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馆·小说馆:老残游记(注释本 无障碍阅读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崇文馆·小说馆:老残游记(注释本 无障碍阅读版)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清] 刘鹗 著,易仲伦 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1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崇文书局
ISBN:978754034573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581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崇文馆·小说馆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0
字数:1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崇文馆·小说馆:老残游记(注释本 无障碍阅读版)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相关图书



崇文馆·小说馆:老残游记(注释本 无障碍阅读版)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崇文馆·小说馆:老残游记(注释本 无障碍阅读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崇文馆·小说馆:老残游记(注释本 无障碍阅读版)》清末中篇小说,是刘鹗的代表作。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开掘社会的种种矛盾,尤其是作者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清官中的酷吏)误国,清官害民,独具慧眼地指出清官的昏庸常常比贪官更甚。同时,小说在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提炼、生活哲学及艺术、女性审美和平等、人物心理及音乐景物描写等多方面皆达到了极其高超的境界。

作者简介

  刘鹗,字铁云,清末江苏丹徒人,生于1857年,卒于1909年。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却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懂得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曾先后在河道总督吴大潋、山东巡抚张曜处做幕宾,帮办治黄工程,得到很大的声誉。刘鹗终因不得志于清廷,去而经商,有过多次创办实业的计划,最后都一一归于失败。庚子(1900年)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刘鹗向联军购得太仓储粟,设平粜局,以振北京饥困。1908年清廷即以私售仓粟罪加以逮捕,流放新疆,次年7月病死于迪化(即今乌鲁木齐)。

目录

第一回 土不制水历年成患风能鼓浪到处可危
第二回 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
第三回 金线东来寻黑虎布帆西去访苍鹰
第四回 宫保爱才求贤若渴太尊治盗疾恶如仇
第五回 烈妇有心殉节乡人无意逢殃
第六回 万家流血顶染猩红一席谈心辩生狐白
第七回 借箸代筹一县策纳楹闲访百城书
第八回 桃花山月下遇虎柏树峪雪中访贤
第九回 一客吟诗负手面壁三人品茗促膝谈心
第十回 骊龙双珠光照琴瑟犀牛一角声叶箜篌
第十一回 疫鼠传殃成害马痸犬流灾化毒龙
第十二回 寒风冻塞黄河水暖气催成白雪辞
第十三回 娓娓青灯女儿酸语滔滔黄水观察嘉谟
第十四回 大县若蛙半浮水面小船如蚁分送馒头
第十五回 烈焰有声惊二翠严刑无度逼孤孀
第十六回 六千金买得凌迟罪一封书驱走丧门星
第十七回 铁炮一声公堂解索瑶琴三叠旅舍衔环
第十八回 白太守谈笑释奇冤铁先生风霜访大案
第十九回 齐东村重摇铁串铃济南府巧设金钱套
第二十回 浪子金银伐性斧道入冰雪返魂香

