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山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公共基础知识》,严格依据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的特点精心编写而成。本书涵盖九篇内容,知识点覆盖。文中设置了“易错警示”板块,对易错、易混淆知识点进行延伸讲解,提醒考生注意命题陷阱。在知识点呈现形式上,图表结合,便于考生更快速更直观地记住重要知识点,且本书采取双色印刷,重点内容用彩色字体标注,一目了然,便于识记。本书还设置了视频讲解,考生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视频讲解。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山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公共基础知识》共包含九篇内容,分别是地方概况与国情地理、事业单位概况与公民道德建设、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生活、人文历史、管理和公文。本教材在正文开头部分放置了山东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综述,深入剖析各学科的考试特点,所放置的真题示例配有高清微视频讲解,帮助考生掌握作答技巧和答题要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备考策略建议。每篇内容后还设置了“实战提升训练”,帮助考生通过练习来查缺补漏,提高实战能力。     
目录
   山东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综述(1)  
第一章山东省情(10)  
第一节省情概况(10)  
第二节重要城市简介(14)  
第三节2017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要点)(17)  
第四节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要点)(19)  
第二章国情地理(21)  
第一节我国的自然环境(21)  
第二节我国的资源、能源与自然灾害(25)  
第三节我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27)  
第四节自然地理概况(29)  
实战提升训练(36)  
第一章事业单位概况(40)  
第一节事业单位的内涵及特征(40)  
第二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41)  
第三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42)  
第四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50)  
第二章公民道德建设(53)  
第一节公民道德概述(53)  
第二节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54)  
第三节职业道德(55)  
实战提升训练(58)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62)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62)  
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64)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70)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73)  
第一节商品与货币(73)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75)  
第三章毛泽东思想(77)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概述(77)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79)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81)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81)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85)  
第三节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86)  
第五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88)  
第一节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点)(88)  
第二节“十三五”规划纲要(要点)(90)  
第三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92)  
第四节其他重大会议及文件要点(96)  
实战提升训练(98)  
第一章市场经济(102)  
第一节市场经济体制(102)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03)  
第二章微观经济(108)  
第一节市场体系(108)  
第二节市场机制(109)  
第三节市场结构(110)  
第三章宏观经济(113)  
第一节宏观调控(113)  
第二节财政收支与财政政策(115)  
第三节货币政策(117)  
第四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19)  
第四章国际经济(122)  
第一节开放经济(122)  
第二节国际金融(123)  
第三节世界经济组织(125)  
实战提升训练(128)  
第一章法理学(132)  
第一节法的概述(132)  
第二节法律关系(133)  
第三节法的运行(135)  
第二章宪法(138)  
第一节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138)  
第二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39)  
第三节国家机构(141)  
第三章民法(142)  
第一节民法总则(142)  
第二节合同法(151)  
第三节婚姻法(152)  
第四节继承法(154)  
第四章刑法(156)  
第一节刑法概述(156)  
第二节犯罪(156)  
第三节刑罚(161)  
第五章行政法(165)  
第一节行政法概述(165)  
第二节行政行为(165)  
第三节公务员法(169)  
第六章商法(172)  
第一节公司法(172)  
第二节合伙企业法(173)  
第七章经济法(176)  
第一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76)  
第二节反不正当竞争法(177)  
第八章社会法(178)  
第一节劳动法(178)  
第二节劳动合同法(179)  
第三节反家庭暴力法(180)  
第四节慈善法(180)  
第五节环境保护法(182)  
第九章诉讼法(183)  
第一节民事诉讼法(183)  
第二节刑事诉讼法(187)  
第三节行政诉讼法(191)  
实战提升训练(196)  
第一章高新技术(200)  
第一节信息技术(200)  
第二节新材料技术(201)  
第三节新能源技术(202)  
第四节生物工程技术(204)  
第五节我国航空航天技术(205)  
第二章生活常识(207)  
第一节物理常识(207)  
第二节化学常识(210)  
第三节生物常识(212)  
第四节医学常识(216)  
第五节安全常识(217)  
第三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220)  
第一节计算机概述(220)  
第二节Word2010(223)  
第三节Excel2010(226)  
实战提升训练(230)  
第一章文化常识(234)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234)  
第二节中国文学(238)  
第三节外国名家名篇(252)  
第二章历史常识(256)  
第一节中国古代史(256)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史(268)  
实战提升训练(278)  
第一章管理学基本理论(282)  
第一节管理概述(282)  
第二节决策(283)  
第三节组织(285)  
第四节领导(287)  
第五节控制(290)  
第二章公共管理基础知识(291)  
第一节公共管理概述(291)  
第二节公共政策(292)  
第三节公共决策(293)  
第四节公共危机管理(293)  
第三章行政管理基础知识(295)  
第一节政府职能(295)  
第二节行政组织(296)  
第三节行政领导(297)  
第四节行政执行(298)  
第五节行政监督(300)  
实战提升训练(302)  
第一章公文基础知识(306)  
第一节公文简介(306)  
第二节公文行文规则(309)  
第三节公文格式(311)  
第二章公文处理(317)  
第一节公文拟制(317)  
第二节公文办理(317)  
第三节公文管理(319)  
第三章常用法定公文写作(321)  
第一节决定通知(321)  
第二节公告通告(323)  
第三节报告请示(324)  
第四节函意见(326)  
第五节通报批复(327)  
实战提升训练(328)  
山东省事业单位课程(331)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32)      
精彩书摘
     第一节省情概况  
