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工程BIM技术应用》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遵循“在做中学”的原则,循序渐进地介绍了Revit 2014 的基本概念和实用建模技巧。全书共分十个项目,分别介绍了BIM 技术概论、建筑工程模型的创建、通风系统模型的创建、空调水系统和供暖水系统模型的创建、建筑给水排水系统模型的创建、电气照明系统模型的创建、管线综合和碰撞检查应用、族的基本概念和创建、协同设计、Navisworks 功能详解及案例应用。通过案例导入,将Revit 2014 的基本命令、使用技巧和专业知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本书内容丰富,讲解细致,案例实用,可以作为高职高专建筑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适用于建筑行业的水暖电工程师、设计师、施工管理人员、BIM 爱好者以及相关社会培训班的学员阅读。
目 录
前言
项目一 BIM 技术概论 1
1.1 BIM 技术介绍 1
1.2 BIM 技术的优势 2
1.2.1 参数化 2
1.2.2 可视化 3
1.2.3 协调性 4
1.2.4 优化性 4
1.2.5 一体化 5
1.2.6 可出图性 5
1.3 BIM 技术应用趋势 6
1.3.1 BIM 技术与物联网 6
1.3.2 BIM 技术与绿色建筑 7
1.3.3 BIM 技术与虚拟现实 8
1.3.4 BIM 技术与预制装配式
建筑 8
1.3.5 BIM 技术与云计算 9
1.4 BIM 建筑设备应用软件 10
1.4.1 Revit MEP 软件的优势 11
1.4.2 工作界面与基本工具 11
项目二 建筑工程模型的创建 22
2.1 标高 22
2.1.1 创建标高 22
2.1.2 编辑标高 26
2.2 轴网 28
2.2.1 创建轴网 28
2.2.2 编辑轴网 29
2.3 墙体 31
2.3.1 绘制地下一层墙体 31
2.3.2 绘制一层墙体 34
2.4 楼板 36
2.5 结构柱 38
2.6 建筑柱 40
项目三 通风系统模型的创建 43
3.1 风管系统功能简介 43
3.1.1 风管参数设置 43
3.1.2 风管的绘制 47
3.1.3 风管的显示设置 54
3.1.4 风管标注 57
3.2 风管系统模型创建案例讲解 60
3.2.1 新建项目文件 60
3.2.2 链接土建模型 61
3.2.3 复制、监视标高轴网 62
3.2.4 链接CAD 64
3.2.5 模型创建 64
3.2.6 系统颜色配置 74
3.2.7 风管标注 76
项目四 空调水系统和供暖水系统
模型的创建 77
4.1 空调、供暖水系统功能简介 77
4.1.1 设置管道设计参数 77
4.1.2 管道绘制方法 82
4.1.3 管道显示方法 86
4.1.4 管道标注 88
4.2 空调、供暖水系统模型创建 94
4.2.1 链接CAD 底图 94
4.2.2 绘制水管 94
4.2.3 添加水管阀门 98
4.2.4 连接机组水管 101
4.2.5 修改水管系统的碰撞 103
项目五 建筑给水排水系统模型的
创建 107
5.1 给排水系统项目的创建 107
5.1.1 新建项目 107
5.1.2 标高和轴网的绘制 108
5.1.3 导入CAD 底图 109
5.2 水管类型和系统的创建 110
5.2.1 Revit 管道类型的
命名 110
5.2.2 管段和管件的配置 110
5.2.3 Revit 中管道系统的
命名 111
5.2.4 管道系统颜色的
设置 111
5.3 水管系统的绘制 112
5.3.1 给水管的绘制 112
5.3.2 排水管的绘制 113
5.3.3 水管附件的添加 113
5.3.4 卫浴装置的添加 114
5.3.5 连接设备 115
5.3.6 管道标注 116
5.4 完成水系统的绘制 118
项目六 电气照明系统模型的创建 119
6.1 电缆桥架和线管功能简介 119
6.1.1 电缆桥架及其配件 119
6.1.2 线管 129
6.1.3 电缆桥架和线管
明细表 136
6.2 电气照明系统模型创建 137
6.2.1 案例简介 137
6.2.2 连接CAD 图 138
6.2.3 绘制电缆桥架 141
6.2.4 绘制电气设备 144
6.2.5 绘制线管 146
项目七 管线综合和碰撞检查应用 148
7.1 Revit 软件的碰撞检查应用 148
7.2 Navisworks 软件的碰撞检查
应用 153
项目八 族的基本概念和创建 162
8.1 族的概念 162
8.2 族的分类 162
8.3 族的使用 163
8.3.1 族的载入 163
8.3.2 编辑项目中的族和
族类型 163
8.3.3 族的导出 163
8.4 Revit 族编辑器基本命令 164
8.4.1 常用 164
8.4.2 插入 165
8.4.3 注释 166
8.4.4 视图 167
8.4.5 管理 167
8.4.6 修改 169
8.4.7 快捷键 169
8.5 三维模型的创建 170
8.5.1 拉伸 170
8.5.2 融合 171
8.5.3 旋转 172
8.5.4 放样 174
8.5.5 放样融合 174
8.5.6 空心模型 174
8.6 创建族实例 175
8.6.1 消火栓箱族制作 175
8.6.2 防火阀族制作 178
8.7 小结 181
项目九 协同设计 182
9.1 工作集协同设计 182
9.1.1 启用和设置工作集 182
9.1.2 设置中心文件、工作集
认领及协同工作 183
9.2 链接协同设计 187
9.2.1 项目文件的链接导入 187
9.2.2 文件的管理 188
项目十 Navisworks 功能详解及
案例应用 191
10.1 Navisworks 的基本操作 191
10.1.1 启动和退出Autodesk
Navisworks 191
10.1.2 自动保存和恢复
Navisworks 文件 192
10.1.3 Autodesk Navisworks
界面的各个部分 193
10.1.4 使用场景文件 197
10.2 快速渲染 199
10.2.1 添加模型材质 200
10.2.2 预览模型渲染效果 202
10.2.3 调整室外光源 202
10.2.4 调整渲染模型背景
效果 202
10.2.5 渲染图参数设置及
导出 202
10.2.6 场景图参数设置及
导出 203
10.3 动画制作 203
10.3.1 视点动画 204
10.3.2 场景动画 204
10.3.3 脚本动画 207
10.3.4 漫游与审阅 209
10.3.5 施工模拟动画 213
10.3.6 TimeLiner 动画制作 217
参考文献 221
前 言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 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一种过程,既包括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模型,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BIM 技术能够应用于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建筑全生命周期,为项目全过程的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各专业可协同工作,为建筑业的提质增效、节能环保创造条件。
