的知识和理论性的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一种清晰、直观、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在内容编排上,本书遵循“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的逻辑结构。每一个章节都聚焦于一个特定的疑难问题,例如困扰许多生产线的“缩痕”、“波纹”、“银纹”、“顶白”、“飞边”、“毛刺”、“变形”、“烧焦”、“色差”、“熔接痕”等等。对于每一个问题,本书不会仅仅列举现象,而是深入剖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这包括对材料流动行为、热量传递、模腔压力分布、冷却速率、保压阶段的影响、脱模力、排气效果等关键注塑成型原理进行细致的阐述。本书并非要将读者变成材料学专家或模具设计大师,但会侧重于解释这些原理如何在实际成型过程中直接导致特定问题的发生。 例如,在讨论“缩痕”问题时,本书会详细分析收缩率的差异性,例如结晶性塑料与非结晶性塑料在冷却过程中的收缩机制不同;会探讨模腔内压力不足、冷却不均、排气不畅等因素如何加剧缩痕的产生;也会分析不同壁厚区域的冷却速率差异对最终产品形变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书会提供一系列可行的解决方案,例如调整注射压力、保压压力和时间,优化冷却水道设计,改善排气结构,选择合适的注塑速度,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提出改进模具设计的建议。 本书的亮点在于其“解答”部分。这些解答并非泛泛而谈的理论指导,而是基于大量的实际案例和经验总结。书中会提供具体的参数调整范围、工艺参数设置的建议,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如何通过对模具结构的微调来解决问题。例如,对于“飞边”问题,除了调整锁模力、注射速度等参数外,本书还会讲解如何检查模具的密封面是否存在损伤,如何评估分模线区域的应力集中,以及在必要时,如何考虑加设排气槽或改进顶针位置。 值得强调的是,本书并非旨在传授“万能公式”或“一招鲜”的解决方案。注塑成型是一个高度依赖于具体工艺参数、模具设计、材料特性和设备状态的复杂过程,同一个问题可能由于不同的环境和条件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教会读者如何“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其独立解决实际生产难题的能力,而非提供一套僵化的操作手册。它鼓励读者将书中的原理和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实际生产环境中,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应用。 本书的内容聚焦于实际操作层面,侧重于解决生产一线遇到的常见痛点。因此,它不会涉及注塑成型领域的历史演变、宏观经济分析、市场趋势预测等内容。本书的重点始终放在“如何做出合格的产品”这一核心目标上,通过解决具体的成型疑难问题,帮助从业者提升专业技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或者对某些概念进行过于深入的理论探讨,以免分散读者的注意力。其目的是让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理解并应用其中的知识。同时,本书也为资深工程师提供了参考,通过更系统化的分析,帮助他们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总而言之,《注塑成型疑难问题及解答》是一本以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为导向的工具书,它不是一本学术专著,也不是一本基础教程。它的价值在于其针对性、实用性和经验性,致力于成为注塑成型从业者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信赖的“问题解决助手”。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在注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负责人,我深知“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注塑成型领域的绝对真理。一个微小的参数偏差,或者一个不起眼的模具缺陷,都可能导致一批产品的报废。因此,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系统梳理注塑成型过程中常见问题的书籍,《注塑成型疑难问题及解答》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不是简单地罗列问题,而是对每一个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根本上帮助我们理解问题的成因。比如,在讲解“缩痕”问题时,它会从材料的结晶性、冷却速度、注射压力、保压压力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且给出不同条件下如何调整参数的指导。我特别欣赏它在分析“翘曲”问题时,那种系统性的论述。它不仅解释了材料收缩率、结晶取向等内在因素,还会详细分析模具冷却的不均匀性、注射压力的影响、顶出速度的设置等外在因素,并且提供了如何通过优化模具冷却系统、调整注射参数、合理安排顶出顺序等方法来有效控制翘曲。这一点对于我这样的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指导团队,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合理,它将问题分类清晰,易于查找,而且每个问题的解答都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际操作指导,非常实用。我常常会把书中提到的解决方案,与我们实际生产中的案例进行对比,从而不断优化我们的工艺。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个人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团队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技术语言和解决问题的框架,大大提升了我们的整体工作效率。

