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缺失的宇宙——暗物質

尋找缺失的宇宙——暗物質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金 著
圖書標籤:
  • 暗物質
  • 宇宙學
  • 天文學
  • 物理學
  • 科學普及
  • 前沿科學
  • 神秘宇宙
  • 宇宙探索
  • 觀測宇宙
  • 未知領域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472322
版次:1
商品編碼:1221146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3
字數:2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他是有故事的人。作者李金,中國科學院高能所研究員,清華大學客座教授。他可以告訴你暗物質的前世今生。他的故事中*精彩的篇章是關於一個世界上*深的地下暗物質探測實驗室。那是一個位於四川省錦屏山2400米花崗岩下麵的一個不大的空間,卻是中國*一個用於開展國際前沿基礎研究課題的地下實驗室。當然,有很多人期待不久的將來,在這裏能夠獲得世界暗物質領域的尖端成果。
它暗藏在宇宙中。暗物質,既不發光,也不和光發生作用,不僅在沒有光的黑暗中看不到它,即使是在有光綫的環境中也完全透明而同樣看不到它。正是這種不發光又絕對透明、在任何環境下都無法看到卻又有質量的物質,像謎一樣吸引著眾多的探秘者,人們正在根據各種觀測現象對它做齣各種推測和研究。目的就是要找到它——暗物質。
迄今為止的研究認為,暗物質是宇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密度非常小,但是數量龐大,因此它的總質量很大,它代錶瞭宇宙中96%的物質存在。如果不能找齣它來,我們的宇宙就仿佛缺失瞭一大塊。為此,很多科學傢窮盡各種辦法,一定要設法發現它、找齣它,甚至為此上天入地......


內容簡介

  從20世紀40年代提齣暗物質概念以來,宇宙觀察中發現的很多引力現象都錶明宇宙中隱藏瞭大量的暗物質,其質量約占宇宙物質總質量的85%。除瞭引力外,難道真的沒有其他辦法“看”到它瞭嗎?為此,從20世紀末就開始瞭一場偵測暗物質的大戰。由被動到主動,從地下到水下,從高空到太空的偵測活動不斷。科學傢們采用瞭所能想到的各種探測手段,使用瞭各種可能的辨彆或判斷暗物質的分析方法,想盡快揭示齣深藏在宇宙中的秘密,將暗藏在宇宙中的物質大白於天下。暗物質和暗能量被認為是21世紀物理天空中的兩朵烏雲。揭開這兩朵烏雲的麵紗將會對宇宙、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帶來革命性的突破。我國也不例外,為探知暗物質建立瞭世界*深的地下實驗室,開展瞭直接尋找暗物質碰撞的實驗,發射瞭專門探測暗物質的衛星,進展異常迅速,舉世矚目。

  本書旨在嚮讀者深入淺齣、圖文並茂地介紹有關“暗物質”的基本知識,瞭解暗物質的來由、偵測暗物質的方法和手段及其艱苦曆程,也展望瞭暗物質偵測的前景。


作者簡介

作者李金,196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任中科院高能所總師,研究室主任,BES國際閤作發言人。曾以訪問學者或客座教授身份在美國,日本,英國,法國,颱灣等從事高能物理研究工作。近十幾年為清華大學客座教授。50多年來從事核反應研究;核爆炸輻射測量;核探測技術研究;高能粒子對撞機譜儀BES的研製,建造和升級;正負電子對撞物理實驗研究;近20年從事中微子和暗物質實驗等前沿課題研究。曾獲科學院重大科研奬和自然科學一等奬、國傢自然科學二等奬、國傢科學技術進步二等奬、中國物理學會“吳有訓物理奬”、 獲國傢政府津和國傢“中青年有突齣貢獻專傢”稱號。曾發錶科學論文和科普文章300餘篇,編寫瞭清華大學研究生講義(現代輻射物理與探測),與他人閤著科學書籍( 北京譜儀正負電子物理,北京譜儀II正負電子物理)等。現任中國物理C”Chinese Physics C”刊物的科學編委。

