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学习辅导书
>
基本信息
作 者:黄逎本,方奕忠 主编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1
版 次:1
页 数:155
字 数:180000
印刷时间:2010-3-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2
I S B N:9787040248739
包 装:平装
定价:18.7元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为配合郭硕鸿教授所著《电动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学而编写,亦可供采用其他电动力学教材的读者参考。本书按原教材的章节顺序对每一章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均做出概述,使读者可以从中抓住经典电动力学的主要物理思想与方法。书后附录给出基本的数学工具,以便于读者查阅。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配合郭硕鸿所著《电动力学》(第三版)而编写的学习辅导书。本书按原教材的章节顺序对每一章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均做出概述,使读者可以从中抓住经典电动力学的主要物理思想与方法。书中对习题的解题过程,着重于对问题做
本书可供使用郭硕鸿所著《电动力学》(第三版)的师生在教学和学习中使用,亦可供采用其他电动力学教材的读者参考。
目录
章 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
要点概述
1.1 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伦兹力公式
1.2 电磁场的能量和动量
1.3 介质中的场方程与介质的电磁性质
1.4 电磁场的边值关系
习题与解答
补充题
第二章 静电场
要点概述
2.1 静电场和静电势
2.2 电势多极展开
2.3 静电场边值问题
2.4 静电能外电场对电荷体系的作用能
习题?虢獯?
补充题
第三章 静磁场
要点概述
3.1 静磁场方程和矢势
3.2 磁偶极矩的势和磁场
3.3 静磁场边值问题
3.4 静磁能外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能
3.5 矢势的量子效应
3.6 导体的电磁性质
习题与解答
补充题
第四章 电磁波的传播
要点概述
4.1 真空中的波动方程
4.2 时谐波亥姆霍兹方程和边值关系
4.3 真空中和均匀绝缘介质内的平面波
4.4 导体内的电磁波
4.5 电磁波在界面的反射和折射
4.6 谐振腔和波导
4.7 等离子体中的电磁波
习题与解答
补充题
第五章 电磁波的辐射
要点概述
5.1 电磁势与规范变换达朗贝尔方程
5.2 推迟势和辐射场
5.3 辐射场的多极展开
5.4 电磁波的衍射
5.5 电磁波的动量和动量流辐射压力
习题与解答
补充题
第六章 狭义相对论
要点概述
6.1 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时空理论
6.2 洛伦兹变换的四维形式四维协变量
6.3 相对论力学
6.4 电动力学的相对论协变性
6.5 电磁场中带电粒子的拉格朗日量和哈密顿量
习题与解答
第七章 带电粒子和电磁场的相互作用
要点概述
7.1 李纳-维谢尔势任意运动带电粒子的电磁场
7.2 带电粒子的辐射频谱
7.3 切连柯夫辐射
7.4 带电粒子的电磁场对粒子的反作用
7.5 电磁波的散射和吸收介质的色散
习题与解答
补充题
附录
Ⅰ.三维空间中的矢量和二阶张量
Ⅱ.算符运算
Ⅲ.积分变换
Ⅳ.δ函数
Ⅴ.曲线正交坐标系
Ⅵ.轴对称下拉普拉斯方程的通解
电动力学 第三版·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 者:郭硕鸿·页码:286 页·出版日期:2008年·ISBN:9787040239249·版本:1版·装帧:平装·开本:16·中文:中文定价:33.8元内容简介《电动力学》是作者在所编《电动力学》(1997年第二版)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的发展和教学实践的需要修订而成的。这次修订,在保持原书整体结构精炼、严谨,叙述简明、流畅,便于教学的特色下,改写了部分内容,新增了部分内容,力求做到既重视基本理论,又扩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电动力学》共分7章,内容包括: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静电场、静磁场、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辐射、狭义相对论、带电粒子和电磁场的相互作用。《电动力学》可作为高等学校物理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其他有关人员参考。作者简介郭硕鸿,理论物理学家、中山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高能物理学会理事。广东中山人。编著教材有《电动力学》,论文有《格点规范理论与强子质量谱》、《格点规范理论的基态、质量隙和弦张力》、《二维氢原子的解析解Ⅱ相对论理论》等。编辑推荐《电动力学》吸收了近年来电动力学领域中理论和应用的重要进展,在理论方面,主要补充了势的基本意义和物理效应的论述,并更加强调了规范场的概念;在应用方面,主要增加了在近代科学技术中有重要意义和较大影响的导电动力学和等离子体电动力学。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物理类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其它目录引言章 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第二章 静电场第三章 静磁场第四章 电磁波的传播第五章 电磁波的辐射第六章 狭义相对论第七章 带电粒子和电磁场的相互作用1.矢量代数2.散度、旋度和梯度3.关于散度和旋度的一些定理4.V算符运算公式5.曲线正交坐标系 6.并矢和张量附录Ⅱ 轴对称情形下拉普拉斯方程的通解附录Ⅲ 国际单位制和高斯单位制中主要公式对照表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并非完美无瑕,但它的优点是无法被忽视的。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电动力学教材+ 学习辅导书 郭硕鸿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在某些章节的处理上,确实能够帮助我触及到电动力学更深层次的内涵。例如,它在讨论电磁波的传播时,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波动方程求解,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以及相关的散射和衍射现象。