2016 年7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两次提出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2016 年8 月23 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16—2020 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提出加快BIM 普及应用,实现勘察设计技术升级。许多省市也在积极推广应用BIM 技术,全国各大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和高校纷纷成立了BIM 技术中心,使得BIM 技术的本土化和地域化越来越成熟,而应用BIM 技术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书使用Revit 2014 作为建模软件,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以案例做引导,把机电各专业细分为一个个项目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学生人人主动参与项目过程的设计、开发和动手操作,让学生能够在独立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动手实践操作技能。本书相关资料网盘链接为http://pan.baidu.com/s/1qYoFucG,提取密码为easc。
本书由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王松、张晓斌、郭红伟、李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王丽、王斌、李向,百川伟业(天津)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帅超,浙江东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黄维燕共同编写,并由王松担任主编,王丽担任副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刘占省担任主审。
全书共分十个项目,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王松编写项目一和项目二;王帅超编写项目三;王斌编写项目四;郭红伟编写项目五;王丽编写项目六;黄维燕编写项目七和项目十的第2、3节;张晓斌编写项目八;李奎编写项目九;李向编写项目十的第1 节。
本书的编写承蒙河南省建设教育协会的支持与关怀,也要感谢各位同仁在编写此书时付出的辛勤劳动,还要感谢中国电力出版社的编辑们在本书的策划、编写与统稿中所给予的帮助。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国内外与Revit 相关的文献资料,吸取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此谨向原资料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本书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可能还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不得不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BIM技术在建筑设备工程领域应用的指南。我一直对BIM技术在设备工程中的实际落地应用感到好奇,而这本书则详细解答了我的疑问。书中关于“多专业协调”的阐述,让我深刻理解了如何通过BIM平台整合暖通、给排水、电气等各个专业的设计成果,实现信息的无缝对接,从而避免设计冲突,提高整体设计质量。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三维建模”和“信息集成”的深入讲解,它不仅展示了如何创建高精度的设备模型,还强调了如何将设备的详细信息嵌入模型,为后续的分析和管理奠定基础。此外,书中还探讨了BIM技术在“施工模拟”和“竣工交付”方面的应用,这让我看到了BIM技术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的价值。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逻辑清晰,案例丰富,对于希望深入了解BIM技术在建筑设备工程中应用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名在建筑设备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对于新技术一直保持着审慎的态度。然而,《建筑设备工程BIM技术应用》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没有空谈理论,而是从实际工程的痛点出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书中关于“参数化建模”的讲解,让我理解了如何将设备的详细信息(如型号、材质、厂家、维保周期等)融入到BIM模型中,从而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和可追溯性。这对于后期的设备管理和维护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构件族(Family)”的详细讲解,书中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创建和编辑各种设备族,以及如何在模型中灵活运用它们,这极大地提高了建模的效率和精度。此外,书中还深入探讨了BIM技术在能源审计和绿色建筑评估中的应用,这让我看到了BIM技术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覆盖了从模型创建到信息提取,再到后期运维的各个环节,而且讲解深入浅出,即使是非BIM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和改进我日常的工作流程,让我对BIM技术在设备工程领域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BIM技术在建筑设备工程领域的应用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原本认为BIM技术主要集中在建筑主体结构设计,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它在设备工程中更广阔的应用空间。