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涵斋中医夜话:读《黎庇留医案》

毓涵斋中医夜话:读《黎庇留医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黎庇留 著,贠克强 朗读
图书标签:
  • 中医
  • 医案
  • 黎庇留
  • 清代医学
  • 养生
  • 夜读
  • 传统医学
  • 医学史
  • 病例分析
  • 毓涵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40895
版次:1
商品编码:12187334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4
字数:9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毓涵斋中医夜话:读<黎庇留医案>》为《毓涵斋中医夜话》之一。是克强先生读《黎庇留医案》(简称《黎案》)之分解、之申说。
  医者读案,一人有一人的读法,一人有一人的理解。克强先生读《黎案》,即会于心,悟于神,把黎氏经方运用之圆机活法、通权达变,通过其“方机对应”之学术,活脱脱地展现于读者面前,使案中“云遮雾罩”之处一下通透起来;而对于原案中可商榷之处,为读者考虑计,亦非随声附和,而总是申张己意。
  克强先生更以黎案为切入点,以其独特之视角,纵横裨阖,娓娓道来,而倡经方之根本,明经方之道术。可见,此册“黎案之读说”,更是克强先生研用经方之心得、日趋成熟之思想,读者尤可观也。

目录

1.处方寒热,前后不同
2.时地同,年龄同,而虚实异
3.久疟至虚误下
4.连用姜附,忽转芩连
5.小建中汤治虚劳之例
6.吐利厥逆
7.服大浮萍过量之四逆证
8.足心痛之真武证
9.下利厥逆
10.厥阴病目盲
11.认证的,不必拘脉
12.妊娠腹胀
13.栀豉汤治不寐
14.大承气汤治痉
15.真武汤治胁痛
16.白虎汤治燥证
17.产后发热
18.产后少腹肿满
19.产后浮肿
20.温邪热厥
21.胶艾汤治小儿溲血
22.月经过多
23.肉糜润燥
24.四逆汤治猝脱
25.小柴胡汤救逆
26.“失心风”用风引汤例
27.盛暑少阴直中
28.木舌
29.少阳之闭证
30.四逆汤之霍乱证
31.下利腹痛之四逆证
32.百合病
33.肾囊出血
34.三黄泻心汤治大咯血
35.黄连阿胶鸡子黄汤证
36.真武汤治肿
37.咳证阴虚阳虚必辨
38.妄用经方
39.腹痛载目峻下例
40.攻血热后急用真武例
41.耗血阳虚误服阴药
42.经方治外科三例
43.单鹅风
44.腰脚挛痛
45.遗精之乌梅丸证
46.中寒呕吐
附:我的经方“方机对应观”

