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P430超低功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第3版)/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规划教材

MSP430超低功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第3版)/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沈建华,杨艳琴,王慈 著
图书标签:
  • MSP430
  • 单片机
  • 超低功耗
  • 嵌入式系统
  • 电子工程
  • 应用开发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微控制器
  • 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60268
版次:3
商品编码:1221435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2
字数:60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单片机应用在物联网时代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对处理器的综合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纵观单片机的发展,以应用需求为目标,市场越来越细化,充分突出以“单片”解决问题,而不像多年前以MCS-51/96等处理器为中心,外扩各种接口构成各种应用系统。单片机系统作为嵌入式系统的一部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应用领域(嵌入式高端应用主要由DSP、ARM、MIPS等高性能处理器构成),在这些应用中,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电池供电的应用越来越多,而且由于产品体积的限制,很多是用纽扣电池供 电。要求系统功耗尽可能低,如手持式仪表、水表、玩具等。
(2)随着应用的复杂,对处理器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即既要外设丰富、功能灵活,又要有一定的运算能力,能做一些实时算法,而不仅仅做一些简单的控制。
(3)产品更新速度快,开发时间短,希望开发工具简单、廉价,功能完善。特别是仿真工具要有延续性,能适应多种MCU,以免重复投资,增加开发投入。
(4)产品性能稳定,可靠性高,既能加密保护,又能方便升级。与无线通信技术结合的应用日趋增多。