附录 老残游记续集
第一回 元机旅店传龙语素壁丹青绘马鸣
第二回 宋公子蹂躏优昙花德夫人怜惜灵芝草
第三回 阳偶阴奇参大道男欢女悦证初禅
第四回 九转成丹破壁飞七年返本归家坐
第五回 俏逸云除欲除尽德慧生救人救澈
第六回 斗姥宫中逸云说法观音庵里环翠离尘
第七回 银汉浮槎仰瞻月姊森罗宝殿伏见阎王
第八回 血肉飞腥油锅炼骨语言积恶石磨研魂
第九回 德业积成阴世富善缘发动化身香
老残游记外编卷一(残稿)

精彩书摘

  《崇文馆·小说馆:老残游记(注释本 无障碍阅读版)》:
  话说山东登州府东门外有一座大山,名叫蓬莱山。山上有个阁子,名叫蓬莱阁。这阁造得画栋飞云,珠帘卷雨,十分壮丽。西面看,城中人户烟雨万家;东面看,海上波涛峥嵘千里。所以城中人士往往于下午携尊挈酒在阁中住宿,准备次日天未明时看海中日出,习以为常。这且不表。
  却说那年有个游客,名叫老残。此人原姓铁,单名一个英字,号补残,因慕懒残和尚煨芋的故事,遂取这“残”字做号。大家因他为人颇不讨厌,契重他的意思,都叫他老残,不知不觉,这“老残”二字便成了个别号了。他年纪不过三十多岁,原是江南人氏。当年也曾读过几句诗书,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教书没人要他,学生意又嫌岁数大,不中用了。首先他的父亲原也是个三四品的官,因性情迂拙,不会要钱,所以做了二十年实缺,回家仍是卖了袍褂做的盘川。你想,可有余资给他儿子应用呢?这老残既无祖业可守,又无行当可做,自然饥寒二字渐渐的相逼来了。正在无可如何,可巧天不绝人,来了一个摇串铃的道士,说是曾受异人传授,能治百病,街上人找他治病,百治百效一所以这老残就拜他为师,学了几个口诀,从此也就摇个串铃,替人治病糊口去了,奔走江湖近二十年。
  这年刚刚走到山东古千乘地方,有个大户姓黄名叫瑞和,害了一个奇病:浑身溃烂,每年总要溃几个窟窿,今年治好这个,明年别处又溃几个窟窿,经历多年,没有人能治得。这病每发都在夏天,一过秋分,就不要紧了。那年春天,刚刚老残走到此地,黄大户家管事的问他:“可有法子治这个病?”他说:“法子尽有,只是你们未必依我去做。今年权且略施小技,试试我的手段。若要此病永远不发,也没有什么难处,只须依着古人方法,那是百发百中的。别的病是神农、黄帝传下来的方法,只有此病是大禹传下来的方法,后来唐朝有个王景得了这个传授,以后就没有人知道此方法了。今日奇缘,在下到也懂得些个。”于是黄大户家遂留老残住下,替他治病。却说真也奇怪,这年虽然小有溃烂,却是一个窟窿也没有出过。为此,黄大户家甚为喜欢。看看秋分已过,病势今年是不要紧的了。大家因为黄大户不出窟窿,是十多年来没有的事,异常快活,就叫了个戏班子,唱了三天谢神的戏,又在西花厅上搭了一座菊花假山,今日开筵,明朝设席,闹的十分畅快。
  这日老残吃过午饭,因多喝了两杯酒,觉得身子有些困倦,就跑到自己房里一张睡榻上躺下,歇息歇息。才闭了眼睛,看外边就走进两个人来,一个叫文章伯,一个叫德慧生,这两人本是老残的至友,一齐说道:“这们长天大日的,老残,你蹲家里做甚?”老残连忙起身让坐,说:“我因为这两天困于酒食,觉得怪腻的慌。”二人道:“我们现在要往登州府去访蓬莱阁的胜景,因此特来约你。车子已替你雇了,你赶紧收拾行李,就此动身吧!”老残行李本不甚多,不过古书数卷,仪器几件,收检也极容易,顷刻之间便上了车。无非风餐露宿,不久便到了登州。就在蓬莱阁下觅了两间客房,大家住下,也就玩赏玩赏海市的虚情,蜃楼的幻相。
  次日,老残向文、德二公说道:“人人都说日出好看,我们今夜何妨不睡,看一看日出何如?”二人说道:“老兄有此清兴,弟等一定奉陪。”秋天虽是昼夜停匀时候,究竟日出日入,有蒙气传光,还觉得夜是短的。三人开了两瓶酒,取出携来的肴馔,一面吃酒,一面谈心,不知不觉那东方已渐渐发大光明了。其实离日出尚远,这就是蒙气传光的道理。三人又略谈片刻。德慧生道:“此刻也差不多是时候了,我们何妨先到阁子上头去等呢?”文章伯说:“耳边风声甚急,上头窗子太敞,恐怕寒冷,比不得这屋子里暖和,须多穿两件衣服上去。”