评分

我是一名刚刚接触注塑成型不久的新手,之前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总是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尤其是在面对生产线上那些五花八门的成型缺陷时,我常常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我尝试过向车间的老技术员请教,但他们的经验虽然丰富,但很多时候解释起来总是比较笼统,或者带有太多的个人习惯性说法,我很难完全理解其中的道理。后来,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了《注塑成型疑难问题及解答》这本书,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了它,没想到,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注塑成型的认知。这本书最大的优点是,它的语言非常通俗易懂,即使是我这样的小白,也能轻松理解其中的内容。它不像很多专业书籍那样,上来就是一大堆晦涩难懂的公式和理论,而是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将复杂的注塑成型过程分解开来,并且用大量的生活化例子来辅助说明。比如,它在讲解“气泡”问题时,会形象地比喻成“水烧开了会产生蒸汽”,然后详细分析注塑过程中产生气泡的原因,比如排气不良、材料吸湿、熔体不稳定等等。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很人性化,它将问题按照常见的程度和发生的概率进行了排序,我打开目录,就能立刻找到我当前最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每个问题后面都附有详细的分析和解决步骤,非常具有操作性。我最喜欢的是它在讲解“脱模困难”时,不仅分析了模具结构上的问题,还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调整顶出行程、顶出速度,甚至是在模具表面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来改善。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知道注塑成型并非是我想象中的那么神秘莫测,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原理,就一定能够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评分

我一直认为,注塑成型是一个充满挑战但又极具魅力的行业,因为它能够将简单的塑料颗粒,通过精确的工艺控制,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精密零部件。然而,真正投入到实际工作中,我才深刻体会到,其中的“疑难杂症”简直是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注塑成型疑难问题及解答》这本书,正是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及时雨”。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在耐心地向你传授他的毕生绝学。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黑点”或“杂质”问题时,那种细致入微的分析。它不仅仅告诉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还会深入剖析材料的污染、设备的清洁度、过滤系统的作用,甚至连储存和搬运塑料颗粒时的注意事项都一一列举。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忽略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是导致产品出现问题的根源。书中对于“银纹”的解释,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总觉得银纹是一种难以根治的“顽疾”,但这本书详细地解释了银纹产生的原因,比如材料的流动性差、模具排气不良、注射速度过快等等,并且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比如调整射胶速度、提高熔体温度、优化模具排气等等。而且,它还强调了不同塑料的特性对于银纹产生的影响,这一点非常宝贵,因为它让我们能够根据不同的材料,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实践经验的智慧。我感觉作者就像是我的一个导师,在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让我一步步地理解注塑成型的奥秘。

评分

自从我开始涉足注塑成型这个领域,我就像一个探险家,在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逾越的“障碍”。《注塑成型疑难问题及解答》这本书,就像是我手中的一张“藏宝图”,它指引我穿越迷雾,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注塑成型疑难问题及解答》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熔接痕”的讲解。我之前一直认为熔接痕是无法避免的,只能通过模具结构上的改变来尽量减小,但这本书告诉我,通过优化注射参数,比如提高熔体温度、调整注射速度,甚至是在某些情况下,通过改变进胶口的位置,都可以有效地改善熔接痕的产生。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提供了如何通过后处理的方法来掩盖熔接痕,这对于一些难以通过工艺手段完全解决的产品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而且,书中对“银纹”的处理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总是觉得银纹是材料流动性差造成的,但这本书详细地解释了,模具的排气不良、熔体温度过低、注射速度过快等都会导致银纹的产生,并且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让我特别受用的是,它还强调了不同类型塑料对银纹的影响,比如一些结晶性塑料更容易产生银纹,而无定形塑料则相对稳定。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生动活泼,它将一些复杂的理论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让我感觉就像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娓娓道来。