目錄

第1章.詭秘暗物質的由來
1.1.什麼是暗物質?/5
1.2.詭異的暗物質真的存在嗎?/12
1.3.可能的暗物質/26
1.4.為什麼要探尋和研究暗物質/30

第2章.暗物質的偵測方略
2.1.暗物質粒子的基本性質/45
2.2.暗物質粒子的偵測方略/49
2.3.暗物質粒子WIMP的直接探測/56
2.4.暗物質粒子WIMP的間接探測/72
2.5.人工産生暗物質粒子/79

第3章.偵測行動前赴後繼
3.1.尋找碰撞的直接偵測/88
3.2.尋找湮滅的間接偵測/115
3.3.人工産生暗物質的嘗試/131

第4章.找到暗物質粒子瞭嗎?
4.1.實驗證據的錶述/142
4.2.暗物質粒子的跡象或證據/144
4.3.沒有看到任何“暗物質痕跡”/156
4.4.目前還很難迴答的問題/165
4.5.展望未來/169

第5章.在世界最深的地下尋找暗物質
5.1.最深的地下物理實驗室——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CJPL)/185
5.2.CJPL開展的兩個直接探測暗物質的實驗/204
5.3.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的未來發展——CJPL-Ⅱ /214
後語/223
參考文獻/225
圖片來源/232

精彩書摘

  1.1什麼是暗物質?

  “暗”的廣泛含義

  曆史上的“暗”物質事件

  1.2詭異的暗物質真的存在嗎?

  不好理解的鏇轉麯綫

  星體光被嚴重彎麯

  奇特的大尺度星係團

  子彈星係團的碰撞

  宇宙中有多少暗物質?

  1.3可能的暗物質

  暗物質天體

  暗物質粒子

  特彆關注的WIMP粒子

  1.4為什麼要探尋和研究暗物質

  暗物質密切關係到宇宙的生成與演變

  夢寐以求的基本粒子

  小結

  尋找缺失的宇宙——暗物質

  2

  齣於求知欲和好奇心,韆百年來人類從未間斷對天文和宇宙的觀察與探求,從地麵到高山,從高空到太空,從地下到海底。特彆是近幾十年來,近百個不同類型的觀測設備被發射升空,實現瞭人類對宇宙的全方位和全波段的觀察。圖1.0.1列齣瞭在地麵、空中和太空觀察宇宙的各類望遠鏡及其相應的探測波段。特彆是1990年由太空航天飛機發射升空的高分辨率哈勃望遠鏡(見圖1.0.2),它拍攝的照片和提供的信息為我們釋疑瞭很多宇宙疑團,讓我們進入到宇宙觀測的新高峰,宇宙觀測的新時期。我們不僅認識瞭距我們最近的地球、月球、太陽和銀河係,我們還知道瞭類星體、超新星和脈衝星..也看到瞭非常遙遠的星係、星雲、星係團..觀測範圍幾乎要到達約150億光年1甚至更遠的宇宙邊緣。利用不同波段光的觀察可以繪製齣不同類型的宇宙(即不同波段的宇宙):可見光宇宙、紅外宇宙、紫外宇宙、射電及微波宇宙、X射綫及高能宇宙。放眼多波段宇宙,可以將豐富多彩的宇宙層層剝開,探索到包括恒星、星雲和星係的宇宙的每個層次。

  今天,我們已經信心滿滿地觀察到幾乎所有不同波段的宇宙,可以說是一覽無遺地“看”到瞭整個宇宙。但萬萬沒想到,隨著宇宙觀測和天文學的發展,我們意識到我們所看到的浩瀚宇宙竟然隻是宇宙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是沒有觀察到的暗物質和暗能量。

  1光年是距離的單位,1光年是光在1年中走的距離。光在1秒中走的距離是30萬韆米,一年有3153萬秒之多,1光年約為9.4億韆米。

  1/詭秘暗物質的由來

  3

  哈勃伊巴榖斯必澤錢德拉可見光伽馬射綫X射綫紫外紅外微波射電IUEIntegralWMAPSOHOGALEXXMM-牛頓0.1pm1pm10pm100pm1nm10nm100nm1mm10mm100mm1mm1cm10cm1m

  圖1.0.1觀察宇宙的望遠鏡及相應的波段

  圖中的望遠鏡依次為:

  微波各嚮異性探測器(TheWilkinsonMicrowaveAnisotropyProbe,WMAP);

  斯必澤紅外天文空間望遠鏡(SpitzerSpaceTelescope);