  一、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  
  地形地貌:境内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泰山雄踞中部,为全省最高点。黄河三角洲为全省陆地最低处。境内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山前平原、黄河冲积扇、黄河平原、黄河三角洲等9个基本地貌类型。境内主要山脉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和胶东丘陵区。  
  河流湖泊:山东水系比较发达,河流分属于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小清河流域和胶东水系。湖泊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与鲁西南平原之间的鲁西湖带。以济宁为中心,分为两大湖群,以南为南四湖,以北为北五湖。南四湖包括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南四湖是四个相连的湖,为山东省第一大湖。北五湖自北而南为东平湖、马踏湖、南旺湖、蜀山湖、马场湖,其中以东平湖最大。  
  气候:山东的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全省气温地区差异东西大于南北。降水季节分布很不均衡,易形成涝灾,冬、春及晚秋易发生旱象,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经典真题下列关于山东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山东省最大的湖泊是东平湖  
  B.山东省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C.山东省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D.山东半岛三面环海,大陆海岸线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答案】A。解析: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四个相连湖的总称(由于微山湖面积比其他三湖大,习惯上统称微山湖),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济宁市,邻接江苏省徐州市,现属微山县管辖,是山东省第一大湖,也是中国大型淡水湖泊之一。故本题答案选A。       
				
 
				
				
					《2018年山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公共基础知识》  内容概述  本书是专为参加2018年山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的考生量身打造的辅导教材。本书紧密围绕山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大纲,系统梳理了考试所需的公共基础知识,旨在帮助考生全面掌握考试重难点,有效提升应试能力。  本书内容体系  本书涵盖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中最为核心和普遍的公共基础知识板块,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论:        物质与意识:深入阐释物质的唯一性、世界的本原问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以及意识的起源和发展。重点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以及对实践的认识。        物质的运动和发展:详细分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深入探讨发展的普遍性、客观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实践的重要性: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分析实践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阐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重点掌握“一分为二”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方法。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理解并能分析不同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以及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量变与质变:分析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以及质变与量变的相互转化。        肯定与否定,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阐述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旧事物必然被新事物取代。        必然性与偶然性:分析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必然性是事物发展的原因,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以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毛泽东思想及其中国化创新: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系统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依靠力量、领导力量、基本道路(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核心内容。重点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讲解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和意义。分析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方针、政策,以及在探索中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理论:深入解读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包括“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基本问题。分析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目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掌握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发展观:系统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即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解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本书重点讲解的部分。详细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重点包括“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深入理解其历史地位、理论贡献和实践要求。  第二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从改革开放以来,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创新过程。分析不同时期理论的特点及其历史贡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深入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包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分析市场经济的优势、弊端以及如何防范和化解风险。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方向、道路、目标,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分析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原则、重点任务,包括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生态文明建设:深入阐释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分析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及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解读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以及改革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介绍“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目标、合作重点,以及其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影响。