评分

作为一名在注塑车间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人员,我曾经无数次地在深夜里对着图纸和产品发愁,那些层出不穷的成型缺陷,简直让人抓狂。我尝试过各种方法,请教过前辈,查阅过无数的资料,但总感觉治标不治本,很多时候只是临时解决了问题,但背后的根本原因并没有弄清楚。直到我接触到《注塑成型疑难问题及解答》,我才真正意识到,原来注塑成型中的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都有其清晰的逻辑和规律可循。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将复杂的注塑工艺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疑难问题”,然后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地分析其根源。我最欣赏它的一点是,它不会把责任简单地归咎于某个单一因素,而是会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比如材料、模具、设备、工艺参数等等,然后详细阐述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在实际生产中,问题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本书在讲解“熔接痕”这个问题时,就非常到位,它不仅分析了熔接痕的产生机理,还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优化进胶口位置、提高熔体温度、增加注射速度等方法来改善。而且,它还强调了在某些情况下,熔接痕是无法完全避免的,这时就需要通过设计上的优化来规避,这一点非常实用。书中对于“翘曲”问题的分析,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部分,它详细讲解了翘曲的类型,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模具冷却、优化注射压力、合理安排顶出顺序等来控制。我之前总是觉得翘曲很大程度上是材料的问题,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模具设计和工艺参数的调整同样至关重要。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解答疑问的书,更是一本指导我们深入理解注塑成型原理的书,它让我从“救火队员”变成了“防火员”,大大提升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预防问题的意识。

评分

我是一名质量检验员,日常工作中,我最关注的就是产品的外观和尺寸精度,任何一点微小的缺陷,都可能导致产品被判定为不合格。《注塑成型疑难问题及解答》这本书,简直是我工作中的“百科全书”,它帮助我从源头上理解这些缺陷的产生原因,从而更好地进行质量控制。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毛刺”问题时,那种多角度的分析。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说模具间隙的问题,还会深入分析模具的刚性、合模力的大小、甚至注射压力和速度的设置都会影响毛刺的产生。这一点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需要知道,当我们发现产品有毛刺时,问题可能出在模具上,也可能出在工艺参数上,需要与生产人员共同协作来解决。书中对“缩痕”问题的解释,也让我对产品结构和成型工艺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之前总是觉得缩痕是因为产品壁厚不均匀造成的,但这本书详细地解释了,材料的收缩率、冷却速度、注射和保压压力的设置等都会影响缩痕的产生。而且,它还提供了如何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比如增加圆角、减小壁厚变化率,以及调整工艺参数来控制缩痕。这一点让我意识到,在进行产品检验时,我需要更全面地考虑问题的根源。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会显得枯燥,它用清晰的逻辑和具体的例子,帮助我理解每一个问题的本质。

评分

在我看来,注塑成型就像是一门精妙的艺术,需要技术、经验和对材料特性的深刻理解。《注塑成型疑难问题及解答》这本书,就像是一本“艺术创作指南”,它为我提供了无数的灵感和解决方案。我最欣赏它在讲解“翘曲”问题时的深度。它不仅仅告诉你怎么去纠正翘曲,而是深入分析了翘曲产生的根本原因,比如材料的结晶取向、冷却的不均匀、注射压力和保压压力的影响等等。它还强调了,在设计产品结构和模具时,就应该考虑如何避免翘曲的产生,比如通过合理的产品壁厚设计、优化冷却流道、以及采用合适的顶出方式等等。这一点让我意识到,预防比纠正更重要。书中对“变形”问题的分析,也让我大为开阔了眼界。我之前总是觉得变形主要是由于材料本身的内应力造成的,但这本书详细地解释了,注射压力、冷却速度、模具温度、顶出受力不均等等都会导致产品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而且,它还提供了如何通过调整注射参数、优化模具设计、甚至是在模具内部设置支撑结构来抵抗成型过程中的变形。这一点对于我这样的研发人员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但又富有启发性,它用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帮助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注塑成型解决方案的思维模式。