内容简介

本书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的MSP430系列超低功耗单片机为核心,介绍了MSP430单片机的特点和选型,详细讲述了MSP430的结构和指令系统,对MSP430全系列(特别是*新的F5xx、F6xx)所涉及的片内外围模块的功能、原理、应用做了详尽的描述,并介绍了MSP43X的开发环境、汇编语言、库函数、C语言程序设计方法,以及单片机低功耗设计、常用接口电路设计和嵌入式软件编程基础等。*后还有几个体现MSP430单片机特点的应用实验设计。本书配套有完整的教学资源,包括PPT课件、配合MSP430 LaunchPad的多功能教学实验系统和实验指导书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电子、自动化、仪器仪表等专业单片机课程的教材,也适合广大从事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习、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概述 1
1.1 单片微型计算机 1
1.1.1 单片机的概念 1
1.1.2 单片机的特点及主要系列 2
1.1.3 单片机的应用 2
1.2 MSP43X系列单片机 3
1.2.1 MSP430系列单片机的特点 3
1.2.2 MSP432系列单片机的特点 5
1.2.3 MSP43X系列单片机的发展和应用 6
1.3 MSP430系列单片机应用选型 8
1.3.1 MSP430系列单片机命名规则 8
1.3.2 MSP430系列单片机选型 8
1.3.3 MSP430芯片封装 17
1.4 本章小结 19
1.5 思考题与习题 19
第2章 MSP430体系结构 20
2.1 MSP430微控制器架构 20
2.2 地址空间 21
2.2.1 中断向量表 22
2.2.2 Flash/ROM 23
2.2.3 信息内存 24
2.2.4 引导内存 24
2.2.5 RAM 24
2.2.6 外设模块 24
2.2.7 特殊功能寄存器 24
2.3 中央控制器(MSP430 CPU) 25
2.3.1 算术逻辑单元 26
2.3.2 MSP430 CPU寄存器 26
2.4 寻址模式 27
2.4.1 寄存器寻址模式 28
2.4.2 变址寻址模式 29
2.4.3 符号寻址模式 29
2.4.4 绝对寻址模式 30
2.4.5 寄存器间接寻址模式 31
2.4.6 自增间接寻址模式 31
2.4.7 立即数寻址模式 32
2.5 指令系统 32
2.5.1 双操作数指令 33
2.5.2 单操作数指令 34
2.5.3 程序流控制—跳转 36
2.5.4 仿真指令 36
2.6 本章小结 39
2.7 思考题与习题 39
第3章 MSP430基本外设 41
3.1 系统时钟与控制 41
3.1.1 系统复位 41
3.1.2 MSP430基础时钟模块 43
3.1.3 中断管理 57
3.1.4 电压监控系统 59
3.1.5 应用举例 61
3.2 低功耗模式 62
3.2.1 低功耗工作模式 63
3.2.2 进入和退出低功耗模式 66
3.2.3 低功耗应用原则 69
3.2.4 应用举例 70
3.3 通用输入/输出端口 71
3.3.1 GPIO基本结构 71
3.3.2 通用输入/输出端口概述 74
3.3.3 具有中断能力的端口 76
3.3.4 不具有中断能力的端口 78
3.3.5 端口COM和S 78
3.3.6 应用举例 78
3.4 定时器 79
3.4.1 定时器的基本工作模式 80
3.4.2 基本定时器1 83
3.4.3 定时器A 86
3.4.4 定时器B 102
3.4.5 定时器D 104
3.4.6 看门狗定时器 107
3.4.7 实时时钟 112
3.4.8 应用举例 116
3.5 DMA控制器 121
3.5.1 DMA控制器的结构与特性 121
3.5.2 DMA控制器的配置和操作 123
3.5.3 DMA寄存器 129
3.5.4 应用举例 134
3.6 比较器B 135
3.6.1 比较器的工作原理 135
3.6.2 比较器B的结构 138
3.6.3 比较器B的应用 138
3.6.4 比较器B寄存器 140
3.6.5 比较器A和比较器A增强模块 143
3.6.6 应用举例 145
3.7 模数转换器 148
3.7.1 ADC的工作原理 149
3.7.2 ADC性能指标 150
3.7.3 ADC12_A特点与结构 150
3.7.4 ADC12_A转换模式 154
3.7.5 ADC寄存器 157
3.7.6 应用举例 164
3.8 数模转换器 167
3.8.1 DAC的工作原理 168
3.8.2 DAC性能指标 168
3.8.3 DAC12结构与特性 169
3.8.4 DAC12操作 170
3.8.5 DAC12寄存器 173
3.8.6 应用举例 177
3.9 LCD液晶驱动模块 179
3.9.1 LCD_B的主要特点及结构 180
3.9.2 LCD控制器的使用 181
3.9.3 应用举例 186
3.10 硬件乘法器 190
3.10.1 硬件乘法器结构 191
3.10.2 硬件乘法器操作 192
3.10.3 应用举例 195
3.11 Flash编程 198
3.11.1 Flash存储器结构 199
3.11.2 Flash存储器操作 201
3.11.3 Flash存储器寄存器 204
3.11.4 应用举例 207
3.12 本章小结 208
3.13 思考题与习题 208
第4章 MSP430通信接口 214
4.1 通信系统概述 214
4.1.1 通信系统模型 214
4.1.2 通信模式 214
4.1.3 MSP430单片机的串行通信功能 216
4.2 USCI模块概述 217
4.2.1 初始化序列 217
4.2.2 波特率生成 218
4.3 通用异步通信协议UART模式 219
4.3.1 UART概述 219
4.3.2 UART通信协议标准 220
4.3.3 基于MSP430的UART 222
4.3.4 异步多机通信模式 224
4.3.5 USCI模块中断 225
4.3.6 UART模块寄存器 226
4.3.7 应用举例 232
4.4 串行外设接口协议SPI模式 233
4.4.1 SPI的特点 234
4.4.2 SPI模式操作 234
4.4.3 SPI模块寄存器 238
4.4.4 应用举例 240
4.5 内部集成电路协议I2C模式 243
4.5.1 I2C概述 243
4.5.2 I2C模式操作 245
4.5.3 I2C模块寄存器 250
4.5.4 应用举例 255
4.6 通用串行总线协议USB模块 263
4.6.1 USB总线协议 263
4.6.2 USB传输类型 265
4.6.3 MSP430 USB模块简介 270
4.6.4 USB模块操作 271
4.6.5 USB模块寄存器 274
4.7 本章小结 275
4.8 思考题与习题 275
第5章 MSP430软硬件开发环境 278
5.1 CCSv6软件开发环境 278
5.1.1 CCSv6概述 278
5.1.2 CCSv6的安装 278
5.1.3 CCSv6工程开发 280
5.1.4 CCSv6资源管理器介绍及应用 286
5.2 IAR Embedded Workbench嵌入式开发工具 289
5.2.1 IAR EW概述 289
5.2.2 IAR EW430的安装 290
5.2.3 IAR EW430工程开发 291
5.3 嵌入式程序设计 295
5.3.1 嵌入式C程序设计简介 295
5.3.2 编程风格 297
5.3.3 数据类型及声明 306
5.3.4 操作符与表达式 314
5.3.5 函数 317
5.3.6 指针 319
5.3.7 MSP430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 321
5.4 DriverLib简介 325
5.4.1 DriverLib概述 325
5.4.2 DriverLib函数简介及应用举例 326
5.5 MSP430硬件开发工具 339
5.5.1 MSP-EXP430G2(LaunchPad)实验开发板 339
5.5.2 MSP-EXP430F5529(LaunchPad) 341
5.5.3 MSP430F6638(LaunchPad)实验开发板 345
5.5.4 DY-LaunchKit开发板资源 347
5.6 本章小结 349
5.7 思考题与习题 350
第6章 MSP430应用系统设计 351
6.1 MSP430电源与低功耗设计 351
6.1.1 电池选择 351
6.1.2 超低静态电流LDO 353
6.1.3 低功耗设计 354
6.2 常用接口设计 358
6.2.1 发光二极管 358
6.2.2 键盘 359
6.2.3 LED数码管 367
6.2.4 液晶显示屏 371
6.2.5 继电器 377
6.3 嵌入式无线通信 379
6.3.1 Wi-Fi技术 379
6.3.2 蓝牙技术 382
6.3.3 ZigBee技术 386
6.3.4 Sub-1 GHz 388
6.4 低功耗无线温度采集仪 390
6.4.1 LightBlue APP简介 391
6.4.2 电路实现 391
6.4.3 低功耗无线温度采集仪设计与实现 392
6.5 音频录播器 394
6.5.1 WAV音频文件解析 395
6.5.2 电路实现 395
6.5.3 音频录播器设计与实现 397
6.6 本章小结 399
6.7 思考题与习题 400
参考文献 401

