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 天工開物
原價:32.80元
作者:(明)宋應星,《國學典藏書係》叢書編委會
齣版社:吉林齣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齣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46343310
字數:330000
頁碼:303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産的綜閤性著作,是中國曆史上偉大的科學技術著作,其特點是圖文並茂,注重實際,重視實踐。它對中國古代的各項技術進行瞭係統地總結,構成瞭一個完整的科學技術體係。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目錄
序
上篇
第一 乃粒
總名
稻
稻宜
稻工
稻災
水利
麥
麥工
麥災
黍稷、粱粟
麻
菽
第二 乃服
蠶種
蠶浴
種忌
種類
抱養
養忌
葉料
食忌
病癥
老足
結繭
取繭
物害
擇繭
造綿
治絲
調絲
緯絡
經具
過糊
邊維
經數
花機式
腰機式
結花本
穿經
分名
熟練
龍袍
倭緞
布衣
枲著
夏服
裘
褐氈
第三 彰施
諸色質料
藍澱
紅花
造紅花餅法
附:燕脂
槐花
第四 粹精
攻稻
攻麥
攻黍、稷、粟、粱、麻、菽
第五 作鹹
鹽産
海水鹽
池鹽
井鹽
末鹽
崖鹽
第六 甘嗜
蔗種
蔗品
造糖
造白糖
飴餳
蜂蜜
附:造獸糖
中 篇
第七 陶埏
瓦
磚
罌甕
白瓷附;青瓷
附:窯變迴青
第八 冶鑄
鼎
鍾
釜
像
炮
鏡
錢
附:鐵錢
第九 舟車
舟
漕舫
海舟
雜舟
車
第十 錘鍛
治鐵
斤斧
鋤
銼
錐
鋸
刨
鑿
錨
針
治銅
第十一 燔石
石灰
蠣灰
煤炭
礬石白礬
青礬 紅礬 黃礬 膽礬
硫黃
砒石
第十二 膏液
油 品
法具
皮油
第十三 殺青
紙料
造竹紙
造皮紙
下 篇
第十四 五金
黃金
銀
附:硃砂銀
銅
附:倭鉛
鐵
锡
鉛
附:鬍粉
附:黃丹
第十五 佳兵
弧矢
弩
韆
火藥料
硝石
硫黃
火器
第十六 丹青
硃
墨
附
第十七 麯蘖
酒母
神 麯
丹麯
第十八 珠玉
珠
寶
玉
附:瑪瑙水晶琉璃
附錄
一、宋應星生平
(一)宋應星生活的時代
(二)宋應星的早年經曆
(三)擔任縣學教諭
(四)《天工開物》
(五)宋應星的晚年
(六)宋應星和他的師友們
二、野議
野議序
世運議
進身議
民財議
士氣議
屯田議
催科議
軍餉議
練兵議
學政議
鹽政議
風俗議
亂萌議
三、論氣
論氣序
形氣一
形氣二
形氣三
形氣四
形氣五
氣聲一
氣聲二
氣聲三
氣聲四
氣聲五
氣聲六
氣聲七
氣聲八
氣聲九
水非勝火說
水火二
水火三
水火四
水塵一
水塵二
水塵三
水風歸藏
寒熱
四、談天
談天序
日說一
日說二
日說三
日說四
日說五
日說六
五、《天工開物》的傳播
六、宋應星的哲學思想
七、《天工開物》著作版本
一、塗本
二、楊本
三、菅本
四、陶本
五、通本
六、商本
七、局本
八、枝本
九、藪本
十、華本
十一、任本
十二、藪平本
十三、鍾本
十四、李本
十五、贛科本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給我一種感覺,它可能是一部深入挖掘中國傳統哲學和思想精髓的著作。我原本以為“天工開物”這個名字,除瞭技術層麵的“開物”,還可能蘊含著“順天而為,因勢而動”的哲學思想。我設想書中可能會探討古代中國人如何觀察自然、理解自然,並將這種對自然的認知融入到他們的生産和生活之中。這可能涉及到“道法自然”、“天人閤一”等概念,以及這些概念如何在具體的技藝實踐中得到體現。比如,在農業生産中,如何根據節氣、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來安排耕作;在建築上,如何遵循地形、采光、通風等自然規律來設計房屋;甚至在醫藥和養生方麵,如何順應身體的自然節律來調養身心。我期待書中能引導我思考,古人對自然的敬畏和順應,是如何造就瞭他們與環境和諧共處的能力,以及這種智慧在現代社會中是否依然具有價值。也許,這本書還會觸及一些關於“道”和“器”的辯證關係,探討形而上的哲學思考如何指導具體的物質創造。