评分

我是一名从事模具设计的工程师,虽然我主要负责模具结构的设计,但成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常常会反馈到模具设计上,让我头疼不已。尤其是在与注塑工程师沟通时,很多时候由于对工艺细节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沟通效率低下,甚至出现误判。《注塑成型疑难问题及解答》这本书,可以说是为我这样的模具设计者量身定做的。它帮助我从注塑工艺的角度,更深入地理解模具设计的重要性。比如,在讲解“毛刺”问题时,它不仅分析了模具间隙、合模力等原因,还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优化模具的镶件配合、加强模具刚性、甚至是在模具边缘添加特殊的排料装置来避免毛刺的产生。这一点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让我知道,不仅仅是模具的尺寸精度,模具的结构设计对于防止毛刺的产生也起着关键作用。书中对于“变形”问题的分析,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总是觉得变形主要是材料收缩率的问题,但这本书详细地解释了,由于注射压力、冷却不均、顶出受力不均等因素,都会导致产品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而且,它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比如优化冷却通道的设计、调整顶出机构、甚至是在模具内部设置支撑结构来抵抗成型过程中的变形。这一点让我意识到,模具设计不仅仅是满足产品的几何形状,还需要考虑到成型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内应力和外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又不失条理,它用逻辑清晰的分析,帮助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注塑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相结合的思维模式。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注塑技术专家,我常常在思考,如何将多年的实践经验,以一种更系统、更清晰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当我看到《注塑成型疑难问题及解答》这本书时,我感到非常欣慰。这本书不仅涵盖了注塑成型过程中绝大多数常见的问题,而且对每一个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并且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气泡”问题时,那种严谨的逻辑。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归结于排气不良,而是详细分析了材料吸湿、熔体温度过高、注射速度过快、模具排气不畅等多种原因,并且针对每一种原因都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例如,对于材料吸湿,它会建议采取干燥措施;对于熔体温度过高,则会建议降低注射温度;对于模具排气,则会提供详细的排气槽设计指导。这一点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不仅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书中对“脱模困难”的分析,也让我印象深刻。它详细阐述了模具结构、表面处理、脱模剂使用以及顶出机构设置等方面的影响,并且提供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例如,对于模具结构,它会建议增加拔模斜度、优化排气;对于表面处理,它会建议进行抛光或电镀;对于顶出机构,则会建议调整顶出行程和速度。总的来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严谨,但又充满智慧。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提升注塑成型水平的“宝典”。

评分

这本书我真是等了好久了,之前在网上搜集了很多关于注塑成型的问题,但总是零散不成体系,很多时候即使找到了答案,也感觉不够深入,或者跟我实际遇到的情况有出入。《注塑成型疑难问题及解答》的出现,简直就是及时雨!我翻开目录的时候,就觉得眼前一亮,那些我曾经困扰不已的“毛刺”、“缩痕”、“翘曲”、“熔接痕”、“银纹”、“黑点”、“变形”、“气泡”、“脱模困难”等等,一个不落地都涵盖进去了,而且标题起得都很直观,一看就知道是解决什么问题的。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问题和答案,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个问题的成因,比如针对“缩痕”,它会详细讲解模具结构、注射参数、物料特性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并且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时,会穿插一些实际案例,这些案例往往是我在生产中遇到的真实写照,读起来特别有代入感,仿佛作者就站在我旁边,手把手地指导我。而且,书中的图文并茂,很多细节的处理,比如模具排气不良导致的缺陷,书中会配上清晰的示意图,我一看就明白了,之前我总是凭感觉去排气,现在有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排气的角度、位置、大小都有讲究。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比较亲切,没有太多生硬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对注塑行业新手来说,也很好理解。我之前也看过一些相关的书籍,有些太理论化了,有些又过于基础,这本书的定位非常精准,既有深度又不失实用性,正好填补了我知识上的空白。总而言之,这本书是我注塑成型工作中的一本“宝典”,我每天都会翻阅,遇到问题的时候,它总能给我灵感和指导,让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也让我对注塑成型的理解更加透彻。

评分

讲的比较实在,具体用过才行啊

评分

正版图书,印刷清晰,无破损,价格合理,发货快,包装好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看了一段时间才来评论,总体感觉还可以,理论很强,理解上会有点困难,但是内容还是可以的

评分

买错了 不过书不错

评分

书质量还是挺不错的!就是有点小贵,页数不多!

评分

买错了 不过书不错

评分

很实惠,给公司图书馆买的

评分

东西很不错,也很有用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