  各人照样办了,又都带了千里镜,携了毯子,由后面扶梯曲折上去。到了阁子中间,靠窗一张桌子旁边坐下,朝东观看,只见海中自浪如山,---望无际,东北青烟数点,最近的是长山岛,再远便是大竹、大黑等岛了。那阁子旁边风声呼呼价响,仿佛阁子都要摇动似的,天上云气一片一片价叠起。只见北边有一片大云,飞到中间,将原有的云压将下去,并将东边一片云挤的越过越紧,越紧越不能相让,情状甚为谲诡,过了些时,也就变成一片红光了。慧生道:“残兄,看此光景,今儿日出是看不着的了。”老残道:“天风海水,能移我情。即是看不着日出,此行亦不为辜负。”章伯正在用远镜凝视,说道:“你们看,东边有一丝黑影随波出没,定是一只轮船由此经过。”于是大家皆拿出远镜对着观看。看了一刻,说道:“是的,是的。你看,有极细一丝黑线,在那天水交界的地方,那不就是船身吗?”大家看了一回,那轮船也就过去看不见了。慧生还拿远镜左右观视,正在凝神,忽然大叫:“嗳呀,嗳呀!你瞧,那边一只帆船在那洪波巨浪之中,好不危险!”两人道:“在什么地方?”慧生道:“你望正东北瞧,那一片雪白浪花,不是长山岛吗?在长山岛的这边,渐渐来得近了。”两人用远镜一看,都道:“嗳呀,嗳呀!实在危险得极,幸而是向这边来,不过二三十里就可泊岸了。”
  相隔不过一点钟之久,那船来得业已甚近。三人用远镜凝神细看,原来船身长有二十三四丈,原是只很大的船。船主坐在舵楼之上,楼下四人专管转舵的事。前后六枝桅杆,挂着六扇旧帆,又有两枝新桅,挂着一扇簇新的帆、一扇半新不旧的帆,算来这船便有八枝桅了。船身吃载很重,想那舱里一定装的各项货物。船面上坐的人口,男男女女,不计其数,却无篷窗等件遮盖风日,同那天津到北京火车的三等客位一样。面上有北风吹着,身上有浪花溅着,又湿又寒,又饥又怕。看这船上的人都有民不聊生的气象。那八扇帆下,各有两人专管绳脚的事。船头及船帮上有许多的人,仿佛水手的打扮。
  这船虽有二十三四丈长,却是破坏的地方不少。东边有一块,约有三丈长短,已经破坏,浪花直灌进去;那旁,仍在东边,又有一块,约长一丈,水波亦渐渐浸入;其余的地方,无一处没有伤痕。那八个管帆的却是认真的在那里管,只是各人管各人的帆,仿佛在八只船上似的,彼此不相关照。那水手只管在那坐船的男男女女队里乱窜,不知所做何事。用远镜仔细看去,方知道他在那里搜他们男男女女所带的干粮,并剥那些人身上穿的衣服。章伯看得亲切,不禁狂叫道:“这些该死的奴才!你看,这船眼睁睁就要沉覆,他们不知想法敷演着早点泊岸,反在那里蹂躏好人,气死我了!”慧生道:“章哥,不用着急。此船目下相距不过六七里路,等他泊岸的时候,我们上去劝劝他们便是。”
  ……

前言/序言

  《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曾人选中学课本,其中的名段如明居湖听书等早已家喻户晓。作为中国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有许多可说之处。要全面深入地理解这部小说,首先要从其作者讲起。
  一
  刘鹗名梦鹏,字云抟,谱名震远。现在熟悉的刘鹗之名是他本人后来改的,并改字铁云,又字公约,后人因此称其为铁云先生。至于刘鹗的名号及笔名,则有很多,人们较为熟知的有洪都百炼生、鸿都百炼生、蝶隐、抱残守缺斋主人等。
  根据在各个时期的经历和特点,可以将刘鹗的人生分成如下四个阶段。
  从咸丰七年(1857)到光绪十三年(1887),即刘鹗从1岁到3工岁,这是刘鹗人生的第一个阶段,也可以说是刘鹗走向社会前的准备阶段。
  刘鹗的先祖是抗金名将,与岳飞、韩世忠等人齐名。其祖父是一位安守本分的农民,后来在镇江城内开了一家头巾店,并没有治下什么产业。到他的父亲刘成忠这一代,情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刘成忠(1818一1884),字子恕,咸丰二年(1852)得中进士,与李鸿藻、倪文蔚、王文韶等人为同榜,历任翰林院编修、祥符县知县、汝宁府知府、开归陈许道等.他常年在外为宦,主要是在河南做官,曾平定捻军的叛乱,治理黄河水患。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刘鹗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十九岁之前,刘鹗一直跟随父母,在他们身边读书。他自小聪慧,四岁的时候即跟着姐姐学认字,很早就能背诵《唐诗三百首》,七八岁的时候,刘鹗开始跟着家塾教师读书。
  刘鹗曾尝试过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于光绪二年(1876)、光绪十二年(1886)两次到南京参加乡试,但都未能成功。特别是第二场乡试,还未考完,他就主动放弃了。与二百多年前的蒲松龄不同,他没有在科举这条路上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是选择弃绝功名,走上了一条全新的人生道路。起初刘鹗想通过经商自食其力,他先是在淮安开了一个烟铺,后在扬州挂牌行医,再到上海开了一家石仓书局,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从光绪十四年(工888)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即刘鹗从32岁到39岁,这是刘鹗人生的第二个阶段,既是他初出茅庐的阶段,也是他一举成名的阶段。