評分《天工開物》這本書,從書名上看,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關於古代中國匠人如何“開物”(創造事物)的技藝集錦,充滿著各種奇思妙想和巧奪天工的製作過程。比如,我期待著能讀到如何精煉金屬、如何燒製瓷器、如何利用自然材料造紙,甚至是古代的建築技術和航海知識。我設想著書裏會圖文並茂,詳細解析每一個步驟,就像一本古代的“how-to”指南,讓我能一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我還會期望在閱讀過程中,能感受到那種專注於技藝、精益求精的精神,仿佛能聽到鐵錘敲打的聲響,聞到燒窯的煙火味。書中可能會穿插一些關於古代社會生活、商品流通、甚至朝代更迭對技術發展影響的描述,這樣一來,技術就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與整個時代緊密相連,更具曆史厚重感。我甚至想象,這本書或許還會包含一些關於古代科學思想萌芽的討論,例如當時人們對自然規律的認知,以及這些認知如何指導他們的實踐。總而言之,我預設這本書會是一場關於物質文明和工匠精神的盛宴,讓我對中華民族的創造力有一個具象化的認識。
評分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的第一感覺是它似乎是一部關於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發展史的宏大敘事。我期待書中不僅僅停留在對具體技術的描述,而是能深入探討這些技術如何影響瞭當時的社會結構、經濟模式,乃至人們的生活方式。我設想,書裏可能會細緻分析農業、手工業、商業之間的相互聯係,以及它們是如何共同構建起古代中國龐大的經濟體係。例如,它可能會講述某個重要發明如何催生瞭一個新的産業,又如何改變瞭區域間的貿易格局,甚至影響瞭人口的遷徙和城市的興衰。我還會期待看到書中對古代商人、工匠、農民等不同社會階層在經濟活動中的角色和地位的探討,以及他們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或許,書中還會涉及一些宏觀層麵的經濟理論,比如古代的賦稅製度、貨幣流通、甚至是國際貿易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理解中國古代經濟是如何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下,發展齣如此精巧而又充滿活力的運作模式,並從中汲取一些對於現代經濟發展具有啓示意義的經驗。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讓我聯想到,它可能是一本關於中國古代科技發展史的通俗讀物,旨在嚮普通讀者普及古代科學知識。我設想書中會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講述那些在曆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科技發明和技術革新,比如指南針、造紙術、火藥、印刷術等。我期待書中不僅會介紹這些發明的原理和用途,還會深入挖掘它們産生的曆史背景、對當時社會産生的巨大影響,以及它們如何傳播到世界各地,推動瞭人類文明的進步。我甚至希望書中會包含一些關於古代科學傢、發明傢的小故事,讓他們不再是冰冷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充滿智慧和毅力的人物。這本書在我眼中,就像一扇窗戶,讓我能夠窺探到中國古代科技的輝煌成就,並從中感受到中華民族在科學探索道路上不懈的努力和卓越的貢獻,從而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和對祖國科技史的自豪感。
評分這本書的厚度和內容給我一種錯覺,仿佛它是一本百科全書式的古代中國百科全書,內容包羅萬象。我設想它會像一本古代的“生活指南”,涵蓋瞭從衣食住行到節日習俗,從天文地理到神話傳說,幾乎無所不包。我期待書中能詳細描述古代的飲食文化,比如不同季節的食材,各種菜肴的烹飪方法,以及與飲食相關的禮儀。在居住方麵,我希望看到關於古代建築風格、室內陳設、以及傢居設計的介紹。服飾也是我感興趣的部分,我想瞭解不同階層、不同場閤的服裝樣式、材質和製作工藝。除瞭這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我還期待書中能涉及古代的娛樂活動、節日慶典、民間習俗,甚至是古代的教育和醫學知識。這本書在我腦海裏構建成一幅生動的古代生活畫捲,讓我能全方位地感受那個時代的風土人情和文化氛圍,就像穿越時空,親身置身於其中,體驗那個古老而又迷人的世界。
評分經典古籍,不錯
評分物有所值
評分可以
評分物有所值
評分好…………………………………………
評分物有所值
評分經典古籍,不錯
評分好…………………………………………
評分可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