精彩书摘

  《毓涵斋中医夜话:读<黎庇留医案>》:
  同里黄灿之媳,患咳证,服黎贡南之天冬、麦冬、地黄、桑白、阿胶一派清润药,计过百剂,竞至阴霾四布:咳喘,无胃,夜不能寐,几成大肉下陷之死证。
  适余归家度岁,乃邀余诊。余以其家素服贡南,中贡南之毒已久;乍投与贡南相反之药,必因少见而致多怪。姑作二陈汤加术与之。次日复来请诊,据云:“已效。”余晓之曰:“此证而用二陈汤,直杯水车薪耳,乌能愈?”曰:“荐之者,谓先生高明也。”余曰:“高明者,非处此等方剂之谓。若出好方,第恐骇怪而不愿服之耳。”病家肃然曰:“服药过百剂矣,愈医愈弊,岂欲复蹈前此之失?敢乞援以回天之手}先生但用先生之法可也。”余乃出大剂,以纠前药之偏。予真武汤加减,附子由五六钱用至一两,干姜由三钱用至七八钱;渐有起色,由是而咳平,而胃进,而咳亦渐少。
  至次年正月十六七日,余向例以此时期返馆诊证。濒去之前,嘱其:“守服此方,至痊愈后,仍续服二三剂,则血气加增,将转弱为强。幸毋枉我之苦心也。”
  有麦梧君者,亦研究仲圣方书,乃其家之业主。甚怜此妇为贡南所误,多方开导,且屡赠玉桂以助药力。余归家时,常晤栢君,屡言病妇日有进境。嗣清明时节,遇其大伯于里海,则称谢不置。谓不特大病已愈,且血气充盈,容貌光泽,胜未病时远甚!拟以厚酬为谢云。余曰:“能受余多之方治者,即吾之知己。今睹此好景,余之喜何可言喻?讵思望报耶?”不及蒲节余返家,遽闻此妇已死。问之栢君,则云:“贡南语其大伯云:‘庇留之方,无病者尚不可服,况阴虚证乎?’自请为之诊视。时此妇肥美胜常,照旧操作。唯以缫丝近火,觉口渴。贡南遂扬言热证。”不知此乃身体壮健之征也。竟以天冬、麦冬等与之。初服犹未见弊,再服三两剂,痰饮复渐生,而咳再作。自是愈服愈咳。贡南更归咎附子毒发,更投重剂。不数日,而咳喘息高,遂死。
  噫!此君自诩世医,实则未知仲景之道为何,抑未知医道为何物也。无怪以阳虚为阴虚,置人于死地而不悟也。此诚一冥顽不灵之人也已。夫何不深加省察,以穷流溯源耶?——盖前此服药百余剂,乃几濒于死。而服庇留之姜附百余剂,竟强壮异于昔时——筒中机窍,终茫然而弗之觉。呜呼,是何人欤?乃复恣为谬妄之言,转诬于庇留也?伤哉此医,惜哉此妇!
  ……