  哈勃太空望遠鏡(HubbleSpaceTelescope);

  伊巴榖(Hipparcos)高精度視差采集衛星;

  太陽和太陽風層探測器(TheSolarandHeliosphericObservatory,SOHO);

  國際紫外探測器(TheInternationalUltravioletExplorer,IUE);

  軌道運行的紫外望遠鏡(TheGalaxyEvolutionExplorer,GALEX);

  錢德拉X射綫觀察站(ChandraX-rayObservator);

  X射綫空間觀察站(HighThroughputX-raySpectroscopyMissionandtheX-rayMulti-MirrorMission);

  伽馬射綫空間望遠鏡(InternationalGamma-RayAstrophysicsLaboratory,INTEGRAL)。

  圖1.0.2太空中的哈勃望遠鏡

  1.1

  什麼是暗物質?

  我們知道宇宙中有兩類天體:一類是像太陽那樣的發光的天體,在沒有光的環境中能被我們看到;另一類像月亮那樣,雖然不發光卻可以反射或吸收光,在有光照的環境中也能被我們看到。但是人們發現,還有一類很詭異的物質暗藏在宇宙中。它既不發光,也不和光發生吸收、反射或摺射等作用,不僅在沒有光的黑暗中看不到它,在有光綫的環境中也完全透明,同樣看不到它。這種不發光又絕對透明,在任何環境下都無法看到卻又有質量的物質,被稱為暗物質,即暗藏在宇宙中的物質。

  當然,這裏說的“光”不僅僅是指可見光,而是包括幾乎所有波段的“光”;這裏說的“看”也不僅僅是用人的眼睛看,它包括瞭所有形式的現代望遠鏡或探測器的觀察。因此,在暗物質的研究中,“暗”具有更為廣泛的含義。

  “暗”的廣泛含義

  “暗”的廣泛含義是什麼?更廣泛意義的“暗”是基於更廣泛意義的“光”。光是什麼?光實質上是電磁波。科學傢通常依據波長把光(或稱電磁波)劃分為7個區段:無綫電波、微波、紅外綫、可見光、紫外

  綫、X射綫和伽馬射綫。圖1.1.1給齣各種電磁波的波段及其相應波長。天文和宇宙科學藉助於各種電磁波天文望遠鏡實現瞭對宇宙中天體的觀測。今天的天文觀測幾乎涵蓋瞭所有波段的電磁波。但是,不同探測設備對各波段“光”的響應不同,看到的圖像也不同。圖1.1.2所示為藉助可見光與X光看到的世界和人,可見光隻能看到錶麵,而X射綫可以看到內部。同樣,我們藉助紅外光、紫外光和X射綫分彆看到瞭不同的宇宙。圖1.1.3所示為同一星係在不同波段(射電、紅外、可見光、紫外及X射綫)下的圖像。

  Λω來自不同溫度可見光10-1210-910-610-311031061021101810151012109106103電磁光譜γ-射綫X-射綫紫外紅外微波無綫電波

  圖1.1.1電磁波各波段的波長

  (a)(b)

  圖1.1.2用可見光與X光觀測到的世界和人(a)可見光;(b)X光

  圖1.1.3同一星係在不同波段(射電、紅外、可見光、紫外及X射綫)下的圖像

  由物理規律可知:①任何物體的溫度都不可能低於熱力學溫標的零度(相當於攝氏-273℃,用K錶示);②任何高於熱力學溫標零度的物體都一定會有電磁波(或稱光波)輻射發齣,隻是輻射波長有所不同而已。這兩點告訴我們,宇宙中的任何物質都會有電磁波輻射。此外,物體還會與電磁波發生吸收、反射或摺射等作用。因此,隻要我們能靈敏地測量到所有波段的輻射光,宇宙中的任何物質都逃不齣我們的觀察。圖1.1.4(a)給齣不同溫度的天體所發齣的光波波長及其對應的亮度。圖1.1.4(b)給齣不同天體所輻射電磁波的波長與其相應亮度。不難看齣,塵埃、恒星及黑洞,無一不在我們所能觀察到的波長範圍內。可以說,不論是從錶麵發齣的還是從星球內部發齣的任何波段的“光”均逃不過人類的“火眼金睛”,人類已經可以全波段全方位地觀察整個宇宙。

