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2017年第11期)

读书(2017年第11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祝晓风 著
图书标签:
  • 期刊
  • 读书
  • 文学
  • 文化
  • 思想
  • 社会
  • 评论
  • 2017年
  • 第11期
  • 学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7025702700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3681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读书(2017年11月刊)》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刊物,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并一向以引ling思潮闻名全国。

目录

吴 真 被鲁迅记忆抹去的敷波先生 ........... 3
田本相 话说“话剧皇帝”石挥 ........... 14
党圣元 赋在当代:体制、语言与夸诞 ........... 24
申霞艳 “写作是阅读的儿子” ........... 35
李行健 遏制“语言台独” ........... 42
短长书
娱乐与市场 曹南山 ........... 51
《花甲忆记》中的人名误译 赵晓晖 ........... 57
董时进的“乡村乌托邦” 熊培云 ........... 60
赵京华 构筑中日间的东亚同时代史 著译者言 ........... 68
沙红兵 “开关脉络的历史抽屉” ........... 76
许纪霖 “旧派中的新派”在“五四”前后的命运 ........... 86
冯志阳 江南慈善与近代工业化 ........... 96
钟志辉 齐梁新论 ........... 106
吴向廷 诗人如何忠于自己的时代? ........... 114
甘阳 张祥龙 吴飞 家与人伦关系 读书圆桌 ........... 121
石小军 中世纪英国学校教科书里的世界 ........... 133
王洪喆 等  政治经济学·信息不对称·开放源代码
........... 142
汪民安 艺术批评何为? ........... 153
李 皖 草东有多厉害 ........... 159
孟昭连 再谈“之乎者也非口语” ........... 167
读书短札
写影本和摹帖 北窗读记(刘涛,85)
刘以林 漫画 ........... 105
王蒙 康笑宇 文墨家常 ........... 封二
《读者》(2017年第11期)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社会现实、人文关怀与时代精神的综合性期刊。本期内容精选了多篇深度报道、人物专访、散文随笔以及评论文章,旨在引发读者对生活、情感、历史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深度报道版块 本期我们深入探访了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人,他们的故事或许没有惊天动地,却折射出时代的光芒。我们关注了一群扎根基层、用双手改变家乡面貌的青年创业者,记录了他们在政策扶持与市场挑战中,如何坚持梦想,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我们也将镜头对准了那些身处社会转型期,面临职业选择与人生困境的个体,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展现当代中国社会的多重面向和发展趋势。 另一组报道则将目光投向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我们追踪了一项关于城乡水资源保护的创新实践,采访了参与其中的科研人员、基层管理者和当地居民,多角度呈现了他们在保护生态环境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效。此外,本期还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访了一群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坚守并努力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的匠人,他们的坚持与智慧,为我们理解文化根脉提供了新的视角。 人物专访与心灵对话 本期特邀了在各自领域内享有盛誉的社会学家、艺术家和教育家。通过与他们的深度对话,我们得以窥探他们的人生哲学、创作理念以及对当下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访谈内容涵盖了教育改革的挑战与机遇、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以及如何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等重要议题。这些访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智慧的启迪,帮助读者拓展思维的边界。 此外,我们还收录了几位普通人的故事,他们或许是平凡的教师、医生、志愿者,但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中,都留下了动人的印记。他们的经历,关于爱与责任、关于坚持与成长、关于面对逆境的勇气,都将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引发情感的共鸣。 散文随笔与生活感悟 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本期精选了几篇充满温情与智慧的散文随笔。作者们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捕捉了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并对人生的意义、幸福的定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文字或许没有宏大的叙事,却蕴含着生活的真谛,能在字里行间找到慰藉与力量。 我们探讨了“慢生活”的可能,分享了在快节奏时代里,如何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平衡;也描绘了家庭的温暖,感悟了亲情的力量;更有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对人生起伏的淡然。这些文章就像一杯醇厚的茶,能够滋养心灵,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片刻的安宁与思考。 评论与时代观察 本期评论版块聚焦当下社会热点与时代议题。我们邀请了多位学者和评论员,对当前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思潮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论。文章观点鲜明,论据扎实,旨在引导读者理性思考,形成独立的判断。 我们探讨了人工智能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思考了数字时代的信息茧房问题,并对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角色进行了前瞻性的分析。此外,也有评论文章关注了社会公平、道德伦理等议题,呼唤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回归。 文化与艺术赏析 在本期内容中,我们还特别辟出专栏,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作品进行了赏析。无论是对近期上映的电影、备受关注的书籍,还是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展览,我们都力求从独特的视角出发,挖掘其深层含义,并探讨其在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的价值。这部分内容将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文化视野,激发艺术鉴赏的兴趣。 结语 《读者》(2017年第11期)力求以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洞察和多元的视角,为读者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相信,每一篇文字都可能是一扇窗,引领你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与心灵的对话,让你更加了解自己。希望本期内容能够成为你精神旅途中的一份有益陪伴。

