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装饰之道: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五书/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图文讲述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共分四个部分:建筑装饰的起源与发展,建筑装饰的表现手法,建筑装饰的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地域特征与时代特征。全书文字既有概括梳理,又有细节分析,生动耐读。并配有500余幅图片,图文并茂。
作者简介
楼庆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193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留校任教至今。长期从事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近30年重点研究中国乡土建筑与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致力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国古建筑二十讲》《中国小品建筑十讲》《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国古建筑砖石艺术》《屋顶艺术》及“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五书”系列等。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建筑装饰的起源与发展
屋顶整体造型
屋顶上的装饰
一、正吻与正脊
二、垂脊与戗脊
三、屋面装饰
四、屋面色彩
第二章 建筑装饰的表现手法
象征与比拟
一、形象比拟
二、谐音比拟
三、色彩比拟
四、数字比拟
形象的程式化与变异
一、装饰形象的程式化
二、装饰形象的变异
装饰中情节内容的表现
第三章 建筑装饰的民族传统
装饰内容的民族传统
装饰手法的民族传统
民族传统的持续与发展
第四章 建筑装饰的地域特征与时代特征
屋顶装饰的特征
一、屋脊装饰
二、屋面装饰
大门装饰的特征
一、中外不同地域的大门装饰
二、中国不同地区的大门装饰
三、不同民族地区的大门装饰
装饰特征的形成与价值
一、特征的形成
二、特征的价值
图片目录
精彩书摘
《装饰之道: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五书/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
以上介绍了建筑的屋顶从整体形象到局部构件的装饰处理,现在有条件来梳理一下,综观这些装饰的产生与发展是否可以看到它们所具有的共同规律呢?从屋顶四角的起翘、正吻、正脊到垂脊、戗脊和屋面上的装饰看,都可以发现这些装饰最初都是对屋顶上的某一种构件进行了美的加工而产生的,之后为了增加建筑的艺术表现力,将这些构件制作成为具有某种人文内涵的形象,在工匠不断的实践中,这种形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个体到组合逐渐发展成为单纯的装饰构件。屋顶正脊两端的正吻是数条屋脊的交汇节点,工匠最初只是把这个节点用泥沙、瓦件加以封盖,保持外观的完整;之后又把古人所熟悉、所崇仰的图腾形象安置在这里;随后又把具有灭火消灾象征意义的鸱尾安于其上;这种鸱尾逐渐发展变化成为龙吻、鳌鱼、神龙等形象。垂脊、戗脊上小兽的出现也是这样,原为固定筒瓦的钉帽,圆形的钉帽只有完整的形象而不具有人文内容,也是为了增加建筑的表现力而由钉帽变成了小兽。垂脊、戗脊上的筒瓦由于数量少,后来不需要铁钉固定而用泥灰粘合在屋脊上,这种小兽就和筒瓦连在一起成为一种装饰性的筒瓦了。小兽由一具到多个,由单一的兽类到多种兽类的系列,并且由兽类而发展到用植物、器物等形象,它们所象征的意义也是越来越丰富了。屋面上的装饰原来像筒瓦钉帽一样,也是铁钉子头的一种保护与遮挡构件,这种构件美化成人物或动物,并且由单体发展到组合体,最后发展到脱离开原有的物质功能而变成一种单纯的装饰构件出现在屋面上。
……
装饰之道: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五书/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