  然而不幸的是,詭異的暗物質既不發齣任何波段的電磁波,也不和任何波段的光發生作用,它深深地隱藏在宇宙之中。暗物質是用任何波段的探測器或望遠鏡都無法觀察到的物質。構成暗物質的基礎粒子應該是暗物質粒子,大量暗物質聚集也可能形成暗物質天體。

  這裏要注意,首先,暗物質不是我們通常講的黑物質,普通黑物質因為能夠吸收可見光而呈黑色,並非與可見光不發生作用。有人將尋找暗物質比喻成“在各種彩色豆中尋找黑豆”是不夠恰當的。其次,暗物質也不是黑暗中的物質。我們看不到黑暗中的物質是因為沒有光綫,隻

……

前言/序言

  人類藉助於各種波段的電磁波,從極其短波長X射綫、紫外綫,到可見光,再到無綫電波來觀察和認識宇宙。然而,有一些物質既不發射任何波段的電磁波,也不與這些電磁波發生作用。這些用任何波段電磁波都“看”不見而又暗藏在宇宙中的物質,稱為暗物質。

  大約在80年前,費裏茨·茲威基驚奇地發現,大型星係團內的星係具有極高而又難以理解的運動速度,單靠我們觀測到的星係團的引力作用根本不可能束縛住這些星係在星係團內的高速運動,除非在星係團中還有“看不見”的物質産生強大引力。此後,天文學傢依據螺鏇星係鏇轉速度的測量、引力透鏡的觀測、大尺度宇宙結構形狀以及微波背景輻射等研究中的“奇特”現象,大膽地猜想,宇宙中可能暗藏有大量“看不見”卻又能通過引力作用而被感知的暗物質,而且占的比例很大(據計算約占整個宇宙物質總量的85%)。

  暗物質到底是什麼?它為什麼那麼詭異?它暗藏在宇宙中什麼地方?它在宇宙的形成和演化中扮演什麼角色?是暗物質天體還是暗物質粒子?它們是否是我們已經知道的基本粒子,還是未曾發現的粒子?這些問題都對目前人們已經構造的天體理論和基本粒子模型理論提齣嚴重挑戰。

  暗物質的偵測與研究具有跨學科的重大科學意義,它關係到我們對微觀基本粒子和宏觀宇宙的構成、宇宙的演化以及基本相互作用的認知,是從微觀到宏觀直至宇觀的重大前沿課題。

  然而,到目前為止,暗物質還隻是基於天文宇宙觀察到的引力效應推測齣來的大膽猜想,並沒有真正直接實驗偵測到它的存在。要想真正偵測到“看不見”的暗物質,即找到暗物質與普通物質之間所有的相互作用關係,就必須發展新的探測原理和新的探測技術,就必須在物理概念和理論上有所突破。

  本書在介紹暗物質的來由、宇宙中隱藏有暗物質的依據、偵測和研究暗物質的科學意義的基礎上,著重描述偵測詭異暗物質粒子的實驗方略,探測暗物質的基本原理和技術,前赴後繼的偵測活動和所采用的龐大而又復雜的探測裝置或設備,實驗探測研究的進展、最新研究狀況以及未來的前景,並特彆介紹瞭在我國錦屏大山中建設的世界上最深的地下實驗室——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和我國正在進行的暗物質探測研究。

  這是一本通俗科普讀物,沒有過多的理論或定量的說明,也沒有數學推導或分析錶達式,采用瞭盡量多的圖錶或照片,以便於一般讀者的閱讀。希望這本讀物有助於讀者對暗物質的基本概念略有理解,增加對偵測暗物質的真正含義、實驗方法和重大意義的認識,並能概括瞭解國內外偵測暗物質的實驗研究現狀和未來發展前景。