书中关于“信息管理”的深入探讨,让我理解了如何将设备的各种属性信息(如规格、性能、维护周期等)集成到BIM模型中,并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更新,这对于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至关重要。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碰撞检测”的详细讲解,它通过大量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BIM技术提前发现和解决设备管线之间的冲突,从而避免施工阶段的返工和损失。此外,书中还探讨了BIM技术在“施工模拟”和“预制加工”方面的应用,这让我看到了BIM技术在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方面的巨大潜力。整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BIM技术在设备工程各个环节的应用,并且讲解深入浅出,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评分刚刚读完这本《建筑设备工程BIM技术应用》,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盛宴。我原本对BIM技术在建筑设备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了解不多,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直观、循序渐进的方式,打开了我认识这个领域的新窗口。从最基础的BIM模型创建,到设备管线碰撞检测、施工模拟,再到后期运维管理,书里几乎涵盖了BIM技术在建筑设备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碰撞检测”的部分,书中通过大量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BIM模型提前发现设备管线之间的冲突,并提供解决方案,这不仅能有效避免施工阶段的返工和延误,更能大幅提升工程质量和效率。而且,书中对不同类型的设备,比如暖通、给排水、电气等,在BIM模型中的建模要求和信息集成都有细致的讲解,让我对如何为不同专业的数据建立模型有了清晰的认识。此外,书中还探讨了BIM技术如何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融合,为智慧建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让我对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收获颇丰,不仅理论知识得到了补充,更重要的是,对于如何将BIM技术真正落地到实际的建筑设备工程中,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实践方法。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引导我一步步探索BIM技术的无限可能。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部“BIM技术在建筑设备工程领域的百科全书”。我原本对BIM技术在设备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感到一头雾水,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系统、全面、深入的方式,为我解开了迷雾。书中关于“碰撞检测”的讲解,让我深刻认识到BIM技术在提前发现和解决管线冲突方面的巨大价值,它不仅能避免施工阶段的返工和延误,更能确保设备系统的整体协调性和安全性。我非常赞同书中关于“数据集成与可视化”的理念,如何将零散的设备数据统一到BIM模型中,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这对于提升决策效率和信息传达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书中还详细介绍了BIM技术在“施工仿真”方面的应用,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三维可视化模拟,能够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优化施工方案,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BIM技术在设备工程领域的应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评分我最近阅读了《建筑设备工程BIM技术应用》这本书,它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建筑设备工程。书中对于BIM技术在“设计优化”方面的应用让我印象深刻。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BIM模型进行设备系统的设计,并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估,从而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这对于提升设备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书中还重点强调了BIM技术在“施工可视化”方面的作用,通过三维模型,可以将复杂的设备安装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这对于指导现场施工、减少施工错误、提高施工效率非常有帮助。而且,书中还探讨了BIM技术在“运维管理”方面的应用,如何利用BIM模型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故障诊断和资产管理,这为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提供了有力支持。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充实,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让我对BIM技术在建筑设备工程领域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最近对《建筑设备工程BIM技术应用》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揭示了BIM技术在建筑设备工程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实际应用价值。