用户评价

评分

随后,一篇关于民间文学的考察,让我领略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深入基层,采风记录,将那些鲜为人知却充满智慧和趣味的民间故事、歌谣、谚语,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读这些文字,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朴的乡村,感受着那些淳朴的情感和智慧。这些文字不仅仅是记录,更是对即将消逝的文化遗产的珍视与传承。

评分

最后,一篇关于个人成长的随笔,用一种温暖而真诚的语调,分享了作者在生活中的感悟与思考。他谈论了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寻找内心的平静,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对生活的热爱。这些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读完后,我感觉心灵得到了洗涤,也更加坚定了我面对未来生活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评分

紧接着,一篇关于西方现代哲学思潮的文章吸引了我。作者对某个哲学流派的梳理,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尤其是在探讨其核心概念时,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乏通俗易懂的解读。我一直对那些关于“存在”、“意义”、“自由”的哲学讨论颇感兴趣,但常常被晦涩的术语和复杂的论证所困扰。这篇评论文章恰好弥补了我的知识盲区,它没有回避艰深的理论,但又巧妙地用生动的例子和贴切的比喻来解释,让我豁然开朗。仿佛在迷雾中行走,突然遇到一盏指引方向的灯塔,让我得以窥见哲学世界的壮丽景观。

评分

一篇关于电影评论的文字,让我对一部近期的热门影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评论家不仅仅是对剧情的复述,而是对影片的艺术手法、主题表达、以及它在当下文化语境中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指出的那些导演在镜头运用上的匠心独运,以及演员表演中那些不易察觉的细节,都让我对这部影片的评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甚至激起了我再次观看的冲动。

评分

这期《读书》仿佛一扇窗,透进来的是九月深秋略带凉意的风,吹散了夏日的浮躁,带来了沉静的思考。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要在文字中寻找那份久违的慰藉与启迪。从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文人的随笔开始,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挣扎与坚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那个时代文人心灵世界的深刻体察。读到关于某位大文豪在仕途失意后,如何将满腹才情倾注于山水田园,写下那些千古传颂的篇章时,我不禁为之动容。那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那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被现实磨砺得有些黯淡的光芒。

评分

接下来,一篇关于社会现象的评论,让我陷入了沉思。作者以一种冷静而客观的视角,剖析了当下社会中某个普遍存在的困境,并试图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寻找其根源。文章中引用的数据和案例都非常有说服力,让我深刻感受到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反问自己,我们是否也在其中扮演着某种角色?我们的行为又将如何影响这个社会的发展?这种引发自我审视和反思的文字,远比空洞的口号更有力量。

评分

进入后半部分,一篇关于艺术史的介绍,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色彩与想象的世界。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某个艺术流派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中代表性艺术家的创作理念。那些关于印象派画家如何在光影中捕捉瞬间的描绘,或者表现主义艺术家如何用扭曲的线条表达内心的激荡,都让我仿佛置身于艺术家的工作室,感受着他们创作时的激情与投入。即使是对艺术不太了解的我,也被文字中流淌的艺术气息所感染。

评分

翻至中段,一篇关于近期某部文学作品的评论,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对这部小说的分析鞭辟入里,从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到语言风格,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特别是对小说中那个复杂而矛盾的女主角的解读,作者竟然挖掘出了我之前未曾注意到的深层心理动机,让我对这个角色有了全新的认识。文章的语言也十分精彩,充满了文学批评应有的那种精准与犀利,同时又不失温度。读完后,我仿佛又重新审视了一遍这部小说,许多之前模糊不清的情感和意义,在评论家的笔下变得清晰而深刻。

评分

再往后,一篇关于历史事件的解读,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了我们熟知的某些过往。作者挑战了传统的史观,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辅以翔实的史料作为支撑。这种勇于挑战权威、敢于独立思考的精神,令我十分钦佩。读完后,我对那个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更加理解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评分

突然,一篇关于科技伦理的讨论,让我从感性的世界切换到了理性的思考。作者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潜在风险,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的探讨,既有前瞻性,又充满现实意义。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警惕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篇文章让我深刻认识到,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同样重要,甚至更为关键。

评分

。。。。。。。。

评分

好书,好书

评分

内容很充实。

评分

评分

评分

价格低

评分

本期许纪霖先生的文章很值得读。

评分

内容很充实。

评分

本期主题很有热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