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图说中国传统节日》首先是编给全球华人阅读欣赏的,因此在序言、目录和节日简介方面我们均采取中英文对照方式;
《图说中国传统节日》为集中展现中国传统节日丰富的内涵,特辑录由国家文化部颁布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七个中国传统节日:
为了便于广大读者形象、深入体味中国传统节日的发展演变及文化内涵,我们采取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图说形式。比起已出版的同类书,无论是在读者的扩展面、阅读的兴趣化、理解的形象化等方面都有所探讨与创新;
《图说中国传统节日》特邀中国民俗研究学会副理事长宋兆麟先生作为《图说中国传统节日》的主编,其中珍贵的图片文献不但丰富多样,而且有许多都是一次出版面世。
内页插图
目录
春节Spring Festival
忙年Preparation for Spring Festival
迎年Eve of Spring Festival
拜年Happy New Year
驱疫Driveout Plague
娱乐Entertainments
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
来历Source
太一神Heaven God
灯火Lantern
元宵Sweet Dumplings
大傩Ddveout Ghost
送灯Lantern Gift
娱乐Entertainments
清明节Pure Brightness Festival
寒食Cold Food
祭祖Worship at Ancestral Graves
清明饮食Food for Pure Brightness
踏青Outing
插柳戴柳Insert and Wear Willow Brancheo
蚕花会Offer Sacnfices to Silkworm God
游戏Games
七夕节Double Seventh Festival
牛郎织女Herd-boy and Weaving-girl
乞巧Cleverness-begging
种生Pray for Pmgnancy
饮食娱乐Food and Entertainments
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
祭月Offer Sacrifices to MoonGod
拜月Pay Homage to MoonGod
其他活动Other Activities
月饼Moon Cake
兔爷Rabbit God
土地神Ocal God of Land
送瓜Melon Gift
游戏Games
重阳节Double Ninth Festival
登高Climbing
插茱萸Inserting Comel
赏菊Watch Chrysanthemum
祭海神OfferSacdficestoSeaGod
吃重阳糕Eat Glutinous Rice Cake
饮菊花酒Drink Chrysanthemum Wine
娱乐活动 Entertainments
参考书目 References
后记 Afterword
前言/序言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即对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如颁布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法、设立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国家、省市和县市三级)、建立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制度等。对上述文化进行田野调查,以文本、录像和搜集实物等手段,进行有效的保存和保护,并且进行科学的开发和利用,让民族民间文化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出光和热。这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举措,必将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要想保护好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首先必须了解、掌握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就以我国岁时节庆来说,它无疑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既有一定的文化空间、场所,又有许多口头文学、节庆仪式、饮食、娱乐,几乎涉及中国民间文化的方方面面。尽管过去出版过一些相关方面的书籍,但是比较零散,还需要进行田野调查。在一些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研究得还不够深入,宣传得还不够广泛。当然,进行田野调查不是从零开始,必须掌握前人已经做过的工作,在文化积累的基础上开展科学调查。
《图说中国传统节日》运用比较生动的语言和大量的文物图像,亦文亦图,集中描述了中国传统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的活动。节日从何而来?在历史上经历了哪些变化?各种节日有什么仪式和内容?它们的发展走向又如何?本书的作者都用史实和文献资料回答了这些问题。
本书文图结合,通俗易懂,符合当今读图时代广大读者的要求,是一本中国传统节日的实用读本。同时,也是一本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提供重要参考的节日文化书籍。
穿越时光的烟火,品味古韵今风——《图说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化的根脉深深地扎在节日的土壤里。每一个节日,都是一首凝固的诗,一幅流动的画,一段鲜活的历史。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诉说着先人的智慧与情感,也凝聚着我们当下的生活与期盼。《图说中国传统节日》正是这样一本带您穿越时光,深入体味中华传统节日精髓的典籍。它并非仅仅罗列节日的名称与日期,而是以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与文字结合的方式,为您徐徐展开一幅幅生动的节日画卷,让您在欣赏精美插画的同时,触碰到节日的灵魂。 一、 节日的起源与演变:追溯历史的脉络 本书并非枯燥地陈述历史事实,而是通过详实考据与生动解读,带您探寻每一个传统节日的源起。您将了解到,许多节日的习俗并非凭空产生,而是与古代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乃至历史事件紧密相连。 春节(农历新年): 这个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其核心意义在于辞旧迎新、祈福纳祥。您将看到,从古代的“岁首”祭祀,到“腊八”的粥,再到“小年”的扫尘,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本书将深入浅出地解析“春节”名称的由来,以及它如何从一个单纯的季节性庆典,演变成凝聚家庭情感、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古人祭拜天地、祈求丰年的仪式,到年夜饭上家家户户围炉而坐的温馨场景,再到爆竹声声辞旧岁的热闹氛围,每一个细节都将被生动地描绘出来。您会发现,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拜年等习俗,都承载着驱邪避灾、祈求吉祥的寓意,是对生命力旺盛、生活美满的追求。 元宵节: 作为春节的延续,元宵节以其独特的“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而著称。本书将追溯花灯的起源,可能与古代的火祭、祈福活动有关;探讨灯谜的文化内涵,它既是娱乐,也是智慧的较量;解析“元宵”的来历,可能与祭祀活动或当时的食物有关。您将看到,元宵节的浪漫色彩,不仅体现在“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意场景,更在于其开放与包容的精神,男女老少皆可参与,共同庆贺。 清明节: 这个既承载着思念,又饱含着生机的节日,其核心在于“祭扫”与“踏青”。本书将深入挖掘清明的起源,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与春耕生产息息相关,又融入了对祖先的追思。