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同聲傳譯實務演習》素材的難易程度設計瞭四個單元,並分彆設定瞭每個單元的訓練目標。從譯前準備部分的快速反應、跟讀、復述、概述、轉述、視譯等技能技巧到實務演習部分的無筆記交替傳譯、有筆記交替傳譯、耳語傳譯和同聲傳譯等綜閤訓練環節的模塊設計,教材遵循由易到難、從簡至繁、循序漸進的認知規律,在打好語言技能功底的基礎上,逐步轉入日譯中和中譯日的雙語轉換訓練。訓練素材的語言單位由詞匯開始,逐步進入句子、段落、語篇,由小至大,由易到難。與此同時,教材還引導學習者對每次訓練的效果進行反思,有助於學習者通過反復的實踐真正去瞭解並把握口譯活動。除翻譯技巧外,為提高學習者的翻譯職業能力,本教材還在課後以“小專欄”的形式介紹相關領域的基礎知識來擴充學習者的知識麵。
《中日同聲傳譯實務演習(中譯日)》主教材的每一課主要由以下四個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本課導讀第二部分:實務演習第三部分:課後練習第四部分:訓練日誌和小專欄其中 “實務演習”作為每一課內容的核心部分,因素材類型的不同,在每一課中分成對話訪談和篇章演說兩部分。同時針對每一個訓練內容或環節還明確提齣“訓練內容”“訓練要求”“訓練目的”。學習者隻要在認真思考並學習“本課導讀”的前提下,按照課程所設置的環節和步驟進行練習,就能在課程結束時極大地提高口譯技能技巧的相關專業知識與能力。另外,根據練習內容,主教材還設計瞭自我評估環節,學習者可以根據列齣的評估項目自我測試相關技能技巧的掌握情況,並根據自己的評估結果選擇相應的步驟,進行適閤的後續訓練。
楊玲,教授,碩士生導師。1993年、2007年先後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日本學研究中心,獲日語語言文學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曾先後赴日本神戶市外國語大學、京都外國語大學、愛知學泉大學進行學術研究、交流及講學。
第一單元 …………………………………………………………………1
單元說明……………………………………………………2
第1 課 文化交流…………………………………………………3
1.本課導讀
2.文化交流領域對話訪談的無筆記交傳訓練
3.文化交流領域篇章演說的無筆記交傳訓練
4.課後練習
5.小專欄 奧斯卡金像奬
第2 課 教育科研………………………………………………27
1.本課導讀
2.教育科研領域對話訪談的無筆記交傳訓練
3.教育科研領域篇章演說的無筆記交傳訓練
4.課後練習
5.小專欄 聯閤國教科文組織
第 3課 旅遊觀光 ………………………………………………51
1.本課導讀
2.旅遊觀光領域對話訪談的無筆記交傳訓練
3.旅遊觀光領域篇章演說的無筆記交傳訓練
4.課後練習
5.小專欄 世界遺産
第 4課 汽車行業………………………………………………73
1.本課導讀
2.汽車行業對話訪談的無筆記交傳訓練
3.汽車行業篇章演說的無筆記交傳訓練
4.課後練習
5.小專欄 混閤動力汽車
第二單元 …………………………………………………………………97
單元說明……………………………………………………98
第5 課 環境保護………………………………………………99
1.本課導讀
2.環境保護領域對話訪談的有筆記交傳訓練
3.環境保護領域篇章演說的有筆記交傳訓練
4.課後練習
5.小專欄 有機食品
第 6課 體育運動………………………………………………123
1.本課導讀
2.體育運動領域對話訪談的有筆記交傳訓練
3.體育運動領域篇章演說的有筆記交傳訓練
4.課後練習
5.小專欄 奧林匹剋運動會
第 7課 IT技術…………………………………………………145
1.本課導讀
2.IT技術領域對話訪談的有筆記交傳訓練
3.IT技術領域篇章演說的有筆記交傳訓練
4.課後練習
5.小專欄 電子商務
第8 課 科學技術………………………………………………169
1.本課導讀
2.科學技術領域對話訪談的有筆記交傳訓練
3.科學技術領域篇章演說的有筆記交傳訓練
4.課後練習
5.小專欄 納米科技
第三單元 ………………………………………………………………193
單元說明…………………………………………………194
第9 課 大眾傳媒………………………………………………195
1.本課導讀
2.大眾傳媒領域對話訪談的耳語傳譯訓練
3.大眾傳媒領域篇章演說的耳語傳譯訓練
4.課後練習
5.小專欄 通訊社
第 10 課 醫療衛生………………………………………………215
1.本課導讀
2.醫療衛生領域對話訪談的耳語傳譯訓練
3.醫療衛生領域篇章演說的耳語傳譯訓練
4.課後練習
5.小專欄 世界衛生組織
第 11 課 社會問題………………………………………………237
1.本課導讀
2.社會問題領域對話訪談的耳語傳譯訓練
3.社會問題領域篇章演說的耳語傳譯訓練
4.課後練習
5.小專欄 五保
第 12 課 經濟金融………………………………………………261
1.本課導讀
2.經濟金融領域對話訪談的耳語傳譯訓練
3.經濟金融領域篇章演說的耳語傳譯訓練
4.課後練習
5.小專欄 GDP與GNP
第四單元 ………………………………………………………………283
單元說明…………………………………………………284
第 13 課 政治外交………………………………………………285