精彩书摘

第1章 概 述
1.1 单片微型计算机
1.1.1 单片机的概念
微型计算机具有体积小、价格低、使用方便、可靠性高等一系列优点,因此一问世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被广泛用于国防、工业生产和商业管理等领域。特别是近年来微处理器(MPU)的高速发展,使其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类世界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深刻变革。
纵观微处理器的发展,可以明显地看出其正朝着两个方向进行。一是朝着具有复杂数据运算、高速通信、信息处理等功能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方向发展。这类系统以速度快、功能强、存储量大、软件丰富、输入/输出设备齐全为主要特点,采用高级语言、应用语言编程,适用于数据运算、文字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等应用。另一方面,在有些应用领域,如智能化仪器仪表、电信设备、自动控制设备、汽车乃至家用电器等,对运算、控制功能的要求相对并不复杂,但对体积、成本、功耗等的要求却比较苛刻。为适应这种需求,产生了一种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电路以及连接它们的总线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计算机,即所谓的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简称单片机。单片机在设计上主要突出了控制功能,调整了接口配置,在单一芯片上制成了结构完整的计算机。
单片机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两大类,通常所说的单片机,包括本书介绍的MSP430系列单片机都属于通用型单片机。通用型单片机把可开发的资源全部提供给使用者。专用型单片机也称专用微控制器,是针对某些应用专门设计的,例如频率合成调谐器、MP3播放器、打印机控制器等。
1974年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在开发4位单片机TMS1000时,首次提出可编程SoC的概念,当时这是计算器、烤箱等应用的理想选择。随着这类处理器广泛应用于各种控制系统,单片机也被称为微控制器(MCU)。MCU现已是许多物理系统的核心,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和更低的功耗。
微控制器(MCU)、微处理器(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是目前最常用的3种可编程处理器,它们根据确定的程序执行相应的指令,其架构特性源于1971年开发的第一款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具有有限的输入和输出,能够嵌入到完整系统中,目前中等规模微控制器的性能,比首次执行太空任务的计算机还高几个数量级。
1.1.2 单片机的特点及主要系列
单片机的结构特点如下:
? 时钟频率比通用MPU和DSP低,一般小于100MHz/100MIPS(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数)。
? 功耗比MPU和DSP低几个数量级。
? 字长一般为8~32位。
? 内存有限,通常小于1MB。
? 具有几个到上百个输入/输出引脚。
单片机的应用特点如下:
? 小巧灵活、成本低、易于产品化,能方便地组装成各种智能式控制设备以及各种智能仪器仪表。
? 面向控制,能针对性地解决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类控制任务,从而能获得最佳性能价格比。
? 抗干扰能力强,适应温度范围宽,在各种恶劣环境下都能可靠工作。
? 可以方便地实现多机和分布式控制,使整个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大为提高。
单片机由于应用面广、生产批量大而使成本低廉(目前可低至1元人民币左右);系统结构简单而使可靠性增加;采用CMOS工艺又极大地降低了功耗,因此单片机问世之后就成为微型计算机的重要分支,发展迅速,从4位、8位、16位到32位单片机种类已有数百种,世界年销售量达数十亿片。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国内广泛使用Intel的MCS51系列和Motorola的68HC系列8位单片机。目前,除了TI的MSP430系列单片机,主要 的单片机还有Atmel的AVR系列、Microchip的PIC16/32系列以及NXP、ST的ARM系列等。
……