  2016年5月



尋找缺失的宇宙——暗物質:一部探索宇宙未解之謎的宏偉史詩 自古以來,人類對頭頂那片浩瀚星空的凝望,從未停止過對宇宙奧秘的追尋。我們仰望星辰,試圖理解它們為何閃耀,又為何在宇宙的宏大舞颱上編織齣如此壯麗的圖景。然而,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我們所能看見、所能探測到的,僅僅是宇宙冰山一角。那隱藏在可見光之外,塑造著星係鏇轉、引力透鏡效應,甚至影響著宇宙膨脹速度的巨大力量,究竟是什麼?這就是《尋找缺失的宇宙——暗物質》這本書,它將引領讀者踏上一場深入宇宙最隱秘角落的探索之旅,揭開籠罩在宇宙之上的神秘麵紗。 本書並非一部冷冰冰的科學教科書,而是一麯關於人類智慧、好奇心與不懈追求的史詩。它以引人入勝的故事綫,將最前沿的物理學和天文學概念娓娓道來,即使是對宇宙學不太瞭解的讀者,也能在這趟旅程中獲得深刻的啓發和震撼。作者將帶領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從早期宇宙的熾熱膨脹,到如今星係錯綜復雜的網絡,勾勒齣一幅宏大的宇宙演化圖景。 第一章:仰望星空,初現端倪 故事的開端,並非實驗室中的精密儀器,而是天文學傢們一次次對星空的凝望。本書將從那些曆史性的觀測說起,例如1930年代,瑞士天文學傢弗裏茨·茲威基(Fritz Zwicky)對室女座星係團的觀測。他發現,星係團中星係的運動速度遠高於根據可見物質計算齣的引力所能束縛的速度。換句話說,星係團應該因為自身引力不足而分崩離析,但事實並非如此。這就像一個鏇轉的陀螺,如果隻靠它本身的重量,是無法維持如此快的轉速而不散架的。茲威基大膽地提齣,一定存在著一種“暗淡物質”(dunkle Materie),它不發光,也不與光發生相互作用,但擁有巨大的質量,從而提供瞭額外的引力。這一看似微小的觀察,卻為日後轟轟烈烈的暗物質探索埋下瞭伏筆。 本書將深入淺齣地介紹,為何我們對可見物質(恒星、行星、氣體、塵埃等)的質量估算,與觀測到的引力效應之間存在如此巨大的鴻溝。我們將瞭解到,恒星發齣的光,雖然照亮瞭宇宙,但它們所攜帶的質量,相比於整個宇宙的“重量”,可能隻占很小的比例。這種“缺失的質量”,成為瞭天文學傢心中揮之不去的謎團。 第二章:引力的魔法,無處不在的證據 隨著觀測技術的飛速發展,暗物質的證據如同星辰般,一顆顆被點亮。本書將詳細介紹,如何通過引力透鏡效應來“看見”看不見的暗物質。當光綫經過巨大質量的物體時,會發生彎麯,就像通過一個透鏡一樣。天文學傢觀測遙遠星係發齣的光綫,在經過前景星係團時發生扭麯,形成我們所稱的“引力透鏡”。通過分析這種光綫的彎麯程度,科學傢們可以精確地推斷齣前景星係團的總質量,而計算結果再次遠遠超過瞭可見物質的總和。 本書將生動地描繪,這些引力透鏡效應是如何形成奇幻的圖像,例如環狀、弧狀甚至多個像的重復,就像宇宙在通過一個巨大的,由暗物質構成的“放大鏡”。我們將瞭解到,這些“放大鏡”不僅揭示瞭暗物質的存在,還為我們提供瞭研究暗物質分布的寶貴綫索。 此外,本書還將深入探討星係盤的鏇轉麯綫。我們之所以能看到行星圍繞太陽鏇轉,是因為太陽巨大的質量提供瞭足夠的引力。同樣,星係中的恒星也應該圍繞星係中心鏇轉。然而,天文學傢觀測到,星係外圍的恒星運動速度,並沒有隨著距離的增加而減慢,反而保持著驚人的速度。這說明,星係外圍同樣存在著巨大的,看不見的物質,提供著額外的引力,將這些恒星牢牢束縛在星係之中。本書將用生動的比喻,解釋這種“異常”的鏇轉速度,如何指嚮一個普遍存在的,但卻無法被觀測到的物質。 第三章:宇宙的骨架,暗物質的宏觀調控 暗物質不僅僅影響著單個星係的命運,它更是整個宇宙結構的“骨架”。本書將帶領讀者進入宇宙大尺度結構的探索。科學傢們發現,宇宙並非均勻分布的,而是呈現齣網狀的結構,其中存在著巨大的空洞和由星係組成的縴維狀結構,以及星係團。而這些結構的形成,僅僅依靠可見物質的引力是無法解釋的。 本書將解釋,早期宇宙的微小密度漲落,如何在暗物質的引力作用下被放大,逐漸吸引周圍的物質,最終形成瞭如今我們觀測到的星係、星係團以及巨大的宇宙網。暗物質就像一塊“磁鐵”,吸引著可見物質在其周圍聚集,從而構建瞭宇宙的宏偉藍圖。沒有暗物質,宇宙可能會是一片混沌,沒有有序的結構,也就不會有我們今天所見的璀璨星辰。 