书中关于“信息模型”的构建和管理,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概念。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在BIM模型中集成设备的关键信息,如性能参数、制造商、安装日期、保修信息等,并且如何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设备管理和维护,这对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运营成本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族库管理”的章节,它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来创建、组织和管理各种建筑设备族,确保了模型的一致性和规范性,这对于大型项目的协同工作尤为重要。此外,书中还探讨了BIM技术在“竣工交付”阶段的应用,如何通过BIM模型生成详细的竣工文档和移交资料,这为后续的物业管理和运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充实,涵盖了BIM技术在设备工程各个阶段的应用,并且结合了大量的实践案例,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建筑设备工程BIM技术应用》这本书,对于我这个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来说,无疑是一次知识的“洗礼”。它不像某些过于理论化的书籍,而是紧密结合了实际工程需求,提供了切实可行的BIM应用方案。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项目管理”与BIM技术的结合,它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BIM模型进行项目进度管理、资源分配和风险评估,从而提升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书中对“设备安装”过程的BIM应用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展示了如何通过BIM模型指导现场安装,还能实现安装过程的可视化和可追溯性,这对于保障安装质量和施工安全至关重要。而且,书中还探讨了BIM技术在“能耗分析”方面的应用,如何通过BIM模型进行建筑能耗的模拟和优化,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整本书的逻辑清晰,内容翔实,案例丰富,非常具有实践指导意义,让我对BIM技术在建筑设备工程领域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惊喜,尤其是关于BIM技术在提升建筑设备工程管理水平方面的论述。它不像很多技术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实际工程的语言,将复杂的BIM概念和应用场景娓娓道来。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协同工作平台”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BIM平台整合各专业的设计成果,实现信息共享和高效沟通,这对于解决传统项目管理中信息孤岛、沟通不畅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书中还强调了BIM技术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对施工进度的可视化模拟,能够提前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并制定应对措施,从而降低项目整体的风险。我之前参与过一些大型项目,深知沟通协调的难度,这本书提供的解决方案让我茅塞顿开。另外,书中关于“BIM+AR/VR”在设备安装和维护方面的应用也让我耳目一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前进行复杂的设备安装演练,或者在现场进行叠加显示,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相当可观,从宏观的项目管理到微观的构件信息集成,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且结合了大量的行业案例,让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建筑设备工程BIM技术应用新世界的大门。起初,我对于BIM技术在复杂设备管线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感到有些茫然,但这本书用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一步步引导我深入理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多专业协同建模”的章节,它详细阐述了如何打破各专业之间的壁垒,通过统一的BIM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实时反馈,这对于确保设备系统整体的协调性和兼容性至关重要。书中还探讨了BIM技术在“成本估算”方面的应用,通过提取模型中的构件信息,可以实现更精确、更快速的成本核算,这对于项目投资决策和预算控制非常有价值。而且,书中对“施工模拟”的详细介绍,让我看到了BIM技术在优化施工方案、缩短工期、降低安全风险方面的巨大潜力。它不仅仅是技术的罗列,更是一种管理理念的升华。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建筑设备工程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如何运用BIM技术提升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评分东西不错,送货很快,好评!
评分书质量没得说,就是里面的内容衔接性对初学者来说难了点,还有就是里面所要采用的族,样板,的讲解涉及很少,导致跟着书里的案例做很费劲,若果在软件开始前能涉及到,要节省好多时间!
评分还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319-201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评分还行还行还行还行还行还行
评分正版图书,搞活动买了一堆,好好学习了!
评分同学的书,支持!!
评分书本不错,知识点好,通俗易懂,值得拥有。
评分书还可以比较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