前言/序言

  《黎庇留医案》(以下简称《黎案》)是一本经方传奇。虽薄薄一册46案,但多急危重证,惊险连连。黎氏却于病机洞若观火,心有定见,复以圆机活法,运经方于股掌之上,挽狂澜于既倒,救阴阳之欲绝,使经方于救急危、起沉疴中大放异彩焉。然46案并非案案圆满,亦有以悲剧告终者(非黎氏诊治之错),读来或回肠荡气,或惊心动魄,或扼腕叹息。
  于《黎案》中可见,黎氏中医功底之厚实,经方造诣之高深,临床经验之老到,以及其果敢之格、细密之性、雷霆之势,尤有勇于担当之诚德,悲天悯人之情怀。
  最令余心许者,乃黎氏经方运用之圆机活法、通权达变耳。《黎案》一扫经方学术中机械呆板之风,以及当时医界陈规因循之弊,而总以患者之病理机转为准(而非表面症状之罗列)、经方之灵机活效为据(而非约定俗成之功用),帆随风转,加减化裁,起承转合,随机(包括病机和方机)而治。余素所倡导和实践之“方机对应观”(见附文)于黎案中欣遇“知音”矣。此外,案中尚见黎氏重阳气而不忘阴液、顾全身而尤护胃气之学术特点,亦当效法耳。
  惜《黎案》以文言成之。黎氏秉传统文人之风格,叙证简略者多,详备者少,四诊信息尤其舌脉大多缺如。至于病理机转之脉络、用方转方之根由、方构药功之机窍、加减化裁之妙处,亦未细细述及焉。此以时下观之,乃《黎案》之局限,亦习悟《黎案》之难处。读者欲从其中还原上述诸“草蛇灰线”、来龙去脉之原貌,以会于心、悟于神,于学验有欠者则殊非易事也(因突出主题之需要,案文中似有言过其实之炫笔,此乃文人为文之习惯,虽不严谨但非为紧要环节,而瑕不掩瑜矣)。
  因之有前辈学者萧熙氏对《黎案》给予较多文字之评述,主以引经据典,欲“引证旧文,以申其说,明其所自”,功夫不谓不足,于读者不无启发和引导;然其评亦以文言为之,尤多旁征博引,以文解文,亦步亦趋,小心有余,申发不足,亦不无附会之处。余感未能触及其底,晓畅其义矣。遂不揣浅陋,以余读之视点,引余说之娓娓,不唯从案文之“一鳞半爪”而勾案底之“全龙”;且于自觉有商榷之处者,即摒随声附和,而伸张己意,以为读者参考计;尤以《黎案》为切入点,横延纵伸,而倡经方之学,明经方之术也。故余之“读说”,不止是对黎案之评说,更是余将及30年学用经方之心得、日趋成熟之思想;余之“读说”,或凝为短篇,或下笔千言,然皆苦心孤诣,个中辛苦不寻常!或得或失,读者唯于“读说”中体察余之孜孜焉(读者不论习黎氏之医案,还是阅余之读说,为理解透彻计,皆可参考余同期出版之《经典经方本如此》中相关内容也)。
《毓涵斋中医夜话:读<黎庇留医案>》 本书并非直接收录《黎庇留医案》的原文,而是围绕这部医学巨著,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浅出的探讨与解读。作者以“毓涵斋”之名,秉持夜阑人静、心无旁骛的治学精神,将《黎庇留医案》的精髓,化作一次次引人入胜的中医夜话。 核心内容聚焦: 医案精粹的时代解读: 《黎庇留医案》之所以能够流传百世,在于其对临床实践的真实记录与深刻反思。本书选取医案中的典型病例,结合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以及当时的医疗条件,对其进行细致的剖析。作者并非简单复述病案,而是深入挖掘医者在遣方用药、辨证论治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智慧与洞察,展现中医的生命力与适应性。 中医理论的现代转化: 《黎庇留医案》所蕴含的中医理论,并非僵化的古籍条文,而是鲜活的生命哲学。本书将医案中的治疗思路与现代中医理论相结合,探讨其在当代医疗环境下的可行性与借鉴意义。例如,作者会结合现代病理生理学知识,解释古代医家对某些疾病的认识,并思考如何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应用于现代疾病的防治。 辩证施治的艺术展现: 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黎庇留医案》正是这一艺术的集大成者。本书通过对医案中“审、问、闻、切”四诊合参的细致梳理,以及对病机演变的层层剥离,展现了黎庇留医家如何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病情的细微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作者尤其注重对医案中“变”的解读,即医生如何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药,体现了中医治疗的动态性与灵活性。 医者的仁心与人文关怀: 医案不仅仅是疾病的记录,更是医者与患者之间情感交流的载体。本书在解读医案的同时,也着重展现了黎庇留医家在诊疗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仁爱之心、济世情怀以及对患者的尊重与关怀。通过字里行间,读者可以感受到中医的温度,理解中医不仅是技术,更是道德与人文的结合。 伤寒与温病辨证的融合探究: 《黎庇留医案》中可能涉及伤寒与温病两大体系的论治。本书会探讨医案中是如何区分和治疗这两类疾病的,以及在实际临床中,如何将伤寒与温病的辨证方法融会贯通,形成更全面、更精准的判断。 方剂配伍的奥秘揭示: 每一味中药的配伍,都蕴含着深厚的理论依据和临床经验。《黎庇留医案》中的方剂,是经过无数次临床实践检验的经典。本书将对医案中出现的经典方剂进行深入解析,阐述其组方原则、君臣佐使的配伍意图,以及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与相互制约,让读者领略方剂的精妙之处。 对后世中医发展的启示: 《黎庇留医案》作为一部重要的医学文献,对后世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会探讨医案中的哪些思想、哪些方法被后世医家继承与发扬,以及其对当下中医理论创新与临床实践的启示意义。 本书特点: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作者以精练的语言,将深奥的中医理论和复杂的医案,转化为普通读者也能理解的知识。避免了枯燥的专业术语堆砌,力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阐释。 学理与临床并重: 本书既有对中医理论的深入剖析,又有对临床实践的生动展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使读者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医的临床魅力。 人文情怀与学术价值兼具: 在严谨的学术探讨中,融入了作者对生命、对医学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古代医家高尚医德的赞颂,提升了本书的人文价值。 启发思考,引导实践: 本书的目的并非让读者死记硬背医案,而是通过解读,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中医的精髓,激发对中医学习的兴趣,并从中获得临床实践的启发。 《毓涵斋中医夜话:读<黎庇留医案>》是一次精神的邀约,一场关于中医智慧的深度对话。它邀请您在静谧的夜晚,一同走进《黎庇留医案》的殿堂,感受中医的博大精深,领略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焕发的勃勃生机。本书适合所有热爱中医、对中国传统医学感兴趣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中医学习,不应止步于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而应该从鲜活的医案中汲取养分。《毓涵斋中医夜话:读《黎庇留医案》》恰好做到了这一点。作者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黎庇留医案》中那些看似古老而遥远的医术,重新赋予了生命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每一个病案的细致梳理,从主诉、脉象、舌苔,到辨证分型,再到最终的处方用药,每一步都讲解得非常清晰透彻,让人能够理解中医治病的逻辑。更难得的是,作者还常常会加入一些自己对医案的思考和体会,或是与其他医家的观点进行比较,这种多维度的解读,极大地丰富了本书的内容,也让读者在学习医案的同时,能够提升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读这本书,就像是走进了一个中医的宝库,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收获。