前言/序言

单片机应用在物联网时代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对处理器的综合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纵观单片机的发展,以应用需求为目标,市场越来越细化,充分突出以“单片”解决问题,而不像多年前以MCS-51/96等处理器为中心,外扩各种接口构成各种应用系统。单片机系统作为嵌入式系统的一部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应用领域(嵌入式高端应用主要由DSP、ARM、MIPS等高性能处理器构成),在这些应用中,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电池供电的应用越来越多,而且由于产品体积的限制,很多是用纽扣电池供 电。要求系统功耗尽可能低,如手持式仪表、水表、玩具等。
(2)随着应用的复杂,对处理器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即既要外设丰富、功能灵活,又要有一定的运算能力,能做一些实时算法,而不仅仅做一些简单的控制。
(3)产品更新速度快,开发时间短,希望开发工具简单、廉价,功能完善。特别是仿真工具要有延续性,能适应多种MCU,以免重复投资,增加开发投入。
(4)产品性能稳定,可靠性高,既能加密保护,又能方便升级。与无线通信技术结合的应用日趋增多。
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推出的MSP430系列超低功耗16位混合信号处理器(Mixed Signal Processor),集多种领先技术于一体,以16位RISC处理器、超低功耗、高性能模拟技术及丰富的片内外设、JTAG仿真调试等定义了新一代超低功耗单片机。加之TI优良的服务(全球免费快速网上样片申请、丰富的技术资料、大学计划资源等),充分体现了世界级著名IC厂商的实力和综合优势。
在超低功耗方面,其处理器功耗(1.8~3.6V,0.1~400μA,RTC运行约0.5μA,约100μA/MIPS)和口线输入漏电流(最大50nA)在业界都是最低的,远低于其他系列产品。
在运算性能上,其16位RISC结构,使MSP430在16MHz晶振工作时,指令速度可达16MIPS(注意:同样8MIPS的指令速度,在运算性能上16位处理器比8位处理器不止高两倍)。同时,MSP430中采用了一般只有DSP中才有的16位多功能硬件乘法器、硬件乘-加(积之和)功能、DMA等一系列先进的体系结构,大大增强了它的数据处理和运算能力,可以有效地实现一些数字信号处理的算法(如FFT、DTMF等)。
在开发工具上,MSP430系列单片机支持先进的JTAG调试,其硬件仿真工具(仿真器)非常廉价,而且适用于所有MSP430系列单片机,既便于推广,又大大降低了用户的开发投入。其软件集成开发环境有IAR的EW430和TI的CCS,功能都很强大。
在系统整合方面,MSP430系列单片机结合TI的高性能模拟技术,根据其不同产品,集成了多种功能模块,包括定时器、模拟比较器、多功能串行接口(SPI/IIC/UART)、USB、LCD驱动器、硬件乘法器、10/12/16位ADC、12位DAC、看门狗定时器(WDT)、I/O端口(P0~P6)、DMA控制器、2~10KB的RAM、多达128KB的Flash,以及丰富的中断功能。使用户可以根据应用需求,选择最合适的MSP430系列产品来实现。另外,大部分MSP430系列单片机采用Flash技术,支持在线编程,并有加密熔丝,具有很高的保密性。MSP430系列单片机均为工业级产品,性能稳定,可靠性高,可用于各种民用、工业产品。
《MSP430系列16位超低功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一书初版于2004年11月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12年进行了改版并于2013年9月出版了该书的第2版。近几年MSP43x系列单片机在性能、功能和应用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为了满足新的教学要求、更好地推广最新MSP43x技术和产品,在TI大学计划部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我们修订出版此书的第3版。本书主要以TI公司最新、功能最完整的MSP430F6xx系列内容为基础,删除了一些陈旧的内容,增加并修订了MSP430库函数、CCS开发工具、嵌入式软件编程基础、嵌入式无线通信、应用实验等内容。为了方便教学,我们还开发了完整的教学配套资源,包括PPT课件、配合MSP430 LaunchPad的多功能教学实验系统和实验指导书等。
参与本书编写和资料整理、代码验证等工作的还有上海大学李晋、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系洪明杰、孙乐晨、杜欣宇、张红艳、张炤、林雯、上海德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陈宫、郝立平、姜哲等。在本书成稿过程中,得到了德州仪器半导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大学计划部经理王承宁、潘亚涛、崔萌、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苏明芳等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所限,至交稿时我们仍觉得有些地方还不尽人意,错误之处也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我们及时修正。有关此书的信息和配套资源,会及时发布在网站上。