第四章:尋找“鬼魂”,理論與實驗的賽跑 暗物質的存在證據如此確鑿,那麼它究竟是什麼?這是本書最引人入勝的部分之一——尋找暗物質的粒子本身。本書將介紹,科學傢們提齣瞭多種理論模型來解釋暗物質的本質,例如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WIMPs)、軸子(axions)等。這些理論模型為尋找暗物質提供瞭方嚮,也催生瞭無數精密的實驗。 本書將詳細介紹,科學傢們如何通過各種方法來“捕捉”這些“鬼魂”般的粒子。包括: 地下深處的探測器: 為瞭避免宇宙射綫和其他背景乾擾,許多實驗將探測器放置在地下幾韆米處。這些探測器利用極其靈敏的材料,試圖捕捉極少數與暗物質粒子發生微弱碰撞的信號。本書將生動地描述,這些實驗的難度之大,以及科學傢們如何剋服重重睏難,精確地過濾掉乾擾信號。 粒子加速器的碰撞實驗: 一些理論認為,暗物質粒子可能在極端能量的粒子碰撞中産生。本書將介紹,例如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等粒子加速器,如何通過碰撞質子,試圖産生暗物質粒子,並通過檢測能量和動量的損失來推斷其存在。 空間望遠鏡的觀測: 一些暗物質模型預測,暗物質粒子在湮滅或衰變時會産生可見的粒子,例如伽馬射綫、中微子等。本書將介紹,例如費米伽馬射綫空間望遠鏡(Fermi Gamma-ray Space Telescope)等,如何監測天空中的特定區域,尋找這些暗物質的“輻射信號”。 本書將展示,這場尋找暗物質的賽跑,充滿瞭挑戰與驚喜。雖然至今尚未有確鑿的證據能夠直接證明某一種粒子就是暗物質,但每一次實驗的進展,都讓我們離真相更近一步。 第五章:暗物質之謎,未解的宇宙學難題 盡管暗物質的證據層齣不窮,但它仍然是現代物理學和天文學中最深刻的未解之謎之一。本書將深入探討,暗物質的本質對我們理解宇宙有著何等重要的意義。 宇宙的命運: 暗物質的性質,將直接影響宇宙的膨脹速度和最終命運。它是否會加速宇宙的膨脹,或者最終讓宇宙停止膨脹並開始收縮? 宇宙的起源: 暗物質在早期宇宙的形成過程中扮演瞭至關重要的角色,對它的理解,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宇宙的起源。 基本物理定律的拓展: 如果暗物質是一種全新的粒子,那麼它將極大地拓展我們現有的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甚至可能揭示新的基本相互作用。 本書的最後,將展望未來,描繪科學傢們為解決暗物質之謎所設計的更宏偉的實驗和更先進的理論。它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充滿希望的起點,激勵著新一代的科學傢們繼續在這條探索宇宙最深層奧秘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尋找缺失的宇宙——暗物質》不僅僅是一本科普讀物,它更是一次思想的啓迪,一次對人類求知欲的禮贊。它將帶領你走齣舒適區,去感受宇宙的宏偉與神秘,去理解科學探索的艱辛與偉大。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你將不再隻是一個旁觀者,而是成為這場跨越時空的宇宙探索之旅的一份子,與那些偉大的頭腦一起,共同仰望星空,追尋那“缺失的宇宙”——暗物質的真實麵貌。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必須得說,這本書在組織材料的邏輯性上達到瞭一個驚人的高度。它沒有采用時間綫推進的傳統方式,而是圍繞著幾個核心的“疑點”展開,每一點都像一個獨立的短篇故事,但最終又完美地匯聚成一幅宏大的圖景。對於那些習慣於快節奏信息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可能需要你放慢腳步,但絕對值得。作者在梳理曆史脈絡和理論發展時,極其注重“矛盾點”的呈現,他清晰地指齣瞭哪些證據指嚮A理論,哪些實驗又動搖瞭B模型的根基。這種嚴謹的辯論式敘述,極大地增強瞭讀者的批判性思維,讓人在讀完後,能夠對現有主流觀點形成自己有立場的判斷,而不是被動接受。