评分

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人,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连接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的桥梁。《毓涵斋中医夜话:读《黎庇留医案》》无疑就是这样一座令人惊喜的桥梁。书中对《黎庇留医案》的解读,并非是生硬的学术研讨,而是充满着生活的气息和人情味。作者仿佛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最精深的道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医案背后故事的描绘,那些患者的悲欢离合,以及医者仁心,都让我感受到了中医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关于爱与生命的艺术。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学习医学知识,更是在感受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其中蕴含的东方哲学和人文关怀。

评分

初识《毓涵斋中医夜话:读《黎庇留医案》》,便被其独特的书名所吸引。“夜话”二字,便自带一种静谧、深入探讨的氛围,仿佛是在灯火阑珊处,与智者共话中医的奥秘。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我曾阅读过不少医案集,但往往流于表面,对医案背后的逻辑和思路把握不清。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医案,而是深入剖析了黎庇留先生在诊治过程中的思路、辨证方法以及用药的精妙之处。作者旁征博引,将《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理论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得医案的解读更加有理有据,更具启发性。读罢掩卷,总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仿佛在跟随黎庇留先生一同经历了一场场中医的智慧碰撞,也为自己日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毓涵斋中医夜话:读《黎庇留医案》》这本书,我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类似的解读类书籍很多。但当我翻开第一页,便被深深吸引了。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他对中医理论的理解之深厚,对医案的剖析之透彻,都远超我的想象。他没有使用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将《黎庇留医案》中的精髓呈现出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每一个病案的“复盘”,作者会站在现代人的视角,去分析医案的合理性,去探讨可能存在的其他治疗思路,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引入,让本书更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这本书不仅仅是给中医从业者看的,对于任何对中医感兴趣的普通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读物。

评分

这本《毓涵斋中医夜话:读《黎庇留医案》》简直是一股清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静下心来品味中医经典,实在难得。我一直对中医的辩证施治、温和疗法情有独钟,但总觉得理论知识太过枯燥,实践起来更是摸不着门道。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的这一空白。作者的文笔非常亲切,像是在深夜与一位老友促膝长谈,娓娓道来,没有丝毫说教的痕迹。他将《黎庇留医案》中的经典案例,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抽丝剥茧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仿佛置身于当时的诊室,感受中医大家行云流水般的诊疗过程。特别是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解读,更是让人茅塞顿开,原来中医的智慧如此深邃,看似寻常的药材,在医家手中能发挥出如此神奇的疗效。读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让我对中医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学习和传承中医的决心。

评分

好书给力谢谢

评分

不错哈,想买那很久。不过拿到手书好小啊

评分

不错哈,想买那很久。不过拿到手书好小啊

评分

作者是一位理论和临床兼高的中医学者 此书值得一读

评分

这个系列的书不是很厚。希望内容超级赞吧!

评分

Best!

评分

这个系列的书不是很厚。希望内容超级赞吧!

评分

不错哈,想买那很久。不过拿到手书好小啊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