编 者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战:基于STM32与RT-Thread》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实践指导,重点聚焦于当今业界广泛应用的STM32系列微控制器以及RT-Thread实时操作系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本书将带领读者从零开始,逐步掌握嵌入式系统从硬件选型、软件开发、系统调试到最终产品实现的完整流程。 核心内容概述: STM32微控制器深度解析与应用开发: 硬件基础: 详细介绍STM32系列微控制器的架构、核心处理器(ARM Cortex-M)、存储器组织、中断控制器、以及各种常用外设(GPIO、USART、SPI、I2C、ADC、DAC、Timers、DMA等)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我们将以STM32F1/F4/F7系列为例,深入剖析其寄存器级编程和HAL/LL库的应用。 嵌入式C语言编程: 强调在嵌入式开发中C语言的关键特性,包括指针、内存管理、位操作、面向对象思想在C语言中的实践等,并结合STM32平台进行大量实例演示。 外设驱动开发: 手把手教你如何编写和调试各种外设驱动程序,从简单的LED闪烁到复杂的传感器数据采集与通信,确保读者能熟练掌握硬件交互的技巧。 RT-Thread实时操作系统入门与精通: RT-Thread简介: 介绍RT-Thread的起源、设计理念、核心组件(内核、组件、设备驱动模型)以及其在嵌入式领域的优势。 RT-Thread内核机制: 深入讲解RT-Thread的多线程管理、线程调度、进程管理、IPC(进程间通信)机制(信号量、互斥锁、事件标志、消息队列等)、定时器管理、内存管理等核心概念。 RT-Thread组件与软件包: 介绍RT-Thread丰富的组件库(如文件系统、网络协议栈、GUI库、USB库等)以及如何通过软件包管理器(scons)进行配置、编译和集成。 RT-Thread设备驱动模型: 详解RT-Thread统一的设备驱动模型,包括设备管理、设备查找、设备使用流程,以及如何为新的硬件编写符合RT-Thread标准的设备驱动。 RT-Thread应用程序开发: 演示如何在RT-Thread环境下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包括线程的创建与同步、任务间的通信、内存的分配与释放、以及如何利用RT-Thread提供的API实现复杂的应用逻辑。 嵌入式系统综合项目实战: 项目案例分析: 本书包含多个由浅入深的实际项目案例,涵盖了从简单的智能家居温湿度监测系统、数据采集与显示模块,到更复杂的物联网终端设备、嵌入式Linux移植(可选,作为进阶内容)、以及基于RT-Thread的嵌入式GUI应用开发。 开发环境搭建与调试: 详细指导读者搭建Keil MDK、STM32CubeIDE、VS Code + CMake等主流开发环境,并掌握使用J-Link、ST-Link等硬件调试器进行代码调试、内存查看、性能分析等高级调试技巧。 版本控制与协作: 介绍Git在嵌入式项目中的应用,帮助读者管理代码版本,实现团队协作开发。 性能优化与功耗管理: 探讨嵌入式系统在性能和功耗方面的权衡,提供优化策略,例如利用DMA、低功耗模式、代码优化等。 本书特点: 紧扣主流技术: 聚焦STM32微控制器与RT-Thread实时操作系统,这两者是当前嵌入式领域最活跃、最受欢迎的技术栈。 实践导向: 大量采用实例驱动的教学方式,每个知识点都配有可运行的代码示例,让读者在动手实践中学习。 循序渐进: 内容设计由易到难,从基础概念到复杂系统,层层递进,适合不同阶段的读者。 内容详实: 深入讲解原理,同时提供丰富的应用案例,帮助读者全面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技能。 贴近工程实践: 结合实际工程开发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帮助读者快速适应实际工作需求。 适用读者: 高等院校电子信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在校生。 希望系统学习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的在职工程师。 对嵌入式开发感兴趣的初学者。 需要深入理解STM32微控制器和RT-Thread实时操作系统开发的开发者。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独立完成嵌入式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开发、调试与优化,为从事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等职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能自信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嵌入式开发挑战。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正在攻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对于单片机领域的深入研究是我的学习重点之一。MSP430系列因其在超低功耗方面的杰出表现,一直是我的研究方向之一。《MSP430超低功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第3版)》这本书,作为一本“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规划教材”,其内容的专业性和深度是我所看重的。我尤其关注书中对MSP430架构的微观层面解析,比如其CPU的设计特点,以及指令集如何支持高效的计算和低功耗的运行。同时,我对书中关于MSP430内部各外设模块的详细讲解非常感兴趣,例如其定时器(Timer)的多种工作模式、ADC(模数转换器)的精度和采样率设置、以及其各种通信接口(UART, SPI, I2C)的使用方法。作为一本“应用”导向的书籍,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MSP430在复杂系统集成中的案例,例如如何将MSP430与各种传感器、射频模块、以及存储器协同工作,构建出功能强大的嵌入式系统。我更希望看到书中能够探讨一些高级的功耗优化技巧,例如如何通过软件算法来平衡性能和功耗,如何在多任务环境下实现精细的功耗调度,以及如何利用MSP430的硬件特性来最大化电池寿命。对于我这样的研究者而言,书中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MSP430性能评估和功耗分析的工具和方法,那就更具参考价值了。我对这本书寄予厚望,希望它能为我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启发,帮助我在MSP430的研究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评分