  光绪十三年(1887),河南郑州、开封等地黄河决口,朝廷虽派不少要员治理,但皆无成效。刘鹗早年跟随父亲在河南生活,对这一带的情况比较了解,父亲在治河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刘鹗耳濡目染,有着自己的心得体会.
  光绪十四年(工888),刘鹗只身前往河南,拜谒河道总督吴大激,提出治水之策。靠着过人的学识和才干,他协助吴大激解决了工程的合龙问题,并参与绘制《豫直鲁三省黄河图》。光绪十六年(1890),刘鹗被山东巡抚张曜调到山东任黄河下游提调官,继续为治河效力。这意味着刘鹗的才干获得了认可。
  这一时期刘鹗主要生活在河南、山东两地。其间,他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如姚云松、罗振玉等。特别是与罗振玉,后来更是成为莫逆之交。刘鹗请罗振玉担任孩子的家庭教师,后来又与罗振玉结为儿女亲家。
  光绪二十一年(1895),山东巡抚福润以“奇才异能”之名保举刘鹗,选送其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考验,以知府任用。稍后,他离开济南,前往北京,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
  从光绪二十二年(1896)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即刘鹗从40岁到5工岁,这是其人生的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是刘鹗人生的一个黄金时期,其平生事业和成就多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比如修建铁路、开办煤矿、京师赈灾、搜罗古董、写作《老残游记》《铁云藏龟》等等。
  到北京后,刘鹗即开始四处奔走,他积极参与芦汉、津镇等铁路的修建,在山西、河南等地开办矿业,在北京、上海等地创办公司,成为一位引人注目的实业家。他有很多宏大的计划,比如创办银行、开办自来水公司等,并为之积极奔走,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大部分未能实现。因在浙江开矿,他还招致了汉奸等骂名,成为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
  兴办实业之余,刘鹗还广为搜罗各类古董,从龟甲兽骨到瓦当古币,从陶器封泥到碑帖字画,从善本古籍到唐宋古琴,无不广为搜罗。经过数年积累,家中不乏奇珍异宝、珍本秘籍,卓然成为国内收藏大家。特别是其对甲骨文的收藏与研究,更是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他也因此成为中国甲骨文研究的先驱者和开创者。
  小说《老残游记》写于这一阶段。
  从光绪三十四年(1908)到光绪三十五年(1909),即刘鹗52岁到53岁。这是刘鹗人生的第四个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光绪三十四年(1908),农历新年还没有过去,刘鹗就得到了清廷要抓捕他的消息。此前他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以为这次清廷也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刘鹗没有想到的是,在袁世凯的坚持下,清廷这次动了真格。几个月后,他在南京被捕,罪名是私卖国库粮食之类,随后流放到新疆。
  宣统元年七月初八(1909年8月23日),饱受病痛和精神折磨的刘鹗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客死异乡。一III翻
  在《老残游记》初编的自序中,刘鹗这样介绍自己的创作动机:
  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
  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