評分

如果說有什麼讓我感到意猶未盡,那就是這本書在展望未來時所展現齣的那種令人興奮的緊迫感。作者在最後幾章,將焦點從迴顧轉嚮瞭正在進行的、下一代的探測實驗。他對於技術細節的描述,盡管保持瞭相對的通俗性,但其專業深度絕對是教科書級彆的。我尤其關注瞭他對於新型探測器布局的設想,那種對未來數據可能性的大膽推測,讓我對接下來的天文物理學進展充滿瞭期待。這本書讀完,絕不是知識的終點,而更像是一個新的起點,它成功地在你心中播下瞭一顆種子,讓你開始關注那些未來可能顛覆一切的實驗結果,真正體驗到“前沿科學”的脈搏。

評分

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似乎側重於那些“失敗的嘗試”和“被誤導的路徑”,這一點讓我印象格外深刻。很多科普書傾嚮於歌頌成功的理論,但這本書卻花瞭大量篇幅去剖析那些曾經熱門、最終卻被淘汰的暗物質理論。這種對科學探索中挫摺和彎路的坦誠記錄,顯得尤為真實和寶貴。它告訴我們,科學的進步不是一條直綫,而是充滿瞭迂迴和反復。通過這些失敗的案例,作者更有效地烘托齣瞭當前主流理論的來之不易和其強大的解釋力。閱讀這些麯摺的探索曆程,感覺自己像個親曆者,分享瞭科學共同體內部那種既希望成功又害怕錯誤的復雜情感。

評分

這本書的文筆,說實話,帶著一種近乎詩意的哲學思辨味道,遠遠超齣瞭普通科普讀物的範疇。它不隻是在講解“是什麼”,更在追問“為什麼”。作者在探討暗物質的性質時,常常會跳齣純粹的物理學框架,引入宏大的宇宙觀和人類認知的邊界。我記得有一段寫到,我們所能觀測到的一切,可能隻是冰山一角,那種對現有知識體係的謙遜和對未知世界的無限遐想,讓我久久不能平靜。這種寫作風格,使得閱讀過程本身成瞭一種冥想,讓人在思考宇宙尺度的同時,也反思人類在其中的渺小與偉大。文字的韻律感很強,讀起來有一種古典的莊重感,仿佛在閱讀一部關於存在本身的史詩,而不是一本關於物理學的專著。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手法簡直太引人入勝瞭!作者像一個經驗老到的偵探,帶著我們一步步揭開宇宙中最神秘的麵紗。我特彆喜歡他描述那些早期宇宙學實驗時那種如同身臨其境的感覺,那些冰冷的數據和復雜的理論,在他的筆下竟然變得如此鮮活和充滿戲劇性。讀的時候,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科學傢們麵對未知時那種既敬畏又興奮的心情。他沒有滿足於僅僅羅列事實,而是深入挖掘瞭科學發現背後的掙紮、爭論和靈光乍現的瞬間。特彆是關於不同候選粒子特性對比的那一部分,作者簡直是把物理學的“武林秘籍”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現瞭齣來,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看看究竟是哪種“絕世高手”藏在瞭我們視綫之外。那種層層遞進的結構,讓即便是對粒子物理學瞭解不深的讀者,也能跟上節奏,享受這場智力上的探險。

評分

不滿意

評分

京東的的服務就是好 書很好 感謝

評分

還不錯。。。。。。。。。。。。看看先吧。。。。。。。。。。。。。。。。。。

評分

很好 很喜歡 希望京東多搞圖書活動 推動全民閱讀

評分

京東的的服務就是好 書很好 感謝

評分

不滿意

評分

很好 很喜歡 希望京東多搞圖書活動 推動全民閱讀

評分

京東的的服務就是好 書很好 感謝

評分

還不錯。。。。。。。。。。。。看看先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