我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目前正在负责一个需要极长待机时间的物联网设备项目,而MSP430系列以其在超低功耗领域的声誉,是我的首选平台。《MSP430超低功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第3版)》这本书,作为一本“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规划教材”,其内容的深度和权威性是吸引我的重要因素。我尤其关注书中对MSP430的内部功耗管理架构的深入剖析,例如其精细的功耗门控技术、时钟系统优化、以及低功耗模式下的外设行为。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如何利用这些内部机制,通过软件手段实现极致的功耗节省。对于实际应用而言,我更看重书中对高级功耗分析和优化技术的探讨,比如如何使用专业的工具(如示波器、功耗分析仪)来精确测量和定位功耗瓶颈,如何通过算法优化(例如动态调整采样频率、智能唤醒策略)来提升整体能效。此外,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MSP430与其他低功耗通信技术(如BLE, LoRa)集成的方案和注意事项,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功耗预算和设计经验分享。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MSP430与其他微控制器(MCU)的功耗性能对比,或者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如极端低温、高湿度)的功耗表现,那将极具参考价值。我对这本书充满期待,希望它能为我提供更深入的理论指导和实用的解决方案,帮助我更好地应对项目中的功耗挑战,并推动我的技术水平更上一层楼。

评分

我是一名在校的学生,正在为毕业设计而苦恼,希望能设计一个能长时间工作的便携式智能设备,对MSP430的低功耗特性一直有所耳闻,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MSP430超低功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第3版)》这本书,其“超低功耗”的强调和“原理与应用”的结合,以及“高等院校教材”的定位,正是我现在急需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详细讲解MSP430的架构,包括CPU、内存、以及各种外设接口,比如GPIO、定时器、ADC、UART等,并且清晰地说明它们是如何工作的。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解释MSP430实现“超低功耗”的各种机制,比如各种低功耗模式(LPMs)是如何工作的,进入和退出这些模式需要注意什么,以及如何通过编程来精细地控制功耗。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电路设计建议,例如如何选择合适的电源管理芯片,如何设计低功耗的传感器接口,以及如何进行整体功耗的测量和优化,那就太好了。当然,对于我这样的学生来说,实际动手操作是学习的关键。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基于常见MSP430开发板的例程,并且这些例程能够覆盖到一些常用的应用场景,比如数据采集、无线通信、人机交互等。最好是能够有详细的步骤指导,让我可以一步步跟着做,从而快速掌握MSP430的开发技能,并能顺利完成我的毕业设计。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这些,那它将是我学习MSP430的“宝藏”。