  记》之作也。
  可见这部小说是刘鹗的哭泣之作,他是为身世、家国、社会、种教而哭泣。“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显然,刘鹗是针对现实有感而发.当时的局势正如刘鹗所形容的,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国开始走向穷途末路。外有强敌,内有革命,风雨飘摇,朝不保夕,可谓气数已尽,到了“棋’局已残”的阶段。
  至于他个人,虽然兴办实业多年,却并不顺利,以失败居多,还落了个汉奸的骂名,世人纷纷指责他。这些都让他感到压抑和苦闷,由此产生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于是以小说的形式抒发内心难以抑制的情感,同时也为自己的言行辩护,以求得世人的理解。这是刘鹗创作《老残游记》这部小说的深层动机。
  《老残游记》主要写一位游方医生老残在山东等地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作品描绘的多是刘鹗本人所熟悉的生活,如行医、治河等,所写景色及风物也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因此作品带有一定的自传色彩,并具有一种纪实的风格.
  作者以本人为原型,写自己所经历和熟悉的生活,写起来自然会得心应手,为作品带来一种现场感和逼真感,赋予作品鲜明的写实风格。以老残这个走街串巷的游医为主人公,实际上也就设定了作品的叙述视角和口吻,那就是以一个社会边缘人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眼前所发生的一切。老残这个人物同时还具有结构功能,那就是以他的游踪将各自独立的人物、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
  小说所写其他人物形象也大多有其生活原型,比如明湖居听书这一部分所描绘的白妞,又名白妮,本名王小玉(工867一?),是光绪年间活跃在山东的一位技艺高超的女鼓书艺人。刘鹗将她写进作品,对其演唱技艺进行了绘声绘色、极为传神的描写,借助文学的形式使这位民间艺人的名字为世人所熟知。小说里所写的官员亦是如此,张宫保的原型为山东巡抚张曜,清官玉贤影射毓贤。高绍殷、桃云松、刘仁甫、王子谨等人物,也都是有生活原型的。以周围所熟知的真实人物为原型来塑造作品形象,这是自清代中期《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小说之后逐渐形成的一个创作传统,《老残游记》继承了这一文学传统,并有拓展之处。相比之下,《老残游记》的个人色彩更为鲜明,纪实性更强。
  在思想内涵上,这部作品有如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对清官的独到认识.刘鹗在作品中塑造了玉贤、刚弼这两位比较特别的清官形象,他们与《包公案》《三侠五义》《海公案》《施公案》《彭公案》等传统小说中所描写的包拯、海瑞等清官形象完全不同,而是明确将其作为负面人物进行揭露和谴责,这无疑是《老残游记》的一大创新。正如作者在第十六回的评点中所说:“历来小说,皆揭赃官至恶,有揭清官之恶者,白《老残游记》始。”
  在传统小说、戏曲作品中,包公、海公往往是被极力歌颂的对象,他们清正廉洁,爱民如子,成为弱势民众的保护神。刘鹗笔下的两位清官则不是这样,从表面上看,他们确实不贪污,不受贿,地方治理效果也是不错的,达到路不拾遗的程度,玉贤为此而得以升迁。但真实的情况则令人触目惊心,这两位清官的好名声是以当地百姓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获取美名的目的不是出于个人的理想,更不是出于爱民,而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和前程。
  刘鹗常年混迹于官商之间,有着十分丰富的人生阅历,了解中国社会的游戏规则,他似写实的手法揭露了所谓清官的真相,以残酷的事实打破世人的清官梦,对此他有很清醒的认识:“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我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老残游记》第十六回评点)
