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傩戏作为一个曾经遍及各地、至今仍活跃在许多地方的宗教与艺术的现象,对于认识民族的过去尤其是底层社会的生活状态,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窗口;而它的剧本——包容着民族、宗教、经济、宗法、语言、历史、风俗、伦理、医学等丰富信息的物质存在,其巨大的学术价值则是毋庸置疑的,并将与时俱增。
《中国傩戏剧本集成11:贵州地戏(一)》收录了“楚汉相争”“三国”“薛仁贵征东”等剧本,这些剧本资料将为学术界提供一份原始戏剧的资料,为我国的文化宝藏增添一份新的独特的藏品。
目录
地戏概述
楚汉相争
第一卷
第一回 会稽城项梁起义
第二回 桓楚于英下山
第三回 定陶城项梁被杀
第四回 项籍救赵杀宋义
第五回 项籍九败章邯
第六回 章邯连败降项籍
第七回 刘沛公还军霸上
第八回 惧楚威沛公开关
第九回 项鲁公鸿门设宴
第二卷
第十回 霸王分封众将
第十一回 韩信问路斩樵夫
第十二回 韩信火攻章邯
第十三回 水淹雍丘
第十四回 韩信用计取咸阳
第十五回 王陵迎太公入汉
第十六回 樊哙伏擒司马印
第十七回 楚霸王彭城大战
第十八回 用车战韩信胜楚
第三卷
第十九回 行反间范增遭败
第二十回 出荥阳纪信诳楚
第二十一回 汉周苛枞公死节
第二十二回 韩信沙囊斩龙沮
第二十三回 汉王封信为齐王
第二十四回 霸王伏弩射汉王
第二十五回 霸王叫太公写书
第二十六回 广武山楚汉会兵
第二十七回 置太公挟退汉营
第二十八回 割洪济楚汉讲和
第四卷
第二十九回 会固陵楚汉交兵
第三十回 张良持檄会诸侯
第三十一回 九里山十面埋伏
第三十二回 楚霸王会垓大战
第三十三回 霸王帐下别虞姬
第三十四回 楚霸王乌江自刎
第三十五回 王即帝位宴群臣
第三十六回 封季布斩丁公
第三十七回 贬韩信封功臣
第三十八回 汉高祖兵困白登
第三十九回 陈豨临赵代谋叛
三国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薛仁贵征东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归结语
精彩书摘
《中国傩戏剧本集成11:贵州地戏(一)》:
地戏的演出和民俗信仰紧密结合,既有节庆娱乐的一面,也有逐邪纳吉的信仰内涵。地戏演出中的面具被视为神灵,平时锁于柜中,演出前才择吉日打开。开柜前,戏班全体成员集合于柜旁,穿戴好戏装,由戏班班主在柜前焚香烧纸,请出戏神。地戏的演出,在传统社会中被视为神灵的娱乐活动,这些神灵能给村子带来吉祥平安。
地戏剧目内容全部取材于历史演义小说,并没有驱鬼逐疫的内容。仪式主持人也不是巫师,但在剧目之外的仪式展演中表现了祈福纳吉和驱逐不祥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戏与傩的关系。但由于地戏剧目与傩仪内涵的疏离,引起了一些学者对地戏是否是傩戏的争论③。
地戏不仅在安顺一带的汉族屯堡人中流传,还影响到周边的布依、仡佬、苗等少数民族。
布依族地戏的流传地主要在贵州屯堡人聚居中心的安顺周围,即安顺、平坝、镇宁、紫云、花溪、长顺等地的布依族地区。代表性的戏班为贵阳市花溪区大寨戏班、湖潮寅贡地戏班、白云区蓬莱戏班等。
据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来看,布依族表演的地戏有60多堂(地戏表演中以跳一部书为一堂),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安顺地区和贵阳市,黔南州、黔西南州亦有少量戏班。贵州全省有41个村寨表演地戏,大多数村寨只表演1堂地戏,少数村寨如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大寨、安顺市西秀区黄腊乡黄腊村等可表演几堂地戏。布依族表演的地戏剧目,目前能统计到的共有14个,有的剧目有十多个队表演,如《杨家将》《三国演义》《四马投唐》,而其余剧目则只有一个或两三个戏班表演。个别地戏表演的剧目(如寅贡村表演的剧目《王玉连征西》)不见于汉族地戏剧目。从戏班现存的口传故事中,清晰地显示出布依族戏班请汉族戏师来教戏的历史。贵阳市花溪大寨布依族地戏是在道光年间从安平(平坝)请来艺人传授的。据大寨地戏队的团长罗忠元口述,大寨布依族地戏班始于清朝道光年间,由安顺艺人言传口授过来。当时的面具是请安顺的雕刻师沈师傅雕刻的,材料为白杨木。由于当时寨上有不少青年沾上赌博等不良习气,一位名叫龙德甫的老人与村中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商议,成立地戏班子,排演地戏,以此引导青年走上正道。此外,安顺幺铺地方的布依族村寨歪寨,也说是在清乾隆、嘉庆年间向附近汉族艺人学习地戏的。
平坝县高峰镇大狗场村仡佬族地戏班,表演的剧目为《三国》。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兴红村苗族地戏班,表演的剧目为《五虎平西》。隶属于贵阳市的清镇市红枫湖镇中八乡毛栗坡村的苗族也有自己的地戏班,该戏班表演的是《杨家将》,春节期间在中八苗族花坡演出。彝族也曾表演地戏,如贵州六枝特区落别乡的纳骂村曾有戏班,但是现在已消失。
……
前言/序言
在中国戏剧的大家庭中,傩戏是极其重要的成员。不仅历史悠久、种类繁夥、分布较广、观众众多,还因其所具有的强大的宗教功能,与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般的戏剧,只有审美与教育的作用,而无关人们的生活与生命,故而可演可不演、可看可不看。而傩戏则不是这样,任何一种傩戏自它形成之日起,就成了一种民俗事象,或在规定时间内,或在与神灵“商约”的时间内,不但必须演出,而且必须观看,甚至组织者或观众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表演”。
然而,如此重要的戏剧形式,却长期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傩戏从萌发时算起,迄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而傩戏的研究,只是从20世纪才开始,而且是零星的、断断续续的,使得绝大多数人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都不认识“傩”字,更不要说它的形态、特征和价值了。
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戏曲志”编写工作的开展,全国进行民族戏剧的普查活动,许多省份的傩戏才从历史文献与活态的民间风俗中浮现出来。于是,在“文化寻根”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背景下,戏曲学、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学等学术领域的专家们携起手来,不断地掀起傩戏及傩文化的研究热潮。尤其是在成立了“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之后,傩戏的研究成了一种常态性的学术工作。迄今为止,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以及相关机构举办了三十多次国内国际的大型学术研讨会,出版了四百多部有关傩戏及傩文化的调查报告、学术著作、傩祭或傩戏的画册,搜集到了数以百计的傩戏手抄本。更让人欣喜的是,在其过程中,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有百人之多的专家学术队伍。
当然,傩戏研究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实事求是地说,仍处在起步的阶段,有许多问题的讨论还停留在表层上,还有一些问题则从来没有涉及过,譬如,傩戏该如何定义?不同地区的傩戏之间有什么关联?傩戏的剧目是怎样产生的?每一种傩戏中的神灵形象是如何形成的?傩戏有哪些宗教成分,它们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等等。而要深入地讨论这些问题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前提条件是研究者必须掌握较为丰富的傩戏资料,即了解傩戏的演出过程、傩戏所在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和读到能够进行纵横比较的各地各种类的傩戏剧本。
中国傩戏剧本集成11:贵州地戏(一)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