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古往今来,公正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和司法的永恒主题。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为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是新时期人民法院的神圣职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主体多元、数量多发、诉求多样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权利义务关系和矛盾纠纷,以案件的形式进入司法领域,社会对司法的需求及对公正的期待日益增强。
司法公正应该是程序公正、实体公正、形象公正的有机统一,也应当是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我们既要注重司法的实践性,即通过对每一个具体的案件明是非、断责任、解纠纷,来实现司法的基本功能;还要注重司法的思辨性,即立足审判实践,加强理性思考,使每一个司法个案的解决,既符合政治方向又符合法律规定,既体现法律精神又体现社情民意。这就要求新时期的人民法官应当是具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娴熟的司法能力和精湛的法律素养,能够不断适应司法新形势,解决司法新问题,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充满睿智的群体。
早在2004年前,上海法院就曾编写了《法官素养与能力培训读本》,作为全市三级法院法官集中系统轮训的教材,该书为提高上海法官的司法能力、规范司法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人民法院在实现司法公正、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新的思考和新的作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在借鉴《法官素养与能力培训读本》编写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纂《法官智库丛书》,其编纂出版的过程,是法官智慧集聚和传承的过程,是法官的法学素养、司法技能与司法经验自我总结提高的过程,也是法官的知识储备自我更新的过程。“丛书”的出版将有利于法官群体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以造就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法官队伍。
《法官智库丛书》这一名称,标志着这是一套实践型开放性的学术著作。所谓实践型,是指该“丛书”由上海三级法院审判经验较为丰富的资深法官编写,选择驾驭庭审、诉讼调解、法律适用、证据规则、自由裁量、知产审判、文书制作等系列性的实践主题进行总结,凸显了立足法官审判需求,回应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的实践特色。所谓开放性,是指该“丛书”坚持司法观点的与时俱进以及主题内容的与日俱增,首批出版的这7本书,只是阶段性成果,随着司法实践的不断深入,“丛书”的内容将不断扩充,它将长期编纂下去。所谓学术性,则是指“丛书”素材虽多取自于上海法院审判之实践,研究视野却不囿于上海之一域;目标虽着眼于服务司法实践之需求,研究内容却不局限于实证之分析,而具有一定的法学理论深度和理论研究成果价值。
《法官智库丛书》的出版也为人民法院加强民意沟通,开展学术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丛书”的特色之一就是由法官编写,写法官的工作,把法官的思维方式、审判心路历程、法官对应用法学的研究,通过“丛书”向社会公开,为法律工作者、法律院校师生、人民调解员等提供了解法官思维的路径、研究法学课题的素材、解决法律争议的方法、评判法律问题的尺度。“丛书”的出版还能让社会公众看到法官是如何依法明断,定纷止争,知晓裁判背后的法律原理和法律精神。这既为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提供了帮助,也有助于保障公民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从而实现人民法院在民意沟通质量和效果上的进一步提升。
“丛书”的编纂出版凝聚着上海三级法院法官的心血,我衷心期待上海法院有更多的法官,在繁忙的断案之余,润泽笔墨,利用该“丛书”的平台,积极奉献自己的司法智慧,为把人民法院建设成为最讲理、最文明、最公正的司法场所而共同努力。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大法官
二○○九年十月十六日
《驾驭庭审(第3版)》这本书,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本学术著作,不如说是一位资深庭审律师的“武功秘籍”。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顿悟”。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独特,他并不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对庭审中各种复杂情况的细致描绘,让你自己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书中关于“庭审节奏”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将庭审比作一场马拉松,强调保持稳定、持续的输出,避免过早耗尽精力,也避免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这种对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是许多年轻律师容易忽略的。此外,书中对于“输”的解读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并没有回避庭审中的失败,而是将其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并提供了详细的复盘方法。这让我明白,真正的“驾驭”并非永远不败,而是在每一次的经历中不断总结,不断超越。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认识庭审的新视角,也为我未来的庭审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引。
