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當麵對兩難選擇時,有的人會選擇逃避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幸運
當一個人必須選擇,而且,賭注是自己的命的時候
結果,會是如何?
著名作傢莊秦2017年迴歸之作
十二個匪夷所思的故事,五個精彩番外首次披露
燒腦換頭案、活人變蠟像、人頭飛行術、詭異死人遮……
據本書改編同名電影,全國各大院綫強勢登陸
內容簡介
一位作傢在東南亞度假,卻陰差陽錯地遇到很多奇人奇事。本以為是愜意的休閑之旅,卻想不到是一次又一次冒險的開始:燒腦的換頭命案,變成蠟像的活人,頭能飛行的術士,奇怪的守陵人,詭異的死人遮,玻璃瓶裏的男孩,令人窒息的地下世界……一個個匪夷所思的故事,挑戰你好奇心的極限。
世界的本質之一,就是在你睜大眼睛不敢相信的時候,它用事實跟你說:是的,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發生的!
作者簡介
莊秦,著名懸疑小說傢、編劇,被譽為“中國ZUI好的懸疑小說作傢之一”,曾齣版《夜葬》《夜長夢多》《魅宅》《龍穴》《高校詭秘事件檔案》《無法呼吸》《蒸發太平洋》等多部作品,在颱灣地區齣版二十餘部作品。
目錄
楔子/1
第一章 書店老闆的故事
書店老闆的故事:無麵屍/6
第二章 退休醫院院長的故事
退休醫院院長的故事:兩個隻能活一個/21
第三章 西醫醫師的故事
西醫醫師的故事:邪降/33
第四章 小公務員的故事
小公務員的故事:混亂的一天/64
第五章 廚師的故事
廚師的故事:冤死者/84
第六章 乞丐的故事
乞丐的故事:惡丐/103
第七章 老韆的故事
老韆的故事:猜猜我是誰/120
第八章 知名紀錄片導演的故事
知名紀錄片導演的故事:定格/136
第九章 女守陵人的故事
女守陵人的故事:死人遮/158
第十章 掘墓人的故事
掘墓人的故事:棺材佬/175
精彩書摘
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個靠寫作懸疑小說為生的城市失業人口。當然,我在這領域也做齣瞭一些成績,齣過七八本書,也在各類雜誌上發錶瞭不少短篇作品。其實,我一直認為自己的短篇作品比長篇更齣色,而這一點也是圈內眾多朋友的共識。
常有朋友問我,我的短篇作品的靈感都是由何而來。在這裏,我可以很坦率地告訴各位,靈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我有一個很好的習慣—喜歡泡茶館。
獨自一人安坐在茶館裏的竹躺椅上,泡一杯鐵觀音,我便會閉上眼睛,靜靜聆聽彆人的對話。我可以從彆人的聲音裏,猜測齣那個說話的人長什麼模樣,有著什麼樣的性格,他在和彆人談論什麼事情,而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又是如何。
這非常有意思,不僅可以培養我的推理能力,更能讓我聽到許多怪異的事,比如哪傢醫院的嬰兒失蹤瞭,又比如某處下水道的窨井蓋下發現瞭一具沒有腦袋的裸體女屍。一樁樁社會新聞,在茶館裏都會衍生齣無數種版本,隻要將這些各種版本的古怪的市井傳聞加工一下,再輔以想象力,我便可以寫齣一篇很好看的懸疑小說。
可惜,最近我所生活的城市裏,茶館中的市井傳聞越來越沒意思瞭,那些茶客不是討論哪裏的超市在打摺,就是討論昨天庫裏一場比賽又投進瞭幾個三分。這種沒營養的話題,顯然無法刺激我的靈感。眼看雜誌的截稿期就要來臨,心急如焚的我不得不尋思著,是不是應該到瞭讓我改變一下的時候瞭。
通常來說,當我進入創作瓶頸期的時候,我都會選擇進行一次旅遊。走在路上,看到不一樣的景緻,遇到不同的人,都會讓我得到一些新的靈感。
在我傢門外的信箱裏,嚮來都塞滿瞭各種廣告傳單,其中自然不乏各傢旅行社寄來的宣傳冊。我隨意打開瞭一本,就欣喜地發現,國外遊的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瞭百分之三十左右。去趟東南亞,花的錢竟然比去海南玩一次的錢還要少。
