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出版社】宪法学讲义(第二版) 林来梵

【法律出版社】宪法学讲义(第二版) 林来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来梵 著
图书标签:
  • 宪法学
  • 林来梵
  • 法律出版社
  • 宪法
  • 法学教材
  • 法学理论
  • 法治
  • 第二版
  • 大学教材
  • 法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法律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0000000
商品编码:1592895987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4-01
页数:444
字数:372000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宪法学讲义(第二版)
ISBN:9787511877123
定价:58
编著译者:林来梵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4-1

编辑推荐:

林来梵教授讲授本科《宪法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全套课堂讲义录,第二版补强了有关《国家组织》方面的规范诠释及制度分析,并进一步回归中国化的思考立场。

内容简介:

本书原为林来梵教授讲授本科《宪法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全套课堂讲义录,其版即为近年来我国书肆中为畅销的宪法学读物之一。此度经第二版大幅度修订之后,加入了大量新的内容,尤其是补强了有关《国家组织》方面的规范诠释及制度分析,并进一步回归中国化的思考立场。全书力图基于“规范宪法学”的独特方法,对宪法学的内容进行了体系化的阐述,间中还不时针对国内的主流理论做批判性的学术分析,并就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独特的学术见解。该书在语言表述上也保留了作者在课堂讲授中的原有风格,轻松活泼,寓庄于谐,深具“临场感”。