评分《驾驭庭审(第3版)》这本书,让我对庭审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一直认为,庭审不仅仅是法律知识的运用,更是一种艺术,一种对人性的洞察,一种对语言的驾驭。而这本书,恰恰就是这门艺术的绝佳教程。它教会我如何构建一个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庭审思路,如何捕捉对方的破绽,如何用最精准、最有说服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书中对于情绪管理和心理战术的描写,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作者深入分析了庭审过程中不同角色的心理状态,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提问和回应来影响对方的情绪,从而在无形中占据优势。我记得书中有一段关于“非语言沟通”的论述,让我深刻认识到,除了语言本身,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甚至庭审现场的氛围,都可能成为影响案件走向的关键因素。这本书记载了太多我过去在庭审中忽略的细节,也让我看到了庭审的更多可能性。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庭审高手,不仅要有扎实的法律功底,更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的心理素质。
评分终于有机会捧读这本《驾驭庭审(第3版)》,内心真是感慨万千。作为一名在法律实践中摸爬滚打多年的律师,我深知庭审的复杂与微妙,每一次的唇枪舌剑、每一个的证据呈现,都牵动着案件的走向。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教科书,不如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我耳边循循善诱,指点迷津。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弄玄虚的理论,而是以一种极其务实、接地气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庭审的各个环节。从庭前准备的细致入微,到开庭陈述的掷地有声,再到质证辩论的精妙绝伦,以及最后庭审总结的滴水不漏,书中无不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证据规则的阐述,那些看似枯燥的条文,在作者的解读下变得鲜活生动,仿佛眼前就是一位位当事人和律师在法庭上为了争夺一份关键证据而进行的智慧较量。读罢此书,我仿佛重拾了初入律师行业时的那份初心和激情,也更加坚定了在庭审中追求公平正义的信念。这本书,绝对是每一个渴望在庭审中脱颖而出的法律人的必备读物。
评分最近刚读完《驾驭庭审(第3版)》,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头脑风暴。这本书给我的震撼,不仅仅在于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更在于它所传递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严谨、系统、富有策略的庭审思维。它不像一些理论书籍那样,只停留在概念的层面,而是非常注重实操性,将抽象的法律条文与具体的庭审场景紧密结合。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预见性”的探讨,作者强调在庭审前就应该对对方可能提出的观点、可能出现的证据有充分的预判,并提前准备好应对之策。这就像一场高智商的棋局,每一步棋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占据主动。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十分精彩,那些经过精心挑选的典型案例,不仅仅是故事的复述,更是对庭审策略和技巧的生动演示,让我能从不同角度理解同一个法律问题。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和一位顶尖的庭审专家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从中汲取养分,不断提升自己的庭审能力。这本书绝对是那些希望在法庭上展现卓越辩才和法律智慧的同仁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坦白说,在读《驾驭庭审(第3版)》之前,我总觉得庭审就像一场按照剧本演出的戏,按照固定的流程走就行了。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让我意识到,庭审的魅力在于其不确定性和变化性,真正的“驾驭”并非死板的遵循,而是要具备临场应变的智慧和随机应出的能力。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灵活”与“变通”的重要性,并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策略。比如,在面对突如其来的证据时,如何快速分析其效力,并及时调整辩护策略;又或者,在面对对方出人意料的辩论时,如何保持冷静,并找到最有力的反击点。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提问艺术”的章节,作者详细拆解了不同类型问题的提问技巧,以及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引导证人说出对自己有利的证词,或者揭露对方的谎言。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指导手册,更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己在庭审中的不足,也激发了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动力。它让我意识到,庭审的“道”和“术”是并存的,唯有两者兼备,方能真正游刃有余。
评分实用性强,值得购买。
评分物美价廉,质量好
评分还不错,讲到了程序方面的一些细节。
评分很实用,最新的。很好。
评分好评!!!!!
评分还不错,讲到了程序方面的一些细节。
评分实用性强,值得购买。
评分实用贴心
评分还没看,希望能有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