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十卷本《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之第八卷,是对这本经典著作导论和意识部分的解读。黑格尔的这部著作阐述了自己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自称此书是他哲学体系的导言,1807年出版。其内容分为3部分:①意识、自我意识、理性:考察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相当于精神哲学中
目录
三、对其自身有确定性的精神;道德
a.道德世界观
【Ⅰ.义务与现实之间被悬设的和谐】
【Ⅱ.神圣的立法者和不完全的道德自我意识】
【Ⅲ.论道德世界观】
b.置换
【Ⅰ.第一悬设的矛盾】
【Ⅱ.第二悬设的矛盾】
【Ⅲ.第三悬设的矛盾】
c.良心:优美灵魂、恶及其宽恕
【Ⅰ.良心是道德自我意识的直接定在】
【Ⅱ.良心的普遍性】
【Ⅲ.罪恶及其宽恕】
德汉术语索引
汉德词汇对照表
后记
精彩书摘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第八卷》:
这句话是关键。“但是道德的完成是可以向无限中推延的”,“完成”打了着重号,你要最后一劳永逸地完成道德,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是向无限中推延的过程,你在人生中每一个阶段的道德都是没有完成的,都是有遗憾的,你在道德上总是不完满的。但是它是可以向无限推延的,“可以向无限中推延”也打了着重号。道德的完成可以一直推到无限,所以是永远也达不到的,实际上,只能是作为一个理想、作为一个目标来悬设的。康德作为灵魂不朽来悬设的理念是这样设想的:如果灵魂不朽,那么我们就可以设想,道德的完成在人的肉体消灭之后、也就是在死后最终是可以达到的,但只是有这种可能,不是现实的。黑格尔的悬设则是在现实中可以无限延期的,这种延期仍然是在现实中,而不在彼岸。但它仍然是永远不能达到的,不是因为它处在彼岸,而是因为现实本身是无限的过程,它是可以现实地设想的。这种设想就是:“因为假如道德现实地出现了,则道德意识就会把自己扬弃掉”,这是用的虚拟式了,这种实现不是像康德所设想的扬弃了感性,恰好相反,它扬弃的是道德本身。也就是假如有一天道德真的现实地完成了,那道德意识也就没有必要了,每个人都按道德律办事,道德意识就失去对象了,就没有用武之地了。那时做一件道德的事就不是什么值得特别夸奖的事,而是很自然的事,就像孟子说的,“由仁义行,而非行仁义”。真正有道德的人做了道德的事,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的功劳,而认为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甚至不留自己的名字。那么与此同时,道德意识也就把自己扬弃掉了。
……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第八卷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