目录

第二版序 001
版序 001
绪论 001

编宪法总论 031
章宪法的概念与本质 035
第二章宪法的分类与结构 063
第三章宪法的制定与修改 095
第四章宪法的解释与适用 124

第二编国家组织 155
第五章国家及其正当性 158
第六章国家类型学:国体与政体 187
第七章国家机构原理 223
第八章国家机构体系 251

第三编基本权利 273
第九章基本权利及其类型 275
第十章基本权利的保障及其规范效力 317
第十一章基本权利各论 350

第四编宪法保障 403
第十二章宪法实施与违宪审查 405

附录 437
一、法科初学者《宪法学》课程精选推荐书目 439
二、《宪法学》课程进阶学习推荐书目 441



《法理学基础与现代社会》 作者:张伟、李明 出版社:时代法学文献出版社 版本:2023年第一版 ---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系统梳理法理学的核心理论脉络,并深刻探讨法律在全球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所面临的结构性挑战与未来走向。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篇,共十二章,力求在保持传统法哲学思辨深度的同时,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热点与前沿议题,为法学专业学生、法律实务工作者以及对社会治理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既扎实又具批判性的理论框架。 上篇:法理学的理论基石与历史演进 上篇聚焦于经典法理学流派的精要与思想碰撞,旨在为读者构建坚实的理论地基。 第一章:法律的本质与定义:探寻规范的边界 本章从本体论和认识论角度探讨“什么是法律”。我们首先回顾了法律的多元定义,包括自然法论、法律实证主义、法律社会学等主要学派的观点。重点分析了霍姆斯“坏人立场”对法律的实践性界定,并引入了哈特(H.L.A. Hart)的规范体系理论,特别是“承认规则”(Rule of Recognition)在识别和确认有效法律中的核心作用。此外,本章还探讨了法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规范性、强制性与目的性之间的内在张力。 第二章:法律的历史演进与法律传统 本章追溯了法律思想从古希腊城邦法到罗马私法、从中世纪日耳曼习惯法到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形成的关键历史节点。着重分析了罗马法中“习惯”与“理性”的结合,以及普通法中判例积累对法律演化的塑造。本章特别强调了法律传统在塑造特定社会秩序和价值取向上的不自觉影响,并对“法律移植”的成败进行了比较分析。 第三章:法律思维的类型:演绎、归纳与反思 法律思维是实现法治的关键能力。本章详细剖析了亚里士多德的经典三段论在司法推理中的应用与局限性。重点讨论了法律推理中的“重玄问题”(The Problem of Hard Cases)以及德沃金(Ronald Dworkin)的“权利论”如何挑战纯粹的规则中心主义。此外,本章还引入了批判性法律研究(CLS)对传统法律思维中隐含意识形态的解构,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性思考。 第四章:法律与道德的张力与融合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法理学的永恒主题。本章深入比较了自然法学派(如托马斯·阿奎那、富勒)与法律实证主义学派(如凯尔森、哈特)在“法律是否必须符合道德”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差异。通过分析二战后纽伦堡审判中的“恶法亦法”争议,探讨了在极端情况下,道德标准对法律效力的介入如何重塑社会正义的认知。 第五章:法律的价值体系:正义、效率与自由 法律追求的终极价值是什么?本章将正义置于核心地位,运用罗尔斯(John Rawls)的“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探讨资源分配的伦理基础。同时,本章也平衡地讨论了经济效率在现代法律制度设计中的考量,如科斯定理在合同法和侵权法中的应用。自由的维度则通过对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辨析,连接至宪法权利的保障机制。 第六章:法律的社会基础:法律的社会事实基础 本章从社会学的视角审视法律的实际运行。我们考察了法律的社会功能(如社会控制、冲突解决、社会整合),并引入了庞德(Roscoe Pound)的社会工程学思想。重点分析了“活的法律”(Living Law)与“书面法律”之间的差距,探讨了社会舆论、非正式规范对正式法律执行过程的影响力。 下篇:现代性挑战下的法律重构 下篇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聚焦于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全球化和身份政治对传统法律体系带来的冲击与重塑需求。 第七章:宪法作为规范的最高形态 本章回归到宪法的核心地位,但侧重于宪法规范的“软法化”趋势。探讨了宪法原则(如比例原则、平等原则)在填补具体规则空白时的能动性。深入分析了宪法解释学的最新发展,包括原旨主义、目的论解释的争论,以及在多文化社会中如何实现宪法价值的有效张力平衡。 第八章:全球化与法律的跨界流动 全球化不仅是经济现象,更是法律秩序的重构。本章分析了国际法、国内法、跨国商事规则(Lex Mercatoria)之间的互动关系。重点探讨了主权概念在跨国数据流动、环境治理等议题上面临的侵蚀与重塑,以及全球治理体系中软性规范和国际机构的兴起对传统国家中心法律观的挑战。 第九章:数字时代的数据、隐私与法律规制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个人数据成为新的核心资产。本章详细考察了数字权利的法理基础,特别是数据主体的控制权与算法决策的透明性问题。通过对比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与美国的数据保护模式,分析了不同法律文化在平衡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时的选择逻辑。 第十章:人工智能与法律主体性的边界 随着人工智能日益复杂,本章探讨了技术对法律基本概念的冲击。讨论了AI系统是否应被赋予有限的“电子人格”以承担法律责任,以及当AI参与到司法辅助决策中时,如何保障司法公正和人类的最终裁决权。 第十一章:法律解释中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去中心化 继承批判法学思想,本章着重于揭示法律文本背后的权力结构。分析了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如何被权力主体利用,以及“中立”解释背后的意识形态预设。提出通过引入多元主体叙事(如女性主义法学、后殖民法学)来解构中心化的法律解释权威,推动法律文本的去中心化审视。 第十二章:未来法律的可能形态:韧性、适应性与社会导向 本章总结并展望。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未来的法律体系必须具备高度的韧性和适应性。我们讨论了“弹性治理”(Agile Governance)的概念,即法律应更多地以“开放式规则”取代僵硬的“封闭式规则”,以应对未来不可预见的社会技术变革。强调法律的最终目标仍应回归到促进社会整体福祉与可持续发展,而非仅仅维护既有秩序的稳定。 --- 本书特色: 跨学科视野广阔: 深度融合了政治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和信息科学的前沿见解。 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 每一章的理论探讨都伴随着对当代重大法律实践案例的深刻反思。 清晰的结构和严谨的论证: 层次分明,逻辑严密,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符合我对于学术书籍的期待,简洁而不失庄重。我之前阅读过一些法律类的书籍,发现很多时候内容固然重要,但表达方式和逻辑结构同样影响着阅读体验。我希望这本书的行文会非常流畅,思路清晰,能够层层递进地引导读者理解宪法学的复杂议题。我尤其在意书中是否有对一些关键性宪法条文的详细解读,以及这些条文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作为一本“讲义”,我理解它可能侧重于理论的讲解和框架的搭建,但我同时也希望它能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激发我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兴趣。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延伸阅读的书目或者参考文献,那将对我大有裨益。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相当有分量,典雅的深蓝底色搭配烫金的标题,一股严谨学术的气息扑面而来。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就足以感受到其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容的深度。我特别留意到林来梵教授在序言中对于宪法学研究方法论的强调,这让我对书中即将展开的论述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觉得,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比死记硬背条文更为重要。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都极为宏大,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下,清晰地阐释宪法的精神和原则,是衡量一本宪法学著作是否优秀的关键。这本书的篇幅看上去非常厚实,这往往意味着作者在内容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对于我这样一个初次接触宪法学研究的读者来说,一本条理清晰、论证严谨的教材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我构建宪法学知识框架的过程中,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清晰的指引。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充满好奇的。虽然对宪法学本身不是特别了解,但我一直对国家治理和法律体系的运作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宪法”这个概念有一个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作为“第二版”,我猜想它一定经历过市场的检验和读者的反馈,在内容和表述上应该会更加成熟和完善。我尤其关心书中对于中国宪法实践的阐述,毕竟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理解法律的意义。我希望书中能够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将抽象的宪法原则具象化,让我能够理解这些原则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而且,我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一些重要的宪法学流派和理论,帮助我拓宽视野,了解不同学者对宪法问题的不同解读。这种多维度的视角,对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非常有帮助。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厚度。这让我不禁联想到,要完全掌握书中的内容,需要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我一直认为,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理解其核心概念至关重要。对于宪法学而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清晰地界定诸如“主权”、“民主”、“人权”、“法治”等核心概念,并且理解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比较性的视角,比如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宪法是如何构建和运行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宪法的多样性和普遍性。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近期与宪法相关的时事热点分析,并尝试用宪法学的理论进行解读,那将大大提升这本书的现实意义和阅读趣味。

评分

坦白说,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律出版社”这个牌子。我一直认为,由权威的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在内容的准确性和学术性上都有一定的保障。林来梵教授的名字,虽然我之前并没有特别深入地了解过,但结合出版社的背景,我足以相信这是一本值得信赖的宪法学著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心中对于宪法的一些基础性疑问,比如宪法的起源、它的主要内容、以及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期待书中能够用相对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些复杂的宪法概念,让非法律专业的读者也能有所收获。毕竟,宪法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了解它,也是一种公民意识的体现。这本书是否能够做到这一点,是我非常看重的。

评分

不错的

评分

不错的

评分

不错的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不错的

评分

绝对好书啊

评分

不错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