1.本課導讀
2.政治外交領域對話訪談的同聲傳譯訓練
3.政治外交領域篇章演說的同聲傳譯訓練
4.課後練習
5.小專欄 聯閤國
第 14 課 商貿往來………………………………………………313
1.本課導讀
2.商貿往來領域對話訪談的同聲傳譯訓練
3.商貿往來領域篇章演說的同聲傳譯訓練
4.課後練習
5.小專欄 世界貿易組織
第 15 課 模擬會議傳譯…………………………………………341
1.本課導讀
2.模擬會議傳譯訓練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確實很有考究,從封麵到內頁的排版,都透露著一種嚴謹而又不失現代感的專業氣息。我尤其欣賞它在字體選擇和留白處理上的用心,這對於一本需要長時間閱讀和對照的專業教材來說至關重要。紙張的質感摸上去很紮實,不易反光,這對長時間盯著屏幕或紙質文本進行視聽訓練的譯者而言,極大地減輕瞭視覺疲勞。當然,作為一本側重實務操作的演練用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纔是衡量其價值的核心標準。我期待它能在那些最棘手、最微妙的跨文化語境轉換上,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解題思路。比如說,處理那些在中文裏看似流暢但在日語中卻需要徹底重構的社會性錶達或特定領域的術語時,這本書能否提供超越簡單詞匯替換的深層結構解析,幫助我們真正做到“同聲傳譯”層麵的信、達、雅。封麵上的那句口號,隱約暗示著它不僅僅是一本練習冊,更像是一張通往高階翻譯境界的路綫圖,希望內裏的內容能兌現這種期待,尤其是在處理那些需要極高臨場反應速度的場景模擬方麵,其提供的“演習”模塊是否足夠貼近真實戰場的需求。
評分說實話,市麵上的同類書籍汗牛充棟,但很多都是“重理論輕實操”或者“重詞匯輕語感”。我希望這本《中日同聲傳譯實務演習》能夠打破這個怪圈。它最吸引我的一點是“演習”二字,這暗示著它更側重於過程的訓練而非結果的展示。我特彆期待書中對於“場閤模擬”的深度挖掘。比如,商務談判中的唇槍舌戰、外交場閤的措辭拿捏、乃至科技講座中的專業名詞串流,這些場景需要的思維模式和語言切換速度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書中能提供不同場景下的“思維導圖”或“快速反應模闆”,哪怕隻是作為一個參考框架,也會對我的日常訓練大有裨益。另外,對於那些聽起來很像,但實際語義相去甚遠的“假朋友”詞匯,這本書有沒有獨到的辨析方法?畢竟,一字之差,在同傳中可能就是天壤之彆,這些細節的打磨,恰恰是區分業餘和專業的關鍵所在。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對其編寫團隊專業背景的側麵瞭解。能夠組織這樣一套專門針對“同聲傳譯”而非普通筆譯的教材,想必是匯集瞭一批具有豐富一綫經驗的譯界大拿。我關注的重點在於,它如何處理信息流的壓縮與重構。同傳不是簡單的聽一句譯一句,而是需要提前預判、抓取核心信息、並以符閤目標語言習慣的方式重新組織輸齣。書中是否提供瞭有效的“信息碎片化處理”和“提前布局”的技巧性講解?例如,在處理長句時,如何迅速抓住謂語和關鍵修飾語的位置,並在腦中構建日語的句法結構。如果它能提供一些關於“預測”聽力內容的思維訓練方法,那將是極大的加分項。我希望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範例和答案,更重要的是一套可以內化吸收、遷移應用的思考框架,讓譯者能夠從“模仿”走嚮“創造性地還原”說話者的意圖。
評分從一個常年處於高壓翻譯狀態的從業者角度來看,一本優秀的實務教材,其價值在於能否幫助我們構建起“自動化”的反應鏈條,從而將更多的認知資源解放齣來,用於理解說話者的深層意圖和情感色彩。這本書的標題雖然直白,但卻直擊痛點——實務演習。我更關注的是,它在“即時糾錯與自我修正”這方麵的探討是否到位。在真實的同傳過程中,難免會因為漏聽或誤判而齣現小失誤,如何用最短的時間、最自然的方式將錯誤“抹平”,不影響整體的流暢度,是非常考驗功力的。如果這本書能通過特定的演習模塊,引導譯者在模擬錯誤場景中進行即時補救練習,那就太棒瞭。這本書的厚度和內容密度,似乎都在暗示著它不是一本可以輕鬆讀完的“速成指南”,而更像是一本需要長期浸泡、反復咀嚼的“武功秘籍”。我期待它能帶來那種“豁然開朗”的頓悟感,而不是機械式的題海戰術堆砌。
評分當我翻開目錄時,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撲麵而來的實戰氣息,章節的劃分似乎是根據實際工作中的難度梯度和話題熱度精心設計的。它沒有過多地糾纏於枯燥的語法規則講解,而是直接切入到那些令人頭疼的語境陷阱中去。我個人非常關注它對“中國特色話語”的日譯處理。這是一個長期睏擾著中日同傳譯員的難點,比如如何將國內特定政策文件、文化現象的描述,在不失真又不至於讓日本聽眾感到突兀的前提下進行精準定位和轉換。如果這本書能針對這些“硬骨頭”提供多套備選方案,並詳細分析每種方案的適用場閤與潛在風險,那它的價值將是不可估量的。此外,音頻資源的質量也是我關注的焦點。高質量的MP3光盤意味著我們可以反復訓練聽辨那些語速較快、口音多變的說話者。如果音頻的錄製標準能達到專業會議的水平,對提升聽力耐力和即時反應能力將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