好,就去東南亞玩一趟!不過,我可不願跟團齣遊,時間緊迫的走馬觀花、徒令導遊拿足迴扣的購物、以次充好的飯菜,隻會令我倒足胃口。還是來次自助遊吧,反正我的英文不錯,手上又有點齣售海外版權後賺來的美金。
於是我立刻辦好瞭護照,拿到簽證,便踏上瞭這次東南亞之旅。
對瞭,齣發前,我找來瞭幾本關於東南亞自助旅遊的驢友手記,這些驢友手記很快就讓我規劃好瞭齣遊綫路。
我的第一個目的地,將是M國(齣於可以理解的原因,為瞭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不得不將這個國傢的真實國名隱去,文中所涉及的地名亦均為虛構)。按照我原來的計劃,隻準備在這個國傢待上四五天,參觀幾處曆史上一些西方人在那裏修建的充滿哥特風格的教堂,便轉悠另一個國傢。
但在齣發之前,怎麼都沒想到,我最後竟會把整個東南亞之旅都耗在M國,因為我在那裏,遇到瞭很多怪異的人,聽到瞭很多離奇的故事。而正是這些故事,把我留在瞭M國。
……
前言/序言
《隻能活一個》:一段關於選擇、代價與人性的探索 在這紛繁復雜的世界裏,我們總是在各種岔路口徘徊,每一次選擇都如同投下的一顆石子,激起的漣漪將伴隨我們餘生。有的時候,我們不得不麵對一個殘酷的現實:在這個有限的生命裏,我們能真正抓住、全力以赴的,似乎隻有那麼“一個”——一個目標,一段感情,一種追求,甚至是一種純粹的生存方式。這便是《隻能活一個》想要深入探討的主題。 本書並非講述某個具體的奇幻冒險,也非描繪某段驚心動魄的愛情故事,更不是一個簡單的生存指南。它是一次對人類內心深處最隱秘角落的探尋,一次對“選擇”本身意義的深刻反思。作者以冷靜而細膩的筆觸,穿梭於不同的人生軌跡,勾勒齣無數個普通又特殊的個體,他們在各自的生命旅程中,如何被“隻能活一個”的命題所裹挾,又如何在這命題的壓力下,展現齣人性中最動人或最令人扼腕的姿態。 想象一下,在一個看似平凡的午後,你的生活被一個突如其來的決定打破。這決定並非來自外界的強製,而是源於你自己內心深處一個無法迴避的訴求。這個訴求,或許是你長久以來壓抑的夢想,或許是你對某種價值觀的堅定捍衛,又或許是你對某個重要之人的深沉承諾。然而,要實現這個“一個”,你必須放棄其餘的一切。那些曾經讓你心動的,曾經讓你留戀的,那些構成瞭你過往生活斑斕色彩的,都必須在你的選擇麵前黯然失色,甚至徹底消失。 《隻能活一個》便是要帶領讀者走進這些“無法承受之輕”的抉擇時刻。它描繪的不是戲劇性的英雄主義,而是生活中那些悄無聲息的掙紮。比如,一位纔華橫溢的藝術傢,他可以選擇在藝術的殿堂裏燃燒自己,追求永恒的聲名,但這意味著他將失去傢庭的溫暖,失去平凡的幸福;或者,他可以選擇迴歸傢庭,享受瑣碎的日常,但那股內心的藝術之火,是否會就此熄滅,成為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 又比如,一位懷揣著改變世界理想的年輕人,他可以投身於一場轟轟烈烈的社會運動,將自己的一切奉獻給崇高的事業,但他可能會因此錯過生命中最美好的愛情,甚至付齣生命的代價;或者,他可以選擇安穩度日,過著舒適的生活,但那顆渴望讓世界變得更好的初心,是否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濛塵? 書中齣現的每一個人物,他們的故事都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投影。我們看到那些在“隻能活一個”的十字路口,選擇瞭“一個”的人們。他們有的決絕而堅定,將生命的一切投入到他們認定的那個“一個”中,最終綻放齣耀眼的光芒,雖然過程可能充滿犧牲和孤獨,但他們無怨無悔;有的則在選擇中迷失,猶豫不決,最終什麼都未能抓住,留下無盡的懊悔;還有的,在付齣瞭巨大的代價之後,纔發現自己當初的選擇並非真正的“一個”,而是被濛蔽的幻象。 《隻能活一個》並不急於給齣答案,它更像是拋齣瞭一係列的問題。它讓我們思考: “一個”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是唯一的執念,是燃燒的激情,還是深沉的愛?它是否是那個最能體現我們自身價值,最能讓我們活齣真我的那部分? 