评分

作为一名在嵌入式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开发者,我对技术书籍的要求一向很高,既要内容新颖、紧跟技术前沿,又要有深度、能够引发思考。这本《MSP430超低功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第3版)》虽然名字听起来像是给初学者准备的,但我更看重的是它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规划教材”的定位。这意味着其内容深度和广度都应该能够满足专业学习者的需求。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书中对MSP430系列最新架构的阐述,以及针对这些新架构在功耗管理、性能提升方面所做的优化。我知道MSP430在不断演进,新一代的芯片在性能和集成度上都有显著提升,同时在功耗控制方面也有新的技术突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这些更新,例如新的低功耗模式、更精细的功耗门控技术、以及与操作系统(如RTOS)协同工作的功耗管理策略。此外,作为一个进阶用户,我更关心的是那些能够帮助我解决实际开发中遇到的棘手问题的章节。比如,如何有效地进行系统级功耗分析和测量,如何诊断和定位功耗瓶颈,以及在复杂的多任务系统中实现最优的功耗调度。我也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高级的应用场景,比如在工业自动化、医疗电子、物联网等领域,MSP430是如何被巧妙地应用以满足严苛的功耗要求的。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MSP430与其他外围模块(如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存储器)的集成设计经验,以及相关的功耗优化技巧,那就更完美了。我对这本书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新的启发和实用的解决方案,来提升我现有项目的性能和能效。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样的嵌入式新手量身定做的“及时雨”。我一直对MSP430系列单片机心生向往,尤其被它那“超低功耗”的名头深深吸引,这对于我正在构思的几个小型便携式项目来说,简直是福音。然而,市面上关于MSP430的书籍浩如烟海,选择哪一本才能既系统又深入地学习,始终让我有些犹豫。当我看到这本《MSP430超低功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第3版)》时,它的副标题“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规划教材”立刻打消了我的顾虑。这说明这本书的编写有严谨的学术背景和教学体系的支撑,内容不会是泛泛而谈,而是能够真正帮助我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理解其核心原理。我尤其期待书中对超低功耗设计理念的深入剖析,比如各种低功耗模式的切换时机、功耗优化的硬件电路设计、以及在软件层面如何通过合理的算法和资源管理来进一步降低功耗。我知道MSP430的强大之处在于其能耗比,但具体如何实现,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最大化续航能力,这正是我迫切想通过这本书学到的。同时,作为一本应用导向的书籍,我更希望能看到大量贴近实际的案例分析,比如基于MSP430的无线传感器节点、智能家居设备、可穿戴设备等。这些案例不仅能帮助我巩固理论知识,更能激发我的创造力,让我看到MSP430在现实世界中的无限可能。我对书中提供的例程代码质量也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它们清晰易懂,注释详尽,并且能够直接在实际开发板上运行,这样我就可以快速上手,边学边做,加速我的学习进程。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在嵌入式开发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探索MSP430的奥秘。

评分

作为一名刚接触嵌入式开发的工程师,我对如何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非常谨慎。《MSP430超低功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第3版)》这本书,以其明确的“超低功耗”和“原理与应用”的定位,以及“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规划教材”的背景,让我觉得它非常适合我入门和深入学习。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最基础的原理讲起,清晰地解释MSP430单片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比如它的CPU结构、存储器访问方式、以及中断机制。对于“超低功耗”这个核心概念,我期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MSP430是如何做到低功耗的,包括各种低功耗模式(LPMs)的详细说明,以及如何通过软件配置来进入和退出这些模式。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代码示例,展示如何在实际编程中实现低功耗的应用,例如如何在没有操作系统的简单系统中管理功耗,如何选择合适的低功耗模式来延长设备续航时间。此外,我也希望书中能涵盖一些MSP430的常用外设接口的应用,比如GPIO(通用输入输出)、定时器、ADC(模数转换器)等,并且提供相关的例程,让我能够快速上手,实现一些基本功能。对于“应用”这部分,我希望能看到一些贴近实际需求的案例,比如如何用MSP430做一个简单的手持式测量设备,或者一个电池供电的无线传感器节点。这些案例能够帮助我理解MSP430在实际项目中的价值,并激发我进行更多创新。我对这本书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能通过它建立起扎实的MSP430基础,并为未来的嵌入式开发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作为一个对嵌入式硬件充满好奇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某个特定芯片家族的书籍。MSP430系列单片机以其“超低功耗”的特性,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我最近尝试开发一些需要长期工作的环境监测设备时,这个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MSP430超低功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第3版)》这本书,以其明确的定位和“规划教材”的身份,让我对其内容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充满了信心。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对MSP430内部硬件架构的详细解析,包括其CPU核心、存储器结构、以及各种外设接口(如GPIO、定时器、UART、SPI、I2C、ADC、DAC等)的工作原理。深入理解这些,才能更好地进行硬件配置和软件设计。当然,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超低功耗”,我期望书中能详细阐述MSP430实现超低功耗的技术细节,比如其特有的功耗管理单元(PMU)是如何工作的,各种工作模式(Active Mode, Low-Power Modes)之间的功耗差异,以及如何通过软件编程来精细地控制芯片的功耗状态。我还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优化外部电路设计的建议,例如如何选择合适的电源芯片、如何设计低功耗的传感器接口电路、以及如何处理好电源滤波和去耦等问题,这些都是影响系统整体功耗的关键因素。此外,作为一本应用导向的书籍,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包含一些实际的开发案例,从简单的LED闪烁到复杂的传感器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能够通过这些案例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如果书中还能涉及一些关于MSP430的调试技巧和性能分析方法,那就更好了,这对于我排查问题和优化代码非常有帮助。