这种深入的分析,让我对电磁现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这本《电动力学教材+ 学习辅导书 郭硕鸿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是一本需要“耐心”和“毅力”的书。初次阅读时,可能会觉得某些章节的跳跃性很大,或者某些概念的引入显得有些突然。但是,如果你坚持下去,反复钻研,你会发现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精心设计的。我特别喜欢它在论述一些经典实验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历史的厚重感,让你明白这些理论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评分说实话,第一次翻开《电动力学教材+ 学习辅导书 郭硕鸿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忐忑的。电动力学本身就是一个让很多人头疼的科目,而郭硕鸿的版本,在许多前辈的口中,更是以“硬核”著称。果不其然,书中的内容确实非常扎实,每一个概念的引入、每一个公式的推导都力求严谨和完整。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一些基本概念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溯本追源”的精神,仿佛在带领我们一步步地构建起整个电动力学的宏伟大厦。
评分我是一名复习考研的学生,选择了《电动力学教材+ 学习辅导书 郭硕鸿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我的参考书。坦白说,这本书的难度确实不小,尤其是在理解一些抽象概念的时候,会感到力不从心。但是,当我静下心来,结合辅导书的内容,一点点地啃下来,最终还是能有所收获。书中的习题,特别是辅导书中的精选例题,对于巩固知识点和掌握解题技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分从一个大二学生角度来看,《电动力学教材+ 学习辅导书 郭硕鸿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是一本极具挑战性的教材。它可能不是最容易上手的,但绝对是能够让你对电动力学有深刻理解的宝藏。书中的例子虽然精炼,但往往能点石成金,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我尤其喜欢它在一些难点章节后面附带的“思考题”,这些题目往往能够引导你去深入地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套用公式。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教材,除了理论的深度,更重要的是清晰的逻辑和易于理解的表述。然而,《电动力学教材+ 学习辅导书 郭硕鸿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在这方面,尤其是对初学者而言,显得有些“不近人情”。它似乎默认了读者已经具备了相当扎实的物理基础和数学功底,能够轻松地跨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概念鸿沟。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查阅其他资料,去理解那些在书中“一笔带过”的推导过程。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场论和边界条件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的航海者,虽然知道目标就在远方,但却找不到正确的航线。《学习辅导书》部分虽然试图降低门槛,但有时又显得过于“点到为止”,未能完全覆盖教材中那些最让人感到困惑的细节。
评分在我学习电动力学的过程中,《电动力学教材+ 学习辅导书 郭硕鸿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无疑扮演了“硬骨头”的角色。它不像市面上某些教材那样,总是试图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问题,而是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深度。这种做法,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旦你克服了最初的困难,你就会发现自己对电动力学的理解会更加透彻,甚至能够触及到更前沿的研究方向。
评分总的来说,《电动力学教材+ 学习辅导书 郭硕鸿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是一本极具学术价值的著作。它可能不是最适合那些追求“速成”的学生,但对于那些渴望深入理解电动力学本质的读者来说,它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参考书。我常常会在阅读教材遇到困惑时,翻开辅导书,寻找一些额外的解释和例题。这种结合式学习,大大提升了我学习的效率。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电动力学学习者的一场噩梦,但又不得不承认,它又是那该死的救命稻草。初次拿到这本《电动力学教材+ 学习辅导书 郭硕鸿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我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毕竟“郭硕鸿”这个名字在物理学界的分量可不是盖的,第三版也意味着更加成熟和完善。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书中的世界后,才发现这并不是一条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而是一条布满荆棘、需要你披荆斩棘的崎岖山路。书中的理论推导固然严谨,几乎每一个公式都仿佛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宝剑,锋利无比,直指问题的本质。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严谨有时就像是摆在你面前的一座座高山,陡峭险峻,让你望而却步。
评分作为一名物理学爱好者,我一直对电动力学领域充满好奇,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入门读物。《电动力学教材+ 学习辅导书 郭硕鸿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出现,满足了我对知识的渴望。虽然它并非是面向初学者的“科普读物”,但其系统性的讲解和严谨的逻辑,让我逐渐领略到了电动力学的魅力。我尤其赞赏书中对数学工具的运用,它并非生硬地套用,而是巧妙地将数学转化为理解物理规律的钥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