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  第三部分:法律法规常识     宪法:        国家性质与根本制度:阐述我国的国体、政体,以及国家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详细列举并分析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如人身自由、平等权、言论自由等)和义务(如维护国家统一、遵守宪法和法律等)。        国家机构:介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国家机构的性质、产生、职权。        国家结构形式:阐释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法典(核心内容):        总则:包括基本原则、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法律行为、代理等。        物权:不动产和动产的取得、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        合同: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转让、解除等。        人格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婚姻家庭:结婚、离婚、家庭关系等。        继承:法定继承、遗嘱继承。        侵权责任: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责任承担方式。     刑法(基本常识):        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        常见犯罪类型:如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侵犯财产的犯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等。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如刑事处罚(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     行政法(基本常识):        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理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基本方式。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可以依法采取的救济途径。     国家安全法(基本常识):        国家安全的基本原则:如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领域: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等。     劳动合同法(基本常识):        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规范用人单位行为。        劳动争议的解决:调解、仲裁、诉讼。     社会保险法(基本常识):        五项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社会保险的缴费、待遇:基本内容。  第四部分:历史常识     中国古代史:        重要朝代:夏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        重要制度:如分封制、郡县制、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        重要事件:如秦灭六国、安史之乱、靖康之耻、洋务运动等。        思想文化:如儒家、道家、法家思想,四大发明等。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以来的重要事件: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时期:如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一五”计划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     世界近代现代史:        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了解欧洲社会思想和文化发展的开端。        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世界走向一体化的开端。        资产阶级革命: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的飞跃。        两次世界大战: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冷战: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如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第五部分:经济常识     宏观经济调控:        财政政策:包括赤字、国债、税收、国库。        货币政策:包括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经济周期:理解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原因、影响及调控。     微观经济: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供求关系、价格机制。        企业经济:成本、利润、收益。        消费者行为:效用。     中国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如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        城乡发展一体化。  第六部分:管理常识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的对象、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组织管理:组织结构、组织变革。    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    公共管理:政府在公共事务中的作用,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危机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七部分:公文写作与处理     公文的种类与特点: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等。    公文的基本结构: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日期。    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准确、简洁、规范、得体。    公文处理的基本流程:收文、拟办、批阅、传达、督办、归档。  本书特点  1.  紧扣考纲,内容精准:本书严格按照2018年山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大纲要求进行编写,确保所有内容都与考试紧密相关,避免考生走弯路。 2.  体系全面,结构清晰:本书将公共基础知识按照学科分类,逻辑清晰,层层递进,方便考生系统学习和掌握。 3.  重点突出,难点解析:针对考试大纲中的重难点,本书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和分析,并辅以案例说明,帮助考生理解透彻。 4.  语言精炼,通俗易懂:本书语言力求精炼准确,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确保考生能够轻松理解。 5.  理论与实践结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帮助考生理解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 6.  提供备考策略:在章节末尾或附录中,可能会提供一些学习方法、答题技巧和备考建议,帮助考生更有效地进行复习。  适用人群     参加2018年山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的考生。    希望系统学习和巩固公共基础知识的考生。    需要了解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内容的考生。  备考建议  建议考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精读+练习”相结合的方式。首先,认真阅读本书的每一个章节,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其次,针对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积极进行练习,检验学习效果。同时,结合历年真题,揣摩考试的命题规律和题型特点。  本书的编写旨在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份权威、系统、实用的备考指南,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考试,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