评分

作为一名对电子工程领域充满热情的学生,我在选择学习资料时,总是倾向于那些具有权威性和系统性的教材。《MSP430超低功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第3版)》这本书,凭借其“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规划教材”的身份,无疑是我理想的学习伙伴。MSP430系列单片机以其卓越的低功耗性能,在众多嵌入式应用领域都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而我对它尤为感兴趣的,是如何在极其有限的能量供给下,实现丰富的功能和高效的运行。因此,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深入阐述MSP430的“超低功耗”设计理念,不仅是其内部硬件的省电机制,更包括其指令集和架构上对低功耗的优化。我希望书中能详细解释MSP430的各种功耗模式,比如低功耗模式(LPM)的详细分类、进入和退出这些模式的条件、以及在不同模式下CPU和外设的功耗消耗。理解这些,对我日后在设计需要长续航的设备时,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功耗管理策略至关重要。此外,我希望书中能提供关于MSP430的编程接口和API的详细介绍,尤其是一些与功耗管理相关的函数调用。书中提供的例程也需要做到精炼、典型,能够清晰地展示如何实现特定的功能,并且能在实际硬件上运行。对于一款“规划教材”,我期待书中不仅有原理讲解,还能涵盖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比如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工业传感器等,这些案例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MSP430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很高,希望它能成为我系统学习MSP430的坚实基础。

评分

作为一名电子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我一直对嵌入式系统和低功耗技术抱有浓厚的兴趣。MSP430系列单片机以其“超低功耗”的特性,一直是我想深入学习的对象。《MSP430超低功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第3版)》这本书,以其“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规划教材”的身份,让我觉得它的内容一定是系统、全面且具有学术价值的。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MSP430的硬件架构,包括其CPU核心、内存管理、以及各种外设模块的工作原理。尤其希望能够深入理解其如何实现超低功耗,比如各种低功耗模式的工作机制、功耗状态的切换逻辑、以及在不同模式下的功耗消耗。我希望书中不仅讲解“是什么”,更要讲解“为什么”和“怎么做”。因此,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优化软件设计来降低功耗的技巧,例如如何高效地使用中断,如何合理地管理变量和寄存器,以及如何进行功耗方面的代码审查。此外,作为一本“应用”书籍,我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实用的开发案例,比如基于MSP430的智能小家电、可穿戴设备、或者一个简单的环境监测系统。这些案例应该能让我从理论学习过渡到实际动手,并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加深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打开MSP430的“大门”,并为我今后的嵌入式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是一名热爱DIY电子项目的学生,一直想学习一种性能不错且功耗极低的单片机来做一些需要长时间续航的设备,比如智能手环、环境监测器之类的。在网上看到很多人推荐MSP430,所以就抱着学习的心态来找相关的书籍。《MSP430超低功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第3版)》这本书名立刻吸引了我,尤其是“超低功耗”这四个字,正是我的需求点。副标题“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规划教材”让我觉得这本书会比较系统和全面,不是那种只讲皮毛的入门读物。我特别希望书中能详细讲解MSP430的各种低功耗模式,比如 LPM0, LPM1, LPM2, LPM3, LPM4,并且解释它们各自的适用场景和功耗表现。我希望能理解为什么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选择不同的低功耗模式能有如此大的区别,以及如何通过编程来灵活切换这些模式,让单片机在需要时高性能,在不需要时尽可能“沉睡”。另外,我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具体的硬件电路设计指导,比如如何配合MSP430来设计一个低功耗的电源管理模块,如何选择合适的外部元器件来降低整体功耗。当然,光有理论是不够的,我更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例程,最好是基于一些常见的MSP430开发板,能够一步步地引导我完成一个小项目。比如,如何利用MSP430的ADC采集传感器数据,然后将数据通过低功耗的无线模块发送出去,同时整个过程都能尽量省电。如果书中还能涉及一些关于MSP430的实时操作系统(RTOS)应用,那就更好了,因为我听说了RTOS在嵌入式开发中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任务和功耗。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从零开始,扎实地掌握MSP430的原理和应用,并且能够真正做出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低功耗电子产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