我們是否有權選擇“隻能活一個”? 在人生的諸多可能性麵前,我們該如何取捨?這種選擇是自由的體現,還是命運的枷鎖? 放棄的代價是什麼? 那些被我們捨棄的部分,是否真的就從此消失?它們是否會在日後的某個時刻,以某種形式重新叩響我們的心門? 如何在“隻能活一個”的限製下,依然活齣豐盛的人生? 這種限製是否反而能激發我們更強的生命力,讓我們更專注於真正的意義? 本書的敘事結構並不 linear,而是通過多個獨立又相互呼應的故事綫,展現瞭“隻能活一個”在不同情境下的錶現。從個人的情感抉擇,到職業生涯的斷捨離,再到人生理想的堅定追求,作者用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將人物內心的糾結、矛盾以及最終的釋然或遺憾,一一呈現在讀者麵前。 例如,其中一個故事聚焦於一位曾經在科研領域有著傑齣成就的科學傢。在事業的巔峰時期,他麵臨著一項可能改變人類命運的重大發現,但這需要他投入全部身心,甚至是以犧牲自己健康為代價。與此同時,他的傢庭也岌岌可危,妻子孩子需要他的陪伴和關愛。他被置於一個兩難的境地:是成全科學傢的使命感,還是迴歸丈夫和父親的角色?最終,他做齣瞭一個選擇,這個選擇不僅影響瞭他的人生軌跡,也讓他對“隻能活一個”有瞭全新的理解。 又比如,一個年輕的女性,她擁有音樂的天賦,夢想成為一名備受矚目的音樂傢。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她不得不承擔起照顧病重傢人的重擔。她可以選擇放棄音樂,全身心地投入到傢庭的責任中,但那顆熱愛音樂的心,卻如同暗夜裏的星辰,依然閃爍著微弱的光芒。她在照顧傢人的同時,是否還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個”?她又該如何麵對那些曾經熾熱的音樂夢想? 《隻能活一個》所呈現的,並非是簡單的成功學或勵誌篇。它更像是一麵冷峻的鏡子,讓我們直麵那些隱藏在生活錶象下的殘酷現實。它讓我們看到,在追求“一個”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經曆失去、痛苦、孤獨,甚至是對自我的懷疑。但同時,它也讓我們看到,正是這種對“一個”的專注和投入,纔能激發齣我們內心深處最強大的力量,讓我們在有限的生命裏,活齣最真實的自己,留下最深刻的印記。 閱讀《隻能活一個》,就如同走入一條幽深的小徑,每一步都充滿瞭未知和思考。它會讓你停下來,審視自己的過往,質疑自己的現在,並重新思考自己的未來。它不會給你提供現成的答案,但它會激發你內心深處最真摯的迴響。它會讓你明白,生活並非總是多選題,有時候,我們被迫做齣最艱難的單選題。而那些被我們選擇的“一個”,最終會塑造我們成為怎樣的人,將我們引嚮怎樣的遠方。 這本書,是對生命本身的一種敬畏,也是對人類選擇睏境的一種深刻洞察。它並非鼓吹某種極端的生活方式,而是邀請讀者一同參與到這場關於“唯一”的哲學對話之中。在這個快節奏、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常常被各種聲音裹挾,被無數的可能性迷惑,而《隻能活一個》則提醒我們,在紛繁的錶象之下,找到並守護好那個屬於自己的“唯一”,或許纔是通往內心平靜和生命意義的真正途徑。 它將帶領你穿梭於不同的生命場景,感受不同個體在麵對“隻能活一個”的命題時的心路曆程。你可能會在某個故事裏看到自己的影子,在某個選擇中找到共鳴。這本書,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它所蘊含的力量,足以讓你在閱讀結束後,久久不能平靜。它會讓你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那些被你忽視的、被你捨棄的,以及那些你堅定追求的。 《隻能活一個》,是一次對生命本真的迴溯,一次對人性幽深的挖掘,一次對每一個個體內心深處最真實呼喚的聆聽。它值得你靜下心來,慢慢品讀,細細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