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 天工开物
原价:32.80元
作者:(明)宋应星,《国学典藏书系》丛书编委会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46343310
字数:330000
页码:303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学技术著作,其特点是图文并茂,注重实际,重视实践。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目录
序
上篇
第一 乃粒
总名
稻
稻宜
稻工
稻灾
水利
麦
麦工
麦灾
黍稷、粱粟
麻
菽
第二 乃服
蚕种
蚕浴
种忌
种类
抱养
养忌
叶料
食忌
病症
老足
结茧
取茧
物害
择茧
造绵
治丝
调丝
纬络
经具
过糊
边维
经数
花机式
腰机式
结花本
穿经
分名
熟练
龙袍
倭缎
布衣
枲著
夏服
裘
褐毡
第三 彰施
诸色质料
蓝淀
红花
造红花饼法
附:燕脂
槐花
第四 粹精
攻稻
攻麦
攻黍、稷、粟、粱、麻、菽
第五 作咸
盐产
海水盐
池盐
井盐
末盐
崖盐
第六 甘嗜
蔗种
蔗品
造糖
造白糖
饴饧
蜂蜜
附:造兽糖
中 篇
第七 陶埏
瓦
砖
罂瓮
白瓷附;青瓷
附:窑变回青
第八 冶铸
鼎
钟
釜
像
炮
镜
钱
附:铁钱
第九 舟车
舟
漕舫
海舟
杂舟
车
第十 锤锻
治铁
斤斧
锄
锉
锥
锯
刨
凿
锚
针
治铜
第十一 燔石
石灰
蛎灰
煤炭
矾石白矾
青矾 红矾 黄矾 胆矾
硫黄
砒石
第十二 膏液
油 品
法具
皮油
第十三 杀青
纸料
造竹纸
造皮纸
下 篇
第十四 五金
黄金
银
附:朱砂银
铜
附:倭铅
铁
锡
铅
附:胡粉
附:黄丹
第十五 佳兵
弧矢
弩
千
火药料
硝石
硫黄
火器
第十六 丹青
朱
墨
附
第十七 曲蘖
酒母
神 曲
丹曲
第十八 珠玉
珠
宝
玉
附:玛瑙水晶琉璃
附录
一、宋应星生平
(一)宋应星生活的时代
(二)宋应星的早年经历
(三)担任县学教谕
(四)《天工开物》
(五)宋应星的晚年
(六)宋应星和他的师友们
二、野议
野议序
世运议
进身议
民财议
士气议
屯田议
催科议
军饷议
练兵议
学政议
盐政议
风俗议
乱萌议
三、论气
论气序
形气一
形气二
形气三
形气四
形气五
气声一
气声二
气声三
气声四
气声五
气声六
气声七
气声八
气声九
水非胜火说
水火二
水火三
水火四
水尘一
水尘二
水尘三
水风归藏
寒热
四、谈天
谈天序
日说一
日说二
日说三
日说四
日说五
日说六
五、《天工开物》的传播
六、宋应星的哲学思想
七、《天工开物》著作版本
一、涂本
二、杨本
三、菅本
四、陶本
五、通本
六、商本
七、局本
八、枝本
九、薮本
十、华本
十一、任本
十二、薮平本
十三、钟本
十四、李本
十五、赣科本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给我一种错觉,仿佛它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古代中国百科全书,内容包罗万象。我设想它会像一本古代的“生活指南”,涵盖了从衣食住行到节日习俗,从天文地理到神话传说,几乎无所不包。我期待书中能详细描述古代的饮食文化,比如不同季节的食材,各种菜肴的烹饪方法,以及与饮食相关的礼仪。在居住方面,我希望看到关于古代建筑风格、室内陈设、以及家居设计的介绍。服饰也是我感兴趣的部分,我想了解不同阶层、不同场合的服装样式、材质和制作工艺。除了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我还期待书中能涉及古代的娱乐活动、节日庆典、民间习俗,甚至是古代的教育和医学知识。这本书在我脑海里构建成一幅生动的古代生活画卷,让我能全方位地感受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氛围,就像穿越时空,亲身置身于其中,体验那个古老而又迷人的世界。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它似乎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史的宏大叙事。我期待书中不仅仅停留在对具体技术的描述,而是能深入探讨这些技术如何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我设想,书里可能会细致分析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它们是如何共同构建起古代中国庞大的经济体系。例如,它可能会讲述某个重要发明如何催生了一个新的产业,又如何改变了区域间的贸易格局,甚至影响了人口的迁徙和城市的兴衰。我还会期待看到书中对古代商人、工匠、农民等不同社会阶层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和地位的探讨,以及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或许,书中还会涉及一些宏观层面的经济理论,比如古代的赋税制度、货币流通、甚至是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理解中国古代经济是如何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发展出如此精巧而又充满活力的运作模式,并从中汲取一些对于现代经济发展具有启示意义的经验。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联想到,它可能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的通俗读物,旨在向普通读者普及古代科学知识。我设想书中会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那些在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技发明和技术革新,比如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我期待书中不仅会介绍这些发明的原理和用途,还会深入挖掘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它们如何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我甚至希望书中会包含一些关于古代科学家、发明家的小故事,让他们不再是冰冷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毅力的人物。这本书在我眼中,就像一扇窗户,让我能够窥探到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并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在科学探索道路上不懈的努力和卓越的贡献,从而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祖国科技史的自豪感。
评分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可能是一部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哲学和思想精髓的著作。我原本以为“天工开物”这个名字,除了技术层面的“开物”,还可能蕴含着“顺天而为,因势而动”的哲学思想。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探讨古代中国人如何观察自然、理解自然,并将这种对自然的认知融入到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之中。这可能涉及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概念,以及这些概念如何在具体的技艺实践中得到体现。比如,在农业生产中,如何根据节气、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来安排耕作;在建筑上,如何遵循地形、采光、通风等自然规律来设计房屋;甚至在医药和养生方面,如何顺应身体的自然节律来调养身心。我期待书中能引导我思考,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顺应,是如何造就了他们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能力,以及这种智慧在现代社会中是否依然具有价值。也许,这本书还会触及一些关于“道”和“器”的辩证关系,探讨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如何指导具体的物质创造。
评分《天工开物》这本书,从书名上看,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关于古代中国匠人如何“开物”(创造事物)的技艺集锦,充满着各种奇思妙想和巧夺天工的制作过程。比如,我期待着能读到如何精炼金属、如何烧制瓷器、如何利用自然材料造纸,甚至是古代的建筑技术和航海知识。我设想着书里会图文并茂,详细解析每一个步骤,就像一本古代的“how-to”指南,让我能一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我还会期望在阅读过程中,能感受到那种专注于技艺、精益求精的精神,仿佛能听到铁锤敲打的声响,闻到烧窑的烟火味。书中可能会穿插一些关于古代社会生活、商品流通、甚至朝代更迭对技术发展影响的描述,这样一来,技术就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整个时代紧密相连,更具历史厚重感。我甚至想象,这本书或许还会包含一些关于古代科学思想萌芽的讨论,例如当时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知,以及这些认知如何指导他们的实践。总而言之,我预设这本书会是一场关于物质文明和工匠精神的盛宴,让我对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有一个具象化的认识。
评分物有所值
评分可以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经典古籍,不错
评分物有所值
评分可以
评分好…………………………………………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