  这是刘鹗对中国社会深刻观察的结果。那些贪官赃官虽然在道德上有些污点,但他们“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反而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敢公然为非作歹,而且受了人家的贿赂,还是要做些事情的。事实上,行贿送礼并非都是在做违法的事情,像修建铁路、开办矿业这些事情,尽管都很正当,但在晚清的社会环境中,要想获得经营权,不向主事者进行打点,肯定是行不通的。刘鹗正是这样做的,无论是修建芦汉铁路,还是在山西、河南开办矿业,刘鹗都采取了行贿送礼的方式,在京城找关系、走门路,为此得到了许多恶名,承受着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
  这也让刘鹗认真思考这一问题,贪官赃官固然可恨,但他们也做了一些事情,而当时的清官如毓贤、李秉衡之流,他们就没有问题吗?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就一定超过贪官赃官吗?正是怀着这一心态,刘鹗在《老残游记》中专门对那些所谓的清官进行描写,写出其比贪官赃官更为可恨之处,让读者认清他们的真面目。如果没有对官场多年的深入了解和思考,是不会提出这一问题的。
  二是对太谷学派思想的宣传。刘鹗是太谷学派的虔诚信徒,其平生事业都是在践行太谷学派的学说。在初编的第八回至十一回,刘鹗通过文学化的笔法阐述和宣传太谷学派的主要思想。鲁迅在评论该书时,曾专门谈及这一点:“作者信仰,并见于内。”(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这句话是解读《老残游记》的一把钥匙,不了解刘鹗的思想信仰,不了解在当时颇为流行的太谷学派,就不知道作者到底在说些什么,会坠人其设置的神秘氛围中,更谈不上对作品准确、深入的理解。
  如果说有关玉贤、刚弼残暴成性、草菅人命的描写是在寻找病源的话,这一部分的描写就是在开药方。对太谷学派思想的阐释主要是通过屿姑、黄龙子两人与申子平的对话实现的.故事地点在桃花山,这是一个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也是作者所向往的理想世界。按照作品的设计,玛姑、黄龙子是太谷学派的代言人,而申子平则是一位聆听者和见证者,在这一部分内容中,他还起到串联情节的线索作用。
  三是对时局的认识,这主要表现为作者的政治态度。在《老残游记》一书中,刘鹗对“北拳南革”皆持反对态度,由此可见其对时局的独到认识及政治态度。因为这个缘故,该书在1949年之后受到批判和指责,刘鹗也被戴上汉奸、反动文人等帽子。长期以来,这几乎成为人们公认的《老残游记》思想的一大缺陷。对这一问题,究竟该如何去认识和评价呢?
  从作品的相关描写来看,刘鹗确实是反对北拳南革的,其态度也是很明确的。他借小说人物黄龙子、玛姑、申子平之口,认为北拳南革“都是阿修罗部下的妖魔鬼怪”,北拳“鼓惑乡愚”,南革则“破败了天理国法人情”。相比之下,他更反对南革,认为南革对国家危害更大。
  从生平经历来看,刘鹗出身于官宦之家,后为太谷学派信徒,以养天下为己任,虽为候补道员,但并未担任实职,对政治参与不多,更多是投身于各类实业。但他关心国事,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当时列强瓜分中国的局势是十分担忧的。相比之下,他更务实,不赞成激进的革命,也不赞成排外的拳民’而是希望发展实业,以此作为富国强民的手段。其政治立场趋于保守,相比之下,对改良有着较多的认同。
  当时大清帝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中,各种学说纷纷出现,呈现出众声唁哗的景象,刘鹗的政治态度在当时并非主流,但也代表 崇文馆·小说馆:老残游记(注释本 无障碍阅读版)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崇文馆·小说馆:老残游记(注释本 无障碍阅读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崇文馆·小说馆:老残游记(注释本 无障碍阅读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崇文馆·小说馆:老残游记(注释本 无障碍阅读版)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