您将了解到,古人如何通过扫墓、祭拜等仪式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同时,踏青、放风筝等活动则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和人们对生命的热爱。 端午节: 这个充满爱国情怀与民俗风情的节日,最广为人知的便是纪念屈原。本书将为您讲述屈原的故事,以及“包粽子、赛龙舟”等习俗的由来。您将看到,粽子从最初的祭祀品,演变成如今人人喜爱的美食,而龙舟竞渡则不仅仅是一项竞技活动,更象征着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 中秋节: 这个象征着团圆与思念的节日,其核心在于“赏月、吃月饼”。本书将探讨月亮的文化意涵,古人如何将月亮视为家庭团聚的象征,以及“嫦娥奔月”等神话传说如何为节日增添浪漫色彩。您将品味到,月饼从最初的祭月之物,演变成如今传递思念、表达祝福的佳品,而中秋节的静谧美好,恰恰契合了中国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远情感。 重阳节: 这个以登高、赏菊、饮酒、赏枫等为主要习俗的节日,其核心在于“敬老”与“养生”。本书将解析“重阳”的由来,以及古人为何在这一天登高避灾、祈求长寿。您将了解到,赏菊、饮菊花酒等习俗,都与古人对健康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珍视有关,而如今,重阳节更成为弘扬孝道、关爱老人的重要日子。 二、 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图文并茂的视觉盛宴 《图说中国传统节日》最引人注目的特色,便是其丰富的插画内容。这些插画并非简单的点缀,而是经过精心设计,力求真实还原节日场景,展现传统文化的韵味。 精美的手绘插图: 书中收录了大量精美的手绘插图,风格多样,或细腻写实,勾勒出古代节日庆典的恢弘场面;或写意传神,捕捉到人物情感的细微之处。每一幅插图都如同穿越时空的窗口,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节日之中,感受当时的氛围。您将看到,春节时,家家户户门前贴上红彤彤的春联,孩子们手提灯笼,大人忙碌着准备年夜饭;元宵节时,彩灯高挂,人们在灯海中穿梭,脸上洋溢着喜悦;端午节时,江面上龙舟竞渡,鼓声震天,岸边人声鼎沸…… 古代绘画与现代艺术的融合: 本书在插画风格上,巧妙地将古代绘画的韵味与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相结合。例如,在描绘古代祭祀场景时,可能会借鉴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在描绘节日市集时,则可能运用更具色彩感和动态感的现代插画技巧,展现出热闹非凡的场面。这种融合,既保证了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视觉的冲击力。 细致入微的场景还原: 插画不仅仅是人物和景物的简单堆砌,而是对节日习俗的细致入微的还原。例如,在描绘春节的年夜饭时,餐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菜肴,每个人物都有着生动的表情,传递出家庭团聚的温馨;在描绘中秋赏月时,圆月高悬,一家人围坐在庭院中,轻声交谈,月光洒下,意境悠远。这些细节的描绘,让读者对节日习俗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民俗用品的生动展现: 书中还通过插画,展现了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各种民俗用品,例如,春节的年画、剪纸、灯笼,元宵节的花灯、灯谜,端午节的粽子、香囊,中秋节的月饼、灯笼,重阳节的菊花、茱萸等。这些器物的描绘,不仅具有观赏性,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让读者对这些物品的功能、寓意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 节日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寄托:触摸民族的灵魂 《图说中国传统节日》不仅仅是一本图册,它更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中国情感的书。通过对节日习俗的解读,本书深入挖掘了每个节日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 家庭团聚的意义: 无论是春节的“回家过年”,还是中秋节的“团圆”,都深刻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插画,展现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亲情的可贵。 祈福纳祥的愿望: 许多节日都带有祈求平安、健康、丰收的愿望。本书将解读这些习俗背后的宗教、民俗观念,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春节的拜年、贴春联,都是为了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清明节的祭扫,既是对先人的缅怀,也包含着祈求祖先庇佑的愿望。 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 端午节纪念屈原,更是中华民族爱国情怀的象征。本书将深入解读屈原的故事,以及龙舟竞渡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对自然的敬畏与和谐: 许多节日与农耕时节、天象变化相关,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和谐相处的理念。例如,清明节与春耕,中秋节与月亮,都体现了这种关系。 智慧与乐趣的传承: 许多节日也充满了智慧与乐趣,例如元宵节的灯谜,既考验智力,又增添了节日的趣味性。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魅力。 四、 现代传承与发展:让古韵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图说中国传统节日》并非仅仅停留在对历史的回顾,它也关注着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传承。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本书会探讨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依然保留和传承传统节日的精髓。例如,在现代都市中,如何营造春节的年味?如何在中秋节感受到团圆的气氛? 节日的创新与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节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庆祝方式和融合现象。本书会对此进行客观的呈现和解读,展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文化自信的体现: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了解和传承传统节日,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本书希望通过其内容,让读者更加热爱和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 结语: 《图说中国传统节日》是一本凝聚心血、图文并茂的文化盛宴。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节日的书,更是一扇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情感的窗口。翻开它,您将跟随作者的笔触和画师的妙笔,穿越时空的界限,亲身感受每一个节日的热闹、温情与深邃。无论您是初次接触中国传统节日,还是希望更深入地了解,本书都将是您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它将带您品味古韵,感受今风,让您在流光溢彩的节日图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归属和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